CN114125889A -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5889A
CN114125889A CN202110280880.2A CN202110280880A CN114125889A CN 114125889 A CN114125889 A CN 114125889A CN 202110280880 A CN202110280880 A CN 202110280880A CN 114125889 A CN114125889 A CN 114125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data stream
network
threshold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08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凤伟
张云华
祝晔
时书锋
丁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218600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19208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120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2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5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5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根据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而根据网络特征信息可以确定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保证比特率的根本原因,而当应用功能设备根据网络特征信息确定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并根据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或者由用户设备根据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时,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调整的灵活性、准确性及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8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899126.2、申请名称为“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提高数据流的服务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当无线接入网对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不能满足或者可以重新满足时,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核心网设备可能采取调整为备选保证比特率等方案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通过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核心网设备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的调整的准确性偏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应用功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对所述数据流执行所述调整策略,或者,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包括网络特征信息,而根据网络特征信息可以确定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保证比特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当应用功能设备根据网络特征信息确定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并根据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或者指示用户设备根据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时,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调整的灵活性、准确性及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收发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质量参数信息对网络特征信息进行表达,也可以通过网络事件信息对网络特征信息进行表达,可以实现对网络特征信息上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当通过网络事件信息的方式对网络特征信息表达时,可以避免与无线空口相关的敏感信息的信息上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的方式对网络特征信息进行表达,而不是直接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参数本身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避免具体参数泄露,确保网络特征信息的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第一规则时,通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可以避免因其他信号干扰造成数据流的丢包,导致数据缺失等弊端,从而实现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调整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第二规则时,通过降低对数据流的编码的速率,可以增强数据流传输时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数据流的服务质量的调整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第三规则时,则可以先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帧聚合,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通过降低对数据流的编码的速率,可以增强数据流传输时的覆盖范围,而通过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可以降低传输数据流的资源,如带宽等,从而可以实现提高数据流的服务质量的调整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网络事件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如通过事件信息的方式表达,又如通过事件类型+原因值的方式表达,从而可以实现网络事件信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则向应用功能设备上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用于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数据流的调整策略;
收发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调整了服务质量后的数据流,其中,所述调整策略是由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所述调整策略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的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策略;
根据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调整;
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调整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设备,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流执行所述调整策略;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收发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则向应用功能设备上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用于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数据流的调整策略;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收发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调整了服务质量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所述质量参数信息达到所述网络质量阈值。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所述调整策略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的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策略;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调整;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调整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所述质量参数信息达到所述网络质量阈值。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应用功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丢包信息;
若所述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生成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丢包率达到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和/或连续丢包帧数大于预先设置的帧数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通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之后,所述丢包率依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降低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在通过降低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之后,所述丢包率依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功能设备;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设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为应用功能设备,用户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5G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无线接入网设备触发应用功能设备执行策略调整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设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例如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以及其它类似的通信系统。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accessnetwork,AN)、核心网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
其中,UE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具体地,UE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set)、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等等,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接入网装置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管理设备和网关设备,管理设备主要用于终端设备的设备注册、安全认证、移动性管理和位置管理等,网关设备主要用于与终端设备间建立通道,在该通道上转发终端设备和外部数据网络之间的数据包;数据网络可以包含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设备),数据网络主要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多种数据业务服务。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1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该网络架构可以为5G网络架构,图2为5G网络架构的一种示意图,5G系统也称为新无线通信系统、新接入技术(New Radio,NR)或者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可以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如,5G系统中的(R)AN设备可以由多个5G-(R)AN节点组成,该5G-(R)AN节点可以包括:非3GPP的接入网络如WiFi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下一代基站(可统称为新一代无线接入网节点(NG-RAN node),其中,下一代基站包括新空口基站(NR nodeB,gNB)、新一代演进型基站(NG-eNB)、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形态的gNB等)、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其它节点。
如图2所示,5G核心网(5G core/new generation core,5GC/NGC)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设备、会话边界控制器(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SBC)、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设备、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设备、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Server Function,AUSF)设备、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设备、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设备、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设备、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设备等多个功能单元。
其中,AMF设备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接入管理等服务。
SMF设备主要负责会话管理、UE地址管理和分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功能、用户面功能的选择和控制等。
UPF主要负责对外连接到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以及用户面的数据包路由转发、报文过滤、执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控制相关功能等。AUSF主要负责对终端设备的认证功能等。
PCF设备主要负责为网络行为管理提供统一的策略框架、提供控制面功能的策略规则、获取与策略决策相关的注册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实现某些控制功能,如对终端设备的接入鉴权、安全加密、位置注册等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以及用户面传输路径的建立、释放和更改等会话管理功能。
AMF设备,其主要功能包含: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注册管理、接入认证和授权、可达性管理、安全上下文管理等接入和移动性相关的功能。
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具体的数据业务,如运营商服务,互联网接入或者第三方业务。
5GC中各功能单元之间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接口进行通信,如:UE可以通过NG接口1(简称N1)与AMF设备进行控制面消息的传输,RAN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3(简称N3)与UPF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AN/RAN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2(简称N2)与AMF设备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4(简称N4)与SMF设备进行信息交互,UPF可以通过NG接口6(简称N6)与数据网络DN交互用户面数据,AMF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11(简称N11)与SMF设备进行信息交互,SMF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7(简称N7)与PCF设备进行信息交互,AMF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12(简称N12)与AUSF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内容主要对本申请中可能涉及到的设备或设备进行说明。需要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仅作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可适用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构成限定。本申请可适用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或设备,本申请不在一一列举。并且,本申请可适用的通信系统中各设备或设备之间的连接形式既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基于参考点的形式,还可以是基于服务化接口的形式。此外,本申请可适用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分为非漫游场景、以及漫游场景,其中,漫游场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本地疏导(local breakout,)场景、以及归属路由(home routed)场景。这些通信场景下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可能有所区别,但均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
目前,在3GPP R16协议标准中,定义了通知控制(Notification Control)机制,用来在RAN无法保证流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时可以上报通知(Notify)消息。
且,在3GPP TS 23.502定义了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修改(SessionModification)流程:
如果在流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QoS Flow下发时设置了Notification Control,则RAN可以发送N2消息给SMF,指示RAN对于QoS Flow的GBR不能满足或者可以重新满足。
同时RAN还可能携带当前可以支持的与QoS参数值相匹配的备选QoS Profile(PCF在建专载时下发)。
如果PCF订阅了Notification事件,SMF会针对每个PCC Rule上报此事件给PCF。
且,在3GPP TS 38.413定义了RAN上报通知(Nofity)消息流程,并在流程中定义了上报Nofity消息中携带的IE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的流列表及上报的原因。如,可能上报QoS流释放列表、QoS流Notify列表、Notification原因值,及UE的位置信息等。
在相关技术中,当应用功能设备(如会话边界控制器SBC,又如应用功能AF网元,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接收到RAN设备上报的Nofity消息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本地策略进行处理,如修改或删除该GBR QoS flow;又如,应用功能设备指示PCF设备修改或者删除该GBR QoS flow,等等。
然后通过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应用功能设备的处理方式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得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经过创造性地劳动之后,得到了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应用功能设备对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进行获取,并基于网络特征信息针对性的采取优化措施。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述网络构架的通信方法。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其中,数据流可以包括:呼叫请求对应的数据流和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流。
若数据流为呼叫请求对应的数据流,则用户设备可以理解为主叫用户对应的设备,且数据流可以理解为,主叫用户通过该用户设备依次经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应用功能设备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请求时产生的数据流,当然,数据流也可以理解为被叫用户基于主叫用户的呼叫请求反馈的数据流。
若数据流为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流,则数据流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依次经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应用功能设备获取各网络提供的数据时产生的数据流,当然,数据流也可以理解为应用功能设备从各网络获取并反馈给用户设备的数据流。
其中,保证比特率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中的参数,可以用于表征一个无线空口承载能够保证提供的比特速率。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网通过无线空口(Air Interface)互相连接,无线空口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所在空口,且无线空口可以理解为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传输规范,它可以定义每个无线信道的使用频率、带宽、接入时机、编码方法以及越区切换等。
其中,网路特征信息可以理解为无线空口基于无线传输规范将数据流传输至无线接入网设备时,无线空口传输数据流时的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
示例性地,质量参数信息可以理解为无线空口传输数据流时的与传输信号质量相关的信息(即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无线空口传输数据流时的与传输信道质量相关的信息(即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网络事件信息可以理解为用于指示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传输数据流的预设的网络需求的信息,如高负荷事件信息,即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传输数据流的负荷需求的信息;又如,高干扰事件信息,即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传输数据流的干扰需求的信息;再如,弱覆盖事件信息,即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传输数据流的覆盖需求的信息,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关技术中,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时,可以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知消息中引入了网络特征信息,且通过引入网络特征信息,可以使得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基于网络特征信息确定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保证比特率的原因,从而便于后续应用功能设备针对性的生成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进而实现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的调整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S102:应用功能设备根据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S103:应用功能设备对数据流执行调整策略,或者,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执行调整策略,以便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也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以便由用户设备执行调整策略,即由用户设备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还可以收发调整后的数据流。
例如,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或者,应用功能设备接收用户设备经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由用户设备调整后的数据流。
为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现以用户设备执行调整策略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其中,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
相应地,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其中,关于数据流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2: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时,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其中,关于保证比特率和无线空口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且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网路特征信息可以理解为无线空口基于无线传输规范将数据流传输至无线接入网设备时,无线空口传输数据流时的与传输信号质量相关的信息(即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无线空口传输数据流时的与传输信道质量相关的信息(即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信道质量参数信息为例,对通信方法进行示范性地阐述。
也就是说,网络特征信息可以从传输数据流时的信号的质量的维度进行理解;也可以从传输数据流时,用于传输数据流的信道的质量的维度进行理解。而当结合信号质量和信道质量的维度获取网络特征信息时,可以确保获取到的网络特征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其中,对信号质量参数信息的描述如下: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可以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相关的信息,如信号干扰噪声比,又如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
其中,信号干扰噪声比相关的信息可以理解为信号被干扰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干扰噪声比相关的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通过无线空口将数据流传输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数据流的信号被其他信号干扰的严重程度,且可以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的方式表达。
当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的方式表达时,可以由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空中接口设置信号干扰噪声比与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而当确定出信号干扰噪声比时,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与信号干扰噪声比对应的等级。例如,信号干扰噪声比越大,则信号干扰噪声比对应的等级越高;又如,信号干扰噪声比越大,则信号干扰噪声比对应的等级越低。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相关的信息,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又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其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可以理解为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在本实施例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通过无线空口将数据流传输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无线空口接收到的数据流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表达。
同理,当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的方式表达时,可以由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空中接口设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而当确定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时,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等级。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则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等级越高;又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则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等级越低。
其中,对信道质量参数信息的描述如下:
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可以包括信道质量相关的信息,如信道利用率,又如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同理,当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时,可以由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空中接口设置信道利用率与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而当确定出信道利用率时,可以基于该映射关系确定与信道利用率对应的等级。例如,信道利用率越大,则信道利用率对应的等级越高;又如,信道利用率越大,则信道利用率对应的等级越低。
其中,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可以理解为各信道的利用率相结合时对应的等级。例如,可以计算各信道的利用率的综合利用率,并设置综合利用率与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设置各信道的权重系数,并基于各信道的利用率和各自对应的权重信息,确定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
S203: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
相应的,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包括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若网络特征信息通过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的方式表达时,可以避免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具体参数值(如信号干扰噪声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及信道利用率)时,造成的参数值泄露而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S204: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一调整策略的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基于第一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第一调整策略是指通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Redundancy Data,RED)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其中,第一规则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第一阈值。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干扰噪声比越大时,则信号干扰噪声比对应的等级越高,则相应的,第一规则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号干扰噪声比越大时,则信号干扰噪声比对应的等级越低,则相应的,第一规则可以为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规则为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第一阈值为例,进行示范性地描述,而第一规则为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第一阈值时的本申请的实现原理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阈值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基于需求、历史记录及实验等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例如,现以应用功能设备基于历史记录为例对第一阈值进行设置地描述如下:
历史记录可以用于体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与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基于历史记录确定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为某值时,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偏低,无法满足呼叫请求的需求,如无法满足通话质量,则将该值设置为第一阈值。
相应的,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即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第一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一调整策略的第一指示消息。而若网络特征信息中不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或者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第一阈值时,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执行S208。
S205: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
S206: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消息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S207: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在接收到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可以生成多帧包括数据流的数据帧,从而可以避免因用户设备在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时,因数据流被其他信号干扰而造成的数据流丢包和被阻塞等问题,从而实现数据流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无线接入网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之后,可以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而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将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发送至相应的网络,从而完成与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业务,或者完成与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业务。
S208: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二调整策略的第二指示消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基于第二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第二调整策略是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Codec Mode Request,MR)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其中,第二规则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第二阈值。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则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等级越高,则相应的,第二规则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第二阈值;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越大时,则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等级越低,则相应的,第二规则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第二阈值。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规则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第二阈值为例,进行示范性地描述,而第二规则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第二阈值时的本申请的实现原理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同理,第二阈值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基于需求、历史记录及实验等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且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二阈值的原理可以参见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第二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二调整策略的第二指示消息。而若网络特征信息中不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第二阈值时,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执行S212。
S209: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消息。
S210: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指示消息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
S211: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值得说明的是,编码速率可以理解为用户设备对数据流进行编码的速率,不同的编码速率使得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流时的增益不同,即不同的编码速度使得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流的覆盖范围不同。而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数据流的编码速率进行降低处理,可以提高用户设备传输数据流时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数据流传输的可靠性。
同理,无线接入网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之后,可以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而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将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发送至相应的网络,从而完成与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业务,或者完成与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业务。
S212: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三调整策略的第三指示消息,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基于第三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第三调整策略是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和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Frame Aggregation,AGG)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其中,第三规则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第三阈值。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利用率越大,则信道利用率对应的等级越高,则相应的,第三规则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第三阈值;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信道利用率越大时,则信道利用率对应的等级越低,则相应的,第三规则可以为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第三阈值。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三规则为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第三阈值为例,进行示范性地描述,而第三规则为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第三阈值时的本申请的实现原理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同理,第三阈值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基于需求、历史记录及实验等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且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三阈值的原理可以参见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是(即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第三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三调整策略的第三指示消息。
S213: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消息。
S214:用户设备根据第三指示消息生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且对降低编码速率后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
S215: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
其中,关于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多帧聚合可以理解为将包括数据流的多帧数据聚合在一个数据包中,可以降低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包括数据流的数据包的频率,从而实现节省交互资源(如宽带)的技术效果。
同理,无线接入网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之后,可以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而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将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发送至相应的网络,从而完成与呼叫请求对应的呼叫业务,或者完成与数据请求对应的数据业务。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包括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时,应用功能设备基于网络特征信息的具体内容(如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信道质量参数信息)生成包括相应的调整策略的指示消息(如包括第一调整策略的第一指示消息、包括第二调整策略的第二指示消息及包括第三调整策略的第三指示消息),并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用户设备根据执行指示消息中携带的调整策略,从而实现针对性的调整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而实现调整数据流的服务质量的灵活性,且实现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现结合图5进行详细地阐述。
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流可以理解为上行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流可以理解为下行数据,如数据流为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反馈数据请求的数据流,又如,数据流为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反馈呼叫请求的数据流(如被叫用户基于用户设备发起的呼叫请求的数据流)。
S302: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时,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其中,关于S302的描述可以参见S202,此处不再赘述。
S303: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
相应的,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包括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
同理,关于S303的描述可以参见S203,此处不再赘述。
S304: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其中,关于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原理可以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原理,关于应用功能设备通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消息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即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第一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而若网络特征信息中不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或者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第一阈值时,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且无线接入网设备将数据流发送至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或者,应用功能设备可以执行S305。
S305: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同理,关于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二阈值的原理可以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原理,关于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指示消息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即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第二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而若网络特征信息中不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第二阈值时,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且无线接入网设备将数据流发送至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或者,应用功能设备可以执行S306。
S306:若网络特征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和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同理,关于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三阈值的原理可以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原理,关于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和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三指示消息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该步骤可以具体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网络特征信息中是否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若是(即网络特征信息中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是(即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第三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通过降低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和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而若网络特征信息中不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或者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第三阈值时,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数据流,且无线接入网设备将数据流发送至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S307: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其中,调整后的数据流包括经过S304、S305及S306得到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流。
S308: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数据流。
基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时,可以生成并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的通知消息,而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基于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生成并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及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且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对数据流执行调整策略(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通过指示消息指示用户设备对数据流执行调整策略(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对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进行监测,并根据获得的监测信息指示用户设备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现结合图6进行详细地阐述。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其中,关于S401的描述可以参见S301,此处不再赘述。
S402: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数据流。
相应的,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S403:应用功能设备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取数据流的第一丢包信息。
其中,第一丢包信息包括第一丢包率和/或第一连续丢包帧数。
S404:若第一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一调整策略的第一指示消息。
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丢包率达到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和/或第一连续丢包帧数大于预先设置的帧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一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一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一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即第一丢包率达到第四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一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即第一连续丢包帧数大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第一调整策略和第一指示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且关于第四阈值和帧数阈值的设置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设备设置第一阈值的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S405: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
S406: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消息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S307: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关于S405至S407的描述可以参见S205至S207,此处不再赘述。
S408: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S409:应用功能设备对无线接入网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进行监测,获得第二丢包信息。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消息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并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且应用功能设备依旧对数据流的丢包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第二丢包信息。
同理,其中,第二丢包信息包括第二丢包率和/或第二连续丢包帧数。
S410:若第二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二调整策略的第二指示消息。
同理,预设条件包括:第二丢包率达到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和/或第二连续丢包帧数大于预先设置的帧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二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二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二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二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二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即第二丢包率达到第四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二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即第二连续丢包帧数大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二指示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若应用功能设备确定出第二丢包率小于第四阈值,和/或,第二连续丢包帧数小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且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而不再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且关于第二调整策略和第二指示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411: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消息。
S412: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指示消息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
S413: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关于S411至S413的描述可以参见S209至S211,此处不再赘述。
S414: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应用功能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S415:应用功能设备对无线接入网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第三丢包信息。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指示消息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并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且应用功能设备依旧对数据流的丢包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第三丢包信息。
同理,其中,第三丢包信息包括第三丢包率和/或第三连续丢包帧数。
S416:若第三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四调整策略的第四指示消息。
同理,预设条件包括:第三丢包率达到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和/或第三连续丢包帧数大于预先设置的帧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三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四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三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四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三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即第三丢包率达到第四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三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即第三连续丢包帧数大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三指示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若应用功能设备确定出第三丢包率小于第四阈值,和/或,第三连续丢包帧数小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且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而不再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即采用配置的编码速率对数据流进行编码(即将编码速率恢复至降低编码速率之前的编码速率)。
其中,第四调整策略是指通过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质量进行调整,且关于多帧聚合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417:应用功能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指示消息。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消息。
S418:用户设备根据第四指示消息对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
S419: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
S420: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
S421:应用功能设备对无线接入网发送的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第四丢包信息。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指示消息生成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并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多帧聚合后的数据流,且应用功能设备依旧对数据流的丢包信息进行监测,得到第四丢包信息。
同理,其中,第四丢包信息包括第四丢包率和/或第四连续丢包帧数。
S422:若第四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第一调整策略的第一指示消息,并返回至S403。
同理,预设条件包括:第四丢包率达到预先设置的第四阈值和/或第四连续丢包帧数大于预先设置的帧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四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四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该步骤可以包括: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四丢包率是否达到第四阈值,若是(即第四丢包率达到第四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判断第四连续丢包帧数是否大于帧数阈值,若是(即第四连续丢包帧数大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第一指示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若应用功能设备确定出第四丢包率小于第四阈值,和/或,第四连续丢包帧数小于帧数阈值,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恢复正常数据流传输的指示消息,且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而不再发送包括多帧聚合的数据流,即用户设备不再对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
且关于第一调整策略和第一指示消息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对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丢包信息)指示用户设备对数据流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数据流传输的可靠性,而结合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由应用功能设备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现结合图7进行详细地阐述。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其中,关于S501的描述可以参见S301,此处不再赘述。
S502: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S503:应用功能设备对其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数据流的第一丢包信息。
其中,第一丢包信息包括第一丢包率和/或第一连续丢包帧数。
S504:若第一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其中,关于第一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404中针对第一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内容;且关于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207中针对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505: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并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可以避免因丢包造成的数据缺失等弊端,从而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S506: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
S507:应用功能设备对其向无线接入网发送的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进行监测,获得第二丢包信息。
其中,关于S507的描述可以参见S409,此处不再赘述。
S508:若第二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
同理,关于第二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410中针对第二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内容;且关于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211中针对降低数据流的编码速率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509: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S510: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
S511:应用功能设备对其向无线接入网发送的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第三丢包信息。
其中,关于S511的描述可以参见S415,此处不再赘述。
S512:若第三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应用功能设备对降低了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
同理,关于第三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416中针对第三丢包信息和预设条件的内容;且关于多帧聚合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如参见S215中针对多帧聚合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S513: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多帧聚合的数据流。
相应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多帧聚合的数据流。
S514:无线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多帧聚合的数据流。
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多帧聚合的数据流。
S515:应用功能设备对其向无线接入网发送的多帧聚合的数据流进行监测,获得第四丢包信息。
其中,关于S515的描述可以参见S421,此处不再赘述。
S516:若应用功能设备确定第四丢包信息满足预设条件,则返回至如S504中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包括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网络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且上述实施例主要从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对通信方法进行了示范性地描述,为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现从网络特征信息包括网络事件信息的维度,结合应用功能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交互对通信方法进行示范性地描述。其中,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或者应用服务设备发送的数据流。
其中,关于数据流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S602:当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时,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
示例性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负荷参数、覆盖参数以及干扰参数。
S603: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质量参数信息、事件类型以及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网络事件信息。
其中,事件类型可以表征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网络需求的类型,如若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网络负荷需求的类型,则可以将该事件类型称为负荷事件类型,同理,若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网络干扰需求的类型,则可以将该事件类型称为干扰事件类型,以此类推,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事件类型与网络质量阈值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即两个不同事件类型各自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可能不同,如负荷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与干扰事件类型的网络质量阈值不同。
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针对任一事件类型,判断质量参数信息是否达到任一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若达到,则生成网络事件信息。
值得说明地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无线接入网设备判断质量参数信息是否达到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可能为大于或等于的达到,也可能为小于或等于的达到。
例如,针对干扰事件类型,达到可以理解为大于或等于,即无线接入网设备判断质量参数信息是否大于或等于干扰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如果是,则生成网络事件信息,且该网络事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网络干扰需求。
又如,针对覆盖事件类型,达到可以理解为小于或等于,即无线接入网设备判断参数质量信息是否小于或等于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如果是,则生成网络事件信息,且该网络事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网络覆盖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获取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的方式不做限定。一个示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由应用功能设备依次通过策略控制功能设备和会话管理功能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且订阅请求中携带订阅事件,订阅事件中包括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且订阅事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表示。
例如,订阅事件可以通过事件类型、网络质量阈值、以及大于关系表示,如针对干扰事件的订阅事件,订阅事件可以通过SINR>0.3表示,其中,SINR用于指示事件类型,且具体为干扰事件类型,0.3用于指示网络质量阈值,且具体用于指示干扰质量阈值,>用于指示大小关系,且具体用于指示干扰事件类型的干扰质量阈值大于0.3。例如,若无线空口的网络的干扰噪声比大于干扰质量阈值0.3,则无线接入网设备生成网络事件信息,且该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干扰需求。
又如,订阅事件还可以通过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表示,如针对干扰事件的订阅事件,订阅事件可以通过SINR和0.3表示,其中,SINR用于指示事件类型,且具体为干扰事件类型,0.3用于指示网络质量阈值,且具体用于指示干扰质量阈值。例如,若无线空口的网络的干扰噪声比大于干扰质量阈值0.3,则无线接入网设备生成网络事件信息,且该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干扰需求。
具体地,如图9所示,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图9中以NG-RAN表示)触发应用功能设备AF(图9中以AF表示)执行策略调整的方法可以包括:
S701:应用功能设备AF可以向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图9中以PCF表示)发送订阅请求(Npcf_PolicyAuthorization_Create/Update请求,也可以为策略授权订阅请求,Npcf_PolicyAuthorization_Subscribe/Unsubscribe请求,本实施例以订阅请求为例进行示范性地描述),并在订阅请求中携带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事件类型可以用于指示订阅的无线空口的网络状态,如高干扰、弱覆盖以及高负荷等,网络质量阈值可以包括信噪比、信道服务质量和信道利用率等。其中,订阅请求中还可以包括QoS通知控制指示(QNC指示),用于指示无线接入网设备监测QoS参数是否满足需求。
相应地,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接收由应用功能设备AF发送的订阅请求。
S702: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可以根据订阅请求执行策略决策,生成PCC Rule。
S703: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向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图9中以SMF表示)发送PCCRule。其中,PCC Rule中包括预设的QoS参数、事件类型以及网络质量阈值。其中,PCC Rule中还可以包括QNC指示。
相应地,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接收由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发送的PCC Rule。
S704: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基于PCC Rule执行QoS流绑定(QoS Flow Binding),生成QoS文件(QoS Profile)。
S705: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向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发送QoS文件。其中,QoS文件中包括:QoS参数、事件类型以及网络质量阈值。
相应地,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接收由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发送的QoS文件。
其中,QoS参数包括:用于索引5G QoS特性的5QI、分配和保留的优先级(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ARP,包含优先级、抢占能力、可被抢占等信息;优先级定义了用户设备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可以用于决定一个新的QoS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保证流比特率(GFBR)以及QNC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个示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与应用功能设备针对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进行协商,并对协商的事件类型和网络质量阈值进行存储。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事件信息可以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且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例如,事件类型包括:干扰事件类型和覆盖事件类型,相应地,网络质量阈值包括:与干扰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下文称为干扰质量阈值),与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下文称为覆盖质量阈值),则若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出质量参数信息中的覆盖质量参数达到覆盖质量阈值,则无线接入网生成事件类型信息,且该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覆盖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即覆盖质量参数)达到网络质量阈值(即覆盖质量阈值)。
示例性地,不同的事件类型对应不用的标识(QFI标识),则无线接入网设备生成的事件类型信息可以为与事件类型对应的QFI标识。例如,针对覆盖事件类型的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可以为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QFI标识;又如,针对干扰事件类型的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可以为干扰事件类型对应的QFI标识;再如,事件类型信息既可以包括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QFI标识,也可以包括干扰事件对应的QFI标识,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其中,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例如,结合图9所示,S706:若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根据QoS文件和质量参数信息,确定质量参数信息无法满足QoS文件,则生成原因值。
其中,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无法满足据QoS文件。
S707: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向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发送原因值。
相应地,会话管理功能设备SMF接收由无线接入网设备NG-RAN发送的原因值。
S708:管理功能设备SMF向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发送原因值。
相应地,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接收由管理功能设备SMF发送的原因值。
S709: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向应用功能设备AF发送原因值。
相应地,应用功能设备AF接收由策略控制功能设备PCF发送的原因值。
S710:功能设备AF根据原因值对数据流执行调整策略。
示例性地,不同的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不同。例如,若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覆盖质量参数达到覆盖质量阈值,则网络事件信息中包括:覆盖事件类型、与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又如,若无线接入网设备确定覆盖质量参数达到覆盖质量阈值,且确定干扰质量参数达到干扰质量阈值,则网络事件信息中包括:覆盖事件类型、与覆盖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干扰事件类型、与干扰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S604:无线接入网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网络事件信息。
相应地,应用功能设备接收由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网络事件信息。
同理,结合上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订阅请求地描述,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依次通过会话管理功能设备和策略控制功能设备向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网络事件信息。
S605:应用功能设备根据网络事件信息生成用于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S606:应用功能设备对数据流执行调整策略,或者,向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S607:应用功能设备收发调整后的数据流。
示例性地,关于S605至S607地描述,可以S102至S104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应用功能设备生成并执行调整策略,以及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地描述。例如,若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和原因值,且事件类型为干扰事件类型,则应用功能设备可以根据确定与原因值对应的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并生成相应的调整策略,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设备。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对所述数据流执行所述调整策略;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收发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若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则向应用功能设备上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用于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数据流的调整策略;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收发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调整了服务质量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22,用于若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则获取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并生成包括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的所述通知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模块31,用于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所述调整策略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的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策略;
第三处理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调整;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31,用于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调整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应用功能设备,如图10所示的应用功能设备;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11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
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设备,如图12所示的用户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被执行,如图3至图7中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被执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其中,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存储器1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13中以一个处理器101为例。
存储器1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通信方法。
存储器1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3和输出装置104。处理器101、存储器102、输入装置103和输出装置1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1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1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应用功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上报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调整策略;
对所述数据流执行所述调整策略,或者,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无法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流的保证比特率,则向应用功能设备上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无线空口的网络特征信息,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用于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网络特征信息生成所述数据流的调整策略;
收发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策略调整了服务质量后的数据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所述质量参数信息达到所述网络质量阈值。
2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应用功能设备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基于调整策略对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所述调整策略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特征信息生成的用于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的策略;
根据所述调整策略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调整;
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调整后的数据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质量参数信息和/或网络事件信息,其中,所述网络事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无线空口的网络无法满足预设的网络需求。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和/或信道质量参数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和/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信息包括:信道利用率的等级。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及信道利用率综合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性,且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生成包括所述数据流的冗余帧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干扰噪声比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且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调整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二规则包括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或者,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网络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且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规则,则所述调整策略包括:通过降低所述数据流的编解码速率、对降低编码速率的数据流进行多帧聚合的方式对所述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三规则包括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三阈值,或者,所述信道利用率的等级小于所述第三阈值。
34.根据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是根据所述无线空口的质量参数信息、由所述应用功能设备向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事件类型、以及所述订阅请求中携带的与事件类型对应的网络质量阈值生成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信息,事件类型信息用于指示事件类型的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事件信息包括事件类型,以及与事件类型对应的原因值,所述原因值用于指示质量参数信息达到网络质量阈值。
3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使得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使得权利要求25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使得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使得权利要求25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110280880.2A 2020-08-31 2021-03-16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125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860060.9A EP4192081A4 (en) 2020-08-31 2021-08-0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10120 WO2022042220A1 (zh) 2020-08-31 2021-08-02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9126 2020-08-31
CN2020108991262 202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5889A true CN11412588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0880.2A Pending CN114125889A (zh) 2020-08-31 2021-03-16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58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9006A (zh) * 2023-04-25 2023-06-0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9006A (zh) * 2023-04-25 2023-06-0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209006B (zh) * 2023-04-25 2023-09-2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7758B2 (en) Function selection based on utilization level in 5G environments
US107217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19805B (zh) 在会话中建立GBR QoS流的方法和装置
US11490318B2 (en) Transparent session migration between user plane functions
WO2019065617A1 (en)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EXPERIENCE INFORMATION RECEIVED
JP2019536313A (ja)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前方誤り訂正符号選択
US20230413103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implementations for separating user plane
CN108632887B (zh) 一种控制传输速率的方法和系统
WO2022042220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72397B2 (en) Flexible network control of uplink data duplication
WO2014047942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230035694A1 (en) Service guarante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070295A1 (en) Application program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1180353A (ja) 基地局、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4125857A (zh) 一种确定传输规则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装置
AU2017394025A1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4125889A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53804B2 (en) RRC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W201843962A (zh) 一種消息解碼方法、發送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
KR2022015206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pf 선택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CN115734282A (zh) 一种服务质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3518578A1 (en) Data manager for distributing data of a data stream of a user equipment via multip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inks
WO2024037423A1 (zh) 一种带宽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EP4280676A1 (en) Transmission path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85621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