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687A -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4687A
CN114024687A CN202111331846.XA CN202111331846A CN114024687A CN 114024687 A CN114024687 A CN 114024687A CN 202111331846 A CN202111331846 A CN 202111331846A CN 114024687 A CN114024687 A CN 114024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ft
token
locking
interchangeability
interchang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18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4687B (zh
Inventor
许国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z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z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z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zh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18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4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4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4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 H04L9/321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using tickets or token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46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e.g. millionaire probl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具体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包括在完成向系统中非可互换性Token引入其原本不具有的可拆分性、可互换性,并使用可互换性Token对基于原有NFT拆分产生的新对象进行有效标记的过程,以及通过回收新对象还原为原有NFT的过程。本发明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系统中,运用了智能合约等技术,基于共识算法,实现了对于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非可互换性Token引入可拆分行和互换性的特性,实现对基于已有的非可互换性Token拆分后的新对象,使用新的可互换性Token进行有效标记,从而使得这些新的对象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作为业务流程可操作和执行的目标对象。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非可互换性Token(Non-Fungible Token,缩写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系统中,对业务操作的对象,会通过在系统中生成全局性的令牌的方式进行“标记”,实现对系统中原生对象或现实世界中业务目标对象的指代。例如,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供应链系统中,对于货物、商品,可以采用令牌在系统中进行指代,以该令牌作为目标对象在系统中的标记,从而实现目标对象到系统的映射,实现在系统中的可操作性。
令牌在计算机术学科中的英语记作:Token。区块链系统中的令牌(Token)本质上延续了计算机科学中对其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在本文中统一称之为令牌(或称为:Token)。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中,Token作为一种信息安全术语,翻译称作为“令牌”。“令牌”通常用于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对于身份的标识,代表该“令牌”持有者在该信息化系统中的身份和具有执行哪些操作的权限。在计算机编译原理术语中,Token又称之为“标记”。是指将字符序列转换为“标记”序列的过程。根据令牌(Token)标记对象类型的不同,区块链系统中的令牌(Token)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可互换性令牌(或称为:可互换性Token),英文称为Fungible Token。这种类型的令牌(Token)可以用于标记一类同质化的对象,并具有这样一些特性:同等数量的可互换性Token是对等的;此类Token在数量上可以叠加或拆分;可互换性Token之间没有先后顺序的差异,Token和Token之间不会引起衍生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互换性Token,也被称之为可替代性Token、同质化Token。
第二种:非可互换性令牌(或称为:非可互换性Token),英文称为Non-FungibleToken,公认的缩写为NFT。这种类型的令牌(Token)可以用于标记每一个都是唯一性的对象,并具有这样一些特性:每一个非可互换性的Token都具有唯一性;非可互换性Token不能进行拆分,转移的过程中只可进行完整的、一次性转移;两个非可互换性的Token不能简单地进行数量上的叠加,但根据已有的NFT Token属性,可以衍生出新的NFT,并具有与“父辈”NFT不同的属性,称为衍生变异性。根据这些特性,非可互换性Token,也被称之为非可替代性Token、非同质化Token。
两种不同类型的令牌(Token)在实际应用中分别适合于标记不同类型的对象,其中:可互换性Token,适用于批量化商品、权益的标记;非可互换性Token,适用于个性化商品、权益的标记。
在区块链系统设计时,选用什么类型的Token对目标对象进行标识,从而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映射到系统中,成为可被操作的数字化对象,取决于具体的业务对象、业务导向、行销策略等因素。
由于两种类型Token在标注对象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两种类型的Token具有互斥的特性,不能在同一种Token上既具有唯一性又具有可互换性,既具有完整性又具有可拆分行。
但是由于区块链系统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其系统的安全性和强健性,是构建在系统各个分布式节点对于系统状态的独立校验,而不是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状态记录,进而通过共识算法(最简单的共识算法就是多数节点相同的状态作为全局状态)最终形成系统状态的一致性。这是分布式系统与中心化系统在处理和得出系统状态上的最大区别,前者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状态记录,而基于各自独立计算获得的状态通过共识算法形成整个系统的状态;后者有且具有仅有唯一的中心,并以该中心的状态记录为准。
因此,分布式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不会将其他节点对于某一个非可互换性Token的状态,在无法或者未经过自身独立校验的情况下作为自己的结论,从而造成整个区块链系统无法对这样的状态形成全局一致性的结论。
此外,依赖于中心化状态记录的方式,实现的可拆分性、可互换性,是在系统中记录的状态,本身没有对新的对象在系统中形成新的Token进行。因此这些对象就不能成为数字化业务中可以独立操作的对象,无法支持基于这些新对象的衍生业务流程。反映在业务逻辑上,例如共同持有的份额,或者持有的使用权,无法围绕它们快速构建新的业务流程,以及实现对于它们中的全部或部分的独立转让等业务逻辑。
所以在中心化系统中对于非可互换性Token实现可拆分、可互换的扩展方式,是无法应用到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系统中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区块链系统中,如何在已有的非可互换性Token的基础上,将可互换性Token的可拆分性、可互换性引入到非可互换性的Token中,从而更好地支撑上述共同持有或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等业务应用需求的快速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包括在完成向非可互换性Token(NFT)引入可拆分行、互换性并对新对象使用可互换性Token进行标记的过程中,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01:将系统中已存在的名为NFT1的非可互换性Token,由持有NFT1的用户,向锁定模块发送该NFT1,发起锁定操作;
步骤102:向锁定模块发送NFT1的交易得到区块链系统的共识确认,完成对NFT1的锁定;
“锁定”,在应用层面上反映为在基于NFT1的衍生应用开展过程中,在不改变NFT1在系统中的含义,例如其指代的权益、对象及其权属,通过锁定从而限制对其的全部或者部分操作的过程;
同时,为了明确NFT1的原始权属关系,该锁定模块还向该NFT1的持有者发送所有全凭证,为便于逻辑描述,称为NFT2,用于标识此用户对NFT1的所有权,以及构建在NFT1锁定期间,支持关于NFT1权属转移的业务逻辑;以及在NFT1还原时支持关于权属的校验逻辑;
步骤103:由锁定模块触发智能合约,完成对NFT1拆分的业务逻辑,并适用可互换性Token(Fungible Token)对产生的新对象进行有效的标记;
其中,构建生成可互换性Token(Fungible Token)的智能合约,该合约根据预设的业务逻辑,或由本次锁定传入的逻辑参数,包括:基于NFT1拆分的份额、新对象的生命周期等定义,生成基于NFT1拆分产成的、新的可互换性Token,为便于逻辑描述,称为Token*,从而使用Token*完成对于新对象的标记;
步骤105:生成后的Token*通过转入实现分发逻辑的智能合约,由系统内不同的用户获得、持有;Token*可以在用户之间实现流转,从而在系统中实现关于Token*新的业务操作;对于Token*实现的新业务就是对原有NFT——NFT1的衍生业务的实现;
本发明还包括完成对于Token*回收以及还原原始NFT1的过程,其中包含的步骤如下:
步骤201:采用智能合约完成对新对象标记的可互换性Token——Token*的回收;
步骤202:完成后,由回收智能合约触发对锁定原有NFT——NFT1的锁定模块执行解锁操作;
步骤203:锁定模块对锁定的NFT1的解锁,由当前持有NFT2的用户向合约发送NFT2,合约将NFT1发送给该用户,同时完成对NFT2的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从而完成对原有NFT——NFT1的还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1中锁定模块有多种方式实现,包括:
使用发布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的智能合约,例如多方签名合约,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智能合约即可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的分布式签名技术,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生成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多方签名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可信第三方在该区块链系统中所持有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第三方提供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由于需要信任已知的第三方,适用于联盟链、私有链类型的区块链系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2中所有全凭证需要使用非可互换性类型的Token进行标记称为NFT2;之所以构建该所有权凭证,是为了实现在NFT1锁定期间,通过对于NFT2的业务操作,依然支持其所有权实现转移的业务应用需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4中逻辑参数必须包括所生成的Token*的数量;所有生成的Token*的全部,即对应原始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NFT1的100%份额,其中的每一份Token*代表了Token1的一部分;根据相等数量的可互换性Token对等的特性,从而通过Token*为原始的NFT1实现可拆分性和可互换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1中充当回收的智能合约是原来生成Token*的智能合约或为Token*分发而构建的分发智能合约;
回收通过持有Token*的用户,向上述智能合约发送所持有的Token*进行;回收是解锁、还原原有NFT的前提条件,反映在应用层面上,就是回收衍生应用所代表的权益,从而还原有NFT的权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2中完成回收设置为对Token*100%回收或据预设的逻辑满足一定比例的回收;从业务逻辑安全性角度触发,回收比例的值应大于等于50%。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的Token*按照业务需要选择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系统中,运用智能合约等技术,基于共识算法,实现了对于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引入可拆分行和互换性的特性,实现对基于已有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拆分后的新对象,使用新的可互换性Token进行标记,从而使得这些新的对象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作为业务流程可操作和执行的目标对象,支撑衍生业务应用的实现;
2、本发明还实现了对于新对象标记的可互换性Token的回收,从而收回可拆分性和可互换性,还原成为原始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的方法;通过两个环节构成对非可互换性Token(NFT)引入可互换性、可拆分性在技术实现和业务应用逻辑实现上的闭环;
3、本发明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依托区块链共识机制,通过锁定NFT-生成可互换性Token-分发可互换性Token的方式,实现一种在区块链上有效的,在已有非可互换性Token(NFT)上引入和实现可互换性、可拆分性的方法;对于以原有非可互换性Token(NFT)为基础拆分形成的新的对象,采用可互换性Token进行标记;对于原有NFT的所有权采用非可互换性Token实现所有权凭证的方法,实现对原有NFT业务逻辑的支持;实现一种对于中非可互换性Token(NFT)还原操作的方法,通过回收可互换性Token-解锁原有NFT的方式,实现对原有NFT的还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非可互换性Token——NFT1,生成新的可互换性对象,并使用可互换性Token——Token*进行标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对于Token*回收以及还原原始NFT1的过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中包括在完成向非可互换性Token(NFT)引入可拆分行、互换性并对新对象使用可互换性Token进行标记的过程中,具体检测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
步骤101:将系统中已存在的名为NFT1的非可互换性Token,由持有NFT1的用户,向锁定模块发送该NFT1,发起锁定操作;
步骤102:向锁定模块发送NFT1的交易得到区块链系统的共识确认,完成对NFT1的锁定;
“锁定”,在应用层面上反映为在基于NFT1的衍生应用开展过程中,在不改变NFT1在系统中的含义,例如其指代的权益、对象及其权属,通过锁定从而限制对其的全部或者部分操作的过程;
同时,为了明确NFT1的原始权属关系,该锁定模块还向该NFT1的持有者发送所有全凭证,为便于逻辑描述,称为NFT2,用于标识此用户对NFT1的所有权,以及构建在NFT1锁定期间,支持关于NFT1权属转移的业务逻辑;以及在NFT1还原时支持关于权属的校验逻辑;
步骤103:由锁定模块触发智能合约,完成对NFT1拆分的业务逻辑,并适用可互换性Token(Fungible Token)对产生的新对象进行有效的标记;
其中,构建生成可互换性Token(Fungible Token)的智能合约,该合约根据预设的业务逻辑,或由本次锁定传入的逻辑参数,包括:基于NFT1拆分的份额、新对象的生命周期等定义,生成基于NFT1拆分产成的、新的可互换性Token,为便于逻辑描述,称为Token*,从而使用Token*完成对于新对象的标记;
步骤105:生成后的Token*通过转入实现分发逻辑的智能合约,由系统内不同的用户获得、持有;Token*可以在用户之间实现流转,从而在系统中实现关于Token*新的业务操作;对于Token*实现的新业务就是对原有NFT——NFT1的衍生业务的实现;
本发明还包括完成对于Token*回收以及还原原始NFT1的过程,其中包含的步骤如下:(如图2所示)
步骤201:采用智能合约完成对新对象标记的可互换性Token——Token*的回收;
步骤202:完成后,由回收智能合约触发对锁定原有NFT——NFT1的锁定模块执行解锁操作;
步骤203:锁定模块对锁定的NFT1的解锁,由当前持有NFT2的用户向合约发送NFT2,合约将NFT1发送给该用户,同时完成对NFT2的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从而完成对原有NFT——NFT1的还原。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1中锁定模块有多种方式实现,包括:
使用发布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的智能合约,例如多方签名合约,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智能合约即可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的分布式签名技术,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生成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多方签名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可信第三方在该区块链系统中所持有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第三方提供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由于需要信任已知的第三方,适用于联盟链、私有链类型的区块链系统。
所述步骤102中所有全凭证需要使用非可互换性类型的Token进行标记称为NFT2;之所以构建该所有权凭证,是为了实现在NFT1锁定期间,通过对于NFT2的业务操作,依然支持其所有权实现转移的业务应用需求;所述步骤104中逻辑参数必须包括所生成的Token*的数量;所有生成的Token*的全部,即对应原始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NFT1的100%份额,其中的每一份Token*代表了Token1的一部分;根据相等数量的可互换性Token对等的特性,从而通过Token*为原始的NFT1实现可拆分性和可互换性;所述步骤201中充当回收的智能合约是原来生成Token*的智能合约或为Token*分发而构建的分发智能合约;
回收通过持有Token*的用户,向上述智能合约发送所持有的Token*进行;回收是解锁、还原原有NFT的前提条件,反映在应用层面上,就是回收衍生应用所代表的权益,从而还原有NFT的权益;所述步骤202中完成回收设置为对Token*100%回收或据预设的逻辑满足一定比例的回收;从业务逻辑安全性角度触发,回收比例的值应大于等于50%;所述回收的Token*按照业务需要选择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
本发明在区块链系统中实现该方法的价值在于:
1)解决了非可互换性Token(NFT)和可互换性Token特性上的差异和互斥性,为区块链中实现对于NFT叠加可互换性、可拆分性的特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2)该方法可以在不销毁原有NFT的基础上,为该NFT增加可互换性Token的属性,有利于快速满足业务需求,构建衍生的新业务场景;
3)该方法体现在业务应用逻辑上,不是对原有对象基本属性的重新定义,而是可以实现丰富的业务逻辑,例如对唯一性对象的共同持有,对唯一性对象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例如,将一坛酒作为NFT发行,体现了该商品的稀缺性、收藏性;但基于锁定该NFT,并在此基础上发行新的可互换性Token,则增加了该商品的流动性和参与性,在不该面原有商品稀缺、收藏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二级市场或者是基于该商品价值背书的衍生金融业务逻辑的实现;
同样的案例还可以应用在不动产领域,用于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例如:
对于一栋办公楼生成一个NFT,持有该NFT反映了对于该办公楼的所有权;
所有者通过对该NFT的锁定,按照单位面积、租赁期限生成一组可互换性的Token,投放市场,实现使用权的转让;
通过购买可互换性Token获得的使用权,可以在使用者之间转让,也可以用于兑换现实的办公室使用权益;
兑换了现实办公室使用权的可互换性Token,实现了对于这部分Token的回收,当回收了全部Token之后,可以发行新一个阶段的代表使用权权益的非可互换性Token;
4)该方法有利于发挥两种类型Token的综合特性,满足更为复杂业务逻辑的应用;
5)该方法由于实现了对于原有NFT拆分产生的新对象在区块链系统种的有效标记,这些标记可以作为新建业务逻辑操作的对象,实现独立的转移操作,支撑业务应用逻辑中对每一份新对象独立交易的应用实现;有利于在区块系统中对衍生业务的快速实现和叠加,而不不需要对原有的业务逻辑进行重大的改造或重建;适合以原有NFT为基础的类金融衍生品的业务设计和实现;
6)由于在对原有NFT锁定的情况下,额外生成了所有全凭证,使得在新构建的衍生业务应用开展的同时,原有围绕NFT的全部或部分业务依然可以开展,实现业务上的扩展而不是颠覆、重构。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完成向非可互换性Token引入可拆分行、互换性并对新对象使用可互换性Token进行标记的过程中,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01:将系统中已存在的名为NFT1的非可互换性Token,由持有NFT1的用户,向锁定模块发送该NFT1,发起锁定操作;
步骤102:向锁定模块发送NFT1的交易得到区块链系统的共识确认,完成对NFT1的锁定;
步骤103:由锁定模块触发智能合约,完成对NFT1拆分的业务逻辑,并适用可互换性Token对产生的新对象进行有效的标记;
其中,构建生成可互换性Token的智能合约,该合约根据预设的业务逻辑,或由本次锁定传入的逻辑参数,包括:基于NFT1拆分的份额、新对象的生命周期等定义,生成基于NFT1拆分产成的、新的可互换性Token,为便于逻辑描述,称为Token*,从而使用Token*完成对于新对象的标记;
步骤105:生成后的Token*通过转入实现分发逻辑的智能合约,由系统内不同的用户获得、持有;Token*可以在用户之间实现流转,从而在系统中实现关于Token*新的业务操作;对于Token*实现的新业务就是对原有NFT——NFT1的衍生业务的实现;
本发明还包括完成对于Token*回收以及还原原始NFT1的过程,其中包含的步骤如下:
步骤201:采用智能合约完成对新对象标记的可互换性Token——Token*的回收;
步骤202:完成后,由回收智能合约触发对锁定原有NFT——NFT1的锁定模块执行解锁操作;
步骤203:锁定模块对锁定的NFT1的解锁,由当前持有NFT2的用户向合约发送NFT2,合约将NFT1发送给该用户,同时完成对NFT2的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从而完成对原有NFT——NFT1的还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锁定模块有多种方式实现,包括:
使用发布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的智能合约,例如多方签名合约,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智能合约即可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的分布式签名技术,在该区块链系统中生成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多方签名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区块链系统,包括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
使用可信第三方在该区块链系统中所持有的地址,实现对目标NFT的锁定方式;通过将目标NFT转入该第三方提供的地址完成对目标NFT的锁定;该方式由于需要信任已知的第三方,适用于联盟链、私有链类型的区块链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所有全凭证需要使用非可互换性类型的Token进行标记称为NFT2;之所以构建该所有权凭证,是为了实现在NFT1锁定期间,通过对于NFT2的业务操作,依然支持其所有权实现转移的业务应用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4中逻辑参数必须包括所生成的Token*的数量;所有生成的Token*的全部,即对应原始的非可互换性Token——NFT1的100%份额,其中的每一份Token*代表了Token1的一部分;根据相等数量的可互换性Token对等的特性,从而通过Token*为原始的NFT1实现可拆分性和可互换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1中充当回收的智能合约是原来生成Token*的智能合约或为Token*分发而构建的分发智能合约;
回收通过持有Token*的用户,向上述智能合约发送所持有的Token*进行;回收是解锁、还原原有NFT的前提条件,反映在应用层面上,就是回收衍生应用所代表的权益,从而还原有NFT的权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2中完成回收设置为对Token*100%回收或据预设的逻辑满足一定比例的回收;从业务逻辑安全性角度触发,回收比例的值应大于等于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的Token*按照业务需要选择销毁或进行有效的锁定以在相同的业务逻辑中重复使用。
CN202111331846.X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Active CN114024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1846.XA CN1140246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1846.XA CN1140246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687A true CN114024687A (zh) 2022-02-08
CN114024687B CN114024687B (zh) 2022-10-28

Family

ID=80063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1846.XA Active CN1140246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46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485A1 (en) * 2022-10-11 2024-04-18 Supersymmetry Pte.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erivative nft, apparatus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9343A (zh) * 2019-02-27 2019-07-12 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智能合约对Token进行预锁定的方法
CN110233733A (zh) * 2019-06-05 2019-09-13 同济大学 面向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不可拆分数字签名通用构造方法
CA3084086A1 (en) * 2018-06-27 2020-01-02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Blockchain-based smart contract inv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42105A1 (en) * 2019-01-24 2020-07-30 Peoplebrowsr, Inc. Platform for creating and using actionable non-fungible tokens (?nft)
CN112035875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江苏恒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生的非同质化资产实现方法
CN112200567A (zh) * 2020-10-09 2021-01-0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08122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287029A (zh) * 2020-11-17 2021-01-29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区块链多链跨链系统及其实现机制
US20210133700A1 (en) * 2019-10-10 2021-05-06 Forte Labs, Inc. Blockchain Cross-Chain Non-Fungible Token Exchange
CN112819466A (zh) * 2021-02-20 2021-05-18 广东卓启云链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通证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11653A1 (ja) * 2019-12-05 2021-06-10 bacoor dApps株式会社 対象物を管理する方法、スマートコントラクト、及び管理装置
CN112965985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复旦大学 一种实现跨链互操作的数据一致性维护方法
WO2021121090A1 (en) * 2019-12-17 2021-06-24 Shanghai We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operty right confirmation and transfer methods and system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222606A (zh) * 2021-07-07 2021-08-06 中企链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安全交易执行方法
CN113296944A (zh) * 2021-05-18 2021-08-24 杭州链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跨游戏资产转移系统
CN113407640A (zh) * 2021-07-21 2021-09-17 杭州链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链nft跨链方法及系统
WO2021186814A1 (ja) * 2020-03-19 2021-09-23 bacoor dApps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13538018A (zh) * 2021-08-07 2021-10-22 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nft作品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570387A (zh) * 2021-07-29 2021-10-29 北京金玖银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溯源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84086A1 (en) * 2018-06-27 2020-01-02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Blockchain-based smart contract inv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42105A1 (en) * 2019-01-24 2020-07-30 Peoplebrowsr, Inc. Platform for creating and using actionable non-fungible tokens (?nft)
CN110009343A (zh) * 2019-02-27 2019-07-12 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智能合约对Token进行预锁定的方法
CN110233733A (zh) * 2019-06-05 2019-09-13 同济大学 面向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不可拆分数字签名通用构造方法
WO2021008122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20210133700A1 (en) * 2019-10-10 2021-05-06 Forte Labs, Inc. Blockchain Cross-Chain Non-Fungible Token Exchange
WO2021111653A1 (ja) * 2019-12-05 2021-06-10 bacoor dApps株式会社 対象物を管理する方法、スマートコントラクト、及び管理装置
WO2021121090A1 (en) * 2019-12-17 2021-06-24 Shanghai We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operty right confirmation and transfer methods and system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86814A1 (ja) * 2020-03-19 2021-09-23 bacoor dApps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12035875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江苏恒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原生的非同质化资产实现方法
CN112200567A (zh) * 2020-10-09 2021-01-0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87029A (zh) * 2020-11-17 2021-01-29 北京物资学院 一种区块链多链跨链系统及其实现机制
CN112965985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复旦大学 一种实现跨链互操作的数据一致性维护方法
CN112819466A (zh) * 2021-02-20 2021-05-18 广东卓启云链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通证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96944A (zh) * 2021-05-18 2021-08-24 杭州链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跨游戏资产转移系统
CN113222606A (zh) * 2021-07-07 2021-08-06 中企链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安全交易执行方法
CN113407640A (zh) * 2021-07-21 2021-09-17 杭州链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链nft跨链方法及系统
CN113570387A (zh) * 2021-07-29 2021-10-29 北京金玖银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艺术品溯源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38018A (zh) * 2021-08-07 2021-10-22 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nft作品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7485A1 (en) * 2022-10-11 2024-04-18 Supersymmetry Pte. Lt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erivative nft, apparatus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687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5400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nodes to a group within blockchains based on transaction type and node intelligence using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JP7387781B2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を介して決定性有限オートマトン(dfa)を実施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Swan Blockchain for business: Next-generation enterpri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CN10812215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保理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39281A (zh) 数字法定货币
Kaynak et al. Cloud manufacturing architecture based on public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07438002A (zh) 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以及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Li et al.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raceability model based on consortium chain
Jani Smart contracts: Building block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ashid et al. Smart contracts integration between blockchain and Internet of Th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N114024687B (zh) 一种通过锁定再发行实现nft可拆分可互换的方法
CN109146683A (zh) 一种利用区块链的信息管理和认证系统
CN113657609B (zh) 基于区块链与联邦迁移学习的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597264A (zh) 一种区块链记账方法及装置
Llambias et al.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 a feature-based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and challenges ahead
Vardhan Singh Rawat et al. Rise of blockchain-based non-fungible tokens (NFTs): overview,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Cai et al. Introduction to blockchain basics
Lu et al. Patterns for blockchain-based payment applications
WO2021249208A1 (zh) 采用码链区块的数字货币模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6029629A (zh) 一种多式联运一单制认证方法及系统
WO2023019903A1 (zh) 跨链交易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andjani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mpacts on Potential Industries
Bhole et al. Allocation and Tracking of Public Funds using Blockchain
Saxena et al. Security issues and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Kumar et al. An Approach to Secure Decentralized Storage System Using Blockchain and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