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1435A -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1435A
CN114081435A CN202111310332.6A CN202111310332A CN114081435A CN 114081435 A CN114081435 A CN 114081435A CN 202111310332 A CN202111310332 A CN 202111310332A CN 114081435 A CN114081435 A CN 114081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module
display
display module
sight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03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瑶
马小青
门宇
邵蕾
秦培武
陈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3103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1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1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32Devices for presenting test symbols or characters, e.g. test chart pro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33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put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B3/0041Operational featur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displa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75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provided with adjusting devices, e.g. operated by control lev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显示视标;操作模块,包括第一交互结构,第一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发送调节指令,调节指令包括视标的尺寸信息;控制模块,分别与显示模块和操作模块通信连接,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生成与尺寸信息对应的视标,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生成的视标。本申请提供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被检者可通过触发第一交互结构,逐步缩小或放大显示模块所显示的视标,直至刚好不能清楚的辨别视标的朝向。通过上述过程,被检者可自主完成视力检测工作。同时,显示模块仅显示一个视标,且每个视标的朝向都是随机显示并无规律。能够有效避免待测者提前记忆视标。

Description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力检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视力检测过程是由医护人员根据被测人的视力情况,选择视力表中的朝向不同的“E”视标,被检者站在标准检查距离处,回答“E”视标的朝向,医护人员根据回答是否正确,确定被测人的视力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显示视标;操作模块,包括第一交互结构,所述第一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发送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包括所述视标的尺寸信息;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操作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调节指令,生成与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所述视标,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生成的所述视标。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模块还包括第二交互结构,所述第二交互结构被触发后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记录所述显示模块当前显示所述视标的视标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视标信息包括视力计数和眼别。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模块还包括第三交互结构,所述第三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预设调节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生成预设尺寸视标,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预设尺寸视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互结构为旋钮,所述旋钮被配置为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触发。
进一步地,还包括折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发射的可见光光路中;所述折光单元沿所述可见光传播方向包括至少一个折光镜组,所述折光镜组包括:第一反射镜片,用于偏移进入所述折光镜组的所述可见光的传播方向;复位反射镜片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射镜片的反射光路上,用于还原所述可见光的传播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传播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片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呈45°;所述复位反射镜片组包括第二反射镜片、第三反射镜片和第四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反射镜片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片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片沿第一方向与第二反射镜片间隔轴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反射镜片与所述第三反射镜片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片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单元的可见光射出位置还设有眼部遮挡器,所述眼部遮挡器包括遮光片和驱动器,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遮光片在水平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启动所述驱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眼部遮挡器的上方安装有上额贴,所述眼部遮挡器的下方安装有高度可调的下额托。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输出模块,所述数据输出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打印设备,所述第二交互结构在第二次被触发后,所述打印设备输出所述控制模块中本次储存的所述视标信息和前一次储存的所述视标信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被检者可通过触发第一交互结构,逐步缩小或放大显示模块所显示的视标,直至刚好不能清楚的辨别视标的朝向。通过上述过程,被检者可自主完成视力检测工作。同时,显示模块仅显示一个视标,且每个视标的朝向都是随机显示并无规律。能够有效避免待测者提前记忆视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侧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第一交互结构和第二交互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折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遮光片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的遮光片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模块;1-1、可见光光路;
2、操作模块;2-1、第一交互结构;2-2、第二交互结构;2-3、第三交互结构;2-4、下额托调节按键;
3、控制模块;
4、折光单元;4-1、折光镜组;4-1-1、第一反射镜片;4-1-2、复位反射镜片组;4-1-2-1、第二反射镜片;4-1-2-2、第三反射镜片;4-1-2-3、第四反射镜片;
5、眼部遮挡器;5-1、遮光片;5-1-1、齿条;5-2、驱动器;5-2-1、齿轮;5-3、第一位置;5-4、第二位置;
6、上额贴;
7、下额托;
8、数据输出模块;
9、外壳;9-1、光路平台;9-2、上额贴固定架;
10、被检者;10-1、被检眼;
11、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眼科门诊的就诊流程中,视力检查为第一步。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传统的视力检测过程需要使用视力表,国内使用最普遍的两种视力表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的各行视标之间的增率按几何级数,即以公比
Figure BDA0003340983450000041
增加,取此增率的对数0.1(注:
Figure BDA0003340983450000042
)为视力间的公差来记录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则规定V=1/a表示视力,其中a表示在标准检查距离(五米或六米)处,视标一划在眼节点形成的视角(分)记录。
上述两种视力表均按视角原理设计,由大小不同,朝向各异的“E”视标(以下简称视标)组成,依字符大小自上而下排列,代表0.1-1.5的视力梯度,检查距离为五米。
正常人在五米处应该能辨认第十行的视标,视力为1.0(5.0)。
临床常用远视力表进行检查,将视力表放置在被检者正前方五米位置,视力表5.0(1.0)行视标与被检者的双眼等高,视力表悬挂在被检眼(结点)前五米(即远视力表标准距离)。这使得视力检测工作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对场地要求较高。
此外,在传统的视力检测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
其一,若被检者10在五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第一行的视标时,需要逐步走近视力表,直至辨认出该视标,护士再根据被检者10所行位置记录视力计数。若在一米处仍不能辨认最大的字符时,则要辨认医生的手指数。若手指在眼前仍不能辨认时,再测手有无摆动。若不能辨认眼前手动时,就需要在暗室检查有无光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视力低于0.1的被检者10多数行动不便,单靠一只视力低下的眼睛(另一只眼睛被遮挡)前行时容易造成跌倒等危险。
其二,由于视力表上视标的朝向和排列都是固定不变且公开展示的,这就存在候测者(即后续等待进行视力检测的人员)在等待时会提前记忆视力表上视标朝向,导致实际检测结果会有偏差。
其三,另一只非检测眼一般是由被检者10自持的遮挡物进行遮挡,常存在遮挡不完全或用遮挡眼偷看的情况,导致检测结果有偏差。
其四,检测得出的视力结果由护士手写记录,存在眼别记录错误的可能。
其五,《国际标准视力表》存在视标增级不均匀的问题,如从视力记录值上看0.1-0.2和0.9-1.0同样都是相邻两行,而0.1视标比0.2视标增大了1倍,0.9视标比1.0视标却只增大了0.1倍,这种不均匀情况不利于视力统计和评估。且视力呈算术级数变化,而视角变化呈调和级数,故可采用调和均数,但是调和均数会造成对被检者平均实力的低估。
其六,被检者口述视标朝向,其视力情况容易被周围其他人获取,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
其七,患者坐姿进行视力检测时,由于落座位置的前后偏差及被检眼10-1结点至视力表的位置不固定,会造成视力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其八,视力的表达方式有:分数记录(20/20)、小数记录(1.0)、logMAR记录又称对数记录(0.1)、5分记录(5.0)等。不同的表达方法之间虽然可以通过函数方程进行换算,但很不方便。尤其是想利用被检者10的视力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研究时,只能将结果以对数记录或者5分记录的形式才能进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几类样式不同的视力仪,但经过临床使用后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投影视力仪,被检者10视力低于0.1需前行时,被检者10的头部经常会遮挡住投影的光源,影响投影及检查效果,也会延长检查时间。同时,也存在上述由于被检者10视力低下在前行时发生跌倒的危险。
人声识别视力仪,检测时需被检者10口述视标方向,并由软件进行识别,但存在辨音不清的情况,影响结果的记录。同时,若被检者10无法发声,该类视力仪也不能适用。
遥控视力仪,检查时被检者10通过自主按压遥控器上的按键,来回答视标方向。视力仪主机根据回答情况调整显示的视标大小,从而确定被检者10能看清的最小视标。但对于老年群体存在不会使用遥控器的情况,对于视力极低的群体存在看不清遥控器按键的情况,从而影响检查的准确度。
有鉴于此,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包括:显示模块1,被配置为显示视标;操作模块2,包括第一交互结构2-1,第一交互结构2-1被触发后发送调节指令,调节指令包括视标的尺寸信息;控制模块3,分别与显示模块1和操作模块2通信连接,控制模块3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生成与尺寸信息对应的视标,并控制显示模块1显示生成的视标。
可选的,显示模块1为LCD显示屏(液晶显示器)或CRT显示屏(映象管显示器)。
可选的,控制模块3通过lora、蓝牙、WiFi或Zigbee通信装置实现与显示模块1和操作模块2的通信连接。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11,用于通过储能电池或外接市电为显示模块1、操作模块2、控制模块3及实施例中的其他电驱动设备提供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
可选的,控制模块3为STM32微控制器。主要对操作模块2发送的键位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调节指令进行解析并展开相应的处理,根据软件设计过程中定义的工作流程,将其转换为预先编辑好的相匹配的控制指令,通过蓝牙通讯无线技术传输到显示模块1,控制显示模块1中的显示系统做出相应的显示。
控制模块3内安装有检测软件,检测软件设计主要是第一交互结构2-1切换视标图片的规则程序设计。实施例所安装的检测软件依据其功能板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远近视视力度数检测程序设计,一类则是除此之外其他的功能板块程序设计。
以使用本实施例进行远近视视力度数检测为例说明。其中,远近视视力度数检测板块大体上主要可划定为四个部分,展开来说就是:获取随机数、图片切换、图片判断、判断错误。
在使用前,先将整版《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所包括的视标按照尺寸大小有规律的进行拆解并存储在控制模块3内。同时,将不同尺寸的视标与第一交互结构2-1的触发事件配对,使第一交互结构2-1在受到不同的触发后,控制模块3均能够生成与触发事件相匹配的固定尺寸且朝向随机的视标。
具体地说,在视力表中,同等大小尺寸的视标有一行,控制模块3所生成的是在与触发事件相匹配的尺寸行内随机选择的一个视标。
如图3,在视力测试时,被检者10触发第一交互结构2-1,操作模块2根据触发事件生成并向控制模块3发送包括视标尺寸信息的调节指令。控制模块3接收到调节指令后,根据调节指令所包含的尺寸信息生成大小与之相匹配的视标,并控制显示模块1将生成的视标进行显示。被检者10观察生成的视标,若能看清,则继续触发操作模块2,生成更小一级的视标,直至不能看清为止。此时,即可得出被检者10的视力水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被检者10可通过触发第一交互结构2-1,逐步缩小或放大显示模块1所显示的视标,直至刚好不能清楚的辨别视标的朝向。通过上述过程,被检者10可自主完成视力检测工作。同时,显示模块1仅显示一个视标,且每个视标的朝向都是随机显示并无规律。能够有效避免待测者提前记忆视标。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模块2还包括第二交互结构2-2,第二交互结构2-2被触发后通过控制模块3记录显示模块1当前显示视标的视标信息。
当被检者10通过触发第一交互结构2-1使显示模块1上的视标缩小到自己所能看清的极限时,触发第二交互结构2-2,使控制模块3对当前视标的视标信息进行记录,此视标信息即为该被检眼10-1的视力水平,即视力检测结果。
视标信息除被储存在控制模块3内,也可发送给服务器或其他与本实施例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设备,用以生成被检者10的电子病历或档案。
可选的,视标信息可完整的与视标同步显示于显示模块1;也可部分显示,如只显示眼别信息;也可不显示视标信息。
视标信息不显示或部分显示,能够使被检者10和候测者在最终结果输出前都无法实时获知被检眼10-1的视力情况,消除了被检者10在检测时的心理压力,降低了被检者10“作弊”(如猜视标方向或两只眼睛偷看等)的可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被检者10的隐私保护。
一些实施例中,视标信息包括视力计数和眼别。
可选的,视标信息还包括时间信息、检测场所信息、被测人状态信息或其他信息,便于日后回溯。
可选的,视力计数的形式为对数记录和5分记录。
当然,视力计数也可包括分数记录和小数记录,各记录方式之间的换算是通过控制模块3依据其内部储存的函数实现的。省去了人工换算的过程。
眼别信息,包括“OD”表示右眼视力和“OS”表示左眼视力。
在被检者10触发第二交互结构2-2后,即代表其中一个被检眼10-1的检测已经完成。在对当前视标信息记录完成后,控制模块3会自动将当前眼别信息中的“OD”或“OS”切换为另一个,为另一只被检眼10-1的检测做准备。
如图1和图2,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模块2还包括第三交互结构2-3,第三交互结构2-3被触发后向控制模块3发送预设调节指令,控制模块3生成预设尺寸视标,并控制显示模块1显示预设尺寸视标。
可选的,预设尺寸视标为朝向随机的0.1视标。
当被检者10完成当前被检眼10-1或两只眼睛的视力检测后,被检者10或设备管理人员触发第三交互结构2-3实现本实施例的系统复位。控制模块3重新生成预设尺寸视标,并通过显示模块1进行显示,为同一被检者10的另一只被检眼10-1或下一个被检者10的视力检测进行准备。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交互结构2-1为旋钮,旋钮被配置为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触发。
如图4,可选的,第二交互结构2-2为确认按键或与第一交互结构2-1集成为一体的旋钮按键。如图1和图2,第三交互结构2-3为复位按键。
旋钮的一周被划分为23个档位,即旋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会发生23个触发事件,该23个档位或23个触发事件对应视力计数从0.01至2.0(对数记录法)。视标大小是根据国家标准GB11533-2011按几何级数均匀增减,能够避免视标增级不均的情况。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视标的变化范围为0.01至2.0,即使被检者10视力低于0.1,也无需起身移动,只要旋转旋钮继续增大显示模块1所显示的视标即可,可有效避免行动不便或视力低下者在前行时造成跌倒等危险情况。
当然,图4中的档位数值只是为更清楚的表达每个档位的赋值间隔及排列顺序,不代表每个档位的固定位置。
在视力检测时,被检者10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旋钮,即可控制显示模块1上的视标逐级增大或缩小。当所显示的视标达到被检者10的视力极限时,按下旋钮按键(或确认按键),即可完成检测结果的记录。整个检测过程中,被检者10无需与医护辅助人员或与检测设备进行语言交互,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检测设备的辨音准确性造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操作简单(整个检测过程中只需对一个旋转按键进行操作即可),操作失误率低,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老人、无法发声者或视力极低下者等。
如图2和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折光单元4,设置于显示模块1发射的可见光光路1-1中;折光单元4沿可见光传播方向包括至少一个折光镜组4-1,折光镜组4-1包括:第一反射镜片4-1-1,用于偏移进入折光镜组4-1的可见光的传播方向;复位反射镜片组4-1-2,间隔设置于第一反射镜片4-1-1的反射光路上,用于还原可见光的传播方向。
利用镜面反射成像与像距原理设计的光学路径来模拟标准距离。通过折光镜组4-1将显示模块1发出的可见光偏移一定距离后,再还原到原可见光光路1-1,有效的减小显示模块1与被检眼10-1之间的直线物理距离,进而减小本实施例的占地面积,降低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如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可见光传播方向为第一方向(图5中的X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图5中的Y方向);第一反射镜片4-1-1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呈45°;复位反射镜片组4-1-2包括第二反射镜片4-1-2-1、第三反射镜片4-1-2-2和第四反射镜片4-1-2-3。第二反射镜片4-1-2-1沿第二方向与第一反射镜片4-1-1间隔平行设置,第三反射镜片4-1-2-2沿第一方向与第二反射镜片4-1-2-1间隔轴对称设置,第四反射镜片4-1-2-3与第三反射镜片4-1-2-2平行设置,且与第一反射镜片4-1-1轴对称设置。
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例,对折光单元4进行说明。
显示模块1发出的可见光沿可见光光路1-1传播L1距离后,进入折光单元4的第一个折光镜组4-1中,经第一反射镜片4-1-1的反射作用,可见光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向,沿第二方向继续传播。在传播H1距离后,经第二反射镜片4-1-2-1的反射作用,可见光又变为沿第一方向传播。在传播L2距离后,经第三反射镜片4-1-2-2的反射作用,可见光的传播方向又变为沿与可见光光路1-1垂直的方向传播。最后,在传播H2距离后,经第四反射镜片4-1-2-3的反射作用,可见光重回可见光光路1-1。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折光单元4包括三组折光镜组4-1,可见光从第一个折光镜组4-1传播L3距离后进入第二个折光镜组4-1。从最后一个折光镜组4-1射出后,经L4距离射入被检眼10-1。在折光镜组4-1中,L2距离为0.1米,H1和H2的距离均为0.3米。
此外,折光单元4可选为开放结构,并通过光源对折光单元4施加均匀稳定的照明光线,保证不会因为折光单元4内明暗不均而对视力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折光单元4的可见光射出位置还设有眼部遮挡器5,眼部遮挡器5包括遮光片5-1和驱动器5-2,驱动器5-2用于带动遮光片5-1在水平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第二交互结构2-2被触发后启动驱动器5-2。
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壳9,外壳9的顶部设有放置折光单元4的光路平台9-1,光路平台9-1的一端竖直安装显示模块1,另一端安装眼部遮挡器5。第一交互结构2-1、第二交互结构2-2和第三交互结构2-3均分布于光路平台9-1下方的外壳9的一侧。
如图6和图7,眼部遮挡器5上水平间隔设有相邻的第一位置5-3和第二位置5-4,当被检者10靠近眼部遮挡器5时,其左眼位于第一位置5-3,右眼位于第二位置5-4。眼部遮挡器5上设有承载遮光片5-1的导向结构,使遮光片5-1在外部动力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5-3和第二位置5-4之间往复移动。
具体的说,由于遮光片5-1的材质为不透光材料,其在使用时包括遮挡第一位置5-3和遮挡第二位置5-4两种状态,即在被检者10检测左眼视力时,遮光片5-1位于第二位置5-4,用于遮挡被检者10的右眼,如图7;同理在被检者10检测右眼视力时,遮光片5-1位于第一位置5-3,用于遮挡被检者10的左眼,如图6。
以图6和图7所示结构为例,驱动器5-2为电机,驱动器5-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5-2-1,遮光片5-1上安装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5-1-1。由前述内容可知,当第二交互结构2-2被触发时,控制模块3判定为当前被检眼10-1已经完成视力测试。控制模块3在切换眼别信息的同时,启动驱动器5-2,驱动器5-2通过齿轮5-2-1齿条5-1-1所组成的传动结构带动遮光片5-1移动到另一位置。该过程使控制模块3系统中的眼别信息与眼部遮挡器5的透光位置相对应。
同时,被检者10在检测视力的过程中也无需用手或自持遮挡物进行眼部遮挡工作。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眼部遮挡器5的上方安装有上额贴6,眼部遮挡器5的下方安装有高度可调的下额托7。
外壳9上还设有上额贴固定架9-2,可选的,上额贴固定架9-2为条形,中部处于眼部遮挡器5的前侧(靠近被检者10的一侧)上方,且设有上额贴6;两端分别与外壳9固定连接。下额托7位于眼部遮挡器5的下方,且与上额贴6竖直对齐。外壳9上还设有控制下额托7上下移动的下额托调节按键2-4。
被检者10在检测视力前先靠近眼部遮挡器5,左右两只眼睛分别与第一位置5-3和第二位置5-4对正,并将额头与上额贴6贴合。之后,自主或通过设备管理人员调节下额托7的高度,直至下额托7与被检者10的下颌相抵接,实现对被检者10头部的支撑和限位。
通过上额贴6和高度可调的下额托7,能够保证被检眼10-1节点至显示模块1的检测距离,以及被检眼10-1与眼部遮挡器5之间的距离,保证所获得的视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避免由于非被检眼10-1遮挡不完全而存在偷看的情况。此外,上述结构还可使本实施例适用于不同面部轮廓的人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自主视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输出模块8,数据输出模块8包括与控制模块3通信连接的打印设备,第二交互结构2-2在第二次被触发后,打印设备输出控制模块3中本次储存的视标信息和前一次储存的视标信息。
可选的,打印设备为热敏打印机。
第二交互结构2-2在第一次被触发后,控制模块3判定为被检者10的第一只被检眼10-1视力检测完成,记录下该眼的视标信息,并准备测试第二只。第二交互结构2-2在第二次被触发后,控制模块3判定为被检者10的第二只被检眼10-1视力检测也已经完成,并记录下该眼的视标信息,即该被检者10的视力检测已经全部完成。此后,控制模块3通过打印设备将两只被检眼10-1的视标信息输出为纸质结果,提供给被检者10。
由于本实施例的视力检测结果为通过控制模块3自动记录并打印,避免了由于人工记录存在信息记录错误,尤其是眼别记录错误的情况。
使用前述各项实施例进行视力检测的过程为:
步骤一,通过调节下额托7使被检者10的头部固定于眼部遮挡器5的前侧,两只被检眼10-1分别与第一位置5-3和第二位置5-4对正。
步骤二,被检者10依次透过眼部遮挡器5和折光单元4观察显示模块1所显示的视标。
步骤三,被检者10通过操作模块2中的第一交互结构2-1调节显示模块1所显示的视标尺寸,直至得出被检眼10-1所能看清的极限视标。
步骤四,被检者10触发操作模块2中的第二交互结构2-2,记录当前视标的视标信息,并使遮光片5-1切换位置。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通过数据输出模块得到检测结果。
步骤六,触发第三交互结构2-3,使显示模块1重新显示预设尺寸视标。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显示视标;
操作模块,包括第一交互结构,所述第一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发送调节指令,所述调节指令包括所述视标的尺寸信息;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操作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调节指令,生成与所述尺寸信息对应的所述视标,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生成的所述视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还包括第二交互结构,所述第二交互结构被触发后通过所述控制模块记录所述显示模块当前显示所述视标的视标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标信息包括视力计数和眼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模块还包括第三交互结构,所述第三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预设调节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生成预设尺寸视标,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预设尺寸视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互结构为旋钮,所述旋钮被配置为通过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触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发射的可见光光路中;所述折光单元沿所述可见光传播方向包括至少一个折光镜组,所述折光镜组包括:
第一反射镜片,用于偏移进入所述折光镜组的所述可见光的传播方向;
复位反射镜片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射镜片的反射光路上,用于还原所述可见光的传播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传播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片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呈45°;
所述复位反射镜片组包括第二反射镜片、第三反射镜片和第四反射镜片,所述第二反射镜片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片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片沿第一方向与第二反射镜片间隔轴对称设置,所述第四反射镜片与所述第三反射镜片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片轴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单元的可见光射出位置还设有眼部遮挡器,所述眼部遮挡器包括遮光片和驱动器,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遮光片在水平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第二交互结构被触发后启动所述驱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部遮挡器的上方安装有上额贴,所述眼部遮挡器的下方安装有高度可调的下额托。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输出模块,所述数据输出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打印设备,所述第二交互结构在第二次被触发后,所述打印设备输出所述控制模块中本次储存的所述视标信息和前一次储存的所述视标信息。
CN202111310332.6A 2021-11-05 2021-11-05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4081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0332.6A CN1140814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0332.6A CN1140814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1435A true CN114081435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0332.6A Pending CN114081435A (zh) 2021-11-05 2021-11-05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14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725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eyesight test
CN110573061B (zh) 眼科检查方法及仪器
US9149185B2 (en) Functional vision tester
WO2021022028A1 (en) Ophthalmologic tes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3195797B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total body imaging
US9671617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distance separating a pair of glasses and an eye of the wearer of the pair of glasses
CN105848563B (zh) 用于筛查使用者的视力缺陷并测量使用者的视觉敏锐度的设备和方法
JP2015057167A (ja) 携帯式視力検査装置及びその較正
KR101667399B1 (ko) 디지털 시력측정장치
JP2000517442A (ja) 被験主体の呼出し、識別、自己試験および/または自己指導の自動管理用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20403978U (zh)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WO2006088383A1 (en) An ophthalmic device and a method of ophthalmic assessment
CN114081435A (zh) 自主视力检测装置
JP2002209849A (ja) 網膜機能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
CN105748032A (zh) 隐斜视检测与训练仪
US20230255473A1 (en) Integrated apparatus for visual function test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251073B (zh) 一种智能筛查斜视及屈光度的诊断装置
CN209826667U (zh) 一种集成头戴显示设备的视野计
JP3580928B2 (ja) 眼科装置
CN210810960U (zh) 一种智能筛查斜视及屈光度的诊断装置
CN204744101U (zh) 手持式自主视力测量装置
CN211432840U (zh) 一种目镜式瞳孔对光反射自动检测设备
CN218792226U (zh) 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CN212438571U (zh) 视力筛查终端及装置
KR101545819B1 (ko) 소형 시야검사기로 사용 가능한 안경형 두부 장착 디스플레이 및 시야검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