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5098A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5098A
CN114025098A CN202111413006.8A CN202111413006A CN114025098A CN 114025098 A CN114025098 A CN 114025098A CN 202111413006 A CN202111413006 A CN 202111413006A CN 114025098 A CN114025098 A CN 114025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camera
image
cameras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3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煜
伍超
杨俊拯
何�轩
江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3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50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5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50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702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43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04N23/662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by using master/slave camera arrangements for affecting the control of camera image capture, e.g. placing the camera in a desirable condition to capture a desired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上述的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用户利用多个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图像采集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具有相机多机位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支持同时与至少一个其他设备连接,能够获取其它设备采集的图像,实现图像共享。对于支持相机多机位功能的电子设备,在图像显示仍存在优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摄像头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布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一设备可从第一设备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第一设备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可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灵活调整第一界面布局,可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且可提高交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3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选择目标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与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按照可拖动布局显示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不可拖动布局显示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以及基于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的流程图;
图10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11为还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12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截取框的示意图;
图12B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截取框的示意图;
图12C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截取框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目标截取框进行自适应的示意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以及基于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的流程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横屏图像与竖屏图像的示意图;
图16A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16B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1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1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20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
图21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界面布局称为第二界面布局,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界面布局称为第一界面布局。第一界面布局和第二界面布局两者都属于界面布局,但其不是同一界面布局。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多个”等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对于市面上支持相机多机位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每次只可与一个摄像头,也即,用户只可选择一个摄像头(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或是其它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电子设备显示用户选择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无法同时显示多个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当用户想要查看其它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时,需要重新选择的摄像头,电子设备才会切换显示重新选择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该交互方式操作繁琐,且当电子设备连接的其它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时,用户会对已查看的摄像头产生混淆。因此,对于持相机多机位功能的电子设备,在图像显示及交互方面仍存在优化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此外,可简化用户操作,提高交互便捷性。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设备10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该第一设备10及第二设备20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监控设备等。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之间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移动网络通信连接等,也可以建立有线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第一设备10及各个第二设备20上均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例如,第一设备10可以是手机,可包括前置摄像头及后置摄像头,第二设备20可以是监控设备,可包括一个摄像头等,但不限于此。第一设备10可从第一设备10及各个第二设备20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并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第一设备10可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第一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从第一设备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第一设备可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各个第二设备中均可安装有多机位应用程序,该多机位应用程序可用于提供多个电子设备之间共享摄像头采集的图像的功能。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多机位应用程序中对应相同的账号标识,说明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属于同一用户,则第一设备可通过多机位应用程序向对应相同账号标识的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以与对应相同账号标识的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账号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账号ID(Identity,身份标识号)、账号名称等。
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在多机位应用程序中对应不同的账号标识,则第一设备可通过多机位应用程序,与对应不同的账号标识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比如蓝牙连接、红外连接等,但不限于此。具体地,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均可开启多机位应用程序,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账号标识的情况下,可按照预设的安全交互方式触发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选地,该预设的安全交互方式可以是近距离交互方式,例如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碰一碰”的方式,或是第一设备通过多机位应用程序显示账号标识图像(如二维码等),第二设备通过摄像头采集该账号标识图像的方式,或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均开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并将第二设备放在第一设备上进行“刷卡”的方式等,但不限于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通过多机位应用程序中的账号标识采用相应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可提高图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摄像头,第一设备可从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该目标摄像头可指的是需要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相应的图像画面的摄像头。可选地,确定的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可以是属于不同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例如,目标摄像头可包括第一设备的后置摄像头、第二设备A的前置摄像头及第二设备B的后置摄像头等。可选地,确定的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也可以是属于同一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例如,目标摄像头可包括第二设备A上设置的两个摄像头等。确定的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也可同时包括属于不同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以及属于同一个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例如,目标摄像头可包括第一设备的后置摄像头、第二设备A上设置的两个摄像头等。
步骤220,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第一设备可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该第一界面布局可用于定义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中的显示方式。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不同,可对应不同的第一界面布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可包括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其中,排布位置可指的是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中的位置,画面尺寸可指的是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布局中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均匀排布,在第一界面布局中,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可相同,且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行和/或列依次进行排布,也即,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以相同的画面尺寸,按照对应的排布位置依次排布在当前用户界面中。示例性地,图3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目标摄像头可包括主机位1(第一设备上的一个摄像头)及副机位1(第二设备上的一个摄像头),主机位1对应的显示框312用于表示主机位1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310中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副机位1对应的显示框314用于表示副机位1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310中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其中,主机位1与副机位1对应的画面尺寸相同,且主机位1的图像画面排布在副机位1的图像画面的上方。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也可不同。示例性地,图3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目标摄像头可包括副机位1、副机位2及副机位3(属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的3个不同的摄像头),副机位1对应的显示框322、副机位2对应的显示框324及副机位3对应的显示框326,分别用于表示副机位1、副机位2及副机位3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310中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其中,副机位1与副机位2对应的画面尺寸相同,但与副机位3对应的画面尺寸不同,且副机位1的图像画面排布在副机位2的图像画面的左侧,副机位1及副机位2的图像画面排布在副机位3的图像画面的上方。
步骤230,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在第一设备确定目标摄像头后,可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其中,目标设备可指的是包含有目标摄像头的电子设备。若目标设备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直接获取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若目标设备为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通过与该目标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该目标设备发送的通过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例如,目标摄像头包括第二设备A的摄像头1及第二设备B的摄像头2,则第二设备A可将通过摄像头1采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B可将通过摄像头2采集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第二数据。
可选地,上述的图像数据可以是通过目标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可用于显示目标摄像头采集的每一帧完整的图像。上述的图像数据也可以不是通过目标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图像数据,例如,可以是目标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图像数据中间隔一定帧数(如间隔2帧、3帧、5帧等)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目标摄像头拍摄的一帧图像数据或某几帧图像数据(如一段视频)等,但不限于此。
步骤240,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生成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选地,图像画面可以是完整的图像画面,也即,该图像画面可以是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每帧图像数据,图像画面的图像质量(如图像分辨率等)及图像内容等均与图像数据保持一致。可选地,图像画面也可以是图像数据的预览画面(即非完整的图像画面),图像画面可以是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的图像,也可以是对图像数据进行截取所得到的图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画面是完整的图像画面还是预览画面,可以是由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所对应的画面尺寸决定的。若第一界面布局中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与该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相同,则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以是完整的图像画面;若第一界面布局中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小于该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则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以是预览画面。
第一设备可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对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进行排布,并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当前用户界面可指的是第一设备当前的用户界面。可选地,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较少时,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在第一设备的屏幕上一次显示,则第一设备可通过屏幕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所有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较多时,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无法在第一设备的屏幕上同时显示,则第一设备可通过屏幕在当前用户界面中仅显示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并按照该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中可同时显示多个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用户不需要频繁对需要查看的摄像头进行切换,可简化用户操作,且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灵活调整第一界面布局,使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与目标摄像头的数量适配,能够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用户提前设置界面布局的方式,显示方式更加灵活,且可减少用户选择设置的操作,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且可提高交互性。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第一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展示信息列表,该信息列表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或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
第一设备在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可获取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或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
其中,设备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标识、设备名称、设备种类等信息。设备标识可用于唯一标识电子设备,设备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部控制)地址、通信地址(如蓝牙地址、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等。设备种类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所属的产品类类型,设备种类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终端等。
摄像头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标识、摄像头类型等信息。摄像头标识可用于唯一标识各个摄像头,摄像头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编号等。可选地,摄像头类型可按照摄像头在电子设备的设置位置进行划分,如可包括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等,也可按照摄像头在电子设备的功能进行划分,如可包括监控摄像头、身份识别摄像头等,也可按照摄像头的种类进行划分,如广角摄像头、深度摄像头、黑白摄像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进入相机应用后,相机应用的界面中可显示有列表控件,用户可触发该列表控件,当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该列表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可在相机应用中展示信息列表。用户通过展示的信息列表可获知第一设备当前连接的各个第二设备和/或当前可查看的各个摄像头,并根据需求在信息列表中选择所需查看的目标摄像头。
步骤404,响应于针对信息列表的选择操作,根据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第一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触发的针对信息列表的选择操作时,可响应于该选择操作,获取选择操作所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并根据所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目标摄像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信息列表中仅包含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则可根据用户触发的选择操作,获取用户选择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该设备信息确定与设备信息对应的目标设备,并将目标设备上的摄像头确定为目标摄像头。
可选地,可将各个目标设备上的所有摄像头均作为目标摄像头,例如,用户选择了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摄像头a及摄像头b,则可同时将摄像头a及摄像头b确定为目标摄像头。
可选地,也可针对每个目标设备均选择一个摄像头作为目标摄像头,例如,用户选择了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A,其中,第一设备包括摄像头a及摄像头b,第二设备A包括摄像头c和摄像头d,则可将第一设备的摄像头a及第二设备A的摄像头c确定为目标摄像头。进一步地,每个目标设备上所选择的目标摄像头可以是随机选择的,也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好的,或是可根据目标设备上的各个摄像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如一星期内、一个月内等)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次数,并针对每个目标设备均次数最多的摄像头作为目标摄像头等,但不限于此。
情况二、信息列表仅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则可根据用户触发的选择操作,获取用户选择的摄像头信息,并将与该选择的摄像头信息对应的摄像头确定为目标摄像头。
情况三、信息列表可同时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则可根据用户触发的选择操作,获取用户选择的设备信息及摄像头信息,并将与选择的设备信息及摄像头信息对应的摄像头确定为目标摄像头。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选择目标摄像头的示意图。如图5中的(a)所示,第一设备可在相机应用界面510中显示列表控件512,在用户需要选择目标摄像头时,可触发该列表控件512。如图5中的(b)所示,当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该列表控件512的触发操作时,可在相机应用界面510中展示信息列表514。信息列表514可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的各个摄像头信息,如“本机前置”表示的是第一设备上的前置摄像头,“本机后置”表示的是第一设备上的后置摄像头,“手机A后置”表示的是手机A上的后置摄像头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信息列表514中选择所需查看的目标摄像头,如图5中的(b)中选择第一设备上的前置摄像头及手机A上的后置摄像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获取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后,可根据该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冲突的摄像头,该存在冲突的摄像头可指的是摄像头无法同时进行图像采集,例如,在某些电子设备中前置摄像头与后置摄像头不支持同时进行图像采集等情况。若存在冲突的摄像头,则可根据冲突的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生成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存在冲突的摄像头,用户基于该提示信息可重新选择查看的目标摄像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检测到通信连接的第二设备发生变化,例如与任一第二设备断开通信连接,或是与新的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等,则可根据变化的第二设备实时更新信息列表,以保证信息列表的准确性。
步骤406,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步骤408,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步骤410,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步骤406~410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412,响应于针对目标图像画面的查看操作,显示与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其中,目标图像画面为任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当前用户界面显示多个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的情况下,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以是预览画面,用户可在当前用户界面中选择任一图像画面进行查看。在第一设备检测到针对目标图像画面的查看操作时,可响应该查看操作,并显示与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也即显示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完整的图像画面,与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保持一致。
示例性地,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与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的界面示意图。如图6中的(a)所示,用户界面610中显示有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用户进行针对副机位4对应的图像画面的查看操作(如点击操作等),如图6中的(b)所示,第一设备可响应该查看操作,并在用户界面610中切换显示副机位4的完整的图像画面。在用户需要重新查看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时,则可进行返回操作,第一设备可根据返回操作返回至如图6中的(a)所示的用户界面6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目标摄像头进行查看,第一设备可同时连接并动态地协调多个目标摄像头同时工作,且用户可随时查看任一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交互方式更加简便、灵活,增强了交互性,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可包括: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
其中,可拖动布局可指的是用户界面显示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会随着用户进行的拖动操作发生变化的布局。若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则可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用户可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拖动操作,第一设备可响应于针对当前用户界面的拖动操作,显示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该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区别于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
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屏幕无法一次显示所有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则可仅显示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进一步地,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即为第二数量阈值。在用户需要查看其它目标设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时,可通过拖动操作改变当前用户界面中所显示的图像画面,以查看其它目标设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量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4、5、7、8等,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按照可拖动布局显示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界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目标摄像头可包括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副机位4及副机位5,第二数量阈值为4。如图7中的(a)所示,用户界面710可仅显示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在用户需要查看副机位5对应的图像画面时,可进行拖动操作(如单指划动操作)。如图7中的(b)所示,第一设备可响应于拖动操作,在用户界面710中显示副机位2、副机位3、副机位4及副机位5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拖动用户界面的过程中,用户界面中可能会出现显示某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部分画面的情况,使得用户界面的显示更贴合用户的拖动操作,操作更加流畅。
不可拖动布局可指的是用户界面显示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不会随着用户进行的拖动操作发生变化的布局。若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则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屏幕可一次显示所有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因此可直接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示例性地,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按照不可拖动布局显示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界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目标摄像头可包括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副机位4、主机位1及主机位2,第二数量阈值为6,则第一设备可在用户界面810中显示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副机位4、主机位1及主机位2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灵活调整第一界面布局,并提供相应的交互方式,操作方式便捷,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界面的交互性。
下面将对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以及基于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的几种方式进行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以及基于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的一种方式,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2,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
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可以是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中心像素点在用户界面中的位置坐标,也可以是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四个角像素点(或是左下角像素点及右上角像素点,或是左上角像素点及右下角像素点)在用户界面中的位置坐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按照以下几种规则中的一种或多种规则,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
规则一: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时刻从先到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可选地,属于第一设备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排布在属于第二设备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前面,各个属于第二设备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再按照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时刻从先到后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布。
规则二、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可选地,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优先级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可以是由用户自行进行设置,也可以是根据各个目标摄像头所进行业务类型进行设置等。该目标摄像头所进行业务类型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拍业务、普通拍照业务、录像业务、监控业务及身份识别业务等,但不限于此。例如,进行监控业务的目标摄像头的优先级可高于进行录像业务的目标摄像头的优先级,但不限于此。
规则三、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历史查看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在用户每次针对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进行查看操作时,第一设备对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历史查看次数进行累加。可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在过去预设时长(如3天、1天等)对应的历史查看次数,并将历史查看次数多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排布在历史查看次数少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前面。
规则四、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距离上一次也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时长从短到长的顺序,依次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第一设备可记录每次确定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及确定时间,可根据本次确定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获取本次确定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在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确定时间,并计算本次确定的各个目标摄像头距离上一次也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时长。可将距离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时长较短的本次确定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排布在距离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时长较长的本次确定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前面。
例如,本次确定的目标摄像头包括摄像头001、摄像头003及摄像头006,其中,摄像头001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确定时间为2小时前,摄像头003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确定时间为1天前,摄像头006上一次被确定为目标摄像头的确定时间为6小时前,则摄像头001对应的图像画面可排布在摄像头006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前面,摄像头006对应的图像画面可排布在摄像头003对应的图像画面的前面。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的规则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几种方式,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例如,如随机对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进行排布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的画面尺寸可相同,例如,第一数量阈值可为4,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5、6、7等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均可为x*y,画面尺寸x*y可不随着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示例性地,图10为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0中的(a)及(b)所示,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5以及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6时,用户界面1010中的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均相同,不再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按照该种第一界面布局,用户界面中能够显示更多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且可避免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过多时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太小的问题,提高显示的灵活性及交互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调整。可选地,在第一界面布局中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相同,且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照行和/或列依次排布的情况下,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的画面面积,可为当前用户界面的显示面积(小于或等于屏幕的显示面积)与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比值。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越少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可越大,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越多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可越小。
示例性地,图11为还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1中的(a)及(b)所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2时,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在用户界面1110中的画面尺寸,大于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3时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在用户界面1110中的画面尺寸。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会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按照该种第一界面布局,用户界面中能够尽可能地显示更大画面尺寸的图像画面,提高了用户界面的显示灵活性及显示效果。
步骤904,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目标截取框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目标截取框可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成比例,以保证截取出的图像画面能够按照对应的画面尺寸正常进行显示。
可选地,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一截取框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由于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的画面尺寸可相同,画面尺寸不会随着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可采用统一的第一截取框截取图像画面。
示例性地,图12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截取框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一截取框1220从副机位1对应的图像数据(即完整的图像画面)中截取得到副机位1对应的图像画面,并按照副机位1对应的画面尺寸显示截取的图像画面,如按照图10中的图像尺寸,将副机位1对应的画面尺寸显示在相应的排布位置处。
可选地,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则分别根据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匹配的第二截取框,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由于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不同的画面尺寸,因此,可根据与不同的画面尺寸匹配的第二截取框,截取图像画面。
示例性地,图12B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截取框的示意图,如图12C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截取框的示意图。如图12B及图12C所示,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图12B所对应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如3个)可小于图12C所对应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如4个),则图12B中的第二截取框1230的尺寸大于第12C中的第二截取框1240的尺寸。第二截取框的大小可根据画面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保证截取的图像画面在显示时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小于目标截取框的尺寸,则按照第一比例对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截取框从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截取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第一摄像头为任一目标摄像头。
在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小于目标截取框的尺寸的情况下,即说明第一摄像头采集的完整的图像画面的图像尺寸小于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若是直接按照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截取,则会截取到带黑边的图像画面,影响图像画面的效示效果。因此,可按照第一比例对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调整,进一步地,可按照第一比例对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缩小,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截取框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目标截取框进行自适应的示意图。如图13中的(a)所示,未调整前的目标截取框1320的尺寸大于副机位3的图像数据1310的图像尺寸,若直接按照未调整前的目标截取框1320截取图像画面,会导致截取的图像画面中包含不属于副机位3的图像数据1310中的图像内容。如图13中的(b)所示,可按照第一比例对目标截取框1320进行缩小,缩小后的目标截取框1330的尺寸小于副机位3的图像数据1310的图像尺寸,则可按照缩小后的目标截取框1330对副机位3的图像数据1310进行截取,得到副机会3对应的图像画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目标截取框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之间的大小关系,对目标截取框进行自适应调整,可提高截取的图像画面的准确性,提高图像画面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截取框在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所截取的图像画面,可处于图像数据的固定位置,例如,目标截取框所截取的图像画面可以是图像数据的中间图像区域等,但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也可根据实施需求移动目标截取框,以调整在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所截取的图像画面的图像位置。第一设备可根据移动后的目标截取框在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位置,截取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可满足用户对于显示不同图像位置的图像画面的需求,提高用户粘度。
步骤908,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截取框的尺寸大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即截取的图像画面大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则可按照第一截取框的尺寸与该画面尺寸之间的比例,对截取的图像画面进行压缩,以得到与该画面尺寸匹配的图像画面,并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及排布位置,可提高在用户界面中显示多个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灵活性,且保证了图像画面显示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以及基于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进行显示的另一种方式,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2,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该设备类型包括横屏设备或竖屏设备。
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数据为横屏图像,该横屏图像可指的是长大于高的图像,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数据为竖屏图像,该竖屏图像可指的是长小于高的图像。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横屏图像与竖屏图像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横屏图像的长大于高,竖屏图像的长小于高。
第一设备可判断各个目标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数据为横屏图像还是竖屏图像,以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
步骤1404,确定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与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之间的横竖屏比例。
横竖屏比例可以是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除以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得到的值。例如,目标摄像头中包括3个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以及4个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则横竖屏比例可为3/4。
步骤1406,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及横竖屏比例,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第一界面布局可包括画面形状,该画面形状可用于定义图像画面显示时为横版画面还是竖版画面,其中,横版画面的长大于高,竖版画面的长小于高。示例性地,图16A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6A所示,用户界面1610中的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照横版画面进行排布,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长大于高。示例性地,图16B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6B所示,用户界面1620中的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照竖版画面进行排布,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长小于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横竖屏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则可确定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若横竖屏比例小于第二比例阈值,则可确定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其中,第一比例阈值大于第二比例阈值。在横竖屏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大部分目标摄像头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可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的图像画面。在横竖屏比例小于第二比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大部分目标摄像头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可在像界面中显示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的图像画面。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根据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与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之间的竖横屏比例,确定画面形状。在竖横屏比例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时,确定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在竖横屏比例小于第四比例阈值时,确定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其中,第三比例阈值大于第四比例阈值。
可选地,也可根据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占所有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比例,和/或根据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占所有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比例,确定画面形状。在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占所有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如80%、75%等)时,则确定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在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占所有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的比例大于预设阈值时,则确定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横竖屏比例小于或等于第一比例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比例阈值时,则可确定画面形状为默认形状,该默认形状可以是由产品研发人员统一设置的画面形状,也可以是用户自行选择的画面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论确定的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还是竖版画面,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时,第一界面布局可以为可拖动布局,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时,第一界面布局可以是不可拖动布局。
步骤1408,根据第一界面布局包含的画面形状及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确定与画面形状匹配的图像画面,并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与确定的画面形状匹配,则可采用压缩的方式,根据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获取图像画面。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与确定的画面形状不匹配,则可采用截取的方式,根据该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获取图像画面。
以目标摄像头中的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为例,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可为任一目标摄像头,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若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即设备类型与画面形状匹配),则可根据第二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在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若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目标竖版截取框从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根据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目标竖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若横版形状为横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第三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在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若横版形状为横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根据目标横版截取框从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根据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目标横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相较于全部采用截取的方式获取图像画面,根据不同的画面形状及设备类型灵活调整获取图像画面的方式,可使得显示的图像画面包含更多的图像内容,且可保证图像画面与画面形状适配,提高用户界面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如何通过目标竖版截取框或目标横版截取框截取图像画面的方式,可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根据目标截取框从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方式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各个目标摄像头的设备类型,选择与更多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所适配的画面形状,进行画面形状的自适应调整,且针对不同的画面形状及设备类型,可采用更为合适的方式获取图像画面,可使得在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图像画面能够包含更多的图像内容,显示效果更好。
如图1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第一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702,展示信息列表,该信息列表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或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
步骤1704,响应于针对信息列表的选择操作,根据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步骤1706,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步骤1708,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步骤1710,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步骤1702~1710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712,在检测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
当检测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如检测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减少或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增加时,可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其中,该第二界面布局可区别于上述的第一界面布局,实现实时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
情况一、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5,第二数量为4,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5减少到4。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可根据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在该情况下,可根据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在第二界面布局中,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均与该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在第一界面布局中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不同。
示例性地,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其中,(a)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5时,用户界面1810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b)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变为4时,用户界面1810的第二界面布局的示意图。目标摄像头从5个减少为4个(减少了主机位1),则第二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均与第一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不同。
情况二、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4,第二数量为3,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4减少到3。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可根据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时,每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在该情况下,在第二界面布局中,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均与该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在第一界面布局中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不同。
示例性地,图1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其中,(a)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4时,用户界面1910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b)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变为3时,用户界面1910的第二界面布局的示意图。目标摄像头从4个减少为3个(减少了副机位4),则第二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均与第一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不同。
情况三、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6,第二数量为5,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6减少到5。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则删除减少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在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时,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的画面尺寸可相同,也即,画面尺寸不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可直接删除少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第二界面布局中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可与该第二数量的目标摄像头在第一界面布局中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相同。
示例性地,图20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其中,(a)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为6时,用户界面2010的第一界面布局的示意图,(b)为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变为5时,用户界面2010的第二界面布局的示意图。目标摄像头从6个减少为5个(减少了副机位5),则可只删除副机位5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第二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均与第一界面布局中副机位1、副机位2、副机位3及副机位4分别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相同。
情况四、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2,第二数量为3等。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三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以图19为例,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3个增加至4个,则用户界面1910的界面布局从(b)变为(a)。
情况五、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三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3,第二数量为5等。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三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三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以图18为例,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4个增加至5个,则用户界面1810的界面布局从(b)变为(a)。
情况六、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例如,第三数量阈值为4,第一数量为5,第二数量为6等。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则确定增加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以图20为例,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5个增加至6个,则用户界面2010的界面布局从(b)变为(a)。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第三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可将不可拖动布局的第一界面布局切换为可拖动布局的第二界面布局;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则可将可拖动布局的第一界面布局切换为不可拖动布局的第二界面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714,根据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按照第二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变化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动态调整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可在多种不同的界面布局及交互方式中进行顺滑切换,提高用户界面的显示效果及交互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可提供同步拍摄的功能。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响应于拍摄操作,向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拍摄指令,该拍摄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目标图像;接收各个目标设备发送的目标图像,并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对目标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图像。
在用户需要控制多个目标摄像头同时进行拍摄时,可在当前用户界面中触发拍摄操作(如可以点击当前用户界面中提供的拍摄控件等)。在第一设备检测到拍摄操作时,可向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拍摄指令。若目标设备为第一设备,则第一设备可根据拍摄操作生成拍摄指令,并控制第一设备上的目标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目标图像。若目标设备为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拍摄指令,该第二设备可根据接收的拍摄指令控制该第二设备上的目标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返回给第一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到目标设备的拍摄指令,可携带有设置在该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拍摄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并按照拍摄指令携带的画面尺寸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截取,得到目标图像。目标设备在通过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后,可根据拍摄指令携带的画面尺寸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截取,得到目标图像。
第一设备在获取各个目标设备得到的目标图像后,可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对各个目标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将拼接图像分别同步给各个目标设备,进一步地,若目标设备为第二设备,则第一设备可将拼接图像发送给该第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各个目标设备通过自身的目标摄像头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后,也可直接将待处理图像同步给其它目标设备,使得所有参与拍摄的电子设备均可共享无损的拍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目标摄像头可同步完成图像拍摄,形成拍摄阵列,且第一设备可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拼接,实现多个目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的自动排版剪辑功能,且可将拼接图像同步至所有参与拍摄的电子设备中,保证了数据同步,减化用户操作,同步方式更为便捷。
如图2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2100,可应用于上述的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图像显示装置2100可包括摄像头确定模块2110、布局确定模块2120、数据获取模块2130及显示模块2140。
摄像头确定模块2110,用于从第一设备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布局确定模块2120,用于根据确定的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数据获取模块2130,用于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显示模块2140,用于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界面布局中,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相同,且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照行和/或列依次排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确定模块2110,还用于展示信息列表,信息列表包括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或第一设备及各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以及响应于针对信息列表的选择操作,根据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包括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显示模块2140,包括画面获取单元及显示单元。
画面获取单元,用于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一截取框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则分别根据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匹配的第二截取框,从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小于目标截取框的尺寸,则按照第一比例对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截取框从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截取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第一摄像头为任一目标摄像头。
显示单元,用于按照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获取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设备类型包括横屏设备或竖屏设备;确定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与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之间的横竖屏比例;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及横竖屏比例,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包括画面形状、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若横竖屏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则确定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若横竖屏比例小于第二比例阈值,则确定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其中,第一比例阈值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横版画面的长大于高,竖版画面的长小于高;以及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根据第二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目标竖版截取框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为任一目标摄像头,目标竖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横版形状为横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第三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显示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画面获取单元,还用于若横版形状为横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根据目标横版截取框从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为任一目标摄像头,目标竖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目标横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
显示模块2140,还用于若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则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若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则根据图像数据,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每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140,还用于响应于针对当前用户界面的拖动操作,显示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区别于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在检测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或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以及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则删除减少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布局确定模块2120,还用于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第三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或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三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以及若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大于第三数量阈值,则确定增加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显示模块2140,还用于根据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按照第二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2140,还用于响应于针对目标图像画面的查看操作,显示与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其中,目标图像画面为任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2100,还包括拍摄模块及拼接模块。
拍摄模块,用于响应于拍摄操作,向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拍摄指令,拍摄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目标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界面布局包括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拍摄指令携带有设置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拍摄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并按照拍摄指令携带的画面尺寸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截取,得到目标图像。
拼接模块,还用于获取各个目标设备得到的目标图像,并按照第一界面布局对目标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拼接模块,还用于将拼接图像分别同步到各个目标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并按照该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在当前用户界面中可同时显示多个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用户不需要频繁对需要查看的摄像头进行切换,可简化用户操作,且可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灵活调整第一界面布局,使当前用户界面的界面布局与目标摄像头的数量适配,能够更加灵活地显示各个目标摄像头的图像画面。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用户提前设置界面布局的方式,显示方式更加灵活,且可减少用户选择设置的操作,贴合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粘度,且可提高交互性。
图2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22所示,电子设备2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2210、与处理器2210耦合的存储器2220,其中存储器2220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21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22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22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22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2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22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2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2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22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存储器22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22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22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等。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2200可包括比上述结构框图中更多或更少的结构元件,例如,包括电源模块、物理按键、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扬声器、蓝牙模块、传感器等,还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等。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为多种形式,诸如静态RAM(Static RAM,SRAM)、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ambus DRAM,RDRAM)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irectRambus DRAM,DRDRAM)。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包括:
展示信息列表,所述信息列表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及各个所述第二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信息,和/或所述第一设备及各个所述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信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信息列表的选择操作,根据选择的设备信息和/或摄像头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布局中,每一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的画面尺寸相同,且每一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按行和/或列依次进行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包括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按照所述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一截取框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量阈值,则分别根据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匹配的第二截取框,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尺寸小于目标截取框的尺寸,则按照第一比例对所述目标截取框的尺寸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截取框从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截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为任一所述目标摄像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所述设备类型包括横屏设备或竖屏设备;
确定设备类型为所述横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与设备类型为所述竖屏设备的目标摄像头之间的横竖屏比例;
根据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及所述横竖屏比例,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包括画面形状、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及所述横竖屏比例,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包括:
若所述横竖屏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则确定所述画面形状为横版画面;
若所述横竖屏比例小于第二比例阈值,则确定所述画面形状为竖版画面;其中,所述第一比例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比例阈值,所述横版画面的长大于高,所述竖版画面的长小于高;
根据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所述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所述画面形状为所述竖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在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若所述画面形状为所述竖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目标竖版截取框从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根据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为任一目标摄像头,目标竖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所述横版形状为所述横版画面,且第三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横屏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对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得到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在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显示所述第三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若所述横版形状为所述横版画面,且第二摄像头对应的设备类型为竖屏设备,则根据目标横版截取框从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数据中截取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并根据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画面尺寸显示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及第三摄像头均为任一目标摄像头,目标竖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所述目标横版截取框的长小于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6、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包括: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量阈值,则确定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
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包括:
若所述第一界面布局为可拖动布局,则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若所述第一界面布局为不可拖动布局,则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每一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当前用户界面的拖动操作,显示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所述第二部分的目标摄像头区别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目标摄像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6、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
根据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二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包括: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所述第一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所述第二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数量阈值,或所述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二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减少至第二数量,且所述第一数量及第二数量均大于所述第三数量阈值,则删除减少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后的数量确定第二界面布局,包括: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量阈值,所述第三数量大于第三数量阈值,或所述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三数量重新确定变化后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若所述目标摄像头的数量从第一数量增加至第三数量,且所述第一数量及第三数量均大于所述第三数量阈值,则确定增加的各个目标摄像头对应的排布位置及对应的画面尺寸,以得到第二界面布局。
17.根据权利要求1~6、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目标图像画面的查看操作,显示与所述目标图像画面对应的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图像画面为任一目标摄像头对应的图像画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8~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拍摄操作,向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拍摄指令,所述拍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目标图像;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设备得到的目标图像,并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拼接,得到拼接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包括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所述拍摄指令携带有设置在目标设备上的目标摄像头对应的画面尺寸;
所述拍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设备控制自身的目标摄像头进行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并按照所述拍摄指令携带的画面尺寸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截取,得到目标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拼接图像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拼接图像分别同步到各个所述目标设备。
2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摄像头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上设置的各个摄像头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摄像头;
布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摄像头的数量,确定第一界面布局;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
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第一界面布局在当前用户界面中显示至少部分所述目标摄像头分别对应的图像画面。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13006.8A 2021-11-25 2021-11-25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250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3006.8A CN11402509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27702 WO2023093438A1 (zh) 2021-11-25 2022-10-26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3006.8A CN11402509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5098A true CN114025098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6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3006.8A Pending CN114025098A (zh) 2021-11-25 2021-11-25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5098A (zh)
WO (1) WO20230934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901A (zh) * 2022-04-02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双景录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093438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9601B (zh) * 2024-01-02 2024-04-05 上海励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SoC的调用多摄像头数据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26517A1 (en) * 2018-10-18 2020-04-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954196A (zh) * 2021-01-27 2021-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7498A (zh) * 2015-12-10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摄像头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0072070B (zh) * 2019-03-1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录像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1050077B (zh) * 2019-12-26 2021-08-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42581A (zh) * 2020-04-22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录像的取景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14025098A (zh) * 2021-11-25 2022-0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26517A1 (en) * 2018-10-18 2020-04-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mage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954196A (zh) * 2021-01-27 2021-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438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0901A (zh) * 2022-04-02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双景录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3438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25098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0095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self-taken images
EP2472845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EP2838070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9473741B2 (en) Teleconference system and teleconference terminal
JP6286105B2 (ja) クラウドカードの送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525844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mage therein
JP2020507136A (ja) Vrオブジェクトの合成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5554372B (zh) 一种拍摄方法以及装置
EP2846250A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2954196B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34667B (zh) 分布式协同渲染方法及终端
CN111935402B (zh) 图片的拍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04703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4009003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0623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1751906B (zh) 显示方法以及使用其的照相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3364965A (zh) 基于多摄像头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954093B (zh) 全景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3104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ideo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11614910A (zh) 一种文件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2655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image display
US9542720B2 (en) Terminal device,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49134A (zh) 一种拍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422687A (zh) 预览图像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