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485B -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485B
CN114039485B CN202210025073.0A CN202210025073A CN114039485B CN 114039485 B CN114039485 B CN 114039485B CN 202210025073 A CN202210025073 A CN 202210025073A CN 114039485 B CN114039485 B CN 114039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transistor
module
contro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50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9485A (zh
Inventor
甘戈
黄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a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50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9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用于对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电压调控电路包括常规控制模块和低压控制模块。常规控制模块在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通过开关模块控制输出模块将输出电压输出给外部装置;预设值为开关模块中晶体管的启动电压;低压控制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且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低压控制模块在输出电压小于等于预设值时对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后通过开关模块控制输出模块将输出电压输出给外部装置并给常规控制模块供电;在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低压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低压控制模块内的任意一个晶体管的启动电压均小于开关模块中晶体管的启动电压,以提高电子装置对电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调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能源采集、能源再利用的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剧增,仅利用0.7伏特(V)或大于0.7伏特的电能源已是无法满足。且随着对生态理念认识的加强,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比如大自然中的太阳能、风能等。但是开关晶体管在输出电压大于0.7伏特时导通,以将输出电压提供给耗电设备或储能设备。在输出电压小于0.7伏特时,开关晶体管截止,无法传输电能,进而导致大自然中无数的低电压能源被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调控电路以及电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输出电压过低无法被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压调控电路,与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给外部装置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所述电压调控电路包括:
常规控制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常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后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值为所述开关模块中晶体管的启动电压;
低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且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并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供电;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停止工作;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内的任意一个晶体管的启动电压均小于所述开关模块中所述晶体管的启动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可与外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出模块以及电压调控电路;所述电压调控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所述电压调控电路包括:
常规控制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常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值为所述开关模块中晶体管的启动电压;
低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且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后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并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供电;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停止工作;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内的任意一个晶体管的启动电压均小于所述开关模块中所述晶体管的启动电压。
上述电压调控电路以及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所述低压控制控制模块,使得在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所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值时,所述电压调控电路将输出电压进行升压,以使得输出端仍可提供输出电压给外部装置,提高了所述电子装置对电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电子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振荡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述正向电荷泵的电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充电系统 1
电子装置 100
外部装置 200
电压调控电路 300
电源模块 10
输出模块 20
低压控制模块 30
常规控制模块 40
开关模块 50
比较模块 60
振荡器 31
正向电荷泵 32
负向电荷泵 33
低压控制单元 34
输入端 Vin
输出端 Vout
电感 L
第一控制晶体管 Q1
二极管 D1
第二控制晶体管 Q2
第一开关 S1
第二开关 S2
第三开关 S3
第四开关 S4
比较器 61
参考电压 Vref
第一反相器 311
第二反相器 312
第三反相器 314
第一电阻 R1
第二电容 C2
时钟信号 CLK
第一输入端 V1
第一输出端 V2
第一电容 C1
第一晶体管 Q3
第二晶体管 Q4
第三晶体管 Q5
第四晶体管 Q6
第五晶体管 Q7
第六晶体管 Q8
第二输入端 V3
第二输出端 V4
第三电容 C3
第四电容 C4
第五电容 C5
第六电容 C6
反向时钟信号 CLKN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压调控电路以及电子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充电系统1的模块示意图。所述充电系统1包括电子装置100以及外部装置200。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将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环境能源转换并向外提供电能的电子装置,也可为锂电池等可重复使用且向外提供电能的电子装置。所述外部装置200可以为耳机、电脑、笔记本、家用电器、汽车等采用电能工作的电子装置。所述外部装置200可收容于所述电子装置100内,且与所述电子装置100电性连接。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可与所述外部装置2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以将充电参数提供给所述电子装置100。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为充电仓或充电盒。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参数可包括电池编码、电池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参数还可根据需求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电源模块10、输出模块20、低压控制模块30、常规控制模块40、开关模块50以及比较模块60。其中,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所述开关模块50以及所述比较模块60构成电压调控电路300。
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所述电子装置100的电路示意图。所述电源模块10与所述输出模块20以及低压控制模块30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0通过所述输出模块20和输出端Vout提供输出电压给所述外部装置200。所述电源模块10还将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所述电源模块10包括输入端Vin。所述输入端Vin与所述输出模块20以及低压控制模块30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10可以采集外部环境能源并转换为电能,以提供所述输出电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10还可以为可循环利用的电池。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输出模块20电性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10和所述外部装置200之间,且与所述开关模块50电性连接。所述输出模块20用于在将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外部装置200。所述输出模块20包括电感L、第一控制晶体管Q1、第二控制晶体管Q2、二极管D1以及第一电容C1。其中,所述电感L用语存储电能。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输出端Vout。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用于对所述电感L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1进行放电。所述第一电容C1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Vin电性连接,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5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输出端Vout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5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感L和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Vout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漏极,所述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漏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源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启动电压均为预设值。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值为0.7伏特(V)。
请参阅图1,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与所述电源模块10、所述开关模块50以及所述比较模块60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将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并将升压后的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开关模块50,并对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供电。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停止工作。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进一步地还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模块60输出的关闭信号停止工作。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包括振荡器31、正向电荷泵32、负向电荷泵33以及低压控制单元34。
请参阅图1,所述振荡器31与所述电源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振荡器31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产生时钟信号给所述正向电荷泵32以及所述负向电荷泵33。所述时钟信号为方波信号。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荡器31为环形振荡器。
请参阅图3,其为所述振荡器31的电路示意图。所述振荡器31包括多个第一反相器311、多个第二反相器312、至少一个第三反相器314、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容C2。多个所述第一反相器311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三反相器314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1之间,且所述第一反相器3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312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一反相器311之间,且所述第二反相器31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一反相器311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反相器314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器311和所述第二反相器312之间,所述第三反相器314的输出端输出时钟信号CLK,且与所述正向电荷泵32和所述负向电荷泵33电性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反相器311、所述第二反相器312以及所述第三反相器314均包括两个晶体管,且两个所述晶体管的启动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范围为0.1V-0.2V。以所述第一反相器311为例,所第一反相器311包括第一晶体管Q3和第二晶体管Q4。所述第一晶体管Q3和所述第二晶体管Q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311、所述第二反相器312以及所述第三反相器314的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3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Q4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311、所述第二反相器312以及所述第三反相器314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Q3的第二连接端接收第一电压Vdd。所述第二晶体管Q4的第二连接端接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晶体管Q3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Q4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漏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源极。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所述正向电荷泵32与所述振荡器31、所述负向电荷泵33以及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电性连接。所述正向电荷泵32用于根据所述振荡器31输出的时钟信号将所述输出电压升压后输出升压正向电压提供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及所述负向电荷泵33。所述升压正向电压以升压倍数N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其中,N大于等于4。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N=4。故,所述正向电荷泵32包括4个晶体管以及4个电容。所述正向电荷泵32包括第三晶体管Q5、第四晶体管Q6、第五晶体管Q7、第六晶体管Q8、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以及第六电容C6。其中,所述正向电荷泵32内晶体管和电容的数量与所述升压倍数N呈正比。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向电荷泵32内的晶体管和电容的数量均为N。所述第三晶体管Q5的控制端接收与所述时钟信号CLK反向的反向时钟信号CLKN,所述第三晶体管Q5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输入端V3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5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CLK,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Q5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输出端V4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Q5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收所述反向时钟信号CLKN。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在在所述第四晶体管Q6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CLK。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五晶体管Q7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收所述反向时钟信号CLKN。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晶体管Q5、所述第四晶体管Q6、所述第五晶体管Q7以及所述第六晶体管Q8为P型场效应晶体管,所述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漏极,所述第二连接端为源极。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Q5、所述第四晶体管Q6、所述第五晶体管Q7以及所述第六晶体管Q8的启动电压均位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请参阅图1,所述负向电荷泵33与所述振荡器31、所述正向电荷泵32以及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电性连接。所述负向电荷泵33根据所述时钟信号CLK和所述正向电荷泵32提供的所述升压正向电压进行降压并输出降压负向电压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其中,所述负向电荷泵33的结构与所述正向电荷泵3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与所述正向电荷泵32、所述负向电荷泵33、所述开关模块50以及比较模块60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可在工作模式和休眠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处于所述工作模式,用于根据所述升压正向电压和所述降压负向电压作为电源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模块50。即,所述升压正向电压作为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的供电电压,所述降压负向电压作为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的接地电压。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均为周期信号,且二者交替处于高电平状态。
请参阅图1,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与所述输出模块20、所述开关模块50以及所述比较模块60电性连接。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可在工作模式和休眠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处于所述工作模式,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产生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模块50。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均为周期信号,且二者交替处于高电平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开关模块50与所述输出模块20、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及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模块50用于在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处于所述工作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50还用于在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处于所述工作模式时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给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并将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模块50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以及第四开关S4。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S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S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与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
所述比较模块60与所述输出模块20、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及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所述比较模块60用于比较所述输出端Vout的所述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Vref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产生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或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所述参考电压Vref大于所述预设值。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参考电压Vref为所述预设值的2倍。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Vref时,所述比较模块60输出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切换至所述工作模式,并输出处于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切换至所述休眠模式。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参考电压Vref时,所述比较模块60输出处于所述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切换至所述工作模式,且输出处于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切换至所述休眠模式。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使能信号为所述第一电平有效,所述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为低电平。所述比较模块60包括比较器61。所述比较器61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比较器61的反向输入端接收所述参考电压Vref。所述比较器61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及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电性连接。
所述电压调控电路3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输入端Vin将所述电源模块10的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振荡器31,所述振荡器31产生所述时钟信号,所述正向电荷泵32根据所述时钟信号将所述电源模块10的输出电压升压后输出升压正向电压提供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及所述负向电荷泵33。所述负向电荷泵33根据所述时钟信号CLK和所述正向电荷泵32提供的所述升压正向电压进行降压并输出降压负向电压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根据所述升压正向电压和所述降压负向电压作为电源轨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模块50。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开关S1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三开关S3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Q1和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Q2交替导通,以对所述第一电容C1进行充电/放电,进而使得所述输出端Vout的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充电/放电过程中持续升高。所述比较器61比较所述输出端Vout的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参考电压Vref。
在所述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参考电压Vref时,所述比较模块60输出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切换至所述工作模式,且输出处于所述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切换至所述休眠模式。此时,在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下,所述输出端Vout的电压持续上升。
在所述输出端Vout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Vref时,所述比较模块60输出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切换至所述工作模式,并输出处于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切换至所述休眠模式。此时,所述低压控制单元34停止工作。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处于所述工作模式,在所述常规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所述输出端Vout的电压持续上升。
上述所述电压调控电路300以及所述电子装置100,通过设置所述低压控制模块30,使得在所述电源模块10提供的所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值0.7V时,所述电压调控电路300将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升压,使得所述输出端Vout仍可输出输出电压给外部装置200,提高了所述电子装置100对电能的利用率。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压调控电路,与电源模块和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给外部装置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控电路包括:
常规控制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常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大于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值为所述开关模块中晶体管的启动电压;
低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性连接,且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对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后通过所述开关模块控制所述输出模块将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并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供电;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停止工作;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内的任意一个晶体管的启动电压位于预设范围内;所述预设范围为0.1V-0.2V;所述预设值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之外;
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包括振荡器、正向电荷泵、负向电荷泵以及低压控制单元;所述振荡器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产生时钟信号;所述正向电荷泵与所述振荡器、所述负向电荷泵以及所述低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正向电荷泵用于根据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将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升压后输出升压正向电压提供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以及所述负向电荷泵;所述升压正向电压以升压倍数N对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所述负向电荷泵与所述振荡器、所述正向电荷泵以及所述低压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负向电荷泵根据所述时钟信号和所述正向电荷泵提供的所述升压正向电压进行降压并输出降压负向电压给所述低压控制单元;所述低压控制单元与所述正向电荷泵、所述负向电荷泵、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比较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压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升压正向电压和所述降压负向电压作为电源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均为周期信号,且二者交替处于高电平状态,以使得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持续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控电路还包括比较模块;所述比较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所述低压控制模块以及所述常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比较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产生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模块或所述常规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参考电压为所述预设值的2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比较模块输出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切换至工作模式,并输出处于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切换至休眠模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所述参考电压时,所述比较模块输出处于第一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低压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低压控制模块切换至工作模式,且输出处于第二电平的所述使能信号给所述常规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常规控制模块切换至休眠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多个第一反相器、多个第二反相器、至少一个第三反相器、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容;多个所述第一反相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之间,且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反相器之间,且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反相器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器和所述第二反相器之间,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时钟输出端,且与所述正向电荷泵和所述负向电荷泵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接收第一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正向电压为所述输出电压的4倍;所述正向电荷泵包括4个晶体管以及4个电容;所述正向电荷泵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以及第六电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与所述时钟信号反向的反向时钟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收所述反向时钟信号;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收所述时钟信号;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收所述反向时钟信号;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调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电感、第一控制晶体管、第二控制晶体管、二极管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电感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提供给所述外部装置;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用于对所述电感以及所述第一电容进行放电;所述第一电容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电感的一端接收所述输出电压,所述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外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感和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二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外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9.一种电子装置,可与外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出模块以及电压调控电路;所述电压调控电路用于对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给所述外部装置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所述电压调控电路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的所述电压调控电路。
CN202210025073.0A 2022-01-11 2022-01-11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039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5073.0A CN114039485B (zh) 2022-01-11 2022-01-11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5073.0A CN114039485B (zh) 2022-01-11 2022-01-11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485A CN114039485A (zh) 2022-02-11
CN114039485B true CN114039485B (zh) 2022-03-15

Family

ID=8014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5073.0A Active CN114039485B (zh) 2022-01-11 2022-01-11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9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3370B (zh) * 2022-10-13 2022-12-30 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649A (zh) * 2018-06-07 2018-11-30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电源升降压电路及快充电源
CN111711361A (zh) * 2020-06-09 2020-09-25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超低输入电压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3765355A (zh) * 2021-09-18 2021-12-07 上海裕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输入电压dc/dc升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649A (zh) * 2018-06-07 2018-11-30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电源升降压电路及快充电源
CN111711361A (zh) * 2020-06-09 2020-09-25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超低输入电压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3765355A (zh) * 2021-09-18 2021-12-07 上海裕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输入电压dc/dc升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485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8741B2 (en) Solar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JP5591641B2 (ja) 充電回路およびその制御ic、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US9112405B2 (en) Voltage converter with step-down co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voltage
CN103475223A (zh) 降压型转换器
CN101938212B (zh) 一种低电压启动电路和升压型转换器
CN114039485B (zh) 电压调控电路及电子装置
US11290009B2 (en) High energy efficiency switched-capacitor power converter
Ram et al. Ultra-low power solar energy harvester for IoT edge node devices
Li et al. A 32nA Fully Autonomous Multi-Input Single-Inductor Multi-Output Energy-Harvesting and Power-Management Platform with 1.2× 10 5 Dynamic Range, Integrated MPPT, and Multi-Modal Cold Start-Up
CN215300494U (zh) 一种降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欠压保护电路
CN102231597B (zh) 电荷泵及电荷泵工作方法
CN101373930B (zh) 直流电压转换电路
CN102005919A (zh) 一种升压型dc-dc转换器及方法
TWI737014B (zh) 用於低壓電源的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EP1691472B1 (en) Self regulating charge pump
CN204633599U (zh) 功率电荷泵及使用该功率电荷泵的电源管理电路
Nozaki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DLC-battery hybrid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CN209767367U (zh) 开关电源的自供电电路、控制芯片及开关电源和电气装置
Amin et al. H-SIMO: A hybrid single-inductor multi-output 5-Level thin-oxide power management unit achieving 91.4% efficiency from Li-ion battery voltages in 28nm FD-SOI
Jayananda et al. A validity of MPPT technique using supercapacitors as energy storage devices: example of the SCALED converter technique
CN109639118B (zh) 开关电源的自供电电路、控制芯片及开关电源和电气装置
CN207926250U (zh) 一种综合供电装置
CN100409537C (zh) 升压装置
US7116160B2 (en) Booster
CN218006119U (zh) 电压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