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585B -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4585B
CN114024585B CN202111170315.7A CN202111170315A CN114024585B CN 114024585 B CN114024585 B CN 114024585B CN 202111170315 A CN202111170315 A CN 202111170315A CN 114024585 B CN114024585 B CN 114024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ase change
symbol
precod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03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4585A (zh
Inventor
村上豊
木村知弘
大内干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1111703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4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4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4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发送装置包括:决定单元,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调制映射单元,在决定进行的情况下,调制比特序列,生成实施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第1相位变更的值周期性地切换,在决定不进行的情况下,调制比特序列,生成第1及第2码元序列;预编码单元,在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的情况下,对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第1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对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2相位变更,在第1及第2码元序列的情况下,对第1码元序列及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第3及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第3及第4预编码的信号分别实施第3、第4相位变更;发送单元,发送第1预编码的信号及第2预编码的信号、或者第3预编码的信号及第4预编码的信号。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本申请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780032452.X,申请日:2017年6月20日,发明名称: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了多天线的通信方法,例如,有称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方法。在MIMO所代表的单用户用多天线通信中,通过分别调制多个序列的发送数据,从不同的天线同时发送各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通信速度。
图33是表示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送天线数为2、发送调制信号(发送流)数为2时的、基于DVB-NG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Next Generation Handheld;数字视频广播-下一代手持设备)标准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发送装置中,被输入数据1,由编码单元2编码的数据3通过分配单元4,被分为数据5A及数据5B。数据5A通过交织器4A,施加交织的处理,通过映射单元6A,施加映射的处理。同样,数据5B通过交织器4B,施加交织的处理,通过映射单元6B,施加映射的处理。根据帧结构信号13中包含的设定信息执行编码器2中的编码处理、交织器4A及4B中的交织处理、以及映射单元6A及6B中的映射处理。
加权合成单元8A及8B的各个单元将映射后的信号7A及7B作为输入,分别进行加权合成。由此,生成加权合成后的信号9A及16B。之后,加权合成后的信号16B由相位变更单元17B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9B。然后,通过无线单元10A及10B,进行例如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关联的处理、变频、放大等处理,从天线12A将发送信号11A发送,从天线12B将发送信号11B发送。基于由信号处理方法信息生成单元114生成的信号处理方法信息115进行加权合成单元8A及8B中的加权合成处理、相位变更单元17B中的相位变更处理。信号处理方法信息生成单元114基于帧结构信号13,生成信号处理方法信息115。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17B中,例如,设有9个相位变更值,标准地进行周期为9的相位变更。
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IMO for DVB-NGH,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TVbroadcasting,”IEEE Commun.Mag.,vol.57,no.7,pp.130-137,July 2013.
非专利文献2:Standard conformab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OFD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VB-T system,”IEEE Globecom 2001,pp.3100-3105,Nov.2001.
非专利文献3:IEEE P802.11n(D3.00)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and metropo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2007.
发明内容
然而,图33的发送装置未考虑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发送调制信号。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式是,提供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可以发送调制信号的发送装置。特别地,在对各终端(各用户)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避免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经常性地陷入低劣的接收状态,由此,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发送装置,包括:决定单元,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调制映射单元,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不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预编码单元,在所述调制映射单元输出了被实施了所述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2相位变更,在所述调制映射单元输出了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或者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发送方法,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在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2相位变更,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在决定为不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集成电路,控制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决定处理,在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以下的处理:调制映射处理,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预编码处理,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2相位变更;以及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的处理,在决定为不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以下的处理:调制映射处理,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预编码处理,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以及发送处理,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发送装置包括:M个信号处理单元,分别生成对M个的接收装置的调制信号,在向对应的接收装置发送多个流的情况下,所述M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各个单元通过调制由2比特构成的第1比特序列,生成第1调制信号及第2调制信号,通过调制由另外2比特构成的第2比特序列,生成第3调制信号及第4调制信号,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以及天线单元,具有发送所述第1调制信号及所述第3调制信号的第1天线、以及发送所述第2调制信号及所述第4调制信号的第2天线,从所述第1天线发送的信号及从所述第2天线发送的信号的至少一方是施以了相位变更的信号。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对各终端(各用户)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避免各终端经常性地陷入低劣的接收状态。由此,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4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与图3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5表示使用了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表示图1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7表示用于生成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的有关控制信息生成的部分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9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10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1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12表示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3表示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4表示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5表示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6表示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7表示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8表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包含了交织器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0表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关系的图。
图21表示图19的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2表示基站(AP)同时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3表示终端同时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4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
图25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通信的时间性流程的例子的图。
图26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27表示基站(AP)和终端#p之间的通信的例子的图。
图28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29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30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31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2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3表示基于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DVB-NGH标准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4表示图24所示的基站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5表示图34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6表示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7表示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38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39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40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1例子的图。
图41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2例子的图。
图42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3例子的图。
图43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4例子的图。
图44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5例子的图。
图45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6例子的图。
图46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7例子的图。
图47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8例子的图。
图48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9例子的图。
图49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
图50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
图51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3结构例子的图。
图52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4结构例子的图。
图53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5结构例子的图。
图54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6结构例子的图。
图55是用于CDD(CSD)的说明的图。
图56表示与图2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57是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1例子的图。
图58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1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59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2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60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3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61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4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62表示与图2、图56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63表示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2例子的图。
图64表示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3例子的图。
图65表示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4例子的图。
图66表示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5例子的图。
图67表示映射单元的动作的第6例子的图。
图68A表示在包含图3的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
图68B表示在包含图3的结构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
图69A表示在包含图3的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
图69B表示在包含图3的结构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
图70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71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图30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72表示帧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73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一例子的图。
图74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与图73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75表示追加了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76表示图1、图70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
图77表示图1、图70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
图78表示控制信息码元等中包含的结构的第1例子的图。
图79表示控制信息码元等中包含的结构的第2例子的图。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具体的结构例子的图。
图81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2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3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4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具体的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85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6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7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8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89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90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
图91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1例子的图。
图92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2例子的图。
图93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3例子的图。
图94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4例子的图。
图95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5例子的图。
图96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一例子的图。
图97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另一例子的图。
图98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99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100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101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又一个例子的图。
图102表示第1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103表示第2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图104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
图105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再者,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一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接收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例如是基站、访问点、广播台等。发送装置是用于生成并发送对从用户#1的接收装置(终端)至用户#M(M设为2以上的整数)的M个接收装置(终端)发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装置。
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包括: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N为1以上的整数)。
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数据101_1作为输入。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1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或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将生成的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或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再者,用于生成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是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等。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生成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
同样,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将控制信号100、用户#2用的数据101_2作为输入。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2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或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将生成的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或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再者,用于生成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是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等。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生成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
同样,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将控制信号100、用户#M用的数据101_M作为输入。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M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或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将生成的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或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再者,用于生成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是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等。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
因此,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数据101_p作为输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基于控制信号100中包含的、用于生成用户#p用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纠错编码方法(纠错码的编码率、纠错码的码长度),调制方式、发送方法(例如,单个流发送、多个流)等)的信息,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或用户#p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将生成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或用户#p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例如,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再者,对于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各结构,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为例子进行后述。
再者,对于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各个单元,控制信号100包含表示选择了多个流和单个流发送的哪个的信息。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基于控制信号100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N为1以上的整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将生成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输出到对应的无线单元(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
(共同)参考信号199是为了接收装置估计传播环境而从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共同)参考信号199被插入到各用户的基带信号中。再者,对于复用信号处理,将后述。
无线单元$1(106_1)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106_1)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1输出到天线单元$1(108_1)。
天线单元$1(108_1)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1作为输入。天线单元$1(108_1)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1,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1(108_1)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1从天线单元$1(108_1)作为电波输出。
无线单元$2(106_2)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105_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2(106_2)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2输出到天线单元$2(108_2)。
天线单元$2(108_2)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2作为输入。天线单元$2(108_2)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2,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2(108_2)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2从天线单元$2(108_2)作为电波输出。
无线单元$N(106_N)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作为输入。无线单元$N(106_N)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N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
天线单元$N(108_N)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N作为输入。天线单元$N(108_N)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N,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N(108_N)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N从天线单元$N(108_N)作为电波输出。
因此,无线单元$n(106_n)(n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作为输入。无线单元$n(106_n)基于控制信号100,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将发送信号107_N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
天线单元$n(108_n)将控制信号100、发送信号107_n作为输入。天线单元$n(108_n)基于控制信号100,对发送信号107_n,施以处理。但是,在天线单元$n(108_n)中,作为输入,也可以不存在控制信号100。然后,发送信号107_n从天线单元$N(108_n)作为电波输出。
再者,对于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天线单元$1~$N的结构的一例子,将后述。
控制信号100可以是基于图1的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对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也可以是图1的发送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该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再者,在图1的发送装置中,全部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即,发送装置进行通信的用户数为1以上M以下。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调制信号的通信对象(用户)的数为1以上M以下。
此外,全部的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此外,全部的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也可以不动作。可以全部动作,也可以一部分动作。
如以上,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可以将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
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和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此外,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和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再者,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的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组合不限定于本例子。
<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接着,对于图1中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的结构,以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为例子说明。图2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包括纠错编码单元202、映射单元204、信号处理单元206。
纠错编码单元202将用户#p用的数据201和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控制信号200相当于图1中的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数据201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数据101_p。纠错编码单元202基于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码有关的信息(例如,纠错码的信息、码长度(块长度)、编码率),进行纠错编码,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输出到映射单元204。
再者,纠错编码单元202也可以包括交织器。在纠错编码单元202包括了交织器的情况下,在编码后进行数据的重新排列,输出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
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与调制方式对应的映射,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和/或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映射单元204将生成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和/或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206。
再者,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2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分离为第1序列和第2序列。然后,映射单元204使用第1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使用第2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此时,假设第1序列和第2序列不同。但是,即使第1序列和第2序列为相同的序列,也可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2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也可以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分离为3个以上的序列,使用各个序列进行映射,生成3个以上的映射后的信号。这种情况下,3个以上的序列可以彼此不同,3个以上的序列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为相同的序列。
此外,在表示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100中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将用户#p用的编码数据203作为1个序列,生成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
信号处理单元206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和/或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以及信号群210、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206基于控制信号200,进行信号处理,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207_B输出。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B相当于图1中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2。
此时,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A表示为up1(i),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7_B表示为up2(i)。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接着,使用图3说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
<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3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信号处理单元206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B、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相位变更单元309B。再者,在图3中,说明在图2中,映射单元204基于表示选择了多个流的信息,生成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的情况。
加权合成单元(预编码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和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相当于图2中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相当于图2中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此外,控制信号300相当于图2中的控制信号200。
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加权合成(预编码),生成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和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加权合成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到插入单元307A。加权合成单元303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到相位变更单元305B。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表示为sp1(t),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表示为sp2(t),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表示为zp1(t),将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表示为zp2’(t)。再者,t作为一例子,设为时间。此外,假设sp1(t),sp2(t),zp1(t),zp2’(t)以复数定义。因此,sp1(t),sp2(t),zp1(t),zp2’(t)也可以是实数。
这种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下式(1)进行运算。
在式(1)中,a、b、c、d以复数定义。a、b、c、d也可以为实数。再者,假设i为码元号。
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加权后的信号304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5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加权后的信号304B,施以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出到插入单元307B。再者,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以zp2(t)表示。假设zp2(t)以复数定义。再者,zp2(t)也可以为实数。
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具体的动作。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例如,假设对zp2’(i)施以yp(i)的相位变更。因此,可以表示为zp2(i)=yp(i)×zp2’(i)。假设i为码元号(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作为yp(i)表示的相位变更的值如下式(2)那样设定。
在式(2)中,j是虚数单位。此外,Np是2以上的整数,表示相位变更的周期。若Np被设定为3以上的奇数,则有可能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但是,式(2)终究是一例子,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设定的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因此,假设将相位变更值以yp(i)=e j×δp(i)表示。
此时,zp1(i)和zp2(i)使用相位变更值yp(i)==e j×δp(i)和式(1),可以用下式(3)表示。
再者,δ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
在式(3)中,相位变更值yp(i)不限于式(2)的值,例如,可考虑周期性、规则性地变更相位的方法。
说明式(1)和式(3)所示的用于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运算的矩阵。将用于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运算的矩阵如下式(4)那样用Fp表示。
/>
例如,矩阵Fp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式(5)~式(12)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再者,式(5)~式(12)中,α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此外,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α不为0(零)。而且,β也不为0(零)。
或者,可考虑矩阵Fp使用以下的式(13)~式(20)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
再者,式(13)~式(20)中,θ是实数。此外,在式(13),式(15),式(17),式(19)中,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β不为0(零)。
或者,可考虑矩阵Fp使用以下的式(21)~式(32)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
其中,θ11(i),θ21(i),λ(i)是i的(码元号的)函数,是实数的值。例如,λ是实数的固定值。再者,λ也可以不是固定值。α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α不为0(零)。而且β也不为0(零)。此外,θ11、θ21是实数。
或者,矩阵Fp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式(33)~式(36)那样的矩阵的任何一个。
再者,在式(34),式(36)中,β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但是,β不为0(零)。
再者,即使使用与上述式(5)~(36)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也可实施各实施方式。
此外,在预编码矩阵Fp如式(33),式(34)那样表示的情况下,图3中的加权合成单元303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301B,不施以信号处理,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输出。即,可以不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或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情况下,根据控制信号300,可以进行施以加权合成、或不进行加权合成的控制。
插入单元307A将加权后的信号304A、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插入单元307A基于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将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A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同样,插入单元307B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插入单元307B基于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帧结构的信息,将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B输出到相位变更单元309B。
再者,对于用于生成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控制信息的生成、以及在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中使用的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将后述。
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基带信号308B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9B对基带信号308B,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输出到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将基带信号308B设为码元号i的函数,假设表示为xp’(i)。于是,从相位变更单元309B输出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xp(i))可以表示为xp(i)=ej×ε(i)×xp’(i)。
作为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动作,也可以是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而且,作为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特征,是对在频率轴方向上存在的码元,进行相位变更。相位变更单元309B对数据码元、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码元等施以相位变更。
再者,在图3中,表示了包括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但相位变更单元309B也可以不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或者,即使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切换是否动作。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包含在信号处理单元206中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下,插入单元307B将基带信号308B输出到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这样,在图3中,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存在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下,取代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10B,基带信号308B为向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输出信号。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9B不动作的情况。
再者,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使用以式(33)或式(34)所示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301B,不施以用于加权合成的信号处理,而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
这种情况下,加权合成单元303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i)施以与加权合成对应的信号处理而生成、输出加权后的信号304A、304B的处理,(ii)不进行用于加权合成的信号处理,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作为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的处理这样的、切换(i)的处理和(ii)的处理的控制。
此外,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仅使用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也可以不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2个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但是,在对用户#p选择了单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在图3中,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B及插入单元307B不动作,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也可以不加权地输入到插入单元307A。或者,在选择单个流发送的情况下,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不包括图3的结构之中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B及插入单元307B。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2个序列的信号的情况。然而,在对用户#p选择了多个流的情况下,图2的映射单元204也可以生成3个以上的序列的信号。在图2的映射单元204生成了3个以上的序列的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使用与输入的信号的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加权合成,输出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信号。再者,输入到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的信号的数和从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的信号的数也可以不相同。即,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不是正方矩阵。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信号的情况下,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也可以对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全部信号、或者一部分进行相位变更。或者,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也可以对输出的3个以上的加权后的全部信号,不进行相位变更。
图4是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4中,对与图3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再者,对与图3同样的结构,省略这里的说明。
图4的信号处理单元206是对图3的信号处理单元206追加了系数乘法单元401A、系数乘法单元401B的结构。
系数乘法单元401A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系数乘法单元401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乘以系数,将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再者,若将系数设为up,则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表示为up×sp1(i)。up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但是,up不为0(零)。再者,在up=1的情况下,系数乘法单元401A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不进行系数的乘法,将映射后的信号301A(sp1(i))作为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A输出。
同样,系数乘法单元401B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和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系数乘法单元401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乘以系数,将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再者,若将系数设为vp,则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作为vp×sp2(i)表示。vp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但是,vp不为0(零)。再者,在vp=1的情况下,系数乘法单元401B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不进行系数的乘法,将映射后的信号301B(sp2(i))作为系数乘法后的信号402B输出。
在图4中,从加权合成单元303输出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从相位变更单元305B输出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使用系数乘法单元401A的系数up、系数乘法单元401B的系数vp、以及式(3),由下式(37)表示。
再者,对于(预编码)矩阵Fp的例子,如已经说明的,是式(5)~(36)。此外,对于相位变更的值yp(i)的例子,以式(2)表示,但是,对于(预编码)矩阵Fp、相位变更的值yp(i),不限于这些。
以图1~图4和式(1)~式(37)作为例子,说明了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生成码元(例如,zp1(i),zp2(i))的方法。生成的码元也可以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此外,在使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生成的码元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方向上。此外,对生成的码元,施以交织(即,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可以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轴方向上。
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由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进行码元的配置。
再者,关于码元的配置方法,将后述。
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发送相同的码元号i的zp1(i)和zp2(i)。
图1中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为p=1时的zp1(i),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为p=1时的zp2(i)。同样,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为p=2时的zp1(i),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为p=2时的zp2(i)。同样,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1为p=M时的zp1(i),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2为p=M时的zp2(i)。
再者,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使用式(3)或式(37),生成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同样,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使用式(3)或式(37),生成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同样,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生成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基带信号103_M_2。
在那时,适用预编码和相位变更,生成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103_p_2的情况下,根据p的值,进行由式(3),式(37)中的a、b、c、d构成的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的设定。
即,根据p的值,即,对每个用户,分别设定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用于设定预编码矩阵Fp和/或相位变更的值yp(i)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中。
但是,图1的全部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不适用预编码和相位变更。例如,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之中,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单元。此外,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之中,也可以存在生成一个基带信号(一个流的基带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
如以上,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在进行了预编码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在直达波占主导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由此,可以提高终端的数据的接收质量。而且,如图1那样,通过发送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提高图1的发送装置的数据传输效率。
再者,在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进行相位变更”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进行相位变更,即,相位变更单元305B对输入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也可以不进行相位变更,将加权后的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复用信号处理的一例子>
具体地说明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加权合成处理)。
假设将图1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输出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p-2基于式(3)表示为zp1(i),zp2(i)。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为0以上的整数。此时,假设将信号b{2p-1}(i),b{2p}(i)如下式(38),(39)那样表示。
b{2p-1}(i)=zp1(i) 式(38)
b{2p}(i)=zp2(i) 式(39)
例如,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以b{1}(i),b{2}(i)表示。即,在用户#1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1~用户#M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M分别输出2个信号的情况下,该输出信号表示为b{1}(i)~b{2M}(i)。
再者,在发送单个流(单调制信号)的情况下,zp1(i),zp2(i)的任何一个也可以为零。
而且,假设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输出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分别为v1(i)~vN(i)。即,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为vn(i)。(n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此时,vn(i)可以用下式(40)表示。
此时,Ω{n}{k}是进行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Ω{n}{k}也可以为实数。而且,Ω{n}{k}由各终端的反馈信息确定。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1个、或者2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输出3个以上的调制信号。在该情况下,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处理需要以与式(40)不同的算式表现。
<无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前述,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分别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生成发送信号。此时,在无线单元$1(106_1)~无线单元$N(106_N)中,也可以使用单载波方式、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等多载波方式的任何一个方式。以下,以使用了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106_n)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使用了OFDM方式的无线单元$n(106_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无线单元$n(106_n)包括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傅立叶逆变换单元504、处理单元506。
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将信号501和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串并行转换单元502基于控制信号500,进行输入的信号501的串并行转换,将串并行转换后的信号503输出到傅立叶逆变换单元504。再者,信号501相当于图1中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控制信号500相当于图1中的控制信号100。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504将串并行转换后的信号503和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傅立叶逆变换单元504基于控制信号500,施以傅立叶逆变换(例如,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将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505输出到处理单元506。
处理单元506将傅立叶逆变换后的信号505、控制信号500作为输入。处理单元506基于控制信号500,施以变频、放大等处理,将调制信号507输出到天线单元$n(108_n)。从处理单元506输出的调制信号507相当于图1中的发送信号107_n。
<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6是表示图1的天线单元(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图6的结构是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由4根天线构成的例子。天线单元包括分配单元902、乘法单元904_1~904_4、天线906_1~906_4。
分配单元902将发送信号901作为输入。分配单元902进行发送信号901的分配,将发送信号903_1、903_2、903_3、903_4输出到对应的乘法单元(乘法单元904_1~乘法单元904_4)。
图1的天线单元$1(108_1)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1。此外,图1的天线单元$2(108_2)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2。图1的天线单元$N(108_N)的结构为图6时,发送信号901相当于图1的发送信号107_N。
乘法单元904_1将发送信号903_1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1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1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1输出到天线906_1。乘法后的信号905_1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1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1设为Tx1(t)(t:时间),将乘法系数设为W1,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1表示为Tx1(t)×W1。再者,W1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2将发送信号903_2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2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2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2输出到天线906_2。乘法后的信号905_2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2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2设为Tx2(t),将乘法系数设为W2,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2表示为Tx2(t)×W2。再者,W2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3将发送信号903_3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3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3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3输出到天线906_3。乘法后的信号905_3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3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3设为Tx3(t),将乘法系数设为W3,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3表示为Tx3(t)×W3。再者,W3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乘法单元904_4将发送信号903_4和控制信号9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904_4基于控制信号9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将发送信号903_4乘以乘法系数,将乘法后的信号905_4输出到天线906_4。乘法后的信号905_4作为电波从天线906_4输出。
若将发送信号903_4设为Tx4(t),将乘法系数设为W4,则乘法后的信号905_4表示为Tx4(t)×W4。再者,W4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
再者,也可以“W1的绝对值、W2的绝对值、W3的绝对值、W4的绝对值相等”。此时,相当于进行了相位变更。当然,W1的绝对值、W2的绝对值、W3的绝对值、W4的绝对值也可以不相等。
此外,在图6中,用4根天线(以及4个乘法单元)构成的例子说明了各天线单元,但天线的根数不限于4根,用1根以上的天线构成即可。
此外,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也可以不设为图6那样的结构,如前述那样,天线单元也可以不将控制信号100作为输入。例如,图1的天线单元$1(108_1)~天线单元$N(108_N)各自可以用一个天线构成,也可以用多个天线构成。
<控制信息的生成>
图7是表示与用于生成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控制信息生成有关的部分结构的一例子的图。
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802将控制信息有关的数据801、控制信号800作为输入。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802使用基于控制信号800的调制方式,对控制信息有关的数据801,施以映射,输出控制信息用映射后的信号803。再者,用于控制信息映射的信号803相当于图3、图4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
<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的第1例子>
接着,说明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帧结构表示发送的数据码元、导频码元、其他码元的配置。帧结构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300(参照图3、图4)中。而且,图3、图4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分别生成基于帧结构的基带信号308A、基带信号308B。
以下,将使用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的插入单元307A输出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作为基带信号308A,插入单元307B输出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作为基带信号308B的情况作为一例子。而且,将以该情况下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和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为例子说明帧结构。
图8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由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所以在载波方向上存在码元。作为一例子,图8表示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图8表示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
图8的601表示导频码元(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码元信号351A(pa(t)。)),602表示数据码元,603表示其他码元。此时,导频码元例如是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8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顺便说明一下,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再者,假设这方面在以后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数据码元602是相当于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7_A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602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任何一个。这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而确定。即,数据码元602相当于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
假设其他码元6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和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但是,其他码元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以外的码元。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而且,控制信息码元为包含了接收到图8的帧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例如,图8中的时刻1至时刻4的载波1至载波36为其他码元603。而且,时刻5的载波1至载波11为数据码元602。之后,时刻5的载波12为导频码元601,时刻5的载波13至载波23为数据码元602,时刻5的载波24为导频码元601,时刻6的载波1、载波2为数据码元602,时刻6的载波3为导频码元601,时刻11的载波30为导频码元601,时刻11的载波31至载波36为数据码元602。
图9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9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由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所以在载波方向上存在码元。作为一例子,图9表示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图9表示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
图9的701表示导频码元(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码元信号351B(pb(t)。)),702表示数据码元,703表示其他码元。此时,导频码元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9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数据码元702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7_B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702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702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
假设其他码元7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和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但是,其他码元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以外的码元。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而且,控制信息码元为包含了接收到图9的帧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例如,图9中的时刻1至时刻4的载波1至载波36为其他码元703。而且,时刻5的载波1至载波11为数据码元702。之后,时刻5的载波12为导频码元701,时刻5的载波13至载波23为数据码元702,时刻5的载波24为导频码元701,时刻6的载波1、载波2为数据码元702,时刻6的载波3为导频码元701,时刻11的载波30为导频码元701,时刻11的载波31至载波36为数据码元702。
在图8的载波A、时刻B中存在码元,在图9的载波A、时刻B中存在码元时,图8的载波A、时刻B的码元和图9的载波A、时刻B的码元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中被发送。再者,对于帧结构,不限于图8、图9的帧结构,图8、图9终究是帧结构的例子。
而且,图8、图9中的其他码元603、703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控制码元信号353”的码元。因此,在与图8的其他码元603相同时刻、并且相同频率(相同载波)的图9的其他码元703传输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传输相同的数据(相同的控制信息)。
再者,假定接收装置同时接收图8的帧和图9的帧,但即使接收装置仅接收图8的帧、或者图9的帧,也可得到由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而且,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在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分别采取图8、图9的帧结构。
<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的第2例子>
在图8、图9中,说明使用了OFDM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帧结构。这里,说明使用了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的发送装置中的帧结构。
图10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在图10中,横轴为时间。图10与图8不同的方面是,图10的帧结构是单载波方式时的帧结构的例子,在时间方向上存在码元。而且,在图10中,表示时刻t1至t22的码元。
图10的前置码1001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也可以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进行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
图10的控制信息码元1002相当于图3、图4中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是包含了接收到图10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图10的导频码元1004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信号351A(pa(t))的码元。导频码元1004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的估计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10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10的1003是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码元。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
数据码元1003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6_A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1003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1003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zp1(i))。
例如,假设发送装置在图10中的时刻t1发送前置码1001,在时刻t2发送控制信息码元1002,在时刻t3至t11发送数据码元1003,在时刻t12发送导频码元1004,在时刻t13至t21发送数据码元1003,在时刻t22发送导频码元1004。
再者,图10中虽未示出,但在帧中,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数据码元、导频码元以外的码元。此外,在帧中,也可以不是包含了所有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导频码元的结构。
图11是表示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的帧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图。在图11中,横轴为时间。图11与图9不同的方面是,图11的帧结构是单载波方式时的帧结构的例子,在时间方向上存在码元。而且,在图11中,表示了时刻t1至t22的码元。
图11的前置码1101相当于图3、图4中的前置码信号352。此时,前置码也可以传输(控制用的)数据,也可以由用于信号检测的码元、用于进行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的码元、用于进行信道估计的码元(用于进行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的码元)等构成。
图11的控制信息码元1102是相当于图3、图4中的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的码元,是包含了接收到图11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用于实现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的码元。
图11的导频码元1104是相当于图3、图4的导频信号351B(pb(t))的码元。导频码元1104例如是PSK的码元,是接收该帧的接收装置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频偏的估计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的码元。例如,图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图11的帧结构的信号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共享导频码元的发送方法。
图11的1103是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码元。
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命名为“流#1”,将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命名为“流#2”。
数据码元1103是相当于在图2中生成的基带信号206_B中包含的数据码元的码元。因此,数据码元1103是,“包含了“流#1”的码元和“流#2”的码元两者的码元”、或者“流#1”的码元”、或者“流#2”的码元”的3组之中的任何一个的码元。作为3组之中哪一组的码元,根据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结构确定。即,数据码元1103相当于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
例如,假设发送装置在图11中的时刻t1发送前置码1101,在时刻t2发送控制信息码元1102,在时刻t3至t11发送数据码元1103,在时刻t12发送导频码元1104,在时刻t13至t21发送数据码元1103,在时刻t22发送导频码元1104。
再者,图11中虽未示出,但在帧中,也可以包含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数据码元、导频码元以外的码元。此外,在帧中,也可以不是包含所有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导频码元的结构。
在图10的时刻tz存在码元,在图10的时刻tz(z为1以上的整数)存在码元时,图10的时刻tz的码元和图11的时刻tz的码元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中被发送。例如,图10的时刻t3的数据码元和图11的时刻t3的数据码元在相同时刻、相同频率中被发送。再者,对于帧结构,不限于图10、图11,图10、图11终究是帧结构的例子。
而且,也可以是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控制信息码元称为传输相同的数据(相同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再者,假定接收装置同时地接收图10的帧和图11的帧,但即使接收装置仅接收图10的帧、或者图11的帧,也可得到通过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
而且,在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1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1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2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2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同样,在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输出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的情况下,第1基带信号103_M_1和第2基带信号103_M_2分别采取图10、图11的帧结构。
<码元的配置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码元的配置方法。通过交织器,码元对于频率轴和/或时间轴进行重新排列。例如,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在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中进行码元的配置。
图12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在图12中,码元表示为zpq(0)。此时,q为1或2。因此,图12的zpq(0)表示“在zp1(i),zp2(i)中,码元号i=0时的zp1(0),zp2(0)”。同样,zpq(1)表示“在zp1(i),zp2(i)中,码元号i=1时的zp1(1),zp2(1)”。即,zpq(X)表示“zp1(i),zp2(i)中,码元号i=X时的zp1(X),zp2(X)”。再者,对于这方面,对于图13、图14、图15也是同样的。
在图12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3中。这样,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进行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2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刻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3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
在图13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载波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载波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载波3中。这样,进行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3是一例子,码元号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4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4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和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0和载波1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0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1中。这样,进行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4是一例子,码元号与时间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图15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5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16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5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轴的码元的配置。即,在图15的例子中,在时间轴方向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但是,图15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间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5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也可以是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5的例子中,也可以是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图16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6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载波0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载波16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载波12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载波5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6是一例子,码元号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6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也可以是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6的例子中,也可以是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图17是表示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在图17的例子中,码元号i=0的码元zpq(0)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1中,码元号i=1的码元zpq(1)配置在时刻3和载波3中,码元号i=2的码元zpq(2)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0中,码元号i=3的码元zpq(3)配置在时刻1和载波3中。这样,进行图3中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i))和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zp2(i))的对时间和频率轴的码元的配置。但是,图17是一例子,码元号和时间和频率的关系不限于此。
再者,在图17中,将各码元记载为zpq(i),但也可以是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多个用户的信号复用生成的码元。此外,图17的例子中,也可以是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情况下的码元的配置。进行交织的位置不限于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无线单元。
再者,设为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例如在图2所示的纠错编码单元202和/或映射单元204中进行码元的配置,但不限于此。如前述,也可以设为图1的无线单元$1(106_1)至无线单元$N(106_N)各自包含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各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结构。或者,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具有交织器,该交织器也可以进行图12~17所示的码元配置。以下,用图18说明具有交织器的情况下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另一例子>
图18是表示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包含了交织器(进行码元的重新排列的部分)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1802_1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1801_1_1、1801_1_2、控制信号180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后的信号1801_1_1、1801_1_2分别相当于图1的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103_1_2。控制信号1800相当于图1的控制信号100。
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1802_1例如根据控制信号1800,进行图12~图17那样的码元的重新排列,输出用户#1用重新排列后的信号1803_1、1803_2。
再者,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同样包括用户#2用交织器~用户#M用的交织器。用户#2用交织器~用户#M用的交织器各自具有与用户#1用交织器1802_1同样的功能。
信号处理单元1804将控制信号1800、用户#1用重新排列后的信号1803_1、1803_2等作为输入。此外,在信号处理单元1804中,还输入其他用户的重新排列后的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804根据控制信号1800,对重新排列后的信号,进行前述那样的加权合成等的信号处理,输出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8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805_N。再者,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8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805_N各自相当于图1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105_1~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105_N。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装置的例子。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例子。
<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19的接收装置是,在图1的发送装置例如发送了图8、图9的帧结构、或者图10、图11的发送信号时,在接收该调制信号的用户#1至用户#M之中相当于用户#p的终端的接收装置。
无线单元1903X将天线单元#X(1901X)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1902X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903X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接收处理,将基带信号1904X输出到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
同样,无线单元1903Y将天线单元#Y(1901Y)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1902Y作为输入。无线单元1903Y施以变频、傅立叶变换等的接收处理,输出基带信号1904Y。
再者,在图19中,表示了控制信号1910被输入到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输入控制信号1910的结构。对于存在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的天线单元的结构,将后述。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基于基带信号1904X,进行信道估计。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基于基带信号1904Y,进行信道估计。对于信道估计,参照图20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关系的图。图20的天线2001_1、2001_2是发送天线。图20的天线2001_1相当于例如为了将发送信号u1(i)发送而使用的图1的天线单元。而且,图20的天线2001_2相当于例如为了将发送信号u2(i)发送而使用的图1的天线单元。再者,图20和图1的对应不限于此。
而且,图20的天线2002_1、2002_2是接收天线。图20的天线2002_1相当于图19的天线单元#X(1901X)。而且,图20的天线2002_2相当于图19的天线单元#Y(1901Y)。
如图20那样,将从发送天线2001_1发送的信号设为u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发送的信号设为u2(i),将接收天线2002_1中接收的信号设为r1(i),将接收天线2002_2中接收的信号设为r2(i)。再者,i表示码元号,例如,设为0以上的整数。
而且,将从发送天线2001_1至接收天线2002_1的传播系数设为h1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1至接收天线2002_2的传播系数设为h21(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至接收天线2002_1的传播系数设为h12(i),将从发送天线2001_2至接收天线2002_2的传播系数设为h22(i)。于是,下式(41)的关系式成立。
再者,n1(i),n2(i)是噪声。
图19的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将基带信号1904X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11(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6_1。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将基带信号1904X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12(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6_2。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将基带信号1904Y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21(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8_1。
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将基带信号1904Y作为输入,使用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前置码和/或导频码元,进行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即,估计式(41)的h22(i),输出信道估计信号1908_2。
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将基带信号1904X、1904Y作为输入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进行图8、图9(或者图10、图11)中的控制信息的解调、解码,输出包含了控制信息的控制信号1910。
信号处理单元1911将信道估计信号1906_1、1906_2、1908_1、1908_2、基带信号1904X、1904Y、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911使用式(41)的关系,此外,基于控制信号1910中的控制信息(例如,调制方式、纠错编码关联的方式的信息),进行解调、解码,输出接收数据1912。
再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不是以图19那样的方法生成的信号。例如,图19的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基于图19的通信对象即发送装置(图1)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或者图19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其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天线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
接着,说明作为输入存在控制信号1910的天线单元的结构。图21是表示图19的天线单元(天线单元#X(1901X)或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图19的例子是天线单元由4根天线2101_1~2101_4构成的例子。
乘法单元2103_1将由天线2101_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1、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1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1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1。
若将接收信号2102_1设为Rx1(t)(t:时间),将乘法系数设为D1(D1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1表示为Rx1(t)×D1。
乘法单元2103_2将由天线2101_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2、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2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2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2。
若将接收信号2102_2设为Rx2(t),将乘法系数设为D2(D2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2表示为Rx2(t)×D2。
乘法单元2103_3将由天线2101_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3、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3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3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3。
若将接收信号2102_3设为Rx3(t),将乘法系数设为D3(D3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3表示为Rx3(t)×D3。
乘法单元2103_4将由天线2101_4接收到的接收信号2102_4、控制信号2100作为输入。乘法单元2103_4基于控制信号2100中包含的乘法系数的信息,对接收信号2102_4乘以乘法系数,输出乘法后的信号2104_4。
若将接收信号2102_4设为Rx4(t),将乘法系数设为D4(D4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则乘法后的信号2104_4表示为Rx4(t)×D4。
合成单元2105将乘法后的信号2104_1、2104_2、2104_3、1004_4作为输入。合成单元2105将乘法后的信号2104_1、2104_2、2104_3、2104_4进行合成,输出合成后的信号2106。再者,合成后的信号2106表示为Rx1(t)×D1+Rx2(t)×D2+Rx3(t)×D3+Rx4(t)×D4。
在图21中,说明了天线单元由4根天线(以及4个乘法单元)构成的例子,但天线的根数不限为4,由2根以上的天线构成即可。
而且,在图19的天线单元#X(1901X)的结构为图21的情况下,接收信号1902X相当于图21的合成信号2106,控制信号1910相当于图21的控制信号2100。此外,在图19的天线单元#Y(1901Y)的结构为图21的情况下,接收信号1902Y相当于图21的合成信号2106,控制信号1910相当于图21的控制信号2100。
但是,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也可以不成为图21那样的结构,如上所述,天线单元也可以不将控制信号1910作为输入。天线单元#X(1901X)和天线单元#Y(1901Y)也可以分别是1根的天线。
再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基于通信对象即发送装置发送的信息生成的信号。或者,控制信号1910也可以是,接收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基于从该输入单元输入的信息生成的信号。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图1的发送装置可以将多个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由此,可以提高图1的发送装置的数据的传输效率。再者,对每个用户,图1的发送装置设定发送多个流、或发送单个流(或者,不发送调制信号),此外,对每个用户,通过设定调制方式(映射单元为多个的情况下,调制方式的集(set))、纠错编码方式,可以合适地控制数据的传输效率。
此外,在对用户发送多个调制信号(基带信号)时,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施以相位变更,在直达波占主导的环境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避免陷入时常性的接收状态的可能性。由此,可以提高通信对象即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1的发送装置的通信装置、包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19的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以及在该通信装置间的通信的流程的一例子。
再者,为了以下的说明,将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通信装置称为“基站(AP:AccessPoint)”,将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通信装置称为“终端”。
因此,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是用于生成对终端#1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是用于生成对终端#2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是用于生成对终端#M传输数据的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
图22是表示基站(AP)同时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2中,对与图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无线单元群153将由接收天线群15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群15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群153对接收信号群152施以变频等处理,将基带信号群154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155。
信号处理单元155对输入的基带信号群,进行解调、纠错解码等处理,输出接收数据156和控制信息157。此时,在控制信息157中,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
设定单元158将基站(AP)设定信息159、控制信息157作为输入。设定单元158进行“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图1的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中的、纠错编码方法、发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集)等的确定”,将包含确定的信息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100输出。
此外,设定单元158基于控制信息157中包含的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在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的处理方法,将包含确定的处理信息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100输出。
再者,在图22中,使用了“群”这样的术语,但相当接收单元的系统为1系统以上即可。
图23是表示终端同时包括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3中,对与图19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信号处理单元1911将信道估计信号1906_1、信道估计信号1906_2、基带信号1904_X、信道估计信号1908_1、信道估计信号1908_2、基带信号1904_Y、1910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1911进行解调、纠错解码的处理,输出接收数据1912。此外,信号处理单元1911基于基站(AP)发送的信号,生成与接收信号的状态有关的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1999。
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1952将数据1951和反馈信息1999作为输入。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1952对于数据1951和反馈信息1999,施以纠错编码、调制等处理,生成基带信号群1953,将基带信号群1953输出到无线单元群1954。
无线单元群1954对于输入的基带信号群1953,施以变频、放大等处理,生成发送信号群1955。无线单元群1954将发送信号群1955输出到发送天线群1956。然后,发送信号群1955作为电波从发送天线群1956输出。
再者,在图23中,使用了“群”这样的术语,但相当发送单元的系统为1系统以上即可。
基站(AP)通过图1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向终端发送信号,通过图22的结构接收来自终端的信号。终端通过图19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接收来自基站(AP)的信号,通过图23的结构向基站发送信号。通过这些结构,进行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
接着,说明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流程。
图24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的关系的一例子的图。基站(AP)2400通过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例如生成对终端#1(2401_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例如生成对终端#2(2401_2)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图1的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例如生成对终端#M(2401_M)发送的调制信号。
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1,此外,终端#1(2401_1)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1。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1和接收指向性2421_1,终端#1(2401_1)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1用的发送信号。
此外,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2,此外,终端#2(2401_2)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2。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2和接收指向性2421_2,终端#2(2401_2)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2用的发送信号。
基站(AP)2400生成发送指向性2411_M,此外,终端#M(2401_M)生成接收指向性2421_M。然后,根据发送指向性2411_M和接收指向性2421_M,终端#M(2401_M)接收基站(AP)2400发送的终端#M用的发送信号。
在图24的例子中,假设基站(AP)2400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终端#1发送的调制信号、对终端#2发送的调制信号和对终端#M发送的调制信号。关于这点,如实施方式1中的说明。再者,在图24中,表示了“使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终端#1发送的调制信号、对终端#2发送的调制信号和对终端#M发送的调制信号”,但终究是一例子。基站(AP)2400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频带)中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数不限于该例子。此外,也可以存在将调制信号不复用的时间。
图25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时间性流程的例子的图。在图25中,表示了基站(AP)的发送信号、终端#1的发送信号、终端#2的发送信号、终端#M的发送信号。此外,图25中的横轴表示时间。再者,终端#1、终端#2、终端#M以外的终端也可以将发送信号发送。
如图25所示,假设终端#1对基站(AP),进行访问的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1。同样,假设终端#2对基站(AP),进行访问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2。假设终端#M对基站(AP),进行访问请求(基于基站(AP)的数据的发送)2501_M。
相对于此,假设基站(AP)发送参考码元(2502)。例如,作为参考码元2502,假设发送在终端中已知的PSK码元。但是,参考码元2502的结构不限于此。再者,参考码元2502相当于图1中所示的(共同)参考信号199。
相对于此,终端#1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然后,终端#1例如估计终端#1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1发送。同样,终端#2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然后,终端#2例如估计终端#2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2发送。同样,终端#M接收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2502。终端#M例如估计终端#M的各接收天线中的接收状态,将各接收天线的接收状态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2503_M发送。
基站(AP)接收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例如,在图22中,假设在控制信息157中,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图22中的设定单元158将包含各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控制信息157作为输入,确定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的处理方法,输出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00。
而且,例如,如图24所示,基站(AP)对各终端,发送各数据码元(2504)。再者,对于图25所示的“发送各数据码元等”2504,在数据码元以外也可以存在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码元、参考码元、前置码等的码元。基站(AP)使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各终端的调制信号。再者,关于这点的细节,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主要说明了图1的发送装置对用户#p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在生成多个调制信号时,对预编码后的、至少一个调制信号,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图3、图4参照)中进行相位变更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图1的发送装置通过控制信号300切换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在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时,基于从通信对象接收到的信息,变更信号的发送方式的处理。
再者,以下,说明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基站(AP)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
此时,假设基站(AP)对各用户(各终端),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
例如,假设基站(AP)为了对用户#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而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
在图1中,假设对用户#p,在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在生成多个调制信号时,对预编码后的、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对于进行相位变更时的动作,由于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这里,假设基站(AP)对用户#p,在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时,通过控制信号可切换“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即,在图3的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通过控制信号300可切换“进行相位变更,不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对于进行相位变更时的动作,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而且,在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因此,在进行相位变更情况和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动作。
<进行相位变更情况>
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而且,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
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例如,如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
<不进行相位变更情况>
基站(AP)对多个流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进行预编码(加权合成),使用多个天线发送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但是,预编码单元(加权合成单元)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再者,例如,基站(AP)发送用于对通信对象即终端通知使用前置码进行相位变更、或者不行这样的设定的控制信息。
如前述,说明了设为“对至少1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具体地说,用图3说明了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的、1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这里,取代图3,用图26说明“对多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
图26是表示与图3不同的、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26中,对与图3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5A基于控制信号300,进行是否进行相位变更的判断。在判断为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对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zp1’(t)),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在判断为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在用户#p用的加权后对信号304A(zp1’(t)),不施以相位变更而输出信号306A。
图26中的zp1(i)和zp2(i),与实施方式1同样基于式(3)。而且,在图26中的zp1(i)和zp2(i)中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可以用下式(42)表示。
此时,λp(i)是实数。而且,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zp1(i)和zp2(i)。而且,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例如,考虑周期性、规则性地变更相位这样的方法。
再者,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等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即使取代图3而使用图26,也可实施各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基站(AP)和终端#p的通信、以及基于在该通信中发送接收的数据的处理。
图27是表示基站(AP)和终端#p之间的通信的例子的图。在图27中,表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时间中的情况、终端#p的发送信号的时间中的情况。再者,在图27中,横轴为时间。
首先,基站(AP)将表示“要发送调制信号这样的请求信息”的发送请求2071发送到终端#p。
而且,终端#p接收基站(AP)发送的发送请求2701,将表示终端可接收的能力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发送到基站(AP)。
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信息,确定纠错编码方法、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式的集),发送方法。基站(AP)基于这些确定的方法,对要发送的信息(数据),施以纠错编码、调制方式中的映射、其他的信号处理(例如,预编码、相位变更等),将包含数据码元等的调制信号2703发送到终端#p。
再者,在数据码元等2703中,例如也可以包含控制信息码元。此时,在使用“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码元时,也可以发送包含了用于对通信对象通知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或者不进行前述的相位变更的信息的控制码元。由此,通信对象可以容易地变更解调方法。
终端#p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码元等2703,得到数据。
再者,基站(AP)与终端#1至终端#M之中1个以上的终端进行图27的基站(AP)和终端之间的交换。而且,对于向各终端发送的数据码元(包含其他的码元),基站使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频带)发送。对于这方面,如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等中说明的那样。
图28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例子的图。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例如是表示终端#p中的接收能力的数据。终端#p通过将表示接收能力的数据发送到基站(AP),基站(AP)可以对于终端#p发送与其接收能力对应的发送信号。
在图28中,2801是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2是与“对应于/不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有关的数据。
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中,“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是以下的情况。
“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意味着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终端#p可以接收、解调该调制信号。即,意味着终端#p可以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得到数据。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如已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中,“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是以下的情况。
“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意味着基站(AP)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即使接收该调制信号,也无法解调。即,意味着终端#p无法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关于对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如已经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例如,假设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以下,称为数据2801)用1比特的数据表现。而且,在终端#p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对应于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将数据2801设为“0”发送。此外,在终端#p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将数据2801设为“1”发送。而且,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数据2801。
基站(AP)中,在数据2801表示“对应于相位变更”,(即,数据2801为“0”),并且基站(AP)确定了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在图1所示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确定为生成用于传输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基站(AP)也可以用后述的<方法#1><方法#2>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并发送。或者,基站(AP)用后述的<方法#2>生成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并发送。
<方法#1>
基站(AP)对发送到终端#p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进行预编码(加权合成),使用多个天线发送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假设不施以相位变更。但是,如已经说明,预编码单元(加权合成单元)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方法#2>
基站(AP)对发送到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然后,基站(AP)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
这里,重要的是,作为基站(AP)可选择的发送方法,包含<方法#2>。因此,基站(AP)也可以用<方法#1><方法#2>以外的方法发送调制信号。
另一方面,基站(AP)中,在数据2801表示“不对应于相位变更”(即,数据2801为“1”),并且基站(AP)确定为对终端#p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基站(AP)用<方法#1>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
这里,重要的是,基站(AP)在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时,作为可选择的发送方法不包含<方法#2>。因此,基站(AP)用与<方法#1>不同的、并且不是<方法#2>的发送方法,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
再者,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也可以包含数据2801以外的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表示与终端的接收装置是否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的“对应于/不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有关的数据2802(以下,称为数据2802)。因此,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不限于图28的结构。
例如,在终端#p可以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将数据2802设定为“0”。此外,在终端#p无法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将数据2802设定为“1”。
终端#p发送包含了数据280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AP)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判断终端#p能否进行接收指向性控制。在基站(AP)判断为终端#p“对应于接收指向性控制”的情况下,基站(AP)和终端#p也可以发送用于终端#p的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训练码元、参考码元、控制信息码元等。
图29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数据2801与图28是同样的。
接着,以下说明图29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
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中,“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为以下情况。
“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意味着在基站(AP)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从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并解调。
但是,例如,假设在基站(AP)从多个天线发送了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都没关系。即,作为基站(AP)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而用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在定义了多个发送方法的情况下,终端#p至少存在一个可解调的发送方法即可。
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中,“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为以下情况。
“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作为基站为了对终端#p传输多个流而用多个天线发送发往终端#p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在定义了多个发送方法的情况下,无论基站用哪种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终端都无法解调。
例如,假设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以下,称为数据2901)用1比特的数据表现。在终端#p“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情况下,终端#p设定“0”作为数据2901。此外,在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情况下,设定“1”作为数据2901。
再者,由于基站(AP)对多个调制信号(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所以在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情况下,基站(AP)无法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结果也无法进行相位变更。
因此,在终端#p设定“0”作为数据2901的情况下,数据2801有效。此时,基站(AP)根据数据2801、数据2901,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
在终端#p设定“1”作为数据2901的情况下,数据2801无效。此时,基站(AP)根据数据2901,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
如以上,终端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AP)通过基于该码元,确定发送数据的发送方法,可以减少用终端#p无法解调的发送方法发送数据的情况,所以具有可以对终端#p可靠地发送数据的优点。由此,可以提高基站(AP)的数据传输效率。
此外,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存在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因此,在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终端#p和基站(AP)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基站(AP)可以可靠地选择用“施以相位变更的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的模式。由此,即使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终端#p也可以得到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在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终端#p和基站(AP)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基站(AP)可以可靠地选择终端可接收的发送方法,所以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再者,图27中表示了基站(AP)的发送信号和终端#p的发送信号,但不限于此。例如,图27的表示作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是终端的发送信号,图27的表示作为终端#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也可以是基站(AP)的发送信号。
或者图27的表示作为基站(AP)的发送信号的信号也可以是终端#p以外的终端的发送信号。即,图27所示的信号的发送接收也可以是终端间的发送接收。
或者图27所示的信号的发送接收也可以是基站(AP)间的发送接收。
再者,不限于这些例子,只要是通信装置间的通信即可。
此外,图27的数据码元等2703中的数据码元可以是OFDM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单载波方式的信号。同样,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可以是OFDM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信号,也可以是单载波方式的信号。
例如,在将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设为单载波方式时,在图27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降低功耗。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基站(AP)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时,基站(AP)从多个终端接收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参照2702)。此时,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各终端发送图28、图29中所示的数据,基站(AP)确定发往各终端的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而且,在基站(AP)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时,例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方法,发送发往各终端的调制信号。
接着,用图30说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不同的例子。
图30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与图28、图29是同样的。此外,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与图29是同样。
说明图30中的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以下,称为数据3001)。假设图24中的基站(AP)对终端的调制信号的发送、以及终端对基站(AP)调制信号的发送是发送某个指定的频率(频带)的通信方式的调制信号。而且,作为该“某个指定的频率(频带)的通信方式”,例如,假设存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再者,假设在“通信方式#A”中,不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即,没有作为“通信方式#A”的“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的选择项。而且,假设在“通信方式#B”中,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即,作为“通信方式#B”,可选择“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
例如,假设数据3001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通信方式#A”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01”。在将数据3001设定为“01”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通信方式#B”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进行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通信方式#B”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1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进行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1设定为“11”。
接着,说明图30中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以下,称为数据3002)。作为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假设“通信方式#A”可选择“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此外,作为调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假设“通信方式#B”可选择“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例如,假设数据3002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01”。在将数据3002设定为“01”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2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发送“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2设定为“11”。
接着,说明图30中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以下,称为数据3003)。例如,假设“纠错编码方式#C”是“码长度(块长度)为c比特(假设c为1以上的整数)的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纠错编码方法”。假设“纠错编码方式#D”是“码长度(块长度)为d比特(d设为1以上的整数,假设d大于c(d>c)成立)的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纠错编码方法”。再者,作为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的方法,可以使用对每个编码率不同的纠错码,也可以通过删截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此外,也可以通过这两者,对应于1个以上的编码率。
再者,假设“通信方式#A”仅可选择“纠错编码方式#C”,“通信方式#B”可选择“纠错编码方式#C”、“纠错编码方式#D”。
例如,假设数据3003以2比特构成。而且,假设将2比特的数据如下设定。
·在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01”。在数据3003设定为“01”的情况下,基站(AP)即使使用“纠错编码方式#D”,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和解码,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D”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10”。在将数据3003设定为“10”的情况下,即使基站(AP)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也无法解调和解码,无法得到数据。
·在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两者的情况下,将数据3003设定为“11”。
基站(AP)接收终端#p发送的、例如图30那样构成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而且,基站(AP)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内容,确定包含发往终端#p的数据码元的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将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发送。
此时,说明特征点。
[例1]
在终端#p将数据3001设为“01”(即,支持“通信方式#A”)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在“通信方式#A”中无法选择“纠错编码方式#D”,所以判断为数据3003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进行纠错编码。
[例2]
在终端#p将数据3001设为“01”(即,支持“通信方式#A”)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在“通信方式#A”中不支持“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所以判断为数据2801和数据2901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并发送。
除上述之外,例如,还考虑有以下的限制的情况。
[限制条件1]
在“通信方式#B”中,假设在单载波方式中,在“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中,不支持“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其他的方式),并且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中,至少支持“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其他的方式)。
此时,如以下那样。
[例3]
在终端#p将数据3002设为“01”(即,仅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并发送的情况下,得到该数据的基站(AP)判断为数据2801为无效。而且,在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时,基站(AP)不使用“对多个调制信号之中、至少一个调制信号,进行相位变更”的方式。
再者,图30是表示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一例子。如图30说明的,在终端#p发送了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例如,图30的数据2801、数据2901、数据3001、数据3002、数据3003)的情况下,基站(AP)在基于“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确定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的方法时,有需要判断为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之中的一部分为无效的情况。若考虑这样的情况,则捆绑多个接收能力的信息,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若终端#p发送,则基站(AP)可以简单地在较少的处理时间内确定生成发往终端#p的调制信号。
再者,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数据构造毕竟是一例子,而不限于此。此外,各数据的比特数和比特的设定方法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子。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也可以是生成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的任何一个。在本实施方式4中,说明此时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另一例子。
图31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1中,对与图2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1中,对于信号处理单元206的详细的动作,已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所以省略说明。以下,说明特征性的动作。
假设在控制信号200中,包含了在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设为“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还是设为“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的信息。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输出到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输出到输出控制单元3102。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输出控制单元3102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出信号206_B’输出。而且,输出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不动作。
此外,对于映射单元204,也不输出映射信号205_2。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将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输出控制单元3102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不进行输出信号206_B’的输出。
通过以上那样动作,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可以实现输出生成了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或者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情况的任何一个的调制信号。
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说明了也可以是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的任何一个。这里,说明与图31不同的图3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
图32是表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对与图2、图3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2中,对于信号处理单元206的详细的动作,已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所以省略说明。以下,说明特征性的动作。
假设在控制信号200中,包含在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设为“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式”、还是设为“发送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式”的信息。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动作,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输出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206_B。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作为选择信号206_B’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
在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在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处理单元206不动作。
此外,对于映射单元204,也不输出映射信号205_2。
处理单元3201将控制信号200、映射后的信号205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处理单元3201生成并输出相当于映射后的信号205_1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3202_1和3202_2。此时,假设映射后的信号205_1中包含的数据和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中包含的数据是相同的,并且映射后的信号205_1中包含的数据和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中包含的数据是相同的。
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A、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101将处理后的信号3202_1作为选择信号206_A’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A’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
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控制信号200、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后的信号206_B、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输入。由于由控制信号200指定为以“发送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所以信号选择单元3203将处理后的信号3202_2作为选择信号206_B’输出。而且,选择信号206_B’相当于图1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2。
如以上,用2个结构例子,说明了在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中,生成包含了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以及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子。在图1的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也可以进行上述说明的、包含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生成、1个流的调制信号的生成的任何一个。此外,如在实施方式1等中说明的,在图1的用户用的信号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有不输出调制信号的情况。
(补充1)
在式(1)至式(42)中,包含了i(码元号)的函数的算式。而且,用图12至图17,说明了可以将码元配置在时间轴上,可以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时间和频率轴方向上。因此,在式(1)至式(42)中,也可以将作为i的函数说明的算式解释为时间的函数,可以解释为频率的函数,也可以解释为时间和频率的函数。
例如,本说明书中假设图1的发送装置可生成、发送“指定的频带的、使用了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此时,在图1的发送装置将某一用户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发送多个,进行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设定,使得使用了OFDM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使用了单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不同。由于帧结构不同,所以有时优选设定得使周期不同。但是,也可以将使用了OFDM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和使用了单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相同。
此外,图1的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至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M也可以生成单载波的调制信号,例如,也可以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因此,也可以用相同时间、以及相同频率(至少在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从图1的发送装置发送单载波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的调制信号。
例如,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以及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以及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以及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同样,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产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用户#2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以及“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此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1和相当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1用的基带信号103_1_2”、以及“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此时,只要“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1和相当于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调制方式的用户#2用的基带信号103_2_2”是以“施以预编码和相位变更”、“施以预编码”、“不进行预编码而施以相位变更”、“不进行预编码,也不进行相位变更”的任何一个方法生成的基带信号就可以。
而且,作为另一个例子,在用户#1信号处理单元102_1中,生成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用户#2信号处理单元102_2中,生成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图1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将“单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和“OFDM方式那样的多载波方式的一个流的基带信号”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率(至少一部分中彼此重叠的频带)中发送。
此外,在图2、图31中,表示了各用户用信号处理单元包括1个纠错编码单元及1个映射单元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为了生成用于传输第1数据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1,也可以设为包括第1纠错编码单元及第1映射单元的结构,为了生成用于传输第2数据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基带信号)205_2,也可以设为包括第2纠错编码单元及第2映射单元的结构。此外,纠错编码单元和映射单元的数也可以分别为3个以上。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子,说明终端的动作例子。图34是表示图24的基站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终端#p具有发送装置3403、接收装置3404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
发送装置3403将数据3401、信号群3402、控制信号3409作为输入。发送装置3403生成与数据3401、信号群3402对应的调制信号,从天线发送调制信号。
接收装置3404接收通信对象、例如基站发送的调制信号,对该调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解调和解码,输出来自通信对象的控制信息信号3405和接收数据3406。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将来自通信对象的控制信息信号3405和设定信号3407作为输入。控制信号生成单元3408基于这些信息,生成控制信号3409,输出到发送装置3403。
图35是表示图34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3404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接收装置3404具有天线单元3501、无线单元3503、信道估计单元3505、信号处理单元3509和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
无线单元3503将在天线单元3501中接收到的接收信号3502作为输入。无线单元3503对接收信号3502进行变频等处理,生成基带信号3504。无线单元3503将基带信号3504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3505、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和信号处理单元3509。
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将基带信号3504作为输入。控制信息解码单元3507输出通过将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解调得到的控制信息3508。
信道估计单元3505将基带信号3504作为输入。信道估计单元3505提取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信道估计单元3505基于前置码和导频码元来估计信道变动,生成表示估计出的信道变动的信道估计信号3506。信道估计单元3505将信道估计信号3506输出到信号处理单元3509。
信号处理单元3509将基带信号3504、信道估计信号3506、控制信息3508作为输入。信号处理单元3509基于信道估计信号3506、控制信息3508,对基带信号3504中包含的数据码元进行解调和纠错解码,生成接收数据3510。信号处理单元3509输出接收数据3510。
图36是表示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图36中,横轴为频率,纵轴为时间。在图36中,作为一例子,表示了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此外,在图36中,表示了时刻1至时刻11的码元。图36所示的帧结构是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AP)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
图36的3601是导频码元,3602是数据码元,3603是其他码元。假设导频码元3601例如为终端#p用于进行信道变动的估计的码元。假设数据码元3602为基站或AP用于对终端#p传输数据的码元。假设其他码元3603例如为包含终端#p用于进行信号检测、频偏估计、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的码元和/或用于将数据码元3602解调的控制信息码元(与数据码元3602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有关的信息等)。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对终端#p也可以发送图36的帧结构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
图37是表示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7中对与图1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在图37中,横轴是时间,在图37中表示了时间t1至t22的码元。图37所示的帧结构是,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用单载波传输方式发送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的一例子。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37的帧结构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外,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8、图9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而且,例如,图1或图24的基站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对终端#p发送图10、图11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接着,对于图35所示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的接收能力、即,接收装置支持的方式、基于该支持的方式的终端#p的处理和基站(AP)的处理,以下列举第1例子~第10例子进行说明。
<第1例子>
作为第1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是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情况。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例如接收。
·因此,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终端#p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图30参照),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
因此,由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参照图22)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由于从图30的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由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输出。因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
例如,如图35那样,支持“通信方式#A”,因此,为了基站或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如上述所述的动作,基站(AP)可靠地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2例>
作为第2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B”的例如接收。
·由于接收装置采用图35所示的结构,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终端#p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通信对象即终端#p无法将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解调。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是无效的,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将包含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因为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根据图30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将包含了与通信对象即终端#p对应于多载波方式和/或对应于单载波方式有关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根据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将包含了与通信对象即终端#p对应于“纠错编码方式#C”和/或“纠错编码方式#D”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息157输出。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3例子>
作为第3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接收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都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关于纠错编码方式,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30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终端#p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然后,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因为终端#p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还是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4例子>
作为第4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35所示的结构,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通信方式#A”的接收、以及“通信方式#B”的接收。
·在“通信方式#A”、“通信方式#B”的任何一个中,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关于纠错编码方式,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
因此,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157。因为终端#p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还是支持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
此时,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例如需要以下描述的结构。
假设将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用4比特构成,将这4比特表示为g0、g1、g2、g3。此时,终端#p根据终端#p的接收能力,将g0、g1、g2、g3如下设定,发送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0、0)。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0、1)。
在对于“通信方式#A”,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0、g1)=(1、1)。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0、0)。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0、1)。
在对于“通信方式#B”,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g2、g3)=(1、1)。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为了基站(A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AP)可以可靠地进行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5例子>
作为第5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是“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通过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6例子>
作为第6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相位调制的解调”。因此,基站(AP)在对该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发送调制信号而不施以相位变更。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基站(AP)通过基站或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7例子>
作为第7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作为“通信方式#A”,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但是,假设仅在“通信方式#B”的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施以相位变更”。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和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不对应于相位调制的解调”。因此,基站(AP)在对该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发送调制信号而不施以相位变更。再者,如上述说明,在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中,终端#p得到“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信息时,终端#p理解仅为“通信方式#B”时。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作为“通信方式#A”,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作为“通信方式#B”,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此时,如上述中的说明,也可以是终端#p对基站或AP通知与“通信方式#A”的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对应的状况、与“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对应的状况的结构。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通过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8例子>
作为第8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然后,在“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另一方面,假设在“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即使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此外,在“通信方式#A”的单载波方式时,假设在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支持该接收。对于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的接收,不支持。
·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基站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基站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不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基站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此时,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例如,需要以下所述的数据的结构。
假设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用2比特构成,将该2比特表示为h0、h1。
在终端#p对应于“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对通信对象发送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0=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0=0。
在终端#p对应于“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对通信对象发送的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1=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h1=0。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得到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第9例子>
作为第9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在“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B”中,通信对象即基站(AP)在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可以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但是,假设仅在“通信方式#B”的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在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可施以相位变更。然后,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3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有关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还是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哪一个。
在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知道了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时,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将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解释为无效,解释为“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因为通信对象即基站在单载波方式时不对应于相位变更。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在知道了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或“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时,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解释为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无效(即,解释为有效)。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得到终端#p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的相位变更的解调、或者不对应的信息。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10例子>
作为第10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在“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在“通信方式#B”中,基站或AP在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可以发送用于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
·然后,单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以设定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在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可以设定施以/不施以相位变更。
·作为纠错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30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终端#p为“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也支持该接收。”。
此外,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对应于“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还是对应于“单载波方式和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两者”的哪一个。
而且,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的相位变更的对应状况。
此时,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例如需要以下所述的结构。
假设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用2比特构成,将该2比特表示为k0、k1。
在“通信方式#B”的单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在进行了相位变更时,在终端#p对应于该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k0=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0=0。
在“通信方式#B”的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通信对象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此时,在进行了相位变更时,在终端#p对应于该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1=1,在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k1=0。
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30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基站(AP)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如以上,基站(AP)通过从通信对象即终端#p获取与终端#p可对应于解调的方式有关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法、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可以可靠地生成并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此时,例如,如图30,通过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用多个数据构成,基站(AP)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数据的有效/无效的判断。由此,有可以快速地判断用于确定发送的调制信号的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等优点。
而且,基于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内容,基站(AP)通过以合适的发送方法对各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数据的构成方法是一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数据的构成方法不限于此。此外,对于终端#p对基站(AP)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终究是一例子,但不限于此。
此外,对每个终端,发送上述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信码元。但是,根据终端,也可以有不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情况。而且,基站(AP)接收各终端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创建对各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特别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基站(AP)将对各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在相同频率(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频率),相同时间(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时间)发送,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AP)和终端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实施方式6)
作为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等的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一例子,说明了图26的结构。以下,说明图26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的动作的例子。
如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
此时,zp1(i),zp2(i)如式(42)那样表示。而且,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即,假设是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此时,分别如下式(43),下式(44)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
/>
再者,式(43)中的Δ和式(44)中的Ω为实数。作为一例子,将Δ和Ω设为零。但是,不限于此。在这样设定的情况下,图26中的信号zp1(t)(或者zp1(i))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平均功率比)和zp2(t)(或者zp2(i))的PAPR在单载波方式时相同。由此,从图1等的无线单元106_1至106_N中的相位噪声和发送功率放大单元的线性的要求基准相同,有容易实现低功耗的优点,此外,还有可以将无线单元的结构设为共同的优点。但是,在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也极可能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分别如下式(45),下式(46)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Yp(i)和yp(i)。
即使如式(45)和式(46)那样提供,也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分别如下式(47),下式(48)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Yp(i)和yp(i)。
再者,k是除0以外的整数。例如,k可以是1,也可以是-1,可以是2,也可以是-2。k的值不限于这些值。即使如式(47)和式(48)那样提供,也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以下,说明与图3、图4、图26不同的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图38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8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以sp2(t)表示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进行相位变更,将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B输出到加权合成单元303。
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A以zp1(i)表示,此外,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以zp2(i)表示时,zp1(i)和zp2(i)以下式(49)表示。
再者,a、b、c、d以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假设i为码元号。再者,j为虚数单位,δ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从发送装置发送。
例如,设定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的相位变更值vp(i),如下式(44)那样。
在式(50)中,j是虚数单位。此外,Np是2以上的整数,表示相位变更的周期。若Np设定为3以上的奇数,则有可能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优选Np设定得大于用于用户#p的发送的流数(调制信号数)2。但是,式(50)终究是一例子,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设定的相位变更的值不限于此。
接着,说明与图3、图4、图26、图38不同的结构。图39是表示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又一个例子的图。再者,在图39中,对与图3、图38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以sp1(t)表示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进行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A。
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A以zp1(i)表示,此外,将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即(用户#p用的)加权合成后的信号304B以zp2(i)表示时,zp1(i)和zp2(i)以下式(51)表示。
再者,a、b、c、d以复数定义。因此,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假设i为码元号。再者,j为虚数单位,λp(i)是实数。而且,zp1(i)和zp2(i)在相同时间(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时间),相同频率(相同频带)(或者,共同使用一部分频率),从发送装置发送。
通过如上那样实施,特别地,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通过基站使用上述的发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通信对象即终端获得较高的数据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8)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7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结构的例子。以下,说明图39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801A、3801B的动作的例子。
如实施方式7中说明的,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 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此时,zp1(i),zp2(i)如式(51)那样表示。而且,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其中,N为3以上的整数,即,假设是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此时,分别如下式(52),下式(53)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
/>
再者,式(52)中的Δ和式(53)中的Ω是实数。作为一例子,将Δ和Ω设为零。但是,不限于此。在这样设定的情况下,图39中的信号zp1(t)(或者zp1(i))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平均功率比)和zp2(t)(或者zp2(i))的PAPR在单载波方式时相同。由此,从图1等的无线单元106_1至106_N中的相位噪声和发送功率放大单元的线性的要求基准相同,有容易实现低功耗的优点,此外,还有可以将无线单元的结构设为共同的优点。但是,在OFDM等的多载波方式时也极可能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分别如下式(54),下式(55)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Vp(i)和vp(i)。
即使如式(54)和式(55)那样提供,也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分别如下式(56),下式(57)那样提供相位变更值Vp(i)和vp(i)。
再者,k是除0以外的整数。例如,k可以是1,也可以是-1,可以是2,也可以是-2。k的值不限于这些值。即使如式(56)和式(57)那样提供,也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相位变更单元的配置。在上述的图3、图26中,表示了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出侧(以下,适当称为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结构。此外,在图38、图39中,表示了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输入侧(以下,适当称为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结构。相位变更单元也可以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两者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相位变更单元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中的例子。
图40是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1例子的图。在图40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如图40所示,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中的、sp1(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输入侧(即,纸面的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中的、sp2(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输入侧(即,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中的、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出侧(即,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中的、用户#p用的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出侧(即,下段)。
如图40所示,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sp1(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A基于例如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相位变更方法的信息,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施以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A。
同样,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sp2(t)的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801B基于例如控制信号300中包含的相位变更方法的信息,对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施以相位变更,输出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802B。
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1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2例子的图。在图41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1中,与图40不同,仅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305B。然后,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2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3例子的图。在图42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2中,与图41不同,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3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4例子的图。在图43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3中,与图40不同,仅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4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5例子的图。在图44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4中,与图43不同,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5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6例子的图。在图45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5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下段。而且,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6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7例子的图。在图46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6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下段,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7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8例子的图。图47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7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相位变更单元305B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下段。而且,加权后的信号304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图48是表示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和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第9例子的图。在图48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在图48中,相位变更单元3801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前级的上段,而相位变更单元305A配置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的后级的上段。而且,相位变更后的信号306A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A。此外,加权后的信号304B输入到图3、图26、图38、图39所示的插入单元307B。
即使是以上的结构,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方式,可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而且,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801A、3801B、305A、305B的各相位变更方法,例如通过控制信号300来设定。
(实施方式10)
在图3、图26、在图38、图39中,作为插入单元307A之后(即,插入单元307A的输出侧)和插入单元307B之后(即,插入单元307B的输出侧)的结构,表示了插入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该结构不同的结构的例子。再者,作为插入单元307A之前和插入单元307B之前的结构,也可以是图40至图48中例示的结构。
图49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在图49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等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单元4909A将基带信号308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CDD单元4909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基带信号308A,施以CDD的处理,输出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A。再者,也可以将CDD称为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
图49中的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基带信号308B相当于图2的207_B中所示的信号。
图50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0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等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CDD单元4909B将基带信号308B、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CDD单元4909B基于控制信号300,对基带信号308B,施以CDD的处理,输出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B。
图50中的基带信号308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B相当于图2的207B中所示的信号。
图51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3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1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49、图5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图51所示的结构例子是,两方配置了图49中所示的CDD单元4909A和图50中所示的CDD单元4909B的结构例子。
图51中的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CDD处理后的基带信号4910B相当于图2的207B中所示的信号。
再者,在图49、图50、图51中,表示了在插入单元的输出侧配置CDD单元的结构例子,但如图3、图26、图38中所示的,也可以在插入单元的输出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此外,相位变更单元的配置也可以是与图3、图26、图38不同的配置。以下,说明相位变更单元的配置。
图52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4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2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等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相位变更单元309A将基带信号308A、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相位变更单元309A基于控制信号300,对基带信号308A,施以相位变更的处理,输出相位变更后的基带信号310A。
图52中的相位变更后的基带信号310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基带信号308B相当于图2的207_B中所示的信号。
图53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5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3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52等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53中的相位变更后的基带信号310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相位变更后的基带信号310B相当于图2的207_B中所示的信号。
图54是表示插入单元的输出侧的第6结构例子的图。在图54中,对与图3、图26、图38、图39、图52等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54中的基带信号308A相当于图2的207_A中所示的信号,基带信号308B相当于图2的207_B中所示的信号。
即使是以上那样的结构,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方式,可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
[关于CDD(CSD)]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9等中,记载了有关CDD(CSD),在图49、图50、图51中,记载了CDD单元4909A、4909B。此外,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52、图53、图54中,记载了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
以下,进行有关CDD(CSD)和相位变更的具体处理的补充说明。
图55是用于CDD(CSD)的说明的图。与图49、图50、图51的CDD单元4909A、4909B进行同样的处理的部分为图55的5502_1~5502_M。在图55中,假设将施以循环延迟(CyclicDelay)前的调制信号5501表示为X[n]。再者,假设X[n]由N个样本构成(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因此,假设n为0以上N-1以下的整数。
循环延迟单元(循环延迟部)5502_1将调制信号5501作为输入,进行循环延迟(循环延迟)的处理,输出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1。若将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1设为X1[n],则X1[n]按下式(58)提供。
X1[n]=X[(n-δ1)mod N]...式(58)
再者,δ1是循环延迟量(δ1为实数)。而且,mod表示模(modulo),“A mod B”是“A除以B时的余数”。即,X1[n]是使具有N样本的调制信号X[n]延迟相当于δ1,使调制信号X[n]的(N-δ1)~N范围的部分移动到开头的信号。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以离散信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对于连续信号,进行同样的处理即可。即使在以下的说明中,循环延迟的输出信号也是同样。
循环延迟单元(循环延迟部)5502_M将调制信号5501作为输入,进行循环延迟(循环延迟)的处理,输出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M。若将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M设为XM[n],XM[n]按下式(59)提供。
XM[n]=X[(n-δM)mod N]...式(59)
再者,δM是循环延迟量(δM为整数)。
因此,循环延迟单元(循环延迟部)5502_i将(i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假设M为1以上的整数))的调制信号5501作为输入,进行循环延迟(循环延迟)的处理,输出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i。若将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i设为Xi[n],则Xi[n]按下式(60)提供。
Xi[n]=X[(n-δi)mod N]...式(60)
再者,δi是循环延迟量(δi为整数)。
而且,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i从天线i发送(因此,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1、…、循环延迟处理后的信号5503_M分别从不同的天线发送)。
这样一来,可以得到循环延迟产生的分集效应(特别地,可以减轻延迟波的不良影响),在接收装置中,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例如,也可以将图3、图26、图38、图39、图52、图53、图54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置换为图55中所示的循环延迟单元,将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的动作设为与循环延迟单元相同的动作。
因此,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52、图53、图54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中,假设提供循环延迟量δ(δ为整数),将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的输入信号表示为Y[n]。而且,在将相位变更单元209B的输出信号表示为Z[n]时,Z[n]按下式(61)提供。
Z[n]=Y[(n-δ)mod N]···式(61)
再者,假设Y[n]由N个码元构成(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因此,假设n为0以上N-1以下的整数。
接着,说明循环延迟量和相位变更的关系。例如,考虑在OFDM中适用CDD(CSD)的情况。若将最低频率的载波设为“载波1”,则假设其之后顺序排列“载波2”“载波3”“载波4”。
而且,例如,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52、图53、图54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中,假设提供循环延迟量μ。于是,“载波i”中的相位变更值Ω[i]如下式(62)那样表示。
Ω[i]=ej×μ×i...式(62)
再者,μ是是可以根据循环延迟量、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大小等求得的值。
而且,若将相位变更前(循环延迟处理前)的“载波i”、时刻t的基带信号设为v’[i][t],则相位变更后的“载波i’'、时刻t的信号v[i][t]可以表示为v[i][t]=Ω[i]×v'[i][t]。
(实施方式11)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2中所示的结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1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说明与图2不同的结构。
图56是表示与图2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56中,对与图2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56中,与图2不同的点是,存在多个纠错编码单元和映射单元。
具体地说,在图56中,存在2个纠错编码单元(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再者,在图2中表示具有1个纠错编码单元202的结构,在图56中表示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1、202-2)的结构,但纠错编码单元的数不限于这些值。例如,在有3个以上的情况下,映射单元204(204_1、204_2)使用各纠错编码单元输出的数据,进行映射。
在图56中,纠错编码单元202_1将第1数据201_1、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202_1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编码方法的信息,对第1数据201_1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编码数据203_1。
映射单元204_1将编码数据203_1、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_1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编码数据203_1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1。
纠错编码单元202_2将第2数据201_2、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纠错编码单元202_2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纠错编码方法的信息,对第2数据201_2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编码数据203_2。
映射单元204_2将编码数据203_2、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204_2基于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编码数据203_2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2。
而且,在本说明书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即使将图2中所示的结构置换为图56所示的结构作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同样地实施,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再者,例如,作为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切换以图2那样的结构生成信号的情况和以图56那样的结构生成信号的情况。
(实施方式1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参照图2、图31、图32、图56,说明了映射单元包含在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下的第1例子~第6例子说明在映射单元中实现鲁棒的通信的方法。
<第1例子>
图57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1例子的图。图57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此外,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5701相当于图2的用户#p用的数据203,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5701、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在映射单元5702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如以下所述的映射,输出(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作为编码数据5701,在映射单元5702中,假设输入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假设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假设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假设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假设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p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p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p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p2(i=2k+1)。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p1(i=2k)设为a(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p2(i=2k)设为b(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p1(i=2k+1)设为b’(k),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p2(i=2k+1)设为a’(k)。
即,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调制,生成a(k)作为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sp1(i=2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生成a’(k)作为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sp2(i=2k+1))。
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调制,生成b(k)作为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sp2(i=2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调制,生成a’(k)作为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sp1(i=2k+1))。
这样,映射单元5702使用相同的比特(例如,c0(k),c1(k)),输出码元号i彼此不同、流(即,sp1或者sp2)彼此不同的、2个映射后的信号(例如,a(k)和a’(k))。
如上述,a(k)和a’(k)由同一的比特c0(k)、c1(k)生成,作为彼此不同的码元号、彼此不同的流,从映射单元5702输出。同样,b(k)和b’(k)由同一的比特c2(k)、c3(k)生成,作为彼此不同的码元号、彼此不同的流,从映射单元5702输出。
再者,在生成a(k)和a’(k)时,映射单元5702也可以变更信号点配置。同样,在生成b(k)和b’(k)时,映射单元5702也可以变更信号点配置。以下,说明QPSK调制的信号点配置的例子、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以及b(k)和b’(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QPSK调制的信号点配置的例子]
图58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1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图58表示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
在比特[x0,x1]=[0,0](x0为0,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801。再者,假设z为大于0的实数。在比特[x0,x1]=[0,1](x0为0,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802。在比特[x0,x1]=[1,0](x0为1,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803。在比特[x0,x1]=[1,1](x0为1,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804。
图59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2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图59表示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但是,图58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和图59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不同。
在比特[x0,x1]=[0,0](x0为0,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903。再者,假设z为大于0的实数。在比特[x0,x1]=[0,1](x0为0,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904。在比特[x0,x1]=[1,0](x0为1,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901。在比特[x0,x1]=[1,1](x0为1,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5902。
图60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3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图60表示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但是,图60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与图58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和图59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不同。
在比特[x0,x1]=[0,0](x0为0,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002。再者,假设z为大于0的实数。在比特[x0,x1]=[0,1](x0为0,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001。在比特[x0,x1]=[1,0](x0为1,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004。在比特[x0,x1]=[1,1](x0为1,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003)。
图61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QPSK调制的第4信号点配置的例子的图。图58表示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但是,图61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与图58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图59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图60的“对比特x0的值、x1的值的信号点的关系”不同。
在比特[x0,x1]=[0,0](x0为0,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104。再者,假设z为大于0的实数。在比特[x0,x1]=[0,1](x0为0,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103。在比特[x0,x1]=[1,0](x0为1,x1为0)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102。在比特[x0,x1]=[1,1](x0为1,x1为1)时,设定同相分量I=z、正交分量Q=z。即,为信号点6101。
[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例如,假设为了生成a(k),映射单元5702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而且,在c0(k)=0、c1(k)=0的情况下,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8的信号点配置,将c0(k)=0、c1(k)=0映射到信号点5801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801相当于a(k)。
为了生成a’(k),映射单元5702设定为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图59的信号点配置、图60的信号点配置、图61的信号点配置的其中一个。
<1>
为了生成a’(k),在设定为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0(k)=0、c1(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8的信号点配置,将c0(k)=0、c1(k)=0映射到信号点5801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801相当于a’(k)。
<2>
为了生成a’(k),在设定为使用图59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0(k)=0、c1(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9的信号点配置,将c0(k)=0、c1(k)=0映射到信号点5903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903相当于a’(k)。
<3>
为了生成a’(k),在设定为使用图60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0(k)=0、c1(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60的信号点配置,将c0(k)=0、c1(k)=0映射到信号点6002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6002相当于a’(k)。
<4>
为了生成a’(k),在设定为使用图61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0(k)=0、c1(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61的信号点配置,将c0(k)=0、c1(k)=0映射到信号点6104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6104相当于a’(k)。
如以上,“用于生成a(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与“用于生成a’(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相同的情况的例子”,上述中说明了为了生成a(k)使用图58,为了生成a’(k),使用图58的例子。
此外,作为“不同的情况的例子”,上述中说明了为了生成a(k)使用图58、为了生成a’(k)使用图59的例子,为了生成a(k)使用图58、为了生成a’(k)使用图60的例子,为了生成a(k)使用图58、为了生成a’(k)使用图61的例子。
作为另一例子,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和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不同。或者,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和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也可以不同。
例如,作为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如上述,使用QPSK,作为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设为与QPSK不同的信号点配置的调制方式。此外,也可以将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设为图58,将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设为与图58不同的信号点配置。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不同是,例如在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4个信号点的坐标为图58时,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4个信号点之中至少1个信号点不与图58的4个信号点的任何一个重叠。
[b(k)和b’(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例如,为了生成b(k),假设映射单元5702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而且,在c2(k)=0、c3(k)=0的情况下,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8的信号点配置,将c2(k)=0、c3(k)=0映射到信号点5801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801相当于b(k)。
为了生成b’(k),映射单元5702设定为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图59的映射信号点配置、图60的信号点配置、图61的信号点配置的其中一个配置。
<5>
为了生成b’(k),在设定为使用图58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2(k)=0、c3(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8的信号点配置,将c2(k)=0、c3(k)=0映射到信号点5801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801相当于b’(k)。
<6>
为了生成b’(k),在设定为使用图59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2(k)=0、c3(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59的信号点配置,将c2(k)=0、c3(k)=0映射到信号点5903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5903相当于b’(k)。
<7>
为了生成b’(k),在设定为使用图60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2(k)=0、c3(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60的信号点配置,将c2(k)=0、c3(k)=0映射到信号点6002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6002相当于b’(k)。
<8>
为了生成b’(k),在设定为使用图61的信号点配置的情况下,由于c2(k)=0、c3(k)=0,所以映射单元5702基于图61的信号点配置,将c2(k)=0、c3(k)=0映射到信号点6104中。即,这种情况下,信号点6104相当于b’(k)。
如以上,“用于生成b(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与“用于生成b’(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相同的情况的例子”,上述中说明了为了生成b(k)使用图58、为了生成b’(k)使用图58的例子。
此外,作为“不同的情况的例子”,上述中说明了为了生成b(k)使用图58、为了生成b’(k)使用图59的例子,或者为了生成b(k)使用图58、为了生成b’(k)使用图60的例子,为了生成b(k)使用图58、为了生成b’(k)使用图61的例子。
作为另一例子,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和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不同。或者,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和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也可以不同。
例如,作为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如上述,使用QPSK,作为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设为与QPSK不同的信号点配置的调制方式。此外,也可以将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设为图58,将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设为与图58不同的信号点配置。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不同是,例如在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4个信号点的坐标为图58时,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4个信号点之中至少1个信号点不与图58的4个信号点的任何一个重叠。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2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ON/OFF)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第2例子>
图62是表示与图2、图56不同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62中,对与图2、图56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图6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的方面,与图2不同。此外,图62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具有1个映射单元204的方面,与图56不同。
图62的映射单元204将编码数据203_1、203_2、以及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图62的映射单元204根据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有关映射方法的信息,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1、205_2。
图63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2例子的图。图63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62中所示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再者,在图63中,对与图57同样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此外,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6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6301_1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1,编码数据6301_2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2,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1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6301_1、6301_2、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在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映射单元5702进行如下述那样的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例如,在映射单元5702中,假设输入比特c0(k)、比特c1(k)作为编码数据6301_1,输入比特c2(k)、比特c3(k)作为编码数据6301_2。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1)。
而且,假设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为a(k),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为b(k)。此外,假设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1)为b’(k),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1)为a’(k)。
再者,对于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以及b(k)和b’(k)的关系的例子,与用图58、图59、图60、图61说明的关系是同样的。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6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第3例子>
与第2例子同样,第3例子是,图6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即,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和1个映射单元204的结构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例子。
图64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3例子的图。图63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62中所示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再者,在图64中,对与图57、图63同样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此外,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6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6301_1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1,编码数据6301_2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2,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6301_1、6301_2、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5702在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述那样的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例如,在映射单元5702中,输入比特c0(k)、比特c2(k),作为编码数据6301_1,输入比特c1(k)、比特c3(k),作为编码数据6301_2。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而且,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0(k),c1(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假设映射单元5702对于c2(k),c3(k),进行QPSK的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1)。
而且,假设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为a(k),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为b(k)。此外,假设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1)为b’(k),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1)为a’(k)。
再者,对于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以及b(k)和b’(k)的关系的例子,与用图58、图59、图60、图61说明的关系是同样的。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6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以上的第1例子至第3例子主要是调制2比特的数据的情况的例子。以下的第4例子~第6例子是调制4比特的数据的情况的例子。
<第4例子>
与用图57说明的第1例子同样,第4例子是,在图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即具有1个纠错编码单元202和1个映射单元204的结构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例子。但是,如上述,第4例子中使用的调制方式,与第1例子不同。
图65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4例子的图。图65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再者,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5701相当于图2的用户#p用的数据203,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5701、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5702在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述那样的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映射单元5702中,输入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作为编码数据5701。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1)。
而且,假设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为a(k),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为b(k)。此外,假设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1)为b’(k),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1)为a’(k)。
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与已经说明的例子是同样的。例如,“用于生成a(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和“用于生成a’(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另一例子,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和用于生成a’(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不同。或者,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和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也可以不同。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不同是,例如在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中存在16个信号点的坐标,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中存在的16个信号点之中至少1个信号点不与用于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16个信号点的任何一个重叠。
b(k)和b’(k)的关系与已经说明的例子是同样的。例如,“用于生成b(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与“用于生成b’(k)的比特和信号点配置”的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另一例子,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和用于生成b’(k)的调制方式也可以不同。或者,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和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也可以不同。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不同是,例如在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中存在16个信号点的坐标,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中存在的16个信号点之中至少1个信号点不与用于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配置的16个信号点的任何一个重叠。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第5例子>
第5例子是,在图6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即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和1个映射单元204的结构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例子。
在图62中,对与图2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图62的映射单元204将编码数据203_1、203_2和控制信号200作为输入。图62的映射单元204根据控制信号200中包含的有关映射方法的信息,进行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205_1、205_2。
图66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5例子的图。图66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62中所示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再者,在图66中,对与图57、图63同样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此外,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6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6301_1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1,编码数据6301_2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2,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1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6301_1、6301_2、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5702在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述那样的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例如,在映射单元5702中,假设输入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作为编码数据6301_1,输入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作为编码数据6301_2。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1)。
而且,假设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为a(k),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为b(k)。此外,假设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1)为b’(k),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1)为a’(k)。
对于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以及b(k)和b’(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如在第4例子说明的那样。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6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第6例>
与第5例子同样,第6例子是,在图62中所示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即具有2个纠错编码单元202_1、202_2和1个映射单元204的结构中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例子。
图67是表示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的第6例子的图。图67所示的映射单元5702的动作相当于图62中所示的映射单元204的动作的一例子。再者,在图67中,对于与图57、图63同样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此外,控制信号5700相当于图62的控制信号200,编码数据6301_1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1,编码数据6301_2相当于图62的编码数据203_2,映射后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1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
映射单元5702将编码数据6301_1、6301_2、控制信号5700作为输入。映射单元5702在由控制信号5700指定了鲁棒的传输方法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述那样的映射,输出映射后的信号5703A和5703B。
例如,在映射单元5702中,输入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4(k)、比特c5(k)作为编码数据6301_1,输入比特c2(k)、比特c3(k)、比特c6(k)、比特c7(k)作为编码数据6301_2。再者,假设k为0以上的整数。
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而且,映射单元5702对于比特c0(k)、比特c1(k)、比特c2(k)、比特c3(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a’(k)。此外,映射单元5702对于c4(k)、比特c5(k)、比特c6(k)、比特c7(k),通过16QAM等的具有16个信号点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得到映射后的信号b’(k)。
而且,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将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此外,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表示为s1(i=2k+1),将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表示为s2(i=2k+1)。
而且,假设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为a(k),码元号i=2k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为b(k)。此外,假设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A即s1(i=2k+1)为b’(k),码元号i=2k+1的映射后的信号5703B即s2(i=2k+1)为a’(k)。
再者,对于a(k)和a’(k)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以及b(k)和b’(k)的关系的例子,如第4例子中说明的那样。
如在前面记载的,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1,映射后的信号5703B相当于图62的映射后的信号205_2,所以映射后的信号的信号5703A和映射后的信号5703B通过与图6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被施以相位变更、CDD处理、加权合成的处理。但是,在相位变更可接通/关断的情况下,也可以关断相位变更,即,不施以相位变更。此外,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中,也可以是没有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
以上,如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过发送装置发送调制信号,接收装置可以得到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特别地,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再者,也可以将基站或者AP可以选择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通信方法(发送方法)的情况和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中说明的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情况组合实施。
例如,在终端#p根据图3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信息2801,若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则通知基站或者AP,此外,若终端#p根据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2901,通知了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方法(通信方法)的情况下,基站或者AP可以确定用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发送方法(通信方法)的多个流的多个发送调制信号,并进行发送调制信号的实施,由此,终端#p可以得到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并且通过基站或者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基站或者AP可靠地生成、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可以提高由基站或者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此外,基站或者AP以上述说明的方法生成调制信号,发送到终端A,同时对其他终端,也可以生成并发送以其他的方法调制信号。
(补充2)
在本说明书中,在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图49至图54等中,说明了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相位变更。此时,在将相位变更单元205A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A的情况下,若NA为3以上的整数,即,设为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则可极大地提高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得到良好的数据接收质量的可能性。同样,在将相位变更单元205B的相位变更的周期设为NB的情况下,若NB为3以上的整数,即,设为大于发送流数或发送调制信号数2的整数,则可极大地提高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得到良好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在本说明书中,在与图2、图56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相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中,在加权合成(预编码)的处理仅使用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Fp进行的情况下,图2、图56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也可以不包括加权合成单元303。
在本说明书中,与图2、图56等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相关联的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05B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以进行相位变更为中心进行了说明。然而,根据输入到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801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的控制信号3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此外,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801A将输入信号301A作为3802A输出。此外,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801B将输入信号301B作为3802B输出。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A将输入信号304A作为306A输出。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5B将输入信号304B作为306B输出。
在本说明书中,在图3、图26、图38、图39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等中,以在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进行相位变更为中心进行了说明。此外,以在CDD(CSD)单元4909A、CDD(CSD)单元4909B中进行CDD(CSD)的处理为中心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根据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所输入的控制信号300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有关的控制信息,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者不实施相位变更”。
此外,根据输入到CDD(CSD)单元4909A、CDD(CSD)单元4909B的控制信号300,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因此,例如,控制信号300也可以包含与“在CDD(CSD)单元4909A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与“在CDD(CSD)单元4909B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有关的控制信息,根据这些控制信息,也可以控制“在CDD(CSD)单元4909A,4909B中,实施CDD(CSD)的处理、或者不实施CDD(CSD)的处理”。
例如,相位变更单元309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9A将输入信号308A作为310A输出。此外,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相位变更的指示的情况下,相位变更单元309B将输入信号308B作为310B输出。而且,CDD(CSD)单元4909A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CDD(CSD)单元4909A将输入信号308A作为4910A输出。此外,CDD(CSD)单元4909B将控制信号300作为输入,根据控制信号300,在接受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CDD(CSD)单元4909B将输入信号308B作为4910B输出。
再者,当然,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补充中说明的内容等的其他内容组合多个进行实施。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称为“基站(或AP)”、“终端”的名称为了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使用,但不限于该叫法。因此,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基站(或AP)”的动作说明的动作,也可以是“终端”、“通信装置”、“广播台”、“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等的动作。同样,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的动作说明的动作,也可以是“基站(或AP)”、“通信装置”、“广播台”、“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电视机”等的动作。
(实施方式1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说明了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3801A、3801B中进行相位变更,但将说明此时的发送状态的例子、接收状态的例子。而且,作为一例子,说明图3的动作。
首先,为了比较,在图3中,说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
图68A是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图68B是表示在包含图3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1例子的图。在图68A、图68B中,对每个码元号在横轴的方向上顺序地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状态。
再者,图68A、图68B所示的例子是,假设在发送装置中,图3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动作,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进行式(33),式(34),式(35),式(36)的任何一个的加权合成的情况的例子。此外,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的sp1(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的sp2(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
在图68A中,680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8A中,680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8A中,680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图68A中,680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8A中,680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8A中,680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6B的z2p(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
图68B是相对图68A所示的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再者,为了简化说明,作为LOS环境的例子,假设将式(41)的信道矩阵以下式(63)表示。
在图68B中,681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8B中,681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8B中,681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8B中,681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8B中,681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9个。在图68B中,681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
在如图68A那样发送了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的信号点如图68B。这种情况下,接收时的信号点的数为9个,此外,该状态具有即使码元号改变也不变化的特征。再者,理想上,信号点存在16个,在该状态中,在接收装置中,难以得到较高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接着,在图3中,说明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进行了相位变更时的情况。
图69A是表示在包含图3结构的发送装置中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图69B是表示在包含图3的发送装置的通信对象的接收装置中接收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第2例子的图。在图69A、图69B中,对每个码元号在横轴的方向上顺序地示出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状态。
再者,图69A、图69B所示的例子是,在发送装置中,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进行式(33),式(34),式(35),式(36)的任何一个的加权合成的情况的例子。此外,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A的sp1(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将对映射后的信号301B的sp2(i)施以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
在图69A中,690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9A中,690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9A中,690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9A中,690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而且,由于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实施相位变更,所以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69A中,690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4A的zp1(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在图69A中,690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信号306B的zp2(i)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4个。而且,由于相位变更单元305B动作,实施相位变更,所以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
图69B是相对图69A所示的发送的信号的信号点的状态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再者,为了简化说明,作为LOS环境的例子,假设将信道矩阵以式(63)表示。
在图69B中,6910_1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9B中,6910_2表示码元号#0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9个。在图69B中,6911_1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和数从6910_1变化,而如图69A所示,这是因为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69B中,6911_2表示码元号#1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和数从6910_2变化,而如图69A所示,这是因为6901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0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69B中,6912_1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X即Rx1(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从6911_1变化,而如图69A所示,这是因为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在图69B中,6912_2表示码元号#2中的图19的接收信号1902Y即Rx2(i)的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表示信号点。再者,信号点存在16个。信号点的位置从6911_2变化,而如图69A所示,这是因为6902_2所示的信号点的相位从6901_2所示的信号点变更。
如图69A那样,在发送了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的信号点如图69B,有时信号点的数存在16个,此外,若码元号改变,则同相I-正交Q平面中的信号点的存在位置变化。
这样,在LOS环境那样的、电波的状况稳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发送装置进行相位变更,在接收装置中,接收时的信号点的状态变化,所以能够极大提高接收装置中的数据的接收质量。
再者,上述的说明终究是一例子,为了在上述所述那样的、“在LOS环境那样的稳定的状态中,发生接收装置中的接收时的状态的变化”,例如,根据图3、图26、图38、图39、图40至图48等,有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3801A、3801B中进行相位变更的方法,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如上述中的说明,可以极大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
[接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
如上述,图19所示的接收装置接收进行了相位变更的结果、接收时的信号点配置变化接收信号。以下,进行图19的接收装置的动作的补充说明。说明发送装置具有图3、图26等所示的结构,即,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后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
发送装置例如以(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那样的帧结构发送调制信号。
在图19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从(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控制信息码元,得到为了生成数据码元而使用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等信息。此外,在发送装置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得到控制信息码元中包含的“对数据码元施以了哪种相位变更”的信息,输出包含了与相位变更的方法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1901,以在数据码元的解调中,可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假设在控制信号1901中,还包含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的方法、纠错编码方法等的信息。
如图20中说明的,接收信号r1(i),r2(i)如式(41)那样表示。根据式(3),式(41),式(42),接收信号r1(i),r2(i)如下式(64)那样表示。
再者,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情况下),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情况下),yp(i)=1。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4)的h1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4)的h1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2)。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4)的h2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4)的h2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2)。
信号处理单元1911根据输入信号,由于知道式(64)的关系,所以根据式(64)的关系,进行sp1(i),sp2(i)的解调,之后,通过进行纠错解码,得到接收数据,并输出。
说明发送装置具有图40至图48那样的结构,即,在加权合成单元的前级和后级的两侧配置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
发送装置例如以(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那样的帧结构发送调制信号。
在图19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中,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根据(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控制信息码元,得到为了生成数据码元而使用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法等信息。此外,在发送装置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得到控制信息码元中包含的“对数据码元施以了哪种相位变更”的信息,输出包含了与相位变更的方法有关的信息的控制信号1901,以在数据码元的解调中,可进行考虑了相位变更的解调。再者,假设在控制信号1901中,还包含发送方法、调制方式的方法、纠错编码方法等的信息。
如图20中说明的,接收信号r1(i),r2(i)如式(41)那样表示。此时,根据式(3),式(41),式(42),式(45),接收信号r1(i),r2(i)如下式(65)那样表示。
再者,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情况下),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05B不存在的情况),y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不存在的情况),Vp(i)=1。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或者,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不存在的情况),vp(i)=1。
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5)的h1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5)的h1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6_2)。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1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5)的h21(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1)。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7_2用(图8和图9),或者(图10和图11)中的前置码和导频码元,估计式(65)的h22(i),并输出(参照图19的1908_2)。
信号处理单元1911根据输入信号,明白式(65)的关系,所以根据式(65)的关系,进行sp1(i),sp2(i)的解调,之后,通过进行纠错解码,得到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实施方式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说明与基站、访问点、广播台等的发送装置的结构即与图1不同的发送装置的结构。
图70是表示基站(AP)的发送装置的与图1不同的结构例子图。再者,在图70中,对与图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图70和图1的不同方面是,图1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在图70中分解为用户单位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7000_M),以及在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后级存在加法单元(加法单元7002_1~加法单元7002_N)。
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将控制信号100、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1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1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1_1、用户#1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1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同样,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2将控制信号100、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2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2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2_1、用户#2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2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2_1~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2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2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2_1~用户#2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2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同样,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M将控制信号100、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以及(共同)参考信号199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M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M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M_1、用户#M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M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此外,也可以在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因此,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将控制信号100、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作为输入。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103_p_2,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并输出。再者,N为1以上的整数。此外,在q设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存在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而且,也可以在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用户#p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中包含参考信号。
加法单元7002_1将的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p_1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1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1_1~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1的基带信号7001_M_1相加,输出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
同样,加法单元7002_2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1_2~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M_2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r_2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2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1_2~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2的基带信号7001_M_2相加,输出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
加法单元7002_N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p_N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N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1_N~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N的基带信号7001_M_N相加,输出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
因此,加法单元7002_q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作为输入。即,在将p设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的情况下,将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作为输入。加法单元7002_q将用户#1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1_q~用户#M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M_q相加,输出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此时,q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
无线单元$1(106_1)将控制信号100、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1相加后的信号7003_1,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1。
同样,无线单元$2(106_2)将控制信号100、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2相加后的信号7003_2,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2。
同样,无线单元$N(106_N)将控制信号100、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N相加后的信号7003_N,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N。
因此,无线单元$q(106_q)将控制信号100、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100,对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进行变频、放大等处理,输出发送信号107_q。此时,q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
接着,说明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的动作的例子。
例如,基于式(3),或者式(42)等,假设将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p为1以上M以下的整数)输出的用户#p用的第1基带信号103_p_1、用户#p用的第2基带信号分别表示为zp1(i),zp2(i)。其中,zp1(i),zp2(i)可以通过式(3),式(42)以外的处理生成,此外,也可以是zp1(i)=0、zp2(i)=0。再者,在zp1(i)=0时,不存在zp1(i),在zp2(i)=0时,不存在zp2(i)。
若将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表示为gpq(i),则gpq(i)以下式(66)表示。
gpq(i)=a_p_q_1(i)×zp1(i)+a_p_q_2(i)×zp2(i)…式(66)
此时,a_p_q_1(i),a_p_q_2(i)是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_p_q_1(i),a_p_q_2(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将a_p_q_1(i),a_p_q_2(i)以码元号i的函数记载,但也可以对每个码元不变化值。而且,a_p_q_1(i),a_p_q_2(i)基于各终端的反馈信息而确定
再者,在图70中,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的数不限于2以下。例如,假设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基带信号的数为S以下。再者,S设为1以上的整数。而且,假设将用户#p用的第k基带信号(k为1以上S以下的整数)表示为zpk(i)。
此时,若将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输出的、用户#p用的复用信号$q的基带信号7001_p_q表示为gpq(i),则gpq(i)以下式(67)表示。
此时,a_p_q_k(i)是复用的加权系数,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_p_q_k(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将a_p_q_k(i)以码元号i的函数记载,但也可以对每个码元不变化值。然后,a_p_q_k(i)基于各终端的反馈信息而确定。
接着,说明加法单元7002_q的动作的例子。
假设将图70的加法单元7002_q输出的、第q相加后的信号7003_q表示为eq(i)。于是,eq(i)以下式(68)表示。
如以上,即使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是图70那样的结构,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样地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
(补充3)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在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示出了图35,但接收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终端#p的结构不限于图35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终端#p的接收装置具备多个接收天线的结构。例如,在图19中,在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1907_2不动作的情况下,对于1个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单元动作,所以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即使用图35说明的实施置换为图35,上述说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也可以同样地动作,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等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对于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已经用图34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此外,对与图34的终端#p的接收装置3404的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5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对于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使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传输方式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发送时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6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36的帧结构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
对于终端#p的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使用单载波传输方式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发送时的帧结构的一例子,用图37等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37的帧结构的单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外,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8、图9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而且,例如,图1的基站(AP)的发送装置也可以发送图10、图11的帧结构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图71是表示图27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的与图28、图29、图30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对与图28、图29、图30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标号。而且,对与图28、图29、图3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71所示的数据的例子,相对于图30的数据的例子,采用追加了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结构。以下,说明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
在基站或AP进行用于发送多个流的多个调制信号时,假设可以从多个预编码方法之中,选择一个预编码方法,进行基于选择出的预编码方法的加权合成(例如,图3的加权合成单元303),生成调制信号,并发送。再者,如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那样,基站或AP也可以施以相位变更。
此时,终端#p用于将“基站或AP在多个预编码之中施以了哪个预编码时,是否可进行调制信号的解调”通知给基站或AP的数据为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
例如,在基站或AP对终端#p生成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假设作为预编码方法#A,例如有可能支持使用了式(33)或式(34)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作为预编码方法#B,例如有可能支持“在式(15)或式(16)中使用设为θ=π/4弧度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
在基站或AP对终端#p生成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假设选择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的任何一个的预编码方法,根据选择出的预编码方法,施以预编码(加权合成),发送调制信号。
此时,终端#p发送包含了“在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对终端#p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能否接收该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的信息”以及“在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对终端#p发送了多个调制信号时,终端#p能否接收该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数据的信息”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或AP通过接收该调制信号,可以知道“通信对象即终端#p是否可以对应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将调制信号解调”。
例如,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如下构成。
假设将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用比特m0、比特m1的2比特构成。而且,终端#p对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将比特m0、比特m1作为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发送。
例如,在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解调的(对应于解调)情况下,设定m0=1,将比特m0作为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在即使终端#p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调制信号”,也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为m0=0,将比特m0作为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例如,在终端#p可以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调制信号”,并解调的(对应于解调)情况下,设定为m1=1,将比特m1作为与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此外,在即使终端#p接收“基站或AP根据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调制信号”,也不对应于解调的情况下,设定为m1=0,将比特m1作为与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一部分,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AP。
接着,对于具体的动作例子,以下列举第1例子~第5例子来说明。
<第1例子>
作为第1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进行以下的支持。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通信对象对终端#p,在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通过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通过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再者,在第1例子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所以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比特m0设定为1,比特m1设定为1。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即使在“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知道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2例子>
作为第2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35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不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和“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取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根据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根据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通信对象对终端#p,即使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图71的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为无效,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例如,终端#p包括图35的结构,因此,基站或AP为了对终端#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或AP可以可靠地发送终端#p可解调和解码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3例子>
作为第3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即,在第3例子中,不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根据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根据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再者,第3例子的情况下,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不支持“预编码方法#B”的接收,所以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比特m0设定为1,比特m1设定为0。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而且,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和“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而且,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知道终端#p“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知道终端#p“支持“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4例子>
作为第4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为图19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进行以下的支持。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的接收。
·即使“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支持单载波方式。再者,在单载波方式中,假设通信对象即基站不支持“在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相位变更”,此外,不支持“施以预编码”。
·因此,通信对象对终端#p,在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和“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支持上述中说明的“预编码方法#A”的接收。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19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根据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图71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根据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图53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知道“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和“即使“通信方式#A”和“通信方式#B”中的、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支持该接收”。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知道“终端#p支持“单载波方式””。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输出表示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为无效、“不进行预编码”的控制信息157。
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知道终端#p“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纠错编码方式#D”的解码”。
因此,基站或AP考虑终端#p支持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环境等,通过可靠地生成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并发送,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第5例子>
作为第5例子,假设终端#p的接收装置为图35所示的结构,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支持以下内容。
·支持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例如“通信方式#A”的接收。
·因此,即使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因此,在通信对象对终端#p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施以了相位变更的情况下,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而且,即使通信对象发送使用“预编码方法#A”生成的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此外,即使通信对象发送使用“预编码方法#B”生成的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终端#p也不支持该接收。
·仅支持单载波方式。
·作为纠错编码方式,仅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的解码。
因此,具有支持上述内容的图35的结构的终端#p基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规则和本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例如,根据图27的过程,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此时,终端#p中,例如,在图34的发送装置3403中,生成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根据图27的过程,图34的发送装置3403发送采用了图71所示的结构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
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通过接收天线群151、无线单元群153获取包含了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基带信号群154。然后,图22的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提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数据,从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知道终端#p支持“通信方式#A”。
因此,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不发送施以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此外,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从图7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为无效,支持通信方式#A,判断为对终端#p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不支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而且,因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支持通信方式#A,所以无效,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不发送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
而且,因图71的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为无效,支持通信方法#A,所以基站(AP)的信号处理单元155判断为使用“纠错编码方式#C”,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号157。因为通信方式#A支持“纠错编码方式#C”。
例如,图35那样,支持“通信方式#A”,因此,基站或AP为了对终端#p不进行用于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发送,通过进行上述描述的动作,基站或AP可以可靠地发送“通信方式#A”的调制信号。其结果,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的传输效率。
如以上,基站或AP从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获取有关终端#p可对应解调的方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通过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式、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可以发送终端#p可接收的调制信号。其结果,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终端#p构成的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
此时,例如,如图71那样,通过由多个信息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基站或AP可以容易地进行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中包含的信息的有效/无效的判断。由此,具有可以迅速地判断用于发送的确定调制信号的方式和/或信号处理方法等的优点。
而且,基于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信息的内容,基站或AP通过以合适的发送方法对各终端#p发送调制信号,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或AP采用图1的结构,与多个终端进行通信。图1的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多个终端的接收能力(可对应的解调方式)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终端各自发送包含了有关可对应的解调方式的信息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或AP通过从各终端获取有关可对应的解调方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确定调制信号的数、调制信号的通信方式、调制信号的信号处理方法等,基于每个终端的接收能力(可对应的解调方式),可以发送各终端可接收的调制信号。由此,可以提高由基站或AP和多个终端构成的系统中数据传输效率。再者,基站或AP使用某一时间区间、某一频率,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此时,对各终端,发送1个以上的调制信号。因此,各终端也可以对基站或AP发送例如上述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是一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不限于此。此外,对于终端#p对基站或AP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终究是一例子,但不限于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终端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但多个终端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信息的构成方法,在终端间可以不同,也可以彼此相同。此外,对于多个终端用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发送过程、发送定时,在终端间可以不同,也可以彼此相同。
(补充4)
在本说明书中,尽管图35示出了作为在基站或AP的发送装置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子,但接收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终端#p的结构不限于图35。例如,终端#p的接收装置也可以是不具备多个接收天线的结构。例如,在图19中,在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1905_2、1907_2不动作的情况下,对于1个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单元动作,即使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单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接收。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的说明中,即使上述说明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置换为图19,用图35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也可同样地动作,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28、图29、图30、图71的结构。此时,说明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由多个信息(多个数据)构成”的效果。以下,说明构成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多个信息(多个数据)”的发送方法。
结构例子1:
在图30的例如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帧、或者相同子帧发送。
结构例子2:
在图71的例如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式”的数据5301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帧、或者相同子帧发送。
这里,说明“帧”、“子帧”。
图72是表示帧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72中,将横轴设为时间。例如,在图72中,假设帧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但是,帧也可以是不包含全部这3个的结构。例如,帧也可以“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或者“至少包含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和数据码元8003”。
而且,终端#p使用前置码8001、或者控制信息码元8002、或者数据码元8003的任何一个码元,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也可以将图72称为子帧。此外,也可以设为帧、子帧以外的叫法。
用以上的方法,通过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信息,可以得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的效果。
结构例子3:
在图30的例如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分组发送。
结构例子4:
在图71的例如与“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有关的数据2801、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与“支持的方式”有关的数据3001、与“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有关的数据3002、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3003、与“支持的预编码方法”有关的数据5301之中,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相同分组发送。
考虑图72的帧。而且,假设帧“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控制信息码元8002和数据码元8003”或者“至少包含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
此时,作为发送分组的方法,例如,有两种。
第1方法:
数据码元8003由多个分组构成。这种情况下,通过数据码元8003,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
第2方法:
分组通过多个帧的数据码元发送。这种情况下,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用多个帧发送。
用以上的方法,通过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中包含的至少二个以上的数据(信息),可以得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在图72中,称为“前置码”,但名称不限于此。假设“前置码”包含“通信对象用于检测调制信号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信道估计(传播环境估计)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时间同步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频率同步的码元或信号”、“通信对象用于进行频偏的估计的码元或信号”的至少1个以上的码元或信号。
此外,在图72中,称为“控制信息码元”,但名称不限于此。假设“控制信息码元”是包含“用于生成数据码元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用于生成数据码元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构成数据码元的码元数的信息”、“有关数据码元的发送方法的信息”、“在数据码元以外,有需要传输到通信对象的信息”、“数据码元以外的信息”的至少1个以上的信息的码元。
再者,发送前置码8001、控制信息码元8002、数据码元8003的顺序,即,帧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72。
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1等中,说明了终端#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将终端#p的通信对象作为基站或AP,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是终端#p,基站或AP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终端#p。或者,终端#p的通信对象是其他终端,终端#p也可以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其他终端。或者,基站或AP的通信对象是其他基站或AP,基站或AP也可以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其他基站或AP。
(实施方式16)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例如用式(2),式(50)等进行说明,同时还记载了相位变更值的值也可以不基于这些算式而“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的另一例子。图73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一例子的图。在图73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
例如,如图73那样,考虑由载波#1至载波#5构成的第1载波群、由载波#6至载波#10构成的第2载波群、由载波#11至载波#15构成的第3载波群、由载波#16至载波#20构成的第4载波群、由载波#21至载波#25构成的第5载波群,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
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
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E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为实数。例如,E1为0(弧度)≦E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E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为实数。例如,E2为0(弧度)≦E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E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为实数。例如,E3为0(弧度)≦E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E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为实数。例如,E4为0(弧度)≦E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对于属于图73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假设用ej×E5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为实数。例如,E4为0(弧度)≦E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是“E1≠E2、并且E1≠E3、并且E1≠E4、并且E1≠E5、并且E2≠E3、并且E2≠E4、并且E2≠E5、并且E3≠E4、并且E3≠E5、并且E4≠E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E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是“E1≠E2、或者E1≠E3、或者E1≠E4、或者E1≠E5、或者E2≠E3、或者E2≠E4、或者E2≠E5、或者E3≠E4、或者E3≠E5、或者E4≠E 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Ey成立,x、y的集合(set)”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F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为实数。例如,F1为0(弧度)≦F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F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为实数。例如,F2为0(弧度)≦F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F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为实数。例如,F3为0(弧度)≦F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F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为实数。例如,F4为0(弧度)≦F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F5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为实数。例如,F5为0(弧度)≦F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F2、并且F1≠F3、并且F1≠F4、并且F1≠F5、并且F2≠F3、并且F2≠F4、并且F2≠F5、并且F3≠F4、并且F3≠F5、并且F4≠F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F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F2、或者F1≠F3、或者F1≠F4、或者F1≠F5、或者F2≠F3、或者F2≠F4、或者F2≠F5、或者F3≠F4、或者F3≠F5、或者F4≠F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Fy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G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为实数。例如,G1为0(弧度)≦G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G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为实数。例如,G2为0(弧度)≦G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G3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为实数。例如,G3为0(弧度)≦G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G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为实数。例如,G4为0(弧度)≦G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G5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为实数。例如,G5为0(弧度)≦G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G1≠G2、并且G1≠G3、并且G1≠G4、并且G1≠G5、并且G2≠G3、并且G2≠G4、并且G2≠G5、并且G3≠G4、并且G3≠G5、并且G4≠G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G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G2、或者G1≠G3、或者G1≠G4、或者G1≠G5、或者G2≠G3、或者G2≠G4、或者G2≠G5、或者G3≠G4、或者G3≠G5、或者G4≠G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Gy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用ej×H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为实数。例如,H1为0(弧度)≦H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用ej×H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为实数。例如,H2为0(弧度)≦H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用ej×H3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为实数。例如,H3为0(弧度)≦H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用ej×H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为实数。例如,H4为0(弧度)≦H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3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用ej×H5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为实数。例如,H5为0(弧度)≦H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H2、并且H1≠H3、并且H1≠H4、并且H1≠H5、并且H2≠H3、并且H2≠H4、并且H2≠H5、并且H3≠和4、并且H3≠H5、并且H4≠H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H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H2、或者H1≠H3、或者H1≠H4、或者H1≠H5、或者H2≠H3、或者H2≠H4、或者H2≠H5、或者H3≠H4、或者H3≠H5、或者H4≠H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Hy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再者,在图73中,存在第1载波群至第5载波群,但存在载波群的数不限于5,如果为2以上,则可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将载波群设定为1。例如,基于通信状况和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等,也可以使得载波群存在1以上。载波群为1时,不进行相位变更。如图73的例子那样,也可以将各载波群设定为固定的数的值。
此外,设为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都包括5个载波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因此,载波群包括1个以上的载波即可。而且,在不同的载波群中,包括的载波数可以为相同的数,也可以是不同的数。例如,图73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是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也是5(相同)。作为另一例子,也可以设定不同的数,使得图73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10。
图74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载波群的与图73不同的例子的图。再者,在图74中,横轴表示频率(载波),纵轴表示时间。
第1载波群_1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2载波群_1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3载波群_1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4载波群_1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5载波群_1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3构成。
第1载波群_2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2载波群_2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3载波群_2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4载波群_2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5载波群_2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4至时间$9构成。
第1载波群_3由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0至时间$11构成。
第1载波群_4由载波#1至载波#10、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2载波群_4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3载波群_4由载波#16至载波#2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
在图74中,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
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y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将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设为vp(i)。
此时,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E1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1为实数。例如,E11为0(弧度)≦E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E2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1为实数。例如,E21为0(弧度)≦E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3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1为实数。例如,E31为0(弧度)≦E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4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1为实数。例如,E41为0(弧度)≦E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E5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1为实数。例如,E51为0(弧度)≦E51<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1≠E21、并且E11≠E31、并且E11≠E41、并且E11≠E51、并且E21≠E31、并且E21≠E41、并且E21≠E51、并且E31≠E41、并且E31≠E51、并且E41≠E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1≠E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1≠E21、或者E11≠E31、或者E11≠E41、或者E11≠E51、或者E21≠E31、或者E21≠E41、或者E21≠E51、或者E31≠E41、或者E31≠E51、或者E41≠E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1≠E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F1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1为实数。例如,F11为0(弧度)≦F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F2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1为实数。例如,F21为0(弧度)≦F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3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1为实数。例如,F31为0(弧度)≦F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4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1为实数。例如,F41为0(弧度)≦F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F51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1为实数。例如,F51为0(弧度)≦F5<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1≠F21、并且F11≠F31、并且F11≠F41、并且F11≠F51、并且F21≠F31、并且F21≠F41、并且F21≠F51、并且F31≠F41、并且F31≠F51、并且F41≠F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1≠F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1≠F21、或者F11≠F31、或者F11≠F41、或者F11≠F51、或者F21≠F31、或者F21≠F41、或者F21≠F51、或者F31≠F41、或者F31≠F51、或者F41≠F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1≠F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G1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1为实数。例如,G11为0(弧度)≦G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G2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1为实数。例如,G21为0(弧度)≦G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3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1为实数。例如,G31为0(弧度)≦G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4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1为实数。例如,G41为0(弧度)≦G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G5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1为实数。例如,G51为0(弧度)≦G51<2×π(弧度)。
例如,作为第1例子,有“G11≠G21、并且G11≠G31、并且G11≠G41、并且G11≠G51、并且G21≠G31、并且G21≠G41、并且G21≠G51、并且G31≠G41、并且G31≠G51、并且G41≠G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1≠G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1≠G21、或者G11≠G31、或者G11≠G41、或者G11≠G51、或者G21≠G31、或者G21≠G41、或者G21≠G51、或者G31≠G41、或者G31≠G51、或者G41≠G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1≠G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H1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1为实数。例如,H11为0(弧度)≦H11<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 ×H2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1为实数。例如,H21为0(弧度)≦H2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3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1为实数。例如,H31为0(弧度)≦H3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4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1为实数。例如,H41为0(弧度)≦H41<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用ej×H51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1为实数。例如,H51为0(弧度)≦H51<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1≠H21、并且H11≠H31、并且H11≠H41、并且H11≠H51、并且H21≠H31、并且H21≠H41、并且H21≠H51、并且H31≠H41、并且H31≠H51、并且H41≠H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1≠H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1≠H21、或者H11≠H31、或者H11≠H41、或者H11≠H51、或者H21≠H31、或者H21≠H41、或者H21≠H51、或者H31≠H41、或者H31≠H51、或者H41≠H1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1≠H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1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2为实数。例如,E12为0(弧度)≦E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E2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2为实数。例如,E22为0(弧度)≦E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3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2为实数。例如,E32为0(弧度)≦E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4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42为实数。例如,E42为0(弧度)≦E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E5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52为实数。例如,E52为0(弧度)≦E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2≠E22、并且E12≠E32、并且E12≠E42、并且E12≠E52、并且E22≠E32、并且E22≠E42、并且E22≠E52、并且E32≠E42、并且E32≠E52、并且E42≠E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1≠E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2≠E22、或者E12≠E32、或者E12≠E42、或者E12≠E52、或者E22≠E32、或者E22≠E42、或者E22≠E52、或者E32≠E42、或者E32≠E52、或者E42≠E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1≠E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F1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2为实数。例如,F12为0(弧度)≦F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F2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2为实数。例如,F22为0(弧度)≦F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3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2为实数。例如,F32为0(弧度)≦F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4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42为实数。例如,F42为0(弧度)≦F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F52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52为实数。例如,F52为0(弧度)≦F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2≠F22、并且F12≠F32、并且F12≠F42、并且F12≠F52、并且F22≠F32、并且F22≠F42、并且F22≠F52、并且F32≠F42、并且F32≠F52、并且F42≠F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2≠F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2≠F22、或者F12≠F32、或者F12≠F42、或者F12≠F52、或者F22≠F32、或者F22≠F42、或者F22≠F52、或者F32≠F42、或者F32≠F52、或者F42≠F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2≠Fy2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G1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2为实数。例如,G12为0(弧度)≦G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G2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2为实数。例如,G22为0(弧度)≦G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3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2为实数。例如,G32为0(弧度)≦G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4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42为实数。例如,G42为0(弧度)≦G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G5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52为实数。例如,G52为0(弧度)≦G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G12≠G22、并且G12≠G32、并且G12≠G42、并且G12≠G52、并且G22≠G32、并且G22≠G42、并且G22≠G52、并且G32≠G42、并且G32≠G52、并且G42≠G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2≠G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2≠G22、或者G12≠G32、或者G12≠G42、或者G12≠G52、或者G22≠G32、或者G22≠G42、或者G22≠G52、或者G32≠G42、或者G32≠G52、或者G42≠G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2≠Gy2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H1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2为实数。例如,H12为0(弧度)≦H12<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 ×H2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2为实数。例如,H22为0(弧度)≦H2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3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2为实数。例如,H32为0(弧度)≦H3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4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42为实数。例如,H42为0(弧度)≦H42<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用ej×H52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52为实数。例如,H52为0(弧度)≦H52<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2≠H22、并且H12≠H32、并且H12≠H42、并且H12≠H52、并且H22≠H32、并且H22≠H42、并且H22≠H52、并且H32≠H42、并且H32≠H52、并且H42≠H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2≠H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2≠H22、或者H12≠H32、或者H12≠H42、或者H12≠H52、或者H22≠H32、或者H22≠H42、或者H22≠H52、或者H32≠H42、或者H32≠H52、或者H42≠H2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2≠Hy2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3的码元,用ej×E13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3为实数。例如,E13为0(弧度)≦E13<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E1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14为实数。例如,E14为0(弧度)≦E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E2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24为实数。例如,E24为0(弧度)≦E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E3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E34为实数。例如,E34为0(弧度)≦E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E14≠E24、并且E14≠E34、并且E24≠E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Ex4≠E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E14≠E24、或者E14≠E34、或者E24≠E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Ex4≠Ey4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F1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14为实数。例如,F14为0(弧度)≦F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F2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24为实数。例如,F24为0(弧度)≦F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F34作为相位变更值y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F34为实数。例如,F34为0(弧度)≦F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F14≠F24、并且F14≠F34、并且F24≠F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Fx4≠F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F14≠F24、或者F14≠F34、或者F24≠F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Fx4≠Fy4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G1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14为实数。例如,G14为0(弧度)≦G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G2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24为实数。例如,G24为0(弧度)≦G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G3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G34为实数。例如,G34为0(弧度)≦G34<2×π(弧度)。
例如,作为第1例子,有“G14≠G24、并且G14≠G34、并且G24≠G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Gx4≠G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G14≠G24、或者G14≠G34、或者G24≠G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Gx4≠Gy4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H1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14为实数。例如,H14为0(弧度)≦H14<2×π(弧度)。
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 ×H2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24为实数。例如,H24为0(弧度)≦H24<2×π(弧度)。
在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假设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用ej×H34作为相位变更值vp(i)进行相位变更。再者,假设H34为实数。例如,H34为0(弧度)≦H34<2×π(弧度)。
作为第1例子,有“H14≠H24、并且H14≠H34、并且H24≠H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Hx4≠H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H14≠H24、或者H14≠H34、或者H24≠H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Hx4≠Hy4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此时,也可以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
·如“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和“时间$4至时间$9”那样,在频率的分割方法相同时(第1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1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2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2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3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3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4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4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5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5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1(X为1、2、3、4、5)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和“时间$4至时间$9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2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可以E11=E12,也可以E11≠E12。可以E21=E22,也可以E21≠E22。可以E31=E32,也可以E31≠E32。可以E41=E42,也可以E41≠E42。可以E51=E52,也可以E51≠E52。
此外,可以F11=F12,也可以F11≠F12。可以F21=F22,也可以F21≠F22。可以F31=F32,也可以F31≠F32。可以F41=F42,也可以F41≠F42。可以F51=F52,也可以F51≠F52。
可以G11=G12,也可以G11≠G12。可以G21=G22,也可以G21≠G22。可以G31=G32,也可以G31≠G32。可以G41=G42,也可以G41≠G42。可以G51=G52,也可以G51≠G52。
可以H11=H12,也可以H11≠H12。可以H21=H22,也可以H21≠H22。可以H31=H32,也可以H31≠H32。可以H41=H42,也可以H41≠H42。可以H51=H52,也可以H51≠H52。
·也可以随着时间变更频率的分割方法。例如,在图56中“时间$1至时间$3”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5个,生成5个载波群。然后,在“时间$10至时间$11”中,生成由载波#1至载波#25组成的1个载波群。此外,在“时间$12至时间$14”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3个,生成3个载波群。
再者,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图56的方法。对分配给某一用户的频率,可以生成1个载波群,也可以生成2个以上的载波群。此外,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1以上即可。
在使用了图74的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但基站或AP为了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也可以分配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Yp(i),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yp(i),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Vp(i),相位变更单元3801B中使用的相位变更值vp(i)的各载波群的设定,由于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作为第1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进行时分,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至时间$3”,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时间$4至时间$9”,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0至时间$11”,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假设基站或AP用“时间$12至时间$14”,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
作为第2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进行频分,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假设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假设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
作为第3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分割,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第1载波群_2、第2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2和第4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5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3,对终端(用户)p5(即,p=p5)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6(即,p=p6)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2载波群_4和第3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7(即,p=p7)发送数据。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载波群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74的方法。例如,如果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则任何的结构都可以。此外,构成载波群的时间间隔不限于图74的结构。此外,用户分配的频分方法、时分方法、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上述中说明的例子,即使进行任何的分割也可实施。
根据以上的例子,通过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进行“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可以得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插入单元307A、插入单元307B之后也可以是图75的结构。图75是表示追加了相位变更单元的结构的一例子的图。在图75中,特征点是插入了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A的动作与相位变更单元309B同样地进行用于相位变更、或者CDD(CSD)的信号处理。
(实施方式17)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若将“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运算两者统一考虑,例如,若参考式(37),式(42),式(49),式(51),式(64),式(65)来考虑,则相当于将预编码矩阵根据i切换。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例如,在使用了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的情况下,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若参考式(37),式(42),式(49),式(51),式(64),式(65)来考虑,则在以i切换预编码矩阵时,式(69)成立。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再者,在式(69)中,zp1(i)是第1相位变更后的信号,zp2(i)是第2相位变更后的信号,sp1(i)是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A,sp2(i)是用户#p用的映射后的信号301B。Fp(i)是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即,是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可以作为i的函数来处理。例如,也可以为将预编码矩阵周期地、规则地切换的动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zp1(i)称作第1预编码后的信号,zp2(i)称作第2预编码后的信号。再者,根据式(69),式(70)成立。
再者,在式(70)中,a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a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b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b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c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cp(i)也可以是实数。此外,dp(i)可以用复数定义。因此,dp(i)也可以是实数。
由于与式(37),式(42),式(49),式(51),式(64),式(65)的说明是同样的,所以zp1(i)相当于图1的103_p_1,zp2(i)相当于图1的103_p2。或者,zp1(i)相当于图70的103_p_1,zp2(i)相当于图70的103_p2。再者,zp1(i)和zp2(i)用相同频率、相同时间发送。
图76是表示包含上述的运算(式(69))的图1、图70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第1结构例子的图。在图76中,对与图3等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式(69)的运算,由图76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进行。
图77是表示包含上述的运算(式(69))的图1、图70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第2结构例子的图。在图77中,对与图3等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与图76同样,式(69)的运算,由图77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进行。特征点在于,加权合成单元A401例如规则地、或者周期性地切换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处理。在图77中,与图76不同的点在于,插入了相位变更单元309A。再者,对于详细的预编码的切换的动作,将后面说明。相位变更单元309A的动作与相位变更单元309B同样地进行用于相位变更、或者CDD(CSD)的信号处理。
在图76、图77中,虽未图示,但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也可以是分别施以了相位变更等处理的信号。
而且,对zp1(i)和zp2(i)进行图1、或者图70所示的处理。对于这方面,是至此为止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顺便说明一句,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1、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例如用式(2),式(50)等进行说明,并且记载了相位变更值的值不基于这些算式的情况,此外,记载了“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即可”的情况。因此,将式(69)中的式(70)所示的预编码矩阵“周期地、规则地变更即可”。以下,说明周期地、规则地变更预编码矩阵的例子。
例如,如图73那样,考虑由载波#1至载波#5构成的第1载波群、由载波#6至载波#10构成的第2载波群、由载波#11至载波#15构成的第3载波群、由载波#16至载波#20构成的第4载波群、由载波#21至载波#25构成的第5载波群,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
此时,对于属于图73的第1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73的第2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3的第3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3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3的第4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4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3的第5载波群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5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U2、并且U1≠U3、并且U1≠U4、并且U1≠U5、并且U2≠U3、并且U2≠U4、并且U2≠U5、并且U3≠U4、并且U3≠U5、并且U4≠U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Uy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U2、或者U1≠U3、或者U1≠U4、或者U1≠U5、或者U2≠U3、或者U2≠U4、或者U2≠U5、或者U3≠U4、或者U3≠U5、或者U4≠U5”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Uy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再者,在图73中,存在第1载波群至第5载波群,但存在载波群的数不限于5,如果为2以上,则可同样地实施。此外,也可以将载波群设定为1。例如,基于通信状况和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等,也可以使得载波群存在1以上。在载波群为1时,不进行预编码矩阵的变更。如图73的例子那样,也可以将各载波群设定为固定数的值。
此外,第1载波群、第2载波群、第3载波群、第4载波群、第5载波群设为都包括5个载波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因此,载波群包括1个以上的载波即可。而且,在不同的载波群中,包括的载波数可以为相同的数,也可以是不同的数。例如,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也为5(相同)。作为另一例子,设定不同的数,使得图55的第1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5,第2载波群包括的载波数设为10。
而且,矩阵U1、U2、U3、U4、U5例如考虑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图74是表示基站或A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设为横轴频率(载波),纵轴时间时的载波群的与图73不同的例子。
第1载波群_1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2载波群_1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3载波群_1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4载波群_1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1至时间$3构成。第5载波群_1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3构成。
第1载波群_2由载波#1至载波#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2载波群_2由载波#6至载波#1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3载波群_2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4载波群_2由载波#16至载波#20、时间$4至时间$9构成。第5载波群_2由载波#21至载波#25、时间$4至时间$9构成。
第1载波群_3由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0至时间$11构成。
第1载波群_4由载波#1至载波#10、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2载波群_4由载波#11至载波#1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第3载波群_4由载波#16至载波#25、时间$12至时间$14构成。
在图74中,假设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
此时,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2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3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4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1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51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1≠U21、并且U11≠U31、并且U11≠U41、并且U11≠U51、并且U21≠U31、并且U21≠U41、并且U21≠U51、并且U31≠U41、并且U31≠U51、并且U41≠U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1≠Uy1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1≠U21、或者U11≠U31、或者U11≠U41、或者U11≠U51、或者U21≠U31、或者U21≠U41、或者U21≠U51、或者U31≠U41、或者U31≠U51、或者U41≠U51”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1≠Uy1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1、U21、U31、U41、U51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此外,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1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2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3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4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4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5载波群_2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U52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2≠U22、并且U12≠U32、并且U12≠U42、并且U12≠U52、并且U22≠U32、并且U22≠U42、并且U22≠U52、并且U32≠U42、并且U32≠U52、并且U42≠U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2≠Uy2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2≠U22、或者U12≠U32、或者U12≠U42、或者U12≠U52、或者U22≠U32、或者U22≠U42、或者U22≠U52、或者U32≠U42、或者U32≠U52、或者U42≠U52”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2≠Uy2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2、U22、U32、U42、U52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3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3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1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14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而且,对于属于图74的第2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24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对于属于图74的第3载波群_4的码元(集合)(sp1(i)和sp2(i)),假设用矩阵U34作为式(69),式(70)中的预编码矩阵Fp(i)施以预编码。
作为第1例子,有“U14≠U24、并且U14≠U34、并且U24≠U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在满足它的所有x、所有y中,Ux4≠Uy4成立”的方法。
作为第2例子,有“U14≠U24、或者U14≠U34、或者U24≠U34”成立的方法。若广义化,则是“存在x为1以上的整数,y为1以上的整数,x≠y成立,Ux4≠Uy4成立,x、y的集合”的方法。
而且,考虑矩阵U14、U24、U34例如以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表示,但矩阵不限于此。
即,预编码矩阵Fp(i)是式(5)的左边的矩阵、式(6)的左边的矩阵、式(7)的左边的矩阵、式(8)的左边的矩阵、式(9)的左边的矩阵、式(10)的左边的矩阵、式(11)的左边的矩阵、式(12)的左边的矩阵、式(13)的左边的矩阵、式(14)的左边的矩阵、式(15)的左边的矩阵、式(16)的左边的矩阵、式(17)的左边的矩阵、式(18)的左边的矩阵、式(19)的左边的矩阵、式(20)的左边的矩阵、式(21)的左边的矩阵、式(22)的左边的矩阵、式(23)的左边的矩阵、式(24)的左边的矩阵、式(25)的左边的矩阵、式(26)的左边的矩阵、式(27)的左边的矩阵、式(28)的左边的矩阵、式(29)的左边的矩阵、式(30)的左边的矩阵、式(31)的左边的矩阵、式(32)的左边的矩阵、式(33)的左边的矩阵、式(34)的左边的矩阵、式(35)的左边的矩阵、式(36)的左边的矩阵等哪种矩阵都可以。
此时,也可以具有以下那样的特征。
·如“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和“时间$4至时间$9”那样,在频率的分割方法相同时(第1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1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2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2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3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3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4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4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此外,第5载波群_1使用的频率和第5载波群_2使用的频率相同),“时间$1至时间$3的区间”的第X载波群_1(X为1、2、3、4、5)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时间$4至时间$9的区间”第X载波群_2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可以U11=U12,也可以U11≠U12。可以U21=U22,也可以U21≠U22。可以U31=U32,也可以U31≠U32。可以U41=U42,也可以U41≠U42。可以U51=U52,也可以U51≠U52。
·也可以随着时间变更频率的分割方法。例如,图56中“时间$1至时间$3”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5个,生成5个载波群。而且,在“时间$10至时间$11”中,生成由载波#1至载波#25组成的1个载波群。此外,在“时间$12至时间$14”中,将载波#1至载波#25分割为3个,生成3个载波群。
再者,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图74的方法。对分配给某一用户的频率,可以设为1个载波群,也可以生成2个以上的载波群。此外,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即可。
在使用了图74的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基站或AP为了对某一终端(某一用户)(终端#p)传输数据,使用了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但基站或AP为了对多个终端(多个用户)传输数据,也可以分配载波#1至载波#25、时间$1至时间$14。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对预编码矩阵Fp(i)的各载波群的设定,由于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例如,作为第1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进行时分,并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时间$1至时间$3”,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时间$4至时间$9”,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时间$10至时间$11”,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时间$12至时间$14”,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
作为第2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进行频分,并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
作为第3例子,在图74中,也可以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分割,进行终端分配(用户分配)。
例如,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1、第1载波群_2、第2载波群_1和第2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1(即,p=p1)发送数据。然后,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1和第4载波群_1和第5载波群_1,对终端(用户)p2(即,p=p2)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3载波群_2和第4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3(即,p=p3)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5载波群_2,对终端(用户)p4(即,p=p4)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3,对终端(用户)p5(即,p=p5)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1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6(即,p=p6)发送数据。基站或AP用第2载波群_4和第3载波群_4,对终端(用户)p7(即,p=p7)发送数据。
再者,在上述的说明中,载波群的结构方法不限于图74的方法。例如,如果构成载波群的载波数为1以上,则任何结构都可以。此外,构成载波群的时间间隔不限于图56的结构。此外,用户分配的频分方法、时分方法、一起使用时间和频率的分割方法不限于上述中说明的例子,即使进行任何分割,也可实施。
根据以上的例子,通过进行与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5、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周期地、规则地变更相位”同等处理的“周期地、规则地变更预编码矩阵”,可以得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5、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说明的效果。
(实施方式18)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等中,记载了在预编码(加权合成)前的相位变更和/或预编码(加权合成)后的相位变更,即,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切换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
在实施方式1、补充2等中,记载了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当然,在图75、图7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也可以进行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这方面的补充。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等中,记载了预编码(加权合成)前的相位变更和/或预编码(加权合成)后的相位变更,即,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但作为图1、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动作而说明该相位变更。
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即,图1、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单独地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
在实施方式1、补充2等中,记载了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当然,记载了在图75、图7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切换(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切换)。作为图1、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动作而说明该处理。
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和/或“在图75、图7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即,在图1、图52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单独地进行“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和/或“在图75、图7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选择(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选择)”。
此外,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基站或AP例如用在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发送“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有关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此外,说明了基站或AP例如用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发送“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有关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这点的补充。
例如,假设基站或AP在图8和图9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假设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时,假设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包含了图60所示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75、图77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78中,以“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假设基站或AP在图10和图11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说明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
此时,假设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包含了图78所示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中,实施相位变更、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75、图77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78中,以“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A6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说明接收装置的动作。
对于接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在实施方式1中,用图19进行了说明,所以对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9的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获取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图78的信息,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信号1901。
信号处理单元1911基于控制信息信号1901中包含的图78的信息,进行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获取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如以上,通过实施,可以得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效果。
(实施方式19)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15、以及补充1至补充4等中,若统一考虑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52等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801B、相位变更单元3801A”和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运算两者,例如,若参考地考虑式(37),式(42),式(49),式(51),式(64),式(65),则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此外,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中,例如,在使用了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的情况下,相当于根据i切换预编码矩阵。
对于这方面,如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在图76、图77中表示了图1、图70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与实施方式17同样的动作的、图76、图77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切换。
实施方式17中说明的图76、图77相当于图1、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因此,在每个用户的信号处理单元中,在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进行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选择。即,在图1、图70的用户#p用的信号处理单元102_p的p从1至M中,在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单独地进行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选择。
例如,假设基站或AP在图8和图9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假设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
此时,假设图8、图9的其他码元603、703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码元包含了图79所示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76、图77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76、图77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2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3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79中,以“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假设基站或AP在图10和图11的帧结构中发送发往用户#p的调制信号。作为例子,说明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情况。
此时,假设图10、图11的前置码1001、1101、控制信息码元1002、1102包含了图61所示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和/或“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
“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76、图77中的加权合成单元A401中,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是,表示基站或AP“在图76、图77等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实施CDD(CSD)的处理、或不实施)”的信息,用户#p即终端通过得到“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实施基站或AP发送的用户#p的调制信号的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再者,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即,例如,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2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发往用户#3的“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同样,也可以对发往的每个用户生成“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即,也可以存在发往用户#1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2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发往用户#3的“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再者,也可以不对每个用户生成。
再者,在图79中,以“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或不实施预编码矩阵变更的信息”A701、“实施相位变更、或不实施相位变更的信息(实施CDD(CSD)的处理、不实施CDD(CSD)的处理的信息)”A602两者存在于控制信息码元中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其中一方存在的结构。
接着,说明接收装置的动作。
对于接收装置的结构和动作,在实施方式1中,用图19进行了说明,所以对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9的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909获取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图61的信息,输出包含了该信息的控制信息信号1901。
信号处理单元1911基于控制信息信号1901中包含的图79的信息,进行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获取接收数据1912,并输出。
如以上,通过实施,可以得到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效果。
(补充5)
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75、图76等中,虽未图示,但导频码元信号(pa(t))(351A),导频码元信号(pb(t))(351B),前置码信号352、控制信息码元信号353各自也可以是施以了相位变更等处理的信号。
(实施方式2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基站或者AP例如有图22中所示的结构,接收终端#p发送的信号。对于图22的结构,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34是基站或者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27表示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例子,对于细节,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例子。
在说明图30前,说明作为与基站或者AP进行通信的终端#p存在的终端#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有可能存在以下那样的终端#p。
·终端类型#1: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2: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的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3: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4: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5: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6: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假设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的终端#p与基站或者AP有可能进行通信。但是,基站或者AP也有可能与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不同类型的终端#p进行通信。
基于此,说明图80那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图80所示,由“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再者,也可以包含图80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对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通知有关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两者的接收能力的数据。
而且,假设“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对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通知有关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接收能力的数据。
假设“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对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通知有关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接收能力的数据。
图81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有关图81的“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
在将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设为g0、g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1、并且g1=0,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0、并且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1、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将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设为g2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2=0,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并且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2=1,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作为另一个情况,假设各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而且,在终端#p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1,在终端#p不对应于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设定为g2=0。再者,假设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第1纠错编码方式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方式。例如,假设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A比特(A设为2以上的整数),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B比特(B设为2以上的整数),A≠B成立。但是,不同的方式的例子不限于此,第1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也可以不同。
在将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设为g3、g4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1、并且g4=0(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OFDM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0、并且g4=1(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1、g4=1,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2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与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
在将与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设为h0、h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绑定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0=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0=0,终端#p发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聚合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1=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1=0,终端#p发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h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此外,h1的比特(字段)也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再者,在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上述h0及h1可以预先规定为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来处理,终端#p也可以将上述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h0及h1,但也可以将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在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即,设为终端#p有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但各终端#p也可能有“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上述中说明的g3比特(字段)。
图83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与图83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
而且,假设与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图28、图30、图71等中所示的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再者,对于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将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设为k0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相位变更的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k0=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k0=0,终端#p发送包含k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k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k0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来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k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k0,但也可以将k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各终端#p也可得到“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g3的比特(字段)。
而且,接收到上述记载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基站基于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通过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发送信号。再者,对于基站动作的具体例子,已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
在如以上那样实施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以下那样的特征的例子。
特征#1:
“第1接收装置是,
该接收装置生成表示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以及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
在存储了表示可接收在所述第1区域中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
在存储了表示可接收在所述第1区域中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接收装置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
“上述第1接收装置是,
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对于在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信号,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在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收装置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1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的发送装置。”
“上述第1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包含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用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在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发送装置确定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特征#2:
“第2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2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2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2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在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用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的例子,以图8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对于图80,也可以存在另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图84那样的结构。
在图84中,对与图8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84中,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追加了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
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是,例如“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并且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并且不适应“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即使是这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对于上述的实施,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图80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
在图80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比特r8、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1”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序号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0的情况下,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r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字段s8、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1”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这样的顺序,排列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那样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重新排列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3、比特r1、比特r8、比特r12、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5、比特r11、比特r14”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3、字段s1、字段s8、字段s12、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5、字段s11、字段s14”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再者,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有时未明确地表示是对单载波方式的信息。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信息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等的单载波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用于选择信号的发送的方式的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接收(对发送装置通知不对应)的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称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1)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同样,以“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有时未明确地表示是对OFDM方式的信息。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等的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选择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方式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虽称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创立其他的名称。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2)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虽称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3)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如本实施方式,终端#p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接收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考虑其值的有效性,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由此,由于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可靠地得到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p一边判断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各比特(各字段)的有效性,一边生成各比特(各字段)的数据,所以可以可靠地对基站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实施方式21)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中说明的补充说明。
如图29、图30所示,终端#p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发送到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一部分。
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称为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但名称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识别“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则可以同样地实施。以下,说明其例子。
例如,考虑以下那样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
·MCS#1: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A、调制方式QPSK、单个流传输(发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10Mbps(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数)的传输速度。
·MCS#2: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A、调制方式16QAM、单个流传输(发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20Mbps的传输速度。
·MCS#3: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B、调制方式QPSK、单个流传输(发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15Mbps的传输速度。
·MCS#4: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B、调制方式16QAM、单个流传输(发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30Mbps的传输速度。
·MCS#5: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A、调制方式QPSK、用多个天线传输(发送)多个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20Mbps(bps:bits per second)的传输速度。
·MCS#6: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A、调制方式16QAM、用多个天线传输(发送)多个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40Mbps的传输速度。
·MCS#7: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B、调制方式QPSK、用多个天线传输(发送)多个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30Mbps的传输速度。
·MCS#8:
通过纠错编码方式#B、调制方式16QAM、用多个天线传输(发送)多个流,发送数据码元。由此,可以实现60Mbps的传输速度。
此时,假设终端#p通过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对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发送“可以进行“MCS#1、MCS#2、MCS#3、MCS#4”的解调”、或者“可以进行“MCS#1、MCS#2、MCS#3、MCS#4、MCS#5、MCS#6、MCS#7、MCS#8”的解调。这种情况下,对通信对象通知可以进行单个流传输(发送)的解调、或者“可以进行单个流传输(发送)的解调”,并且实现对通信对象通知“可以进行用多个天线传输(发送)多个流的解调”,实现与通知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同样的功能。
但是,在终端#p通过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将终端#p对应于解调的MCS集合通知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的情况下,具有可以对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详细地通知终端#p对应于解调的MCS集合的优点。
此外,在图27中,表示了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例子,但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形态不限于图27的形态。例如,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实施方式20等中,终端#p对通信对象(例如,为基站或者AP)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是本发明中的重要的事项,由此,可以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此时,在终端#p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到通信对象前的、终端#p和终端#p的通信对象的交换不限于图27的交换。
(实施方式2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基站或者AP例如具有图22中所示的结构,接收终端#p发送的信号。对于图22的结构,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34是基站或者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27表示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例子,对于细节,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例子。
在说明图30前,说明作为与基站或者AP进行通信的终端#p存在的终端#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有可能存在以下那样的终端#p。
·终端类型#1: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2: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3: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4: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为OFDM方式,通信对象可以接收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5: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6: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假设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的终端#p和基站或者AP有可能进行通信。但是,基站或者AP也有可能与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不同类型的终端#p进行通信。
基于此,说明图80那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图80所示,由“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再者,也可以包含图80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两者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而且,假设“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假设“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将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图81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图81的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
在将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设为g0、g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1、并且g1=0,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0、并且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1、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将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设为g2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2=0,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并且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2=1,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作为另一个情况,假设各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而且,在终端#p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1,在终端#p不对应于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设定为g2=0。再者,假设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第1纠错编码方式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方式。例如,假设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A比特(A设为2以上的整数),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B比特(B设为2以上的整数),A≠B成立。但是,不同的方式的例子不限于此,第1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也可以不同。
在将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设为g3、g4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1、并且设定为g4=0(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OFDM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0、并且g4=1(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3=1、g4=1,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2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
在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设为h0、h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绑定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0=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0=0,终端#p发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聚合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1=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h1=0,终端#p发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h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此外,h1的比特(字段)也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再者,在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上述h0及h1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h0及h1,但也可以将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假设有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即,有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但也可能由各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图85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图85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
而且,假设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图71等中所示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再者,对于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在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实施方式15中,用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进行了说明,但预编码方法#A中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使用实施方式15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例如,也可以适用本说明书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此外,预编码方法#B中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使用实施方式15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例如,也可以适用本说明书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方法#A和预编码方法#B是不同的方法,例如,假设预编码矩阵#A中的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方法#B中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再者,可以将预编码方法#A设为“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将预编码方法#B设为“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方法”。
在将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设为m0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对应于预编码方法#A的预编码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m0=0,终端#p发送包含了m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此外,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对应于预编码方法#B的预编码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m0=1,假设终端#p发送包含了m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m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m0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m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m0,但也可以将m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各终端#p也可得到“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而且,接收到上述记载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基站基于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通过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发送信号。再者,对于基站动作的具体例子,已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
说明预编码方法#A和预编码方法#B的例子。作为例子,考虑发送2个流的情况。假设用于生成2个流的第1映射后的信号为s1(i),第2映射后的信号为s2(i)。
此时,假设预编码方法#A是不进行预编码的(或者使用了式(33)或者式(34)的预编码(加权合成))方式的预编码方法。
而且,例如,假设预编码方法#B是以下那样的预编码方法。
在s1(i)的调制方式设为BPSK或者π/2移位BPSK、s2(i)的调制方式设为BPSK或者π/2移位BPSK时,假设预编码矩阵F以下式(71)表示。
其中,假设ab、bb、cb、db以复数表示(也可以是实数)。其中,假设ab不是零,bb不是零,cb不是零,db不是零。
在s1(i)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或者π/2移位QPSK、s2(i)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或者π/2移位QPSK时,假设预编码矩阵F以下式(72)表示。
其中,假设aq、bq、cq、dq以复数表示(也可以是实数)。其中,假设aq不是零,bq不是零,cq不是零,dq不是零。
在s1(i)的调制方式设为16QAM或者π/2移位16QAM、s2(i)的调制方式设为16QAM或者π/2移位16QAM时,假设预编码矩阵F以下式(73)表示。
其中,假设a16、b16、c16、d16以复数表示(也可以是实数)。其中,假设a16不是零,b16不是零,c16不是零,d16不是零。
在s1(i)的调制方式设为64QAM或者π/2移位64QAM、s2(i)的调制方式设为64QAM或者π/2移位64QAM时,假设预编码矩阵F以下式(74)表示。
其中,假设a64、b64、c64、d64以复数表示(也可以是实数)。其中,假设a64不是零,b64不是零,c64不是零,d64不是零。
再者,在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中,s1(i)的调制方式和s2(i)的调制方式的集合(set)不限于上述集合,例如,如“将s1(i)的调制方式设为BPSK或者π/2移位BPSK、将s2(i)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或者π/2移位QPSK”、“将s1(i)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或者π/2移位QPSK、将s2(i)的调制方式设为16QAM或者π/2移位16QAM”那样,也可以设为“s1(i)的调制方式和s2(i)的调制方式为不同的调制方式”。
接着,作为与图85不同的、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结构,说明图86的结构。
假设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图86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
而且,假设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图71等中所示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再者,对于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在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实施方式15中,用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进行了说明,但预编码方法#A中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使用在实施方式15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例如,也可以适用本说明书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此外,预编码方法#B中的预编码矩阵不限于使用实施方式15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例如,也可以适用本说明书中所示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方法#A和预编码方法#B是不同的,例如,假设预编码矩阵#A中的预编码矩阵和预编码方法#B中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再者,可以将预编码方法#A作为“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将预编码方法#B作为“不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方法”。
而且,假设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图28、图30、图71等中所示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再者,对于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将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设为m0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对应于预编码方法#A的预编码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m0=0,终端#p发送包含了m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此外,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对应于预编码方法#B的预编码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m0=1,终端#p发送包含了m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m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m0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m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m0,但也可以将m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也可能有各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在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设为m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生成调制信号时,实施相位变更的处理,在将生成的多个调制信号用多个天线发送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m1=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m1=0,终端#p发送包含了m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m1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m1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m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m1,但也可以将m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也可能有各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再者,图86的例子时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中的支持的预编码方法可以是可进行/不可进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中的相位变更的设定时的预编码方法,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中的支持的预编码方法也可以进行预编码方法的设定而不依赖于进行/不进行相位变更的设定。
在如以上那样实施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以下那样的特征的例子。
特征#1:
“第1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以及表示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1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在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信号,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1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1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在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信号,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不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的值,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特征#2:
“第2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2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2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2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的例子,说明了图80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相对图80,也可以存在另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图84那样的结构。
在图84中,对与图8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84中,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追加了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
假设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是,例如“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并且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并且不适应“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即使是这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对于上述的实施,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图80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这样的顺序,排列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
在图80的情况下,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比特r8、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1”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再者,假设“字段”以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0的情况下,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r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字段s8、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1”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
在图84的情况下,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3、比特r1、比特r8、比特r12、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5、比特r11、比特r14”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4的情况下,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3、字段s1、字段s8、字段s12、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5、字段s11、字段s14”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再者,有时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未明确地表示是对单载波方式的信息。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等的单载波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用于选择信号的发送的方式的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接收(对发送装置通知不对应)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称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1)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同样,以“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有时未明确地表示是对OFDM方式的信息。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等的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选择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方式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虽称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创立其他的叫法。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2)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虽称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3)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如本实施方式,终端#p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接收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考虑其值的有效性,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由此,由于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可靠地得到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p一边判断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各比特(各字段)的有效性,一边生成各比特(各字段)的数据,所以可以可靠地对基站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或者AP不对应于预编码、或者不对应于预编码方法#A和预编码方法#B的切换(这种情况下,对应于预编码方法#A、预编码方法#B的其中一个预编码方法)的情况下,即使终端#p对应于预编码方法,基站或者AP也不进行预编码而发送调制信号(或者用其中一个预编码方法发送调制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端#p(以及基站或者AP)对应于预编码的情况下,作为对应的预编码方法,说明了预编码方法#A和预编码方法#B的两种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应于N种(N为2以上的整数)预编码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实施方式20等中,在基站或者AP不对应于进行了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即使终端#p对相位变更的调制信号对应解调,基站或者AP也不进行相位变更而发送调制信号。
(实施方式2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有关基站或者AP进行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鲁棒的通信方法的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的实施例。
再者,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鲁棒的通信方法中的发送方法中,以“根据相当于图2的信号处理单元206的图3、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等,施以相位变更和加权合成的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图3、图40、图41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也可以不进行相位变更。此时,对输入的信号,不进行相位变更而直接输出。例如,(图3中,)在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信号304B相当于信号306B。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9B中,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信号308B相当于信号310B。此外,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信号304A相当于信号306A。而且,在相位变更单元309A中,在不进行相位变更的情况下,信号308A相当于信号310A。
也可以不存在相位变更单元305A、相位变更单元305B、相位变更单元309A、相位变更单元309B。例如,(图3中,)在没有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情况下,插入单元307B的输入306B相当于信号304B。此外,在没有相位变更单元309B的情况下,信号310B相当于信号308B。此外,在没有相位变更单元305A的情况下,插入单元307A的输入306A相当于信号304A。而且,在没有相位变更单元309A的情况下,信号310A相当于信号308A。
基站或者AP例如具有图22中所示的结构,接收终端#p发送的信号。对于图22的结构,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34是基站或者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27表示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例子,对于细节,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例子。
在说明图30前,说明作为与基站或者AP进行通信的终端#p存在的终端#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有可能存在以下那样的终端#p。
·终端类型#1: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2: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3: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4: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5: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6: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假设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的终端#p和基站或者AP有可能进行通信。但是,基站或者AP也有可能与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不同类型的终端#p进行通信。
基于此,说明图80那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图80所示,由“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再者,也可以包含图80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两者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而且,假设“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假设“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将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图81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与图81的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与“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关的数据9502、与“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有关的数据9503。
将与“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有关的数据9501设为g0、g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0=1、并且g1=0,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0=0、并且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0=1、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将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设为g2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0,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并且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2=1,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作为另一个情况,假设各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而且,在终端#p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1,在终端#p不对应于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设定为g2=0。再者,假设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第1纠错编码方式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方式。例如,假设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A比特(A设为2以上的整数),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B比特(B设为2以上的整数),A≠B成立。但是,不同的方式的例子不限于此,第1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也可以不同。
在将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设为g3、g4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1、并且设定为g4=0(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OFDM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0、并且g4=1(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1、g4=1,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2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
在将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设为h0、h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绑定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0=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0=0,终端#p发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聚合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1=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1=0,终端#p发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h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此外,h1的比特(字段)也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再者,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上述h0及h1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h0及h1,但也可以将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设为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即,有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但也可能有各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图87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图87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
而且,假设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实施方式12)的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解调”的数据10101。
终端#p在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发送实施方式12和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通信方法的调制信号,可以解调该调制信号情况下,终端#p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实施方式12)的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解调”的数据10101中埋入表示“可解调”的数据,并发送。
另一方面,终端#p在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发送实施方式12和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通信方法的调制信号,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在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实施方式12)的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解调”的数据10101中埋入表示“不对应于解调”的数据,并发送。
例如,在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实施方式12)的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解调”的数据10101设为n0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终端#p在上述“不对应于解调”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n0=0,终端#p发送包含n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此外,终端#p在上述“对应于解调(可解调)”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n0=1,终端#p发送包含n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n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n0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n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n0,但也可以将n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各终端#p也有可能“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g3的比特(字段)。
而且,接收到上述记载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基站基于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通过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发送信号。再者,对于基站动作的具体例子,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
在如以上那样实施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以下那样的特征的例子。
特征#1:
“第1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以及表示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1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在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信号,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1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1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用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特征#2:
“第2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2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2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2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的例子,以图8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对图80,也可以存在另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图84那样的结构。
在图84中,对与图8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84中,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追加了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
假设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是,例如“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并且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并且不适应“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即使是这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对于上述的实施,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图80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那样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
在图80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比特r8、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1”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0的情况下,假设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r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字段s8、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1”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那样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3、比特r1、比特r8、比特r12、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5、比特r11、比特r14”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3、字段s1、字段s8、字段s12、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5、字段s11、字段s14”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再者,有时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未明确地表示是对单载波方式的信息。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等的单载波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用于选择信号的发送的方式的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接收(对发送装置通知不对应)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称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1)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同样,以“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有时未明确地表示是对OFDM方式的信息。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等的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选择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方式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虽称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创立其他的叫法。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2)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虽称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3)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如本实施方式,终端#p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接收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考虑其值的有效性,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由此,由于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可靠地得到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p一边判断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各比特(各字段)的有效性,一边生成各比特(各字段)的数据,所以可以可靠地对基站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或者AP不对应于实施方式12和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使用了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即使终端#p对应于上述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解调,基站或者AP也不进行使用了上述鲁棒的通信方法的调制信号的发送。
(实施方式2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有关基站或者AP#1可以切换发送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情况和发送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情况,终端#p对应于/不对应于OFDMA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实施例。
首先,说明发送OFDM方式的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发送OFDMA方式的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
作为基站或者AP发送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情况的帧结构的例子,列举图36的帧结构。再者,对于图36,例如,在实施方式5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图36的帧结构是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的帧结构。
在发送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在某个时间间隔中,没有因载波而成为不同的终端#p的目的地。因此,例如,图36的帧结构中存在的码元是发往某个终端#p的码元。作为另一例子,在基站或者AP通过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帧结构为“图8和图9”。在“图8和图9”的帧结构的情况下,图8和图9的帧为发往某个终端#p的码元。
说明基站或者AP发送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情况。在发送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情况下,在某个时间间隔中,有因载波而作为目的地的终端不同的情况。
例如,在基站或者AP发送图36的帧结构的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情况下,假设在时刻5之后,存在数据码元3602,从时刻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12是发往终端#A的码元,时刻55之后的载波13至载波24是发往终端#B的码元,时刻55之后的载波25至载波36是发往终端#C的码元。但是,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p之间的关系不限于本例子,例如,考虑将时刻5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分配给2个以上的终端的方法。而且,假设在其他码元3603中,包含有关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因此,各终端#p通过得到其他码元3603,可以知道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终端之间的关系,由此,各终端可以知道在帧的哪个部分存在发往自己的码元。再者,图36的帧结构是基站或者AP发送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的例子,帧结构不限于图36的结构。
作为另一例子,说明基站或者AP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时的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构成方法。例如,考虑基站或者AP用多个天线发送“图8和图9”的帧结构的多个调制信号的情况。
此时,在图8中,假设时刻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12是发往终端#A的码元,时刻5之后的载波13至载波24是发往终端#B的码元,时刻5之后的载波25至载波36是发往终端#C的码元。但是,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p之间的关系不限于本例子,例如,考虑将时刻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分配给2个以上的终端的方法。而且,假设在其他码元603中,包含有关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同样,在图9中,假设时刻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12是发往终端#A的码元,时刻5之后的载波13至载波24是发往终端#B的码元,时刻5之后的载波25至载波36是发往终端#C的码元。但是,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的目的地终端#p之间的关系不限于本例子,例如,考虑将时刻5之后的载波1至载波36的码元分配给2个以上的终端的方法。而且,假设在其他码元703中,包含有关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信息。
因此,各终端#p通过得到其他码元603和/或其他码元703,可以知道载波和作为目的地终端之间的关系,由此,各终端可以知道在帧的哪个部分存在发往自己的码元。
基站或者AP例如具有图22中所示的结构,接收终端#p发送的信号。对于图22的结构,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34是基站或者AP的通信对象即终端#p的结构的一例子,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27表示基站或者AP和终端#p的通信的交换的例子,对于细节,由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中进行了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例子。
在说明图30前,说明作为与基站或者AP进行通信的终端#p存在的终端#p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有可能存在以下那样的终端#p。
·终端类型#1: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2: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3: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4:
可以进行单载波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单载波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而且,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终端类型#5: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
·终端类型#6:
可以进行OFDM方式、单个流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另外,可以接收OFDM方式的通信对象以多个天线发送多个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并进行解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假设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的终端#p和基站或者AP有可能进行通信。但是,基站或者AP也有可能与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6不同类型的终端#p进行通信。
基于此,说明图80那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0表示图27所示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具体的结构的一例子。
如图80所示,由“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再者,也可以包含图80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两者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而且,假设“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将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假设“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将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有关的接收能力通知通信对象(这种情况下,例如,为基站或者AP)的数据。
图81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包含图81的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
在有关“SISO或者MIMO(MISO)的支持”的数据9501设为g0、g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1、并且g1=0,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假设终端#p设定为g0=0、并且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发送了单个流的调制信号时,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用多个天线发送了多个不同的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0=1、g1=1,终端#p发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在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9502设为g2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0,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并且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1,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作为另一个情况,假设各终端#p可进行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而且,在终端#p可进行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2=1,在终端#p不对应于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的纠错解码的情况下,设定为g2=0。再者,假设终端#p发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第1纠错编码方式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也可以设为不同的方式。例如,假设第1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A比特(A设为2以上的整数),第2纠错编码方式的块长度(码长)为B比特(B设为2以上的整数),A≠B成立。但是,不同的方式的例子不限于此,第1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和第2纠错编码方式中使用的纠错码也可以不同。
在将有关“单载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持状况”的数据9503设为g3、g4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1、并且设定为g4=0(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OFDM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0、并且g4=1(这种情况下,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可进行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并且可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g3=1、g4=1,终端#p发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图82表示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包含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
在将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设为h0、h1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例如,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绑定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0=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0=0,终端#p发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假设在终端#p的通信对象进行信道聚合并发送了调制信号时,在终端#p可进行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1=1,在不对应于该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h1=0,终端#p发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所以h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此外,h1的比特(字段)也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再者,在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下,上述h0及h1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h0及h1,但也可以将h0及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也可以将上述h0或者h1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有终端#p将g3设定为0,并且将g4设定为1的情况,即,有终端#p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但也可能有各终端#p“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称为g3的比特(字段)。
图88表示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结构的一例子。
假设图80中所示的“有关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包含图88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
而且,假设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表示“终端#p在通信对象即基站或者AP发送了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时,能否解调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对应于/不对应于OFDMA方式的解调”的数据10302。
例如,在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OFDMA方式的解调”的数据10302设为p0时,终端#p例如进行以下那样的动作。
假设在终端#p不对应于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p0=0,终端#p发送包含p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此外,假设在终端#p对应于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的情况下,终端#p设定为p0=1,终端#p发送包含p0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再者,在终端#p将上述中的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由于终端#p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解调,p0的比特(字段)为无效的比特(字段)。
而且,在终端#p将g3设定为1,并且将g4设定为0的情况下,上述p0可以预先规定作为预留的(为将来而保留)比特(字段)处理,终端#p可以将上述p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基站或者AP得到上述p0,但也可以将p0判断是无效的比特(字段)。
在上述的说明中,各终端#p也可能有“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解调”的实施方式。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上述中说明的g3的比特(字段)。
而且,接收到上述记载的终端#p发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基站基于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通过生成、发送调制信号,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发送信号。再者,对于基站动作的具体例子,已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等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
在如以上那样实施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以下那样的特征的例子。
特征#1:
“第1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以及表示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单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是否可接收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1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在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信号,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是不可接收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1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1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用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特征#2:
“第2接收装置,
生成表示该接收装置可接收的信号的控制信息,从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到发送装置,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及第4区域,
所述第1区域是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2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和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的两者或者任何一方中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3区域是,对于在用单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所述第4区域是,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在用多载波方式生成信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1以上的方式的各个方式,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该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是无效或者预留的区域。”
“上述第2接收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存储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存储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将位于所述第6区域的比特设定为规定的值。”
“第2发送装置,
从上述第1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将所述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取所述控制信号,
基于所述控制信号,确定用于生成对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方式。”
“上述第2发送装置,
在所述第2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5区域,
所述第2区域或者所述第4区域包含存储了表示是否可接收用对于传输数据的多个发送系统的信号之中至少其中一个,一边规则地切换相位变更的值一边施以相位变更的相位变更方式生成的信号的信息的第6区域,
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所述第1区域中包含了表示可接收用于发送用多载波方式生成的数据的信号的信息,并且所述第5区域中包含了表示不可接收MIMO方式的信号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用不使用位于所述第6区域中的比特的值,生成用于发送到所述接收装置的信号的方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27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2702的结构的例子,以图8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对于图80,也可以存在另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例如,也可以是图84那样的结构。
在图84中,对与图80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省略说明。在图84中,作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追加了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
假设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是,例如“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并且不适应“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并且不适应“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即使是这样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对于上述的实施,也可以同样地实施。
此外,在图80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那样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
在图80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比特r8、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1”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0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0的情况下,假设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r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字段s8、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1”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说明了以“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这样的顺序,排列接收能力通知码元那样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下面说明其一例子。
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比特r0、比特r1、比特r2、比特r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比特r1、比特r2、比特r3、比特r4、比特r5、比特r6、比特r7、假设存在比特r8、比特r9、比特r10、比特r11,比特r12、比特r13、比特r14、比特r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比特串、例如“比特r7、比特r2、比特r4、比特r6、比特r13、比特r1、比特r8、比特r12、比特r9、比特r5、比特r10、比特r3、比特r15、比特r11、比特r14”的比特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比特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此外,在图84中,作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假设存在字段s0、字段s1、字段s2、字段s3。而且,作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假设存在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作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假设存在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作为“其他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801”,假设存在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再者,假设“字段”由1比特以上构成。
在图84的情况下,假设按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排列,例如,相对帧,假设以该顺序配置。
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将“字段s1、字段s2、字段s3、字段s4、字段s5、字段s6、字段s7、字段s8、字段s9、字段s10、字段s11、字段s12、字段s13、字段s14、字段s15”的顺序重新排列的字段串、例如“字段s7、字段s2、字段s4、字段s6、字段s13、字段s1、字段s8、字段s12、字段s9、字段s5、字段s10、字段s3、字段s15、字段s11、字段s14”的字段串,相对帧,以该顺序配置。再者,字段串的顺序不限于本例子。
再者,有时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未明确地表示是对单载波方式的信息。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等的单载波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用于选择信号的发送的方式的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以“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信号的接收(对发送装置通知不对应)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称为“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1)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2”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同样,以“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有时未明确地表示是对OFDM方式的信息。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OFDM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用于通知可选择的方式的信息。此外,在另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发送装置以单载波方式等的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选择用于信号的发送的方式而未利用的(忽略)信息。在另外的一例子中,以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传输的信息是,例如在接收装置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信号的接收的情况下,发送装置或者接收装置在判断为无效的区域、或者预留的区域的区域中发送的信息。而且,在上述中,虽称为“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创立其他的名称。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2)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虽称为“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但不限于该叫法,也可以进行其他命名。例如,也可以称为“用于表示(第3)终端#p的接收能力的码元”。此外,“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也可以包含用于通知可接收的信号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如本实施方式,终端#p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发送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基站接收该接收能力通知码元,考虑其值的有效性,生成并发送调制信号。由此,由于终端#p可以接收可解调的调制信号,所以可以可靠地得到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p一边判断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各比特(各字段)的有效性,一边生成各比特(各字段)的数据,所以可以可靠地对基站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可以提高通信质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站或者AP不对应于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情况下,即使终端#p对应于OFDMA方式的解调,基站或者AP也不进行OFDMA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
(实施方式2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5、实施方式20、实施方式21、实施方式22、实施方式23、实施方式24等中说明的、终端#p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法。
图89是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图89的接收能力码元的格式包含ID码元字段8901、长度(Length)码元字段8902、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ies)字段8903、以及N个(N为1以上的整数)扩展能力字段(扩展能力1(8904_1)~扩展能力N(8904_N))。再者,在长度码元字段8902和核心能力字段8903之间,也可以包含ID扩展码元字段。
ID码元字段8901的长度为8比特,长度码元字段8902的长度为8比特,核心能力字段8903的长度为32比特,扩展能力1(8904_1)的长度为X1比特(X1为1以上的整数),扩展能力N(8904_N))的长度为XN比特(XN为1以上的整数)。在接收能力码元的格式包含ID扩展码元字段的情况下,ID扩展码元字段的长度为8比特。
图90是表示图89的扩展能力字段的格式的一例子的图。图90的扩展能力字段包含能力ID10401、能力长度10402、能力有效载荷10403,作为子字段。能力ID10401的长度为8比特,能力长度10402的长度为8比特,能力有效载荷10403的长度为X比特(X为1以上的整数)。
图89中所示的N个(N为1以上的整数)的扩展能力字段(扩展能力1(8904_1)~扩展能力N(8904_N))分别包含图90所示的字段(子字段)。
终端#p不是将全部N个(N为1以上的整数)扩展能力字段(扩展能力1(8904_1)~扩展能力N(8904_N))发送到基站(AP),而通过指定ID(Identification)和长度(Length),终端#p将指定的1个以上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到基站(AP)。但是,终端#p也可能不发送扩展能力字段。
例如,不支持能力ID以“2”所示的全部能力(接收能力)的终端#p也可以不将能力ID具有“2”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到基站(AP)。但是,终端#p也可以将能力ID具有“2”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到基站(AP)。
第1例子:
例如,在扩展能力字段中,在能力ID 0(零)号中,包含以下。
图91是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1例子的图。在图91的扩展能力字段中,将图29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以相同的能力ID发送。
这样一来,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不必发送图91所示的扩展能力字段,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这是因为可将不必发送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
此外,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通过发送图91的“扩展能力字段”,还可以发送表示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和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其中一个信息。由此,用一个“扩展能力字段”可以发送有关2种接收能力的信息,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相对于此,在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以具有彼此不同的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单独地发送的情况下,终端#p需要发送与多个能力ID对应的多个扩展能力字段(这里为2个),由此,数据传输速度下降。再者,图91的扩展能力字段也可以包含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第2例子:
例如,在“扩展能力字段”中,在能力ID 0(零)号中,包含以下。
图92是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2例子的图。在图92的扩展能力字段中,除了图29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之外,还将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以相同的能力ID发送。
这样一来,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不必发送图92的“扩展能力字段”,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这是因为可将不必发送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
另一方面,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除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之外,还包含图71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的图92的“扩展能力字段”。此时,用一个“扩展能力字段”,还可以发送“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信息、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信息,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相对于此,在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及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以具有与发送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的能力ID不同的能力ID的另一扩展能力字段发送的情况下,需要发送与多个能力ID对应的多个扩展能力字段,所以数据传输速度下降。再者,图92的扩展能力字段也可以包含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第3例子:
图93是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3例子的图。在图93中,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m为与k不同的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图83、图85、图86、图87、图88等那样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其中,假设第1能力ID和第2能力ID不同。
此时,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终端#p不必发送用于发送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的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但是,终端#p也可以发送扩展能力字段8904_m。
同样,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的发送、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终端#p不必发送用于发送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的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k,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但是,终端#p也可以发送扩展能力字段8904_k。
而且,假设用具有相同的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图71等中所示的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
这样一来,对应于OFDM方式、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不必发送该扩展能力字段,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这是因为可将不必发送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
此外,对应于OFDM方式、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发送该扩展能力字段,但此时,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其中一个的信息、以及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信息也可以用一个“扩展能力字段”发送,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对于其理由,如上述。
第4例子:
图94是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4例子的图。在图94中,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图82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601,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m为与k不同的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图83、图85、图86、图87、图88等那样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以具有第3capability 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n(n为与k和m不同的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图80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其中,假设第1能力ID和第2能力ID不同,第1能力ID和第3能力ID不同,第2能力ID和第3能力ID不同。
此时,对应于单载波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不对应于OFDM方式的调制信号的发送的终端#p不必发送用于发送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的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这是因为可将不必发送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但是,终端#p也可以发送扩展能力字段8904_m。
第5例子:
图95是表示扩展能力字段的第5例子的图。在图95中,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k(k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m为与k不同的1以上N以下的整数)发送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其中,假设第1能力ID和第2能力ID不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是,用于传输“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是,用于传输“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
此时,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不必发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k,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这是因为可将不必发送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
同样,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不必发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8904_m,所以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再者,在上述第1例子至第4例子中,都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6例子:
作为上述第5例子的变形例,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用于传输图96中的有关“以OFDM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的码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图97中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10801。其中,假设第1能力ID和第2能力ID不同。
而且,如图96所示,有关“以OFDM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包含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由此,可以得到在上述第1例子及第2例子中说明的效果。
此外,如图97,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10801包含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这样一来,可以得到与在上述第5例子中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第7例子:
假设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传输图96的有关“以OFDM方式支持的方式”的数据9701中包含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法”的数据53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以及图97的有关“以单载波方式支持”的数据10801中包含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
这样一来,对应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只要发送具有单一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即可,可以削减发送具有其他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的数。由此,可以得到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的效果。再者,在第7例子中,在“对应于OFDM方式中用于多个流的接收,并且也对应于单载波方式中多个流的接收”的情况下,以及在“不对应于OFDM方式中多个流的接收,并且也不对应于单载波方式中多个流的接收”的情况下,不必区分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和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因此,这些情况下,仅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传输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即可。
第8例子:
也可以以核心能力字段(例如,图89所示的核心能力字段8903)传输图80等中所示的“与单载波方式和OFDM方式相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1”,以扩展能力字段(例如,图89的扩展能力1(8904_1)~扩展能力N(8904_N)的其中至少一个)发送图80等中所示的“与OFDM方式关联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9403”。
第9例子:
在基站(AP)对于终端#p,用多个天线发送OFDMA方式中包含多个流的调制信号时,表示终端#p可解调、不可解调这些调制信号的码元是,图98的有关“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有关“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是,用于传输“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数据(例如,码元)。基站(AP)基于从终端#p发送的有关“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进行是否为发送多个流的调制信号的判断。对于该方法,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由此,基站(AP)可以发送终端#p可以解调的调制信号。
此外,如图99,终端#p以具有第1(相同的)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OFDMA方式的解调”的数据10302和有关“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
由此,对应于用于OFDMA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终端#p发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基站(AP)基于从终端#p接收的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可以判断是否发送OFDMA方式的多个流的调制信号。在该方法中,不必发送其他的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所以可以得到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的效果。
此外,终端#p通过对基站(AP)发送图10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图10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的任意2个以上的码元和图98的有关“在OFDMA方式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基站(AP)可以用可靠的方式发送调制信号,由此,可以得到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的效果。
而且,终端#p最好用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图100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501、图101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码元10601的任意2个以上的码元和图98的有关“OFDMA中,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10901。这样一来,不对应于多个流的解调的终端#p可能可以减少发送的扩展能力字段的个数,由此,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
第10例子:
终端#p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扩展能力字段发送图30和图71所示的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相位变更的解调”的数据28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数据2901、有关“支持的方式”的数据3001、有关“对应于/不对应于多载波方式”的数据3002、有关“支持的纠错编码方式”的数据3003、有关“支持的预编码方式”的数据5301之中,至少2个以上的码元。
这样一来,在终端#p以扩展能力字段发送有关物理层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时,可以减少发送扩展能力字段的数。由此,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这是因为可以将能够减少的部分分配给数据传输的时间。
再者,当然可将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20至实施方式24”组合实施。此时,当然可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以及构成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各参数的结构、其利用方法等,如实施方式20至实施方式24中说明的那样实施,此外,当然也可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组合。
(补充说明)
上述中,说明了用于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例如,2901),用于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单载波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例如,10501),用于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OFDM方式的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例如,10601)。作为此时用于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方法,例如,考虑以下3个方法。
第1方法:
传输表示对应于或者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例如,终端#p在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情况下发送“1”,在不对应的情况下发送“0”。
第2方法:
将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例如,2901、10501、10601等),以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构成。
第3方法:
如第1方法中说明的,终端#p发送表示“对应于、或者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并且如第2方法中说明的,发送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发送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
这里,说明将上述第2方法的、传输表示“对应于/不对应于用于多个流的接收”的信息的码元,以用于传输“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构成的情况。
例如,基站(AP)将通过调制第1数据序列(进行利用某个调制方式的映射)得到的调制信号设为s1(i)(i为码元号),将通过调制第2数据序列(进行利用某个调制方式的映射)得到的调制信号设为s2(i),将通过调制第3数据序列(进行利用某个调制方式的映射)得到的调制信号设为s3(i),将通过调制第4数据序列(进行利用某个调制方式的映射)得到的调制信号设为s4(i)。
而且,假设基站(AP)对应于以下几个发送。
<1>发送s1(i)的调制信号(流)。
<2>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频率、用多个天线发送s1(i)的调制信号(流)及s2(i)的调制信号(流)。再者,基站(AP)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3>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频率、用多个天线发送s1(i)的调制信号(流)、s2(i)的调制信号(流)、以及s3(i)的调制信号(流)。再者,基站(AP)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4>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频率、用多个天线发送s1(i)的调制信号(流)、s2(i)的调制信号(流)、s3(i)的调制信号(流)、以及s4(i)的调制信号(流)。再者,基站(AP)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预编码。
例如,假设终端#p可进行上述<1>及<2>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2,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2”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2>、<3>、<4>所有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又一例子,假设终端#p仅可进行<1>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1,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仅可进行<2>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2,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2”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3>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的最大值是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或者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最大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及<2>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1和2,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和2”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2>、<3>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1、2、3及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和2和3及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1,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2>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2,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2”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3>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3及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3和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1及4,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和4”这样的信息。
作为另一例子,假设终端#p可进行<1>、<2>及<4>的情况的解调。此时,由于终端#p可以解调的流数是1、2及4,所以终端#p在用于传输表示“可以接收的流数”的信息的码元中,传输“1和2及4”这样的信息。
再者,在上述中,主要说明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但终端#p除了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也可以将“发送能力通知码元”发送。在终端#p将“发送能力通知码元”发送的情况下,可与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情况同样地实施。
说明“发送能力通知码元”的例子。终端#p也可以将表示自身“对应于/不对应于MIMO发送”的信息、表示“可以发送的流的数”的信息、表示“可以发送的流的最大数”的信息、或者表示“自身对应于/不对应于多个流的发送”的信息包含在“发送能力通知码元”中,发送到基站(AP)。由此,基站(AP)可以将对从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要求发送到终端#p。再者,这里所谓的流是指彼此不同的流。
上述那样的表示“可以发送的流的数”的信息、表示“可以发送的流的最大数”的信息,与在“接收能力通知码元”的说明中记载的同样,可以通过“扩展能力字段”发送,也可以通过“核心能力字段”发送。
此外,可以将对同一终端的“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和“发送能力通知码元”的两者包含在一个能力元素格式中发送,也可以通过分开的能力元素格式发送。而且,将“接收能力通知码元”及“发送能力通知码元”进行统称,也可以称为“发送接收能力通知码元”。
(实施方式26)
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等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例如在图3、图4、图26、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中,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或相位变更单元305B的结构。以下,说明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用于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结构方法。
首先,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在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之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是N的周期,准备N个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这N个值。即,为Phase[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假设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中,提取M个值,将这些M个值表示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即,为Phase_1[k],假设k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为小于N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的任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的方法。此时,以下的算式成立。
yp(i=u+v×M)=Phase_1[u]…式(75)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此外,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10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并且减少相位变更值w(i)的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是Nb的周期,准备Nb个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这Nb个值。即,假设为Phase_b[k],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假设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b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中,提取Mb个值,将这些Mb个值表示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即,为Phase_1[k],假设k为0以上并且M-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b为小于Nb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的任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b的方法。此时,假设以下成立。
yp(i=u+v×Mb)=Phase_1[u]··式(76)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b-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以Yp(i)提供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定相位变更值Yp(i)为Na的周期,准备Na个的值作为相位变更值。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例如,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的值。即,为Phase_a[k],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然后,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再者,对于假定为周期Na时的相位变更值Yp(i)的设定方法,如在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而且,从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中,提取Ma个值,将这些Ma个的值表示为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即,假设为Phase_2[k],k为0以上并且Ma-1以下的整数。再者,假设Ma为小于Na的2以上的整数。
此时,假设相位变更值Yp(i)取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的任一个值。而且,假设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分别至少1次用作相位变更值Yp(i)。
例如,作为其一例子,有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Ma的方法。此时,假设以下成立。
Yp(i=u+v×Ma)=Phase_2[u]··式(77)
再者,u为0以上并且Ma-1以下的整数。此外,假设v为0以上的整数。
此外,可以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3那样,在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然后,图10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使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而且,Ma和M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得到接收装置可以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或者减少相位变更值Yp(i)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实施方式2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是N的周期。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该N个值。即,假设为Phase[k],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此时,假设Phase[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78)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以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为了为周期N,将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yp(i=u+(v+1)×N)··式(79)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79)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然后,图10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得到接收装置可以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减少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b的周期。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该Nb个值。即,假设为Phase_b[k],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b[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80)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b。为了设为周期Nb,将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b,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b)=yp(i=u+(v+1)×Nb)··式(81)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81)成立。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是Na的周期。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值。即,假设为Phase_a[k],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A[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82)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a。为了设为周期Na,将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a,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a)=Yp(i=u+(v+1)×Na)··式(83)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83)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3那样,在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10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根据空间分集效应,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获得接收装置可以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而且,如上述那样,通过限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值的数,可极大地减少对数据的接收质量的影响,并且可以减小发送装置、接收装置的电路规模。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6组合实施。即,也可以从式(78),提取M个相位变更值。此外,可以从式(80)提取Mb个的相位变更值,也可以从式(82)提取Ma个相位变更值。
(实施方式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41、图45、图47等那样,说明在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例如,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的周期。再者,假设N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作为该N个值。即,假设为Phase[k],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u]≠Phase[v]成立。此时,假设Phase[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84)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为了设为周期N,将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yp(i=u+(v+1)×N)…式(85)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85)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3等那样,在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2那样,在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中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2中,对与图3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号。
例如,在式(3)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有关相位变更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102的第1信号处理单元6200使用矩阵Wp、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4A、306B。
而且,图3、图4、图41、图45、图47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在复数平面中,从相位的观点来看,相位变更值yp(i)的可取的值均匀地存在,所以得到空间分集效应。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极大可能可以得到接收装置能够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接着,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说明存在加权合成单元303、以及相位变更单元305A和相位变更单元305B时的相位变更方法。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B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
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b的周期。再者,假设Nb为2以上的整数。然后,准备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作为该Nb个值。即,假设为Phase_b[k],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B[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假设v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b[u]≠Phase_b[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b[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86)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相位变更值yp(i)的周期为Nb。为了设为周期Nb,将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b,例如,假设以下成立。
yp(i=u+v×Nb)=yp(i=u+(v+1)×Nb)··式(87)
再者,u为0以上并且Nb-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式(87)成立。
如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假设将相位变更单元305A中的相位变更值以yp(i)提供。再者,i是码元号,例如,假设i为0以上的整数。例如,假设相位变更值Yp(i)为Na的周期。再者,假设Na为2以上的整数。而且,准备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作为该Na个值。即,假设为Phase_a[k],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而且,假设Phase_a[k]为0弧度以上并且2π弧度以下的实数。此外,假设u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u≠v。而且,在满足这些的所有u、v中,Phase_a[u]≠Phase_A[v]成立。此时,假设Phase_a[k]以下式表示。再者,假设k为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
其中,假设式(88)的单位是弧度。而且,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相位变更值w(i)的周期为Na。为了设为周期Na,将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如何排列都可以。再者,为了为周期Na,例如,以下成立。
Yp(i=u+v×Na)=Yp(i=u+(v+1)×Na)··式(89)
再者,u是0以上并且Na-1以下的整数,v是0以上的整数。而且,在满足它们的所有u、v中,式(89)成立。
再者,可以如图26、图40、图43、图44等那样,由加权合成单元303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单独地进行加权合成处理和相位变更处理,也可以如图103,由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实施加权合成单元303中的处理和相位变更单元305A、305B中的处理。再者,在图103中,对与图26、图40、图43、图44同样地动作的部分附加相同标号。
例如,在式(42)中,在将用于加权合成的矩阵设为Fp,将与相位变更有关的矩阵设为Pp时,预先准备矩阵Wp(=Pp×Fp)。而且,图103的第2信号处理单元6300使用矩阵Wp和信号301A(sp1(t)),信号301B(sp2(t)),也可以生成信号306A、306B。
而且,图26、图40、图43、图44中的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3801A,3801B可以进行相位变更的信号处理,也可以不进行。
此外,Na和Nb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如以上,通过设定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在复数平面中,从相位的观点来看,由相位变更值yp(i)和相位变更值Yp(i)得到的值均匀地存在,所以得到空间分集效应。由此,在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存在多路径等的环境中,可极大地得到接收装置可以得到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再者,若本实施方式适用于本说明书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位变更方法,则效果可能很大。但是,即使适用于除此以外的相位变更方法,也可同样地实施。
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6组合实施。即,也可以从式(84),提取M个相位变更值。此外,可以从式(86)提取Mb个的相位变更值,也可以从式(88)提取Ma个相位变更值。
(补充6)
对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例如,也可以采用NU(Non-uniform)-QAM、π/2移位BPSK、π/4移位QPSK、移位了某一值的相位的PSK方式等。
而且,相位变更单元309A、309B也可以是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环移位分集)。
在本说明书中,例如,在图3、图4、图26、图33、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说明了映射后的信号sp1(t)和映射后的信号sp2(t)传输彼此不同的数据,但不限于此。即,映射后的信号sp1(t)和映射后的信号sp2(t)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例如,在设为码元号i=a(a例如为0以上的整数)时,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a)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
再者,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a)传输相同的数据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映射后的信号sp1(i=a)和映射后的信号sp2(i=b)也可以传输相同的数据(b为0以上的整数,a≠b)。而且,也可以使用sp1(i)的多个码元传输第1数据序列,使用sp2(i)的多个码元传输第2数据序列。
(实施方式29)
在本说明书中,在图1、图52等的基站包括的“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中,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包括可切换的多个预编码矩阵、即多个代码簿,基于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反馈信息,基站从可切换的预编码矩阵中、即可切换的代码簿中选择用于生成对用户#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用户#p用信号处理单元”102_p也可以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运算。再者,基站也可以确定基站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的选择。以下,说明这点。
图104表示基站和用户#p、即终端#p的关系。基站6400发送调制信号(即,6410_p),终端#p即6401_p接收基站发送的调制信号。
例如,假设在基站6400发送的调制信号中,包含用于估计接收电场强度等的信道的状态的参考码元、参考信号、前置码等。
终端#p即6401_p从基站发送的参考码元、参考信号、前置码等来估计信道状态。而且,终端#p即6401_p将包含了信道状态的信息的调制信号发送到基站(6411_p)。此外,终端#p即6401_p根据信道状态,也可以将基站用于生成对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器发送。
基站6400基于从终端得到的这些反馈信息,选择为了生成对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以下说明该动作的具体例子。
假设基站的加权合成单元可进行“矩阵A、矩阵B、矩阵C、矩阵D”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而且,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A”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A”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B”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B”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C”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C”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确定为使用“矩阵D”作为加权合成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等中的加权合成单元(例如,303)中,用“矩阵D”进行加权合成、即预编码,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再者,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此外,在加权合成后可以实施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相位变更,也可以不实施。此时,也可以根据控制信号等,切换相位变更的实施、不实施。
同样,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也准备多个为了生成输出信号(调制信号)而使用的矩阵(也可以称为代码簿),基于来自终端的反馈信息,基站选择在图1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中使用的矩阵,用选择的矩阵,也可以生成输出信号。再者,基站也可以确定选择要使用的矩阵。以下,说明这点。再者,对于基站和终端的交换,由于用图104如上述中说明的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假设基站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104可进行“矩阵α、矩阵β、矩阵γ、矩阵δ”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矩阵、即代码簿。而且,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α”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α”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β”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β”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γ”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γ”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确定为使用“矩阵δ”作为复用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1等中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中,用“矩阵δ”施以复用信号处理,生成调制信号,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再者,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
假设基站的图70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可进行“矩阵P、矩阵Q、矩阵R、矩阵S”的运算,作为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再者,假设p为1以上并且M以下的整数。而且,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P”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70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P”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同样,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Q”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70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Q”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R”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70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R”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发送生成的调制信号。
在基站为了生成用于对用户#p、即终端#p发送的调制方式,确定为使用“矩阵S”作为复用信号处理的情况下,在基站包括的图70的复用信号处理单元7000_p中,用“矩阵S”进行复用信号处理,基站生成用户#p、即终端#p用的调制信号。然后,基站将生成的调制信号发送。
再者,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基站为了生成调制信号而可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代码簿,说明了包括4种类的矩阵的例子,但包括的矩阵的数不限于4,只要包括多个矩阵,就可同样地实施。
以上,即使各单元如本实施方式的说明的那样动作,同样可以得到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其他实施方式组合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效果。
(实施方式30)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29的说明中,作为基站或AP的结构,说明了图1和图70等的结构的情况。即,说明了基站对多个用户、即多个终端,可同时发送调制信号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基站或AP的结构为图105那样的结构的情况的例子。
图105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或AP的结构。
纠错编码单元6502将数据6501、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有关纠错码的信息,例如,纠错编码方式、编码率等的信息,对数据6501进行纠错编码,输出纠错编码后的数据6503。
映射单元6504将控制信号6500、纠错编码后的数据6503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调制方式的信息,进行映射,输出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
信号处理单元6506将控制信号6500、以及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以及信号群110作为输入,基于控制信号6500中包含的有关发送方法的信息,对流#1的基带信号6505_1和流#2的基带信号6505_2施以信号处理,生成第1调制信号6506_A和第2调制信号6506_B,并输出。
无线单元6507_A将第1调制信号6506_A、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对第1调制信号6506_A施以变频等处理,输出第1发送信号6508_A,第1发送信号6508_A从天线单元#A、6509_A作为电波输出。
同样,无线单元6507_B将第2调制信号6506_B、控制信号6500作为输入,对第2调制信号6506_B施以变频等处理,输出第2发送信号6508_B,第2发送信号6508_B从天线单元#B、6509_B作为电波输出。
再者,第1发送信号6508_A和第2发送信号6508_B为相同时间的相同频率(频带)的信号。
图105中的信号处理单元6506,例如,包括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的任何一个的结构。此时,相当于图105的6505_1的信号的信号为301A,相当于6505_2的信号的信号为301B,相当于6500的信号的信号为300。而且,在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中,存在2系统的输出信号,但该2系统的输出信号相当于图105中的信号6506_A、6506_B。
再者,图105的信号处理单元6506,例如包括图3、图4、图26、图38、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76、图77的任何一个的结构。即,也可以考虑与单用户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对应的发送装置。
因此,在将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29的各实施方式实施的情况下,如图24那样,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中,基站对多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但包括图10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中,对1个终端发送调制信号。因此,包括图10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29的各实施方式中,与终端#p=1进行交换,进行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29的各实施方式实施。即使这样,也可以进行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29的各实施方式的实施,可以同样地得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
再者,包括图105的发送装置的基站,通过利用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和/或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或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可与多个终端进行交换。
当然,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组合多个,并实施。
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毕竟是例子,例如,即使例示了“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在适用了另外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使用的纠错码、码长度、编码率等),控制信息等”的情况下,也可用同样的结构实施。
对于调制方式,即使使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也可实施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其他的内容。例如,即使适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Keying;幅度相移键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冲幅度调制)(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等,在各调制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均匀映射、非均匀映射。此外,I-Q平面中的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配置方法(具有2个、4个、8个、16个、64个、128个、256个、1024个等的信号点的调制方式)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所示的调制方式的信号点配置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发送装置的设备,例如考虑广播台、基站、访问点、终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等的通信和广播设备,此时,包括接收装置的设备,考虑电视机、收音机、终端、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访问点、基站等的通信设备。此外,本发明中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也可考虑该设备是通过某种接口可连接到用于执行电视机、收音机、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的应用的装置的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码元以外的码元,例如导频码元(前置码、唯一字、字组、参考码元等),控制信息用的码元等也可以任何方式地配置在帧中。而且,这里,命名为导频码元、控制信息用的码元,但也可以进行任何命名方式,功能本身是重要的。
例如,导频码元只要是在发送接收机中,用PSK调制进行了调制的已知的码元(或者,通过接收机取同步,接收机也可以知道发送机发送的码元。)即可,接收机用该码元,进行频率同步、时间同步、(各调制信号的)信道估计(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估计),信号的检测等。
此外,控制信息用的码元是,用于实现(应用等的)数据以外的通信的、用于传输需要传输到通信对象的信息(例如,通信所用的调制方式、纠错编码方式和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率、高层中的设定信息等)的码元。
再者,本发明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通信装置进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其通信方法作为软件进行。
再者,例如,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预先存储在ROM(Read Re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中,可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处理单元)使该程序动作。
此外,也可以将执行上述通信方法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将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使计算机根据该程序动作。
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等的各结构通常也可以被作为集成电路即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来实现。这些集成电路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被集成为单芯片。这里,虽设为了LSI,但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被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而且,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各种帧结构。假设包括图1的发送装置的例如基站(AP)使用OFDM方式等的多载波方式发送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帧结构的调制信号。此时,在与基站(AP)进行通信的终端(用户)发送调制信号时,可以考虑终端发送的调制信号是单载波的方式的适用方法(通过基站(AP)使用OFDM方式,可以对多个终端同时地发送数据码元组,此外,通过终端使用单载波方式,可降低功耗)。
此外,将单载波方式中说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多载波方式,也可以同样地实施。而且,将作为直达波为支配性的环境中提高接收质量说明的方法适用于其他的信道模型,也可提高接收质量。因此,本发明可普遍地适用于无线通信。
此外,也可以适用于终端用基站(AP)发送的调制信号使用的一部分频带,发送调制信号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基站等通信装置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2_1~102_M用户#1用信号处理单元~用户#M用信号处理单元104,7000复用信号处理单元
106_1~106_N无线单元$1~无线单元$N
108_1~108_N天线单元$1~天线单元$N
151接收天线群
153,1954无线单元群
158设定单元
155,206,1804,1911,3509,6506信号处理单元
202,6502纠错编码单元
204,5702,6504映射单元
303,A401加权合成单元
305A,305B,309A,309B,3801A,3801B相位变更单元
307A,307B插入单元
401A,401B系数乘法单元
502 串并行转换单元
504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506,3201处理单元
802 控制信息用映射单元
902 分配单元
904_1~904_4,2103_1~2103_4乘法单元
906_1~906_4,2101_1~2101_4天线
1802_1用户#1用交织器(重新排列单元)
1901X天线单元#X
1901Y天线单元#Y
1903X,1903Y无线单元
1905_1,1907_1调制信号u1的信道估计单元
1905_2,1907_2调制信号u2的信道估计单元
1909,3507控制信息解码单元
1952 发送用信号处理单元
1956 发送天线群
2105 合成单元
2400,6400基站
2401_1~2401_M,6401_1~6401_M终端#1~终端#M
3101,3203信号选择单元
3102 输出控制单元
3403 发送装置
3404 接收装置
3408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3501,6509_A,6509_B天线单元
3503,6507_A,6507_B无线单元
3505信道估计单元
4909A,4909BCDD单元
5502循环延迟单元
6200第1信号处理单元
6300第2信号处理单元
7002加法单元

Claims (18)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决定单元,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
调制映射单元,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不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
预编码单元,在所述调制映射单元生成了被实施了所述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通过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所述预编码来实施第2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不实施所述第2相位变更,在所述调制映射单元生成了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或者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3相位变更的值以及所述第4相位变更的值从共同的多个候选值中被选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第1OFDM发送模式以及不同于所述第1OFDM发送模式的其他的发送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其他的发送模式为单载波发送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在所述调制映射单元中,使用π/2移位BPSK,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量按每个码元被切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2相位变更的值从多个候选值中被选择,被选择的值被用作一定期间固定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分别是OFDM码元序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包含多个天线端口,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每一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中的至少任一方,或者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中的至少任一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同一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2个码元序列,
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是通过对所述2个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而生成的信号。
9.一种发送方法,
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
在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
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
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通过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所述预编码来实施第2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不实施所述第2相位变更,
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
在决定为不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
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
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
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所述第3相位变更的值以及所述第4相位变更的值从共同的多个候选值中被选择。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在所述发送中使用第1OFDM发送模式以及不同于所述第1OFDM发送模式的其他的发送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其他的发送模式为单载波发送模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在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在所述比特序列的调制中,使用π/2移位BPSK,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量按每个码元被切换。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所述第2相位变更的值从多个候选值中被选择,被选择的值被用作一定期间固定值。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分别是OFDM码元序列。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使用多个天线端口进行所述发送,所述多个天线端口的每一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的至少任一方,或者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的至少任一方。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方法,其中,
在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同一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2个码元序列,
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是通过对所述2个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而生成的信号。
17.一种集成电路,包括:决定单元、调制映射单元、预编码单元、以及发送单元,
所述决定单元控制决定是否进行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决定处理,
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以下的处理:
所述调制映射单元执行调制映射处理,通过调制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码元序列,所述预编码前的所述第1相位变更的值被周期性地切换;
所述预编码单元执行预编码处理,通过对所述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通过对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实施所述预编码来实施第2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不实施所述第2相位变更;以及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的处理,
在所述决定单元决定为不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控制以下的处理:
所述调制映射单元执行调制映射处理,通过调制所述比特序列,生成第1码元序列以及第2码元序列;
所述预编码单元执行预编码处理,通过对所述第1码元序列以及所述第2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生成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以及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对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3相位变更,对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信号实施第4相位变更;以及
所述发送单元执行发送处理,发送所述被进行了第3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4预编码的相位变更后的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在决定为进行所述预编码前的相位变更的情况下,通过调制同一比特序列,生成被实施了预编码前的第1相位变更的2个码元序列,
所述被进行了第1预编码的信号以及所述被进行了第2预编码的信号是通过对所述2个码元序列实施预编码而生成的信号。
CN202111170315.7A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Active CN114024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0315.7A CN114024585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331 2016-07-15
JP2016-140331 2016-07-15
JP2017-000512 2017-01-05
JP2017000512 2017-01-05
JP2017040865 2017-03-03
JP2017-040865 2017-03-03
JP2017-107012 2017-05-30
JP2017107012 2017-05-30
PCT/JP2017/022622 WO2018012216A1 (ja) 2016-07-15 2017-06-20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CN201780032452.XA CN109196788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202111170315.7A CN114024585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2452.XA Division CN109196788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585A CN114024585A (zh) 2022-02-08
CN114024585B true CN114024585B (zh) 2024-05-17

Family

ID=6095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0315.7A Active CN114024585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和集成电路
CN201780032452.XA Active CN109196788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2452.XA Active CN109196788B (zh) 2016-07-15 2017-06-20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6) US10355765B2 (zh)
EP (2) EP4072034A1 (zh)
JP (2) JP6989500B2 (zh)
KR (2) KR102292779B1 (zh)
CN (2) CN114024585B (zh)
BR (1) BR112018074457A2 (zh)
MX (1) MX2018014598A (zh)
RU (1) RU2734653C2 (zh)
SG (1) SG11201810785VA (zh)
WO (1) WO2018012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5722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n edmg ppdu
US10904062B2 (en) 2017-08-08 2021-01-2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PPDU) including a training field
US11570215B2 (en) * 2018-01-25 2023-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enabling signaling message correlation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717A (zh) * 2007-12-20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量化的预编码的空间复用mimo用的改进式选择准则
JP2009296318A (ja) * 2008-06-05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コーダ回路及び受信装置
EP2525538A2 (en) * 2011-05-16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IMO Precoding in a QAM system
CN103004120A (zh) * 2010-10-1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3004121A (zh) * 2010-12-10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004119A (zh) * 2010-12-10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477584A (zh) * 2011-04-19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503351A (zh) * 2011-04-19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中继方法、中继装置
CN103814539A (zh) * 2011-09-08 2014-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JP2015233316A (ja) * 2015-07-29 2015-12-2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05637788A (zh) * 2013-10-31 2016-06-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5863A (en) * 1993-10-04 1995-12-1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messages to portable communication unit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02833A (en) * 1994-12-19 1997-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Walsh shift keying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10501A (en) * 1995-02-01 1997-03-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Dynamic power and voltage regulator for an ac transmission line
US7738533B2 (en) * 2002-01-07 2010-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ed CDMA and GPS searching
CN101578779A (zh) * 2007-01-19 2009-11-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天线发送装置、多天线接收装置、多天线发送方法、多天线接收方法、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US8175181B1 (en) * 2007-05-31 2012-05-0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modulation coding scheme
US8379749B2 (en) * 2007-06-19 2013-02-19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5446671B2 (ja) * 2009-09-29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539400A (zh) 2009-09-30 2015-04-22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使用多个天线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MX2012011365A (es) * 2010-04-02 2012-11-12 Fujitsu Ltd Aparato y metodo para generacion de codigo de cubierta ortogonal y aparato y metodo para mapeo de codigo de cubierta ortogonal.
US20120224651A1 (en) * 2011-03-03 2012-09-06 Yutaka Murakami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US8472542B1 (en) * 2012-02-29 2013-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WO2013175774A1 (ja) * 2012-05-22 2013-1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6050028B2 (ja) * 2012-05-25 2016-1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EP2930871B1 (en) * 2012-12-07 2018-03-07 Sun Patent Trust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CN110034793B (zh) * 2014-04-24 2022-05-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机、接收方法及接收机
EP3468059B1 (en) * 2016-06-03 2020-11-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717A (zh) * 2007-12-20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量化的预编码的空间复用mimo用的改进式选择准则
JP2009296318A (ja) * 2008-06-05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コーダ回路及び受信装置
CN103004120A (zh) * 2010-10-18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3004121A (zh) * 2010-12-10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004119A (zh) * 2010-12-10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477584A (zh) * 2011-04-19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3503351A (zh) * 2011-04-19 2014-01-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中继方法、中继装置
EP2525538A2 (en) * 2011-05-16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IMO Precoding in a QAM system
CN103814539A (zh) * 2011-09-08 2014-05-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CN105637788A (zh) * 2013-10-31 2016-06-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
JP2015233316A (ja) * 2015-07-29 2015-12-2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息模式波前传感技术研究;刘长海;《知网网络出版》;第1-16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7327B2 (en) 2020-03-10
BR112018074457A2 (pt) 2019-03-19
RU2018145303A (ru) 2020-08-17
US11811479B2 (en) 2023-11-07
JP7148702B2 (ja) 2022-10-05
SG11201810785VA (en) 2019-01-30
US20230147488A1 (en) 2023-05-11
RU2734653C2 (ru) 2020-10-21
MX2018014598A (es) 2019-03-14
US20230353217A1 (en) 2023-11-02
US10355765B2 (en) 2019-07-16
US20200162145A1 (en) 2020-05-21
KR102336083B1 (ko) 2021-12-06
CN114024585A (zh) 2022-02-08
US20210167836A1 (en) 2021-06-03
US20190109628A1 (en) 2019-04-11
KR102292779B1 (ko) 2021-08-25
US11563476B2 (en) 2023-01-24
KR20210098552A (ko) 2021-08-10
JP6989500B2 (ja) 2022-01-05
JP2022019891A (ja) 2022-01-27
RU2018145303A3 (zh) 2020-08-17
US20190280755A1 (en) 2019-09-12
EP4072034A1 (en) 2022-10-12
US10951294B2 (en) 2021-03-16
JPWO2018012216A1 (ja) 2019-05-16
EP3487085A1 (en) 2019-05-22
WO2018012216A1 (ja) 2018-01-18
KR20190030644A (ko) 2019-03-22
EP3487085A4 (en) 2019-06-19
CN109196788B (zh) 2021-10-22
CN109196788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8702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2023034447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