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644A -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5644A
CN114095644A CN202010856238.XA CN202010856238A CN114095644A CN 114095644 A CN114095644 A CN 114095644A CN 202010856238 A CN202010856238 A CN 202010856238A CN 114095644 A CN114095644 A CN 114095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original main
correc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ing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62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95644B (zh
Inventor
孟俊彪
胡锦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CL Group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CL Group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CL Group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CL Group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62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95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5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the whole image or part thereof
    • G06T3/4084Transform-based scaling, e.g. FFT domain sca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80Analysis of captured images to determine intrinsic or extrinsic camera parameters, i.e. camera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本发明通过实际拍摄时的目标物距计算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对拍摄进行校正,校正的效果相当于调整了拍摄图像的相距,使得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相距符合标定时对应的相距,也就是说,通过校正系数将目标图像校正到标定时候的状态,以便于采用标定参数对目标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拍摄来说,缩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功能,对于设置有多个摄像头的的设备,在拍摄时,主摄的图像会随着对焦距离的变化而缩放,在手机出厂时,会对手机中相机的参数进行标定,以便于利用标定的参数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完成成像。
在实际拍摄中,镜头在对焦时,焦距会发生改变,导致实际拍摄时的焦距和标定的焦距不一致,从而产生呼吸效应,也就是说,实际拍摄时和标定时的状态不一致,但是实际拍摄时还是采用标定参数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导致成像效果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计算出校正系数对拍摄图像进行校正,将拍摄图像校正到标定时候的状态,以便于采用标定参数对校正后的目标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和副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包括:
获取拍摄原主图像时的对焦点,并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对应的第一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像素点数量是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中的像素点数量的预设数值倍;
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副图像对应的第二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和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的尺寸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和预设的第二标定参数确定视差图;
根据所述视差图和预设的第三标定参数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标定参数包括标定物距和标定焦距,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标定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标定相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目标相距;
计算所述目标相距和所述标定相距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校正系数。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
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候选图像包括第一候选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包括:
当所述校正系数大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放大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一候选图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在所述第一候选图像中选取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
根据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部分像素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候选图像还包括第二候选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包括:
当所述校正系数小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缩小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二候选图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将所述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分别填充到所述取景区域中;
将填充了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取景区域作为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本发明通过实际拍摄时的目标物距计算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对拍摄图像进行校正,校正的效果相当于调整了拍摄图像的相距,使得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相距符合标定时对应的相距,也就是说,通过校正系数将拍摄图像校正到标定时候的状态,以便于采用标定参数对校正后的目标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张原主图像的示例图;
图3为图2对应的深度图;
图4为图2对应的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深度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实际拍摄中,镜头在对焦时,焦距会发生改变,导致实际拍摄时的焦距和标定的焦距不一致,从而产生呼吸效应,即在拍摄时,由于镜头对焦导致焦距发生改变,对焦之后的画面相对于镜头对焦之前的画面会放大或者缩小,在视觉上,镜头对焦之后的画面,相对于镜头对焦之前的画面的会闪一下;对焦之后的焦距和标定时的焦距不一致,也就是说,实际拍摄时和标定时的状态不一致,但是实际拍摄时还是采用标定参数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导致成像效果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本发明通过实际拍摄时的目标物距计算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对原主图像进行校正,校正的效果相当于调整了原主图像的相距,使得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相距符合标定时对应的相距,也就是说,通过校正系数将原主图像校正到标定时候的状态,以便于采用标定参数对校正后的目标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图像校正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相机为多个摄像头的设备中,其中,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校正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拍摄图像为成像系统拍摄得到,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和副图像,所述成像系统至少包括一个主摄像头和一个副摄像头。所述原主图像可以是成像系统中的任意一个主摄像头拍摄得到的,所述主摄像头是变焦镜头,所述副图像可以是成像系统中的任意一个副摄像头拍摄得到的,所述副摄像头为定焦镜头。也就是说,将成像系统中的变焦镜头作为主摄像头,将定焦镜头作为副摄像头。采用变焦镜头拍摄,在对焦时,变焦镜头的焦距会发生改变,导致实际拍摄时的焦距和标定的焦距不一致,因此产生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呼吸效应。
例如,当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一个主摄像头和一个副摄像头时,所述原主图像是主摄像头拍摄的,所述副图像是副摄像头拍摄的;当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两个主摄像头和一个副摄像头时,所述原主图像可以是两个主摄像头中的第一主摄像头拍摄的,或者,所述原主图像可以是两个主摄像头中的第二主摄像头拍摄的,所述副图像是副摄像头拍摄的;当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一个主摄像头和两个副摄像头时,所述所述原主图像是主摄像头中拍摄的,所述副图像可以是两个副摄像头中的第一副摄像头拍摄的,也可以是两个副摄像头中的第二副摄像头拍摄的。也就是说,所述成像系统可以包括多个主摄像头和多个副摄像头,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原主图像可以是多个主摄像头中的任意一个主摄像头拍摄的,所述副主图像可以是多个副摄像头中的任意一个副摄像头拍摄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焦点为原主图像中的对焦点;目标物距是指在真实拍摄时,成像平面与摄像头的距离,原主图像是真实拍摄得到的图像,又由于在真实拍摄时,可以获取原主图像的对焦点,因此,可以确定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物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原主图像和副图像确定视差图,再根据视差图计算目标物距。当成像系统包括多个摄像头时,由于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之间有距离,会导致原主图像和副图像的对应点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原主图像和副图像中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视差,原主图像中的每一个点均有对应视差,根据各视差生成视差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视差和目标物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视差求出目标物距,关于:“根据所述原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在所述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的具体过程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S2、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定参数是相机在出厂前标定的参数。在图像测量过程以及机器视觉应用中,为了确定空间物体表面某点的三维几何位置与其在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建立相机成像的几何模型,也就是确定相机的标定参数。所述标定参数包括内参数和外参数,内参数包括主摄像头的焦距,标定物距,主点坐标,外参数包括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之间的旋转矩阵、平移矩阵和立体校正矩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定参数包括主摄像头的标定焦距和标定物距,根据相机成像原理,通过标定焦距和标定物距可以确定标定相距,相距是成像平面到相机的距离;在标定时,成像平面到相机的距离就是标定相距。在拍摄时,相距随着物距发生变化,焦距不变,也就是说,在实际拍摄时的焦距就是标定焦距,根据步骤S1中计算的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实际拍摄时的物距)和标定焦距,可以得到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相距(实际拍摄时的相距),目标相距和标定相距的比值,即为校正系数。关于:“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的具体过程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S3、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在实际拍摄时,目标物距和标定物距不一致,也就是说,实际拍摄与标定参数并不适配;现有技术中,不会将拍摄的图像调整到与标定参数适配的状态,后续采用标定参数处理拍摄的图像,会影响图像的质量。
目标物距和标定物距不一致,会导致目标物距对应的图像的尺寸和标定物距对应的图像的尺寸不同,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和副图像,所述根据校正系数对拍摄图像进行校正,是指根据校正系数对原主图像进行校正,所述目标图像为校正后的原主图像。
根据校正系数对原主图像进行校正,本质上是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将原主图像缩放到标定参数对应的图像尺寸。关于:“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具体过程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本发明通过实际拍摄时的目标物距计算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对原主图像进行校正,校正的效果相当于调整了原主图像的相距,使得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相距符合标定时对应的相距,也就是说,通过校正系数将原主图像校正到标定时候的状态,以便于采用标定参数对校正后的目标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成像效果。
接下来介绍根据所述原主图像和所述副图像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在所述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的具体过程。具体的,步骤S1包括:
S11、获取拍摄原主图像时的对焦点,并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对应的第一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像素点数量是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中的像素点数量的预设数值倍。
S12、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副图像对应的第二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和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的尺寸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对焦点可以是相机自动对焦确定的,也可以是接收点击操作,将点击操作对应的点作为对焦点,在拍摄时,设备会保存对焦点。
具体的,确定所述对焦点在所述原主图像的第一对应位置,以及所述对焦点在所述副图像中的第二对应位置;以所述第一对应位置为中心,在所述原主图像中确定第一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原主图像包括的像素点数量是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包括的像素点数量的预设数值倍;以所述第二对应位置为中心,在所述副图像中确定第二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和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的尺寸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对焦点区域和第二对焦点区域越大,包括的像素点越多,后续运算的效果会更好,因此,所述预设数值可以为1,也就是说,第一对焦点区域可以是原主图像本身,第二对焦点区域可以是副图像本身。为了降低功耗,以及考虑到运行速度,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可以是原主图像的一部分(同样,第二对焦点区域可以是副图像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预设数值可以是1/6,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是以所述副图像的所述第一对应位置为中心,所述原主图像的1/6的区域,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是以所述副图像的所述第二对应位置为中心,所述副图像的1/6的区域。所述预设数值也可以其他小于1且大于0的数值,例如预设数值可以是1/4。
S13、根据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和预设的第二标定参数确定视差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第二标定参数包括立体校正矩阵,根据所述立体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进行校正,得到第一校正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立体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进行校正,以得到第二校正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校正区域中各像素点的横坐标和第二校正区域中的各像素点的横坐标一致。立体校正是利用标定的参数对第一对焦点区域和第二对焦点区域进行变换以达到平行共面的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校正区域和第二校正区域得到视差图。具体的,对于第一校正区域中的每个第一校正像素点,在所述第二校正区域中确定所述第一校正像素点对应的第二校正像素点,计算第一校正像素点和第二校正像素点之间的差值,已得到第一校正像素点对应的视差。根据各第一校正像素点分别对应的各视差得到视差图。
S14、根据所述视差图和预设的第三标定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物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所述对焦点为中心,在所述视差图中确定视差子图,根据所述视差子图中的各视差确定视差均值;所述视差子图的尺寸可以和视差图的尺寸一致,为了减小计算量,所述视差子图的尺寸可以是视差图的尺寸的1/4。计算所述视差子图中的各视差的中间均值和方差,所述中间均值即为各视差的平均值;根据所述中间均值过滤所述视差子图中的离群点,其中,所述离群点为视差子图中视差比所述中间均值大三倍方差的像素点;根据各非离群点确定视差均值,其中,所述各非离群点为所述视差子图中除了所述离群点以外的像素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标定参数包括平移矩阵和标定焦距,根据所述视差均值、所述平移矩阵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具体的,通过公式(1)可以得到目标物距。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11
其中,d为视差均值,b为平移矩阵在x轴方向上的平移值,fx是所述标定焦距和单位像素物理尺寸的比值,u1是主摄像头拍摄原主图像时,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接下来介绍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具体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定参数包括主摄像头的标定物距的标定焦距,所述标定物距是标定时主摄像头距离标定板的距离。具体的,步骤S2包括:
S21、根据所述标定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标定相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相机成像原理,可以根据所述标定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标定相距,所述标定相距也是主摄像头的标定相机;标定物距、标定相距和标定焦距之间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21
其中,u0是标定物距,v0是标定相距,f0是标定焦距。
根据公式(2)可以得到标定相距,如公式(3)所示。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22
S22、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所述目标相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公式(3)中的标定物距u0替换为目标物距u1(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的)可以计算目标相距,具体见公式(4)。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23
其中,v1为目标相距,u1为目标物距,f0是标定焦距。
S23、计算所述目标相距和所述标定相距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校正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目标相距和标定相距的比值作为校正系数。根据公式(3)和公式(4),经过简单的推导,可以得到校正系数的表达式,如公式(5)所示: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24
其中,zoom_ratio为校正系数。
在校正系数的表达式中,没有目标相距和标定相距,也就是说,不需要根据标定参数求出目标相距和标定相距的具体值,根据目标物距、标定物距和标定焦距,根据校正系数的表达式即可得到校正系数,因此,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标定焦距和标定物距,通过校正系数的表达式确定校正系数,其中,所述校正系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646490140000131
例如,标定焦距f0=6mm,标定物距u0=450mm,目标物距u1=600mm时,根据校正系数的表达式,计算得到zoom_ratio=0.996。
接下来介绍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具体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是指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校正,校正的本质是,根据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具体的,步骤S3包括:
S31、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缩放处理包括对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和缩小处理,缩放的本质是改变原主图像中两个相邻像素点之间的距离,对图像进行放大处理是增大原主图像中两个相邻像素点之间的距离,对图像进行缩小处理是减小原主图像中两个相邻像素点之间的距离。校正系数不等于1时,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不一致,当校正系数小于1时,候选图像的尺寸小于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当校正系数大于1时,候选图像的尺寸大于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
S32、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原主图像确定一个取景区域,所述取景区域的尺寸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在所述取景区域中显示。当候选图像大于取景区域时,取景区域中只包括候选图像的部分图像,取景区域中包括的部分图像的中心点和取景区域的中心点重合。当候选图像小于取景区域时,所述取景区域中包括候选图像的全部图像,候选图像占所述取景区域的部分,候选图像的中心和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重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校正系数的数值大小不同,根据校正系数确定候选图像,以及根据候选图像确定目标图像的操作均不同,具体的,步骤S31包括:
S31a、当所述校正系数大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放大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一候选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定点,当校正系数大于1时,在校正过程中(放大的过程),中心像素点周围的像素点和所述中心像素点的距离变大。所述第一候选图像大于所述原主图像,以原主图像中两个相邻像素点之间的距离为单位距离时,第一候选图像的长与所述原主图像的长之间的比值为所述校正系数,同样的,第一候选的宽与所述原主图像的宽之间的比值为所述校正系数。
与步骤S31a对应的,也就是说,当所述校正系数大于1时,步骤S32包括:
S32a1、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取景区域是与所述原主图像尺寸一致的空白区域。
S32a2、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在所述第一候选图像中选取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候选图像大于所述取景区域,第一候选图像和所述取景区域重合时,所述取景区域无法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候选图像,也就是说,所述取景区域只与所述第一候选图像中的一部分重合,选取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也就是选取第一候选图像中和所述取景区域重合部分的像素点。
S32a3、根据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部分像素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像素点的角度来看,将第一候选图像和所述取景区域重合时,将第一候选图像中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作为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像素点;所述目标图像就是第一候选图像中与所述取景区域重合部分的图像。
步骤S31还包括与步骤S31a并列的方案,具体的,步骤S31还包括:
S31b、当所述校正系数小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缩小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二候选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定点,当校正系数小于1时,在校正过程中(缩小的过程),中心像素点周围的像素点和所述中心像素点的距离变小,对于原主图像中的其他像素点,任意两个像素点之间的距离变小。所述第二候选图像小于所述原主图像,以所述原主图像中两个相邻像素点之间的距离为单位距离时,第二候选图像的长与所述原主图像的长之间的比值为所述校正系数,同样的,第二候选图像的款与所述原主图像的宽之间的比值为所述校正系数。
与步骤S31b对应的,也就是说,当所述校正系数小于1时,步骤S32包括:
S32b1、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S32b2、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将所述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分别填充到所述取景区域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取景区域是所述原主图像尺寸一致的空白区域,第二候选图像和所述取景区域重合时,所述取景区域会完全覆盖第二候选图像,并且超过第二候选图像。将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填充到所述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二候选图像中的中心像素点处于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位置,每一个第二候选图像中的像素点均填充到取景区域中对应的位置。
S32b3、将填充了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取景区域作为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但是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无法填充满所述取景区域,因此所述取景区域还包括没有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的黑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原主图像进行校正(缩放),相当于校正了原主图像的相距(不同相距下拍摄的图像的尺寸不同),进而改善了原主图像的深度信息,参见图2,图2是拍摄的原主图像,图3是原主图像的深度图,图4是校正后的目标图像的深度图,可见,原主图像中比较亮的地方的深度比较小,比较暗的地方的深度比较大,另外,人体处于同一深度,因此亮度应该是一致的,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深度图的效果明显比原主图像对应的深度图的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设备可以是终端,内部结构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100连接的处理器200、存储器、网络接口300、显示屏400和输入装置500。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200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600和内存储器700。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600存储有操作系统601和计算机程序602。该内存储器700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601和计算机程序60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300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200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40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500可以是显示屏400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拍摄图像,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和副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拍摄图像确定所述拍摄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包括:
获取拍摄原主图像时的对焦点,并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对应的第一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像素点数量是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中的像素点数量的预设数值倍;
根据所述对焦点确定所述副图像对应的第二对焦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和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的尺寸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对焦点区域、所述第二对焦点区域和预设的第二标定参数确定视差图;
根据所述视差图和预设的第三标定参数确定所述原主图像在对焦点处的目标物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定参数包括标定物距和标定焦距,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预设的第一标定参数确定校正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标定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标定相距;
根据所述目标物距和所述标定焦距确定目标相距;
计算所述目标相距和所述标定相距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校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图像包括原主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校正,以得到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
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图像包括第一候选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包括:
当所述校正系数大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放大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一候选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在所述第一候选图像中选取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
根据位于所述取景区域内的像素点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部分像素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候选图像还包括第二候选图像;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对所述原主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得到候选图像,包括:
当所述校正系数小于1时,以所述原主图像的中心像素点为缩放中心,根据所述校正系数缩小所述原主图像,以得到第二候选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候选图像和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原主图像确定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对应的取景区域,其中,所述取景区域和所述原主图像的尺寸相同;
将所述取景区域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候选图像的中心重合,将所述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分别填充到所述取景区域中;
将填充了第二候选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取景区域作为校正后的目标图像,其中,所述目标图像包括所述原主图像中的全部像素点。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56238.XA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4095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6238.XA CN114095644B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6238.XA CN114095644B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644A true CN114095644A (zh) 2022-02-25
CN114095644B CN114095644B (zh) 2023-08-04

Family

ID=80295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6238.XA Active CN114095644B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56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3718A (zh) * 2022-09-08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放大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5132A (ko) * 2011-02-18 2012-08-28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디지털 줌 시스템을 위한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4717427A (zh) * 2015-03-06 2015-06-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焦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US9338363B1 (en) * 2014-11-06 2016-05-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gnification correction from multiple focus planes
CN106464799A (zh) * 2015-03-27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77813A (zh) * 2014-09-08 2017-08-18 索尼公司 用于自动调整针对数字视频的缩放率特征的系统和方法
CN108010089A (zh) * 2017-12-22 2018-0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目可运动摄像机的高分辨率图像获取方法
CN109089036A (zh) * 2018-07-09 2018-12-2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处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US20190297267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95132A (ko) * 2011-02-18 2012-08-28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디지털 줌 시스템을 위한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7077813A (zh) * 2014-09-08 2017-08-18 索尼公司 用于自动调整针对数字视频的缩放率特征的系统和方法
US9338363B1 (en) * 2014-11-06 2016-05-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gnification correction from multiple focus planes
CN104717427A (zh) * 2015-03-06 2015-06-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焦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464799A (zh) * 2015-03-27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10089A (zh) * 2017-12-22 2018-05-08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目可运动摄像机的高分辨率图像获取方法
US20190297267A1 (en) * 2018-03-22 2019-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089036A (zh) * 2018-07-09 2018-12-2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处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3718A (zh) * 2022-09-08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放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03718B (zh) * 2022-09-08 2024-03-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放大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5644B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08371A1 (zh) 多摄变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系统及存储介质
TWI554103B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數位變焦方法
US10306165B2 (en)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dual-lens device
CN111246089B (zh) 抖动补偿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315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5398B (zh) 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261387B (zh) 用于多摄像头模组的图像融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移动终端
CN105744171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40737B (zh) 图像矫正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CN10342614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4531860A (ja) 立体視画像ペアの条件付き表示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0533618B (zh) 一种镜头畸变矫正的方法和照相装置
CN112087571A (zh) 图像采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70192A (zh) 双摄像头标定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2515517A (ja) 画像深度推定方法および装置、電子機器、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WO2017130650A1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US10154241B2 (en) Depth map based perspective correction in digital photos
CN109257540B (zh) 多摄镜头组的摄影校正方法及摄影装置
CN114095644B (zh)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JP711787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385461A (zh) 全景拍摄方法及装置、相机、移动终端
CN106878598B (zh) 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98751A (zh) 标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4735436A (zh) 单摄像头立体成像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73244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