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815B -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815B
CN114039815B CN202111484524.9A CN202111484524A CN114039815B CN 114039815 B CN114039815 B CN 114039815B CN 202111484524 A CN202111484524 A CN 202111484524A CN 114039815 B CN114039815 B CN 114039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ll cell
gateway
base station
operator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45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9815A (zh
Inventor
刘琛
邵震
朱红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45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9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包括:小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若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第一小基站网关将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安全隧道,并将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第二小基站网关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通过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给小基站,以便在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Description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小基站是指通过公网回传,并通过小基站网关对小基站的信令与数据进行收敛,最终以标准接口对接到移动核心网的设备形态。
发明内容
发明人注意到,为了实现小基站的共建共享,相关技术中主要包括小基站直接双挂网关和网关双挂核心网两种方案。对于小基站直接双挂小基站网关的方式,由于目前异厂商间的小基站与小基站网关均未实现兼容对接,异运营商间的小基站与小基站网关对接还存在复杂的网络配置和管理问题;而对于小基站网关双挂核心网的方式,既要改动网关又需进行与核心网的对接工作,实施难度很高。
据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小基站共建共享的部署难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包括:小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所述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若所述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所述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利用所述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小基站,以便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包括:若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所述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基站在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所述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和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所述小基站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小基站发送的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检测所述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若所述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通过所述安全隧道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小基站,以便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系统,包括:小基站,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所述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在接收到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在所述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若所述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所述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小基站;第二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并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建立所述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所述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基站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还被配置为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和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小基站发送的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检测所述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若所述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通过所述安全隧道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小基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并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小基站接入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小基站提供共享服务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小基站提供共享服务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101,小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initial UE message),其中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
在步骤102,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信息的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则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若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步骤103,若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第一小基站网关将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在步骤104,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安全隧道,并根据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则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PLMN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
若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解析以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
在步骤105,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路由信息,将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为4G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或5G的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
在步骤106,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标识为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S1应用协议)标识或NGAP(next generation application protocol,下一代应用协议)标识
在步骤107,第一小基站网关利用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小基站,以便在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GPRS tunnelingprotocol,GPRS隧道协议)隧道。
由此,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通过由第一运营商提供的共享小基站、第一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和第二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接入第二运营商的核心网。
图2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201,小基站在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在步骤202,第一小基站网关在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第一小基站网关和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在步骤203,小基站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
在步骤204,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小基站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S1/NAGPsetup request)后,根据连接建立请求检测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
在步骤205,若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第一小基站网关将连接建立请求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206,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安全隧道,并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
在步骤207,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S1/NAGP setup response)后,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208,第一小基站网关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小基站,以便小基站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基站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由此,具有共享功能的小基站接入系统,从而为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提供接入服务。
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小基站31、第一小基站网关32、第二小基站网关33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
小基站31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32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小基站31和第一小基站网关32归属于第一运营商。
第一小基站网关32根据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若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将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3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基站网关32在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根据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在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第一小基站网关32根据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第二小基站网关33在接收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安全隧道,并根据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并根据路由信息,将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
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根据初始终端消息建立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33。
第二小基站网关33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34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
第一小基站网关32在接收到第二小基站网关33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小基站31。
小基站31在接收到第一小基站网关32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在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由此,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通过由第一运营商提供的共享小基站、第一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和第二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接入第二运营商的核心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基站31在与第一小基站网关32完成双向认证后,在小基站31和第一小基站网关32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第一小基站网关32在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第一小基站网关和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在小基站31接入系统以提供共享服务时,小基站31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32,其中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小基站31的服务小区列表。
第一小基站网关32在接收到小基站31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连接建立请求检测小基站31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若小基站31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将连接建立请求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33。
第二小基站网关33在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安全隧道,并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
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在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后,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并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33。
第二小基站网关33在接收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34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32。
第一小基站网关32在接收到第二小基站网关33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小基站31。
小基站31在接收到第一小基站网关32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基站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由此,具有共享功能的小基站接入系统,从而为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提供接入服务。
图4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小基站接入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第二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二运营商。
在步骤401,小基站在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IPSec隧道。
在步骤402,第一小基站网关识别小基站是否为共享基站。
在步骤403,在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第一小基站网关和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IPSec隧道。
在步骤404,小基站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
在步骤405,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小基站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连接建立请求检测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
在步骤406,若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第一小基站网关将连接建立请求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407,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安全隧道,并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
在步骤408,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
在步骤409,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410,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411,第一小基站网关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小基站,以便小基站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小基站与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由此,具有共享功能的小基站接入系统,从而为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提供接入服务。
图5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小基站提供共享服务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第二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二运营商。
在步骤501,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UE向小基站发送接入请求。
在步骤502,小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
在步骤503,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例如,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PLMN信息或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在步骤504,若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第一小基站网关将初始终端消息通过IPSec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505,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安全隧道,并根据初始终端消息识别对应的路由信息。
例如,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PLMN信息或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解析以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
在步骤506,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路由信息,将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
在步骤507,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为4G的MME或5G的AMF实体。
在步骤508,核心网设备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小基站网关。
在步骤509,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小基站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
在步骤510,第一小基站网关利用接口标识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小基站。
在步骤511,在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由此,归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通过由共享小基站、第一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和第二运营商的小基站网关接入第二运营商的核心网,相应场景如图6所示。
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对小基站网关进行修改,增加相应的路由解析和隧道能力,从而完成异运营商网络互通,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面所描述的功能单元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包括:
小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所述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若所述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所述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利用所述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小基站,以便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包括:
若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
所述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小基站在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所述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和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
所述小基站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小基站发送的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检测所述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
若所述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通过所述安全隧道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以便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小基站,以便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7.一种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系统,包括:
小基站,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向对应的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初始终端消息,其中所述小基站和第一小基站网关归属于第一运营商;在接收到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在所述小基站和第二运营商核心网之间建立用于信息透传的GTP隧道;
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进行运营商解析,若所述用户终端归属于第二运营商,则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通过安全隧道发送给第二运营商的第二小基站网关;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所述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小基站;
第二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确定对应的路由信息,并根据所述路由信息,将所述初始终端消息转发到对应的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后,利用相应的接口标识将所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
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终端消息建立所述用户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PLMN信息进行运营商解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初始终端消息中未包括携带有PLMN信息的NAS消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用户标识进行运营商解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接口标识为S1AP标识或NGAP标识;
所述安全隧道为IPSec隧道。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小基站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完成双向认证后,在所述小基站和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还被配置为将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其中所述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小基站的服务小区列表;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所述小基站为共享基站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和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之间建立安全隧道;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小基站发送的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根据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检测所述小基站是否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若所述小基站同时支持第一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和第二运营商的用户终端接入,则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通过所述安全隧道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小基站;
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终结所述安全隧道,并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响应后,将所述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
所述第二运营商核心网设备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连接建立请求后,进行服务小区列表更新,并将连接建立响应发送给所述第二小基站网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小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基站网关建立的连接包括S1连接或NGAP连接。
CN202111484524.9A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4039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4524.9A CN114039815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4524.9A CN114039815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815A CN114039815A (zh) 2022-02-11
CN114039815B true CN114039815B (zh) 2022-12-20

Family

ID=8014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4524.9A Active CN114039815B (zh) 2021-12-07 2021-12-07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98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0642A (zh) * 2010-12-23 2013-10-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家庭基站的网络共享的多网关处理
CN204929264U (zh) * 2015-06-16 2015-12-3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第一网络设备及基站的认证系统
CN110139394A (zh) * 2019-06-06 2019-08-16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不同运营商的方法及汇聚网关
CN110784391A (zh) * 2019-11-01 2020-02-11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小基站与网关通信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788782A (zh) * 2020-12-31 2021-05-1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基站、小基站系统和小基站系统的开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5760A1 (en) * 2013-03-04 2014-09-10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of a user terminal, leading to a flexible RAN sharing restricted to certain cells within a tracking are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0642A (zh) * 2010-12-23 2013-10-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家庭基站的网络共享的多网关处理
CN204929264U (zh) * 2015-06-16 2015-12-3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第一网络设备及基站的认证系统
CN110139394A (zh) * 2019-06-06 2019-08-16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不同运营商的方法及汇聚网关
CN110784391A (zh) * 2019-11-01 2020-02-11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小基站与网关通信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788782A (zh) * 2020-12-31 2021-05-1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基站、小基站系统和小基站系统的开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60185 "Consideration on Scenario, Definition and Multiple Operators Aspect";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_ran\WG3_Iu》;20160206;全文 *
S2-140981 "Dual connectivity support for network sharing";Huawei等;《3GPP tsg_sa\WG2_Arch》;201403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815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3444A (zh) 用户装置、基站、连接建立方法、以及上下文信息获取方法
CN103621123A (zh) 经由本地网络进行流量分流
US11297664B2 (en) Mobility in enterprise networks
US11283770B2 (en) Deriving a security key for relayed communication
CN113207191B (zh) 基于网络切片的会话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77106A1 (zh) 专用核心网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EP370331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local network
CN108882315B (zh) 一种路径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055387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19741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terworking
CN11158673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519594A (zh) 连接建立方法与装置、系统
CN114039815B (zh) 用于实现小基站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48126B (zh) 一种支持多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76982A1 (zh) 双连接处理方法、装置及核心网网元
CN113518475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54102A1 (zh) 管理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0046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49339A (zh) 一种网络漫游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1809239B1 (ko) Apn 변경 장치 및 방법과 apn 변경을 위한 무선 단말 장치 및 이를 실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
CN105992302A (zh) 一种对ue进行接入控制和切换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57983B (zh) 一种分组数据网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6413122A (zh) 一种建立紧急pdn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EP2600646A1 (en) Method for deriving key by multisystem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multisystem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14040343B (zh) 一种wifi设备接入5g核心网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