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6186B -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6186B
CN114056186B CN202111406865.4A CN202111406865A CN114056186B CN 114056186 B CN114056186 B CN 114056186B CN 202111406865 A CN202111406865 A CN 202111406865A CN 114056186 B CN114056186 B CN 114056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wavelength variation
wavelength
bragg grating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6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6186A (zh
Inventor
孙琪真
李岩鹏
郭泽洲
肖翔鹏
张怡
闫志君
李�真
黄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4068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6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2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D5/268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transfer means, i.e. usin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using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充电监测装置利用传感模块采集电池模组充电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和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利用解调模块解调第一波长变化量、第二波长变化量、第三波长变化量和第四波长变化量,以获取充电过程中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最后利用监测模块根据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判定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本发明的传感模块对应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实时采集多个充电电池参量,能够高效准确的监测动力电池的充电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和结构失效会引发汽车燃烧,严重时可造成爆炸,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统计,80%的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发生在充电过程中。因此,在充电过程中对动力电车进行安全监测尤为重要。当前,动力电池的安全监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电池模组管理系统。这种系统通过监测动力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参量来判断并减缓或停止异常电池模组的充电。
然而,现有电池模组管理系统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其温度的监控手段主要依赖热电偶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体积较大,不能串联,走线复杂。因此,现有动力电池内部的热电偶数量和分布位置有限,难以实现所有电池模组的温度监测和热管理。其次,作为动力来源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电压曲线较为平缓,使得现有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此外,现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缺少电池模组的形变等结构参量的监测功能,使得动力电池的结构缺陷很难被发现,给电动汽车的长期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和串联复用的特点,特别适合狭小空间的温度监测。
目前使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分布式温度监测的案例已有很多。然而,利用光纤传感器对动力电池进行安全监测还存在以下问题:(1)监测参量单一,只进行温度监测不能有效地对电池模组的健康状态进行评判;(2)传感器核心解调模块体积大,成本高,难以集成在电动汽车中。(3)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的机械振动会严重影响光纤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限制了光纤传感系统的使用。(4)与原有电池模组管理系统的融合度不够,难以实现动力电池安装状态的综合监测。现有电池模组管理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电动汽车的安全监测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其目的在于设计包含温度、湿度、形变和气体对应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利用其采集充电状态下动力电池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形变信息和气体泄露信息,从而判定充电状态是否安全,由此解决现有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监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模块、解调模块和监测模块;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
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设置于动力电池各个电池模组的金属化表面,用于采集对应电池模组充电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和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
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用于测量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
光纤气体传感器,设置与两列或两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光纤端面涂覆有与其形成FP干涉结构的纳米材料,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模组泄漏气体时所述FP干涉结构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进而引起共振波长变化;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
所述解调模块,用于解调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以获取充电过程中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所述气体泄露信息判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由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联形成的,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一对布拉格光纤光栅,所述布拉格光纤光栅分为第一部分光栅和第二部分光栅;其中,
所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光栅,当所述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将导致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作为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
所述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互相连接的所述第二部分光栅和金属化基底;当所述电池模组发生形变时,与所述电池模组超声点焊连接的金属化基底将会被拉升或者收缩,进而导致所述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所述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为采用紫外方式刻写的第三布拉格光栅,在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的光纤栅区涂覆层有聚丙烯凝胶;所述聚丙烯凝胶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膨胀程度,进而带动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产生形变,将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形变引起反射波长变化量作为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中光纤端面上的纳米材料厚度为10μm,所述光纤端面与所述纳米材料一同构成所述FP干涉结构;
当所述电池模组发生泄漏时,所述电池模组中电解液挥发的碳酸二甲酯将被所述纳米材料吸收,从而使得所述纳米材料的介电常数变化,进而影响所述FP干涉结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将所述共振波长的漂移量作为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监测装置还包括:
光纤耦合器,分别与所述传感模块和所述解调模块连接,用于实时将所述传感模块采集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解调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耦合器为1×4光纤耦合器,设有第一输入通道、第二输入通道、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
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均连接多个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与多个所述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与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对应的波长均设有编码,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均携带传感器的编码信息,所述编码信息用于定位存在故障的电池模组。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包括:
充电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用于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处理装置,与所述充电装置和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输出给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
S1:为所述动力电池提供充电信号;
S2:利用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S3: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供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利用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采集对应电池模组充电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和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利用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测量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利用光纤气体传感器测量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利用解调模块解调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以获取充电过程中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最后利用监测模块根据所述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所述气体泄露信息判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本发明能够提高充电状态的监测效率和准确率。
(2)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通过获取动力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应变、湿度、气体泄漏等参量信息,对电池模组的健康状态和充电状态进行估计并及时对安全信息异常的电池模组进行处理,降低其充放电速率或者停止其工作;还可以根据该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联网上报,及时通知车主或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的布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模块、解调模块和监测模块;其中,传感模块,包括: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设置于动力电池各个电池模组的金属化表面,用于采集对应电池模组充电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和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多个电池模组的底部,用于测量充电过程中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光纤气体传感器,设置与两列或两行电池模组之间,光纤端面涂覆有与其形成FP干涉结构的纳米材料,充电过程中当电池模组泄漏气体时FP干涉结构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进而引起共振波长变化;光纤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解调模块,用于解调第一波长变化量、第二波长变化量、第三波长变化量和第四波长变化量,以获取充电过程中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判定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传感模块包含有一体化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和光纤气体传感器。其中,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为布拉格光纤光栅,温度改变导致折射率变化导致布拉格波长变化,即可采集到第一波长变化量。光纤湿度传感器同样为采用紫外方式刻写的布拉格光栅,其特征在于光纤栅区的涂覆层为聚丙烯凝胶,该凝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膨胀程度不同,可带动光纤光栅产生形变,从而引起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变化,通过追踪该变化,可间接获得环境湿度条件的变化,据此判断动力电池水冷系统的健康状态。光纤气体传感器为光纤端面涂覆有一层四羧基苯基卟啉铜纳米材料,该材料厚度为10μm左右。光纤端面与该纳米材料一同构成FP干涉结构。当电池模组发生泄漏时,电解液中的碳酸二甲酯会挥发出来,并被该材料吸收,并使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纤FP干涉结构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通过追踪共振波长的变化,可探知电池模组中碳酸二甲酯的浓度信息,据此判断动力电池是否存在破损泄露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由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联形成的,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与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一根布拉格光纤光栅,布拉格光纤光栅分为第一部分光栅(FBG1)和第二部分光栅(FBG2);其中,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部分光栅,当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将导致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作为第一波长变化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部分光栅和金属化基底;当电池模组发生形变时,与电池模组超声点焊连接的金属化基底将会被拉升或者收缩,进而导致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和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的差值作为第二波长变化量。
具体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含有布拉格光纤光栅及其金属化基底材料,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其一体化方法如图1所示。由两个具有不同反射波长的光纤光栅串联。在使用时,通过超声点焊的形式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固定在电池模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为采用紫外方式刻写的第三布拉格光栅,在第三布拉格光栅的光纤栅区涂覆层有聚丙烯凝胶;聚丙烯凝胶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膨胀程度,进而带动第三布拉格光栅产生形变,将第三布拉格光栅形变引起反射波长变化量作为第三波长变化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纤气体传感器中光纤端面上的纳米材料厚度为10μm,光纤端面与纳米材料一同构成FP干涉结构;当电池模组发生泄漏时,电池模组中电解液挥发的碳酸二甲酯将被纳米材料吸收,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的介电常数变化,进而影响FP干涉结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将共振波长的漂移量作为第四波长变化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监测装置还包括:光纤耦合器,分别与传感模块和解调模块连接,用于实时将传感模块采集的携带有第一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第二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第三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和第四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传输给解调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纤耦合器为1×4光纤耦合器,设有第一输入通道、第二输入通道、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第一输入通道和第二输入通道均连接多个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第三输入通道与多个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连接;第三输入通道与光纤气体传感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光纤耦合器的通道设置也为了监测的方便;优选1×4光纤耦合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及实际需求选取1×8光纤耦合器、1×16光纤耦合器等,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为了实现动力电池中温度、应变、湿度和气体这四个参量的有效测量,本发明设计如图2所示的传感网络拓扑架构:该架构包含有解调模块,然后通过1×4光纤耦合器分出a、b、c、d四个通道,其中a和d通道串联接入一体化的光纤光栅温度和应变传感器,b通道串联接入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c通道接入光纤气体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时,将a和d通道的传感器以超声点焊的形式焊接在电池模组的金属化表面;将c通道的传感器放置在电池模组底部,气体传感器放置两列电池模组之间。其示意如图3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感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对应的波长均设有编码,第一波长变化量、第二波长变化量、第三波长变化量和第四波长变化量均携带传感器的编码信息,编码信息用于定位存在故障的电池模组。
具体的,各个传感器的反射波长或中共振波长均不相同。对于充电监测装置的解调过程包括:采集所有传感器的光信号,由于每个传感器都有对应的特征波长进行编码,可以在同时对所有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傅里叶滤波,平滑掉高频噪声的波动。根据每个传感器的波长变化情况,带入公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值。解调模块将计算结果返回到监测模块,交由监测模块判断充电安全状态是否偏离正常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与动力电池连接,用于为动力电池充电;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处理装置,与充电装置和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控制充电装置输出给动力电池的充电信号,还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为了实现动力电池安全状态的综合监测和智能充电,如图4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充电系统包含有:充电装置、充电监测装置以及处理装置。其中充电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充电监测装置利用所述传感模块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在利用解调模块解调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获得分立电池模组的温度、应变和湿度信息,以及碳酸二甲酯等挥发性气体浓度信息;最后利用获取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温度、应变、湿度、气体泄漏等参量信息,对电池模组的健康状态和充电状态进行估计。处理装置具有数据分析、网络通信和电池模组管理3个功能,能够及时对安全信息异常的电池模组进行处理,降低其充放电速率或者停止其工作,并对根据该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联网上报,及时通知车主或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S1:为动力电池提供充电信号;S2:利用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S3:根据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其中,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装置、充电监测装置和处理装置。其中处理装置具有智能分析、网络通信和电池模组管理3个功能。处理装置根据充电监测装置和充电装置返回的各种安全信息,评估电池模组的安全状态和充电状态,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再返回到充电装置执行,同时将提示预警的信息通过5G网络通信上传到监管平台,及时通知车主进行处理。
具体的,当电动汽车未与充电桩连接时,充电桩处于待机状态。当电动汽车连接充电桩时,根据图5执行下一步开始检查各模块的连接状态、工作状态,确认各模块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以进行充电过程。
进行下一步,对连接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的初始安全信息和充电状态进行检测,确定起始值,作为各传感器的参考值。同时根据测得安全状态和充电状态规划合适的充电程序。启动充电程序,期间不断进行安全信息、充电状态的检测与判断,若各状态正常则按照预设的充电程序继续进行,若出现异常信号,及时对充电程序进行调整,视异常的严重程度觉得是暂停部分电池模组充电、降低充电功率、或者停止充电。将调整后的充电程序返回到充电装置执行,直到充电程序结束。
具体的,检测安全信息、充电状态的过程包括:此处检测的物理量包括电压、电流、温度、形变、湿度和气体泄漏。实际应用过程种可以根据需要监测更多的物理量或者更少的物理量。检测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是否正常,电压、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应该符合该电池模组的特征,包括充电曲线形状,充电容量等。检测充电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否处在该动力电池设定安全范围内。检测充电过程中电池模组的形变是否符合电极材料放电态到充电态的合理体积变化范围,如出现异常增大,可能表示电池模组出现明显产气导致膨胀或者受外力导致变形的情况。检测充电过程中电池模组组内是否存在碳酸二甲酯等电解液泄漏带来的挥发性气体,如果有,可能表示有电池模组出现产气泄漏的情况,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通常导致电池模组的燃烧甚至爆炸。
上述信息任意一项出现异常都需要对充电程序进行调整并且上传监管平台。如果充电过程中出现超过设定值5%的电池模组异常,则需要立即终止充电过程,及时上传监管平台通知车主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干预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模块、解调模块和监测模块;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
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设置于动力电池各个电池模组的金属化表面,用于采集对应电池模组充电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第一波长变化量和形变引起的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由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串联形成的;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包括一根布拉格光纤光栅,所述布拉格光纤光栅分为第一部分光栅和第二部分光栅;其中,
所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光栅,当所述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将导致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作为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
所述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包括:互相连接的所述第二部分光栅和金属化基底;当所述电池模组发生形变时,与所述电池模组超声点焊连接的金属化基底将会被拉升或者收缩,进而导致所述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变化;将所述第二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一部分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变化量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
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用于测量充电过程中所述电池模组所处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第三波长变化量;
光纤气体传感器,设置与两列或两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光纤端面涂覆有与其形成FP干涉结构的纳米材料,充电过程中当所述电池模组泄漏气体时所述FP干涉结构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进而引起共振波长变化;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泄露气体引起的第四波长变化量;所述光纤端面与所述纳米材料一同构成所述FP干涉结构;当所述电池模组发生泄漏时,所述电池模组中电解液挥发的碳酸二甲酯将被所述纳米材料吸收,从而使得所述纳米材料的介电常数变化,进而影响所述FP干涉结构共振波长发生漂移,将所述共振波长的漂移量作为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
所述解调模块,用于解调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以获取充电过程中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气体泄露信息;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应变、湿度各自对应变化量和所述气体泄露信息判定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与所述电池模组一一对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为采用紫外方式刻写的第三布拉格光栅,在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的光纤栅区涂覆层有聚丙烯凝胶;所述聚丙烯凝胶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膨胀程度,进而带动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产生形变,将所述第三布拉格光栅形变引起反射波长变化量作为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中光纤端面上的纳米材料厚度为1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监测装置还包括:
光纤耦合器,分别与所述传感模块和所述解调模块连接,用于实时将所述传感模块采集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解调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耦合器为1×4光纤耦合器,设有第一输入通道、第二输入通道、第三输入通道和第四输入通道;
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和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均连接多个所述光纤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与多个所述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第三输入通道与所述光纤气体传感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对应的波长均设有编码,所述第一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二波长变化量、所述第三波长变化量和所述第四波长变化量均携带传感器的编码信息,所述编码信息用于定位存在故障的电池模组。
8.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用于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处理装置,与所述充电装置和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输出给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9.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为所述动力电池提供充电信号;
S2: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监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
S3: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充电安全状态生成安全处置策略。
CN202111406865.4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Active CN114056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6865.4A CN114056186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6865.4A CN114056186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186A CN114056186A (zh) 2022-02-18
CN114056186B true CN114056186B (zh) 2024-05-14

Family

ID=80275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6865.4A Active CN114056186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6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28243A (zh) * 2023-02-07 2023-06-27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培训中心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集体宿舍本地防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8609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天津理工大学 复合干涉型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
KR20140059064A (ko) * 2012-11-07 2014-05-15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광섬유 브래그 격자를 이용한 원전 환경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5904992A (zh) * 2016-06-07 2016-08-31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监控管理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5973313A (zh) * 2016-07-08 2016-09-28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光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监测系统
CN207730653U (zh) * 2018-02-05 2018-08-14 暨南大学 一种光纤传感头及其有机气体光纤传感装置
CN207902207U (zh) * 2018-03-05 2018-09-25 深圳伊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s电池荷电状态修正系统
CN109494419A (zh) * 2018-12-12 2019-03-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装置及其模组定位方法
CN110838604A (zh) * 2019-11-21 2020-02-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动力电池及其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0927113A (zh) * 2019-10-29 2020-03-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纤维集成氢气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18427A (zh) * 2021-04-30 2021-08-06 浙江大学 单体电池温度压力气体复合传感光纤探头及系统和应用
CN113466701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fbg的储能电池内部多参量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21209961A1 (en) * 2020-04-17 2021-10-21 Zoran Djinovic Battery block comprising battery cells and a fiber-optic sensing systems for the in situ monitoring of said battery cell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59064A (ko) * 2012-11-07 2014-05-15 한국원자력연구원 광섬유 브래그 격자를 이용한 원전 환경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3528609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天津理工大学 复合干涉型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
CN105904992A (zh) * 2016-06-07 2016-08-31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监控管理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5973313A (zh) * 2016-07-08 2016-09-28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光栅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全监测系统
CN207730653U (zh) * 2018-02-05 2018-08-14 暨南大学 一种光纤传感头及其有机气体光纤传感装置
CN207902207U (zh) * 2018-03-05 2018-09-25 深圳伊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ms电池荷电状态修正系统
CN109494419A (zh) * 2018-12-12 2019-03-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装置及其模组定位方法
CN110927113A (zh) * 2019-10-29 2020-03-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纤维集成氢气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38604A (zh) * 2019-11-21 2020-02-2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动力电池及其监测系统和方法
WO2021209961A1 (en) * 2020-04-17 2021-10-21 Zoran Djinovic Battery block comprising battery cells and a fiber-optic sensing systems for the in situ monitoring of said battery cells
CN113218427A (zh) * 2021-04-30 2021-08-06 浙江大学 单体电池温度压力气体复合传感光纤探头及系统和应用
CN113466701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fbg的储能电池内部多参量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186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405B (zh) 一种动力电池失效快速监测报警装置及方法
CN104011554B (zh) 评估电池荷电状态的设备及方法
Yu et al. Distributed internal thermal monitoring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fibre sensors
CN110161414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在线预测方法及系统
Nascimento et al. Temperature fiber sensing of Li-ion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10398699A (zh)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
CN110970679B (zh) 一种基于热对称的电池包温度传感器合理性诊断方法
CN103018681B (zh) 基于任意形状电池芯的形变检测电动车电池寿命衰退及安全状态的技术
CN116455085B (zh)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智能监控系统
CN114056186B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充电监测装置、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16381514B (zh) 一种电芯压差预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201887127U (zh) 铅酸电池组智能监测修复控制系统
CN116626505B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电池组一致性异常检测方法
CN213583883U (zh) 车用氢燃料电池热管理测试系统
CN115267562A (zh) 一种基于光纤散射的分布式电池监测系统
CN114166374A (zh) 一种动力电池Pack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及系统
Alsabari et al.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initial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CN110609235A (zh) 基于光纤探测技术的锂电池热安全监控系统
Wu et al.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consistency deviation of therm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energy storage grid
CN116973782B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能源汽车保养维护与故障监测诊断方法
CN103442934B (zh) 用于管理机动车辆的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充电的方法
CN219497888U (zh) 一种用于硬壳电池模组的电池监测装置
CN11217951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温度监测报警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96285A (zh)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动力电池热失控超前预警方法及系统
Dodson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1000 V Lithium-Ion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