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管插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
传统的气管插管在插入病人的气道中后,需要对其固定,而传统用于气管插管的固定装置均是通过使用胶带,利用胶带一端粘贴在气管插管外侧,另一端粘贴在病人脸部的皮肤上进行对气管插管的固定,传统的固定装置会对病人皮肤进行一定的压迫,且人体皮肤较为柔软,易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发生偏移和晃动,从而影响气管插管的抢救效果,传统的固定装置在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的时候,不便于设置联动式的结构,来减少操作步骤的时间,加快对病人的抢救,且传统的固定装置不便于确定气管插管的固定位置,导致耗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对病人的抢救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传统的固定装置会对病人皮肤进行一定的压迫,且人体皮肤较为柔软,易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发生偏移和晃动,从而影响气管插管的抢救效果,传统的固定装置在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的时候,不便于设置联动式的结构,来减少操作步骤的时间,加快对病人的抢救,且传统的固定装置不便于确定气管插管的固定位置,导致耗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对病人抢救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管和设置在主管一侧的高压管,主管一端设置有套囊,主管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主管包括设置在主管一端的连接器和设置在主管外侧的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第二固定环设置在主管外侧,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连接硬管,连接硬管外侧套装有升降组件;
升降组件包括套装在连接硬管外侧的套装筒和开设在套装筒内壁的配合条槽,且配合条槽设置两组,套装筒内部嵌合设置有按压头,按压头一侧设置有限位柱,套装筒两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
第一旋转组件包括设置在套装筒外侧的连接筒和设置在连接筒内部的旋转内轴,旋转内轴外侧设置有套装环,且套装环活动设置在连接筒内部,套装环一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一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一侧设置有斜向板,斜向板一侧设置有磁吸层;
固定辅助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内部的脖枕组件,底板两侧开设有条型槽,条型槽内部设置有调节柱,且调节柱一端贯穿底板,调节柱外侧设置有辅助板,辅助板一端位置处于条型槽内部;
底板包括设置开设在其内部的安装槽和设置在底板一侧的第三气管,且第三气管一端设置有充气囊,第三气管和充气囊设置两组,第三气管一端位置处于安装槽内部,脖枕组件包括嵌合设置在安装槽内部的棉枕和设置在棉枕上端的气囊袋,气囊袋下端设置有第一气管,且第一气管贯穿设置在棉枕内部,棉枕内部设置有第二气管,且第二气管一端与第一气管相连接,第二气管另一端与第三气管相连接;
辅助板包括第一构件板和设置在第一构件板内部的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二构件板,第二构件板处于第一构件板正上方位置,顶升组件设置四组,第二构件板通过四组所述的顶升组件与第一构件板相连接,第二构件板内部设置有电磁铁,第一构件板内部设置有联动组件。
进一步地,连接硬管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固定竖条和开设在连接硬管两侧的限位槽,两组所述的固定竖条两端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相连接,限位槽设置多组,多组所述的限位槽与限位柱相匹配。
进一步地,套装筒内部开设有嵌合槽,嵌合槽内壁开设有卡合条槽,按压头外侧设置有卡合竖条,卡合竖条嵌合在卡合条槽内部,卡合竖条的长度小于卡合条槽的长度。
进一步地,调节柱包括设置其一端的拧动头和开设在调节柱外侧的弧形槽,调节柱内部设置有嵌合内轴,嵌合内轴外侧设置有中间板,且中间板位置处于弧形槽内部,调节柱外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轮,且第一旋转轮处于联动组件正下方位置。
进一步地,联动组件包括啮合在第一旋转轮正上方位置的第二旋转轮和通过轴连接在第二旋转轮一侧的第三旋转轮,第三旋转轮一侧啮合设置有第四旋转轮,第四旋转轮通过轴设置有第五旋转轮,且第五旋转轮设置四组,四组所述的第五旋转轮通过轴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构件板内部的固定柱和嵌合设置在固定柱内部的顶升柱,顶升柱外侧开设有齿条槽,固定柱上端一侧开设有贯穿槽,一组所述的第五旋转轮贯穿贯穿槽与齿条槽相啮合。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拿取固定辅助装置,按压充气囊向气囊袋内部充气,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和棉枕上,利用可视喉镜将主管插入到病人气道;
S2:拧动拧动头,此时调节柱、第一构件板和联动组件被带动转动,当第一构件板与条型槽内壁接触后,继续转动调节柱,中间板由弧形槽内壁一端移动到弧形槽内壁另一端,第一旋转轮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旋转轮、第三旋转轮、第四旋转轮和四组的第五旋转轮旋转,即带动顶升柱顶升,直至第二构件板被顶升到极限位置,电磁铁充电带有磁性;
S3:拉伸伸缩杆使其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旋转旋转内轴带动套装环、连接板、伸缩杆和固定块转动,直至磁吸层与电磁铁磁性连接,通过按压按压头使得限位柱嵌合在一组的限位槽内部,固定主管的位置,至此,完成所有实施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拿取固定辅助装置,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和棉枕上,利用可视喉镜将主管插入到病人气道,拧动调节柱,带动辅助板移动,直至两组的辅助板与相对应组的条型槽内壁相接触,伸出伸缩杆,同时旋转旋转内轴带动伸缩杆、连接板和固定块转动,直至磁吸层与辅助板侧面磁性连接,即固定了主管的位置,避免主管通过胶带进行固定,对病人皮肤进行压迫,且避免因人体皮肤较为柔软,出现的主管位置偏移现象。
2、本发明提供的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在拧动调节柱时,需要拧动拧动头,此时调节柱、第一构件板和联动组件被带动转动,当第一构件板与条型槽内壁接触后,继续转动调节柱,中间板由弧形槽内壁一端移动到弧形槽内壁另一端,第一旋转轮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旋转轮、第三旋转轮、第四旋转轮和四组的第五旋转轮旋转,即带动顶升柱顶升,直至第二构件板被顶升到极限位置,通过联动组件来减少所需的操作步骤,且再此情况下的第二构件板与第一构件板的间距不易变化。
3、本发明提供的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及方法,通过伸缩杆的完全伸出,固定固定块与套装环的间距,通过调节柱的旋转,确定电磁铁的位置,当转动磁吸层与电磁铁磁性连接时,因电磁铁的长度大于磁吸层的长度,套装筒活动套装在连接硬管外侧,可避免因病人体态差异,磁吸层与电磁铁不易磁性连接的情况,当磁吸层与电磁铁磁性连接后,按压按压头使得限位柱嵌合在限位槽内部,固定此时套装筒的位置,对主管形成稳定的固定,避免主管位置移动,且底板上端设置有脖枕组件,按压充气囊向气囊袋内部充气,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和棉枕上,增加了装置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固定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脖枕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辅助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调节柱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联动组件和顶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11、连接器;12、第一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4、连接硬管;141、固定竖条;142、限位槽;15、升降组件;151、套装筒;152、配合条槽;153、按压头;1531、卡合竖条;154、限位柱;155、第一旋转组件; 1551、连接筒;1552、套装环;1553、旋转内轴;1554、连接板;1555、伸缩杆;1556、固定块;15561、斜向板;15562、磁吸层;156、第二旋转组件;157、嵌合槽;1571、卡合条槽;2、固定辅助装置;21、底板;211、第三气管;212、充气囊;213、安装槽;22、脖枕组件;221、气囊袋;222、棉枕;223、第一气管;224、第二气管;23、辅助板;231、第一构件板;232、联动组件;2321、第二旋转轮;2322、第三旋转轮;2323、第四旋转轮;2324、第五旋转轮;233、第二构件板;234、顶升组件;2341、固定柱;23411、贯穿槽;2342、顶升柱;23421、齿条槽;235、电磁铁;24、条型槽;25、调节柱;251、拧动头;252、弧形槽;253、嵌合内轴;254、中间板;255、第一旋转轮;3、套囊;4、高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传统的固定装置会对病人皮肤进行一定的压迫,且人体皮肤较为柔软,易导致气管插管的位置发生偏移和晃动,从而影响气管插管抢救效果的技术问题,如图1-7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主管1和设置在主管1 一侧的高压管4,主管1一端设置有套囊3,主管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辅助装置 2,主管1包括设置在主管1一端的连接器11和设置在主管1外侧的第一固定环12,且第一固定环12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3设置在主管1外侧,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13之间设置有连接硬管14,连接硬管 14外侧套装有升降组件15,升降组件15包括套装在连接硬管14外侧的套装筒 151和开设在套装筒151内壁的配合条槽152,且配合条槽152设置两组,套装筒151内部嵌合设置有按压头153,按压头153一侧设置有限位柱154,套装筒 151两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组件155和第二旋转组件156,第一旋转组件155和第二旋转组件156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
第一旋转组件155包括设置在套装筒151外侧的连接筒1551和设置在连接筒1551内部的旋转内轴1553,旋转内轴1553外侧设置有套装环1552,且套装环1552活动设置在连接筒1551内部,套装环1552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554,连接板1554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555,伸缩杆1555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556,固定块1556一侧设置有斜向板15561,斜向板15561一侧设置有磁吸层15562,连接硬管14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固定竖条141和开设在连接硬管14两侧的限位槽142,两组的固定竖条141两端与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13相连接,限位槽142设置多组,多组的限位槽142与限位柱154相匹配,套装筒151内部开设有嵌合槽157,嵌合槽157内壁开设有卡合条槽1571,按压头153外侧设置有卡合竖条1531,卡合竖条1531嵌合在卡合条槽1571内部,卡合竖条1531 的长度小于卡合条槽1571的长度,固定辅助装置2包括底板21和设置在底板21内部的脖枕组件22,底板21两侧开设有条型槽24,条型槽24内部设置有调节柱25,且调节柱25一端贯穿底板21,调节柱25外侧设置有辅助板23,辅助板23一端位置处于条型槽24内部。
底板21包括设置开设在其内部的安装槽213和设置在底板21一侧的第三气管211,且第三气管211一端设置有充气囊212,第三气管211和充气囊212 设置两组,第三气管211一端位置处于安装槽213内部,脖枕组件22包括嵌合设置在安装槽213内部的棉枕222和设置在棉枕222上端的气囊袋221,气囊袋 221下端设置有第一气管223,且第一气管223贯穿设置在棉枕222内部,棉枕 222内部设置有第二气管224,且第二气管224一端与第一气管223相连接,第二气管224另一端与第三气管211相连接,辅助板23包括第一构件板231和设置在第一构件板231内部的顶升组件234,顶升组件234一端设置有第二构件板 233,第二构件板233处于第一构件板231正上方位置,顶升组件234设置四组,第二构件板233通过四组的顶升组件234与第一构件板231相连接,第二构件板233内部设置有电磁铁235,第一构件板231内部设置有联动组件232。
具体的,拿取固定辅助装置2,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221和棉枕222上,利用可视喉镜将主管1插入到病人气道,拧动调节柱25,带动辅助板23移动,直至两组的辅助板23与相对应组的条型槽24 内壁相接触,伸出伸缩杆1555,同时旋转旋转内轴1553带动伸缩杆1555、连接板1554和固定块1556转动,直至磁吸层15562与辅助板23侧面磁性连接,即固定了主管1的位置,避免主管1通过胶带进行固定,对病人皮肤进行压迫,且避免因人体皮肤较为柔软,出现的主管1位置偏移现象。
为了解决传统的固定装置在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的时候,不便于设置联动式的结构,来减少操作步骤的时间,加快对病人抢救的技术问题,如图8-10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调节柱25包括设置其一端的拧动头251和开设在调节柱25外侧的弧形槽 252,调节柱25内部设置有嵌合内轴253,嵌合内轴253外侧设置有中间板254,且中间板254位置处于弧形槽252内部,调节柱25外侧设置有第一旋转轮255,且第一旋转轮255处于联动组件232正下方位置,联动组件232包括啮合在第一旋转轮255正上方位置的第二旋转轮2321和通过轴连接在第二旋转轮2321 一侧的第三旋转轮2322,第三旋转轮2322一侧啮合设置有第四旋转轮2323,第四旋转轮2323通过轴设置有第五旋转轮2324,且第五旋转轮2324设置四组,四组的第五旋转轮2324通过轴进行连接,顶升组件234包括设置在第一构件板 231内部的固定柱2341和嵌合设置在固定柱2341内部的顶升柱2342,顶升柱 2342外侧开设有齿条槽23421,固定柱2341上端一侧开设有贯穿槽23411,一组的第五旋转轮2324贯穿贯穿槽23411与齿条槽23421相啮合。
具体的,在拧动调节柱25时,需要拧动拧动头251,此时调节柱25、第一构件板231和联动组件232被带动转动,当第一构件板231与条型槽24内壁接触后,继续转动调节柱25,中间板254由弧形槽252内壁一端移动到弧形槽252 内壁另一端,第一旋转轮255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旋转轮2321、第三旋转轮2322、第四旋转轮2323和四组的第五旋转轮2324旋转,即带动顶升柱2342 顶升,直至第二构件板233被顶升到极限位置,通过联动组件232来减少所需的操作步骤,且再此情况下的第二构件板233与第一构件板231的间距不易变化。
为了解决传统的固定装置不便于确定气管插管的固定位置,导致耗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对病人抢救效果的技术问题,如图2-3和图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第一旋转组件155包括设置在套装筒151外侧的连接筒1551和设置在连接筒 1551内部的旋转内轴1553,旋转内轴1553外侧设置有套装环1552,且套装环 1552活动设置在连接筒1551内部,套装环1552一侧设置有连接板1554,连接板1554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555,伸缩杆1555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556,固定块 1556一侧设置有斜向板15561,斜向板15561一侧设置有磁吸层15562,连接硬管14包括设置在其两侧的固定竖条141和开设在连接硬管14两侧的限位槽142,两组的固定竖条141两端与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13相连接,限位槽142 设置多组,多组的限位槽142与限位柱154相匹配,底板21包括设置开设在其内部的安装槽213和设置在底板21一侧的第三气管211,且第三气管211一端设置有充气囊212,第三气管211和充气囊212设置两组,第三气管211一端位置处于安装槽213内部,脖枕组件22包括嵌合设置在安装槽213内部的棉枕222 和设置在棉枕222上端的气囊袋221,气囊袋221下端设置有第一气管223,且第一气管223贯穿设置在棉枕222内部,棉枕222内部设置有第二气管224,且第二气管224一端与第一气管223相连接,第二气管224另一端与第三气管211相连接。
具体的,通过伸缩杆1555的完全伸出,固定固定块1556与套装环1552的间距,通过调节柱25的旋转,确定电磁铁235的位置,当转动磁吸层15562与电磁铁235磁性连接时,因电磁铁235的长度大于磁吸层15562的长度,套装筒151活动套装在连接硬管14外侧,可避免因病人体态差异,磁吸层15562与电磁铁235不易磁性连接的情况,当磁吸层15562与电磁铁235磁性连接后,按压按压头153使得限位柱154嵌合在限位槽142内部,固定此时套装筒151的位置,对主管1形成稳定的固定,避免主管1位置移动,且底板21上端设置有脖枕组件22,按压充气囊212向气囊袋221内部充气,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221和棉枕222上,增加了装置的舒适性。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解释说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方案,临床用可防皮肤压迫的幼儿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拿取固定辅助装置2,按压充气囊212向气囊袋221内部充气,使其枕在病人体后,此时病人的脖颈位置下压在气囊袋221和棉枕222上,利用可视喉镜将主管1插入到病人气道;
步骤二:拧动拧动头251,此时调节柱25、第一构件板231和联动组件232 被带动转动,当第一构件板231与条型槽24内壁接触后,继续转动调节柱25,中间板254由弧形槽252内壁一端移动到弧形槽252内壁另一端,第一旋转轮 255被带动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旋转轮2321、第三旋转轮2322、第四旋转轮2323 和四组的第五旋转轮2324旋转,即带动顶升柱2342顶升,直至第二构件板233 被顶升到极限位置,电磁铁235充电带有磁性;
步骤三:拉伸伸缩杆1555使其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旋转旋转内轴1553带动套装环1552、连接板1554、伸缩杆1555和固定块1556转动,直至磁吸层15562 与电磁铁235磁性连接,通过按压按压头153使得限位柱154嵌合在一组的限位槽142内部,固定主管1的位置,至此,完成所有实施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