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7253A -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7253A
CN114027253A CN202111542918.5A CN202111542918A CN114027253A CN 114027253 A CN114027253 A CN 114027253A CN 202111542918 A CN202111542918 A CN 202111542918A CN 114027253 A CN114027253 A CN 114027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mounting
sleeve
aeration
aquaculture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2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7253B (zh
Inventor
王国顺
向明国
张兰峰
李国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ezhou Ecological Turtle Bree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ezhou Ecological Turtle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ezhou Ecological Turtle Bree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ezhou Ecological Turtle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2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7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7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7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7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7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还包括养殖区分区装置和增氧曝气装置,养殖区分区装置设置在养殖池内部,增氧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区分区装置的顶端,养殖区分区装置包括安装台、第一分区组件、第二分区组件和隔板,安装台有两个,两个安装台分别设置在养殖池内部的两侧,两个安装台呈中空设置且每个安装台靠近的对侧的一端均设有开口,隔板有两个,每个安装台内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隔板,第一分区组件设置在两个安装台一端的开口处,第二分区组件设置在两个安装台另一端的开口处;本装置实现了在不影响水产生物的正常活动,不对水产生物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增氧作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水产养殖业是利用适宜水域养殖水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事业。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事水产养殖的时期较之采捕天然水产资源的捕捞业为晚。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强。
水产养殖池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增氧,通常的方法是通过叶片转动带动池内的水旋转至池外,使得水珠与空气混合再落入池中,从而提高养殖池中水的含氧量,但是这种增氧方式对水产生的波动较大,并且叶片在养殖池中进行旋转运动,非常影响水产生物在养殖池中的正常活动,容易对其造成伤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将养殖池中的水产生物转移至别处暂放,然后对空的养殖池进行增氧曝气作业,但是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养殖池中的水产生物数量众多且位置不一,全部转移较为耗时费力,并且在转移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存在一定的水产死亡率,增加了增氧的成本,所以将水产生物转移至外部再进行增氧的方法并不现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在不影响水产生物的正常活动,不对水产生物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增氧作业的设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养殖池,还包括养殖区分区装置和增氧曝气装置,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设置在养殖池内部,所述增氧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区分区装置的顶端,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包括安装台、第一分区组件、第二分区组件和隔板,所述安装台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台分别设置在养殖池内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台呈中空设置且每个安装台靠近的对侧的一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隔板有两个,每个所述安装台内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隔板,所述第一分区组件设置在两个安装台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分区组件设置在两个安装台另一端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分区组件包括切换组件和驱动移动组件,所述切换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切换组件呈对称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台内的一端,所述驱动移动组件有两个,每个所述切换组件上均设置有一个驱动移动组件,每个所述切换组件均包括安装套、第一电机、第一丝杆、遮挡套、钩板和网孔板,所述安装套设置在安装台内部的一端,所述安装套呈中空设置且安装套的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安装套与安装台滑动配合,并且所述安装套与安装台的滑动方向与安装套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安装套内部,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遮挡套的尾端穿过第一丝杆且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遮挡套与安装套滑动配合,所述网孔板的两侧设有与遮挡套内侧契合的滑槽且网孔板与遮挡套滑动配合,所述钩板设置在遮挡套的端部且位于网孔板侧端的滑槽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驱动移动组件均包括限位杆、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安装台内部,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台的侧壁和隔板连接且安装套与限位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安装台内部且位于限位杆下方,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套并与隔板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丝杆与安装套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网孔板的对接端设有相互契合的插销与插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折叠帘布,所述折叠帘布有若干个,每个所述安装套的两侧设有一个折叠帘布,并且位于所述安装套两侧的折叠帘布分别与隔板和安装台的侧端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折叠帘布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轮,所述安装台内部的上下两端设有与导轮滑动配合的导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网孔板、遮挡套和安装套的贴合端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曝气装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设置在两个安装台顶部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设置在两个安装台顶部的另一端,每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均包括支撑架、电动推杆、升降架、升降杆、第三电机和曝气盘,所述支撑架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架的顶端且呈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架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升降架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杆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杆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支撑架的侧端,另外一个所述升降架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上下滑动配合并且两个升降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曝气盘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曝气盘等距设置在两个升降架之间且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曝气盘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升降架的侧端且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架和曝气盘的连接处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安装台的顶部均呈斜坡状且往养殖池的中部倾斜。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需要进行增氧作业时,首先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分别位于养殖池内的两侧,接着控制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同时工作,以第一分区组件为例,同时控制两个切换组件中的第一电机工作带动两个第一丝杆旋转,旋转过程中带动两个遮挡套同时在安装套内部往对侧方向滑动,直至两个切换组件中的遮挡套相互拼接,接着控制两个第一丝杆反向旋转,两个遮挡套分别与套设在自己内部的网孔板脱离并回退到与其滑动配合的安装套内部,此时两个切换组件中的两个网孔板呈拼接状态,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中的四个网孔板两两一组,分别位于养殖池内的两侧,接着通过第一分区组件中的驱动移动组件控制与其连接的两个网孔板往养殖池中部移动,网孔板上设置的网孔可减少网孔板移动时的阻力,移动至中部后,由于第一分区组件中两个网孔板的移动,将水产生物集中在第一分区组件中的两个网孔板和第二分区组件中的两个网孔板之间,养殖池中另一半的空间处于无水产生物活动的区域,接着控制第一分区组件中的切换组件工作,通过第一电机控制第一丝杆旋转,使得遮挡套往网孔板方向滑动,直至两个遮挡套拼接在一起并将网孔板上的网孔遮挡,使得养殖池内两个区域内的水无法相互流通,接着通过增氧曝气装置对无水产生物区域进行增氧作业,增氧完成后,控制第二分区组件中的两个网孔板往第一分区组件中的两个遮挡套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带动水产生物往第一分区组件中的两个遮挡套的方向移动,靠近第一分区组件后,控制第二分区组件中的两个遮挡套进行拼接,同时控制第一分区组件中的两个遮挡套往安装套内回退,回退至一定距离后,遮挡套端部的钩板与网孔板侧端滑槽的尾端抵止,遮挡套继续回退回安装套内部,并且通过钩板将网孔板往安装套内部拉,直至遮挡套回退至安装套最里端,并且网孔板也移动至安装套内部,至此第一分区组件中的两个切换组件分别收纳至两个安装台内部,少了第一分区组件的阻挡,水产生物顺利转移至之前完成增氧的区域,最后通过增氧曝气装置对未增氧的区域进行增氧作业,增氧完成后将第二分区组件中两个切换组件分别收纳到两个安装台内即可,至此完成了对养殖池内水产生物的整个活动区域进行增氧,并且尽可能地避免了对水产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或者造成伤害。
其二,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丝杆旋转,从而带动设置在第二丝杆上的安装套在安装台内滑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分区组件或者第二分区组件在养殖池内移动的效果。
其三,通过设置的插销和插槽以确保两个网孔板对接后拼接成一块完整的网孔板,从而确保其移动时二者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缝隙让水产生物从中间游出去,影响到后续的增氧作业。
其四,由于安装台的侧端设有开口,为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的移动提供空间,但是密封性较差,养殖池内的水容易进入安装台内部,折叠帘布的设置可解决这个问题,安装套滑动时其两侧的折叠帘布随之进行折叠或者展开,以确保安装台侧端的开口始终处于被折叠帘布遮挡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安装台内部的密封性。
其五,在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的配合下将养殖池内的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后,每个区域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增氧曝气装置,需要对对应的区域进行增氧作业时,首先通过两个电动推杆控制若干曝气盘下降至区域内部并浸泡在水中,升降杆和升降架的配合确保曝气盘稳定下降,接着控制第三电机工作带动若干曝气盘在水中同步旋转,旋转过程中曝气盘上的凸块将水带出水面与空气接触,再落入水中,从而完成对养殖用水的增氧作业;养殖池中的水被曝气盘带出水面与空气接触后,有一定的概率落在安装台上,为了防止养殖用水的流失,将安装台的顶端设置呈斜坡状,确保落在安装台上的水重新流回养殖池的养殖区域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养殖区分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养殖区分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分区组件移动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分区组件移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分区组件和第二分区组件移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切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切换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两个网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切换组件的第一状态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切换组件的第二状态正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切换组件的收纳状态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安装台和驱动移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增氧曝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发明中增氧曝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养殖池1、养殖区分区装置2、安装台21、隔板22、第一分区组件23、第二分区组件24、切换组件25、安装套251、第一电机252、第一丝杆253、遮挡套254、钩板255、网孔板256、驱动移动组件26、限位杆261、第二电机262、第二丝杆263、插销27、插槽28、折叠帘布29、增氧曝气装置3、支撑架31、电动推杆32、升降架33、升降杆34、第三电机35、曝气盘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养殖池1,还包括养殖区分区装置2和增氧曝气装置3,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2设置在养殖池1内部,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养殖区分区装置2的顶端,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2包括安装台21、隔板22、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所述安装台21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台21分别设置在养殖池1内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台21呈中空设置且每个安装台21靠近的对侧的一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隔板22有两个,每个所述安装台21内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隔板22,所述第一分区组件2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分区组件24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另一端的开口处;水产养殖池1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对养殖池1内的水进行增氧,通常的方法是通过叶片转动带动池内的水旋转至池外,使得水珠与空气混合再落入池中,从而提高养殖池1中水的含氧量,但是这种增氧方式对水产生的波动较大,并且叶片在养殖池1中进行旋转运动,非常影响水产生物在养殖池1中的正常活动,容易对其造成伤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将养殖池1中的水产生物转移至别处暂放,然后对空的养殖池1进行增氧曝气作业,但是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养殖池1中的水产生物数量众多且位置不一,全部转移较为耗时费力,并且在转移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可能存在一定的水产死亡率,增加了增氧的成本,所以将水产生物转移至别处再进行增氧的方法并不现实;本装置中养殖池1内位于两个安装台21、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之间的区域为水产养殖区域,为平时水产生物的活动区域,需要进行增氧作业时,控制第一分区组件23往第二分区组件24的方向移动,随着第一分区组件23的移动,水产生物的活动区域逐渐减少,水产生物也随之往第二分区组件24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分区组件23移动至安装台21的中间位置时,正好将原本的活动区域一分为二,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之间的区域为水产生物的活动区域,而第一分区组件23和养殖池1内壁组成的另一半区域为无水产生物活动的待增氧区域,控制增氧曝气装置3对此区域进行增氧曝气作业,增氧完成后,需要对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之间的区域进行增氧作业,首先控制第二分区组件24往第一分区组件23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靠近安装台21中部的位置,此时养殖池1中的水产生物汇聚在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之间,接着将第一分区组件23打开并收纳至两个安装台21内部,至此,原本在未增氧的活动区域内的水产生物转移至了已增氧区域内,接着通过增氧曝气装置3对水产生物之前的活动区域进行增氧曝气作业,作业完成后,将第二分区组件24打开并收纳至两侧的安装台21内即可,至此完成了对养殖池1内水的增氧作业,本装置实现了在不影响水产生物的正常活动,不对水产生物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对养殖池1内的水进行增氧作业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分区组件24包括切换组件25和驱动移动组件26,所述切换组件25有两个,两个所述切换组件25呈对称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内的一端,所述驱动移动组件26有两个,每个所述切换组件25上均设置有一个驱动移动组件26,每个所述切换组件25均包括安装套251、第一电机252、第一丝杆253、遮挡套254、钩板255和网孔板256,所述安装套251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的一端,所述安装套251呈中空设置且安装套251的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安装套251与安装台21滑动配合,并且所述安装套251与安装台21的滑动方向与安装套251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机252设置在安装套251内部,所述第一丝杆253设置在第一电机252的输出端上,所述遮挡套254的尾端穿过第一丝杆253且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遮挡套254与安装套251滑动配合,所述网孔板256的两侧设有与遮挡套254内侧契合的滑槽且网孔板256与遮挡套254滑动配合,所述钩板255设置在遮挡套254的端部且位于网孔板256侧端的滑槽内;需要进行增氧作业时,首先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分别位于养殖池1内的两侧,接着控制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同时工作,以第一分区组件23为例,同时控制两个切换组件25中的第一电机252工作带动两个第一丝杆253旋转,旋转过程中带动两个遮挡套254同时在安装套251内部往对侧方向滑动,直至两个切换组件25中的遮挡套254相互拼接,接着控制两个第一丝杆253反向旋转,两个遮挡套254分别与套设在自己内部的网孔板256脱离并回退到与其滑动配合的安装套251内部,此时两个切换组件25中的两个网孔板256呈拼接状态,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中的四个网孔板256两两一组,分别位于养殖池1内的两侧,接着通过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驱动移动组件26控制与其连接的两个网孔板256往养殖池1中部移动,网孔板256上设置的网孔可减少网孔板256移动时的阻力,移动至中部后,由于第一分区组件23中两个网孔板256的移动,将水产生物集中在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两个网孔板256和第二分区组件24中的两个网孔板256之间,养殖池1中另一半的空间处于无水产生物活动的区域,接着控制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切换组件25工作,通过第一电机252控制第一丝杆253旋转,使得遮挡套254往网孔板256方向滑动,直至两个遮挡套254拼接在一起并将网孔板256上的网孔遮挡,使得养殖池1内两个区域内的水无法相互流通,接着通过增氧曝气装置3对无水产生物区域进行增氧作业,增氧完成后,控制第二分区组件24中的两个网孔板256往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两个遮挡套254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带动水产生物往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两个遮挡套254的方向移动,靠近第一分区组件23后,控制第二分区组件24中的两个遮挡套254进行拼接,同时控制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两个遮挡套254往安装套251内回退,回退至一定距离后,遮挡套254端部的钩板255与网孔板256侧端滑槽的尾端抵止,遮挡套254继续回退回安装套251内部,并且通过钩板255将网孔板256往安装套251内部拉,直至遮挡套254回退至安装套251最里端,并且网孔板256也移动至安装套251内部,至此第一分区组件23中的两个切换组件25分别收纳至两个安装台21内部,少了第一分区组件23的阻挡,水产生物顺利转移至之前完成增氧的区域,最后通过增氧曝气装置3对未增氧的区域进行增氧作业,增氧完成后将第二分区组件24中两个切换组件25分别收纳到两个安装台21内即可,至此完成了对养殖池1内水产生物的整个活动区域进行增氧,并且尽可能地避免了对水产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或者造成伤害。
优选的,每个所述驱动移动组件26均包括限位杆261、第二电机262和第二丝杆263,所述限位杆261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所述限位杆26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台21的侧壁和隔板22连接且安装套251与限位杆26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262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且位于限位杆261下方,所述第二丝杆263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6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6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套251并与隔板22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丝杆263与安装套251传动连接;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62工作带动第二丝杆263旋转,从而带动设置在第二丝杆263上的安装套251在安装台21内滑动,从而实现控制第一分区组件23或者第二分区组件24在养殖池1内移动的效果。
优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网孔板256的对接端设有相互契合的插销27与插槽28;通过设置的插销27和插槽28以确保两个网孔板256对接后拼接成一块完整的网孔板256,从而确保其移动时二者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缝隙让水产生物从中间游出去,影响到后续的增氧作业。
优选的,还包括折叠帘布29,所述折叠帘布29有若干个,每个所述安装套251的两侧设有一个折叠帘布29,并且位于所述安装套251两侧的折叠帘布29分别与隔板22和安装台21的侧端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折叠帘布29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轮,所述安装台21内部的上下两端设有与导轮滑动配合的导轨;由于安装台21的侧端设有开口,为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的移动提供空间,但是密封性较差,养殖池1内的水容易进入安装台21内部,折叠帘布29的设置可解决这个问题,安装套251滑动时其两侧的折叠帘布29随之进行折叠或者展开,以确保安装台21侧端的开口始终处于被折叠帘布29遮挡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安装台21内部的密封性。
优选的,每个所述网孔板256、遮挡套254和安装套251的贴合端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采用软性橡胶这种延展性较好的材质,确保网孔板256收纳在遮挡套254内部或者遮挡套254收纳在安装套251内部时,二者处于完全贴合的状态,从而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二者的缝隙之间产生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顶部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顶部的另一端,每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均包括支撑架31、电动推杆32、升降架33、升降杆34、第三电机35和曝气盘36,所述支撑架31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31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32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动推杆32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架31的顶端且呈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架33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升降架33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杆34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杆34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支撑架31的侧端,另外一个所述升降架33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34上下滑动配合并且两个升降架3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曝气盘36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曝气盘36等距设置在两个升降架33之间且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曝气盘36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三电机35设置在其中一个升降架33的侧端且第三电机35的输出端与升降架33和曝气盘36的连接处连接;在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的配合下将养殖池1内的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后,每个区域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增氧曝气装置3,需要对对应的区域进行增氧作业时,首先通过两个电动推杆32控制若干曝气盘36下降至区域内部并浸泡在水中,升降杆34和升降架33的配合确保曝气盘36稳定下降,接着控制第三电机35工作带动若干曝气盘36在水中同步旋转,旋转过程中曝气盘36上的凸块将水带出水面与空气接触,再落入水中,从而完成对养殖用水的增氧作业。
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台21的顶部均呈斜坡状且往养殖池1的中部倾斜;养殖池1中的水被曝气盘36带出水面与空气接触后,有一定的概率落在安装台21上,为了防止养殖用水的流失,将安装台21的顶端设置呈斜坡状,确保落在安装台21上的水重新流回养殖池1的养殖区域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包括养殖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养殖区分区装置(2)和增氧曝气装置(3),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2)设置在养殖池(1)内部,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养殖区分区装置(2)的顶端,所述养殖区分区装置(2)包括安装台(21)、隔板(22)、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所述安装台(21)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台(21)分别设置在养殖池(1)内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台(21)呈中空设置且每个安装台(21)靠近的对侧的一端均设有开口,所述隔板(22)有两个,每个所述安装台(21)内部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隔板(22),所述第一分区组件(2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一端的开口处,所述第二分区组件(24)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另一端的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组件(23)和第二分区组件(24)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分区组件(24)包括切换组件(25)和驱动移动组件(26),所述切换组件(25)有两个,两个所述切换组件(25)呈对称设置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内的一端,所述驱动移动组件(26)有两个,每个所述切换组件(25)上均设置有一个驱动移动组件(26),每个所述切换组件(25)均包括安装套(251)、第一电机(252)、第一丝杆(253)、遮挡套(254)、钩板(255)和网孔板(256),所述安装套(251)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的一端,所述安装套(251)呈中空设置且安装套(251)的侧端设有开口,所述安装套(251)与安装台(21)滑动配合,并且所述安装套(251)与安装台(21)的滑动方向与安装套(251)的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机(252)设置在安装套(251)内部,所述第一丝杆(253)设置在第一电机(252)的输出端上,所述遮挡套(254)的尾端穿过第一丝杆(253)且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遮挡套(254)与安装套(251)滑动配合,所述网孔板(256)的两侧设有与遮挡套(254)内侧契合的滑槽且网孔板(256)与遮挡套(254)滑动配合,所述钩板(255)设置在遮挡套(254)的端部且位于网孔板(256)侧端的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移动组件(26)均包括限位杆(261)、第二电机(262)和第二丝杆(263),所述限位杆(261)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所述限位杆(26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台(21)的侧壁和隔板(22)连接且安装套(251)与限位杆(26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电机(262)设置在安装台(21)内部且位于限位杆(261)下方,所述第二丝杆(263)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6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26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套(251)并与隔板(22)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丝杆(263)与安装套(25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网孔板(256)的对接端设有相互契合的插销(27)与插槽(2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折叠帘布(29),所述折叠帘布(29)有若干个,每个所述安装套(251)的两侧设有一个折叠帘布(29),并且位于所述安装套(251)两侧的折叠帘布(29)分别与隔板(22)和安装台(21)的侧端连接,并且每个所述折叠帘布(29)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导轮,所述安装台(21)内部的上下两端设有与导轮滑动配合的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网孔板(256)、遮挡套(254)和安装套(251)的贴合端均采用软性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顶部的一端,另外一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顶部的另一端,每个所述增氧曝气装置(3)均包括支撑架(31)、电动推杆(32)、升降架(33)、升降杆(34)、第三电机(35)和曝气盘(36),所述支撑架(31)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31)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32)有两个,两个所述电动推杆(32)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架(31)的顶端且呈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升降架(33)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升降架(33)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动推杆(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杆(34)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杆(34)对称设置在两个安装台(21)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支撑架(31)的侧端,另外一个所述升降架(33)顶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杆(34)上下滑动配合并且两个升降架(3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曝气盘(36)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曝气盘(36)等距设置在两个升降架(33)之间且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曝气盘(36)的两侧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三电机(35)设置在其中一个升降架(33)的侧端且第三电机(35)的输出端与升降架(33)和曝气盘(36)的连接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台(21)的顶部均呈斜坡状且往养殖池(1)的中部倾斜。
CN202111542918.5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Active CN114027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2918.5A CN11402725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2918.5A CN11402725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7253A true CN114027253A (zh) 2022-02-11
CN114027253B CN114027253B (zh) 2023-07-25

Family

ID=8014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2918.5A Active CN114027253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725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166A (zh) * 2016-07-07 2016-12-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及增氧方法
CN206879842U (zh) * 2017-04-26 2018-01-16 重庆谦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池
WO2018151283A1 (ja) * 2017-02-17 2018-08-23 日本水産株式会社 養殖システム
CN109662051A (zh) * 2019-01-29 2019-04-23 高邮市湖畔水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分段式螃蟹循环养殖装置
CN110741998A (zh) * 2019-09-04 2020-02-04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新型池塘工业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110771552A (zh) * 2019-12-11 2020-02-1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分区养殖池塘
CN110859148A (zh) * 2018-08-07 2020-03-06 奥兰川维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水间歇布水水产动物暂养装置
FI20205531A1 (en) * 2020-05-26 2021-11-27 Luonnonvarakeskus Water circulation and aeration system for an aquaculture facility, related facility, procedures and us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2166A (zh) * 2016-07-07 2016-12-0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生物絮团养殖方式的立体增氧系统及增氧方法
WO2018151283A1 (ja) * 2017-02-17 2018-08-23 日本水産株式会社 養殖システム
CN206879842U (zh) * 2017-04-26 2018-01-16 重庆谦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池
CN110859148A (zh) * 2018-08-07 2020-03-06 奥兰川维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水间歇布水水产动物暂养装置
CN109662051A (zh) * 2019-01-29 2019-04-23 高邮市湖畔水产专业合作社 一种分段式螃蟹循环养殖装置
CN110741998A (zh) * 2019-09-04 2020-02-04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新型池塘工业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CN110771552A (zh) * 2019-12-11 2020-02-1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分区养殖池塘
FI20205531A1 (en) * 2020-05-26 2021-11-27 Luonnonvarakeskus Water circulation and aeration system for an aquaculture facility, related facility, procedures and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7253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3333A (zh) 一种能够模拟海洋环境的水产养殖箱
DE102019118034B3 (de) Landbasierte Aquakulturanlage zur Produktion von Wassertieren und Anwendung der Anlage
CN114027253A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装置
CN112450109B (zh) 一种畜牧养殖用饮水装置
CN20732241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箱体
US4228762A (en) Growth system for crustaceans and fish
CN218515009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养殖设备的调节装置
CN213246351U (zh) 一种方便家禽转移的养殖笼具
CN111972339B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用稚虾快速分离装置
CN110583552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的鱼苗培养装置
CN211153364U (zh) 一种用于海洋养殖的养殖箱
CN213153511U (zh) 加州鲈幼鱼饲料驯养设施
CN21126818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供养装置
CN210202969U (zh) 黑水虻立体循环养殖床
CN210184224U (zh) 水产养殖用的拉网结构
CN108739561B (zh) 分离式螺蛳养殖装置
CN207185625U (zh) 一种喂料均匀的鸡场智能饲喂设备
CN217136451U (zh) 一种家禽养殖用鸡用食槽
CN218784175U (zh) 一种吊水鱼吊养自动进出鱼系统
CN218681160U (zh) 一种方便收取的鸡鸭蛋笼舍
CN216983009U (zh) 一种便于更换位置的安全防护羊圈舍
CN113711997B (zh) 一种捕食螨的连续饲养装置及其饲养方法
CN113229221B (zh) 一种规模化智能高效蝇蛆养殖设备及养殖方法
CN216601299U (zh) 一种水产品养殖用组合式围栏
CN207428233U (zh) 一种水产养殖自动灭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