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4651B -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 Google Patents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4651B
CN114124651B CN202210089987.3A CN202210089987A CN114124651B CN 114124651 B CN114124651 B CN 114124651B CN 202210089987 A CN202210089987 A CN 202210089987A CN 114124651 B CN114124651 B CN 114124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node
cloud platform
server
address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99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4651A (zh
Inventor
王幸福
贾峰
韩利超
韩宇琦
张沛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99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4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4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4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4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4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5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突破了传统的单管理节点或双管理节点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多台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高可用集群,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且相较于虚拟机形态部署的管理节点,不存在性能衰减的问题;同时,各管理节点服务器映射到统一存储设备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双节点磁盘镜像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更大数据量的存储,还能够避免磁盘镜像模式保存数据的数据裂脑问题。故本申请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兼具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优势,突破了现有技术管理节点部署方式的问题和瓶颈点。

Description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背景技术
云计算平台近些年已经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建设,都由传统的物理机模式,演进成云平台模式来支撑客户的关键业务。云平台一般是在物理服务器上部署云操作系统,在云操作系统之上承载Guest OS(虚拟机里的系统)和客户的应用和数据,云平台内部的节点类型分为管理节点和计算节点。计算节点运行承载客户的Guest OS,是云平台承载虚拟机运行的节点,计算节点接收管理节点下发的指令,进行云平台相关的动作执行,如虚拟机创建、删除、快照、启动、停止、迁移等。管理节点是云平台的指挥系统,供管理员对云平台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如虚拟机管理(创建、开机/关机、快照、克隆、删除等),存储管理,网络管理,租户管理等,一般提供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人机控制界面,由管理员对云平台通过web界面进行任务下发。管理节点和计算节点通过管理网进行通信,控制整个云平台的运行。管理节点和计算节点,以及运行管理控制台的客户端之间,通过管理网络进行通信。
目前业界云平台管理节点的部署模式大概有如下几类:1、选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一台物理机单独部署管理节点应用程序;2、选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两台物理机各自单独部署管理节点应用程序,实现管理节点双机热备模式;3、选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一台物理机部署计算节点应用程序和管理节点应用程序;4、选用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两台物理机均部署计算节点应用程序和管理节点应用程序,实现管理节点双机热备模式;5、部署一个虚拟机形态的管理节点,将该虚拟机放至服务器本地存储;6、部署一个虚拟机形态的管理节点,将该虚拟机放至共享存储上,并配置管理节点虚拟机支持高可用性集群(HighlyAvailable,HA);7、部署两个虚拟机形态的管理节点,将虚拟机放至两个部署了计算节点应用程序的物理机的本地存储。
可以看到,现有的业界云平台管理节点的部署模式,从管理节点个数的角度来说,通常在云平台所在的服务器集群中部署一到两个管理节点;从管理节点形态的角度来说,有物理机部署、虚拟机部署两种形态;从管理节点部署所在的存储池的角度来说,有服务器本地存储和采用共享存储两种方式。而这些现有的管理节点部署方式均存在各自的缺陷。
如果仅部署一个管理节点且部署在服务器本地存储上,如方案1、3、5,则显然存在管理节点单点故障问题。
如果部署两个管理节点,如方案2、4、7,虽然管理节点具有双机热备份功能,但是当云平台的两个管理节点全部宕机的情况下,系统仍旧存在极大的风险,且双机备份过程中,备份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可能会由于网络异常导致主备管理节点之间数据不同步。
如果管理节点是虚拟机形态部署,如方案5、6、7,相较于物理机形态部署的管理节点,在CPU/内存/磁盘性能方面有衰减,如果云平台整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管理节点卡顿的情况。
而第6种部署方案通过一个放置到共享存储上的虚拟机形态部署管理节点,如果该管理节点在某个计算节点上运行异常,其他计算节点可以用HA的方式把虚拟机拉起来,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是该管理节点是以虚拟机形态部署的,会存在性能衰减问题。
如何在保障云平台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使管理节点的性能也相对较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用于在保障云平台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使管理节点的性能也相对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包括:
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将所述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所述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所述浮动IP地址访问所述云平台;
当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所述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可选的,一个所述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且小于等于十台。
可选的,所述统一存储设备具体为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设备或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存储设备。
可选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还预先灌装有计算节点应用程序。
可选的,若所述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部署于多个机柜,则各所述机柜均至少部署一台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具体为:
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之间采用UDP组播的方式传递心跳信号,当所述备管理节点超出预设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管理节点的心跳信号后,确定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云平台服务器集群,包括: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以及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
其中,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有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的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用于在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所述浮动IP地址为提供给客户端所在设备以访问所述云平台的地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包括:
搭建单元,用于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所述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所述浮动IP地址访问所述云平台;
监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在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基于各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以自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主管理节点启动客户端所在设备访问云平台用的浮动IP地址,并将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当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备管理节点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本申请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单管理节点或双管理节点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多台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高可用集群,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且相较于虚拟机形态控制的管理节点,不存在性能衰减的问题;同时,各管理节点服务器映射到统一存储设备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双节点磁盘镜像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更大数据量的存储,还能够避免磁盘镜像模式保存数据的数据裂脑问题。故本申请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兼具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优势,突破了现有技术管理节点部署方式的问题和瓶颈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服务器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用于在保障云平台系统高可靠性的同时,使管理节点的性能也相对较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S102:将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浮动IP地址访问云平台。
S103:当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备管理节点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具有多台物理服务器(最好是三台以上)规模的云平台,且云平台建设含同一存储设备。统一存储设备具体可以采用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设备(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FC-SAN)或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存储设备(Internet Protocol Storage Area Network,IP-SAN)。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设备FC-SAN为采用光纤通道的存储局域网络。IP-SAN为在FC-SAN之后产生的,以IP网络构建存储网络,可以降低SAN存储成本,甚至直接利用现有的TCP/IP网络,解决了开放性、容量、传输速度、兼容性、安全性等问题,在实际工作时,是将SCSI命令和数据封装到TCP/IP包中,然后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
优选的,一个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且小于等于十台,用以搭建一主多备的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具体地,对于步骤S101来说,应用高可用集群软件在各管理节点服务器上搭建一套高可用集群系统,即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作为中间件来承担管理节点的业务。
在云平台服务集群的存储设备中预先划分出用于存储管理节点数据的存储空间,作为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具体可以在统一存储设备上划分出一个LUN的空间,命名为LUN-M,用于存储各管理节点服务器共享的数据,如管理节点的数据库以及日志等数据,存储空间大小可以为2T。管理节点的数据库数据和日志数据保存到统一存储设备上,在管理节点数据库崩溃或损坏的情况下,能根据数据库日志文件,比较方便的恢复数据库。
各管理节点服务器的后端存储统一对接该统一存储设备中预先为管理节点划分的存储空间。在每个管理节点服务器上,扫描到上述统一存储设备上预先划分出的存储空间(如LUN-M),执行fdisk-l命令,即可看到LUN-M。管理节点服务器其他不需要在管理节点服务器之间共享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本地存储。
同时给搭建的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配置管理网浮动IP地址,应用高可用集群软件搭建的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会自动选举出主管理节点(active),而其他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均为备管理节点(standby)。在主管理节点上,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会自动挂载上统一存储设备到挂载点,并启动管理节点相关组件等应用程序,管理节点运行相关的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库日志文件存放到挂载点上,同时在主管理节点上启动上述浮动IP地址。
基于上述设计,在各管理节点服务器上执行多节点集群的初始化动作,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集群节点配置集群心跳配置、工作链路配置、存储配置、挂载点配置、应用配置等。初始化完毕后启动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会自动选举出一个管理节点服务器作为主管理节点,把统一存储设备上预先划分出的存储空间挂载到挂载点,运行管理节点相关服务,此时能够打开管理节点控制台。打开管理节点控制台后,可进行后续的云平台相关配置,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添加主机,配置集群,配置存储、镜像库、云平台网络,创建并启动虚拟机等。
对于步骤S102来说,将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该统一的浮动IP地址来访问云平台,而不必关注云平台的主管理节点在哪个节点上运行。
对于步骤S103来说,当主管理节点因为异常宕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可以选举其他备管理节点接管主管理节点,把统一存储设备的LUN-M挂载到挂载点,启动管理节点相关组件等应用程序,同时在选举出的新主管理节点上启动浮动IP地址。
在管理节点服务器数量较多时,优选采用UDP组播的方式进行心跳传递。故步骤S103中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具体可以为:各管理节点服务器之间采用UDP组播的方式传递心跳信号,当备管理节点超出预设时间未接收到主管理节点的心跳信号后,确定主管理节点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在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基于各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以自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主管理节点启动客户端所在设备访问云平台用的浮动IP地址,并将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当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备管理节点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单管理节点或双管理节点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多台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高可用集群,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且相较于虚拟机形态部署的管理节点,不存在性能衰减的问题;同时,各管理节点服务器映射到统一存储设备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双节点磁盘镜像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更大数据量的存储,还能够避免磁盘镜像模式保存数据的数据裂脑问题。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兼具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优势,突破了现有技术管理节点部署方式的问题和瓶颈点。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管理节点单独占用物理机,则会导致硬件资源浪费的问题。故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中,管理节点服务器还预先灌装有计算节点应用程序。
在具体实施中,预先为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多台服务器灌装计算节点应用程序和管理节点应用程序,使得管理节点服务器在不作为主管理节点时可以作为计算节点服务器存在,从而不存在管理节点单独占用物理机、浪费硬件资源的问题,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在不提升整体方案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提升管理节点可靠性和性能。
若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中还有其他服务器,则预先灌装计算节点应用程序,作为计算节点服务器存在。
实施例三
在实际应用中,云平台服务集群中的服务器可能位于不同的机柜上,由于机柜的运行状态会影响到机柜上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则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中,若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部署于多个机柜,则各机柜均至少部署一台管理节点服务器。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每个机柜中都部署一台预先灌装有计算节点应用程序和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以实现管理节点机柜级的冗余。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即使任意一个机柜整体宕机,其他机柜上正常运行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可以接管管理节点的业务,进一步提高了云平台管理节点的可靠性。
上文详述了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对应的各个实施例,在此基础上,本申请还公开了与上述方法对应的云平台服务器集群、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四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服务器集群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服务器集群包括: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201,以及预先映射至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201的统一存储设备202;
其中,各管理节点服务器201搭建有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各管理节点服务器201中选举得到的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202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各管理节点服务器201中的备管理节点用于在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202;
浮动IP地址为提供给客户端所在设备以访问云平台的地址。
由于云平台服务器集群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云平台服务器集群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实施例五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包括:
搭建单元301,用于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发送单元302,用于将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浮动IP地址访问云平台;
监测单元303,用于当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统一存储设备。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实施例六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4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411;
处理器420,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411,该计算机程序411被处理器42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4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3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Array)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20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20可以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20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4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1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1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411,其中,该计算机程序411被处理器420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41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412和数据41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412可以为Windows。数据41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法所涉及到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还可包括有显示屏430、电源440、通信接口450、输入输出接口460、传感器470以及通信总线48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效果同上。
实施例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包含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效果同上。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云平台服务器集群、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包括:
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将所述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所述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所述浮动IP地址访问所述云平台;
当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所述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其中,一个所述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均搭建有所述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作为中间件来承担管理节点的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且小于等于十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存储设备具体为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设备或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存储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还预先灌装有计算节点应用程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服务器集群中的服务器部署于多个机柜,则各所述机柜均至少部署一台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具体为:
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之间采用UDP组播的方式传递心跳信号,当所述备管理节点超出预设时间未接收到所述主管理节点的心跳信号后,确定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
7.一种云平台服务器集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以及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
其中,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搭建有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的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用于在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所述浮动IP地址为提供给客户端所在设备以访问所述云平台的地址;
其中,一个所述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均搭建有所述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作为中间件来承担管理节点的业务。
8.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云平台对应的服务器集群中多台预先灌装有管理节点应用程序的管理节点服务器,包括:
搭建单元,用于搭建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自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选举得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预先映射至所有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统一存储设备以存储管理节点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浮动IP地址发送至客户端所在设备,以使所述客户端所在设备通过所述浮动IP地址访问所述云平台;
监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中的备管理节点监测到所述主管理节点故障后,在各所述备管理节点中重新选举得到新主管理节点,在所述新主管理节点启动浮动IP地址,并将所述新主管理节点挂载至所述统一存储设备;
其中,一个所述服务器集群中包括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的数量大于等于三台;各所述管理节点服务器均搭建有所述高可用管理节点集群系统以作为中间件来承担管理节点的业务。
9.一种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89987.3A 2022-01-26 2022-01-26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Active CN114124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9987.3A CN11412465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9987.3A CN11412465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4651A CN114124651A (zh) 2022-03-01
CN114124651B true CN114124651B (zh) 2022-05-10

Family

ID=8036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9987.3A Active CN11412465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465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20651A (ko) * 2010-04-29 2011-11-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서비스 자동 식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CN105024855B (zh) * 2015-07-13 2018-09-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5262820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集群多机互备的方法
CN106484322A (zh) * 2016-09-12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挂载文件系统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42030A (zh) * 2021-07-29 2021-12-03 南方电网深圳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跨区服务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4651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7179B2 (en) Data management agent for selective storage re-caching
US10255096B2 (en) Temporal dynamic virtual machine policies
US9304873B2 (en)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reating a state of a datacenter
CA2783452C (en) Migrating virtual machines among networked servers upon detection of degrading network link operation
CN103618627B (zh) 一种管理虚拟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22320A (zh) 云服务器集群建立高可用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59798A (zh) 一种虚拟机的双机热备方法、双机热备管理服务器和系统
US11210132B2 (en) Virtual machine migration in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 having different virtualization systems
CN103064742A (zh) 一种hadoop集群的自动部署系统及方法
CN10652832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备份服务器
CN103034527A (zh) 混合虚拟化云计算资源优化控制方法与系统
US11740921B2 (en) Coordinated container scheduling for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12204482A (zh) 冗余热备控制系统、方法、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9284A (zh) OpenStack自动化部署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935244B (zh) 一种业务请求处理系统及超融合一体机
CN112639640A (zh) 冗余热备控制系统、控制设备、冗余热备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21382C (zh) 高扩展性互联网超级服务器的维护单元结构及方法
WO2024103902A1 (zh) 一种数据库访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4651B (zh) 云平台管理节点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集群
CN114995958A (zh) 一种虚拟化平台信息一致性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626147A (zh)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海洋平台计算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44715B (zh) 一种vNIC主备端口选择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CN111026543B (zh) 一种存储系统转发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40069778A1 (en) Integrating mirrored storage to remote replication site
CN114996055A (zh) 一种双机热备系统控制方法、装置、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