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1665A -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1665A
CN114041665A CN202111311270.0A CN202111311270A CN114041665A CN 114041665 A CN114041665 A CN 114041665A CN 202111311270 A CN202111311270 A CN 202111311270A CN 114041665 A CN114041665 A CN 114041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command terminal
machine
arc
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12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1665B (zh
Inventor
胡德安
何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ihelian Securit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ihelian Securit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ihelian Securit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ihelian Securit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12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1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1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1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1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1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5/00Holders or carriers for hand articles; Holders or carriers for use while travelling or camping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包括指挥终端一体机和两个支撑机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机构位于另一个支撑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支撑带,所述弧形支撑带的两端部均连接有弹性带,两个所述弹性带远离弧形支撑带的端部通过卡扣卡合连接;本发明通过位于下方的支撑机构可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支撑,使人体可在站立时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便于在地面不便放置物品的环境中使用,且不需要将背包卸下后再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通过滑座带动指挥终端一体机的滑动的方式将其滑动至使用者的正面,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速度较快,提高了指挥效率,便于应急时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背景技术
视频指挥终端是针对突发紧急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水、流行性疾病暴发等事件而开发的一套应急设备,为政府进行应急对策、应急指挥提供相关信息获取,具有灾情信息获取、信息共享查询、快速评估、辅助决策、命令发布、现场指挥、动态显示、信息公告等功能,并为实现应急指挥的“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发明专利CN106961749A公开了一种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终端,包括装置本体、内置控制电路系统、网络舆情人机交互系统,在装置本体上设有抗震条、触控显示屏、摄像头、外接设备插槽、电源孔、固定卡扣、把手、外接天线孔、扬声器、箱体、控制区、功能调节区、太阳能外壳,在装置本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光电转换模块、主控电路、无线信号模块、移动网络模块、GPRS模块、驱动电路、中央处理器、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收发模块、显示模块、图像采集模块、音频采集模块、降噪模块,在装置本体内安装有网络舆情人机交互系统,该装置的体积小,功能丰富,可以进行应急用网络舆情指挥用,能够进行视频通话,网络指挥,携带方便。
但是该设备需要手持进行携带,携带时比较费力,且使用时需要将装置放置在地面或承载物上,当地面不便于放置装置且缺少承载物时,如在泥泞的地面上或山体斜坡上应急使用时,该装置难以进行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应急指挥终端在地面不便于放置且缺少承载物时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包括指挥终端一体机和两个支撑机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机构位于另一个支撑机构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支撑带,所述弧形支撑带的两端部均连接有弹性带,两个所述弹性带远离弧形支撑带的端部通过卡扣卡合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和卡扣的顶端均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固环,所述弧形支撑带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座,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卡合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滑座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带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相对滑槽移动的驱动机构。
具体使用时,先分别将两个加固环套在两侧肩膀处,并将两个弧形支撑带分别套在胸部和腰部位置,然后将弧形支撑带两端的弹性带通过卡扣卡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指挥终端一体机背在背上,需要使用指挥终端一体机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座在滑槽内移动使滑座移动至人体的正面,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然后将卡合机构打开,使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顶部解除固定,再将指挥终端一体机旋转打开,从而使指挥终端一体机从使用者的正面打开,通过位于下方的支撑机构可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支撑,使人体可在站立时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便于在地面不便放置物品的环境使用,且不需要将背包卸下后再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通过滑座带动指挥终端一体机的滑动的方式将其滑动至使用者的正面,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速度较快,提高了指挥效率,便于应急时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的底端,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座远离卡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座靠近卡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传动连接。
具体使用时,牵引机构拉动第一牵引绳移动时,第一牵引绳拉动滑座朝向滑槽靠近人体正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牵引机构拉动第二牵引绳移动时,第二牵引绳拉动滑座朝向滑槽靠近人体背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的背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的底端,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穿绳孔,所述穿绳孔与所述滑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筒体的侧壁,且所述转轴上套装有四个绕绳轮,两个所述第一牵引绳和两个所述第二牵引绳远离滑座的一端分别缠绕安装在四个绕绳轮上,所述第一牵引绳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牵引绳的缠绕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轴伸出筒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牵引绳设置在滑槽内,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远离滑座的一端贯穿所述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上,所述弧形支撑带内开设有穿绳通道,所述第二牵引绳穿过所述穿绳通道,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牵引绳远离滑座的一端贯穿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筒体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管,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远离滑座的一端均从软管内穿过,并分别缠绕在靠近连接口的两个绕绳轮上。
具体使用时,需要拉动滑座朝向人体正面移动时,通过摇把旋转转轴,使转轴带动四个绕绳轮旋转,从而使第一牵引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由于第二牵引绳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二牵引绳从绕绳轮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二牵引绳能够被滑座拉动,需要拉动滑座朝向人体背面移动时,通过摇把反向旋转转轴,使转轴带动四个绕绳轮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牵引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由于第二牵引绳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一牵引绳从绕绳轮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绳能够被滑座拉动,通过设置四个绕绳轮可同时带动两个滑座同步移动,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远离支撑座的一侧壁转动安装有显示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壁上。
具体使用时,控制面板可相对支撑座旋转90°,从而使控制面板可旋转至水平状态,显示面板可相对控制面板旋转90°-120°,从而使控制面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显示面板可旋转至竖直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操控控制面板和观察显示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通过卡合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卡合连接,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固定扣和连接座,所述固定扣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指挥终端一体机的一端,所述连接座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扣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连接座内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固定扣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压杆远离卡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内腔的顶部靠近牵引机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当按钮与压块相接触后,随着按钮的继续移动,按钮逐渐被压块压下。
具体使用时,当指挥终端一体机位于人体背面时,卡块卡在卡扣内,从而通过卡扣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固定,从而对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顶部进行固定,当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正面时,按钮与压块相接触,随着按钮的继续移动,按钮逐渐被压块压下,从而使得压杆远离按钮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带动卡块向上移动,使卡块与卡扣分离,从而解除的卡扣的固定,此时即可将指挥终端一体机旋转下来使用,通过弹簧可以使按钮与压块分离后,按钮自动向上弹起,从而通过压杆将卡块压入卡扣内,从而自动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先分别将两个加固环套在两侧肩膀处,并将两个弧形支撑带分别套在胸部和腰部位置,然后将弧形支撑带两端的弹性带通过卡扣卡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指挥终端一体机背在背上,需要使用指挥终端一体机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座在滑槽内移动使滑座移动至人体的正面,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然后将卡合机构打开,使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顶部解除固定,再将控制面板相对支撑座旋转90°,从而使控制面板旋转至水平状态,再将显示面板相对控制面板旋转90°,从而使显示面板旋转至竖直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操控控制面板和观察显示面板;需要拉动滑座朝向人体正面移动时,通过摇把旋转转轴,使转轴带动四个绕绳轮旋转,从而使第一牵引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由于第二牵引绳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二牵引绳从绕绳轮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二牵引绳能够被滑座拉动,需要拉动滑座朝向人体背面移动时,通过摇把反向旋转转轴,使转轴带动四个绕绳轮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牵引绳缠绕在绕绳轮上,由于第二牵引绳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一牵引绳从绕绳轮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绳能够被滑座拉动;当指挥终端一体机位于人体背面时,卡块卡在卡扣内,从而通过卡扣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固定,从而对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顶部进行固定,当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正面时,按钮与压块相接触,随着按钮的继续移动,按钮逐渐被压块压下,从而使得压杆远离按钮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带动卡块向上移动,使卡块与卡扣分离,从而解除的卡扣的固定,此时即可将指挥终端一体机旋转下来使用,通过弹簧可以使按钮与压块分离后,按钮自动向上弹起,从而通过压杆将卡块压入卡扣内,从而自动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本发明在需要使用指挥终端一体机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座在滑槽内移动使滑座移动至人体的正面,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然后将卡合机构打开,使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顶部解除固定,再将指挥终端一体机旋转打开,从而使指挥终端一体机从使用者的正面打开,通过位于下方的支撑机构可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支撑,使人体可在站立时对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便于在地面不便放置物品的环境中使用,且不需要将背包卸下后再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进行使用,通过滑座带动指挥终端一体机的滑动的方式将其滑动至使用者的正面,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的速度较快,提高了指挥效率,便于应急时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携带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支撑机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卡合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牵引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牵引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机构;101、弧形支撑带;1011、滑槽;102、弹性带;103、卡扣;104、滑座;105、第一牵引绳;106、第二牵引绳;2、连接带;3、加固环;4、指挥终端一体机;401、支撑座;402、控制面板;403、显示面板;5、牵引机构;501、筒体;502、连接柱;503、连接口;504、转轴;505、摇把;506、绕绳轮;507、导向环;6、连接管;7、连接座;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固定扣;11、卡块;12、压杆;13、销轴;14、按钮;15、弹簧;16、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包括指挥终端一体机4和两个支撑机构1,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机构1位于另一个支撑机构1的正上方,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机构1用于套装在人体的腰部位置,另一个所述支撑机构1用于套装在人体的胸部位置,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弧形支撑带101,弧形支撑带101为刚性材料制成,如铝、硬质塑料等,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两端部均连接有弹性带102,弹性带102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材料、弹性纤维材料编织制成的带子,两个所述弹性带102远离弧形支撑带101的端部通过卡扣103卡合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和卡扣103的顶端均连接有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套装在人体肩膀上的加固环3,所述弧形支撑带101上开设有滑槽1011,所述滑槽1011内滑动安装有滑座104,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8,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10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卡合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滑座104通过第二连接杆9与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带10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104相对滑槽1011移动的驱动机构。
具体使用时,先分别将两个加固环3套在两侧肩膀处,并将两个弧形支撑带101分别套在胸部和腰部位置,然后将弧形支撑带101两端的弹性带102通过卡扣103卡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背在背上,需要使用指挥终端一体机4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座104在滑槽1011内移动使滑座104移动至人体的正面,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然后将卡合机构打开,使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顶部解除固定,再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旋转打开,从而使指挥终端一体机4从使用者的正面打开,通过位于下方的支撑机构1可对指挥终端一体机4进行支撑,使人体可在站立时对指挥终端一体机4进行使用,便于在地面不便放置物品的环境中使用,且不需要将背包卸下后再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4进行使用,通过滑座104带动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滑动的方式将其滑动至使用者的正面,打开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速度较快,提高了指挥效率,便于应急时使用。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牵引绳105、第二牵引绳106和牵引机构5,所述牵引机构5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底端,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04远离卡扣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04靠近卡扣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5传动连接。
具体使用时,牵引机构5拉动第一牵引绳105移动时,第一牵引绳105拉动滑座104朝向滑槽1011靠近人体正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牵引机构5拉动第二牵引绳106移动时,第二牵引绳106拉动滑座104朝向滑槽1011靠近人体背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的背面。
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牵引机构5包括连接柱502,所述连接柱502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底端,所述连接柱502的内部开设有穿绳孔,所述穿绳孔与所述滑槽1011相连通,所述连接柱5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筒体501,所述筒体501内转动安装有转轴504,所述转轴504的一端贯穿所述筒体501的侧壁,且所述转轴504上套装有四个绕绳轮506,两个所述第一牵引绳105和两个所述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分别缠绕安装在四个绕绳轮506上,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绳105缠绕在绕绳轮506上时第二牵引绳106从绕绳轮506上放出;所述转轴504伸出筒体5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505;所述第一牵引绳105设置在滑槽1011内,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105远离滑座104的一端贯穿所述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506上,所述弧形支撑带101内开设有穿绳通道,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穿过所述穿绳通道,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贯穿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506上;所述筒体501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口503,所述连接口503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为软管,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105和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均从软管内穿过,并分别缠绕在靠近连接口503的两个绕绳轮506上;筒体501内设置有导向环507,从而对第一牵引绳105进行牵引。
具体使用时,需要拉动滑座104朝向人体正面移动时,通过摇把505旋转转轴504,使转轴504带动四个绕绳轮506旋转,从而使第一牵引绳105缠绕在绕绳轮506上,由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二牵引绳106从绕绳轮506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二牵引绳106能够被滑座104拉动,需要拉动滑座104朝向人体背面移动时,通过摇把505反向旋转转轴504,使转轴504带动四个绕绳轮506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牵引绳106缠绕在绕绳轮506上,由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一牵引绳105从绕绳轮506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绳105能够被滑座104拉动,通过设置四个绕绳轮506可同时带动两个滑座104同步移动,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如图4至图7所示,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104通过卡合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卡合连接,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固定扣10和连接座7,所述固定扣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杆9远离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一端,所述连接座7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1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7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扣10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连接座7内通过销轴13转动安装有压杆12,所述压杆12靠近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固定扣10相适配的卡块11,所述压杆12远离卡块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按钮14,所述按钮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底端与所述滑座104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011内腔的顶部靠近牵引机构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块16,所述压块16的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当按钮14与压块16相接触后,随着按钮14的继续移动,按钮14逐渐被压块16压下。
具体使用时,当指挥终端一体机4位于人体背面时,卡块11卡在卡扣103内,从而通过卡扣103对第二连接杆9进行固定,从而对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顶部进行固定,当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正面时,按钮14与压块16相接触,随着按钮14的继续移动,按钮14逐渐被压块16压下,从而使得压杆12远离按钮14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带动卡块11向上移动,使卡块11与卡扣103分离,从而解除的卡扣103的固定,此时即可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旋转下来使用,通过弹簧15可以使按钮14与压块16分离后,按钮14自动向上弹起,从而通过压杆12将卡块11压入卡扣103内,从而自动对第二连接杆9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包括支撑座401,所述支撑座40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40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控制面板402,所述控制面板402远离支撑座401的一侧壁转动安装有显示面板403,第一连接杆8固定安装在显示面板403的背面壁上。
具体使用时,控制面板402可相对支撑座401旋转90°,从而使控制面板402可旋转至水平状态,显示面板403可相对控制面板402旋转90°-120°,从而使控制面板402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显示面板403可旋转至竖直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操控控制面板402和观察显示面板403。
工作原理:先分别将两个加固环3套在两侧肩膀处,并将两个弧形支撑带101分别套在胸部和腰部位置,然后将弧形支撑带101两端的弹性带102通过卡扣103卡合连接,从而实现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背在背上,需要使用指挥终端一体机4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座104在滑槽1011内移动使滑座104移动至人体的正面,从而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的正面,然后将卡合机构打开,使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顶部解除固定,再将控制面板402相对支撑座401旋转90°,从而使控制面板402旋转至水平状态,再将显示面板403相对控制面板402旋转90°,从而使显示面板403旋转至竖直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操控控制面板402和观察显示面板403;需要拉动滑座104朝向人体正面移动时,通过摇把505旋转转轴504,使转轴504带动四个绕绳轮506旋转,从而使第一牵引绳105缠绕在绕绳轮506上,由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二牵引绳106从绕绳轮506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二牵引绳106能够被滑座104拉动,需要拉动滑座104朝向人体背面移动时,通过摇把505反向旋转转轴504,使转轴504带动四个绕绳轮506反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牵引绳106缠绕在绕绳轮506上,由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与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第一牵引绳105从绕绳轮506上松开,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绳105能够被滑座104拉动;当指挥终端一体机4位于人体背面时,卡块11卡在卡扣103内,从而通过卡扣103对第二连接杆9进行固定,从而对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顶部进行固定,当指挥终端一体机4移动至人体正面时,按钮14与压块16相接触,随着按钮14的继续移动,按钮14逐渐被压块16压下,从而使得压杆12远离按钮14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带动卡块11向上移动,使卡块11与卡扣103分离,从而解除的卡扣103的固定,此时即可将指挥终端一体机4旋转下来使用,通过弹簧15可以使按钮14与压块16分离后,按钮14自动向上弹起,从而通过压杆12将卡块11压入卡扣103内,从而自动对第二连接杆9进行固定。

Claims (8)

1.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包括指挥终端一体机(4)和两个支撑机构(1),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机构(1)位于另一个支撑机构(1)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弧形支撑带(101),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两端部均连接有弹性带(102),两个所述弹性带(102)远离弧形支撑带(101)的端部通过卡扣(103)卡合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和卡扣(103)的顶端均连接有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固环(3),所述弧形支撑带(101)上开设有滑槽(1011),所述滑槽(1011)内滑动安装有滑座(104),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的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8),位于上方的所述滑座(10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卡合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滑座(104)通过第二连接杆(9)与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带(10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104)相对滑槽(1011)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牵引绳(105)、第二牵引绳(106)和牵引机构(5),所述牵引机构(5)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底端,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04)远离卡扣(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的一端与所述滑座(104)靠近卡扣(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机构(5)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5)包括连接柱(502),所述连接柱(502)固定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弧形支撑带(101)的底端,所述连接柱(502)的内部开设有穿绳孔,所述穿绳孔与所述滑槽(1011)相连通,所述连接柱(5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筒体(501),所述筒体(501)内转动安装有转轴(504),所述转轴(504)的一端贯穿所述筒体(501)的侧壁,且所述转轴(504)上套装有四个绕绳轮(506),两个所述第一牵引绳(105)和两个所述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分别缠绕安装在四个绕绳轮(506)上,所述第一牵引绳(105)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牵引绳(106)的缠绕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04)伸出筒体(5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摇把(5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绳(105)设置在滑槽(1011)内,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105)远离滑座(104)的一端贯穿所述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506)上,所述弧形支撑带(101)内开设有穿绳通道,所述第二牵引绳(106)穿过所述穿绳通道,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贯穿穿绳孔并缠绕在其中一个绕绳轮(50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01)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口(503),所述连接口(503)的底端连通设置有连接管(6),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牵引绳(105)和第二牵引绳(106)远离滑座(104)的一端均从软管内穿过,并分别缠绕在靠近连接口(503)的两个绕绳轮(50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终端一体机(4)包括支撑座(401),所述支撑座(401)与所述第一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40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控制面板(402),所述控制面板(402)远离支撑座(401)的一侧壁转动安装有显示面板(4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8)固定安装在显示面板(403)的背面壁上。
CN202111311270.0A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Active CN114041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1270.0A CN114041665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1270.0A CN114041665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1665A true CN114041665A (zh) 2022-02-15
CN114041665B CN114041665B (zh) 2023-03-24

Family

ID=8020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1270.0A Active CN114041665B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166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3129A1 (en) * 2004-06-22 2008-08-28 Flink Gmbh Carrying Device
TW200927023A (en) * 2007-12-21 2009-07-01 Univ Da Yeh Suspended backpack
CN201332784Y (zh) * 2008-09-12 2009-10-28 白昱璟 可移动中操作笔记本电脑的包
KR100954496B1 (ko) * 2009-12-21 2010-04-22 김정수 슬라이딩 장치, 아기띠, 배낭, 가방 및 허리띠 배낭
US20150205327A1 (en) * 2013-08-15 2015-07-23 Charles Augustus Daley, III Bag computer display panel mounts, telecommunications, wearable adaptations and accessories
US20160120293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Kevin B. Davis Tool belt with non-scratch buckle cover
CN209660742U (zh) * 2018-09-29 2019-11-22 安徽北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梯安装维修工具包
CN11161649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夏安祥 一种电力维修用工具包
CN213370491U (zh) * 2020-07-29 2021-06-08 天津金盛吉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扇检修用背带式工具包
CN213549946U (zh) * 2020-10-10 2021-06-29 广东恒骏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种户外用多功能腰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3129A1 (en) * 2004-06-22 2008-08-28 Flink Gmbh Carrying Device
TW200927023A (en) * 2007-12-21 2009-07-01 Univ Da Yeh Suspended backpack
CN201332784Y (zh) * 2008-09-12 2009-10-28 白昱璟 可移动中操作笔记本电脑的包
KR100954496B1 (ko) * 2009-12-21 2010-04-22 김정수 슬라이딩 장치, 아기띠, 배낭, 가방 및 허리띠 배낭
US20150205327A1 (en) * 2013-08-15 2015-07-23 Charles Augustus Daley, III Bag computer display panel mounts, telecommunications, wearable adaptations and accessories
US20160120293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Kevin B. Davis Tool belt with non-scratch buckle cover
CN209660742U (zh) * 2018-09-29 2019-11-22 安徽北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电梯安装维修工具包
CN11161649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夏安祥 一种电力维修用工具包
CN213370491U (zh) * 2020-07-29 2021-06-08 天津金盛吉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扇检修用背带式工具包
CN213549946U (zh) * 2020-10-10 2021-06-29 广东恒骏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种户外用多功能腰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1665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41665B (zh) 一种穿戴式应急指挥终端
CN21126899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工程审计箱
CN111026103B (zh)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CN110269372B (zh) 一种组装式运动臂包
CN205512910U (zh) 一种带滑板的行李箱
CN2875362Y (zh) 心电图机便携包
CN105495947A (zh) 一种带滑板的行李箱
CN216086733U (zh) 一种蓝牙嵌入式多模式gsm数字式手机
CN215495143U (zh) 一种多功能可穿戴行车记录仪
CN112141146B (zh) 车辆紧急疏散门坡道回收机构
CN201663998U (zh) 平板电脑专用箱包
CN209983662U (zh) 一种带刹车功能的箱包拉杆
CN110169634A (zh) 伸缩杆、转向装置及安装该转向装置的电动行李箱
CN211862007U (zh) 一种新型耳机盒
WO2012051748A1 (zh) 鼠标
CN108693871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远程遥控的自动行走旅行箱
CN218064464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手电筒
CN220254497U (zh) 一种小体积的无线监听设备
CN200959909Y (zh) 一种手机套
CN218547726U (zh) 一种机器视觉实验实训平台
CN210302174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CN217511055U (zh) 锻炼器材和便携式电动化健身设备
CN218850814U (zh) 一种可快速同步伸缩和锁定的手机支架
CN115068877B (zh) 一种跳远辅助器
CN21362024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远程控制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