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811B -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811B
CN114039811B CN202111209266.3A CN202111209266A CN114039811B CN 114039811 B CN114039811 B CN 114039811B CN 202111209266 A CN202111209266 A CN 202111209266A CN 114039811 B CN114039811 B CN 114039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object
intelligent
local area
terminal
area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92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9811A (zh
Inventor
郭永安
王宇翱
钱琪杰
佘昊
孙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1112092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9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根据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的数据传输通过该虚拟通路直接传输,降低通信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网络环境中,有大量异构物端,主要包含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网关设备和智能设备等异构设备,此类设备可统称为智能物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物联网技术不断在战场、工业制造等场景中得到应用。智能物端间建立网络连接,构成局域网。
网络管控中心统一控制智能物端,掌握各类智能物端的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MAC地址信息。同一网络管控中心下接入多个智能物端,各智能物端之间直接连接或通过网络管控中心、其它智能物端间接连接。依据传统的TCP/IP架构,当同一局域网内不同物端之间发起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MAC地址要先转化成IP地址,同时数据包的传输都要经过网络管控中心的转发。在战场、工业制造环境中,态势变化快,各类智能物端间通信对通信速度要求极高,上述通信及数据传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受网络管控中心性能及网络带宽影响,不适合通信环境较为恶劣、通信需求低延时的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局域网内通信效率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向所述第二智能物端发送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各智能物端按照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并对各智能物端的智能物端信息进行更新。
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与第二智能物端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接收所述网络管控中心根据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所述第二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
当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所述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
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是第一智能物端需要与自身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所述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上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根据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依靠该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可实现快速通信,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间传输的数据包可通过该虚拟通路直接传输,无需经过网络管控中心,因此可降低通信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对网络管控中心性能的依赖,减轻网络管控中心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网络管控中心通过网络与各个智能物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各个智能物端可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建立智能物端与智能物端之间虚拟通路。其中,网络管控中心统一控制局域网内智能物端,掌握各类智能物端的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MAC地址等信息,同时网络管控中心实时感知网络流量情况,感知网络状态。同一网络管控中心下接入多个智能物端,智能物端与智能物端之间未建立虚拟通路之前,当同一局域网内不同物端之间发起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包的传输都要经过网络管控中心的转发。
在同一局域网中,有大量异构物端,主要包含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网关设备和智能设备等异构设备,在本申请中将所有的此类设备统称为智能物端,智能物端的位置、当前状态、运行信息均需要实时上报;智能物端各有其职能,一部分作为进行网络连接的端点,一部分进行网络路由转发,一部分完成网络定向服务、网络运维、资源调整,各类智能物端的共同点为相互间均可进行通信连接;当某个智能物端对其它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与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本申请实施例为了更容易区分,将该发起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与虚拟通路建立请求的智能物端称为第一智能物端,将接收虚拟通路建立请求的其它智能终端称为第二智能物端。
局域网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是树型网、星型网、环状网等等类型,但在此基础上网络中需要有集中控制中心来控制整个网络。智能物端本身有进行网络通信的能力,与其它智能物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连接,所有的智能物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网络管控中心,网络管控中心对局域网内的智能物端统一控制、实时感知。智能物端与智能物端之间、智能物端与网络管控中心之间构成局域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网络管控中心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0,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在局域网中,各个智能物端都要接入网络管控中心,因此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均在网络管控中心执行了接入操作,接入网络管控中心的智能物端均有其对应的局域网MAC地址和智能物端标识(即智能物端ID号),局域网MAC地址为智能物端内置驱动预先分配,智能物端标识为网络管控中心分配,局域网MAC地址与智能物端标识均唯一。
步骤S240,根据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
其中,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
步骤S260,根据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其中,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
步骤S280,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其中,虚拟通路建立后不废除且唯一,即第一智能物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间通信时,该虚拟通路为唯一通信路径。不需进行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的转化过程,第一智能物端可直接利用虚拟通路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智能物端。
上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根据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依靠该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可实现快速通信,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间传输的数据包可通过该虚拟通路直接传输,无需经过网络管控中心,因此可降低通信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对网络管控中心性能的依赖,减轻网络管控中心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发送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接收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当其中一个智能物端为发送方时,另一个智能物端则为接收方。发送方从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为发送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它智能物端发送的数据包时,此时发送方将数据包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局域网MAC地址,同时添加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通过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以局域网MAC地址和物端ID为依据,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数据包。在利用虚拟通路传输全新的数据包时,发送方依据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进行寻址,依据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进行确认,完成数据包的传输。
按照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方获取到数据包,需要将数据封装为互联网报文,通过网络管控中心进行转发,因此此时数据包原目标地址需要修改为网络管控中心的网络地址。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了虚拟通路,因此发送方在获取到数据包后,则是将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替换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然后利用虚拟通路即可将替换后的数据包直接传输至接收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各智能物端按照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并对各智能物端的智能物端信息进行更新。
其中,间隔的预设时间间隔可以很短,可以认为是实时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
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是从发送端到网关设备再到服务器再下发至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方式,传统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效率不高且受限于网络带宽及服务器性能,不能满足快速通信、数据传输需求。本申请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本申请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建立两智能物端间虚拟通路的方式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仅在通信建立的第一次用到网络管控中心。具体优势如下:
(1)低延时,两智能物端间直接通过虚拟通路进行传输,且该虚拟通路永不废除,在数据包产生的第一时间即可传输至目的智能物端。
(2)降低网络管控中心负载,本申请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仅在两物端建立通信的初次下发两条通路信息,在此后的通信过程中不占用网络管控中心资源。
(3)网络带宽消耗少,如(1)、(2),本申请中通信及数据传输方法较之传统方法消耗流量少,较少的占用网络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发起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与虚拟通路建立请求的智能物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20,当需要与第二智能物端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在局域网中,各个智能物端都要接入网络管控中心,因此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均在网络管控中心执行了接入操作,接入网络管控中心的智能物端均有其对应的局域网MAC地址和智能物端标识(即智能物端ID号),局域网MAC地址为智能物端内置驱动预先分配,智能物端标识为网络管控中心分配,局域网MAC地址与智能物端标识均唯一。
步骤S440,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其中,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
步骤S460,根据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第二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
步骤S480,当第二智能物端根据网络管控中心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其中,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虚拟通路建立后不废除且唯一,即第一智能物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间通信时,该虚拟通路为唯一通信路径。不需进行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的转化过程,第一智能物端可直接利用虚拟通路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智能物端。
上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当需要与第二智能物端建立虚拟通路时,通过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第二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当第二智能物端根据网络管控中心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依靠该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可实现快速通信,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间传输的数据包可通过该虚拟通路直接传输,无需经过网络管控中心,因此可降低通信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对网络管控中心性能的依赖,减轻网络管控中心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发送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接收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当其中一个智能物端为发送方时,另一个智能物端则为接收方。发送方从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为发送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它智能物端发送的数据包时,此时发送方将数据包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局域网MAC地址,同时添加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通过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以局域网MAC地址和物端ID为依据,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数据包。在利用虚拟通路传输全新的数据包时,发送方依据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进行寻址,依据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进行确认,完成数据包的传输。
按照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方获取到数据包,需要将数据封装为互联网报文,通过网络管控中心进行转发,因此此时数据包原目标地址需要修改为网络管控中心的网络地址。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了虚拟通路,因此发送方在获取到数据包后,则是将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替换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然后利用虚拟通路即可将替换后的数据包直接传输至接收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
其中,间隔的预设时间间隔可以很短,可以认为是实时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
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是从发送端到网关设备再到服务器再下发至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方式,传统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效率不高且受限于网络带宽及服务器性能,不能满足快速通信、数据传输需求。本申请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本申请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建立两智能物端间虚拟通路的方式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仅在通信建立的第一次用到网络管控中心。具体优势如下:
(1)低延时,两智能物端间直接通过虚拟通路进行传输,且该虚拟通路永不废除,在数据包产生的第一时间即可传输至目的智能物端。
(2)降低网络管控中心负载,本申请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仅在两物端建立通信的初次下发两条通路信息,在此后的通信过程中不占用网络管控中心资源。
(3)网络带宽消耗少,如(1)、(2),本申请中通信及数据传输方法较之传统方法消耗流量少,较少的占用网络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接收虚拟通路建立请求的智能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20,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是第一智能物端需要与自身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在局域网中,各个智能物端都要接入网络管控中心,因此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均在网络管控中心执行了接入操作,接入网络管控中心的智能物端均有其对应的局域网MAC地址和智能物端标识(即智能物端ID号),局域网MAC地址为智能物端内置驱动预先分配,智能物端标识为网络管控中心分配,局域网MAC地址与智能物端标识均唯一。
步骤S640,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时,根据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其中,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等信息。虚拟通路建立后不废除且唯一,即第一智能物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间通信时,该虚拟通路为唯一通信路径。不需进行MAC地址转换为IP地址的转化过程,第一智能物端可直接利用虚拟通路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二智能物端。
上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是第一智能物端需要与自身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时,根据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虚拟通路建立后,虚拟通路作为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依靠该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可实现快速通信,第一智能物端和第二智能物端间传输的数据包可通过该虚拟通路直接传输,无需经过网络管控中心,因此可降低通信时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对网络管控中心性能的依赖,减轻网络管控中心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与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其中,发送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接收方可以是第一智能物端,也可以是第二智能物端,当其中一个智能物端为发送方时,另一个智能物端则为接收方。发送方从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为发送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它智能物端发送的数据包时,此时发送方将数据包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局域网MAC地址,同时添加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通过虚拟通路,第一智能物端以局域网MAC地址和物端ID为依据,向第二智能物端发送数据包。在利用虚拟通路传输全新的数据包时,发送方依据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进行寻址,依据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进行确认,完成数据包的传输。
按照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发送方获取到数据包,需要将数据封装为互联网报文,通过网络管控中心进行转发,因此此时数据包原目标地址需要修改为网络管控中心的网络地址。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了虚拟通路,因此发送方在获取到数据包后,则是将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替换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然后利用虚拟通路即可将替换后的数据包直接传输至接收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其中,间隔的预设时间间隔可以很短,可以认为是实时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
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是从发送端到网关设备再到服务器再下发至接收端的数据传输方式,传统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效率不高且受限于网络带宽及服务器性能,不能满足快速通信、数据传输需求。本申请区别于传统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本申请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通过建立两智能物端间虚拟通路的方式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仅在通信建立的第一次用到网络管控中心。具体优势如下:
(1)低延时,两智能物端间直接通过虚拟通路进行传输,且该虚拟通路永不废除,在数据包产生的第一时间即可传输至目的智能物端。
(2)降低网络管控中心负载,本申请的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仅在两物端建立通信的初次下发两条通路信息,在此后的通信过程中不占用网络管控中心资源。
(3)网络带宽消耗少,如(1)、(2),本申请中通信及数据传输方法较之传统方法消耗流量少,较少的占用网络带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应用于局域网中,所述局域网中包括智能物端和网络管控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网络管控中心接收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时,从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提取出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所述网络管控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管控中心根据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标识,获取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最新上报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向所述第二智能物端发送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以及向所述第一智能物端发送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使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接收到的智能物端信息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
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各智能物端按照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自身的智能物端信息,并对各智能物端的智能物端信息进行更新。
3.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应用于局域网中,所述局域网中包括智能物端和网络管控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智能物端需要与第二智能物端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
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接收所述网络管控中心根据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根据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向所述第二智能物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
当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根据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所述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
5.一种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应用于局域网中,所述局域网中包括智能物端和网络管控中心,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智能物端接收网络管控中心根据建立虚拟通路请求反馈的第一智能物端信息,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是第一智能物端需要与自身建立虚拟通路时,向网络管控中心发送的建立虚拟通路请求,所述建立虚拟通路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智能物端标识和第二智能物端标识,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当所述第二智能物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智能物端根据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发起虚拟通路建立请求时,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信息对所述虚拟通路建立请求进行确认后,建立虚拟通路,所述虚拟通路建立后,所述虚拟通路作为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之间唯一通信路径,所述第二智能物端信息包括自身局域网MAC地址、智能物端标识、地理位置、计算能力、剩余能量和当前物端运行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物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物端通过虚拟通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自身感知、采集到的数据时,在生成该数据包时,目标地址直接设置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当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为其他智能物端接收而来的数据包时,将该数据包中的原目标地址修改为接收方的局域网MAC地址,并在将该数据包中携带接收方的智能物端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网络管控中心发送自身的第二智能物端信息。
CN202111209266.3A 2021-10-18 2021-10-18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Active CN114039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9266.3A CN114039811B (zh) 2021-10-18 2021-10-18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9266.3A CN114039811B (zh) 2021-10-18 2021-10-18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811A CN114039811A (zh) 2022-02-11
CN114039811B true CN114039811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14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9266.3A Active CN114039811B (zh) 2021-10-18 2021-10-18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98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4440A1 (fr) * 2005-03-08 2006-09-14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change de reseau local virtuel
CN101160926A (zh) * 2006-02-10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链路建立方法、装置、无线局域网及数据传送方法
CN109714238A (zh) * 2018-12-11 2019-05-03 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虚拟机间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51445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layer transport for wi-fi direct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out internet protocol
CN104254062B (zh) * 2013-06-28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1629452A (zh) * 2020-04-02 2020-09-04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22398B (zh) * 2020-12-08 2022-04-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4440A1 (fr) * 2005-03-08 2006-09-14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change de reseau local virtuel
CN101160926A (zh) * 2006-02-10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链路建立方法、装置、无线局域网及数据传送方法
CN109714238A (zh) * 2018-12-11 2019-05-03 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虚拟机间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综述";王斌锋等;《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811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88158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связи, использующие идентификаторы точки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подключения, которые поддерживают двойные линии связи
JP2019518393A (ja) パケット処理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asetti et al. Data connectivity and smart group formation in Wi-Fi direct multi-group networks
US999829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6954243B (zh) 基于无线链状网的路由实现方法
EP3432527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20200019044A (ko) 5G Ethernet service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72038A (zh) 一种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35138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络架构系统的应用方法
CN107204907B (zh) 云数据中心互联方法及装置
US20170302762A1 (en) Sdn, sdn configuration method, sd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etwork controller
WO20220827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service support in time sensitive network
EP1830522B1 (en) Bridging end point device supporting inter access point communication
CN10599218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039811B (zh)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JP6562573B2 (ja) サービスフローパケットのための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995038B (zh) Profinet协议在工业sdn中的接入方法
CN101854306B (zh) 一种交换路由探寻方法及系统
CN115622833B (zh) 基于总线的跨端通信的设备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US1067456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370841B (zh) 一种在多跳无线网络上高效地址解析的方法
CN107005473B (zh) 通信路径切换装置、控制通信路径切换装置的方法
CN110971514B (zh) 一种异频网关设备及异频网络的数据交互方法
CN114944933B (zh) 基于异构标识的多模态网络高鲁棒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12165735B (zh) 一种云端一体的Wi-Fi设备自组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