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3198A -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3198A
CN114113198A CN202010903287.4A CN202010903287A CN114113198A CN 114113198 A CN114113198 A CN 114113198A CN 202010903287 A CN202010903287 A CN 202010903287A CN 114113198 A CN114113198 A CN 114113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usion
image
picture
temperature
uni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3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育楷
高晓鹏
李慧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9032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3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3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3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包括: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在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时,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将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本发明节省人力成本,测试结果精确,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地质学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地质历史信息的良好记录。流体包裹体在室温下呈两相(如气相与液相)或者多相的包裹体,经人工加热后,当温度升高到包裹体被矿物捕获的温度时,包裹体由两相或多相转变成原来的均匀的单相流体。此时,当前单相流体的温度即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判定成岩流体、烃类流体活动期次的有力手段。
目前,对沉积岩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方法为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均一温度法。通过使用配有冷热台的显微镜,观察包裹体随温度升高过程中的变化,最终记录下两相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时的温度。然而,对于目前多数深层的沉积岩石样品,成岩矿物所捕获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通常较高,因而,对于单个包裹体的测试时间通常由20-40分钟不等,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肉眼对其不间断地持续观察,人力和时间成本极高。此外,两相包裹体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气相包裹体会做不规则地运动,且包裹体大小也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由此,对于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观察和记录常存在较大误差,甚至对于同一包裹体不同人员观察结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能够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测量,以将人力从繁重的测试任务中解放出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步骤二,在对所述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时,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步骤三,将所述目标追踪图片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步骤四,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四中,当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当前差分值达到预设的差分阈值时,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其中,所述差分阈值是根据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过程中获得的达到均一状态时的图片差分值而确定的。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对岩石样品进行取样并磨制成所述包裹体样品,其中,第一图像为所述包裹体样品在室温条件以及显微镜视角下获取的图像。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窗口扫描;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匹配,并计算相应的相似度;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追踪图片。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计算相应图像内各边缘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灰度梯度,以进行图片匹配。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全程监测包裹体样品的温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模板生成模块,其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目标追踪模块,其在对所述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时,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差分对比模块,其将所述目标追踪图片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均一温度记录模块,其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
优选地,所述均一温度记录模块,其当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当前差分值达到预设的差分阈值时,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其中,所述差分阈值是根据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过程中获得的图片差分值而确定的。
优选地,所述目标追踪模块,包括:窗口扫描单元,其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窗口扫描;图片配准单元,其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匹配,并计算相应的相似度;目标锁定单元,其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追踪图片。
优选地,所述图片配准单元,其还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计算相应图像内各边缘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灰度梯度,以进行图片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首先在显微镜视角下标定待测包裹体,选择包裹体边界范围作为感兴趣目标区域,并截取为模板图片;随后,在逐渐升温过程中,通过边缘检测和图像配准的算法将实时获取到的第二图像中已锁定的感兴趣目标与模板图片相匹配并做差分处理;当两图片的差值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稳定状态时,包裹体实现均一化并自动记录下此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本发明能够将人力从繁琐和耗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整个测试过程中无需人眼一直观测,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测试误差,测试结果较为精确,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的步骤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1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2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3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地质历史信息的良好记录。流体包裹体在室温下呈两相(如气相与液相)或者多相的包裹体,经人工加热后,当温度升高到包裹体被矿物捕获的温度时,包裹体由两相或多相转变成原来的均匀的单相流体。此时,当前单相流体的温度即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判定成岩流体、烃类流体活动期次的有力手段。
目前,对沉积岩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方法为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的均一温度法。通过使用配有冷热台的显微镜,观察包裹体随温度升高过程中的变化,最终记录下两相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时的温度。然而,对于目前多数深层的沉积岩石样品,成岩矿物所捕获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通常较高,因而,对于单个包裹体的测试时间通常由20-40分钟不等,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肉眼对其不间断地持续观察,人力和时间成本极高。此外,两相包裹体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气相包裹体会做不规则地运动,且包裹体大小也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由此,对于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观察和记录常存在较大误差,甚至对于同一包裹体不同人员观察结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系统首先需要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从中进行感兴趣目标的标定,形成基于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在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过程中,连续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同步进行感兴趣目标追踪,以将追踪结果确定为目标追踪图片;接着,将连续获取到的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根据差分值来判断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时的时机,从而记录下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即为包裹体样品的均一温度。
这样,本发明能够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精确地自动测量,从而将人力从繁重的测试任务中解放出来,使得测量结果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的步骤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0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初始状态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步骤S120在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处理过程中,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从而得到目标追踪图片;步骤S130将步骤S120得到的目标追踪图片分别与步骤S110得到的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最后,步骤S140根据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差分值,来判断当前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即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的时机)。其中,在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时,记录当前包裹体样品的温度。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所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实施步骤S110之前,需要利用步骤S100(未图示)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制备,而后进入到步骤S110中。具体地,步骤S100对岩石样品进行取样,并磨制成包裹体薄片,从而形成为包裹体样品。
进一步,在步骤S110中,首先需要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裹体样品的初始状态即为常温下的状态。更进一步地说,第一图像是基于常温状态下,将包裹体样品在显微镜视角下所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本发明先将步骤S100制备好的包裹体样品放置于配有冷热台的显微镜下,而后,在室温状态下,捕捉显微镜视角下的图像,从而得到第一图像。
而后,在包裹体样品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中,通过对待测包裹体的观测,标记出待测包裹体所在的(目标)区域,将该目标区域确定为感兴趣目标区域,进一步截取当前感兴趣目标区域作为模板图片。具体地,在配有冷热台的显微镜下观察待测包裹体样品,而后通过人工找到显微镜视角下的待测气液两相包裹体或多相待测包裹体,并利用预设程序使用标记符号(例如:方框)圈定出该待测包裹体所在区域(感兴趣目标区域),该区域对应的图像即为模板图片。
在标记出模板图片后,进入到步骤S120中。在步骤S120中,需要利用配置有冷热台的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处理,连续地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升温过程中不同时刻下的第二图像。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升温时刻对应有一帧第二图像,从而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获得多帧第二图像。而后,在得到每帧第二图像时,同步地追踪第二图像中的感兴趣目标,从而针对每帧第二图像均得到相应的目标追踪图片。
具体地,下面对每帧第二图像进行感兴趣目标追踪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进行目标追踪时,需要以步骤S110确定的模板图片中所包含的待测包裹体为目标进行追踪。第一步,分别对第一图像和每一帧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将第一图像变换为第一边缘图像,并计算出第一边缘图像内各个边缘点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灰度梯度,以及将第二图像变换为第二边缘图像,也计算出第二边缘图像内各个边缘点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灰度梯度,以作为后续图片匹配过程的数据基础。第二步,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逐行依次对当前帧第二图像(第二边缘图像)进行窗口扫描。其中,预设窗口的尺寸与上述模板图片的尺寸相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长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扫描精度、扫描效率、窗口尺寸、第二图像尺寸等因素来进行相应的设置。
第三步,将每个扫描出的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模板图片进行匹配,计算出每个扫描窗口与模板图片的边缘匹配度。具体地,根据上述第一步中得到的第一边缘图像中各边缘点的位置及相应的灰度梯度数据、以及第二边缘图像中各边缘点的位置及相应的灰度梯度数据,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即扫描图片)与模板图片进行边缘特征匹配,计算出各扫描图片与模板图片的相似度。第四步,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确定为当前第二图像的目标追踪区域,从而在截取出当前目标追踪区域的图片后,便得到了目标追踪图片。由此,通过上述第一步~第四步,利用边缘检测和图像配准相关算法,从第二图像中寻找出与模板图片中的目标边缘点最近似的梯度范围,实现针对当前帧第二图像的感兴趣目标追踪。
由于在升温测试过程中,受升温加热等因素影响,包裹体样品中的待测包裹体所在位置可能会不断改变,因此,需要在不同升温时刻下,自动识别出每帧第二图像中所圈定的感兴趣目标区域,从而截取出相应的目标追踪图片,以包含了待测包裹体在相应升温时刻下对应的状态。
在针对不同升温时刻对应的第二图像完成感兴趣目标追踪后,进入到步骤S130中。在步骤S130中,将每帧目标追踪图片与步骤S110得到的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进一步,将每帧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中的同位置像素点的像素值分别进行差值运算,从而针对每帧目标追踪图片得到对应的差分图像,最后计算相应差分图像内各像素点的像素值均值,并将该像素值均值作为当前帧目标追踪图片的图片差分值。这样,在每得到一帧目标追踪图片后,都能够利用步骤S130计算出表征当前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相似程度的图片差分值,以利用该图片差分值判断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20~步骤S140是同步实施的,在步骤S120中,若针对某一升温时刻捕捉到一帧第二图像,则立即会利用步骤S120完成感兴趣目标追踪、利用步骤S130完成图片差分值计算、以及利用步骤S140对当前升温时刻是否为待测包裹体的均一状态进行诊断,从而针对下一升温时刻捕捉到的相应帧第二图像继续执行步骤S120~步骤S140,依次循环,直到判断出当前包裹体处于均一状态。
在针对不同升温时刻对应的目标追踪图片完成图片差分值计算后,进入到步骤S140中。在步骤S140中,需要根据当前帧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来判断当前升温时刻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具体地,将当前升温时刻下的目标追踪图片所对应的图片差分值依次与预设的差值阈值、以及前一升温时刻对应的图片差分值进行对比,根据双重对比结果来诊断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当前升温时刻下的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差分阈值、并且当前升温时刻下的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时,确定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即当前升温时刻下包裹体处于均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分别按照上述步骤S110~步骤S130来进行图片差分值计算和均一状态观测后,根据这些历史包裹体样品得到的(在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图片差分值数据,来确定出适用于当前地层环境条件下的差分阈值。通常,在包裹体处于均一状态时,包裹体转变成均匀的单相流体,当前时刻下目标追踪图片与初始状态下的模板图片的差异最大,并且,在后续的不同升温时刻下,含有包裹体均一状态的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的差异趋于稳定状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差分阈值优选为小于且近似接近于包裹体处于均一状态时对应的最大图片差分值。
其中,在判断当前升温时刻下的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是否保持稳定状态时,需要将当前升温时刻对应的图片差分值与前一升温时刻对应的图片差分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实时差值,在当前实时差值小于预设的稳定状态差值阈值时,判断当前升温时刻的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时刻保持稳定。另外,在当前实时差值大于或等于上述稳定状态差值阈值时,判断当前升温时刻的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时刻发生变化,即未保持稳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稳定状态差值阈值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当前升温时刻下的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未达到上述差分阈值和/或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未保持稳定状态时,确定当前待测包裹体未达到均一状态(即当前升温时刻下包裹体尚未进入均一状态)。
由此,在通过上述依据诊断出当前升温时刻下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时,立即记录当前时刻下包裹体样品的温度,此时的包裹体温度即为岩石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另外,为了便于确定包裹体进入均一状态的时机所对应的温度,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方法中,还需要全程监测包裹体样品的温度,以记录待测包裹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具体地,自包裹体样品被放置于显微镜环境下,便开始对包裹体样品的温度进行监测,直至针对当前包裹体样品的均一温度测试过程结束。这样,一但确定出包裹体进入均一状态时,便能够立即对应出该时刻下的待测包裹体温度,从而准确记录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试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等问题,在对含有包裹体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实时记录包裹体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在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明确包裹体均一状态的时间节点后,精确记录均一温度,从而将传统均一温度测量方法中的人力由繁重的测试任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提高了均一温度的测试结果。
下面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方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地层,按照如下方法对地层内的岩石样品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测量:对岩石样品取样磨制包裹体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找到穿石英颗粒裂隙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通过对包裹体逐渐进行升温处理,使用图像识别的算法观察包裹体随环境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自动识别包裹体由两相变为单相的时间节点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即可完成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自动测试。
由于当前实施例下的岩石样品采集于顺9井埋深为5000-5500m处,现今井底5586m处地层温度为126℃,其中,考虑到该井已测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80-120℃。因此,将岩石样品放置到配有冷热台的显微镜后逐步升温,在20℃室温条件下,最初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使温度迅速达到70℃,随后降低升温速率为2℃/min,观察包裹体的变化过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1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如图3所示,图3展示了室温条件下待测包裹体的初始状态,首先选择感兴趣目标区域(参见图3中的方框),该区域中图像即为模板图片。模板图片中的待测包裹体在室温条件下为气液两相,气泡清晰可见。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2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中在包裹体样品升温过程中T3时刻捕捉到的第二图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待测包裹体中气泡大小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达到均一化,其中,T1<T2<T3。如图4所示,在T2时刻下,包裹体中仍旧存在气泡,但当前状态下的气泡相比于T1时刻下的包裹体内的气泡要小,此时,包裹体仍未进入均一状态。如图5所示,在T3时刻下,包裹体内的气泡消失,此时,包裹体处于均一状态。
在当前实施例下,为了实现对于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自动测试,利用边缘检测和图像配准可以实现将第二图像内的目标追踪图片实时的与模板图片的匹配,并实时对每一帧第二图像中的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当气泡消失时,目标追踪图片对应的图片差分值应达到最大值(或超过阈值)并且保持稳定状态(参见图5)。另外,通过对多个不同包裹体的反复测试,可获得用于评价实时的图片差分值的阈值a,当两图片的差值大于a时,判定包裹体达到均一化,此时,自动记录下冷热台所显示的温度,即为包裹体均一温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基于上述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系统。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系统的模块框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系统包括:模板生成模块61、目标追踪模块62、差分对比模块63和均一温度记录模块64。
具体地,模板生成模块61按照上述步骤S11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初始状态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目标追踪模块62按照上述步骤S12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在对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处理过程中,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差分对比模块63按照上述步骤S13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将目标追踪图片与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均一温度记录模块64按照上述步骤S140所述的方法实施,配置为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
其中,均一温度记录模块64进一步配置为当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当前图片差分值达到预设的差分阈值时,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其中,上述差分阈值是根据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过程中获得的(在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图片差分值而确定的。
如图6所示,进一步,目标追踪模块62包括:窗口扫描单元621、图片配准单元622和目标锁定单元623。窗口扫描单元621配置为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对第二图像进行窗口扫描。图片配准单元622配置为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模板图片进行匹配,并计算相应的相似度。目标锁定单元623配置为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区域确定为目标追踪图片。
进一步,图片配准单元623还配置为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计算相应图像内各边缘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灰度梯度,以进行图片匹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首先在显微镜视角下标定待测包裹体,选择包裹体边界范围作为感兴趣目标区域,并截取为模板图片;随后,在逐渐升温过程中,通过边缘检测和图像配准的算法将实时获取到的第二图像中已锁定的感兴趣目标与模板图片相匹配并做差分处理;当两图片的差值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稳定状态时,包裹体实现均一化并自动记录下此时的包裹体均一温度。本发明能够将人力从繁琐和耗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整个测试过程中无需人眼一直观测,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测试误差,测试结果较为精确,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
步骤二,在对所述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时,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
步骤三,将所述目标追踪图片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
步骤四,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
当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当前差分值达到预设的差分阈值时,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其中,所述差分阈值是根据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过程中获得的达到均一状态时的图片差分值而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对岩石样品进行取样并磨制成所述包裹体样品,其中,第一图像为所述包裹体样品在室温条件以及显微镜视角下获取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
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窗口扫描;
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匹配,并计算相应的相似度;
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追踪图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计算相应图像内各边缘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灰度梯度,以进行图片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全程监测包裹体样品的温度。
7.一种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模板生成模块,其捕捉包裹体样品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图像并标记待测包裹体,形成以包裹体为感兴趣目标的模板图片;
目标追踪模块,其在对所述包裹体样品进行升温时,连续捕捉包裹体在升温状态下的第二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同步追踪感兴趣目标,得到目标追踪图片;
差分对比模块,其将所述目标追踪图片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差分处理;
均一温度记录模块,其根据差分处理结果判断当前待测包裹体是否达到均一状态,记录达到均一状态下的包裹体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一温度记录模块,其当图片差分值相较于前一升温时刻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当前差分值达到预设的差分阈值时,判断当前包裹体达到均一状态,其中,所述差分阈值是根据针对多个包裹体样品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过程中获得的图片差分值而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追踪模块,包括:
窗口扫描单元,其按照预设窗口和步长,对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窗口扫描;
图片配准单元,其将每个扫描窗口对应的图片区域与所述模板图片进行匹配,并计算相应的相似度;
目标锁定单元,其将相似度最高的扫描窗口对应的区域确定为所述目标追踪图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片配准单元,其还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计算相应图像内各边缘点的水平、垂直方向的灰度梯度,以进行图片匹配。
CN202010903287.4A 2020-09-01 2020-09-01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113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287.4A CN114113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3287.4A CN114113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3198A true CN114113198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6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3287.4A Pending CN114113198A (zh) 2020-09-01 2020-09-01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319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3120A (zh) * 2013-07-25 2013-11-27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物体整体性和局部性识别的跟踪方法
CN104410840A (zh) * 2014-12-19 2015-03-11 成都理工大学 包裹体测温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4458746A (zh) * 2014-12-19 2015-03-25 成都理工大学 包裹体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US20170221675A1 (en) * 2014-07-25 2017-08-03 Delmic B.V.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sample using a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 light microscope
KR101850286B1 (ko) * 2017-06-27 2018-04-19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딥 러닝 기반 cctv용 영상 인식 방법
CN109580702A (zh) * 2018-11-26 2019-04-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定方法
CN111551548A (zh) * 2020-05-12 2020-08-18 南京大学 一种可视化样品腔、包裹体测温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3120A (zh) * 2013-07-25 2013-11-27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物体整体性和局部性识别的跟踪方法
US20170221675A1 (en) * 2014-07-25 2017-08-03 Delmic B.V.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sample using a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 light microscope
CN104410840A (zh) * 2014-12-19 2015-03-11 成都理工大学 包裹体测温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4458746A (zh) * 2014-12-19 2015-03-25 成都理工大学 包裹体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KR101850286B1 (ko) * 2017-06-27 2018-04-19 한국기술교육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딥 러닝 기반 cctv용 영상 인식 방법
CN109580702A (zh) * 2018-11-26 2019-04-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定方法
CN111551548A (zh) * 2020-05-12 2020-08-18 南京大学 一种可视化样品腔、包裹体测温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7862B2 (ja) 圧縮された画像データを使用して参照なしでサーモグラフィックに表面近傍の欠陥を検出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047568B (zh) 一种漏汽缺陷检测识别方法及系统
Pallas et al. An automated drop shape apparatus and the surface tension of pure water
US6751342B2 (en) System for generating thermographic images using thermographic signal reconstruction
CN105865424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1655614B (zh) 液晶显示面板云纹缺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9060822B (zh) 长脉冲红外无损检测序列图像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3630093B (zh) 用于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检测的图像分析方法
CN109839406A (zh) 一种界面接触热阻的高精度测试方法
CN116091790B (zh) 电控硅油离合器从动盘质量在线检测系统
CN109657717A (zh) 一种基于多尺度密集结构特征提取的异源图像匹配方法
CN109580702B (zh) 一种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的测定方法
CN111257329A (zh) 一种智能手机摄像头缺陷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系统
CN112927223A (zh)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仪的玻璃幕墙检测方法
CN109272484B (zh)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降雨检测方法
CN106022354B (zh) 基于svm的图像mtf测量方法
CN114113198A (zh) 用于测试岩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3446932A (zh) 非接触式裂纹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Plotnikov et al. Advanced image processing for defect visualization in infrared thermography
JP2016090279A (ja) 水位計測装置
Vrabie et al. Active IR thermography processing based on higher order statistics for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CN107220939A (zh) 一种基于三角形定标法的岩芯高光谱数据几何畸变校正方法
CN116310784A (zh) 一种基于图像拉平处理的岩芯图片裂缝识别方法
Glazner et al. StraboTools: A mobile app for quantifying fabric in geology
CN109444150A (zh) 非接触式裂纹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