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7567B -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7567B
CN114047567B CN202110691617.2A CN202110691617A CN114047567B CN 114047567 B CN114047567 B CN 114047567B CN 202110691617 A CN202110691617 A CN 202110691617A CN 114047567 B CN114047567 B CN 114047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urface plasmon
parity
excitation light
asymmetric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16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7567A (zh
Inventor
王依霈
伍晓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6916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7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7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7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7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7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8Surface plasmon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步骤为:1)选取金属纳米线作为法布里‑波罗谐振腔;布置类偶极子。2)布置照射金属纳米线和类偶极子的激发光场;3)激发奇宇称模式和偶宇称模式;4)所述金属纳米线利用奇宇称模式和偶宇称模式之间的干涉,产生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5)调节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对幅值关系、相对相位关系,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调控。本发明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谐振模式,具有强近场单向性、高消光比、大范围的动态可调谐性以及调谐手段灵活等特点,在纳米耦合器、纳米分束器以及高性能传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光子学领域,具体是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能够实现深亚波长尺度的能量局域并伴有强烈的近场增强。通过对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中模式的调控,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对强约束的光场进行操控以及在分子乃至原子的尺度上控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其中,利用表面等离激元调控产生的非对称模式,具备许多新颖的性质,在诸如纳米耦合器、纳米路由器、纳米电机、超灵敏纳米传感器以及纳米激光器等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目前,国际上实现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模的方法,主要包括在几何结构上引入非对称性,在材料组分中引入非对称性以及利用法诺共振或者电磁诱导透明等。然而以上的方法,往往需要依赖复杂的耦合系统,通常包涵多个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单元,对于结构的制备和加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几何非对称性的结构而言,大面积的加工很难保证其精度,不利于低成本、大面积的纳米光子器件片上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金属纳米线作为法布里-波罗谐振腔。
布置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的偶极矩方向与金属纳米线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
类偶极子用于与金属纳米线耦合,实现对称性破缺。
2)布置照射金属纳米线和类偶极子的激发光场。所述激发光场包括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
所述激发光场中的激发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3)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分量,通过金属纳米线的两个端面,激发起奇宇称模式。
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垂直的偏振分量激发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与金属纳米线发生耦合,从而激发起偶宇称模式。
在奇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有sin(βz)·e-iωt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坐标。
在偶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有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坐标。/>是奇宇称与偶宇称模式间的相位差。
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相对于z=0平面的对称性。奇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奇对称。偶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偶对称。
4)所述金属纳米线利用奇宇称模式和偶宇称模式之间的干涉,产生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
若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位相同、幅值相同或相近,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前向的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幅值相近指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之差小于预设阈值ε。
当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位相反、幅值相同或相近,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反向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
5)调节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对幅值关系、相对相位关系,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调控。
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单向性通过消光比ER表征。消光比ER如下所示:
ER=10log10(I+z/I-z) (1)
式中,I+z表示从纳米线正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I-z表示从纳米线反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
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振幅比。
I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相位差。
III)调节激发光场中激发光的波长、腔模的阶数。
IV)调节金属纳米线与类偶极子的几何结构与相对位置。
V)调节环境折射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深亚波长约束下,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金属纳米线谐振腔结构,在不引入非对称的几何结构与材料组分的情况下,利用具有不同宇称模式的叠加,实现金属纳米线中全光可调谐的非对称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利用激发光场幅值、相位以及自旋的调节,可以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实现消光比-23dB至23dB大范围的全光调控。该方法应用场景包括深亚波长全光回路中的定向耦合器、可调谐分束器以及高性能传感等。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单向性强、消光比高、易于调谐等特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在不引入非对称的几何结构与材料组分的情况下,实现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并对其调控。该方法基于单根金属纳米线法布里-波罗谐振腔,通过该方法产生的表面等离激元谐振模式,具有强近场单向性、高消光比、大范围的动态可调谐性以及调谐手段灵活等特点,在纳米耦合器、纳米分束器以及高性能传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结构说明图。
图2为方法原理示意图,非对称模式的实现来源于奇、偶两种宇称模式的干涉叠加;图2(a)为奇宇称模式;图2(b)为偶宇称模式;图2(c)为非对称模式;
图3为正向非对称模式产生的实施例;图3(a)为非对称模式的模场分布;图3(b)为消光比与波长的关系;
图4为反向非对称模式产生的实施例;图4(a)为非对称模式的模场分布;图4(b)为消光比与波长的关系;
图5为通过改变激发光的幅值比对非对称模式进行调控的实施例;
图6为通过改变激发光的相位差对非对称模式进行调控的实施例;
图7为通过改变环境折射率对非对称模式进行调控的实施例;实线:环境折射率n=1;虚线:环境折射率n=1.05;点线:环境折射率n=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金属纳米线作为法布里-波罗谐振腔。
布置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的偶极矩方向与金属纳米线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
类偶极子用于与金属纳米线耦合,实现对称性破缺。
2)布置照射金属纳米线和类偶极子的激发光场。所述激发光场包括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分别记为偏振分量Ey、偏振分量Ez
所述激发光场中的激发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3)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分量,通过金属纳米线的两个端面,激发起奇宇称模式。
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垂直的偏振分量激发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与金属纳米线发生耦合,从而激发起偶宇称模式。
在奇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sin(βz)·e-iωt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坐标。
在偶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有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z轴上的坐标值。/>是奇宇称与偶宇称模式间的相位差。
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相对于z=0平面的对称性。奇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奇对称。偶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偶对称。
4)所述金属纳米线利用奇宇称模式和偶宇称模式之间的干涉,产生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
若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相同或相近,且相位相同,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前向的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幅值相近指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之差小于预设阈值ε。ε>0,且为一个极小的数(本实施例设定ε<1)。
若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相同或相近,且相位相反,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反向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
5)调节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对幅值关系、相对相位关系,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调控。
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单向性通过消光比ER表征。消光比ER如下所示:
ER=10log10(I+z/I-z) (1)
式中,I+z表示从纳米线正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I-z表示从纳米线反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
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振幅比。
I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相位差。
III)调节激发光场中激发光的波长、腔模的阶数。
IV)调节金属纳米线与类偶极子的几何结构与相对位置;
V)调节环境折射率。
实施例2: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搭建结构,包括一根金属纳米线,一个类偶极子辐射体,类偶极子的偶极矩方向与金属纳米线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如图1所示。其中,金属纳米线的作用是作为法布里-波罗谐振腔支持表面等离激元谐振模式,而类偶极子的作用是通过与金属纳米线的耦合,实现对称性破缺。整个结构的激发光场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且具有一定相位关系的偏振分量(这里为了方便说明,用Ey与Ez来表示),从而可以分别与金属纳米线与类偶极子发生相互作用,其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线偏振光、圆偏振光以及椭圆偏振光。
2)产生非对称模式:依靠具有奇、偶两种不同宇称的腔模之间的干涉。在这里,宇称是指横向电场分量相对于z=0平面的对称性,即奇宇称指关于z=0平面奇对称,而偶宇称是指关于z=0平面偶对称,如图2所示,具体实现的原理如下:
激发光场中与纳米线长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分量,可以通过纳米线的两个端面,激发起纳米线谐振腔中的奇宇称模式,其电场分布具有sin(βz)·e-iωt的形式,如图2(a)所示。其中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
激发光场中与纳米线长轴方向垂直的偏振分量,可以通过激发类偶极子,并利用类偶极子与金属纳米线的耦合,激发起纳米线谐振腔中的偶宇称模式,其电场分布具有的形式,其中/>是奇宇称与偶宇称模式间的相位差,如图2(b)所示。
如果奇、偶宇称的模式幅值相同或相近,且相位相同则会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以及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前向的非对称模式,如图2(c)所示。相反地,如果奇、偶宇称的模式相位相反/>则会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以及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反向的非对称模式。
3)通过调节奇、偶宇称模式的相对幅值关系与相对相位关系,可以有效的对该非对称模式进行调控。其实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调节激发光两偏振分量的振幅比与相位差,调节激发光的波长以及腔模的阶数,调节纳米线与纳米棒的几何结构与相对位置,调节环境折射率。
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得到消光比可调的纳米耦合器。
实施例3: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金属纳米线选择直径为40nm,长度为520-1010nm的金纳米线,类偶极子选择直径40nm,长度为105nm的金纳米棒。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制备:(1)通过超声辅助晶种法以及晶种生长法,分别合成金纳米线与金纳米棒,再在显微镜下通过微纳操作,将金纳米线与金纳米棒进行组装。(2)通过纳米电子束光刻技术直接进行加工制备。
实施例4: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为了方便定量的描述,非对称模式的单向性可用消光比ER来表征,其定义:
ER=10log10(I+z/I-z) (1)
其中,I+z表示从纳米线正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I-z表示从纳米线反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
实施例5: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正向非对称模式产生的过程如下:
金纳米线的长度为520nm,金纳米线与金纳米棒的耦合间距为2nm,激发光场为右旋圆偏振光。基于提出的非对称模式产生的方法,可以在波长740nm处,得到具有正单向性的非对称模式,从而实现消光比为19.5dB的纳米定向耦合器,其模场分布以及消光比如图3所示。
实施例6: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反向非对称模式产生的过程如下:
金纳米线的长度为1000nm,金纳米线与金纳米棒的耦合间距为2nm,激发光场为右旋圆偏振光。基于提出的非对称模式产生的方法,可以在波长960nm处,产生具有负单向性的非对称模式,从而实现消光比为-19dB的纳米定向耦合器,其模场分布以及消光比如图4所示。
实施例7: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非对称模式调控过程如下:
通过改变激发光场的幅值比(|Ey|/|Ez|),可以对非对称模式的消光比以及波长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该实施例中,金纳米线的长度为800nm,耦合间距为2nm,激发光为右旋圆偏光,如图5所示。当激发光场的幅值比从0.1变化至2.0时,其消光比在-2dB至-11dB区间内变化。当激发光场的幅值比为0.69时,可以达到最大消光比-10.5dB。
实施例8: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非对称模式调控过程如下:
通过改变激发光场中Ey与Ez分量间的相位差,可以对非对称模式的消光比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该实施例中,金纳米线的长度为800nm,耦合间距为2nm,激发光的幅值比为0.69,如图6所示。当激发光场的相位差从-180度变化至180度时,其消光比在-23dB至23dB的区间内变化。当激发光场的相位差为120度和-60度时,可以获得最大消光比±23dB。特别地,通过左旋圆偏光与右旋圆偏光的切换(相位差从90度切换至-90度),可以有效的实现非对称窗口的反转,从而具有实现超快的全光调制的潜力。
实施例9: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主要步骤见实施例2,其中非对称模式调控过程如下:
通过改变环境折射率,可以对非对称模式最大消光比的波长进行有效的调控。在该实施例中,金纳米线的长度为1010nm,耦合间距为2nm,激发光为左旋圆偏光,如图7所示。随着环境折射率的增大,其最大消光比波长向长波方向红移,其折射率灵敏度高达550nm/RIU,可作为高性能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

Claims (7)

1.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金属纳米线作为法布里-波罗谐振腔;
布置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的偶极矩方向与金属纳米线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
2)布置照射金属纳米线和类偶极子的激发光场;所述激发光场包括相互垂直的偏振分量;
3)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分量,通过金属纳米线的两个端面,激发起奇宇称模式;
所述激发光场中与金属纳米线长轴方向垂直的偏振分量激发类偶极子,令类偶极子与金属纳米线发生耦合,从而激发起偶宇称模式;
4)所述金属纳米线利用奇宇称模式和偶宇称模式之间的干涉,产生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
5)调节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对幅值关系、相对相位关系,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调控;
在奇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有sin(βz)·e-iωt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坐标;
在偶宇称模式下,金属纳米线的电场分布具有的形式;β是纳米线中导模的传播常数,ω是激发光的角频率;t是时间;z是坐标;/>是奇宇称与偶宇称模式间的相位差;
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相对于z=0平面的对称性;奇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奇对称;偶宇称表示横向电场分量关于z=0平面偶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场中的激发光包括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位相同、幅值相同或相近,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前向的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幅值相近指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之差小于预设阈值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相位相反、幅值相同或相近,则在z<0方向产生相长干涉,在z>0方向产生相消干涉,从而产生反向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幅值相近指奇宇称模式、偶宇称模式的幅值之差小于预设阈值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单向性通过消光比ER表征;消光比ER如下所示:
ER=10log10(I+z/I-z) (1)
式中,I+z表示从纳米线正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I-z表示从纳米线反向端头收集到的电场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对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振幅比;
II)调节激发光场偏振分量的相位差;
III)调节激发光场中激发光的波长、腔模的阶数;
IV)调节金属纳米线与类偶极子的几何结构与相对位置;
V)调节环境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类偶极子用于与金属纳米线耦合,实现对称性破缺。
CN202110691617.2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Active CN114047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617.2A CN114047567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617.2A CN114047567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7567A CN114047567A (zh) 2022-02-15
CN114047567B true CN114047567B (zh) 2023-07-18

Family

ID=8020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1617.2A Active CN114047567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756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226A (zh) * 2013-01-23 2013-05-2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腔结构的亚微米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
US8836949B1 (en) * 2012-09-17 2014-09-16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near field transducer performance at wafer level using asymmetric interference waveguides
JP2016051162A (ja) * 2014-08-29 2016-04-11 学校法人法政大学 金属膜に周期的に非対称開口を配設した位相差板
CN106842389A (zh) * 2017-03-24 2017-06-13 郑州大学 一种三环结构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光学材料及应用
CN107229137A (zh) * 2017-06-12 2017-10-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超颖表面的近场表面等离激元复振幅调制方法
CN107229096A (zh) * 2017-05-15 2017-10-0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杂化波导的偏振分束器及分束方法
CN107589540A (zh) * 2017-10-31 2018-01-16 重庆大学 双折射相位调控超表面结构单元、宽带偏振与相位调控阵列及器件
CN108375836A (zh) * 2018-01-16 2018-08-07 深圳大学 一种表面等离激元光镊装置
CN108375556A (zh) * 2018-01-16 2018-08-07 南京大学 一种新型高灵敏度和无标记测量单分子层的太赫兹传感器
CN112213807A (zh) * 2020-10-26 2021-0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spp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9210B2 (en) * 2006-10-09 2011-05-24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Silicon-compatible surface plasmon optical elements
US10801957B2 (en) * 2018-09-10 2020-10-13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olecular chirality detection technique using hybrid plasmonic substrat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6949B1 (en) * 2012-09-17 2014-09-16 Western Digital (Fremon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acterizing near field transducer performance at wafer level using asymmetric interference waveguides
CN103116226A (zh) * 2013-01-23 2013-05-2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腔结构的亚微米表面等离激元分束器
JP2016051162A (ja) * 2014-08-29 2016-04-11 学校法人法政大学 金属膜に周期的に非対称開口を配設した位相差板
CN106842389A (zh) * 2017-03-24 2017-06-13 郑州大学 一种三环结构的等离激元诱导透明光学材料及应用
CN107229096A (zh) * 2017-05-15 2017-10-0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杂化波导的偏振分束器及分束方法
CN107229137A (zh) * 2017-06-12 2017-10-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超颖表面的近场表面等离激元复振幅调制方法
CN107589540A (zh) * 2017-10-31 2018-01-16 重庆大学 双折射相位调控超表面结构单元、宽带偏振与相位调控阵列及器件
CN108375836A (zh) * 2018-01-16 2018-08-07 深圳大学 一种表面等离激元光镊装置
CN108375556A (zh) * 2018-01-16 2018-08-07 南京大学 一种新型高灵敏度和无标记测量单分子层的太赫兹传感器
CN112213807A (zh) * 2020-10-26 2021-01-1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spp耦合器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tive asymmetric plasmonic Bragg gratings;Keshmarzi, EK等;ACTIVE PHOTONIC MATERIALS VIII;第9920卷;1-6 *
Asymmetric Cavity Mode Engineering in a Single Plasmonic Nanowire;Wang, Yipei等;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第39卷(第18期);5855-5863 *
低维金属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特性及其传感应用;王依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B022-2 *
基于纳米天线的表面等离激元波方向性激发研究;曾上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A005-673 *
无损表面等离激元狭缝波导中光孤子的传播特性研究;谷振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A005-5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7567A (zh)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en et al. Switchable multi-functional VO 2-integrated metamaterial devices in the terahertz region
Zhang et al. Chiral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on metallic nanowires
CN106990547B (zh) 海豚形元胞圆阵列超表面
Zheng et al. Boosting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in the LiNbO 3 metasurface using high-Q guided resonances and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CN114911084B (zh) 一种太赫兹液晶圆偏振波束扫描器件
CN107765359B (zh) 基于谐振腔增强波导传输的高效波片
JP2002511155A (ja) 光学放射のスイッチング・増幅・制御・変調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バージョン)
Qiu et al. Unidirectional reflectionlessness in a non-Hermitian quantum system of surface plasmon coupled to two plasmonic cavities
CN114047567B (zh) 一种非对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产生与调控的方法
CN109407210B (zh) 一种基于面内异质结的极化波波导传输耦合装置及制备方法
Wang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micro-nano Optics
Wu et al. On-chip ultra-compact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topological ring-resonator in visible region
Liu et al. Switchable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with broadban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in vanadium dioxide-assisted terahertz metamaterials
CN117080850A (zh) 一种波长可调谐涡旋光纤激光器
CN207992057U (zh) 一种石墨烯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光学传感装置
Awasthi et al. Design of a tunable polarizer using a one–dimensional nano sized photonic bandgap structure
Zhang et al. Negative refraction inspired polariton lens in van der Waals lateral heterojunctions
CN107037535B (zh) 一种金属-半导体双纳米线型混合表面等离子波导结构
Lu et al. Dual control of multi-band resonances with a metal–halide perovskite-integrated terahertz metasurface
Wang et al. Giant bandwidth tailoring of perfect light absorbers: Empowered by quasi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Faniayeu et al. Dynamic beam steering by all-dielectric magneto-optical nanoantennas
CN110808317B (zh) 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传光方向可调的全光二极管
CN109901253B (zh) 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
JP6630852B2 (ja) 四元モリブデン/タングステンテルル酸塩結晶の使用及びデバイス
CN112596280A (zh) 一种太赫兹反谐振光纤偏振调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