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888A -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888A
CN114070888A CN202111325852.4A CN202111325852A CN114070888A CN 114070888 A CN114070888 A CN 114070888A CN 202111325852 A CN202111325852 A CN 202111325852A CN 114070888 A CN114070888 A CN 114070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terminal
service
equipment
user
l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58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0888B (zh
Inventor
魏进武
王彬
梁博
张玉桃
肖甜
冯立华
李红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258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8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572 priority patent/WO202308316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0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该方式能够使本地设备灵活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且本地设备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够基于业务使用情况而动态配置。

Description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云终端是一种运行在云端的终端设备,其通过特定的通信协议来连接云端的系统桌面并显示到前端,并将云终端的输出/输入数据重定向到云服务器上。通过云终端,能够将主要运算资源(CPU、内存、硬盘、网络等)都集中在云服务器上,从而使得管理集中,部署方便,使用简单,减轻维护量,降低使用成本。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为了使用云终端,通常需要在本地配置一台本地客户端,由该本地客户端作为主设备完成外设连接、网络连接、操作结果显示等功能。并且,在该本地客户端内部还会安装一个简版操作系统,实现人机交互UI、外设驱动、基础参数配置等功能。由此可见,在传统方式中,用户需要通过本地客户端实现主机的部分功能,包括计算、存储、配置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等。相应的,本地客户端需要配置与业务绑定的数据信息。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由于本地客户端中配置有与业务绑定的数据信息,因此,一台本地客户端只能固定实现特定类型的业务功能,而无法灵活实现多种业务功能。其次,当用户改变业务操作地点时,需要携带该本地客户端,然而,该本地客户端由于功能较多,必然存在成本高昂且携带不便的问题。再次,本地客户端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预先配置好的,无法根据业务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导致云终端的分配方式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业务处理方式所存在的设备成本高昂且携带不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控制服务器包括:
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云终端,包括:
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由所述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其中,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应用于本地设备,包括:
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控制服务器,包括:
确定模块,适于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分配模块,适于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业务处理的云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由所述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
处理模块,适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本地设备,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适于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业务处理模块,适于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服务器、云终端、以及本地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中,控制服务器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进而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以使本地设备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由此可见,在该方式中,本地设备与云终端之间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且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由控制服务器进行统一调度,由于可供控制服务器调度的云终端种类多样,因此,本地设备所发送的业务请求能够为多种类型的业务请求。总之,该方式通过将本地客户端中的主机实现的功能后移至云终端,从而使本地设备能够灵活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且本地设备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够基于业务使用情况而动态配置。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方式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首先,由于本地客户端中无需配置与业务绑定的数据信息,因此,一台本地客户端能够灵活实现各种类型的业务功能。其次,当用户改变业务操作地点时,只需携带轻量级的本地设备即可,由于本地设备不具备主机功能,因而成本低廉且携带方便。再次,本地客户端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业务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为本地客户端实现算力的扩展,使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即可获得需要的资源,在节省用户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云终端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相关技术中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的视频类业务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的控制类业务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6示出了示例一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7示出了示例二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8示出了示例三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9示出了示例四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0示出了示例五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1示出了示例六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2示出了示例七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3示出了示例八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4示出了示例九提供的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控制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业务处理的云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本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服务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发明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的范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本文所述实施例可借助本发明的理想示意图而参考平面图和/或截面图进行描述。因此,可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容限来修改示例图示。因此,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发明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云终端可通过特定的通信协议连接云端的系统桌面并显示到前端。其中,通信协议可以为VDI(虚拟桌面接口)、RD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SPICE等云桌面技术通信协议。另外,在云端会为每个用户配置好虚拟运行环境,用户的本地客户端连接到该虚拟机后,通过用户名和口令完成认证。用户在本地进行的操作通过专用的传输协议发送至云端虚拟机,操作结果以视频流方式下发至本地主机所连接的显示设备。
图1示出了一种相关技术中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业务处理方法主要基于本地设备以及云端设备实现。其中,本地设备包括:显示设备、主机以及外设,云端设备包括虚拟终端。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用户本地的物理主机开机。
步骤S1.2:主机通过蓝牙、红外、串口(USB)等与外设连接。
步骤S1.3:主机在本地完成外设的驱动加载。
步骤S1.4:主机通过网络连接虚拟终端,并将已经完成驱动加载的外设报送给虚拟终端。
步骤S1.5:云端虚拟终端根据用户主机报送的外设类型建立对应的虚拟外设,并准备接收控制指令。在该步骤中,云端虚拟终端实现虚拟外设的镜像操作。
步骤S1.6:用户在本地对外设进行操作。
步骤S1.7:外设将操作指令发送至本地主机。
步骤S1.8:本地主机根据云端的虚拟终端地址,对操作指令转换为IP包,并重新定向至虚拟终端地址。在该步骤中,实现操作指令的重定向处理。其中,云端虚拟终端接收到指令后通过在云端的虚拟外设执行对应的操作。
步骤S1.9:云端虚拟终端将操作结果以视频流的方式发送至本地主机。
步骤S1.10:本地主机通过连接的显示设备将操作结果展示给用户。
步骤S1.11:外设不再使用的情况下,外设将关闭或者从主机上拔出。该步骤实现外设分离操作。
步骤S1.12:主机将外设已经分离的消息发送至云端的虚拟终端。
步骤S1.13:云端虚拟终端收到该消息后,将虚拟的外设资源释放。
由此可见,在相关流程中,所有外设直接与主机连接,需要主机提供驱动及指令的解析。其中,现有路由器与外设之间没有连接,现有路由器仅仅起到数据包转发作用。总之,相关流程中需要在用户本地配置主机,且主机与虚拟终端(即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不能灵活调整。
综上可知,图1所示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云端给用户分配的虚拟机资源(即虚拟终端)是相对固定的,用户使用单一的业务费配给固定的云资源。用户希望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没有动态分配机制,而在分配资源大于用户需要时则造成云终端服务提供商的资源浪费。
(2)云端虚拟终端的分配方式未考虑现有资源的物理地点、网络时延、网络可用带宽等因素,可能造成用户使用体验下降。
(3)在用户本地配置了一台物理主机,主机作为云终端用户侧和核心设备,所有外设需通过该主机进行协议转换,并与云端虚拟终端进行交互。该主机作为用户必须使用的专用设备,提高了用户购置成本。同时为满足业务的升级,该主机需要在硬件层面同步升级,增加了后期的使用成本。
(4)用户使用地点发生变化时,须携带主机和所有外设,影响业务使用的灵活性。
(5)一种主机和外设的组合只能对应一种业务场景,更换业务场景需要更换新的主机和外设,造成设备冗余过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业务处理方式所存在的设备成本高昂且携带不便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其中,本地设备是指:配置在用户本地的终端设备,具体为轻量级的终端设备,通常包括:用于触发控制指令的外设设备,例如:鼠标、键盘、遥控器等。另外,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本地设备除包括外设设备外,还可以包括:指令响应设备。其中,指令响应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或受控设备。相应的,本地设备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控制服务器。控制服务器接收到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请求后,查询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其中,本实施例中部署有多个云终端。为了提升服务速度,各个云终端可作为边缘设备部署在靠近用户的边缘侧,且各个云终端可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种类的业务功能等。相应的,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各类与云终端的业务能力相关的状态,例如,包括与云终端的部署位置相关的地理位置分布状态、与云终端的网络位置相关的IP地址状态、与云终端的网络层级相关的部署状态、与云终端的业务类型对应资源配置情况相关的资源配置状态等。
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如下两种实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实现: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查询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具体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为业务类型参数、位置类型参数、设备标识等各类信息。相应的,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时,可以灵活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选择资源配置状态与业务类型匹配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又如,可以根据位置信息选择距离用户较近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总之,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云终端种类多样、且分布位置各异,因此,可根据业务情况灵活选择目标云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云终端的资源配置状态,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业务类型参数;相应的,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时,根据业务请求中包含的业务类型参数确定业务请求的业务类型;确定业务类型所需的业务资源信息,将资源配置状态与业务资源信息匹配的云终端确定为目标云终端。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云终端资源池的位置分布状态,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地理位置类型参数或网路位置参数或网络层级参数;相应的,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时,根据业务请求中包含的地理位置、网络位置与层级类型参数确定业务请求的信息,将参数分布状态与参数信息匹配的云终端确定为目标云终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预先配置好多个云终端,且各个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预先设定,相应的,直接根据已配置的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选择合适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动态生成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将动态生成的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具体的,根据接收到的业务请求动态生成云终端,并在已生成的云终端不再需要时,动态卸载云终端,并释放对应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池的灵活配置。例如,预先设置用于配置云终端的资源池,该资源池用于存储生成云终端所需的CPU资源、硬盘资源、内存资源等各类资源,相应的,从该资源池中选择与业务请求相对应的若干资源生成云终端,以实现云终端的动态生成和卸载,进而确保云终端与业务请求之间的灵活适配。
具体的,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各个云终端的资源参数;若不存在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则动态生成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将动态生成的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
其中,在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以使本地设备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时,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根据目标云终端与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以使本地设备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其中,上述的关联关系既可以动态建立也可以静态绑定。例如,在一种方式中,动态建立目标云终端与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使本地设备基于关联关系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具体的,在动态建立目标云终端与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时,可以预先获取本地设备提交的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例如设备的序列号、MAC地址、固定IP地址等。根据设备标识动态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目标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通过预设的关联设备存储设备标识,并动态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目标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预设的关联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设备、本地设备、控制服务器中包含的用户管理模块。由此可见,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可以是接入设备,接入设备存储了用户标识。其中,在接入设备存储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以及一个用户标识之前,设备连接接入设备,并在接入设备内将设备标识与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后发送至控制服务器。
或者,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可以是设备本身,所述设备存储了用户标识。其中,设备通过外部工具写入用户标识。
或者,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可以是云平台的用户管理模块,该用户管理模块存储了用户注册的设备信息。其中,用户管理模块在用户使用设备之前将设备标识录入用户管理模块。设备在平台鉴权时将用户标识与设备标识进行关联。其中,云终端的建立操作既可以在上述关联关系建立之后完成,也可以在关联关系建立之前完成。并且,在建立关联关系时,还可以将已有的关联关系与当前请求建立的关联关系合并。
或者,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还可以由终端设备实现,该终端设备存储或获取了用户标识;其中,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例如,手机扫码本地设备上的二维码,从而获取本地设备标识,同样的扫描用户二维码或者输入用户标识,或者扫码程序本身是经过用户身份登陆验证从而存储了用户标识。手机扫描完成以后,即向云平台提交了关联关系。
或者,建立云终端与本地设备之间的静态关系,用户与设备之间进行绑定,且绑定关系不可更改。
其中,对于持续运行的业务,在业务中间暂停时,对共享存储设备中存储的与本地设备相对应的终端业务数据进行更新。
另外,在静态绑定目标云终端与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时,云终端与本地设备均使用固定标识,且标识之间为固定对应关系。
另外,为了便于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在将动态生成的资源参数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目标云终端之后,当检测到目标云终端的资源使用率低于预设阈值、和/或目标云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时,在更新共享存储设备中存储的业务数据之后释放目标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例如,当云终端CPU使用率降低到10%以下、或网络流量降低到配置带宽的10%以下时,释放目标云终端。又如,当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操作时,释放目标云终端。又如,当本地设备长时间离线时,释放目标云终端。步骤S230: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以使本地设备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具体的,在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将目标云终端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给本地设备,以供本地设备根据云终端标识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相应的,本地设备根据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又如,还可以在控制服务器中存储本地设备与目标云终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该映射关系将后续接收到的来自该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重定向至目标云终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服务器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根据存储的本地设备与目标云终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业务处理指令重定向至目标云终端。相应的,本地设备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处理指令,以使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将业务处理指令发送给目标云终端。
另外,在上述过程中,云终端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根据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并根据业务处理结果更新共享存储设备中存储的与本地设备相对应的终端业务数据。其中,业务处理指令由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
其中,云终端可通过多种方式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云终端接收本地设备根据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又如,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云终端接收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转发的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
另外,上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资源池状态信息;其中,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地理位置类参数、网络位置类参数、网络层级类参数、以及业务类型参数;其中,资源池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地理位置、网络位置、网络层级、以及业务类型。例如,资源池状态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网络位置(IP地址段划分)、网络层级(接入、汇聚、核心;本地、区域、大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层级)、业务类型(游戏资源池、机顶盒资源池、云存储资源池、计算资源池等)。相应的,能够分别从各个维度进行匹配,以实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与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适配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业务请求中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地设备的位置、本地设备的网络地址、本地设备的属性或类别。其中,本地设备的网络地址包括IP地址。
步骤S210:将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本地设备,以使本地设备向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其中,若目标云终端为动态生成的,相应的,当检测到目标云终端的资源使用率低于预设阈值、和/或目标云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时,释放目标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即整个云终端的资源被回收了,云终端不继续存在);或者,
当检测到目标云终端的资源使用率低于预设阈值、和/或目标云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时,回收目标云终端(即云终端还存在,只是不分配给当前用户使用了)。
并且,在释放目标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之后,进一步生成用户配置文件;或者,在回收目标云终端之后,进一步生成用户配置文件。
其中,本申请中的云终端可以为虚拟终端。
由此可见,在该方式中,本地设备与云终端之间不具有固定的对应关系,且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由控制服务器进行统一调度,由于可供控制服务器调度的云终端种类多样,因此,本地设备所发送的业务请求能够为多种类型的业务请求。总之,该方式通过将本地客户端中的主机实现的功能后移至云终端,从而使本地设备能够灵活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且本地设备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能够基于业务使用情况而动态配置。综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方式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首先,由于本地客户端中无需配置与业务绑定的数据信息,因此,一台本地客户端能够灵活实现各种类型的业务功能。其次,当用户改变业务操作地点时,只需携带轻量级的本地设备即可,由于本地设备不具备主机功能,因而成本低廉且携带方便。再次,本地客户端与云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业务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升了云终端的分配方式的灵活性。总之,该方式能够为本地客户端实现算力的扩展,使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即可获得需要的资源,在节省用户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云终端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进行资源组合的云终端方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涉及本地设备、边缘设备、以及控制服务器三种设备。其中,本地设备设置在用户本地,用于实现轻量级的指令发送功能。边缘设备主要包括虚拟终端,也叫云终端,以及共享存储设备。其中,云终端可以为虚拟机。多个云终端可以共享一个或多个共享存储设备,以实现设备和数据的分离。另外,控制服务器具体包括:资源管理模块、业务管理模块、计费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其中,控制服务器中的各个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也可以拆分为更多的模块。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控制服务器中的模块数量和种类。例如,在不需要计费的场景中则可以省略计费模块;又如,在不需要业务鉴权的场景中也可以省略业务管理模块,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业务订阅。用户首先需开通云终端业务,开通业务需要向业务管理模块提供用户基础信息(UserID)、待开通的业务类型,例如云PC、云手机、云机顶盒、云游戏、云监控等各种业务类型。
步骤S3.2:订阅确认。业务管理模块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希望得到的使用体验、向用户确认其订购的云终端业务的资源配置建议,对业务订购关系进行确认。
步骤S3.3:业务开启。用户通过对本地设备的操作,开始使用某一项云终端业务。
步骤S3.4:用户鉴权。例如,通过UserID等基础信息在用户管理模块进行身份鉴权。
步骤S3.5:业务鉴权。用户身份鉴权通过后,将用户信息发送至业务管理模块进行业务鉴权,确认用户已经开通该业务。
步骤S3.6:业务资源计算。业务管理模块对用户业务权限确认后,根据用户选择的云终端业务类型,对所需资源进行计算,包括硬件环境(X86\ARM等)操作系统(Windows\Linux\Android\IOS等)、虚拟机算力、存储、带宽等,并记录下用户的源IP地址。
步骤S3.7:资源请求。业务管理模块将用户所开启的业务对于资源的需求和用户源IP地址发给资源管理模块。
步骤S3.8:虚拟终端资源预分配。资源管理模块在资源列表中依据用户的源IP地址寻找最适合用户的边缘侧资源。如通过用户IP地址与路由器分布查询其实际的地理位置,配置与其位置最接近的资源;又如通过用户IP地址寻找与其处于同一网段的资源;又如通过用户IP地址与网络规划进行对比,寻找与其同属于城域网的资源等。并依据用户对于算力等资源的需求,进行资源预分配。
步骤S3.9:资源分配。若已经存在符合用户需求的虚拟终端,则直接在将该虚拟终端分配给用户。若无满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虚拟终端,则在边缘侧为用户开通虚拟终端。
步骤S3.10:导入用户镜像。虚拟终端从共享存储设备中将用户上次退出时存储的镜像文件导入本地,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则加载默认的用户镜像文件。
步骤S3.11:用户镜像正常加载。用户镜像文件正常加载后则云端虚拟机初始化工作完成,可接受用户的操作。
步骤S3.12:挂接原存储资源。虚拟终端挂接外部存储资源,恢复本机应用与外部存贮资源之间的接口。若为第一次使用该业务,则按照用户资源需求进行存储分配。
步骤S3.13:存储镜像映射完成。通知虚拟终端存储资源准备完毕。
步骤S3.14:虚拟终端开启。具体的,虚拟终端将本机状态及IP地址通知资源管理模块。
步骤S3.15:资源确认。资源管理模块根据虚拟终端的分配结果修改资源池中的资源状态。具体地,将资源池中与虚拟终端对应的资源标记为“已占用”,并通知业务管理模块。
步骤S3.16:开始计费。业务管理模块通知计费模块开始根据用户的订阅规则开始计费。
步骤S3.17:通知用户资源开启。虚拟终端将当前的人机页面显示给用户,使用户得知业务已经开启。
步骤S3.18:用户操作及设备间交互。具体的,用户结合本地设备对虚拟终端进行操作,期间需要将用户本地的外设指令重定向至虚拟终端,以便实现云终端和本地设备的交互。用户的操作包括通过本地外设对于虚拟终端的操作、虚拟终端对于用户操作的响应、操作结果在用户本地显示设备上的显示、虚拟终端对于用户本地设备下发指令、用户本地设备对于指令的响应等。其中,在该过程中,可通过重定向方式将用户的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3.19:用户使用结束。用户通过设备关机、长时间不进行操作等方式停止使用业务,并将该消息送至业务管理模块。
步骤S3.20:业务管理模块通知资源管理模块释放虚拟终端资源。
步骤S3.21:资源管理模块通知位于边缘侧的虚拟终端停止工作。
步骤S3.22:导出用户镜像。虚拟终端接到停止工作的指令后将当前用户的应用数据存储到共享存储设备中。应用数据包括用户当前的视频观看进度节点、用户APP的用户名和口令、用户修改过的文件等。总之,应用数据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业务类型。
步骤S3.23:用户镜像存储成功。共享存储设备完成用户应用数据的存储,并通知虚拟终端。
步骤S3.24:保存存储镜像成功。存储器将用户在虚拟终端外部存储的数据及用户接口信息存放到指定位置,完成后通知虚拟外设。
步骤S3.25:虚拟终端通知资源管理模块资源已经释放。
步骤S3.26:资源管理模块将该部分资源标记为“未占用”,且资源管理模块通知业务管理模块资源释放完毕。
步骤S3.27:业务管理模块通知计费模块停止计费,计费模块生成本次用户使用账单。
在该实施例中,在云端根据用户的业务要求不同,动态分配算力、存储、带宽等资源,并在用户使用结束后释放。在本地无须配置物理主机,所有外设操作指令直接发送到云端的虚拟终端,本地只需显示设备进行结果输出。
实施例三、
云终端所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视频类业务以及控制类业务。实施例三主要介绍视频类业务的实现方式。具体的,视频类业务能够通过显示设备实时显示交互结果。例如,云机顶盒、云游戏、云PC等。图4示出了实施例三中的视频类业务的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用户开启云终端业务。具体的,用户控制输入设备(即外设设备)触发开启指令,以实现云终端业务的开启。
步骤S4.2:虚拟终端的建立。在边缘侧的虚拟终端完成CPU、内存、存贮、用户本地设备映射等资源配置,并将画面通过视频流方式发送至用户本地的显示设备上,通知用户虚拟终端已经可以使用。
步骤S4.3:用户在本地操作输入设备,具体通过输入设备发送操作指令。
步骤S4.4:输入设备将用户触发的操作指令以IP数据包的方式发送至边缘侧的虚拟终端。
步骤S4.5:虚拟终端将用户的操作结果以视频流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本地的显示设备上,与用户完成实时交互。
步骤S4.6:用户结束云终端业务。
步骤S4.7:虚拟终端对资源进行释放。
步骤S4.8:虚拟终端停止推流,结束在用户本地的显示设备上的内容。
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实现视频类业务。在该类业务中,本地设备除包含输入设备等外设设备外,还需要包括显示设备作为指令响应设备,以实现操作结果。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主要介绍控制类业务的实现方式。具体的,控制类业务能够实现针对被控设备的实时控制。例如,云打印、云视频监控、云智能电器等。图5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的控制类业务的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用户开启云终端业务。
步骤S5.2:虚拟终端的建立。在边缘侧的虚拟终端完成CPU、内存、存贮、用户本地设备映射等资源配置。向用户本地的各个被控设备发送通知,以告知各个被控设备云虚拟终端已经可以使用。
步骤S5.3:用户在本地操作输入设备。
步骤S5.4:输入设备将用户的操作转化为操作指令,以IP数据包的方式发送至边缘侧的虚拟终端。
步骤S5.5:虚拟终端将用户的操作结果指令进行解析,并结合不同被控设备之间的联动与协作关系,进行数据处理。如用户摄像头采集视频的AI分析、需打印内容的格式转化等。
步骤S5.6:虚拟终端将控制执行指令发送至本地被控设备,并通过被控设备的反馈确认进一步的动作。假设被控设备1为视频监控摄像头,被控设备2为报警器。虚拟终端控制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在收集到视频并判断存在可疑行为后,则通知报警器进行报警。全部过程由虚拟终端和被控设备之间通过控制指令交互完成。
步骤S5.7:用户结束云终端业务。
步骤S5.8:虚拟终端对资源进行释放。
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实现控制类业务。在该类业务中,本地设备除包含输入设备等外设设备外,还需要包括被控设备作为指令响应设备,以实现受控操作。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本地设备与虚拟终端,也叫云终端进行交互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既可以由本地设备直接与云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指令重定向方式实现本地设备与云终端的通信,其中,实施指令重定向的设备可以灵活确定,本发明对具体交互方式不做限定。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若干示例为例详细介绍本地设备与虚拟终端之间的交互过程。
示例一、
相比现有技术,用户端设备不再设置主机,仅保留作为展示人机交互结果的显示设备和鼠标、键盘、遥控器、手柄、摄像头等外设。考虑到IP协议的广泛应用,同时Wi-Fi是现有最广泛的无线接入方式,故本示例中的所有外设都可以内置Wi-Fi模块,从而直接通过IP协议与边缘侧虚拟终端进行通信。本示例以视频类云终端为例进行描述。该示例利用带Wi-Fi模块的接入设备作为外设鉴权及外设操作重定向的中转节点。对于非Wi-Fi设备只需在接入设备增加对应的接口模块,在此不在累述。其中,本申请中的接入设备可以为路由器。同时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路由器在初始化时写入UserID及设备管理模块地址。UserID与业务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中的UserID一致。
其中,本申请中提到的路由器泛指各类能够实现接入功能的设备,例如,路由器可以为路由器,也可以为除路由器之外的其他具有接入功能的设备,在图6及其后续附图中均以路由器为路由器为例进行绘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路由器不限于路由器。
步骤S6.2:连接路由器。外设开机,并向路由器发送接入请求。
步骤S6.3:设备发现。路由器接收到外设的接入请求,并认定为合法设备。
步骤S6.4:参数请求。路由器要求刚刚接入的外设上报自身参数。
步骤S6.5:参数上报。外设将本机类型(如鼠标、键盘、遥控器、手柄、摄像头等)和本机SN上报至路由器。
步骤S6.6:上报发现设备。路由器将外设类型、外设SN、UserID、路由器SN、路由器IP上报至设备管理模块,进行设备鉴权请求。
步骤S6.7:设备鉴权通过。设备管理模块通过本地存储的路由器SN与UserID的对应关系,完成鉴权,并将该路由器下挂的外设类型、外设SN与UserID建立映射关系。同时生成用户的Token下发至路由器。路由器存储该Token作为今后与虚拟终端安全交互的标识。
步骤S6.8:用户鉴权。用户开始使用某一项云终端业务,首先使用UserID与用户管理模块进行鉴权,确认用户合法。
步骤S6.9:用户管理模块鉴权通过后将用户业务请求发送至业务管理模块,以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6.10:业务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本次开启的业务列出必要外设列表,以查询业务所需外设,如云PC的必要外设为鼠标和键盘,云机顶盒业务的必要外设为遥控器。并将该列表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6.11: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设备管理模块查询该UserID对应的外设列表中的外设类型是否已经满足业务使用要求,并开通虚拟终端资源。如外设已经满足要求,则正常开启虚拟终端;如不满足要求,则将缺失的外设类型发送至虚拟终端,以便提示用户。
步骤S6.12: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6.13:虚拟机地址下发。虚拟终端将本机地址及端口号通过由设备管理模块读取的路由器IP地址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将虚拟终端的地址及端口号存在路由器内。
步骤S6.14:通知用户资源开启。同时虚拟终端将本机的页面以视频流的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显示设备。若外设满足业务要求,提示用户可以开启使用;如外设不满足要求,则提示用户需补充的业务类型。
步骤S6.15:用户对外设进行操作。
步骤S6.16:外设将操作转换成操作指令IP数据包,并发送至路由器。
步骤S6.17:路由器将操作数据包及Token重定向至虚拟终端IP地址。
步骤S6.18:虚拟终端建立与用户外设对应的虚拟外设,并执行用户操作。用户的操作结果虚拟终端通过视频流显示在本地设备上。
步骤S6.19:虚拟终端定期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虚拟终端运行状态,包括CPU占用率、网络流量、外设接入状态等。
步骤S6.20:设备管理模块对虚拟机运行状态与设定值进行对比,确认是否达到虚拟终端资源释放条件,如:虚拟终端CPU占用率<10%,或网络流量<配置带宽10%、或任意一个业务必要外设离线超过设定时间等。
步骤S6.21:设备管理模块通知虚拟终端停止工作,导出用户镜像文件后释放虚拟终端资源。
该示例主要通过路由器实现重定向处理。本示例围绕家用路由器展开。外设的UserID通过所连接的路由器进行在收到设备连接请求时进行附加。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的目的虚拟机地址存储在路由器内,操作指令重定向操作由路由器执行。
示例二、
示例二与示例一的区别在于:示例一由设备管理平台接收到路由器的鉴权后,进行虚拟机分配,并将虚拟机的IP地址+端口号发送至路由器,路由器将其保存在路由器内部,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的目的虚拟机地址存储在路由器内,操作指令重定向操作由路由器执行。示例二所有本地设备和虚拟终端都至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加入同一个实例组。路由器存储的是实例组号,操作指令通过实例组号与虚拟终端确定数据流的流向。如图7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路由器初始化,写入UserID、设备管理模块地址。
步骤S7.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7.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7.4:参数请求。
步骤S7.5:参数上报,具体需上报外设类型以及SN号。
步骤S7.6:路由器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发现设备,加入业务实例组。具体上报以下信息:UserID、路由器SN、Wi-Fi外设设备类型、Wi-Fi外设设备SN、路由器IP。
步骤S7.7:设备管理模块向路由器下发业务实例组号。
步骤S7.8: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
步骤S7.9: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7.10: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7.11: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7.12: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7.13:虚拟终端加入业务实例组。
步骤S7.14:设备管理模块向虚拟终端下发业务实例组号。
步骤S7.15:虚拟终端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7.16:操作外设。
步骤S7.17: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路由器。
步骤S7.18:实现业务实例组内的交互过程。
步骤S7.19:显示操作结果。
本示例与示例一的区别在于,所有本地设备和虚拟终端都至设备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加入同一个实例组。各个设备之间通过实例组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实例组的方式标识各个虚拟终端。
示例三、
本示例与示例一、二的区别为: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模块执行,路由器对于外设操作指令仅仅是透传。如图8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路由器初始化,写入UserID、设备管理模块地址。
步骤S8.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8.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8.4:参数请求。
步骤S8.5:参数上报,具体需上报外设类型以及SN号。
步骤S8.6:路由器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发现设备。具体上报以下信息:UserID、路由器SN、Wi-Fi外设设备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8.7:设备管理模块向路由器下发设备管理模块信息,具体包括IP+端口号。
步骤S8.8: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
步骤S8.9: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8.10: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8.11: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8.12: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8.13:虚拟终端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8.14:操作外设。
步骤S8.15: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8.16:设备管理模块将操作指令重定向至虚拟终端。
步骤S8.17:显示操作结果。
在该示例中,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模块执行,路由器对于外设操作指令仅仅是透传。
示例四、
该示例无需对路由器做任何改造,是以外设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本示例与其他示例的区别为:示例一的UserID和设备管理模块地址存储在路由器中,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模块执行。本示例的UserID和设备管理模块地址直接写入外设,外设与设备管理平台直接通信。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模块执行,路由器对于外设操作指令仅仅是透传。
如图9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外设初始化,写入UserID、设备管理模块地址。
步骤S9.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9.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9.4:参数请求。
步骤S9.5:参数上报,具体需上报外设类型以及SN号。
步骤S9.6:路由器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发现设备,具体上报以下信息:UserID、路由器SN、Wi-Fi外设设备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9.7:设备管理模块在鉴权通过后向Wi-Fi外设下发包含Token的鉴权通过通知消息。
步骤S9.8: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
步骤S9.9: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9.10: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9.11: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9.12: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9.13:虚拟终端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9.14:操作外设。
步骤S9.15:由Wi-Fi外设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9.16:设备管理模块将操作指令重定向至虚拟终端。
步骤S9.17:显示操作结果。
该示例无需对路由器做任何改造,是以外设为核心的解决方案。该示例与示例一的区别为:UserID和设备管理模块地址直接写入外设,外设与设备管理平台直接通信;外设的操作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模块执行,路由器对于外设操作指令仅仅是透传。
示例五、
该示例与上文提到的控制指令重定向由设备管理平台执行的示例相比,区别在于,本示例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将虚拟终端的IP地址+端口号直接返给外设,外设直接与虚拟终端通信。
如图10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外设初始化,写入UserID、设备管理模块地址。
步骤S10.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10.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10.4:路由器为外设分配私网地址。
步骤S10.5:上报外设参数,具体需上报:UserID、Wi-Fi外设设备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10.6: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
步骤S10.7: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10.8: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10.9: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10.10: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10.11:虚拟机地址下发:虚拟机IP+端口号。
步骤S10.12: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10.13:操作外设。
步骤S10.14:由Wi-Fi外设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路由器。
步骤S10.15:路由器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10.16:显示操作结果。
示例六、
该示例无需对路由器做任何改造,对外设也仅需初始化时写入设备管理平台的地址,外设的通用性更好。本示例与示例四的区别为:示例四的UserID存储在外设中,本示例的UserID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将外设设备上报的SN与用户ID下的设备SN进行对比,找到该设备所属的UserID。外设将设备管理模块下发的UserID存储在本地。在操作指令中同时附加UserID,并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操作重定向时使用。
如图1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外设初始化,写入设备管理模块地址。并且,由用户管理模块执行数据录入操作,具体需录入外设设备SN。
步骤S11.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11.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11.4:路由器为外设分配私网地址。
步骤S11.5:上报外设参数,具体需上报:Wi-Fi外设设备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11.6: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具体根据Wi-Fi外设设备SN执行鉴权处理。
步骤S11.7:外设SN对比。
步骤S11.8:用户管理模块下发UserID。
步骤S11.9:设备管理模块转发UserID。
步骤S11.10:外设存储UserID。
步骤S11.11:用户鉴权。
步骤S11.12: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11.13: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11.14: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11.15: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11.16: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11.17:操作外设。
步骤S11.18:由Wi-Fi外设将操作指令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11.19:设备管理模块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11.20:显示操作结果。
示例七、
本示例与示例六的区别为:示例六的UserID通过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将外设设备上报的SN与用户ID下的设备SN进行对比,找到该设备所属的UserID。外设将设备管理模块下发的UserID存储在本地,在操作指令中同时附加UserID,并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操作重定向时使用。
本示例的UserID通过在用户管理模块中路由器上报的SN与用户ID下的设备SN进行对比,找到该设备所属的UserID。路由器将设备管理模块下发的UserID存储在本地。在操作指令中同时附加UserID,并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操作重定向时使用。
如图1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外设初始化,写入设备管理模块地址。并且,用户管理模块根据数据录入外设设备SN。
步骤S12.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12.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12.4:参数请求。
步骤S12.5:上报外设参数,具体需上报:Wi-Fi外设设备类型、路由器SN、Wi-Fi外设设备SN。具体实施时,外设先上报给路由器,再由路由器上报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12.6: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具体根据路由器SN执行鉴权处理。
步骤S12.7:路由器SN对比。
步骤S12.8:用户管理模块下发UserID。
步骤S12.9:设备管理模块转发UserID。
步骤S12.10:外设存储UserID。
步骤S12.11:用户鉴权。
步骤S12.12: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12.13: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12.14: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12.15: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12.16: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12.17:操作外设。
步骤S12.18:通过外设向路由器发送操作指令。
步骤S12.19:由路由器将包含UserID的操作指令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12.20:设备管理模块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12.21:显示操作结果。
示例八、
本示例与示例七的区别为:示例七的UserID通过在用户管理模块中路由器上报的SN与用户ID下的设备SN进行对比,找到该设备所属的UserID。路由器将设备管理模块下发的UserID存储在本地。在操作指令中同时附加UserID,并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操作重定向时使用。
本示例的路由器SN与UserID的对应关系存储在设备管理模块,路由器收到外设发送的控制指令后,附加路由器SN发送至设备管理模块,由设备管理模块找到对应的虚拟机地址后进行控制指令的重定向。
如图1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路由器初始化,写入设备管理模块地址。并且,用户管理模块根据数据录入路由器SN。
步骤S13.2: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13.3: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13.4:参数请求。
步骤S13.5:向路由器上报外设参数,具体需上报:Wi-Fi外设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13.6:路由器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外设参数,具体包括:Wi-Fi外设设备类型、路由器SN、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13.7: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具体根据路由器SN执行鉴权处理。
步骤S13.8:路由器SN对比。
步骤S13.9:用户管理模块下发UserID。
步骤S13.10:UserID与路由器SN绑定。
步骤S13.11:用户鉴权。
步骤S13.12: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13.13: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13.14: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13.15: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13.16: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13.17:操作外设。
步骤S13.18:操作指令。
步骤S13.19:由路由器将包含路由器SN的操作指令发送给设备管理模块。
步骤S13.20:设备管理模块查询预先绑定的UserID与路由器SN的对应关系,获得虚拟机地址。
步骤S13.21:设备管理模块根据虚拟机地址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13.22:显示操作结果。
示例九、
本示例与示例六的区别为:示例六的UserID通过在用户管理模块中外设设备上报的SN与用户ID下的设备SN进行对比,找到该设备所属的UserID。外设将设备管理模块下发的UserID存储在本地。在操作指令中同时附加UserID,并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操作重定向时使用。
本示例外设SN与UserID的对应关系存储在设备管理模块,当用户需要使用新外设时通过页面录入至用户管理模块。新外设初次连接时发送外设SN及控制指令至设备管理模块,由设备管理模块找到对应的虚拟机地址后进行控制指令的重定向。
如图14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1:用户通过用户管理模块的页面将需要与自己UserID绑定的设备SN录入用户管理模块,录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人机交互页面、嵌入用户信息的手机APP扫描设备二维码等。
步骤S14.2:外设初始化,写入设备管理模块地址。并
步骤S14.3:外设连接路由器。
步骤S14.4:路由器执行设备发现处理。
步骤S14.5:私网地址下发。
步骤S14.6:向设备管理模块上报外设参数,具体需上报:Wi-Fi外设类型、Wi-Fi外设设备SN。
步骤S14.7:用户管理模块实施用户鉴权操作,具体根据Wi-Fi外设设备SN执行鉴权处理。
步骤S14.8:Wi-Fi外设设备SN对比。
步骤S14.9:用户管理模块下发UserID。
步骤S14.10:UserID与Wi-Fi外设设备SN绑定。
步骤S14.11:用户鉴权。
步骤S14.12:用户管理模块通过业务管理模块查询订购的业务。
步骤S14.13:业务管理模块通过设备管理模块查询业务所需外设。
步骤S14.14:设备管理模块判断用户外设是否满足要求,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步骤S14.15:分配虚拟机资源。
步骤S14.16:通知用户资源开启。
步骤S14.17:操作外设。
步骤S14.18:操作指令。
步骤S14.19:设备管理模块查询预先绑定的UserID与Wi-Fi外设设备SN的对应关系,获得虚拟机地址。
步骤S14.20:设备管理模块根据虚拟机地址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虚拟终端。
步骤S14.21:显示操作结果。
综上可知,用户端设备类型最简化,除了必要人机交互的外设或显示设备,无额外硬件,可降低用户侧成本。对于用户本地的视频类和控制类业务均可适用,不受业务类型限制。对于不同的业务配置不同的资源,资源在边缘侧灵活扩展,与用户本地设备无关。业务升级时仅需在边缘侧进行扩展,无需用户侧硬件升级。外设设备独立存在,不与任何主机捆绑,可实现最大的灵活性。例如,遥控器在云机顶盒业务时可以进行换台、音量调节使用,而在云智能家居业务使用时则可作为空调遥控器。因此,同一种类型的外设设备能够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操作。设备不与业务绑定可以降低外设的购置成本。
另外,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方法,其中,向控制服务器提交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以使控制服务器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虚拟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基于关联关系执行上述的业务处理方法;其中,虚拟终端接收来自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的指令和数据及向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发送指令和数据以完成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业务请求。
可选地,所述虚拟终端的实际建立是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之后完成的。
可选地,建立关联关系时,控制服务器将已有的关联关系与当前请求建立的关联关系合并。
可选地,所述虚拟终端的实际建立,是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之前完成的。
可选地,所述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包括:
通过连接设备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连接设备存储有用户标识。
可选地,所述连接设备至少存贮了一个设备标识以及一个用户标识,设备连接至连接设备之前,在连接设备内将设备标识与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后发送至所述控制服务器。
可选地,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设备本身实现,所述设备存储了用户标识;或者,
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终端设备实现,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或获取了用户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可选地,所述设备通过外部工具写入用户标识。
可选地,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云平台的设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存储了用户注册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在用户使用设备之前将设备标识录入用户管理模块,设备在平台鉴权时将用户标识与设备标识进行关联。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控制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确定模块151,适于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分配模块152,适于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可选地,所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云终端的资源配置状态,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业务类型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适于: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业务类型参数确定所述业务请求的业务类型;
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需的业务资源信息,将资源配置状态与所述业务资源信息匹配的云终端确定为目标云终端。
可选地,所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云终端的位置分布状态,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位置类型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适于: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位置类型参数确定所述业务请求的位置信息,将位置分布状态与所述位置信息匹配的云终端确定为目标云终端。
可选地,所述分配模块具体适于:
将所述目标云终端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供所述本地设备根据所述云终端标识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根据存储的所述本地设备与所述目标云终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业务处理指令重定向至所述目标云终端。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业务处理的云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接收模块161,适于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由所述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
处理模块162,适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适于:
接收所述本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接收所述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转发的来自所述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本地设备,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171,适于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业务处理模块172,适于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可选地,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具体适于:
根据所述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向所述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处理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将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云终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服务器、云终端、以及本地设备。
另外,参照图18,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
存储器502,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的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503,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501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502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I/O接口(读写接口)503连接在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间,能实现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总线(Bu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I/O接口5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的其它组件连接。
最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发明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发明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36)

1.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包括:
查询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和/或,
动态生成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将动态生成的所述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所述目标云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云终端的资源配置状态,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业务类型参数;
所述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业务类型参数确定所述业务请求的业务类型;
确定所述业务类型所需的业务资源信息,将资源配置状态与所述业务资源信息匹配的云终端确定为目标云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包括:资源池状态信息;其中,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地理位置类参数、网络位置类参数、网络层级类参数、以及业务类型参数;
其中,所述资源池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地理位置、网络位置、网络层级、以及业务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通过所述目标云终端执行业务处理包括:
将所述目标云终端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供所述本地设备根据所述云终端标识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根据存储的所述本地设备与所述目标云终端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业务处理指令重定向至所述目标云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包括:
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确定各个云终端的资源参数;
若不存在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则动态生成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将动态生成的所述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所述目标云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动态建立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或,静态绑定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建立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预先获取本地设备提交的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动态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目标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静态绑定所述目标云终端与所述本地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云终端与本地设备均使用固定标识,且标识之间为固定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标识动态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目标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通过预设的关联设备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并动态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目标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
其中,所述预设的关联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接入设备、本地设备、所述控制服务器中包含的用户管理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动态生成的所述资源参数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云终端作为所述目标云终端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云终端的资源使用率低于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目标云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时,释放所述目标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或者,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云终端的资源使用率低于预设阈值、和/或所述目标云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操作指令时,回收所述目标云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所述目标云终端所对应的资源之后,生成用户配置文件;或者,
所述回收所述目标云终端之后,生成用户配置文件。
13.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终端,包括:
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由所述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其中,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确定目标云终端;
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之后,还包括:根据业务处理结果更新共享存储设备中存储的与所述业务相对应的终端业务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包括:
接收所述本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发送的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接收所述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转发的来自所述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
16.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本地设备,包括:
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服务器提供的云终端标识,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或者,
向所述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处理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服务器通过重定向方式将所述业务处理指令发送给所述目标云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本地设备的位置;或者,
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本地设备的网络地址;或者,
所述业务请求中包括:本地设备的属性或类别。
19.一种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控制服务器提交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以使控制服务器建立设备标识、用户标识、云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基于所述关联关系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业务处理方法;
其中,所述云终端接收来自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的指令和数据及向设备标识对应的设备发送指令和数据以完成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业务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终端的实际建立是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之后完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关联关系时,控制服务器将已有的关联关系与当前请求建立的关联关系合并。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终端的实际建立,是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之前完成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包括:
通过连接设备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连接设备存储有用户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设备至少存贮了一个设备标识以及一个用户标识,设备连接至连接设备之前,在连接设备内将设备标识与用户标识进行关联后发送至所述控制服务器。
25.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设备本身实现,所述设备存储了用户标识;或者,
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终端设备实现,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或获取了用户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26.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通过外部工具写入用户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态建立设备和用户关联关系的操作由云平台的设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存储了用户注册的设备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在用户使用设备之前将设备标识录入用户管理模块,设备在平台鉴权时将用户标识与设备标识进行关联。
29.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控制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适于响应于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相匹配的目标云终端;
分配模块,适于将所述目标云终端分配给所述本地设备,以使所述本地设备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30.一种实现业务处理的云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来自本地设备的业务处理指令;所述业务处理指令由所述本地设备在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本地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后发送;
处理模块,适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指令执行业务处理。
31.一种基于云终端实现业务处理的本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适于向控制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以供所述控制服务器根据各个云终端的业务状态以及所述业务请求中包含的请求参数确定目标云终端;
业务处理模块,适于向所述目标云终端发送业务处理指令。
32.根据权利要求16的本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设备为第一类本地设备或第二类本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类本地设备包括:视频处理模块,适于对视频流进行解码;
所述第二类本地设备包括:用户交互模块,适于实现设备的参数配置,且适于在设备无法连接到云平台时进行提示。
33.根据权利要求16的本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设备包括:接入设备,适于实现对设备的接入及信息交互。
34.一种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服务器、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云终端、以及权利要求16-18任一所述的本地设备。
3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2-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3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0-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2-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325852.4A 2021-11-10 2021-11-10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4070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5852.4A CN114070888B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PCT/CN2022/130572 WO2023083167A1 (zh) 2021-11-10 2022-11-08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5852.4A CN114070888B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888A true CN114070888A (zh) 2022-02-18
CN114070888B CN114070888B (zh) 2024-04-12

Family

ID=80274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5852.4A Active CN114070888B (zh) 2021-11-10 2021-11-10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0888B (zh)
WO (1) WO20230831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5714A (zh) * 2022-03-31 2022-09-16 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社保业务终端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346A (zh) * 2022-09-07 2022-12-16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云手机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3083167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3756B (zh) * 2023-06-06 2024-02-02 广州华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桌面的资源虚拟化智能分配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0172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James Michael Ferri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usage for cloud-based networks
CA2813596A1 (en) * 2010-10-05 2012-04-12 Unisys Corporatio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secondary backend computing devices for virtual machine image replication
CN103634484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306651A1 (en) * 2012-12-28 2016-10-20 Commvaul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urposing virtual machines
US20170039043A1 (en) * 2015-08-09 2017-02-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xtending a virtual machine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CN108399094A (zh) * 2017-02-08 2018-08-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应用的部署方法、其部署装置及边缘数据中心
CN108614727A (zh) * 2018-03-23 2018-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创建方法及装置
US10452420B1 (en) * 2016-11-02 2019-10-22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Virtualization extension modules
CN110401706A (zh) * 2019-07-19 2019-11-01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187517A (zh) * 2020-09-07 2021-01-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sdn虚拟路由的配置方法、平台及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9518B (zh) * 2017-02-27 2022-08-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资源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09561080B (zh) * 2018-11-12 2020-08-25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入网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76512B (zh) * 2021-07-14 2024-03-08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资源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457142A (zh) * 2021-07-23 2021-10-01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云游戏中云设备服务器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业务服务器
CN114070888B (zh) * 2021-11-10 2024-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0172A1 (en) * 2008-08-22 2010-02-25 James Michael Ferri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usage for cloud-based networks
CA2813596A1 (en) * 2010-10-05 2012-04-12 Unisys Corporatio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secondary backend computing devices for virtual machine image replication
CN103634484A (zh) * 2012-08-27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306651A1 (en) * 2012-12-28 2016-10-20 Commvaul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urposing virtual machines
US20170039043A1 (en) * 2015-08-09 2017-02-0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xtending a virtual machine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US10452420B1 (en) * 2016-11-02 2019-10-22 Parallels International Gmbh Virtualization extension modules
CN108399094A (zh) * 2017-02-08 2018-08-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应用的部署方法、其部署装置及边缘数据中心
CN108614727A (zh) * 2018-03-23 2018-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0401706A (zh) * 2019-07-19 2019-11-01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187517A (zh) * 2020-09-07 2021-01-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sdn虚拟路由的配置方法、平台及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清华等: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虚拟机放置方法研究", 《信息通信》, no. 12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3167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CN115065714A (zh) * 2022-03-31 2022-09-16 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社保业务终端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346A (zh) * 2022-09-07 2022-12-16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云手机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484346B (zh) * 2022-09-07 2023-08-01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云手机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3167A1 (zh) 2023-05-19
CN114070888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70888B (zh) 基于云终端的业务处理方法、服务器、设备及系统
CN108809775B (zh) 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00442B (zh) 网络系统、镜像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12597B2 (e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00947B2 (en) Life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service
US9999030B2 (en) Resource provisioning method
CN110149409B (zh) 云主机元数据服务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41308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orchestration method and SDN controller
CN105049502B (zh) 一种云端网络管理系统中设备软件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7492B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CN106533713B (zh) 一种应用部署方法及设备
CN108322325B (zh) 一种虚拟机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16787A (zh) 容器地址设置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799447B1 (ko) 디바이스의 서버 연결 방법,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디바이스 및, 클라우딩 컴퓨팅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30161541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8933844A (zh) 提供dhcp服务的方法及设备
WO2016198004A1 (zh) 一种在虚拟化技术下的网络开局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00021862A1 (en) Multimedia streaming and rout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WO2020048177A1 (zh) 机顶盒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992A (zh) 网络系统、通信与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215381A1 (zh) 虚拟扩展端口的指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3783768B (zh) 一种群组控制方法、群组控制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4389868A (zh) 一种云资源的分配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91575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06971A (zh) 设备注册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