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9209A -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9209A
CN114039209A CN202111594392.5A CN202111594392A CN114039209A CN 114039209 A CN114039209 A CN 114039209A CN 202111594392 A CN202111594392 A CN 202111594392A CN 114039209 A CN114039209 A CN 114039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inner conductor
needle
microwave ablation
ablation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43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婕
刘芳
刘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en Zhe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en Zhe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en Zhe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en Zhen Microwa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43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920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1854 priority patent/WO20231156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9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9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A61B18/18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6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2Arrangements for de-icing; Arrangements for drying-out ; 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 A61B18/18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microwaves
    • A61B2018/1869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apply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microwaves using microwaves with an instrument interstitially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包括针杆、针杆内的同轴电缆和位于针杆前部的针头,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为中空管,中空管内部的空间形成第一冷媒通道,针杆与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冷媒通道。本发明利用同轴电缆内导体的空心结构实现其中一路冷媒通道,节省出一路冷媒空间,在缩小针杆外径的同时还能加大电缆导体尺寸。使消融针实现了大功率传输又不会超过同轴电缆的额定功率,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产品温升和结构失效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属于微波消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实体肿瘤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术是利用微波消融针向肿瘤组织释放微波能,肿瘤组织中的极性分子(大部分是水)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高速旋转而迅速产热达到较高的温度,引起组织脱水、凝固、蛋白变性,从而使肿瘤组织灭活失去增生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图1所示,微波能量传输路径:微波功率发生器(主机)1→微波传输电缆2→微波消融针3→肿瘤组织4。图中1-1为主机微波输出口接口,3-1为消融针手柄微波输入接口。目前主流的微波消融设备工作频率为2.45GHz。
采用微波能量对肿瘤软组织实施微创消融手术,临床最关注两点:一是消融针的外径必须尽可能小,二是传输的微波功率必须足够大。常用的微波消融针外径基本上不允许大于2mm。目前未见低于1.2mm的微波消融针适用产品,主要原因是受到消融针可选用的同轴电缆的限制。
无论是刚性微波消融针还是柔性微波消融针,都是将微波能量传输到目标组织的必需部件。消融针针杆结构至少包括:外部不锈钢针管、内部冷媒进出通道、同轴电缆,附加要求可能还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目前上市产品的结构见图2、图3。图2为现有内部采用并列式布局的微波消融针截面图,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5-5和冷媒输入管5-3设于消融针不锈钢管5-1内部,其间隙形成冷媒回流通道5-2。由于冷媒管道挤占了不锈钢针管的空间,造成同轴电缆只能选择较小的外径。图3所示为内部采用同轴式布局的微波消融针截面图,冷媒通道输入管5-3设置于消融针不锈钢管5-1内部,同轴电缆5-5设置于冷媒通道输入管5-3内部。从而使得冷媒通道输入管5-3与同轴电缆5-5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液输入通道5-4,而冷媒通道输入管5-3与消融针不锈钢管5-1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媒回流通道5-2。由于微波同轴电缆为实芯结构,必须在同轴电缆外表面与不锈钢管内表面嵌套一根隔离管(即冷媒通道输入管5-3)才能形成冷媒进、出通道,同轴电缆也只能选择较小的外径。
目前全球所有的微波消融针中的微波传输材料都是采用工业标准微波同轴电缆(半刚性、柔性),其特点是实心结构。受制于消融针尺寸限制,在微波消融针上面必需选择外径很小的同轴电缆,这种电缆的内、外导体直径很小、有效截面积非常有限,电缆额定传输功率达不到消融手术的要求,不得不超负荷加载微波功率,通过冷媒强制冷却降低针杆温度。一旦冷却失效,针杆温度瞬间急剧升高,就会造成消融针烧毁、非手术部位烫伤、针尖脱落等医疗事故。
以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肿瘤消融常用微波功率在60-80W,有的甚至超过100W。而可用的同轴电缆外径最大不能超过1.2mm(超过会造成其他部件无法装配),这种同轴电缆标称的额定功率1GHz条件下为56.6W,在2.45GHz条件下会远小于这个数值。对于更细的微波消融针(比如16G微波消融针的外径为1.6mm,17G微波消融针的外径为1.4mm,18G微波消融针的外径为1.2mm),可选择的同轴电缆更细,如目前广泛使用的外径为0.584mm的020型同轴电缆标称额定功率几乎不会超过12W,这样的微波消融针必然会超功率使用,已知的微波消融针失效现象大多与此相关,存在安全隐患。
市面上可选择的同轴电缆都是为工业应用设计的,结构、材质和阻抗参数都遵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其结构形式都是实心结构,内导体为单根金属丝,外导体与内导体直径比例大于3。尤其是对消融针外径有严格限制的微波消融应用场景,工业标准的同轴电缆可选择的同轴电缆规格已经达到极限,满足了针杆外径尺寸就满足不了微波传输功率的要求;反之满足了微波传输功率就满足不了针杆外径尺寸。遗憾的是全球目前都没有尺寸和传输功率都适合于微波消融的同轴电缆,需要专门设计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既能提高微波传输功率又能满足消融针外径尺寸要求的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利用同轴电缆内导体的空心结构实现其中一路冷媒通道,节省出一路冷媒空间,在缩小针杆外径的同时还能加大电缆导体尺寸。使消融针实现了大功率传输又不会超过同轴电缆的额定功率,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产品温升和结构失效风险。并且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该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媒通道。
作为优选,内导体为中空管,中空管内部的空间形成所述的冷媒通道。该优选方案是最容易想到且最易实现的方案。从剖面看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为同心圆。
本发明中,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包覆内导体,外导体包覆绝缘体,从而形成同轴结构。本发明将冷媒通道设置于内导体的内部,内导体为空心管结构,即提出了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的同轴电缆设计。本发明利用内导体的空心管实现其中一路冷媒通道,省去传统水冷微波天线中所使用的引水管,并且可通过降低同轴电缆外、内导体尺寸比例对同轴电缆尺寸与微波传输功率进行平衡。在保持与已有同轴电缆相同外径的条件下可以增大内导体尺寸,不但可以提高微波传输功率,还能提供一路冷媒通道。反之在保持与已有同轴电缆相同内导体直径的条件下,可以大幅度减小同轴电缆的外径可以制造外径更小的微波消融针。本发明解决了微波消融针的结构尺寸与传输功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大功率传输又不会超过同轴电缆的额定功率,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产品温升和结构失效风险。
此外,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一种微波消融针,具有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媒通道。
进一步的,微波消融针还包括针杆和位于针杆前部的针头,所述同轴电缆位于针杆内,针杆与外导体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媒通道B。
作为优选,冷媒通道A作为冷媒的进入通道,而冷媒通道B作为冷媒的回流通道。当然,如果将冷媒通道B作为冷媒的进入通道,而冷媒通道A作为冷媒的回流通道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的,内导体前端突出于外导体并且与针头固定,内导体的前部设有冷媒通道的连通结构,所述冷媒通道A与冷媒通道B在所述连通结构处联通。内导体伸出外导体的那部分区域为天线的辐射窗口,微波能量从该区域向外辐射。冷却水引导至天线前端实现了对天线高温区域的有效降温。
本发明消融天线具有以下优点:
1、简化了消融针杆的结构。本发明利用了消融针针杆与同轴电缆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作为一路冷媒通道,利用同轴电缆内导体空心结构作为另一路冷媒通道,不需要再加装任何额外的冷媒管道。而已有技术必须采用专门的冷媒管道才能实现冷媒循环(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方案),额外设置的冷媒管道占用空间,这给减小针杆外径或者增大同轴电缆尺寸带来了难于克服的困难。实验表明,本发明在直径尺寸方面至少可以减小0.3mm以上,减少了材料的同时也降低了这个部件带来的失效风险。
2、提高了冷媒作用范围、降低了针杆温度、减小冷媒负荷。手术过程中,同轴电缆的发热主要部件是内导体,消融针发热的主要区域是针头部分。本发明内导体空心管中流动的冷媒可以完全达到针尖部位,再通过外导体外侧流动,可以直接地对内导体、外导体、针尖、针头和针杆进行冷却。而现有微波消融针内的冷却水无法到达针头部位,也不能对内导体直接降温。
3、提高了针杆空间利用率。与已有技术相比,在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外侧减少了一路冷媒通道,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用来增大同轴电缆的尺寸,或者用于减小针杆外径。现有技术采用的同轴电缆是实心结构,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只能在工业标准规定的几种规格之内,如020型(外径0.5840mm)、031型(外径0.7870mm)、047型(外径1.1940mm)。其同轴电缆内部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利用。
4、提高了同轴电缆额定传输功率。同轴电缆导体尺寸增加,可以更加安全地传输更大的微波功率。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与对应规格工业标准的同轴电缆相比,本发明微波消融针的额定传输功率可以提高3倍,达到了临床应用微波功率的要求。现有技术选用内导体0.2870mm、外导体1.194mm的047型工业标准同轴电缆,在微波消融针可用尺寸中已经达到极限,这种电缆的额定传输功率为56.6W/1GHz、24.7W/5GHz。
5、降低输入功率提高手术效率。现有技术由于不得不超功率加载,大部分能量被传输通道损耗而发热,加剧恶化同轴电缆工况,能够传输到软组织的能量有限,形成恶性循环。本发明由于增大了同轴电缆内导体的尺寸,提高了同轴电缆的额定传输功率,在额定传输功率条件下加载微波功率,线路损耗很小,主机输入的功率大部分传输到软组织,可以用较小的输入功率就能快速消融,形成良性循环。
6、降低了同轴电缆的温升。现有技术为了满足针杆外径要求只能采用小尺寸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本身的额定功率就不足,如果在额定功率条件下使用,达不到临床手术需要的功率。若加大输入功率,又会造成同轴电缆损耗加剧严重发热。本发明一方面增大了同轴电缆的额定传输功率,在额定传输功率条件下加载的微波功率就能够满足消融手术需要,降低了传输损耗;另一方面又能对同轴电缆内导体充分冷却,从而降低了消融针的温升。
7、增强了内导体与针尖的连接强度。消融针在使用时,针头针尖可能因改变穿刺方向受力,而已有技术可选用的几种工业标准同轴电缆内导体的尺寸为0.127mm、0.2032mm、0.2870mm,内导体需要与金属针尖连接,连接强度非常有限,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折断。同时在冷却失效时,因内导体太细很容易被烧毁。而本发明的内导体为空心管内导体,其尺寸可以达到0.4mm以上,大幅度增强了与针尖的机械连接强度。结合电缆在额定功率下发热小、完整的冷却范围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针尖针头高温时连接失效的隐患,杜绝断针事故。
本发明的技术核心是空心内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可以引导和促进制造出一种适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全新同轴电缆产品。采用这种同轴电缆进行微波传输和冷媒交换,不但简化了微波消融针的结构、降低了产品制造难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小消融针的外径、降低针体温度、增大微波消融功率、提高针体机械强度、提升临床手术效率。无论是传输原理、核心结构还是关键材料,是一种全新设计,有利于促进微波消融这门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微波能量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内部采用并列布局形式的微波消融针截面结构。
图3是现有内部采用同轴布局形式的微波消融针截面结构。
图4是本发明同轴电缆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同轴电缆的横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微波消融针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微波消融针的横截面图。
图8是冷媒流通示意图(冷媒从内导体中心流入,从外导体外围回流)。
图9是冷媒流通示意图(冷媒从外导体的外围流入,从内导体中心流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同轴电缆实施例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3401、绝缘层3402和外导体3403,其改进之处在于内导体3401内设置有第一冷媒通道3-6。本例中,内导体3401为中空管(空心管),中空管的内部空间形成该第一冷媒通道3-6。绝缘层3402包覆内导体3401、外导体3403包覆绝缘层3402,从而形成同轴结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3401和外导体3403可采用铜材、银材或者表面为铜质或者银质的复合材料。内导体3401和外导体3403的壁厚范围为0.04mm~0.1mm,内导体3401的通孔直径范围为:0.2mm~0.8mm。外导体3403的内径为1.6-2.0倍内导体3401的外经。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范围为15Ω-40Ω。作为优选,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范围为20Ω-30Ω。
内外导体间的绝缘层3402可选用氟塑料,使用半钢同轴电缆生产工艺制造,使内导体3401、绝缘体3402、外导体3403结合在一起形成同轴结构,构成一种非标微波传输线(同轴电缆)。
根据不同外径规格的消融针的具体尺寸,在上述参数和比例范围内,可搭配出最适合的内导体、外导体尺寸,从而实现满足消融针外径和传输功率的要求。
根据选定的外导体尺寸D、内导体尺寸d和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ε,可以通过下述计算公式求出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和额定传输功率Pbr
Figure BDA0003430129880000081
Figure BDA0003430129880000082
上述参数可以确保外导体的直径小于1.6mm,在满足装配和冷媒通道的前提下,可以确保消融针外径控制在2.0mm以内。即使采用最小的内导体0.4mm进行设计的同轴电缆,其传输功率仍然可以超过电缆内导体0.2870mm、外径1.422mm的056型工业标准半钢同轴电缆的额定功率(34.0W@5GHz),在2450GHz微波频率下,实测可稳定传输功率超过100W。
如图4所示,内导体3401前端突出于外导体3403,内导体3401的前端设有冷媒通道的连通结构3601。一种可替换的方案是,将3401前端突出于外导体3403的部分替换为金属管,金属管一端插入内导体3401进行固定,另一端开设连通结构3601。当冷媒为导电液体(比如生理盐水)时,需要将对内导体3401和外导体3403之间进行绝缘。因此,作为优选,外导体3403的表面涂覆绝缘涂层(图中未标号),以确保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或者在内导体3401的内外表面涂覆绝缘涂层。
微波消融针实施例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微波消融针,包括针杆3-3(外部涂覆防护层)、位于针杆3-3前部的针头3-8和置于针杆3-3内的同轴电缆3-4,同轴电缆3-4结构参见上文的同轴电缆实施例,本处不再重复。内导体3401前端突出于外导体3403并且与针头3-8固定。
针杆3-3采用适合制造医疗器械用的不锈钢管,外径以满足临床要求为准,优选2.0mm以内,壁厚优选0.05mm~0.15mm之间。不锈钢管起到安装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固定消融针针头、保持一定的刚性以满足临床手术穿刺、提供冷媒通道的作用。不锈钢管外表面涂覆特氟龙涂层或者类似的防粘涂层,防止手术时组织粘连。在不锈钢管(针杆3-3)前端与绝缘连接套管3-7连接,在手柄端不锈钢管与同轴转接转换器3-2相接。长度取决于临床要求,通常在10cm~30cm之内。
针头3-8可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与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3-4的内导体3401通过激光焊接或者钎焊连为一体。通过绝缘套管3-7与不锈钢管连接。针尖绝缘套管3-7采用PTFE、聚酰亚胺或者陶瓷等耐高温绝缘材料支撑空心管状结构。针头3-8也可以采用陶瓷材料,将针尖与针尖针杆绝缘连接套管作为一个整体部件,嵌入不锈钢管(针杆3-3)并通过高温胶连接。
本实施例中,绝缘套管3-7嵌入不锈钢管深度3~10mm。
消融针内冷媒通道的实现方法:不锈钢管(针杆3-3)内壁与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3-4外表面之间保持0.1mm~0.2mm间隙,绝缘套管3-7的内壁与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内导体3401外表面之间保持0.1mm~0.2mm间隙,绝缘套管3-7与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绝缘层3402末端位置保持1mm左右距离,从而形成一路冷媒通道(第二冷媒通道3-5),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3-4内导体3401内部空间形成另一路冷媒通道(第一冷媒通道3-6)。在靠近针尖位置的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内导体3401上开孔形成冷媒输入或回流通道连通结构3601。这样就实现了两路冷媒通道之间的连通。作为优选,第一冷媒通道3-6作为冷媒注入道,第二冷媒通道3-5作为冷媒回流道,如图8所示为该种设计方案的冷媒流向(箭头表示)示意图。如图9所示为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即:将第二冷媒通道3-5作为冷媒注入道,第一冷媒通道3-6作为冷媒回流道是一种可行的替换方案,图9中箭头方向为冷媒流向。本发明微波消融针中,冷媒可到达天线的前端,能够更有效地对消融针尤其是发热区域的降温。
针头3-8如采用金属材料,针头3-8与针杆3-3之间建议通过绝缘套管3-7固定连接。若针头3-8采用陶瓷材料,则针头3-8可与绝缘套管3-7一体成型,然后与针杆3-3直接连接。本例中,针头3-8与针杆3-3之间通过绝缘套管3-7固定连接。另外还存在一种可替换的方案是:针头3-8与针杆3-3直接固定连接。
由于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内导体中心孔为冷媒通道,消融针针杆外径很小,冷媒的注入和返回不能够直接从消融针杆实现,需要通过在针杆3-3后部设置同轴电缆转换器3-2(见图6)来完成。同轴电缆3-4后端则通过该同轴电缆转换器3-2连接微波输入连接器3-1。同轴转接转换器相当于一段径向尺寸放大的同轴电缆。同轴转接转换器固定在消融针手柄中,手柄内空间较大,工程上可以实现,不再受制于针杆结构尺寸的严苛限制。本实施例列举一种可行的同轴电缆转换器方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行方案,申请人将另行提出专利申请。
消融针内的同轴电缆需要与主机输出同轴电缆连接,主机输出同轴电缆特性阻抗是50Ω。根据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的实现方式,很明显这种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不是50Ω,连接时需要进行阻抗变换。而已有技术采用的工业标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是50Ω,所以不需要这种阻抗变换。
同轴电缆转换器3-2包括固定于同轴电缆3-4绝缘层3402尾端的绝缘管3202,分设于绝缘层3202内外表面的内导体3201和外导体3203,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外导体3203分别与同轴电缆3-4的外导体3403、微波输入连接器3-1的外导体导电连接,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3201分别与同轴电缆3-4的内导体3401、同轴电缆转换器3-2输入插座3204的内导体导电连接。
同轴转接转换器内导体3201:采用铜材、银材或者表面为铜质或者银质的复合材料制成空心圆管。
同轴转接转换器3-2的绝缘层3202:采用氟塑料填充,如PTFE、PFA、FEP材料。
同轴转接转换器3-2的外导体3201:采用铜材、银材或者表面为铜质或者银质的复合材料制成空心圆管。
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输入插座3204:采用刚性较强的铜合金或者银合金材料制成。
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输入插座3204与微波输入连接器3-1的内导体导电连接。同轴电缆转换器3-2内导体3201内形成与第一冷媒通道3-6相连的冷媒注入腔a,第二冷媒通道3-5的尾部设置有冷媒回流腔b,冷媒注入管连接器3211、冷媒回流管连接器3212分别连接冷媒注入腔a和冷媒回流腔b。
本实施例微波消融针各部件的尺寸如下:
以成品外径为2.0mm的微波消融针为例,本实施实例微波消融针各部件主要尺寸如下:
针杆3-3:不锈钢毛细管,外径2.0mm,壁厚0.1mm,内径1.8mm,长度250mm。
消融针内置同轴电缆3-4外径1.5mm,其中,外导体3403:镀银毛细铜管,外径1.50mm,壁厚0.10mm,中心通孔直径D=1.30mm。内导体3401:镀银毛细铜管,外径d=0.72mm,壁厚0.10mm,中心通孔直径0.52mm。绝缘层3402:聚四氟乙烯,外径1.30mm,内径0.72mm。
针头3-8:镀银硬铜,外径2.0mm,长度4mm。
绝缘套管3-7:陶瓷,外径1.8mm,内孔径1.00mm,长度6mm。
第一冷媒通道3-6孔径:0.52mm。
第二冷媒通道3-5间隙:0.15mm。
按照上述尺寸组装的微波消融针,实测数据如下:
消融针特性阻抗为25.7Ω~26.0Ω;
消融针在微波体模内驻波比为1.40~1.50;
以生理盐水作为冷媒,正向流量62~65mL/分钟,反向流量55~57mL/分钟;
加载微波功率100W在室温环境试验时,针杆温度32~35℃;
加载微波功率100W以离体猪肝模拟消融试验,5分钟消融范围>5cm。
结论:消融范围、消融效率、冷却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向外同轴设置的内导体(3401)、绝缘层(3402)和外导体(340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3401)内设置有第一冷媒通道(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3401)为中空管,中空管内部的空间形成所述的第一冷媒通道(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3401)前端突出于外导体(34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3401)的前端设有冷媒通道的连通结构(36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403)的表面涂覆绝缘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内导体(3401)和外导体(3403)的壁厚的范围为0.04mm~0.1mm,内导体(3401)的通孔直径范围为:0.2mm~0.8mm;外导体(3403)的内径为1.6-2.0倍内导体(3401)的外经;所述同轴电缆(3-4)的特性阻抗范围为15Ω-40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微波消融针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3-4)的特性阻抗优选范围为20Ω-30Ω。
8.一种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针杆(3-3)和位于针杆(3-3)前部的针头(3-8),所述同轴电缆(3-4)位于针杆(3-3)内,所述内导体(3401)前端突出于外导体(3403)并且与针头(3-8)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针杆(3-3)与外导体(3403)之间的间隙和内导体(3401)前突于外导体(3403)的部分的外围空间形成第二冷媒通道(3-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3401)的前部设有连通结构(3601),所述第一冷媒通道(3-6)与第二冷媒通道(3-5)在所述连通结构(3601)处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3-8)的尾部具有盲孔,所述内导体(3401)的前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焊接固定或粘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3-8)与针杆(3-3)直接固定连接,或者针头(3-8)与针杆(3-3)之间通过绝缘套管(3-7)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针杆(3-3)后部的同轴电缆转换器(3-2),所述同轴电缆(3-4)后端通过该同轴电缆转换器(3-2)连接微波输入连接器(3-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转换器(3-2)包括固定于同轴电缆(3-4)绝缘层(3402)尾端的绝缘管(3202),分设于绝缘层(3202)内外表面的内导体(3201)和外导体(3203),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外导体(3203)分别与同轴电缆(3-4)的外导体(3403)、微波输入连接器(3-1)的外导体导电连接,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3201)分别与同轴电缆(3-4)的内导体(3401)、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输入插座(3204)导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转换器(3-2)的内导体输入插座(3204)与微波输入连接器(3-1)的内导体导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转换器(3-2)内导体(3201)内形成与第一冷媒通道(3-6)相连的冷媒注入腔(a),第二冷媒通道(3-5)的尾部设置有冷媒回流腔(b),冷媒注入管连接器(3211)、冷媒回流管连接器(3212)分别连接冷媒注入腔(a)和冷媒回流腔(b)。
CN202111594392.5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Pending CN114039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4392.5A CN114039209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PCT/CN2022/071854 WO2023115669A1 (zh) 2021-12-23 2022-01-13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4392.5A CN114039209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9209A true CN114039209A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47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4392.5A Pending CN114039209A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9209A (zh)
WO (1) WO202311566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39494U (zh) * 2014-04-08 2014-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同轴射频电缆
CN104720892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李晓光 一种用于囊性癌肿瘤消融治疗的微波消融天线
CN204744403U (zh) * 2015-03-16 2015-11-11 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 一种大肝癌微波消融针
US20180028262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f ablation needle
CN108992165A (zh) * 2018-04-10 2018-12-14 广东百德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型半柔微波消融针的水冷结构
CN109953824A (zh) * 2019-04-25 2019-07-02 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消融针体、微波消融针及微波消融方法
CN213758531U (zh) * 2020-09-16 2021-07-23 深圳友合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温控的微波消融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4254B2 (en) * 2004-04-29 2007-07-17 Micrablate Air-core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s
CN2910139Y (zh) * 2006-05-19 2007-06-13 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冷循环电极
CN105520782B (zh) * 2016-02-02 2018-05-2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水冷式电磁止血针
CN107260301B (zh) * 2017-04-20 2021-04-02 南通融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真圆微波消融天线及系统
GB2563377A (en) * 2017-05-04 2018-12-19 Creo Medical Ltd Electrosurg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issue ablation
CN112472289B (zh) * 2020-12-15 2022-03-25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时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微波消融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39494U (zh) * 2014-04-08 2014-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同轴射频电缆
CN104720892A (zh) * 2015-03-16 2015-06-24 李晓光 一种用于囊性癌肿瘤消融治疗的微波消融天线
CN204744403U (zh) * 2015-03-16 2015-11-11 南京维京九洲医疗器械研发中心 一种大肝癌微波消融针
US20180028262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f ablation needle
CN108992165A (zh) * 2018-04-10 2018-12-14 广东百德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型半柔微波消融针的水冷结构
CN109953824A (zh) * 2019-04-25 2019-07-02 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消融针体、微波消融针及微波消融方法
CN213758531U (zh) * 2020-09-16 2021-07-23 深圳友合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温控的微波消融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5669A1 (zh)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9989B2 (en) Narrow gauge high strength choked wet tip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
US10363096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dipole antenna
EP2128929B1 (en) Slidable choke microwave antenna
JP2016514550A (ja) ステップダウン同軸マイクロ波アブレーションアプリケータ及び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07024878A1 (en) Air-core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s
CN219106511U (zh)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CN114039209A (zh) 一种采用空心内导体同轴电缆的微波消融针
CN113576659A (zh) 微波消融针
AU2017202181B2 (en) Narrow gauge high strength choked wet tip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
CN219040973U (zh) 一种同轴转接转换器
CN116492045B (zh) 一种微波消融针及消融组件
CN215688389U (zh) 微波消融针
AU2015261719B2 (en) Slidable choke microwave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