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5870B -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5870B
CN114045870B CN202111332849.5A CN202111332849A CN114045870B CN 114045870 B CN114045870 B CN 114045870B CN 202111332849 A CN202111332849 A CN 202111332849A CN 114045870 B CN114045870 B CN 114045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excavation
deformation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28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5870A (zh
Inventor
邓稀肥
王圣涛
金平
邓能伟
邬家林
刘�东
刘子阳
王宏谦
刘子涵
陈涛
张光辉
方知海
陆苗祥
汪洋
刘秋彤
王杰
胡术方
谢天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filed Critical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Priority to CN2021113328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5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5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5870A/zh
Priority to LU502674A priority patent/LU502674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5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5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02D29/0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 E02D29/05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further excav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proceeding underneath an already installed part of the structure, e.g. the roof of a tunn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18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 E02D5/187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the bulkheads or walls being made continuously, e.g. excavating and constructing bulkheads or walls in the same process, without jo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方案设计时采取大刚度围护结构;相邻基坑之间设置联系梁;基坑内部和相邻基坑之间设置抽条、裙边地基加固;基坑开挖控制错差高度;利用数据反演系统预测基坑群变形趋势,指导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当基坑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量超限或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时,采取相应变形控制措施;逆做板下方土方开挖及上部结构同步施工;剩余主体结构顺筑施工。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不同步施工变形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基坑群整体变形可控和周边环境稳定;并且,本发明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安全性高、施工进度快、施工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在软土地层新建地铁车站的超深基坑工程屡见不鲜,其中,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施工也频频出现,但未有体系化的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不同步开挖施工变形控制方法。
对于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施工,由于有施工场地限制、机械配置不均、施工组织难度大等问题的存在,相邻基坑难免存在异步开挖的工况。此时,若直接采用传统施工方法进行开挖,不仅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还由于缺少标准化的基坑群异步开挖风险预警和变形控制方法,极易造成基坑失稳,从而带来重大安全问题。
鉴于确保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安全变形控制稳定是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工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故提出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相邻超深基坑不同步开挖变形控制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可避免采用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基坑易失稳问题,从而保证了超深基坑群的顺利施工。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方案设计时采取大刚度围护结构;
S2、相邻基坑之间设置联系梁;
S3、基坑内部和相邻基坑之间设置抽条、裙边地基加固;
S4、基坑开挖控制错差高度;
S5、利用数据反演系统预测基坑群变形趋势,指导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
S6、当基坑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量超限或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时,采取相应变形控制措施;
S7、逆做板下方土方开挖及上部结构同步施工;
S8、剩余主体结构顺筑施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1中,大刚度围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以及设置在基坑内部的地中壁(格构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为:(1)施工导墙;(2)成槽机成槽;(3)安放钢筋笼(含接头);(4)灌注水下混凝土;(5)完成地连墙施工。
此举的目的是使本发明地连墙相比于其他钻孔桩桩或工法桩围护结构的刚度更大,抗变形能力更强;其中,地中壁作为素混凝土墙支撑基坑内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效果,基坑开挖施工中随挖随破,可有效保证地连墙侧移变形稳定可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2中,联系梁锚固于相邻基坑的冠梁中,并将相邻基坑的冠梁、第一道砼支撑连为一体;同时,增大各拐角处连系梁的截面尺寸。
此举的目的是增加相邻基坑间的整体刚度,减小基坑顶部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3中,基坑内部靠近地连墙一圈设置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逆作板下3m、基底以下4m,以降低开挖面隆起变形;相邻基坑之间紧贴地连墙设一圈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地面下隔水层顶至基底以下4m,以增加相邻基坑异步开挖条件下中间土层的稳定性;地基加固采用
Figure BDA0003349566800000031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为:(1)测量定位;(2)预搅下沉;(3)喷浆搅拌上升;(4)重复搅拌下沉;(5)重复搅拌上升;(6)施工完成。
此举的目的增强地连墙周边土体刚度,使其在基坑施工中对围护结构的影响减小,进而减小基坑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4中,相邻基坑错差开挖高度控制为最大不超过8m。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两基坑开挖面相差高度过大,相邻基坑间土体产生不平衡力矩,从而使得基坑变形过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5中,反演系统运行流程为:(1)同步现场监测数据;(2)上传云端服务器;(3)数值模拟反演监测数据;(4)数值模拟正分析预测基坑变形:(5)结果展示。将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形情况直观展示在反演系统中,施工人员根据视频及安全系数,对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进行决断,必要时采取变形控制措施。此举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现场数据进行更准确的数值模拟,进而准确的预测基坑变形,可以提前发现基坑危险区域,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6中,变形量超限指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及以上,或者基坑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及以上,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及以上;
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指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2mm/d,或者周边建构筑物的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1mm/d。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6中,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为:
(1)基坑开挖分区调整: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达2mm/d或周边建构筑物位移速率达1mm/d时,采用基坑分段跳仓开挖施工方案;并且,当某开挖段及周边结构均大于或等于2mm/d时,暂停此段开挖,将开挖施工段调整至其他稳定区域;
(2)坑内回填反压: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或周边建筑物位移速率达3mm/d时,采取卸载、局部或全部回填反压至上道支撑标高;
(3)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加压:
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时,调节轴力伺服系统预设轴力最大值,以保证开挖段变形趋势稳定;
(4)设临时钢支撑:
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5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5%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40mm时,在既有钢/砼支撑外具有架设工作面上,额外架设一排钢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7中,逆作板上下同步施工为:待逆作板浇筑完成且具备强度后,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与下部土体开挖同时进行,且下层结构(底板、侧墙、立柱)施工完成前,逆作板上只可施工一层结构;其中,逆作板上层结构施工留一道钢支撑不拆除,待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留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S8中,逆作板上层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向上顺筑剩余主体结构,直至基坑封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具体适用于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施工。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优化了基坑围护结构选型及布置,保证了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2)提出相邻基坑开挖面错层高度为8m的控制值,保障了基坑群不同步开挖相互影响下的变形稳定;
(3)综合现场监测和基坑变形控制要求,运用位移反分析手段反演土体力学参数,获得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的力学参数,得出的基坑群变形趋势和安全系数,以指导下一步基坑开挖变形控制重点;
(4)采用了基坑变形风险预警值和变形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基坑群异步开挖变形控制难题;
(5)采用逆作板下方土方开挖及上部结构同步施工,通过钢支撑留撑等措施,实现了基坑主体结构的快速封闭,保障基坑群施工安全。
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不同步施工变形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基坑群整体变形可控和周边环境稳定;与传统施工方案方法相比,本发明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安全性高、施工进度快、施工成本低等优点,为今后软土层超深基坑群施工提供了一整套实用、可参考的方案,在国内外相似工程有很大地应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大刚度围护结构的施工顺序图(图1中的1、2、3、4、5对应附图为依次顺序进行的施工步骤);
图2是实施例1中相邻基坑连系梁的设置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基坑抽条与裙边加固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基坑群错差开挖施工顺序图(图4中的a、b、c、d、e、f对应附图为依次顺序进行的施工步骤);
图5是实施例1中反演系统运行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反演系统列表展示图;
图7是实施例1中逆作板上下同步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层超深基坑群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一、施工方案设计时采取大刚度围护结构
大刚度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和设置在基坑内部的地中壁(格构式地下连续墙)。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包括:(1)导墙施工;(2)沟槽开挖;(3)安放钢筋笼(含接头);(4)灌注水下混凝土;(5)完成地连墙施工。
其中,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采用液压抓斗成槽机成槽,泥浆护壁。钢筋笼在加工平台上一次焊接加工成型,每个基坑地下连续墙由1台450t吊车和1台150t履带吊配合用“抬吊法”整体下放入槽。混凝土浇注采用双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到场后,直接就位灌注。此外,为保证主体结构内衬墙净宽,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地下连续墙按照外放50mm考虑;主体围护结构按一期进行施工;先施工首开幅,然后施工连接幅和闭合福,为了减少地下连续墙施工累计误差,其中连接幅数量最多不超过5幅。
本实施例中,大刚度围护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使本发明地连墙相比于其他钻孔桩桩或工法桩围护结构的刚度更大,抗变形能力更强;其中,地中壁作为素混凝土墙支撑基坑内壁,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效果,基坑开挖施工中随挖随破,可有效保证地连墙侧移变形稳定可控。
二、相邻基坑之间设置联系梁
如图2所示,相邻基坑设置的连系梁锚固于相应的冠梁中,并将相邻基坑的冠梁、第一道砼支撑连为一体。同时,增大各拐角处连系梁的截面尺寸。
其中,连系梁尺寸主要为2000mm×800mm,但拐角处连系梁加强尺寸至3000mm×800mm。
同时,混凝土采用C35商品混凝土,所有混凝土均分层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振捣时,要使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并插到下层尚未初凝层中50~100mm,以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各插点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在使用时,要做到“快插慢拔”的振捣要点,各插点振捣时间宜为20-30S,并以混凝土面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混凝土凝固后,应立即进行洒水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12-18h内,进行养护,如果是在天气炎热干操的季节浇注,养护时间提前到8-14h内进行。
本实施例中,联系梁的设计,是为了增加相邻基坑间的整体刚度,减小基坑顶部变形。
三、基坑内部设置抽条、裙边地基加固
如图3所示,在基坑内部靠近地连墙一圈设置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逆作板下3m、基底以下4m,以降低开挖面隆起变形;相邻基坑之间紧贴地连墙设一圈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地面下隔水层顶至基底以下4m,以增加相邻基坑异步开挖条件下中间土层的稳定性。其中,地基加固采用
Figure BDA0003349566800000081
高压旋喷桩,且施工工艺为:
(1)桩机就位
钻机安放保持水平,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钻杆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得大于1.5%;钻机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过远,钻机钻杆采用钻杆导向架进行定位。
(2)贯入注浆管
注浆管随旋喷桩机钻头一起钻至预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宜超过lMPa.如压力过高,则易将孔壁射塌。
(3)制备固化剂浆液
制备旋喷桩固化剂浆液时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水泥掺量根据加固土的性质及单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取1:1.5。水泥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重新取样试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在旋喷桩贯入注浆管的同时,后台拌制固化剂浆液(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严格按设计要求配制浆液。
(4)喷射注浆
水泥浆液应在喷注前1h内搅拌,当喷嘴达到设计高程,喷注开始时先送高压水清管,再送浆液和压缩空气。在底部旋喷lmin,当达到喷射压力及喷浆量后再边旋转边提升。为防止浆管扭断,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断,当注浆管不能一次提升完成而需分次拆卸时,拆卸动作要快,卸管后继续喷射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并且搅拌时间超过4h的水泥浆液不得使用。
施工过程中控制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其中,提升速度可取10-25cm/min,对需要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度的部分采取复喷的措施,并使实际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0.3-0.5m。
(5)拔管与冲洗
旋喷施工完毕,迅速拔出注浆管,并用清水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注浆泵、注浆管和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出。
(6)桩机移位
待旋喷桩机注浆管全部提出地面后,先关闭电机,然后将桩机移至新的桩位。
本实施例中,抽条、裙边地基加固的设置,是为了增强地连墙周边及坑内土体刚度,使其在基坑施工中对围护结构的影响减小,进而减小基坑变形。
四、基坑开挖控制错差高度
相邻基坑错差开挖原则为“竖向分层、纵向分段、中间拉槽、两侧扩展、留土护壁,限时完成开挖与支撑”。施工过程中,为尽快完成底板制作,开挖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并应防止放坡过长、过高。当基坑开挖到具备支撑架设作业面后立即进行支撑架设,待砼支撑达到设计强度、钢支撑架设完毕轴力施加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单元土方开挖。相邻基坑群不同步开挖时,开挖面错差高度不宜过大,一般以8m为宜,基坑群开挖段落保证均匀,以防偏载。
如图4所示,错差开挖施工流程如下:
(1)参见图4a,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A基坑先开挖;
(2)参见图4b,A基坑开挖至第三层,B基坑开挖;
(3)参见图4c,AB基坑群同步开挖,A基坑先进行逆作板施工;
(4)参见图4d,A基坑逆作板上部主体结构与下部基坑盖挖同做,B基坑施工逆作板;
(5)参见图4e,A基坑底板与上部结构同步施工,B基坑逆作板上部结构与下部基坑开挖同步施工;
(6)参见图4f,A基坑结构封顶,B基坑底板与上部结构同步施工后直至结构封顶。
五、利用数据反演系统预测基坑群变形趋势,指导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
反演系统运行流程为:(1)同步现场监测数据;(2)上传云端服务器;(3)数值模拟反演监测数据;(4)数值模拟正分析预测基坑变形:(5)结果展示。本实施例中,将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形情况直观展示在反演系统中,施工人员根据视频及安全系数,对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进行决断,必要时采取变形控制措施。此举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现场数据进行更准确的数值模拟,进而准确的预测基坑变形,可以提前发现基坑危险区域,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其中,通过反演分析以及数值模拟对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问题以及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与预测,反演系统运行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
首先,施工人员上传项目基本开挖信息与数据库数据交互的操作,技术人员通过系统后台数据库导出相应的开挖信息,同时监测人员导入与施工进度匹配的实时监控量测数据;随后,技术人员在本地计算机利用大型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软件GTS-NX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之后及时将其上传到系统界面以供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
接着,如图6所示,在列表展示部分,分别将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形情况在列表中进行展示。列表展示主要包含工程项目所属类型,当前开挖深度以及其所属的开挖工况,当前开挖深度下的最大变形值、安全系数以及其所对应的更为直观的百分比进度条显示,后一列所展示当前开挖深度所属开挖工况与上一开挖工况之间引起的围护结构的变形过程视频。施工人员根据视频及安全系数,对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进行决断,必要时采取变形控制措施。
六、对于变形量超限或速率过大时,采取相应变形控制措施
变形量超限指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及以上,或者基坑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及以上,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及以上。
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指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2mm/d,或者周边建构筑物的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1mm/d。
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有:
(1)基坑开挖分区调整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达2mm/d或周边建构筑物位移速率达1mm/d时,采用基坑分段跳仓开挖施工方案(本领域常规且通用的成熟方案),以减小基坑开挖受到的“时空效应”,降低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大范围卸荷对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并且,实际施工中,当某开挖段及周边结构均大于或等于2mm/d时,则可暂停此段开挖并采取变形补救措施,将开挖施工段调整至较为稳定区域进行开挖。
(2)坑内加载(回填)反压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或周边建筑物位移速率达3mm/d时,基坑有失稳趋势,采取卸载、局部或全部回填反压至上道支撑标高;待变形稳定,且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后,即可恢复开挖;
(3)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加压
一般情况下,轴力伺服系统具备支撑轴力实时监控、报警和自动补偿功能,系统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每根钢支撑的轴力设定值及上、下限值进行相应的轴力动态调整。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时,需调节轴力伺服系统预设轴力最大值,必要时采取轴力的手动增大或减小操作,以保证开挖段变形趋势稳定。
(4)设临时钢支撑
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5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5%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40mm时,在既有钢/砼支撑外具有架设工作面上,额外架设一排钢支撑。钢支撑型号规格和轴力预加值计算确定,钢支撑架设应遵循保质、快速原则。
七、逆做板下方土方开挖及上部结构同步施工
如图7所示,逆作板上下同步施工,待逆作板浇筑完成,且具备强度后,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与下部土体开挖同时进行。逆作板下盖挖采用一台挖掘机挖土、一台挖掘机倒土和液压抓斗取土配合操作,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主体结构底板施工,减少坑底暴露时间。混凝土垫层采用快硬混凝土,随后防水施工完成后,做好现场施工组织,增加施工人员快速绑扎底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保障基坑尽快封底。随后施工逆作板下侧墙及立柱,在底层侧墙及立柱施工完成前,只施做逆作板上面一层结构(包括中板、侧墙及立柱)。为保证逆作板上部结构施工稳定性,留一道钢支撑不拆除,待本层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留撑。
八、剩余主体结构顺筑施工
待逆作板下层侧墙、立柱、底板和逆作板上层侧墙、立柱、中板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之后,依次顺筑剩余上部主体结构(侧墙、立柱、中板、顶板),同时随着主体结构施工拆除临时格构柱及留撑,直至主体封顶。
本发明可以参考具体实施例1中图1、图2和图3进行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方案设计,根据图4进行施工开挖方案设计,根据图4、图5、图6、图7所示原理进行施工中变形控制方案的选取,同时按照图4所示进行施工安排,图5、图6对重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各种措施共用从而保证基坑开挖稳定性,采取此方案可以对相邻超深基坑不同步开挖变形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方案设计时采取大刚度围护结构;
S2、相邻基坑之间设置联系梁;
S3、基坑内部和相邻基坑之间设置抽条、裙边地基加固;
S4、基坑开挖控制错差高度;
S5、利用数据反演系统预测基坑群变形趋势,指导下一步基坑变形控制重点;
S6、当基坑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量超限或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时,采取相应变形控制措施;
S7、逆做板下方土方开挖及上部结构同步施工;
S8、剩余主体结构顺筑施工;
其中,所述步骤S6中,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为:
(1)基坑开挖分区调整: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达2mm/d或周边建构筑物位移速率达1mm/d时,采用基坑分段跳仓开挖施工方案;并且,当某开挖段及周边结构均大于或等于2mm/d时,暂停此段开挖,将开挖施工段调整至其他稳定区域;
(2)坑内回填反压:
当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或周边建筑物位移速率达3mm/d时,采取卸载、局部或全部回填反压至上道支撑标高;
(3)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加压:
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时,调节轴力伺服系统预设轴力最大值,以保证开挖段变形趋势稳定;
(4)设临时钢支撑:
当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50mm,或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5%h,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40mm时,在既有钢/砼支撑外具有架设工作面上,额外架设一排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大刚度围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以及设置在基坑内部的地中壁,施工工艺为:(1)施工导墙;(2)成槽机成槽;(3)安放钢筋笼;(4)灌注水下混凝土;(5)完成地连墙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联系梁锚固于相邻基坑的冠梁中,并将相邻基坑的冠梁、第一道砼支撑连为一体;同时,增大各拐角处连系梁的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基坑内部靠近地连墙一圈设置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逆作板下3m、基底以下4m;相邻基坑之间紧贴地连墙设一圈裙边加固,裙边加固内侧设置抽条加固,加固深度为地面下隔水层顶至基底以下4m;地基加固采用φ850@600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为:(1)测量定位;(2)预搅下沉;(3)喷浆搅拌上升;(4)重复搅拌下沉;(5)重复搅拌上升;(6)施工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相邻基坑错差开挖高度控制为最大不超过8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反演系统运行流程为:(1)同步现场监测数据;(2)上传云端服务器;(3)数值模拟反演监测数据;(4)数值模拟正分析预测基坑变形:(5)结果展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变形量超限指基坑围护结构侧移达40mm及以上,或者基坑围护结构相对于基坑深度h变形达0.4%h及以上,或者周边建构筑物位移达10mm及以上;
位移速率超过预警值指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2mm/d,或者周边建构筑物的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1mm/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逆作板上下同步施工为:待逆作板浇筑完成且具备强度后,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与下部土体开挖同时进行,且下层结构施工完成前,逆作板上只可施工一层结构;其中,逆作板上层结构施工留一道钢支撑不拆除,待结构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留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逆作板上层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向上顺筑剩余主体结构,直至基坑封顶。
CN202111332849.5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045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2849.5A CN114045870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LU502674A LU502674B1 (en) 2021-11-11 2022-08-16 Safe bottom-up and top-down combine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excavation of ultra-deep foundation pit grou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2849.5A CN114045870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5870A CN114045870A (zh) 2022-02-15
CN114045870B true CN114045870B (zh) 2022-12-09

Family

ID=80208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2849.5A Active CN114045870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5870B (zh)
LU (1) LU502674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2219B (zh) * 2022-02-23 2023-08-11 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邻接建筑物施工模拟装置
CN115288155B (zh) * 2022-08-19 2023-10-2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方圆组合超深永久基坑支护结构的高效建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546A (zh) * 2005-12-12 2007-06-20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中心岛顺作局部裙边逆作施工方法
KR101341679B1 (ko) * 2010-09-30 2013-12-16 (주)바로건설기술 지하 구조물 구축장치 및 공법
CN109610466B (zh) * 2019-01-31 2023-12-19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已建地铁车站两侧不规则深基坑不同步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10158600B (zh) * 2019-06-05 2021-07-06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异步回填的施工方法
CN112926110B (zh) * 2021-01-22 2024-05-07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过程风险实时可视化预警方法
CN113089624B (zh) * 2021-03-29 2022-10-11 天津大学 相邻基坑异步开挖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13417294B (zh) * 2021-07-20 2022-08-23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地铁换乘枢纽基坑群的同步开挖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5870A (zh) 2022-02-15
LU502674B1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1503B (zh) 一种超深盾构区间风井先隧后主体施工方法
CN114045870B (zh) 一种超深基坑群异步开挖顺逆结合安全性施工方法
CN109113746B (zh) 盾构检修井的施工方法
CN109595004B (zh) 一种隧道二扩四扩挖方法
CN113153308B (zh) 双联拱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法
CN111997624A (zh) 一种浅埋大断面暗挖矩形隧道施工方法
US11959243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large-span station with two-wing open type half-cover excavation and half-reverse construction
CN106638643A (zh) 一种止水帷幕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08990A (zh) 一种高压预填充溶洞桩基施工方法
CN112761166A (zh) 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
CN106837341A (zh) 一种地铁暗挖施工用竖井井壁的施工方法
CN114319388A (zh) 一种在岩溶区既有建筑内部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1335319A (zh)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沉井施工方法
CN114215090A (zh) 一种封闭空间内筏板与压桩的施工方法
CN114411761B (zh) 新建筑施工时对拟建地铁隧道超前预支护体系及支护方法
CN114541408B (zh) 地下车站端头井前上部含风井结构及其下穿施工方法
CN113338332B (zh) 微风化岩区的逆作施工方法
CN114922195A (zh) 一种紧邻保护对象的软土深大基坑施工方法
CN216194845U (zh) 卵石覆盖层钢板桩围堰系统
CN113266019B (zh) 一种基坑钢管支撑体系的施工工法
CN112483126A (zh)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暗挖风道施工方法
CN111576483A (zh) 城际铁路隧道临近敏感建筑物段明挖施工工法
CN110777859B (zh) 一种水平地基置换结合桩体顶升加固纠偏的方法
CN114607187B (zh) 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
CN114855778B (zh) 山坡斜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代柱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