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4578A -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4578A
CN114064578A CN202010761805.3A CN202010761805A CN114064578A CN 114064578 A CN114064578 A CN 114064578A CN 202010761805 A CN202010761805 A CN 202010761805A CN 114064578 A CN114064578 A CN 114064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sk
data item
interaction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18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yun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yun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yun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yun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18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4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4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4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8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e.g. browsing and visualisation, 2d or 3d GU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8Techniques for file synchronisation in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在第二账号对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以作为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交互过程中的处理逻辑较简易单一所导致的交互标记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用于数值计算,也可以用于逻辑计算,此外,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并能够按照存储的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地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通常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其中,软件(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为了帮助人类的行为活动,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基于计算机来建立软件与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开发模式,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进行信息交互,从而解决某个领域或某个类型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中,往往是以解决单一事件的问题为核心的计算机数据计算模式,处理逻辑简易且单一,从而导致信息交互操作较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交互过程中的处理逻辑较简易单一所导致的交互标记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上述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上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上述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上述第一文件中的上述第一数据项,上述第一数据项是上述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上述第二数据项是上述第二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上述第一任务被设置为由上述第一账号执行,上述第二任务被设置为由上述第二账号执行,上述第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上述第一任务和上述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在上述第二账号对上述第二文件中的上述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上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上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上述第一文件中的上述第一数据项,以作为上述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在自动将上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上述第一文件中的上述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上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其中,上述第二交互结果用于表示上述第一任务和上述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指示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的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的交互关系被配置为允许将第二账号执行第二任务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账号执行第一任务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在检测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一目标数据时,则自动将上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的第一数据项,同时在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指示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的第二交互结果。这样在不同任务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将对跨维度的数据项中的数据也实现同步自动交互,并对交互结果进行直观实时地展示,而无需额外的交互操作和展示操作,实现了简化对交互结果进行展示的操作流程,进而解决了相关交互过程中的处理逻辑较简易单一所导致的交互标记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中文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中多维度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中。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概念如下:
该方法是以建立计算机分散的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群体并发性信息管理系统,它通过客观世界事物发生的必然规律进而建立计算机间数据关联的必然数学关系的方法来实现,数据与数据间的协同,数据数据集合间的链接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与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交换数字系统的计算机异构分布式数据集合的大型系统工程。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据统计,80%以上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信息管理,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信息管理已广泛应用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馆里、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各行各业。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有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与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即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数据交换平台是指将分散建设的若干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信息交换平台,它使若干个应用子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成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在保证分布异构系统之间可以互联互通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建立中心数据库,来完成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以构造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交换。
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
在电子计算机中,上述的标记是指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信息符号,它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通过此种标记,计算机之间可以处理传递各种信息,比如文章等。此外,上述标记还非常适合在万维网中传输,通过提供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的结构化数据,是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也是当今处理分布式结构信息的有效工具。早在1998年,W3C就发布了XML1.0规范,使用它来简化Internet的文档信息传输。
功能模块是指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元素的集合,它是指单独命名的可通过名字来访问的过程、函数、子程序或宏调用。功能模块化是将程序划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了一个子功能,再把这些功能模块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以满足所要求的整个系统的功能。
中心性数据交换。由于数据库是基于计算机可识别结构化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库结构来完成工作的。那就意味着不同功能、不同需求的数据库或软件产生的数据库结构都是不一样的。而数据库或软件若需要工作,则必须采用满足其自身所用的数据库结构对应的方式才能工作。这就使得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必须实现完全的数据对应互联互通关系才能实现工作。若该数据库希望实现的功能越多,那就意味着需要不断扩大其数据库边界。此外,通过建立分布式数据集合,以分布式数据交换为出发点,将可以解决中心性数据交换的矛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可以采用Locking数据库与软件模式(简称Locking模式,也可称作异构分布式数据集合系统的数据交换方法)。这里Locking模式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
以软件为核心所建立的数据库与数据库的交换过程,使得数据的使用与交换变成了不可统一的多中心模式。而怎样建立一套群体并发形式的数据逻辑,实现数据的统一性与数据交换的简易性,将是本方法意图解决的问题。
其中,上述Locking模式的建立原则包括:
1)、建立该模式,使其和现实世界运行方式一致,满足事物发展必然规律的通用原则与标准方式;
2)、建立以时间发展为基础的流程性数据库;
3)、建立以数学总结的事物发展必然规律为基础的数据库关联关系与运行关系;
其中,上述Locking模式的建立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基于以下理论:
1)数据库或文档管理的本质就是数学集合的应用。
这里集合的概念: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其中,构成上述集合的这些对象则称为该集合中的元素。此外,组成该集合的元素是由组合成该集合的不同层次的子集组合构成。
2)事物实际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机数据库集合的分解方法的树形结构。
将一个集合分解成为不同层次的子集来表达集合的层次关系。这种集合的表达关系可以通过树形结构进行多层次的分解,来完成对于整体集合的元素的组成关系描述。这种方式的分解方法类似于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S),形成一个对于该事物的数据集合的事物树形结构。
通过WBS可以建立某个事物的数据集合组合层次关系,但WBS利用建立的树形结构中的层次关系时,仍未能解决,导致其结果仅仅作为计划结果使用。
A、树形结构是以划分层次结构的一种数学方法。在树形结构分解中的工作包与工作包之间,目前仅通过树形结构还很难表达完整连接关系或者不能表达群体的交换关系,但树形结构可以解决了工作包层次与编码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把所有编码按照对角矩阵的方式表达。这里对角矩阵中对角线上的位置将作为工作包在矩阵中的位置,而对角矩阵中的其他“0”位置则可以表达为A12和A21,从而建立了A1和A2的连接关系。这个矩阵的表达很类似与足球比赛中的小组赛对阵关系表,A12和A21代表了主客场的关系,未表达的便是0。通过对称矩阵,可以将WBS树形结构不能表达的元素关系,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
B、每个分解是以交付标的作为结果,但在实际运行中对同一个交付标的要经历:交付标的计划、执行标的进程、得到最终标的结果,一个动态的过程。而WBS单维度的分解表达,缺乏动态可实施的方式。那么数据在计算机孪生化的过程中,应该从立体多维度考量才能够进行动态地运行、记录和捕捉。将原有单向水平维度下WBS的树状交付标的结果,表达成为从多维度对单个交付标的结果的描述,便可以得到不同状态下的数据结果。再将多维度描述的结果表达至对角矩阵中,形成立体的三维数组从而实现描述多维度下的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对事物进行多维度分解后,得到不同层级的单元元素,再进行数据集合,实现其关联关系,并完成数据集合内的数据交换关系。该过程可以包括:
(一)建立异构分布式数据集合系统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运行方式,互相之间又有着必然的关联关系。事物可以由总体到局部,由整体到个体。也就是事物有一定的分解方法与集合形式,其中,分布式数据集合的获取方法是对万物进行必然的科学分解与分类,再对分解以后的不同层次的事物建立关联关系的表达方法。这种方式必然是客观地对事物的运行规律的一种总结方式,而并不是重新产生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数学的形式进行多维度地表达,从而实现表达出不同维度下的事物状态、关联关系、时间的关系等。通过对宇宙中的事物从大至小进行分解,并建立整体的立体层次关系,从而实现根据分解以后的集合关系来对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联,以及时间关系进行计算机数据交换表达来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数据的孪生关系。
上述多维度可以包括:
1.第一维度分解:对事物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不同时态进行结构分解(不同事物的生命周期的分解的阶段名称不一,但本质是从产生到消亡。每个阶段是事物在某一个时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精度逐渐增加,从简单到复杂。可以理解为熵的变化),称为时态模板。例如:
(1)策划-设计-生产-运行-消亡
(2)孕育-出生-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死亡
2.第二维度分解:对事物的实体组成进行分解与分类,在第一维度不同的时态下组成的内容精度增加,复杂度增加,称为分解模板与分类模板。
对事物从实体层进行分解与分类可以参考以下理论:
1)利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层分解后的不同层级的元素关系;
基于树形结构创建WBS是把项目工作按阶段性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但WBS对于工作任务的内容分解并没有统一的分解标准,以满足事物发展的情况,从而导致依照每种WBS分解的都是某个个体以独自存在的方式。
2)利用矩阵结构来表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跨越不同层级的关联关系;
例如,可以理解为足球赛小组对阵表,分解后的单元元素作为一个球队,主场数据代表与别人关联,客场数据代表别人和自己关联)。
3)利用拓扑结构来表示上述元素交换关系的产生时间维度的关联关系。
例如,可以理解为认证时间关系,比如合同签订、文件的接收与产生证书颁发、获奖等时间点上取得关联关系的结果。
3.第三维度分解:
基于事物及事物分解元素实体的属性维度进行分解,每个元素必然有其自身属性特征才能与其他事物元素形成区别。属性层次的表达分解归类的层次结构分为共有属性和特有属性。
其中,共有属性按照时间可以分解为:
0层为计划层(或约定层、合约层:表达评价实体属性的层次结构,其中共有属性层次结构4个),
1层为实体层(也可称作实务层),是实体不同时态下的组成元素的层次结构;
2层为时间层,是表达实体产生阶段的时间,该层也作为拓扑关系的单元素产生点,类似打麻将的单人记账原则;
3层为质量层(也可称作审核层),是对约定内容评价。又称校对、审核、审定等;
4层为价值层,是对实体层产生的价值评价,如价格、指标等。
以上四个为共有属性层次,层次内部需按照层次再进行必要分解。
此外,其他可以作为特有属性:
如,N+1层,其他增加层次均为非固定性属性层次。按照不同事物的发展特性分解的属性层次。
4.分解步骤:采用元素的分类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为横向不同时态下的实体发展变化的维度关系。可以利用树形结构、矩阵将每个元素表达为X\Y轴所构建的平面维度关系。拓扑结构则可以表达元素之间交换时间与交换频率的四维关系。而第三维度则是在Z轴表达每个元素的属性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事物分解中的四维关系,并表达出每个元素与元素的关联关系的总集合。
(二)获取事物分解结构的层次关系
1、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任何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组成部分,那么作为实际物体意味着可以无限分解向最小单元的元素。任何元素都是上一单元的组成元素。
2、根据分解原理与数学表达,将可以确定出每种分解的层次结构分解至哪一个层次就不再分解作为工作的单元节点。作为该工作单元节点下的单元元素集合的原则为可执行单元。可执行单元是分解在一个层次的工作节点,作为一个工作节点下的一个整体元素集合,不再需要跨单元工作的节点功能模块作为执行的节点单元元素集合。
第一维度:时态分解,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作为分解过程。分解层次至可执行单元的节点变化过程可以为:从一个整体颗粒度较粗的节点分解至下一个节点时,若在下一层级出现实际的多节点元素,则须分解为一个时态节点。
第二维度:实体层分解,在不同时态下描述实体的颗粒度和精细度是逐渐变多与复杂的。每个阶段下的实体可执行单元,根据该工作下的工作内容的完整性来作为一个元素集合点。而不再分解工作。
第三维度:每个元素的属性层在共有属性内结果一致,但需求不一样,则将导致在属性层内部仍需要分解可执行单元。
(三)确定数据集合内的数据交换
建立事物的总体集合,并通过建立矩阵来分解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1、建立可执行单元与可执行单元的交换关系。
可执行单元的意思为,一个集合在分解到某个工作点位不再继续分解便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的集合作为工作数据的集合,就叫做可执行单元。作为一个工作的分解节点,其工作的内容必然需要其他节点与其建立关联关系,才可实现该工作的进行与完成。实现方式是以树形结构建立可执行单元作为该层次下的工作元素集合。可执行单元在矩阵中建立需要与其他可执行单元进行交换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建立该交换的原则为基于预先为可执行单元配置的交换关系。
分解到可执行单元的层次结构作为每个工作点位。整体形成的分解树形结构与矩阵结构为某一事物的工作模板。
2、建立可执行单元下元素集合与元素集合内部元素的交换关系。
当可执行单元与其他可执行单元建立交换关系以后。就对每个工作节点下的工作元素集合与其他可执行单元下的工作元素集合进行数据交换。在矩阵内表达为进与出的关系。在一个点位和多个点位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也是元素的交换。实际工作为可执行单元的元素集合,作为该工作可执行单元的储存标准,其他人在它的点位上可以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必要工作元素。以此类推,多个工作之间的数据交换都是以本工作存储,去提取别人的工作元素。
可执行单元的工作元素集合内的储存标准,称为可执行元素的样板文件。
上述异构分布式数据集合系统的四个组成要素中的每个元素或可执行单元的点上,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分布式数据集合的存储与交换;
2、可执行单元的储存标准;
3、可执行单元的软件功能;
4、可执行单元的数据交换;
5、可执行单元的硬件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可以包括:
S102,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第一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二数据项是第二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一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一账号执行,第二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二账号执行,第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104,在第二账号对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以作为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
S106,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其中,第二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系统中,在该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系统中包括运行有多维度的数据交互应用客户端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这里终端设备可以是配置有目标客户端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s,简称MID)、台式电脑、智能电视等。目标客户端可以是视频客户端、即时通信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教育客户端等。上述服务器可以是单一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云服务器。上述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其中,该有线网络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该无线网络包括:蓝牙、WIFI及其他实现无线通信的网络。此外,上述多维度的数据交互应用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完成一件事物分解后的各个可执行单元之间的数据文件交互过程。其中,每个多维度的数据交互应用账号登录的应用客户端作为一个点位,用于完成与一个可执行单元对应的工作任务。这里各个信息交互应用账号之间可以但不限于已预先配置有用于完成上述事物的交互关系(或称交换关系)。上述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显示界面可以但不限于为人机交互界面,是人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用户通过上述显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进行操作,计算机则通过交互界面向用户提供信息,以供阅读、分析和判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文件可以但不限于为数据库文件,其表现形式之一可以为页面上的表单。例如,如图2所示,这里的第一文件可以为一个表单文件,第一文件中包括的数据项可以但不限于为表单文件中的表单项。如图2所示可填项:姓名、手机、工作地等。这里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不同的文件可以但不限于为一个一个产品或项目中不同任务中的待处理文件,这里的产品或项目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明确的目的,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范围内依据规范完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产品或项目可以但不限于对应一种事物,该事物分解后的各个功能对应本实施例中的各个任务。
可选地,任务可以但不限于指示交派的工作,担负的职责、责任。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任务可以但不限于为信息交互过程中被分派的工作任务,这里工作任务可以但不限于为一账号通过交互界面对文件执行的编辑操作任务。
此外,上述账号可以但不限于是指在网络和多用户操作系统中保存着一种记录,用于记录授权用户的行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账号可以但不限于是登录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交互界面所使用的身份标识。利用该账号登录后,将读取与该账号对应的记录,并在交互界面中显示记录中的内容,如该账号将要处理的任务及相关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这里基于上述交互界面实现的数据交互过程是指在不同账号之间实现文件的传递交互,以实现对文件中记载的数据进行交互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任务之间的关系可以但不限于在配置界面完成配置。该配置界面可以但不限于显示有与信息交互过程关联的配置项,这里的配置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配置任务名称、配置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如交互关系)。假设配置界面上显示有第一任务的图标01和第二任务的图标02。进一步在该配置界面可以连接任务01和任务02两个图标,以建立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此外,还可以为连线添加箭头,以指示信息交互的传递方向。这里为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可以但不限于是预先根据事务分解后的可执行单元的属性特征所配置的交互关系,用于指导第一账号执行第一任务产生的第一文件和第二账号执行第二任务产生的第二文件之间的同步交互过程。比如,如图3所示,一个项目A被分解为三个可执行单元,01、02及03,其中,01又被分解为0101和0102,02又被分解为0201和0202,这里0201包括020101,03包括0301。进一步为上述分解后的可执行单元配置交互关系。如图4(b)所示矩阵,假设为图3中部分可执行单元配置交互关系,如图4(a)所示拓扑结构中的箭头将指示项目A中的信息传递方向(即交互关系),0101向01传递信息,01向02传递信息,02向03传递信息。进一步,还可以构建用于直观展示上述交互关系的矩阵,如图4(b)所示矩阵的对象线上配置了各个可执行单元,并通过箭头指示了交互关系。
具体结合以上配置好的交互关系来实现本实施例,假设第一账号使用的第一交互界面与上述图4所示可执行单元01对应,第二账号使用的第二交互界面与上述图4所示可执行单元02对应。再者,如图5所示为第一账号登录的信息交互系统中的协作空间,其中显示有当前正在运行的项目A及参与该项目A的多个成员的成员头像或成员标识。
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在第一账号(如账号ID-1)使用的第一交互界面(如图5中所示交互界面)上显示第一文件的第一文件标识(如图5(a)所示的“文件1”)。然后在第一交互界面上的第一版本的第一文件编辑为第二版本的第一文件(如图所示用“②”表示第二版本)时,根据配置的交互关系,上述第二版本的第一文件将被设置为允许同步传输给第二账号使用的第二交互界面。因而,在第一账号编辑第一版本的第一文件得到第二版本的第一文件后,上述第二版本的第一文件将被自动传输给第二账号(如账号ID-2),并显示在第二交互界面中。如图5(b)所示的第二交互界面上显示有第一文件标识“文件1”(如图所示用“②”表示第二版本),在检测到对其执行点击查阅操作后,将触发打开更新后的第二版本的第一文件。
上述图3-图5所示为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每个任务可以但不限于在多个维度配置了不同的任务要求,每个维度中可以但不限于配置有多个数据项。其中,上述一个任务的多个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合约层、实体层、时间层、审核层及价值层。其中,合约层用于约定完成一组任务的总体要求;实体层用于说明每个任务的任务内容;时间层用于说明每个任务的要求完成时间;审核层用于提供审核每个任务是否合格的条件;价值层用于验收每个任务的完成质量。这里,上述维度所对应的五个层次为示例,根据事务自身属性还可以划分为更多层次,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例如,以工程建筑为例,其中包括任务:建筑、结构、水、暖、电。在合约层可以约定总体要求:如工期2年;建筑高度20层;集中供暖;集中用电;使用该地区共用自来水等。在实体层则分别约定每个任务的内容,如建筑外形设计、建筑内部构造设计、水路设计、电路设计等。时间层则约定每个任务各自完成的时间;审核层则约定每个任务的评审要求,比如,建设高度达到20层封顶,视为完成建筑任务;20层中100户全部完成电路铺设,视为完成电路任务等等。价值层则对上述任务进行核验。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的交互关系时,还可以配置与其对应的多个维度中的各个数据项的交互关系(即多维度数据交互关系)。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将一个任务在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跨维度自动传输给与与其关联的另一个任务在另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项中。
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第一账号执行的第一任务以任务X为例,第二账号执行的第二任务以任务Y为例,其中,任务X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任务Y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假设预先为任务X与任务Y配置以下关系:允许将执行任务Y的账号产生的文件F2在维度B上的数据项2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任务X的账号产生的F1在维度A的数据项1。
在第二账号尚未将上述数据项2中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项1(用D-1标识)的情况下,显示如图7(a)所示的第一交互结果,在该第一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Y之间的连线为虚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尚未发生数据交互。进一步,在检测到数据项2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一目标数据时,则可以将该第一目标数据自动传输给数据项1中,同时显示如图7(b)所示的第二交互结果,在该第二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Y之间的连线为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已发生数据交互。其中,图7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交互界面和第二交互界面,来实现对第一文件的同步传输,以达到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及时高效地传递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中关注的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文件及其中的数据进行安全可靠且高效地存储和交互,而对于数据本身的计算过程不作任何限定。即,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数据运算过程,,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存储和交互过程可以但不限于是解耦的。例如,在数据交互并存储之后,可以但不限于借助第三方工具来进一步完成对上述数据的运算过程。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指示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的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的交互关系被配置为允许将第二账号执行第二任务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账号执行第一任务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在检测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一目标数据时,则自动将上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的第一数据项,同时在显示界面上显示用于指示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的第二交互结果。这样在不同任务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将对跨维度的数据项中的数据也实现同步自动交互,并对交互结果进行直观实时地展示,而无需额外的交互操作和展示操作,实现了简化对交互结果进行展示的操作流程,进而解决了相关交互过程中的处理逻辑较简易单一所导致的交互标记操作复杂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还包括:
S1,在第三账号尚未将第三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四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三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三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三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三文件中的第三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四数据项,第四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或第二维度或不同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三数据项是第三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三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三账号执行,第三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三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三账号对第三文件中的第三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三数据项中的第二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四数据项,以作为第四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二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四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四交互结果,其中,第四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三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对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也就是说,在第三账号执行第三任务所产生的第三文件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三数据项被编辑保存为第二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已配置的关系自动将上述第二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任意维度上的数据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账号与上述第三账号可以但不限于为同一个账号。
例如,如图8所示,假设第一账号执行的第一任务以任务X为例,第三账号执行的第三任务以任务Z为例,其中,任务X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任务Z中也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假设预先为任务X与任务Z配置以下关系:允许将执行任务Z的账号产生的文件F3在维度B上的数据项3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任务X的账号产生的F1在维度A(或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4。如图8中箭头所指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实线指示为将维度B上的数据项3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A上的数据项4,虚线指示还可以将维度B上的数据项3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4。
在第三账号尚未将上述数据项3中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项4(用D-4标识)的情况下,显示如图9(a)所示的第三交互结果,在该第三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Z之间的连线为虚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尚未发生数据交互。进一步,在检测到数据项3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二目标数据时,则可以将该第二目标数据自动传输给数据项4中,同时显示如图9(b)所示的第四交互结果,在该第四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Z之间的连线为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已发生数据交互。其中,图7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方向。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将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对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并展示与数据交互变化过程同步的交互结果。从而实现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交互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还包括:
S1,在第四账号尚未将第五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六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五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四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四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四文件中的第五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六数据项,第六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或第二维度或不同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五数据项是第四任务在第三维度上的数据项,第四任务被设置为由第四账号执行,第五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四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四账号对第四文件中的第五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五数据项中的第三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三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六数据项,以作为第六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三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六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六交互结果,其中,第六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四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二维度之外的第三维度上的数据项,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也就是说,在第四账号执行第四任务所产生的第四文件在第三维度上的第五数据项被编辑保存为第三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已配置的关系自动将上述第三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任意维度上的数据项。
例如,如图10所示,假设第一账号执行的第一任务以任务X为例,第四账号执行的第四任务以任务P为例,其中,任务X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任务P中也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假设预先为任务X与任务P配置以下关系:允许将执行任务P的账号产生的文件F4在维度C上的数据项5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任务X的账号产生的F1在维度A(或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6。如图10中箭头所指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实线指示为将维度C上的数据项5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A上的数据项6,虚线指示还可以将维度C上的数据项5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6。
在第四账号尚未将上述数据项5中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项6(用D-6标识)的情况下,显示如图11(a)所示的第五交互结果,在该第五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P之间的连线为虚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尚未发生数据交互。进一步,在检测到数据项5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三目标数据时,则可以将该第三目标数据自动传输给数据项6中,同时显示如图11(b)所示的第六交互结果,在该第六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P之间的连线为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已发生数据交互。其中,图11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方向。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将第三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对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并展示与数据交互变化过程同步的交互结果。从而实现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交互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还包括:
S1,在第五账号尚未将第七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八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七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五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五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五文件中的第七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八数据项,第八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或第二维度或不同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七数据项是第五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五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五账号执行,第七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五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五账号对第五文件中的第七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七数据项中的第四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四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八数据项,以作为第八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四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八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八交互结果,其中,第八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五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二维度之外的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也就是说,在第五账号执行第五任务所产生的第五文件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七数据项被编辑保存为第四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已配置的关系自动将上述第四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任意维度上的数据项。
例如,如图12所示,假设第一账号执行的第一任务以任务X为例,第五账号执行的第五任务以任务Q为例,其中,任务X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任务Q中也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假设预先为任务X与任务Q配置以下关系:允许将执行任务Q的账号产生的文件F5在维度A上的数据项7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任务X的账号产生的F1在维度A(或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8。如图12中箭头所指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实线指示为将维度A上的数据项7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A上的数据项8,虚线指示还可以将维度A上的数据项7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B或维度C上的数据项8。
在第五账号尚未将上述数据项7中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项8(用D-8标识)的情况下,显示如图13(a)所示的第七交互结果,在该第七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Q之间的连线为虚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尚未发生数据交互。进一步,在检测到数据项7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四目标数据时,则可以将该第四目标数据自动传输给数据项8中,同时显示如图13(b)所示的第八交互结果,在该第八交互结果中,任务X与任务Q之间的连线为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已发生数据交互。其中,图13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方向。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将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对第一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维度上的任意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并展示与数据交互变化过程同步的交互结果。从而实现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交互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方法还包括:
S1,在第六账号尚未将第九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七文件中的第十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九交互结果,其中,第六任务和第七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六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六文件中的第九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第七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七文件中的第十数据项,第九数据项和第十数据项分别是第六任务和第七任务在同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项,同一个维度为第一维度或第二维度或不同于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第六任务被设置为由第六账号执行,第七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七账号执行,第九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六任务和第七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六账号对第六文件中的第九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九数据项中的第五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五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七文件中的第十数据项,以作为第十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五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七文件中的第十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十交互结果,其中,第十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六任务和第七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但不限于对同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同步交互。也就是说,在第六账号执行第六任务所产生的第六文件在第i维度上的第九数据项被编辑保存为第五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已配置的关系自动将上述第五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七账号执行第七任务所产生的第七文件在第i维度上的第十数据项。
例如,如图14所示,假设第六账号执行的第六任务以任务R为例,第七账号执行的第七任务以任务T为例,其中,任务R中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任务T中也包括维度A、维度B及维度C。假设预先为任务R与任务T配置以下关系:允许将执行任务R的账号产生的文件F6在维度i上的数据项9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任务T的账号产生的F7在维度i上的数据项10。如图14中箭头所指示的数据传输方向,将维度A上的数据项9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A上的数据项10,或,将维度B上的数据项9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B上的数据项10,或将维度C上的数据项9中的数据传递给维度C上的数据项10。
在第六账号尚未将上述数据项9中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项10(用D-10标识)的情况下,显示如图15(a)所示的第九交互结果,在该第九交互结果中,任务R与任务T之间的连线为虚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尚未发生数据交互。进一步,在检测到数据项9中的数据被编辑保存为第五目标数据时,则可以将该第五目标数据自动传输给数据项10中,同时显示如图15(b)所示的第十交互结果,在该第十交互结果中,任务R与任务T之间的连线为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已发生数据交互。其中,图15中的箭头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方向。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将同一维度上的数据项中的数据进行同步交互,并展示与数据交互变化过程同步的交互结果。从而实现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交互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包括:
S1,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结果信息,其中,第二交互结果包括第一结果信息,第一结果信息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且数据交互的方向是第二任务向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或者
具体结合图16所示进行说明:在显示第二交互结果的结果信息时,其中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已发生交互的进度指示信息,及数据交互方向的方向信息。如图16所示假设第一任务用01标识,第二任务用02标识,在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时,显示如图16(a)所示的第一交互结果,用虚线指示数据交互尚未发生。在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的情况下,用实线指示数据交互已发生,且交互过程中数据项中的数据交互方向如图16(b)所示,由任务02指向任务01。
S2,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结果信息,其中,第二交互结果包括第二结果信息,第二结果信息用于表示在第一时刻第二任务向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第一时刻为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时刻;或者
具体结合图17所示进行说明:在显示第二交互结果的结果信息时,其中结果信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已发生交互的进度指示信息,数据交互方向的方向信息及交互时刻。如图17所示假设第一任务用01标识,第二任务用02标识,在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的情况下,用实线指示数据交互已发生,交互过程中数据项中的数据交互方向如图17所示,由任务02指向任务01,且在连线上标识交互时刻T1。
S3,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三结果信息,其中,第二交互结果包括第三结果信息,第三结果信息用于表示在第一时刻第二任务向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且交互的数据为第一数据项和/或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第一时刻为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时刻。
具体结合图18所示进行说明:在显示第二交互结果的结果信息时,其中结果信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已发生交互的进度指示信息,数据交互方向的方向信息、交互时刻及交互的数据项中的数据。如图18所示假设第一任务用01标识,第二任务用02标识,在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的情况下,用实线指示数据交互已发生,交互过程中数据项中的数据交互方向如图18所示,由任务02指向任务01,且在连线上标识交互时刻T1。此外,还将显示交互的数据为第一数据项D-1。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显示界面显示的交互结果来指示信息交互的方向、时刻及数据项。以使得后台配置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交互的实际过程,方便实时对信息交互系统进行维护调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
S1,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包括:在第一显示界面显示拓扑结构,其中,拓扑结构中的拓扑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用于表示第一任务,第二节点用于表示第二任务,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显示有第一格式的第一连线,第一连线由第一节点指向第二节点,第一连线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包括: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显示的第一连线替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连线,第二连线由第二节点指向第一节点,第二连线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拓扑结构来展示交互结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线的箭头来指示信息交互的方向,还可以结合连线的箭头及连续的虚实来共同指示信息交互的交互时刻及交互数据。
例如,如图7(a)-7(b)所示,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显示的第一连线替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连线,即,将虚线替换为带有箭头的实线,来指示数据交互过的变化过程。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拓扑结构中的连线的形态,来展示上述账号之间是否发生数据交互的交互结果。从而达到对交互结果的直观可视化展示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之后,方法还包括:
S1,在删除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十一交互结果,其中,第十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不存在数据交互关系。
具体结合图19所示进行说明:假设第一任务用01标识,第二任务用02标识。在删除第一任务01和第二任务02之间的交互关系时,在上述拓扑结构中将显示的交互结果中,第一任务01和第二任务02之间将不存在任何连线,用于指示二者之间不存在数据交互关系。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在完成删除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后,可以调整文件标识的显示状态,从而实现对文件的不同显示形态进行灵活控制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之后,方法还包括:
S1,在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二账号传输给第一账号的唯一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被设置为不允许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被设置为不允许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则表示取消二者之间的交互权项,可恢复显示上述第一交互结果。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灵活调整显示交互结果,以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通过可视化的交互结果来获知数据交互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配置为将执行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将待处理事件划分为一组任务,其中,一组任务包括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为一组任务中的每个任务配置对应的账号,其中,每个账号用于执行一组任务中的一个或多个任务;为一组任务中的每个任务配置对应的数据项,其中,每个任务上的数据项包括一组维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维度上的数据项,一组维度包括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
具体可以如图20所实施例进行说明:
假设将待处理事件划分为一组任务,其中包括:任务X、任务Y、任务Z及任务P。为每个任务分配对应的执行账号,并为每个任务配置对应的数据项。进一步假设一组维度包括:合约层、实体层、时间层、审核层及价值层五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项。
如图20所示以任务X为例,在第一维度合约层上配置有数据项,如合约层中斜线填充的菱形块;在第二维度实体层上也配置有数据项,如实体层中斜线填充的菱形块;在第三维度时间层上也配置有数据项,如时间层中斜线填充的菱形块;在第四维度审核层上也配置有数据项,如审核层中斜线填充的菱形块;在第五维度价值层上也配置有数据项,如价值层中斜线填充的菱形块。
此外,任务Y在各个维度上的数据项用网线填充的菱形块表示,任务Z在各个维度上的数据项用竖线填充的菱形块表示,任务P在各个维度上的数据项用网点填充的菱形块表示。这里图20所示为示例,用于区分不同任务在不同维度上的数据项,对于任务数量、维度数量和数据项数量,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对于待处理事件划分得到的一组任务中各个任务在不同维度上的数据项,可以实现交叉式地数据交互,从而丰富了数据交互内容,提高了数据交互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本实施例以该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为例来说明。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第一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二数据项是第二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一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一账号执行,第二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二账号执行,第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二账号对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以作为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其中,第二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例如,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其他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等),或者具有不同的配置。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其中,存储器具体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存储多维度的数据交互过程中的文件等信息。
可选地,上述的传输装置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此外,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器,用于显示上述各个交互界面及文件;和连接总线,用于连接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各个模块部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可以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其中,该分布式系统可以为区块链系统,该区块链系统可以是由该多个节点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的分布式系统。其中,节点之间可以组成点对点(P2P,Peer To Peer)网络,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比如服务器、终端等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加入该点对点网络而成为该区块链系统中的一个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第一数据项是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二数据项是第二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第一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一账号执行,第二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二账号执行,第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S2,在第二账号对第二文件中的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以作为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
S3,在自动将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其中,第二交互结果用于表示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二账号尚未将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一文件中的第一数据项的情况下,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其中,第一任务和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所述第二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二文件中的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所述第一任务的账号产生的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所述第一数据项是所述第一任务在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二数据项是所述第二任务在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一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一账号执行,所述第二任务被设置为由所述第二账号执行,所述第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二账号对所述第二文件中的所述第二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第一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以作为所述第一数据项中的数据;
在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二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账号尚未将第三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第四数据项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三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任务和第三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所述第三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三文件中的所述第三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四数据项,所述第四数据项是所述第一任务在所述第一维度或所述第二维度或不同于所述第一维度和所述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三数据项是所述第三任务在所述第二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三任务被设置为由所述第三账号执行,所述第三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三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三账号对所述第三文件中的所述第三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所述第三数据项中的第二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四数据项,以作为所述第四数据项中的数据;
在自动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四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四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四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三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四账号尚未将第五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第六数据项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五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任务和第四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所述第四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四文件中的所述第五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六数据项,所述第六数据项是所述第一任务在所述第一维度或所述第二维度或不同于所述第一维度和所述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五数据项是所述第四任务在第三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四任务被设置为由所述第四账号执行,所述第五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四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四账号对所述第四文件中的所述第五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所述第五数据项中的第三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所述第三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六数据项,以作为所述第六数据项中的数据;
在自动将所述第三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六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六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六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四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五账号尚未将第七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第八数据项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七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一任务和第五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所述第五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五文件中的所述第七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八数据项,所述第八数据项是所述第一任务在所述第一维度或所述第二维度或不同于所述第一维度和所述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七数据项是所述第五任务在所述第一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第五任务被设置为由所述第五账号执行,所述第七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五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五账号对所述第五文件中的所述第七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所述第七数据项中的第四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所述第四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八数据项,以作为所述第八数据项中的数据;
在自动将所述第四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八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八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八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五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六账号尚未将第九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第七文件中的第十数据项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九交互结果,其中,第六任务和第七任务之间的关系被配置为将执行所述第六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六文件中的所述第九数据项中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执行所述第七任务的账号产生的第七文件中的所述第十数据项,所述第九数据项和所述第十数据项分别是所述第六任务和所述第七任务在同一个维度上的数据项,所述同一个维度为所述第一维度或所述第二维度或不同于所述第一维度和所述第二维度的其他维度,所述第六任务被设置为由所述第六账号执行,所述第七任务被设置为由第七账号执行,所述第九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六任务和所述第七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在所述第六账号对所述第六文件中的所述第九数据项进行编辑、并保存编辑后的所述第九数据项中的第五目标数据的情况下,自动将所述第五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七文件中的所述第十数据项,以作为所述第十数据项中的数据;
在自动将所述第五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七文件中的所述第十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十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十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六任务和所述第七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结果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交互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结果信息,所述第一结果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且数据交互的方向是所述第二任务向所述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或者
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结果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交互结果包括所述第二结果信息,所述第二结果信息用于表示在第一时刻所述第二任务向所述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一时刻为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的时刻;或者
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三结果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交互结果包括所述第三结果信息,所述第三结果信息用于表示在第一时刻所述第二任务向所述第一任务进行数据交互、且交互的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项和/或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所述第一时刻为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的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交互结果,包括: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显示拓扑结构,其中,所述拓扑结构中的拓扑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所述第二节点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任务,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显示有第一格式的第一连线,所述第一连线由所述第一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连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尚未发生数据交互;
所述在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包括:在自动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显示的所述第一连线替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连线,所述第二连线由所述第二节点指向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连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已发生数据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删除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之间的所述关系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十一交互结果,其中,所述第十一交互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任务和所述第二任务不存在数据交互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二交互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账号传输给所述第一账号的唯一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数据项中的数据被设置为不允许自动传输给所述第一文件中的所述第一数据项时,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所述第一交互结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61805.3A 2020-07-31 2020-07-31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064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1805.3A CN114064578A (zh) 2020-07-31 2020-07-31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1805.3A CN114064578A (zh) 2020-07-31 2020-07-31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4578A true CN114064578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2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1805.3A Pending CN114064578A (zh) 2020-07-31 2020-07-31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45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308A (zh) * 2020-12-24 2021-04-02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7308A (zh) * 2020-12-24 2021-04-02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ntos et al. A big data system supporting bosch braga industry 4.0 strategy
He et al. A state-of-the-art survey of cloud manufacturing
US7958185B2 (en) Spatial data enabl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project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0807015A (zh) 一种大数据资产价值交付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80148B (zh) 一种面向一体化的epc项目管理平台
Reese Theories of journalism
CN10774875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Kh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pa tools-uipath, automation anywhere and blueprism
Ren et al. Cloud manufacturing platform: operating paradig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CN102930082B (zh) 一种基于分布资源的产品设计系统
Red et al. ν-cax: A research agenda for collaborative computer-aided applications
Red et al. Multi-user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CN114064578A (zh)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Hu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marketing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digital tw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blockchain
Ting et al. Constructing a cloud computing based social networks data warehousing and analyzing system
CN111078782B (zh) 工业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0972597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14064580A (zh) 多维度的数据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327153A (zh) 基于事件直接先于关系的云间科学工作流挖掘方法
CN114064579A (zh) 信息交互的标记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64577A (zh) 信息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2970354A (zh) 基于超资源融合的云计算体系的构造方法
CN106993032A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嵌入式精准沟通云服务平台
Song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odeling of ubiquitous network node capability
Long et al. Enterprise service remote assistance guidance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twin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