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087B -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6087B
CN114096087B CN202111273114.XA CN202111273114A CN114096087B CN 114096087 B CN114096087 B CN 114096087B CN 202111273114 A CN202111273114 A CN 202111273114A CN 114096087 B CN114096087 B CN 114096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movable
piece
pieces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3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6087A (zh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31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6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6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6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置物组件包括活动支撑件,活动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两个活动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可活动;承载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并带动活动件沿第二方向活动;两个限位件间隔开设于承载件的两侧,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在限位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两个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两个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件间隔开,承载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以带动活动件沿第二方向活动;在限位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两个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活动件连接,第二预定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

Description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体收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领域内通常需要快速地固定物体或取出物体,然而常见的固定方式和解锁方式都比较繁琐,并且是相互矛盾的施力方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实现快速地固定物体或取出物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组件的新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置物组件。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置物组件,包括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两个活动件,两个所述活动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撑件上方,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可活动;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于两个所述活动件,且与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抵接,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并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间隔开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每个所述限位件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其中,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活动件间隔开,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设有轴孔,所述限位件绕所述轴孔的轴线可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活动件的靠近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的一侧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上活动,且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下可活动以脱离所述限位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槽为开口朝向对应一侧的所述限位件的开口槽,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有所述轴孔;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构成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在所述连接段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段错开;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三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段的另一端构成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限位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配合形成C字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段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段或所述第三限位段连接,以使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活动件脱离时驱动所述限位件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活动件上分别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配合面,所述承载件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相抵接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配合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支撑板滚动连接的滚动轴承,两个所述活动件之间设有连接弹簧,所述凸台中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的避让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动支撑件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可伸缩的弹簧,所述活动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活动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置物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通过设置能够承载物体的承载件,并且承载件在承载物体时,可以由物体的重力作用或者施加的作用力推动活动件活动,进而由活动件带动限位件发生位置变换,在限位件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两个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可以用来固定尺寸小于设定距离的物体,从而无需另外设计固定结构,也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实现物体的固定,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置物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置物组件的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置物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置物组件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置物组件100;
壳体10;底板11;侧板12;安装部121;限位板13;
活动支撑件20;
支撑板30;
活动件40;第一配合面41;滚动轴承42;
限位槽43;第一限位面431;第二限位面432;
承载件50;凸台51;第二配合面52;避让槽53;
限位件60;连接段61;
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第三限位段64;
弹性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包括:活动支撑件20、两个活动件40、承载件50以及两个限位件60。
具体而言,活动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10,两个活动件40相对设置于活动支撑件20上方,两个活动件40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可活动,承载件50设于两个活动件40,且与两个活动件40分别抵接,承载件50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并带动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活动,两个限位件60间隔开设于承载件50的两侧,且分别与壳体10活动连接,每个限位件60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限位件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其中,在限位件6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动件40间隔开,承载件50沿第一方向可活动以带动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活动,在限位件6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分别与活动件40连接,第二预定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
换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主要由可活动地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10内的活动支撑件20、能够与活动支撑件20相对活动连接的活动件40、能够用于承载物体的承载件50以及两个能够相互配合起到锁紧作用的限位件60组成。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摄像机、AR、VR、音响、耳机等。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壳体1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或者壳体10可以由底板11和侧板12组成,在此对于壳体1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其中,底板11可以为平板结构,侧板12则可以垂直设于底板11的一侧,或者环绕整个底板11设置,使得壳体10形成开口向上的容纳腔。
活动支撑件20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10,例如,活动支撑件20可设于底板11的一侧。并且活动支撑件20能够沿第一方向活动,例如,当底板11为水平设置的板体时,活动支撑件20设置于底板11上方,并且活动支撑件20可以沿竖直方向活动。
活动支撑件20的上方设有两个活动件40,其中,两个活动件40相对设置,并且能够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活动。也就是说,两个活动件40可以与活动支撑件20连接,并且跟随活动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例如,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当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时,第二方向即可以是水平方向,此时两个活动件40可以沿竖直方向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沿水平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两个活动件40上还设有承载件50,并且承载件50能够分别与两个活动件40相抵接,其中,承载件50也能够沿第一方向活动,并且承载件50可以带动两个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活动。例如,承载件50的第一侧可以用于放置物体,承载件50的第二侧可以与两个活动件40分别抵接,分别对两个活动件40施加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两个活动件40可以彼此分离。
当承载件50沿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则为水平方向,承载件50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物体。承载件50上放置物体时,物体能够向承载件50施加重力,从而使得承载件50能够向第一方向活动。由于承载件50的第二侧与两个活动件40分别抵接,因此当承载件50向第一方向活动时,两个活动件4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分别沿第二方向向两侧活动。
承载件50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件60,限位件60可以与壳体10活动连接。也就是说,承载件50能够位于两个限位件60之间,并且两个限位件60能够相对壳体10活动实现固定物体的功能。
每个限位件60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两个限位件60以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命名方式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相对设置,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能够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限位件6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限位件6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一预定距离,其中第一预定距离可以为当承载件5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活动件40间隔设置,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活动件40间隔设置。
将物体放置在承载件50时,承载件50能够受到重力沿第一方向活动,然后,依次带动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活动,活动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活动。此时,由于两个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即一个活动件40可以靠近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另一个活动件40可以靠近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当两个活动件40分别与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连接后,由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相对壳体10可活动,因此,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对应的活动件40的推动下可以活动到第二位置。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活动件40连接,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活动件40连接。也就是说,由于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受到一个活动件40的推力或挤压而活动,使得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跟随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而活动,同理,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也能够跟随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的活动而改变初始的位置,从而实现了限位件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当限位件6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从第一预定距离调整为第二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的距离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活动时逐渐缩短,当物体将承载件50向下挤压到一定程度之后,限位件60在活动件40的驱动之下,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物体的尺寸,从而可以将物体夹持并固定在承载件50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置物组件100的具体工作方式进行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以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以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地,活动支撑件20可以设于壳体10内部,两个活动件40可以设于活动支撑件20的上侧,并且两个活动件40可以沿左右方向分布。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位于左端的活动件40定义为第一活动件,将位于右端的活动件40定义为第二活动件。
此外,承载件50可以位于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的上方,并且承载件50可以分别与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抵接。另外,第一限位件可以位于承载件50的左端,第二限位件可以位于承载件50的右端,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活动件相对应,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活动件相对应。
其中,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即置物组件100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将物体放置在承载件50上,不被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干扰,因此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待放置的物体的尺寸。
当需要固定物体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能够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此时,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并且第二预定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
换句话说,将物体放置在承载件50上时,如图4所示,承载件50、活动件40以及活动支撑件20受到重力均会向下运动。同时由于承载件50分别与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抵接,因此,第一活动件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向左端运动,第二活动件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向右端运动。由于第一活动件与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相对应,因此,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受到第一活动件向左端施加的外力时,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会向左移动,此时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会向右移动。同理,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能够受到第二活动件施加的外力而向右端移动,此时,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能够向左移动。从而实现了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和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逐渐靠近形成第二预定距离。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通过设置能够承载物体的承载件50,并且承载件50在承载物体时,可以由物体的重力作用或者施加的作用力推动活动件40活动,进而由活动件40带动限位件60发生位置变换,在限位件6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可以用来固定尺寸小于设定距离的物体,从而无需另外设计固定结构,也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实现物体的固定,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限位件60设有轴孔,限位件60绕轴孔的轴线可活动。可选地,壳体10的侧板12上可以设置安装部121,限位件60的轴孔能够与安装部121相配合,进行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安装部121为柱状连接轴,限位件60绕安装部121的轴线可活动。
例如,安装部121可以为两根圆柱状的连接轴,并且可以分别设于承载件50的左右两端。其中,位于左端的安装部121可以与第一限位件相对应,并且第一限位件能够绕左端的安装部121的轴线转动。位于右端的安装部121可以与第二限位件相对应,并且第二限位件能够绕右端的安装部121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左端安装部121的轴线可以与右端安装部121的轴线彼此平行设置。
通过在限位件60上设置轴孔,并且可以将安装部121设置为柱状连接轴,在实现限位件60的装配的同时,还可以便于限位件60相对于活动件40灵活改变位置。也就是说,当活动件40对限位件60的第二端施加外力时,限位件60的轴孔能够绕安装部121转动,从而实现在限位件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每个活动件40的靠近限位件60的第二端的一侧设有限位槽43,在限位件6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限位件60的第二端卡接在限位槽43内,限位件60限制活动件40在第一方向上向上活动,且活动件40在第一方向上向下可活动以脱离限位件60。
也就是说,第一活动件的左端设有一个限位槽43,一个限位槽43能够与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活动件的右端设有另一个限位槽43,另一个限位槽43能够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当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能够与一个限位槽43卡接,此时,第一活动件能够受到第一限位件第二端的限制,从而停止向左端继续活动,并且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能够限制第一活动件向上方活动。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能够与另一个限位槽43卡接,此时,第二活动件能够受到第二限位件第二端的限制,从而不再向右端继续活动,并且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能够限制第二活动件向上方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当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继续受到向下的力而向下运动时,第一活动件的一个限位槽43无法卡接第一限位件的第二端,第二活动件的另一限位槽43无法卡接第二限位件的第二端,从而使得第一活动件可以脱离第一限位件的第一端的限制,第二活动件可以脱离第二限位件的第一端的限制。
通过在活动件40上设置限位槽43,可以有利于活动件40卡接限位件60,使得限位件60在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更有效地固定物体,防止物体从置物组件100上脱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限位槽43为开口朝向对应一侧的限位件60的开口槽,限位槽43具有第一限位面431和第二限位面432,第一限位面431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限位面432相对于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
图5示出了限位槽43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限位槽43由第一限位面431和第二限位面432组成,并且第一限位面431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第二限位面432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可选地,第一限位面431和第二限位面432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为直角。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使限位件60的第二端能够与限位槽43的形状相配合,而且可以使得限位件60在处于第二位置时,更有利于活动件40限制限位件60的第二端向上抬起,同时,不影响活动件40继续向下活动以与限位件60脱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限位件60包括:连接段61、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
其中,连接段61设有轴孔,第一限位段62的一端与连接段61连接,第一限位段62的另一端构成限位件60的第二端,第二限位段63的一端与连接段61连接,且在连接段61的周向上与第一限位段62错开,第三限位段64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段6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限位段64的另一端构成限位件60的第一端,第三限位段64与第一限位段62和第二限位段63配合形成C字形。
也就是说,限位件60主要由连接段61、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组成。可选地,连接段61、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便于生产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60上设置的轴孔位于连接段61处,连接段61上的轴孔可以套设于安装部121,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能够随连接段61绕安装部121转动。
第一限位段62和第三限位段64能够分别位于第二限位段63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段63能够连接第一限位段62和第三限位段64,并且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能够组成C字形。
此外,连接段61位于第一限位段62,连接段61的周向上与第一限位段62错开。另外,第一限位段62的自由端为限位件60的第二端,第三限位段64的自由端为限位件60的第一端。
通过将限位件60设置为由连接段61、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组成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实现限位的功能,而且通过将第一限位段62、第二限位段63和第三限位段64组成C字形结构,能够与活动件40更好地配合,实现物体的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三限位段64的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段62的长度。当限位件60处于第一位置时,两个第三限位段64位于承载件50的上端,而此时两个第一限位段62分别位于承载件50的左右两端,两个较短的第一限位段62可以恰好放置在承载件50的左右两端,而较长的两个第三限位段64之间的打开距离可以恰好用于放置物体。
当限位件60处于第二位置时,两个第一限位段62分被活动件40分离,而第三限位段64由于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段62的长度,因此,两个第三限位段64能够利用长度的优势将物体锁紧在第三限位段64和承载件50之间,避免物体从承载件50上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4所示,置物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70,弹性件70的第一端与壳体10连接,弹性件70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段63或第三限位段64连接,以使限位件60与活动件40脱离时驱动限位件60恢复至第一位置。
此外,弹性件70的第一端可以与壳体10连接,弹性件7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限位段63连接;或者弹性件70的第一端可以与壳体10连接,弹性件7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限位段64连接。例如,弹性件70可以为弹簧。
可选地,壳体10还包括设于承载件50两侧的限位板13,例如,壳体10可以由底板11、侧板12和限位板13组成。当底板11为矩形板体时,侧板12可以设于底板11的一条长边上,两个限位板13可以设于底板11的两条相对的短边上,并且侧板12、两个限位板13和底板11可以围合形成腔室。此时,弹性件70可以设于限位板13上。
通过设置弹性件70连接限位件60和壳体10,可以便于限位件60与活动件40脱离时,弹性件70能够驱动限位件60恢复至第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活动件40上分别设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配合面41,承载件5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51,凸台51具有与两个第一配合面41相抵接的第二配合面52,第二配合面52沿第一方向活动以挤压第一配合面41沿第二方向活动。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活动件40可以分别为对称设置的楔形块,两个活动件40的第一配合面41为楔形块的斜面,两个第二配合面52之间留有空间,承载件5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51,凸台51能够位于两个第二配合面5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此外,凸台51具有与两个第一配合面41相抵接的第二配合面52,第二配合面52沿向下运动时能够挤压两个第一配合面41,从而使得位于左端的第一活动件能够向左端运动,位于右端的第二活动件能够向右端运动。
通过在两个活动件40上设置倾斜的第一配合面41,在承载件50上设置凸台51,并且凸台51具有与两个第一配合面41相抵接的第二配合面52,从而可以有效地使两个活动件40沿第二方向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置物组件还包括:支撑板30,支撑板30设于活动支撑件20,活动件40的底部设有与支撑板30滚动连接的滚动轴承42,两个活动件40之间设有连接弹簧,凸台51中部设有用于避让弹簧的避让槽53。
也就是说,活动支撑件20用于支撑设置于其上的支撑板30,支撑板30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体,也可以是与底板11平行设置的板体结构。当活动支撑件20沿第一方向活动时,支撑板30也同时沿第一方向活动,或者当支撑板30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压时,活动支撑件20也会受力被挤压,使活动支撑件20能够在第一方向活动。支撑板30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活动件40,并且两个活动件40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活动。
可选地,每个活动件40与支撑板30之间设有四个滚动轴承42,四个滚动轴承42不仅可以减小摩擦,还能够增加活动件40的稳定性。
通过在活动件40的底部设有与支撑板30滚动连接的滚动轴承42,从而可以降低支撑板30对活动件40的摩擦阻力,可以更有利于活动件40在第一方向上活动。两个活动件40之间可以通过弹簧连接,两个彼此远离的活动件40能够拉伸弹簧,当物体被取出时,两个活动件40能够弹簧的作用下彼此靠近恢复原始状态。通过在凸台51中部设置避让槽53,可以防止凸台51干扰弹簧的工作,从而有效保证弹簧的有效运行。
置物组件100通过两个限位件60的张开和闭合来达到固定和取出物体的目的,初始状态时,如图1所示,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处于张开状态。当把物体放入承载件50并用力按压物体下行时,承载件50下方的两个活动件40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两侧移动。当物体和承载件50一起下行到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处时,两个活动件40也滑出一段距离并且可以推动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绕着安装部121旋转,当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分别卡入两个活动件40的限位槽43内时,如图2所示,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刚好压住物体的上端,此时物体已被固定住,无法直接取出。
当需要取出物体时,只需要继续按压物体并让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脱离限位槽43,当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脱离两个活动件40的阻挠而回到初始位置时,如图6所示,此时两个限位件60的第一端重新张开,即物体可以被轻松取出,承载件50在没有压力作用下,两个活动件40在弹簧的拉力下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承载件50可以轻松通过两个限位件60的第二端之间的缝隙而回到初始位置,适用于所有需要类似固定和取出设计的场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活动支撑件20为沿第一方向可伸缩的弹簧,活动支撑件20的第一端与底板11连接,活动支撑件20的第二端与支撑板30连接。
可选地,弹簧的数量为多个。
通过将活动支撑件20设置为弹簧,并且弹簧的第一端可以与底板11连接,弹簧的第二端可以与支撑板30连接,可以使得支撑板30通过压缩弹簧从而靠近底板11,而当外力解除时,弹簧恢复原始状态从而给支撑板30施加向上的弹力,使得支撑板30远离底板11。
总而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通过将壳体10、活动支撑件20、支撑板30、两个活动件40、承载件50以及两个限位件60相结合,并且利用两个限位件6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从而能够实现物体的固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除了可以轻松固定物体之外,还能够轻松将物体取出。通过利用弹簧的拉力和杠杆的旋转运动,让物体在放入并且施加一定力的作用下,两个限位件60做旋转运动,用于推动两个限位件60的两个活动件40相应的做滑动运动,可以把物体牢牢卡住而不会出现脱离的问题。而当继续推压物体时,又可以触发另外一套旋转和滑动的运动而让物体脱离两个限位件60放入束缚,从而达到轻松取出物体的目的,因此置物组件100可以适用于所有需要类似固定和取出设计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摄像机、AR、VR、耳机、音响等。由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置物组件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有效的实现轻松取出物体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
两个活动件,两个所述活动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活动支撑件上方,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相对可活动;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用于放置物体,所述承载件的第二侧与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抵接,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并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
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间隔开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每个所述限位件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其中,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活动件间隔开,所述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
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两个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定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有轴孔,所述限位件绕所述轴孔的轴线可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活动件的靠近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的一侧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上活动,且所述活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下可活动以脱离所述限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开口朝向对应一侧的所述限位件的开口槽,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有所述轴孔;
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构成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
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在所述连接段的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段错开;
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三限位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段的另一端构成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限位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配合形成C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段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段或所述第三限位段连接,以使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活动件脱离时驱动所述限位件恢复至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件上分别设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配合面,所述承载件的下表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面相抵接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以挤压所述第一配合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支撑板滚动连接的滚动轴承,两个所述活动件之间设有连接弹簧,所述凸台中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弹簧的避让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置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件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可伸缩的弹簧,所述活动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活动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置物组件。
CN202111273114.XA 2021-10-29 2021-10-29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096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114.XA CN114096087B (zh) 2021-10-29 2021-10-29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114.XA CN114096087B (zh) 2021-10-29 2021-10-29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087A CN114096087A (zh) 2022-02-25
CN114096087B true CN114096087B (zh) 2023-11-10

Family

ID=8029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3114.XA Active CN114096087B (zh) 2021-10-29 2021-10-29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6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0915B (zh) * 2022-03-17 2023-09-29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置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306A1 (zh) * 2015-07-02 2017-01-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及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可移动平台
WO2018216147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把持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0306A1 (zh) * 2015-07-02 2017-01-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结构及具有所述夹持结构的可移动平台
WO2018216147A1 (ja) * 2017-05-24 2018-11-2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把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6087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0404B1 (en) Slot assembly and workpiece
US8801441B2 (en) Pop-up mechanism having a button and sliding pillars
US8323040B2 (en) Docking station with moveable connecto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96087B (zh) 置物组件和电子设备
US8419082B2 (en) Latching mechanism and computer chassis using the same
US20140138971A1 (en) Clamping mechanism
US8248807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376914B (zh) 电池盖锁持结构
CN201772213U (zh) 用于移动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JP2003274070A (ja) 電子機器
US9471095B2 (en) Fastening assembly, housing, and disassembling method of housing
TW201318883A (zh) 原稿壓合板開闔裝置及事務機器
US8534731B2 (en) Grasping apparatus
US6243463B1 (en) Portable phone cradle having a locking module for a vehicle
US20210185833A1 (en) Dustproof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ustproof Method
US9038974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US9878510B2 (en) Pressing apparatus and stamp press apparatus
CN1968296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盖结构
US20140159558A1 (en) Housing with lathcing mechanism
CN110730724A (zh) 脚轮回转限制结构
US9157263B2 (en) Supporting frame assembly having inclin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US8520369B2 (en) Method and protecting apparatus for disassembling electronic device
KR200475799Y1 (ko) 스마트키
US8062043B2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stopping member engaging with latch
US20110266814A1 (en) Cover latch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