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3796A -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3796A
CN114113796A CN202010900188.0A CN202010900188A CN114113796A CN 114113796 A CN114113796 A CN 114113796A CN 202010900188 A CN202010900188 A CN 202010900188A CN 114113796 A CN114113796 A CN 11411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ic protection
pipeline
resistance value
determining
pot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0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爱玲
冼国栋
余东亮
朱建平
邓勇
黄海滨
赵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01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3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3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16Measuring impedance of element or network through which a current is passing from another source, e.g. cable, power line
    • G01R27/18Measuring resistance to earth, i.e. line to grou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8Measuring resistance by measuring both voltage and current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属于管道防腐技术领域。阻值确定方法包括: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根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该方法可以直接计算确定出跨接电阻的阻值,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管道防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管道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埋地管道的腐蚀问题,为了保护管道,常会在管道设置阴极保护系统,以通电的方法使管道成为阴极,由此减缓、避免管道腐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在油气管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并行和交叉的情况,很容易引起不同阴极保护系统间的相互干扰。这些干扰的出现可能会导致阴极保护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被保护管线可能出现欠保护或过保护现象,使得管道发生腐蚀的风险增大。
为了规范并加强这类毗邻敷设的管道阴极保护系统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常会在管道间跨接电阻以对产生的干扰进行缓解,即采用跨接线将相邻两个管道的连接线连接,且跨接线上串联有电阻元件。其中,跨接电阻的阻值是需要根据干扰情况进行确定的。目前,通常都是采用试凑法确定跨接电阻的阻值。即由测试人员预先选取设定阻值的电阻,跨接至两个管道之间,然后再由测试人员在现场采用设定的检测仪器检测跨接该电阻后,对干扰的缓解效果。最后再由测试人员根据检测结果,不断调整跨接电阻的阻值,直至干扰消除。
然而该试凑法的整个流程过于繁杂,每次调整跨接电阻的阻值后,均需要测试人员在现场采用检测仪器对跨接位置的干扰缓解效果进行检测。同时,在跨接前后,还要求对跨接位置上下游受影响的管道进行检测,以全面对比跨接后对干扰的缓解效果,检测效率低。且每次调整跨接电阻的阻值时,都是由测试人员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调整,对测试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若测试人员经验较少,则相应的跨接电阻的阻值的调整次数就多,会进一步降低跨接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可以直接计算确定出可调电阻的阻值,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所述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所述阻值确定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可选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根据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二跨接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对地电阻和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确定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流过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电流量;
根据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
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
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断电电位;
所述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二跨接位置,包括:
选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中所述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最大的两个位置作为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二通电电位和第二断电电位;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对地电阻和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电流量,包括:
计算第一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所述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所述第一对地电阻的比值;
计算第二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的比值,记为第二电流值;
计算目标电流量,所述目标电流量为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的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所述第二电压降为所述第二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二通电电位的电流差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二通电电位;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装置,所述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所述阻值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第二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阻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系统,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所述管道跨接系统包括阻值确定设备和阴极保护管理平台;
所述阻值确定设备用于: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发送至所述阴极保护管理平台;
所述阴极保护管理平台用于:
接收所述阻值确定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将所述目标阻值发送至所述阻值确定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该阻值确定方法,先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然后再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以得到确定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所需的各个参数。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各个参数可以最终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通过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即可消除干扰。无需由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多次测试调试,只需一次计算即可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公开,以下简单说明下本公开的应用场景:
对于并行或者交叉设置的管道,为了防止相邻设置的两个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间产生相互干扰,通常会将两个管道跨接,即采用跨接线连接两个管道,在两个管道间串联设定阻值的跨接电阻,以消除干扰。
通常跨接电阻为可调电阻,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干扰情况对可调电阻的阻值进行调整。
为了更好的获取管道的阴极保护情况,通常会在管道沿线设置多个测试桩。测试桩的面板设有多个接线柱。测量人员需定期去现场采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与测试桩内的接线柱连接,从而获取各个管道的阴极保护参数。
而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智能仪表等技术在推进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管道防腐领域的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也在逐步探索智能化解决方案。例如,以阴极保护自动采集仪为核心的智能测试桩就是管道防腐管理智能化的典型应用。
其中,智能测试桩与传统的测试桩相比,可以自动采集各个管道上的通道电位、断电电位和阴极电流等阴极保护参数,而无需测量人员专门至现场进行测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该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其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
其中,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距离较近,例如,小于10m,导致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测试桩内实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跨接。其中,第一管段上连接有第一电缆,第一电缆与测试桩内的第一测试柱电连接。第二管段上连接有第二电缆,第一电缆与测试桩内的第二测试柱电连接。通过将串联有跨接电阻的跨接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测试柱和第二测试柱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跨接。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阻值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01、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
其中,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通电电位是指在阴极保护系统投入运行的情况下,测得的管地电位。断电电位是在断掉被保护金属结构的外加电源或者断掉与牺牲阳极材料的连接时,在0.2到0.5秒内所取得的电位数据。阴极电流为阴极保护系统施加在管道上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一端,第二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第三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一端,第四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步骤102、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
其中,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二通电电位和第二断电电位。
其中,第二通电电位和第二断电电位可以为设定值,由测试人员自行设置,满足最小阴极保护电位标准即可。
示例性地,第二通电电位可以设置为-1.30V,第二断电电位可以设置为-1.00V。
步骤103、根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值确定方法,先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然后再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以得到确定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所需的各个参数。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各个参数可以最终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通过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即可消除干扰。无需由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多次测试调试,只需一次计算即可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阻值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201、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
其中,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通电电位是指在阴极保护系统投入运行的情况下,测得的管地电位。断电电位是在断掉被保护金属结构的外加电源或者断掉与牺牲阳极材料的连接时,在0.2到0.5秒内所取得的电位数据。阴极电流为阴极保护系统施加在管道上的电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一端,第二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第三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一端,第四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中I表示第一位置,图中II表示第二位置,图中III表示第三位置,图中IV表示第四位置,管段A为第一管段,管段B为第二管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管段A和第二管段B的上游设有第一智能测试桩M1,第一管段A和第二管段B的下游设有第二智能测试桩M2。
其中,可以通过导线将第一位置I和第三位置III与第一智能测试桩M1连接,通过导线将第二位置II和第四位置IV与第二智能测试桩M2连接。然后通过第一智能测试桩M1自动获取到的第一位置I和第三位置III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通过第二智能测试桩M2自动获取到的第二位置II和第四位置IV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智能测试桩的采集频率更快,且无需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测量,更加便捷。
在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管段A和第二管段B的上游设有第一测试桩M1,第一管段A和第二管段B的下游设有第二测试桩M2。则此时可以由测试人员采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与第一测试桩M1和第二测试桩M2中测测试柱连接,以实地测量第一位置I、第二位置II、第三位置III和第四位置IV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
示例性地,在由测量人员实地测量断电电位时,可以采用瞬时断电法或试片断电法。
其中,瞬时断电法即断掉被保护金属结构的外加电源或者断掉与牺牲阳极材料的连接时,在0.2到0.5秒内测量断电电位。试片断电法即通过测量断电瞬间极化程度与管道相同的试片的断电电位来近似管段的断电电位。
步骤202、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其中,第二通电电位和第二断电电位为设定值,由测试人员自行设置,满足最小阴极保护电位标准即可。
示例性地,第二通电电位可以设置为-1.30V,第二断电电位可以设置为-1.00V。
步骤203、根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其中,对地电阻即各测量位置到对地(公共)端的电阻值。
示例性地,步骤203可以包括:
计算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第一电压降为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即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1)计算第一对地电阻: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1
其中,R1表示第一对地电阻,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2
表示第一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3
表示第一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4
表示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5
表示第二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6
表示第二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7
表示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8
表示第一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09
表示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
步骤204、根据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示例性地,步骤204可以包括:
计算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第一电压降为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即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2)计算第二对地电阻: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1
其中,R2表示第二对地电阻,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2
表示第三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3
表示第三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4
表示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5
表示第四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6
表示第四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7
表示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8
表示第三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19
表示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
步骤205、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二跨接位置。
示例性地,步骤205可以包括:
选取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第一位置与第四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第二位置与第四位置中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最大的两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和第二跨接位置。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为ΔE1,第一位置与第四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为ΔE2,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为ΔE3,第二位置与第四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为ΔE4。ΔE1、ΔE2、ΔE3和ΔE4中的最大值为ΔE2,则选取第一位置为第一跨接位置,选取第四位置为第二跨接位置。
步骤206、根据第一跨接位置和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第一对地电阻和第二对地电阻确定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流过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电流量。
通过计算出的目标电流量的正负,即可确定电流的流向,即电流是从上游位置流至下游位置,还是从下游位置流至上游位置。
示例性地,步骤206可以包括:
计算第一电流值,第一电流值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第一对地电阻的比值;
计算第二电流值,第二电流值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第二对地电阻的比值;
计算目标电流量,目标电流量为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的电流差值;
其中,第一电压降为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第二电压降为第二断电电位和第二通电电位的差值。
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公式(3)计算目标电流量: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21
其中,Ib表示目标电流量,E1(off)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E1(on)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E1(off)-E1(on)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E1(off-b)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断电电位,E1(on-b)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E1(off-b)-E1(on-b)表示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E2(off)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断电电位,E2(on)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通电电位,E2(off)-E2(on)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E2(off-b)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断电电位,E2(on-b)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E2(off-b)-E2(on-b)表示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R1表示第一对地电阻,R2表示第二对地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EA 1(on-b)、EA 1(off-b)、EB 1(on-b)、EB 1(off-b)、EA 2(on-b)、EA 2(off-b)、EB 2(on-b)、EB 2(off-b)均为设定值,可以由测试人员自行设置,满足最小阴极保护电位标准即可。
示例性地,EA 1(on-b)可以设置为-1.35V,EB 1(on-b)可以设置为-1.05V,EA 2(on-b)可以设置为-1.30V,EB 2(on-b)可以设置为-1.02V。
EA 1(off-b)可以设置为-1.15V,EB 1(off-b)可以设置为-1.10V,EA 2(off-b)可以设置为-0.95V,EB 2(off-b)可以设置为-0.92V。
步骤207、根据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目标电流量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示例性地,步骤207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以及目标电流量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4)计算目标阻值: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31
其中,Rb表示目标阻值,Ib表示目标电流量,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32
表示第一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33
表示第二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34
表示第三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
Figure BDA0002659602480000135
表示第四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ABS表示求绝对值。
当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后,可以调整管道跨接电阻至目标阻值,以消除干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值确定方法,先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然后再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以得到确定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所需的各个参数。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各个参数可以最终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通过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即可消除干扰。无需由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多次测试调试,只需一次计算即可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阻值确定装置400包括第一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401、第二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402和阻值确定模块403。
第一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401,用于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第二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402,用于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阻值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其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一端,第二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第三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一端,第四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阻值确定装置,先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然后再获取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两端的阴极保护参数,以得到确定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所需的各个参数。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各个参数可以最终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通过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即可消除干扰。无需由经验丰富的测试人员在现场进行多次测试调试,只需一次计算即可确定出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跨接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管道跨接装置在确定可调电阻的电阻值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管道跨接装置与管道跨接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阻值确定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
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8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处理器501还用于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5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5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阻值确定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值确定设备500还可选包括有:通信组件503和外围设备接口504。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信组件503和外围设备接口504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03可以为具有3G/4G/5G网络等无线通信功能的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阻值确定设备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的安装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管道跨接设备500的壳体510上设有连接端头510a和侧接口510b,壳体510通过连接端头510a与智能测试桩M连接,侧接口510b中设有用于与智能测试桩M上的接线柱S连接的连接线510c。通过该连接线510c即可使得壳体510内的处理器501能够与智能测试桩M连接,从而获取智能测试桩M检测到的数据。
其中,壳体510为防水壳体,壳体510上设有显示面板511。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壳体510上设有两个侧接口510b。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条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跨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管道跨接系统800包括阻值确定设备810和阴极保护管理平台820。
阻值确定设备810用于: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将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发送至阴极保护管理平台820。
阴极保护管理平台820用于:
接收阻值确定设备810发送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将目标阻值发送至阻值确定设备810。
其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一端,第二位置位于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第三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一端,第四位置位于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阻值确定设备810获取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1至步骤202,阴极保护管理平台820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的过程可参见前述步骤203至步骤207。
其中,阴极保护管理平台M可以设置在距离管道较远处,测量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获取阻值确定设备810获取到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并确定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然后将目标阻值发送至阻值确定设备810,以调整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至目标阻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管道跨接电阻为可调电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所述阻值确定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根据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二跨接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对地电阻和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确定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流过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电流量;
根据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
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对地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
所述根据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
计算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
根据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一电压降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电压降的和、以及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电流的和计算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对地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断电电位;
所述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一跨接位置,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第二跨接位置,包括:
选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四位置中所述第一断电电位的差值最大的两个位置作为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一通电电位、第一断电电位和第一阴极电流,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二通电电位和第二断电电位;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跨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第一对地电阻和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电流量,包括:
计算第一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值为所述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所述第一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所述第一对地电阻的比值;
计算第二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值为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一电压降与所述第二跨接位置的第二电压降的差值与所述第二对地电阻的比值;
计算所述目标电流量,所述目标电流量为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的电流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降为所述第一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一通电电位的差值,所述第二电压降为所述第二断电电位和所述第二通电电位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包括第二通电电位;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通电电位、以及所述目标电流量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8.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装置,所述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值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第二阴极保护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阻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9.一种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
1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阻值确定方法。
11.一种管道跨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管道跨接电阻通过跨接线跨接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道的第二管段之间,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为并行管道或交叉管道,所述管道跨接系统包括阻值确定设备和阴极保护管理平台;
所述阻值确定设备用于:
分别获取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的第一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前的阴极保护参数;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的第二阴极保护参数,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为对应位置处在所述管道跨接电阻跨接后的目标参数;
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发送至所述阴极保护管理平台;
所述阴极保护管理平台用于:
接收所述阻值确定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阴极保护参数和所述第二阴极保护参数确定所述管道跨接电阻的目标阻值;
将所述目标阻值发送至所述阻值确定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
CN202010900188.0A 2020-08-31 2020-08-31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4113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0188.0A CN114113796A (zh) 2020-08-31 2020-08-31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0188.0A CN114113796A (zh) 2020-08-31 2020-08-31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3796A true CN114113796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0188.0A Pending CN114113796A (zh) 2020-08-31 2020-08-31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379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944A (zh) * 2010-06-02 2010-10-20 北京化工大学 埋地金属管道防护层健康状况诊断、预警及缺陷定位方法
CN201686746U (zh) * 2010-04-29 2010-12-29 郑州安然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阴极保护测试桩
CN102021584A (zh) * 2010-07-20 2011-04-20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管道运输的阴极保护系统
CN102508019A (zh) * 2010-06-02 2012-06-20 北京化工大学 埋地金属管道防护层健康状况诊断方法
CN104651853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阴极保护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5695997A (zh) * 2016-03-08 2016-06-22 陈久会 埋地金属管道安全保护方法
CN206553631U (zh) * 2017-02-21 2017-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检测仪
CN108595850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强制电流系统下并行管道阴极保护长度的计算方法
CN208667854U (zh) * 2018-07-20 2019-03-29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阴极保护设备调试保护装置
CN110504259A (zh) * 2019-08-29 2019-11-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能力的横向igb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86746U (zh) * 2010-04-29 2010-12-29 郑州安然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阴极保护测试桩
CN101865944A (zh) * 2010-06-02 2010-10-20 北京化工大学 埋地金属管道防护层健康状况诊断、预警及缺陷定位方法
CN102508019A (zh) * 2010-06-02 2012-06-20 北京化工大学 埋地金属管道防护层健康状况诊断方法
CN102021584A (zh) * 2010-07-20 2011-04-20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管道运输的阴极保护系统
CN104651853A (zh) * 2013-11-22 2015-05-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阴极保护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5695997A (zh) * 2016-03-08 2016-06-22 陈久会 埋地金属管道安全保护方法
CN206553631U (zh) * 2017-02-21 2017-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检测仪
CN108595850A (zh) * 2018-04-27 2018-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强制电流系统下并行管道阴极保护长度的计算方法
CN208667854U (zh) * 2018-07-20 2019-03-29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阴极保护设备调试保护装置
CN110504259A (zh) * 2019-08-29 2019-11-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能力的横向igb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466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phase-to earth fault
CN204462305U (zh) 一种基于电压电流向量的配电线路断线监测装置
CN104730410A (zh) 一种基于电压电流向量的配电线路断线监测方法及装置
EP1992954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phase-to-earth fault
CN101719663A (zh) 基于零序电流有功分量的接地选线方法、装置及应用系统
CN107132455B (zh) 一种基于地线电流注入的变电站接地网性能评估方法
CN104947118A (zh) 一种柔性阳极断点检测方法
CN109782046A (zh) 一种测量埋地金属管道极化电位的方法和系统
KR20140031591A (ko) 활선 케이블 절연 감시장치 및 감시방법
CN114660158B (zh) 一种中低压燃气管网腐蚀风险综合检测与评判方法及装置
CN107728024B (zh) 一种利用地网回流的大型接地网冲击特性测试方法
CN103197195A (zh) 一种电压二次回路中性线网络多点接地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113796A (zh) 管道跨接电阻的阻值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5182157A (zh) 基于高精度检测电流的中性点多点接地检测装置
CN112578237A (zh) 电缆绝缘故障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处理器
CN117350216A (zh) 电阻预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30261999A1 (en) Ring Ground Testing And Monitoring
CN114740308A (zh) 一种接地网的拓扑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olyanga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ow cos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monitoring system for remote electric power grids
CN205015427U (zh) 基于高精度检测电流的中性点多点接地检测装置
Mišák et al. Verification of a novel method of detecting faults in medium-voltage systems with covered conductors
KR101336860B1 (ko) 전력선의 고장점 위치 검출장치
CN111509710B (zh) Tn-c台区漏电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9979775U (zh) 用于判断故障点位置的结构
CN105375469B (zh) 避雷器备品的储备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