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6334A -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6334A
CN114066334A CN202210048668.8A CN202210048668A CN114066334A CN 114066334 A CN114066334 A CN 114066334A CN 202210048668 A CN202210048668 A CN 202210048668A CN 114066334 A CN114066334 A CN 114066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development
traffic
bearing level
cal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86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6334B (zh
Inventor
陈韦
武洁
严飞
李海军
何寰
孙芮
朱芳芳
张梅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Wuha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0486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6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6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6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该方法的实施能够提高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间具有双向制约的互动关系,合理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是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中的重要内容。用地开发强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未来出行需求过高引发交通拥堵,从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且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的常用方法是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该方法仅分析单个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忽略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存在控制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控制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包括: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模型构建模块、承载水平计算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的整体实施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终端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开发地块及其周边范围内,创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的开发地块是指城市规划领域所针对的某一个具有唯一用地类型的待开发区域,区域一般由道路及自然屏障围合而成。(2)上述的周边范围,是指以开发地块为基础,向四周外扩至最邻近的城市主干道路(含该道路)。(3)上述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是指利用资料调查与分析成果建立的“四阶段法”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由于“四阶段法”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创建,在交通规划领域中,已有成熟的方法及软件工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使用VISUM专业软件,创建开发地块及其周边范围内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其中,创建后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中,有以下基本要素与本申请的后续步骤有关:
(1)Targetarea范围内,每条路段Link i i=1至LL为路段总数)。
(2)Targetarea范围内,每条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j=1至MM为轨道交通线路总数);两个相邻轨道站点间的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ms=1至MSMS为所有轨道交通两个相邻轨道站点间的断面总数),MetroLine j 在两个相邻轨道站点间的轨道交通断面
Figure 321867DEST_PATH_IMAGE001
(3)Targetarea范围内,每条地面公交线路BusLine k k=1至NN为地面公交线路总数);两个相邻公交站点间的地面公交断面BusSection bs bs=1至BSBS为所有地面公交两个相邻站点间的断面总数);以及BusLine k 在两个相邻公交站点间的地面公交断面
Figure 92377DEST_PATH_IMAGE002
(4)涵盖Targetarea范围的交通小区Zone,一般为1-2平方公里范围。
(5)Targetarea范围内,进入交通小区Zone的机动车流量FlowZoneIn,离开交通小区Zone的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具体的,在进行首次计算时,计算机设备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通过查询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得到该开发地块的容积率PR iter 。其中,iter为循环次数,首次计算时iter=0,而当iter>=1时,该开发地块的容积率PR iter 将根据后续步骤中描述的递增更新方式进一步生成。其次,计算机设备首先在已知容积率a的情况下,将基于容积率a进行开发地块建筑面积S_Built iter 的计算;之后,计算机设备再将S_Built iter 作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并依次调用模型的“出行产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计算步骤,得到第iter次循环时,各个交通方式下分别对应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Zone的进出机动车流量;最后,计算机设备再结合计算得到的各个交通方式下分别对应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Zone的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当前循环中的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对应动态交通方式的机动车、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交,以及对应静态交通方式的停车设施。其中,机动车、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交,统称为动态交通,停车设施被称为静态交通。当前实施例中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将从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以及停车设施这四个维度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流量分布是指Target area 范围内,每条路段Link i 在一天内的小时机动车流量最大值LinkFlowMax i ;轨道交通流量分布是指Target area 范围内,
Figure 921793DEST_PATH_IMAGE003
在一天内的小时客流量最大值
Figure 27021DEST_PATH_IMAGE004
;地面公交流量分布是指Target area 范围内,
Figure 600085DEST_PATH_IMAGE005
在一天内的小时客流量最大值
Figure 959522DEST_PATH_IMAGE006
;交通小区Zone的进出机动车流量是指在一天内进入Zone的机动车流量小时最大值FlowZoneInMax与离开Zone的机动车流量小时最大值FlowZoneOutMax。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具体的,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机动车承载水平、轨道交通承载水平、地面公交承载水平或停车设施承载水平的任一承载水平被标记为超标时,计算机设备将终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PR iter 标记为开发地块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否则,将在设定步长的情况下,例如,设定的步长Step为0.1,递增iter,并基于
Figure 474686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递增更新后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其中,更新后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将带入到下一次的循环中,其被用于计算下一次循环中的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通过判断当前循环中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来确定是否需要结束循环。
上述的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所述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包括:
S21、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和容积率基准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通过查询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的对应关系表,得到该开发地块的容积率。示例性的,用地类型与容积率基准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1所示:
Figure 552363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表1中涉及到的用地类型包括“居住(不含中小学)用地、商业及服务用地、金融业、写字楼及旅馆业用地、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不含中小学)用地”对应的容积率基准值为2.1,“商业及服务用地”对应的容积率基准值为2.2,在已经用地类型的情况下,通过上述表1即可明确所需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步骤S2中,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S area 与基于步骤S21得到的本次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PR iter ,通过S_Builtiter=PR iter ×S area ,计算开发地块建筑面积S_Builtiter。当然,开发地块建筑面积S_Builtiter的计算公式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形式,还可以对上述的计算公式进行变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3、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
S24、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4中,所述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41、针对每条路段
Figure 194697DEST_PATH_IMAGE009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路段Link i 的交通承载水平值TC_Link i
Figure 408641DEST_PATH_IMAGE010
其中,LinkFlowMax i 为路段Link i 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LinkCapacity i 为路段Link i 在一小时内可通过的最大机动车流量。
S242、针对每个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的承载水平值TC_Metro m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其中,
Figure 563548DEST_PATH_IMAGE012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Figure 128521DEST_PATH_IMAGE013
ms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Train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高峰小时开行列车数,MetroLoad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每列轨道车辆的定员数。
S243、针对每个地面公交断面BusSection b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地面公交断面的承载水平值TC_Bus bs
Figure 308967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892264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234383DEST_PATH_IMAGE016
Line k 在断面bs上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Bus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的高峰小时开行车辆数,BusLoad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中在每辆公交车辆上达到的定员数。
S244、针对停车设施,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停车设施的承载水平值TCparking
Figure 286653DEST_PATH_IMAGE017
其中,FlowZoneInMax为进入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Max为离开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S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的面积,S_Zone为交通小区Zone的面积,C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数量,Rate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平均小时周转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中,通过下述步骤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1、将当前循环中得到的第一承载水平,与前一次循环中得到的第二承载水平进行差值比较,并基于得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水平的取值范围,初步计算在各个最小评估元素上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2、根据步骤S31得到的初步判断结果,确定超标评估系数。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在从机动车、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以及停车设施四个维度进行计算的时候,针对机动车承载水平的计算:
(1)首先,对于每条路段Link i ,在确定TC_Link i >1并且
Figure 254478DEST_PATH_IMAGE018
时,则初步认定对应路段的承载水平值为超标,否则,将初步认定对应路段的承载水平值为正常。
(2)其次,对于每条路段Link i ,计算机设备将定义路段的超标评估系数为
Figure 708593DEST_PATH_IMAGE019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的步骤(1),在确定Link i 被初步标记为超标时,则令
Figure 221614DEST_PATH_IMAGE020
;否则,在确定Link i 被初步标记为正常时,则令
Figure 761180DEST_PATH_IMAGE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其他维度初步判断承载水平是否超标、以及确定超标评估系数时,可以参考上述的计算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说明。
S33、结合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和所述超标评估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超标评估比例Over_Rate:
Figure 267116DEST_PATH_IMAGE022
其中,L为路段总数,FlowMax i 为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Over_ Coe i 为得到的超标评估系数。
具体的,在从机动车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机动车的承载超标比例Link_Over_Rate:
Figure 575738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LinkFlowMaxi为根据步骤S23计算得到的每条路段
Figure 525239DEST_PATH_IMAGE024
在一天内的小时机动车流量最大值,Link_Over_Coei为根据步骤S32所确定的超标评估系数。
具体的,在从轨道交通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承载超标比例MS_Over_Rate:
Figure 535790DEST_PATH_IMAGE025
其中,MetroFlowMax ms 为根据步骤S23计算得到的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在断面ms上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MS_Over_Coe ms 为根据步骤S32所确定的超标评估系数。
具体的,在从地面公交这一维度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承载超标比例BS_Over_Rate:
Figure 861729DEST_PATH_IMAGE026
其中,BusFlowMax bs 为根据步骤S23计算得到的
Figure 24857DEST_PATH_IMAGE027
Line k 在断面bs上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BS_Over_Coe bs 为根据步骤S32所确定的超标评估系数。
S34、根据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具体的,请参考图2,计算机设备将基于步骤S33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的取值与预设的比例阈值进行比较,后续,将基于得到的比较结果确定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超标评估比例的取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比例阈值时,则认为承载水平超标,反之,则认为承载水平正常。其中,在确定机动车承载水平、轨道交通承载水平、地面公交承载水平、以及停车设施承载水平中的任一承载水平超标时,将终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Figure 145259DEST_PATH_IMAGE028
标记为开发地块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否则,将对容积率
Figure 643106DEST_PATH_IMAGE028
进行更新,并进入到下一次的循环中。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300,该装置300包括模型构建模块301、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以及输出模块303,其中:
模型构建模块301,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输出模块303,用于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还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302还用于针对每条路段
Figure 507157DEST_PATH_IMAGE009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路段Link i 的交通承载水平值TC_Link i
Figure 524791DEST_PATH_IMAGE029
其中,LinkFlowMax i 为路段Link i 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LinkCapacity i 为路段Link i 在一小时内可通过的最大机动车流量;针对每个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的承载水平值TC_Metro ms
Figure 65363DEST_PATH_IMAGE030
其中,
Figure 801238DEST_PATH_IMAGE012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Figure 468979DEST_PATH_IMAGE013
ms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Train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高峰小时开行列车数,MetroLoad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每列轨道车辆的定员数;针对每个地面公交断面BusSection b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地面公交断面的承载水平值TC_Bus bs
Figure 341120DEST_PATH_IMAGE031
其中,
Figure 329891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553062DEST_PATH_IMAGE016
Line k 在断面bs上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Bus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的高峰小时开行车辆数,BusLoad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中在每辆公交车辆上达到的定员数;针对停车设施,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停车设施的承载水平值TCparking
Figure 493336DEST_PATH_IMAGE033
其中,FlowZoneInMax为进入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Max为离开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S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的面积,S_Zone为交通小区Zone的面积,C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数量,Rate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平均小时周转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模块303还用于将当前循环中得到的第一承载水平,与前一次循环中得到的第二承载水平进行差值比较,并基于得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水平的取值范围,初步计算在各个最小评估元素上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根据得到的初步判断结果,确定超标评估系数;结合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和所述超标评估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超标评估比例Over_Rate:
Figure 485563DEST_PATH_IMAGE034
其中,L为路段总数,FlowMax i 为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Over_ Coe i 为得到的超标评估系数;根据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上述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计算机设备,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上述存储介质,根据构建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不断调整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以此对调整后的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该方式通过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大承载力所对应的用地开发强度指标值,并将其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极值,在全面考量动静态综合交通承载力的同时,考虑了周边地块开发造成的影响,由此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为科学指导规划行业的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法定图则修编等规划编制业务及规划审批业务提供依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S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S3、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包括:
S21、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和容积率基准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开发地块的容积率;
步骤S2中,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2、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
S23、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
S24、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对应动态交通方式的机动车、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交,以及对应静态交通方式的停车设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4中,所述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包括:
S241、针对每条路段
Figure 840029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路段Link i 的交通承载水平值TC_Link i
TC_Link i =LinkFlowMax i ÷LinkCapacity i
其中,LinkFlowMax i 为路段Link i 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LinkCapacity i 为路段Link i 在一小时内可通过的最大机动车流量;
S242、针对每个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轨道交通断面MetroSection ms 的承载水平值TC_Metro ms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
Figure 737447DEST_PATH_IMAGE003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Figure 746991DEST_PATH_IMAGE004
ms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Train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高峰小时开行列车数,MetroLoadNum j 为轨道交通线路MetroLine j 的每列轨道车辆的定员数;
S243、针对每个地面公交断面BusSection bs ,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地面公交断面的承载水平值TC_Bus bs
Figure 859304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Figure 397732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844763DEST_PATH_IMAGE007
Line k 在断面bs上可达到的最大流量分布,Bus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的高峰小时开行车辆数,BusLoadNum k 为地面公交线路Line k 中在每辆公交车辆上达到的定员数;
S244、针对停车设施,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停车设施的承载水平值TCparking
Figure 392419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FlowZoneInMax为进入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FlowZoneOutMax为离开交通小区所达到的最大机动车流量,S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的面积,S_Zone为交通小区Zone的面积,C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数量,Rate_Target area Target area 内的停车泊位平均小时周转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下述步骤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1、将当前循环中得到的第一承载水平,与前一次循环中得到的第二承载水平进行差值比较,并基于得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水平的取值范围,初步计算在各个最小评估元素上的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S32、根据步骤S31 得到的初步判断结果,确定超标评估系数;
S33、结合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和所述超标评估系数,通过下述公式,计算超标评估比例Over_Rate:
Figure 93659DEST_PATH_IMAGE009
其中,L为路段总数,FlowMax i 为所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Over_Coe i 为得到的超标评估系数;
S34、根据得到的超标评估比例,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是否超标。
6.一种用地开发强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模型构建模块、承载水平计算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区域内交通需求状态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类型确定开发地块的容积率,并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承载水平没有超标时,对当前的容积率按照预设的步长进行递增更新,并返回到所述结合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计算当前容积率下,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步骤继续执行,直到确定所述承载水平超标时,停止循环,并将当前循环中的开发地块的容积率作为用地开发强度指标极值进行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水平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开发地块的用地面积与当前容积率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将所述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作为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所述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对输入的开发地块的建筑面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小区的进出机动车流量;根据所述流量分布以及所述进出机动车流量,计算预设动静态综合交通方式的承载水平。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48668.8A 2022-01-17 2022-01-17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66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8668.8A CN114066334B (zh) 2022-01-17 2022-01-17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8668.8A CN114066334B (zh) 2022-01-17 2022-01-17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6334A true CN114066334A (zh) 2022-02-18
CN114066334B CN114066334B (zh) 2022-04-08

Family

ID=8023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8668.8A Active CN114066334B (zh) 2022-01-17 2022-01-17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63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0615A (zh) * 2016-03-04 2016-07-13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GISDK平台对TransCAD进行二次开发系统
CN106326614A (zh) * 2015-06-18 2017-01-1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交通承载容积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503382A (zh) * 2016-10-28 2017-03-1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8335007A (zh) * 2017-10-31 2018-07-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用地再开发强度的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CN111260221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一种面向城市全局基于动态模型的交通设施承载力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614A (zh) * 2015-06-18 2017-01-11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交通承载容积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760615A (zh) * 2016-03-04 2016-07-13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GISDK平台对TransCAD进行二次开发系统
CN106503382A (zh) * 2016-10-28 2017-03-1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8335007A (zh) * 2017-10-31 2018-07-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用地再开发强度的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CN111260221A (zh) * 2020-01-16 2020-06-09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一种面向城市全局基于动态模型的交通设施承载力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圣银: "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
唐鑫磊等: "深圳市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城乡规划》 *
张春来 等: "交通影响评价中用地开发强度反馈理论的研究", 《城市经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6334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OD potential across 50 Chinese cities
Pan et al. Effects of rail transit 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rail transit lines in Houston, Texas, and Shanghai, China
CN108805321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
CN103198648A (zh) 用于公交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方法
Xia et al. Distributed expansion planning of electric vehicle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in coupled power-traffic networks
Solodkij et al. System approach to elimination of traffic jams in large cities in Russia
CN112977553A (zh) 一种列车运行自动调整方法
Wegener Transport network equilibrium and regional deconcentration
Zhang Can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reduce peak-hour congestion?
Sang et al. Design of build-operate-transfer contract for integrated rail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with uncertainty in future urban population
Yan Optimal layout and scale of charg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Johnston et al. The effects of new 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s on travel and emissions
Zhang et al. Long-term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and bus fleet transition considering seasonal differences
CN113345259A (zh)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地面公交线路调整的方法
Yang et al. Multi-mode public transit OD prediction and scheduling model
CN114066334B (zh) 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Ghodmare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attribute utility technique with its for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emerging metropolitan city of Nagpur
Basson et al. Reliability verification of bridge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MH-7
Ruo-Qi et al. Prediction of housing price along the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based on GA-BP model and accessibility
Kowalski et al. Traffic analysis and pavement technology as a tool for urban noise control
Fan et al. Land-use policy for transit station areas: Park-and ride versus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Fitrada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Airport Relocation on the Transport Network in Special Region of Yogyakarta, Indonesia
CN113724487B (zh) 面向交通策略组合的城市交通系统仿真分析方法
Hajek et al. Pavement performance modeling using canadian 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bayesian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Sun et al. A markov-based bridge maintenance optimization model considering user co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