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8080A -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8080A
CN114048080A CN202111370911.XA CN202111370911A CN114048080A CN 114048080 A CN114048080 A CN 114048080A CN 202111370911 A CN202111370911 A CN 202111370911A CN 114048080 A CN114048080 A CN 11404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ort
optical matrix
equip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70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pse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pse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pse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opsec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p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709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80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8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73Tes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89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by configuration t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光矩阵调度模块,用于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测试脚本执行模块,用于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通过光矩阵实现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解决了现有方法需要测试人员手动布线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测试领域,无论是传统的手动测试还是现在的自动化测试,测试人员都面临着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那便是测试仪表与待测设备之间的连接布线问题,尤其是针对待测设备的端口之多,使得设备之间连线异常复杂。此外,随着测试用例的变动,还会出现修改设备之间连线的情况,这便给测试人员的工作带来挑战,稍有不慎端口之间连错线的情况常有发生,导致测试无法预期开展,以至于将会耗费大把时间检查连线,降低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光矩阵实现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解决了现有方法需要测试人员手动布线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光矩阵调度模块,用于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用于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测设备和测试设备均与光矩阵调度模块中的光矩阵连接,可实现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实现自动化测试,从而避免了测试人员手动接线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方法需要测试人员手动布线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光矩阵调度模块包括:
端口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被测设备端口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信息,将所述测试设备的端口与对应光矩阵的第一端口连接,将被测设备的端口与所述光矩阵的第二端口连接;
光矩阵调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以建立所述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的端口信息,分别连接到光矩阵上,再对光矩阵进行内部连线,从而调通光矩阵,实现了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脚本执行模块包括: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以测试脚本上的预设速率向所述被测设备发送预设数量的数据包;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以与测试设备回流端口期望收到的回包数量进行比较,获得测试结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发包数量、回包数量等参数,实现对被测设备的测试。
所述系统还包括:
测试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测试资源的端口信息,所述测试资源包括交换机、测试仪、回流服务器和光矩阵;
待测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IP地址、连接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
测试脚本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测试脚本的编辑信息,以对测试脚本进行修改;
测试任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测试任务,并加载相应的测试脚本,以调度所述测试脚本执行模块执行所述测试脚本;
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测试过程中的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包括调度信息、测试信息和测试脚本运行异常时的错误堆栈日志信息;
告警及上报处置模块,用于设置告警阈值,并过滤所述日志信息并在异常时发送告警信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对测试所需的被测设备、测试设备等进行管理,实现自动化测试,无需人工干预,为测试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性,降低了工作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利用测试脚本执行模块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测设备和测试设备均与光矩阵调度模块中的光矩阵连接,可实现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实现自动化测试,从而避免了测试人员手动接线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方法需要测试人员手动布线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包括:
获取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被测设备端口信息;
根据所述端口信息,将所述测试设备的端口与对应光矩阵的第一端口连接,将被测设备的端口与所述光矩阵的第二端口连接;
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以建立所述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的端口信息,分别连接到光矩阵上,再对光矩阵进行内部连线,从而调通光矩阵,实现了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测试脚本执行模块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包括:
以测试脚本上的预设速率向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发送预设数量的数据包;
记录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以与测试设备回流端口期望收到的回包数量进行比较,获得测试结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发包数量、回包数量等参数,实现对被测设备的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定期扫描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以对设备信息进行更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IP地址、连接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扫描,得到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的相关信息,为自动化测试奠定基础,避免人工干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链路连接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脚本执行流程图。
图标:
100-光矩阵调度模块;200-测试脚本执行模块;300-测试资源管理模块、400-待测设备管理模块;500-测试脚本管理模块;600-测试任务管理模块;700-日志管理模块;800-告警上报及处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用于实现自动化测试,具体包括:
光矩阵调度模块100,用于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用于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包括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待测设备管理模块400、测试脚本管理模块500、测试任务管理模块600、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光矩阵调度模块100、日志管理模块700、告警上报及处置模块800。
其中,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用于对测试资源进行管理,该测试资源主要指的是满足测试需要的公共测试仪表,例如:交换机、测试仪、回流服务器和光矩阵等。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用于对这些测试资源进行集中登记和管控,以便后续测试时被其它模块使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将测试资源可视化,即将测试资源以最小单元的形式进行分类和可视化展示。而最小单元,对于交换机则是端口级别,针对框式交换机便存在3个维度的信息,即槽位、板卡、端口,例如:Eth0/0/1,其所代表的含义是以太0号槽位0号子卡1号端口。以该种方式将所有的测试资源细分到类似交换机的端口级别,既便于对端口信息进行在线状态的查看,且该模块和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因此也便于测试脚本对测试资源进行直接引用。
待测设备管理模块400,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管理,用于记录待测设备的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等资产属性信息,还要记录待测设备的IP地址,以及连接协议、用户名、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此外,还用于建立逻辑映射,便于测试脚本对待测设备资源进行引用。
测试脚本管理模块500,用于对测试脚本进行基本维护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新增、修改或删除操作。每一个测试脚本都对应一个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用例的描述,最终将测试用例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测试脚本。
测试任务管理模块600,用于创建测试任务,即加载相应的测试脚本,调度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进行执行。该模块可以实时在线展示测试脚本的运行情况,待测试脚本运行结束后可以获取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测试用例是否通过。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用于执行测试脚本,该模块具有测试脚本执行所需的底层环境,底层环境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运行环境,例如运行python所需要的python环境,运行java所需要的jre环境等。第二是为降低测试人员编写测试脚本的代码冗余行,所预设的自行开发的代码依赖环境。
例如,远程登陆设备执行命令的脚本及环境、下载测试日志及上传测试所需配置文件的脚本及环境,操作测试仪所需要的TCL脚本环境,控制交换机所需要的相关脚本和相应环境。因此,该底层环境保障了测试脚本的精简,以便于后期维护和修改,同时也保障了测试脚本的正常运行。
光矩阵调度模块100,用于整个测试环境的构建和调通,具体地,用于结合用例自身情况建立测试设备和测试资源(测试设备)之间真实的连接关系,避免测试人员频繁修改设备连线,又保证测试用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7×24小时测试。
对于光矩阵,可采用N×N型,具体的端口数量取决于光矩阵的规模,示例地,采用186×186型光矩阵,即186个光信号输入口和186个光信号输出口,既最大存在34596种单一链路的连接关系。
光矩阵调度模块100利用NetConf管理工具(基于python开发语言的自研发客户端,主要用于对支持NetConf协议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管理,而NetConf这种管理方式可实现全代码调度,而无需保障自动化测试的高效运行)实现,通过NetConf协议(国际上一种标准的网络配置协议)对光矩阵进行配置管理。
该配置管理包括任选一个光信号输入端和一个光信号输出端建立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实际场景中则对应于将具有业务关系的光信号输入端和光信号输出端建立连接关系,以满足测试需要。
具体地,在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和待测设备管理模块400已经将测试资源和待测设备的所有信息配置完毕后,光矩阵调度模块100可将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和待测设备管理模块400中记录的测试资源和待测设备信息进行集中整合。
而测试脚本引用了相应测试用例所选用的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待测设备端口信息,在测试脚本运行时,光矩阵调度模块100调通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保障测试顺利进行。当运行其它测试脚本时,光矩阵调度模块100将根据该测试脚本所需要的连接关系打通新的测试连接链路。整个测试过程不需要测试人员手动修改链路连接关系,实现测试用例全自动运行。
基于光矩阵调度模块100,不需要人工手动配置光矩阵的开关映射,即不需要人为干预配置光矩阵的光纤输入端和光纤输出端的映射关系。传统的切换光矩阵光信号输入和输出映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属于软修改,即通过光矩阵设备自带的web UI进行配置输入口和输出口的映射关系;第二种属于硬修改,即默认配制好光矩阵的连接关系后,不再改变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关系,而是通过直接更改设备连线的方式修改连接关系。这两种方式共同点是都在测试人员进行手动配置,使整个测试环节无法实现自动化运行。
光矩阵调度模块100的传输媒介是xml字符串流,可用于创建NetConf会话、发送配置信息等,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光信号输入口和光信号输出口以及执行操作,执行操作即针对已经建立连接的链路关系,可以实现关闭连接的操作,即disconnect;相反地,针对没有建立连接的光信号输入口和光信号输出口,可以实现打开连接的操作,即connect。
在首次运行时,会预先获取当前光矩阵上已有的所有光信号输入口和光信号输出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建立相关的map映射,同时随着测试脚本的运行,该映射关系也会随着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保证可以实时最新查看光矩阵上现有光信号输入口和光信号输出口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光矩阵调度模块100还用于对接测试资源管理模块300和待测设备管理模块400中记录的测试资源和待测设备信息,并记录测试资源全部端口、待测设备所用端口与光矩阵相应光信号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真实连接关系,其中,设备信息主要指的是端口信息,即端口名称。而端口名称又是实际设备物理端口的真实映射,且端口名称全局唯一,即保证通过端口名称可以索引唯一一个相关设备的物理接口。
在测试脚本运行时,光矩阵调度模块100通过NetConf方法与光矩阵建立NetConf会话,将所要调通的具体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以及打开还是关闭的相关xml格式的信息流发给光矩阵,以此调通光矩阵上某个光信号输入口和光信号输出口的连接关系,从而实现测试资源和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保障测试顺利进行。
当运行其它测试脚本时,光矩阵调度模块100会根据新的测试脚本所需要的连接关系打通新的测试连接链路。
整个过程彻底实现了不需要测试人员手动修改链路连接关系,且新的测试用例若有新的端口连接关系,相应的测试脚本在运行之前,光矩阵调度模块100也会结合测试脚本中新的端口连接情况建立新的连接链路,如此便不再需要频繁的修改设备之间的连线,同时也能够实现全自动测试用例运行。
日志管理模块700,用于记录各个模块在执行操作的日志信息,包括系统正常运行期间的调度使用信息和释放信息,以及测试脚本运行时的测试结果日志还有测试脚本运行异常时的错误堆栈日志,便于出现异常时根据日志进行问题的排查和故障原因的定位。该模块用于记录日志,也包括日志级别的过滤以及日志的外发,过滤的级别包括但不限于关键字过滤、INFO过滤、DEBUG过滤、ERROR过滤等,日志外发的方式如syslog外发,示例地,可通过syslog或log4进行日志信息的集中记录与存储。
告警及上报处置模块,用于设置告警阈值和异常处理,告警阈值用于过滤测试任务管理模块600、测试任务执行模块、光矩阵调度模块100的运行日志信息,若有关键error字段,予以告警通知,便于测试人员采取相应的操作。同时该模块也会对测试设备和待测设备进行监控,若发现某设备出现异常,比如运行温度过高、风扇异常停运等故障,将进行告警处理,防止设备损坏,从而降低风险。此外,处置操作主要是针对常见故障的自动化处置,例如:暂定测试任务、强制设备关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如图3所示,为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100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如图4所示,为测试链路连接流程图,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101:获取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被测设备端口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端口信息,将所述测试设备的端口与对应光矩阵的第一端口连接,将被测设备的端口与所述光矩阵的第二端口连接;
步骤S103: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100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以建立所述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步骤S200:利用测试脚本执行模块200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如图5所示,为测试脚本执行流程图,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201:以测试脚本上的预设速率向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发送预设数量的数据包;
步骤S202:记录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以与测试设备回流端口期望收到的回包数量进行比较,获得测试结果。
例如,测试脚本的功能为验证待检设备的端口计数以及丢包率,则所需要的测试资源包括测试仪表、光矩阵以及待测交换机。测试脚本中记录了测试所需要的仪表端口、光矩阵端口、待测设备端口,以及测试仪发流端口连接的光矩阵端口号、测试仪回流端口连接的端口号、待检测设备端口和光矩阵的具体连接情况(测试脚本中记录的信息需要和搭建测试环境时的连线情况一致),再将脚本上传至系统并执行,以启动测试任务。其中脚本中需要提供下列内容:
Line(T-GE0/0/1,fp1,fp101,SW-GE0/0/1)
Line(T-GE0/0/2,fp2,fp102,SW-GE0/0/2)
Send
(T-GE0/0/1,1000000,100MB,UDP(src=192.168.100.10,dst=192.168.100.20,sport=6000,dport=6050))
Recv
(T-GE0/0/2,1000000,100MB,UDP(src=192.168.100.10,dst=192.168.100.20,sport=6000,dport=6050))。
执行测试脚本,例如:Line(T-GE0/0/1,fp1,fp101,SW-GE0/0/1)、Line(T-GE0/0/2,fp2,fp102,SW-GE0/0/2),所代表的含义为测试仪的T-GE0/0/1端口与光矩阵的fp1端口相连、测试仪的T-GE0/0/2端口与光矩阵的fp2端口相连、光矩阵的fp101端口与待测设备的SW-GE0/0/1端口相连、光矩阵的fp102端口与待测设备的SW-GE0/0/2端口相连,并调用光矩阵调度模块100将fp1和fp101、fp2和fp102进行内部连线,以此调通光矩阵,从而建立T-GE0/0/1到SW-GE0/0/1的连接以及T-GE0/0/2到SW-GE0/0/2的连接。
测试脚本记录了测试仪发流端口的发包数量以及发送速率,例如Send(T-GE0/0/1,1000000,100MB,UDP(src=192.168.100.10,dst=192.168.100.20,sport=6000,dport=6050)),即测试仪的T-GE0/0/1端口以100MB的速率发1000000个数据包,以及测试仪回流端口期望的收到的回报数量,以及查询被测设备上的端口数据包计数。
该方法还包括:
定期扫描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以对设备信息进行更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IP地址、连接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
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搭建测试环境,即建立测试资源、光矩阵、待测设备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还需要进行自动化扫描,用于探测连接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测试资源等检测设备以及待检测设备,该扫描过程可重复执行,其中,探测出来的网络设备是以最后一次扫描出来的结果信息为准,针对执行扫描后依旧没有检测到的检测设备和备检设备,系统具有部分信息手动录入的功能。最终将检测到的设备信息以及被检测设备信息进行数据库存储,存储的信息包括:设备IP地址、用户名以及登录口令、设备的端口名称、端口数量以及各个端口的up/down状态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光矩阵调度模块,用于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测试脚本执行模块,用于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矩阵调度模块包括:
端口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被测设备端口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信息,将所述测试设备的端口与对应光矩阵的第一端口连接,将被测设备的端口与所述光矩阵的第二端口连接;
光矩阵调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以建立所述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脚本执行模块包括:
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以测试脚本上的预设速率向所述被测设备发送预设数量的数据包;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以与测试设备回流端口期望收到的回包数量进行比较,获得测试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测试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测试资源的端口信息,所述测试资源包括交换机、测试仪、回流服务器和光矩阵;
待测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IP地址、连接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
测试脚本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测试脚本的编辑信息,以对测试脚本进行修改;
测试任务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测试任务,并加载相应的测试脚本,以调度所述测试脚本执行模块执行所述测试脚本;
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获取测试过程中的日志信息,所述日志信息包括调度信息、测试信息和测试脚本运行异常时的错误堆栈日志信息;
告警及上报处置模块,用于设置告警阈值,并过滤所述日志信息并在异常时发送告警信息。
5.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配置和更新光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并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
利用测试脚本执行模块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链路连接关系和执行操作发送至光矩阵,以实现对应的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链路连接,包括:
获取测试设备端口信息和被测设备端口信息;
根据所述端口信息,将所述测试设备的端口与对应光矩阵的第一端口连接,将被测设备的端口与所述光矩阵的第二端口连接;
利用光矩阵调度模块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以建立所述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测试脚本执行模块解析并执行预设的测试脚本,以根据测试链路对所述被测设备执行测试操作,包括:
以测试脚本上的预设速率向对应的所述被测设备发送预设数量的数据包;
记录所述被测设备的端口数据包计数,以与测试设备回流端口期望收到的回包数量进行比较,获得测试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定期扫描被测设备和测试设备,以对设备信息进行更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厂商信息、版本序列号、IP地址、连接协议、用户名和密码、端口名称和端口数量。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矩阵设备调度方法。
CN202111370911.XA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480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0911.XA CN114048080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70911.XA CN114048080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8080A true CN114048080A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1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70911.XA Pending CN114048080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80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750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配置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750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配置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553750B (zh) * 2022-02-24 2023-09-22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配置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47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ng network management tasks
US63493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96159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istory analysis for access paths in networks
US7010782B2 (en) Interactive automatic-test GUI for testing devices and equipment using shell-level, CLI, and SNMP commands
US583250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9374278B2 (en) Graphic user interface 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o define and execute troubleshooting procedure
US200400787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oubleshooting, maintaining and repairing network devices
CN109144531A (zh) 烧录系统及其服务器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0600856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uter networks
US20150081878A1 (en) Describing datacenter rack information in management system
US20050044215A1 (en) System for automatic import, analysis, and reporting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status information
EP0811284A1 (en) Method for group management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717362B (zh) 一种基于可继承结构的网络设备配置系统及配置方法
CN109189421A (zh) 基于烧录系统服务器的烧录管理方法、装置及烧录系统
CN109062587A (zh) 烧录系统及其服务器的烧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US89353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utomated event processing
CN109189409A (zh) 烧录系统、烧录系统服务器及其并行烧录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14145818A1 (en) A graphic user interface bas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o define and execute troubleshooting procedure
CN114048080A (zh) 一种光矩阵设备调度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294015C2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системы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цессом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оцессом
KR100995198B1 (ko) 그래픽적 편집과 제어가 가능하고, 다양한 네트워크 장비를지원 가능한 네트워크 관리 시스템
CN112671586B (zh) 一种业务配置自动迁移和保障方法及装置
US20150052371A1 (en) Multi-vendor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support in rack management software
CN109062586A (zh) 烧录系统及其客户端的烧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150602A (zh) 一种适配存储设备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