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4079A -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4079A
CN114124079A CN202010906577.4A CN202010906577A CN114124079A CN 114124079 A CN114124079 A CN 114124079A CN 202010906577 A CN202010906577 A CN 202010906577A CN 114124079 A CN114124079 A CN 114124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put
resistor
interface circui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65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停
朱辰
冯英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65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4079A/zh
Priority to US18/043,21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091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9327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199A1/zh
Priority to EP21860039.3A priority patent/EP4207522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124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4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81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programmabl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programmab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30Charge provided using DC bus or data bus of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9Applications of special connectors, e.g. USB, XLR, in 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接口电路包括:切换单元、电源输入端、第一功能管脚、第二功能管脚、控制信号输入端、检测端口、接地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通断装置。由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分别作为隔离电阻串联在各自通路上,使得在发生短路时,流过切换单元的电流小于切换单元的烧毁电流。并且在切换单元不工作时,通过通断装置将切换单元的接地输出端悬空,使得切换单元在不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不会被短路时输入的电压烧毁,保证了接口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设备的接口通产可以进行复用,例如,即可用作耳机接口,也可以用作充电接口。例如,以通用串行总线c型(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Type-c)接口为例,通过Type-c接口接入耳机时,该接口即为耳机接口,通过Type-c接口接入数据线时,该接口即为数据端口或者充电接口。
移动设备的接口在复用时,会提供实现复用功能的管脚。例如,在通过Type-c接口接入耳机时,Type-c接口的边带使用(Sideband Use,SBU)管脚可以用于复用,可以实现耳机的麦克风/接地(MIC/GND)切换。由于SBU管脚未设置对称管脚,所以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MIC/GND的开关芯片进行MIC和GND的切换,来保证无论接入耳机时是正插还是反插,均能正常使用耳机。
但是,移动设备的接口中,实现复用功能的管脚可能与电源输入管脚相邻。例如,Type-c端口中,SBU1管脚、SBU2管脚分别与Vbus管脚相邻。Type-c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蚀或变形,使得SBU1管脚和/或SBU2管脚与Vbus管脚发生短路。当短路发生且Type-c接口用于充电时,充电的电压会输入SBU1管脚和/或SBU2管脚,导致开关芯片烧毁,影响Type-c接口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可以改善移动设备的接口中,若复用功能管脚和电源输入管脚短路且通过电源输入管脚充电时,导致与复用功能管脚连接的器件被烧毁,影响接口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包括切换单元、电源输入端、第一功能管脚、第二功能管脚、控制信号输入端、检测端口、接地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通断装置。
切换单元包括电线接地GND端、电路供电Vcc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功能管脚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功能管脚连接。第一电阻串联在Vcc端和电源输入端之间。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GND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检测端口,另一端连接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
通断装置包括:输入管脚、第一通断管脚和第二通断管脚。输入管脚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通断管脚分别与第二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二通断管脚接地并与接地输出端连接。当输入管脚输入低电平时,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断开。当输入管脚输入高电平时,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连通。切换单元用于响应通过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功能管脚和第二功能管脚对应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口电路用于充电时,若接口电路的第一功能管脚和/或第二功能管脚与相邻的电源输入管脚短路,则会从第一功能管脚和/或第二功能管脚向切换单元中输入充电电压(与充电电压相同,如10V或20V)。在这个情况下,由于接口用于充电,切换单元的Vcc端输入低电平,即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断开,第一常通管脚和第二常闭管脚第二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不再接地。由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分别作为隔离电阻串联在各自通路上,使得流过Vcc端、GND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的电流小于切换单元的烧毁电流。通过通断装置和对各个端口设置隔离电阻,使得切换单元在不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不会被短路时输入的电压烧毁,保证了接口的正常使用。
一些实施方式中,切换单元为开关芯片,开关芯片包括Vcc管脚、GND管脚、第一通用管脚、第二通用管脚、第一输入管脚、第二输入管脚、第一常通管脚、第二常通管脚、第一常闭管脚、第二常闭管脚;
Vcc端为Vcc管脚;GND端为GND管脚;第一输入端为第一常通管脚;第二输入端为第二常通管脚;第三输入端为第二常闭管脚;第四输入端为第一常闭管脚;第一控制端为第一输入管脚;第二控制端为第二输入管脚;第一输出端为第一通用管脚;第二输出端为第二通用管脚。
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断装置为NMOS管。NMOS管的栅极为输入管脚、NMOS管的漏极为第一通断管脚,NMOS管的源极为第二通断管脚。
一些实施方式中,通断装置为PMOS管。PMOS管的栅极为输入管脚、PMOS管的源极为第一通断管脚,PMOS管的漏极为第二通断管脚。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00至300欧姆。
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为通用串行总线c型Type-c接口的接口电路,第一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一边带使用SBU管脚,第二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二边带使用SBU管脚。
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Vcc端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与输入管脚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断管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口电路,该方法包括:检测接口电路接入设备的类型。若设备类型为充电设备,则向Vcc端输出低电平。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口电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电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ype-c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与接口电路连接的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或“响应于检测到”。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可以为能够复用的接口,例如,可以进行充电和音频设备的复用,或者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复用等。示例性的,图1示出了一种接口电路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以Type-c接口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1示出的接口,该接口为Type-c接口,则该接口电路可应用于具有Type-c接口的终端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在该场景中,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可以是终端设备中通过Type-c接口接入的麦克风电路。该接口电路可以保护的麦克风电路中的切换单元不被短路时的电流烧毁。切换单元用于响应通过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SBU1和SBU1对应的功能。例如,参考图2示出的Type-c接口,Type-c接口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端口,无论Type-c接口正插还是反插均可正常使用。当耳机插入Type-c接口中时,CC1和CC2可用于确定Type-c接口接入耳机时端口方向,以确定使用哪几个端口进行耳机的数据传输。
作为示例,若应用处理器确定包括CC1的这一组端口朝上时,则可使用A6的D+端口传输音频右声道的数据,使用B7的D-传输音频左声道的数据。耳机则可通过A6和B7接收左右声道的音频数据,并通过左右两个耳机分别播放对应的音频数据。同时,应用处理器在通过CC1确定端口方向后,还需控制切换单元,将SBU1设置为麦克风输入端口,将SBU2设置为接地端口,麦克风在收到音频信号后,将音频信号传输至编码器中,编码器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再发送给应用处理器或者发送给耳机进行播放。相应的,若应用处理器在通过CC2确定端口方向后,还需控制切换单元,将SBU1设置为接地端口,将SBU2设置为麦克风输入端口。
但是,由于Type-c端口中,SBU1、SBU2分别与Vbus相邻,Type-c接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蚀或变形,使得SBU1和/或SBU2与Vbus发生短路。当短路发生且Type-c接口用于充电时,充电的电压会输入SBU1和/或SBU2,导致开关芯片烧毁,影响Type-c接口的正常使用。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可以改善Type-c接口中,若SBU1和/或SBU2和Vbus短路且通过Vbus充电时,导致切换单元被烧毁,影响Type-c接口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3中,接口电路中,切换电路以开关芯片的形式实现。开关芯片包括Vcc管脚(Vcc)、GND管脚(GND)、第一通用管脚(COM1)、第二通用管脚(COM2)、第一输入管脚(IN1)、第二输入管脚(IN2)、第一常通管脚(NO1)、第二常通管脚(NO2)、第一常闭管脚(NC1)、第二常闭管脚(NC2)。
其中,Vcc端为Vcc管脚(Vcc);GND端为GND管脚(GND);第一输入端为第一常通管脚(NO1);第二输入端为第二常通管脚(NO2);第三输入端为第二常闭管脚(NC2);第四输入端为第一常闭管脚(NC1);第一控制端为第一输入管脚(IN1);第二控制端为第二输入管脚(IN2);第一输出端为第一通用管脚(COM1);第二输出端为第二通用管脚(COM2)。
还需说明的是,在图3中,通断装置为NMOS管,NMOS管的栅极(G)为输入管脚、NMOS管的漏极(D)为第一通断管脚,NMOS管的源极(S)为第二通断管脚。或者,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通断装置还可以为PMOS管。
当通断装置为PMOS管时,PMOS管的栅极(G)为输入管脚、PMOS管的源极(S)为第一通断管脚,PMOS管的漏极(D)为第二通断管脚。
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中示出的接口电路,是应用于Type-c接口的接口电路,第一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一SBU管脚(Type-c SBU1),第二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二SBU管脚(Type-c SBU2)。当然,该接口电路还可以是其他功能管脚与电源输入管脚相邻的接口,在此不做限制。
图3示出的接口电路中,开关芯片的COM1管脚与Type-c接口的SBU1管脚连接,开关芯片的COM2管脚与Type-c接口的SBU2管脚连接。第一电阻101串联在开关芯片的Vcc管脚和电源输入端(Vout)之间。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开关芯片的GND管脚,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开关芯片的IN1管脚和IN2管脚,形成控制信号输入网络(GPIO_R)另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GPIO)。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开关芯片的NO1管脚和NC2管脚,形成采集信号输入网络(MIC_TEST),另一端连接检测端口(MBHC_IN)。NMOS管的栅极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NMOS管的漏极分别与开关芯片的NO2管脚和NC1管脚连接,形成接地输出网络(GND_TEST_R)。NMOS管的源极接地并与接地输出端(GND_TEST)连接。当输入管脚输入低电平时,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断开。当输入管脚输入高电平时,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连通。切换单元用于响应通过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第一功能管脚和第二功能管脚对应的功能。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电阻103、第二电阻104、第三电阻105和第四电阻106为用于防护的隔离电阻。为了能够起到防护隔离的作用,其阻值需符合预设要求,以限制每个电阻所处电路的电流大小。使得流经开关芯片的电流小于开关芯片的损毁电流。例如,图3示出的场景中,第一电阻的阻值可以为3.3k欧姆、第二电阻104的阻值可以为1.5k欧姆、第三电阻105的阻值可以为1k欧姆而第四电阻106的阻值则可以为100-300欧姆,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第四电阻设置于与接口电路连接的采集电路中,采集电路用于采集音频信号。图4示出了一种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4,作为示例,采集电路中包括第一电感201、第四电阻106、第一电容202、第二电容203、第三电容206、第四电容207、第五电容209、第六电容210、第七电容211、第八电容212、第五电阻204、第六电阻205,以及信号输入端口(MIC_TEST)、信号控制端口(MBHC_IN)、麦克风的偏置电压输入端口(MICBIAS)、麦克风的正向输出端口(MIC_P)和麦克风的负向输出端口(MIC_N)。以上器件中第一电容202、第二电容203、第三电容206、第四电容207、第七电容211、第八电容21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接入电路中的多个位置,用于过滤电路中的杂波。而第五电容209则串联在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正向输出端口之间,用于隔离直流信号。第六电容210则串联在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负向输出端口之间,也用于隔离直流信号。第五电阻204和第六电阻205串联在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偏置电压输入端口之间,用于隔离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偏置电压输入端口。
其中,作为示例,第一电容202可以为10nf的电容器;第二电容203、第七电容211、第八电容212则可以为33pf的电容器;第三电容206可以为2.2μf的电容器;第五电容209、第六电容210可以为100nf的电容器;而第四电容207则可以为1μf的电容器。第五电阻204和第六电阻205的阻值则可以为1.1k欧姆。
当Type-c接口用于充电时,充电接口与Type-c接口电源输出Vbus管脚连接,从Vbus管脚输入充电电压。若Type-c接口的Vbus管脚与第一SBU管脚和/或第二SBU管脚发生短路。在这个情况下,开关芯片的第一公用信号管脚和/或第二公用信号管脚将输入高电压(与充电电压相同,如10V或20V)。Type-c接口用于充电,则输入管脚输入低电平,即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断开,第一常通管脚和第二常闭管脚与接地端断开。由于第一电阻隔离了Vcc管脚和Vcc管脚的输入端口,第二电阻隔离了GND管脚和接地端,第三电阻隔离了控制输入端口和与第三电阻连接的控制管脚,第四电阻隔离了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控制端口。同时,在采集电路中,第六电阻隔离了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偏置电压输入端口,第五电容隔离了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正向输出端口之间的直流信号,第六电容隔离了信号输入端口和麦克风的负向输出端口之间的直流信号。输入的高电压会分流至每个端口对应的电阻上,使得流过Vcc管脚、GND管脚、第二常通管脚、第一常闭管脚、第一控制管脚和第二控制管脚的电流小于开关芯片的烧毁电流。第一常通管脚和第二常闭管脚与接地端断开,使得第一常通管脚和第二常闭管脚与接地端断开。通过通断装置和对管脚设置隔离电阻,使得开关芯片处于悬浮状态,不会被短路时输入的高电压烧毁。
而且,在开关芯片正常工作时,由于开关本身的工作电流只有10uA,其对地的压降为0.01V,所以在串联多个电阻后,并不会影响开关芯片的工作,开关芯片依然能够实现信号的正常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号控制端口通过的电流值可用于确定连接在Type接口上进入低功耗模式的耳机是否退出低功耗模式。为了保证移动设备能够使耳机正确退出低功耗模式,需保证耳机按键后,MBHC_IN的输入电平小于125mV,为此,第四电阻的阻值应处于100-300欧姆之间。
作为示例,耳机按键时的阻抗为338-740欧姆,当第四电阻的阻值为300欧姆时,耳机按键后的MBHC_IN输入电平从未串接时的86mV上升至125mV,依然能够保证在耳机按键阻抗最大时,正常退出低功耗模式。同时,由于耳机麦克风的阻抗最小为800欧姆,其电平为0.19V,所以在未按键时MBHC_IN输入电平大于125mV,不会误触发进入低功耗模式。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Vcc端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与输入管脚连接,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断管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接口电路中添加第一滤波电容和第二滤波电容,能够滤除电路中的杂波,保证接口电路的稳定性。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
参考图6,该方法应用于上述提供的接口电路,该方法包括:
S31、检测接口电路接入设备的类型。
S32、若设备类型为充电设备,则向Vcc端输出低电平。
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接口电路为Type-c接口为例,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可以获取接入设备接入接口后,所使用的管脚来确定接口电路接入的设备类型。例如,对于充电设备来说,会使用的管脚包括Vbus、GND等。对于音频设备,则会使用SBU1、SBU2、CC1或CC2,以及D+、D-等管脚。当应用处理器确定接入的设备类型为充电设备,如充电器、充电宝等时。由于充电会使用Vbus管脚,为了避免Vbus与SBU1和/或SBU2发生短路导致接口电路烧毁,则应用处理器需要控制电源模块,将接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的电平设置为低电平。在这个情况下,由于接口用于充电,切换单元的Vcc端输入低电平,即第一通断管脚与第二通断管脚断开,第一常通管脚和第二常闭管脚第二输入端和第四输入端不再接地。由于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分别作为隔离电阻串联在各自通路上,使得流过Vcc端、GND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的电流小于切换单元的烧毁电流。通过通断装置和对各个端口设置隔离电阻,使得切换单元在不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不会被短路时输入的电压烧毁,保证了接口的正常使用。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应用处理器确定接入的设备类型为外接设备,如音频设备。则应用处理器可以控制电源模块,将接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的电平设置为高电平,以使得接口电路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上述提供的接口电路。
作为示例,接口电路为Type-c接口电路,则终端设备为具有Type-c接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电路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传输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传输设备中各个电路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元器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电路模块,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包括切换单元、电源输入端、第一功能管脚、第二功能管脚、控制信号输入端、检测端口、接地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通断装置;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电线接地GND端、电路供电Vcc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二输出端;
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功能管脚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功能管脚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在所述Vcc端和所述电源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GND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端;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检测端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
所述通断装置包括:输入管脚、第一通断管脚和第二通断管脚;
所述输入管脚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通断管脚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断管脚接地并与所述接地输出端连接;
当所述输入管脚输入低电平时,所述第一通断管脚与所述第二通断管脚断开;
当所述输入管脚输入高电平时,所述第一通断管脚与所述第二通断管脚连通;
所述切换单元用于响应通过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所述第一功能管脚和所述第二功能管脚对应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为开关芯片,所述开关芯片包括Vcc管脚、GND管脚、第一通用管脚、第二通用管脚、第一输入管脚、第二输入管脚、第一常通管脚、第二常通管脚、第一常闭管脚、第二常闭管脚;
所述Vcc端为所述Vcc管脚;所述GND端为所述GND管脚;所述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常通管脚;所述第二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常通管脚;所述第三输入端为第二常闭管脚;所述第四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常闭管脚;所述第一控制端为所述第一输入管脚;所述第二控制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管脚;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所述第一通用管脚;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第二通用管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装置为NMOS管;
所述NMOS管的栅极为所述输入管脚、所述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一通断管脚,所述N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通断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装置为PMOS管;
所述PMOS管的栅极为所述输入管脚、所述P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通断管脚,所述P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通断管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00至300欧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为通用串行总线c型Type-c接口的接口电路,所述第一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一边带使用SBU管脚,所述第二功能管脚为Type-c接口的第二边带使用SBU管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所述Vcc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容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断管脚连接。
9.一种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接口电路接入设备的类型;
若所述设备类型为充电设备,则向所述Vcc端输出低电平。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
CN202010906577.4A 2020-08-31 2020-08-31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4124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6577.4A CN114124079A (zh) 2020-08-31 2020-08-31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8/043,215 US20240030915A1 (en) 2020-08-31 2021-07-29 Interface circuit, interface circuit prot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PCT/CN2021/109327 WO2022042199A1 (zh) 2020-08-31 2021-07-29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EP21860039.3A EP4207522A4 (en) 2020-08-31 2021-07-29 INTERFACE CIRCUIT, ITS PROT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6577.4A CN114124079A (zh) 2020-08-31 2020-08-31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4079A true CN11412407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6577.4A Pending CN114124079A (zh) 2020-08-31 2020-08-31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0915A1 (zh)
EP (1) EP4207522A4 (zh)
CN (1) CN114124079A (zh)
WO (1) WO20220421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113A (zh) * 2022-12-2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音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音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874A (zh) * 2016-03-25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
CN205826789U (zh) * 2016-06-30 2016-12-21 成绎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接口公头智能检测和保护电路
CN106445044A (zh) * 2016-08-18 2017-02-22 硅谷数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转换接口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CN206470749U (zh) * 2017-01-13 2017-09-0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7603855U (zh) * 2017-11-06 2018-07-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ype-C接口耳机
CN111381118B (zh) * 2018-12-28 2022-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进水检测模块、进水检测方法及终端
US11233386B2 (en) * 2019-02-27 2022-01-25 Google Llc USB Type-C port short protec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113A (zh) * 2022-12-2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音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音频系统
CN116709113B (zh) * 2022-12-21 2024-05-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音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音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2199A1 (zh) 2022-03-03
EP4207522A4 (en) 2024-02-14
EP4207522A1 (en) 2023-07-05
US20240030915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9725Y (zh) Usb接口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便携式手持设备
US7248707B2 (en) Detection circuit
CN104023294A (zh) 终端中的接口复用装置和转接板
CN103237189B (zh) 电子设备、mhl连接器、mhl系统和连接器检测方法
US11416054B2 (en) USB type-C signal interface circuit
CN103716734A (zh) 用于检测头戴式耳机插入移动站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26038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附件鉴别方法
CN103974157A (zh) 通过耳机接口供电的电子装置及耳机电源线
CN108093329B (zh)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3945869B (zh) 一种接口的正反接识别电路、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078224A (zh) 连接线、控制方法、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3888873A (zh) 电子装置、uart输出系统及方法
CN113810816B (zh) 耳机、调频信号接收系统和方法
CN114124079A (zh) 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的保护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20004352A1 (en) Audio circuit, and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related thereto
CN210157357U (zh) 复用串口功能的耳机接口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5282653A (zh) 音频插入自动唤醒装置以及音频插入自动唤醒方法
CN107706977B (zh) 一种充电电流的检测方法以及充电装置
EP2410765A1 (en) Interface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908387B (zh) 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系统、信号传输方法及智能终端
EP4096033A1 (en) State detection device for use in an audio interface
CN114630230A (zh) 电子设备、上拉电路和抑制耳机pop音的方法
CN103002382A (zh) 耳机插头转换器
CN110875614A (zh) 一种充电接口的保护方法及充电装置
WO2014012234A1 (zh) 电子设备音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