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390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3900A
CN114023900A CN202111252973.0A CN202111252973A CN114023900A CN 114023900 A CN114023900 A CN 114023900A CN 202111252973 A CN202111252973 A CN 202111252973A CN 114023900 A CN114023900 A CN 114023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layer
layer
via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2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29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3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3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3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离型膜、散热层和保护层,离型膜设置于背板一侧,散热层设置于离型膜远离背板的一侧,保护层设置于散热层远离离型膜的一侧,其中,散热层形成有过孔,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本申请通过在散热层形成过孔,并在过孔内设置缓冲材料,增大散热层的回弹复原性,避免边缘出现褶皱和翘曲,损伤显示装置;且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在两个界面的接触过程中,即使存在颗粒以及外力,由于缓冲材料具有缓冲作用,降低散热层接触颗粒的可能性,且降低刺伤和印痕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件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会在背板下侧贴附散热结构,以对显示器件进行散热。由于散热结构中散热片一般为金属或者金属合金组成,在散热片的制备、移动、吸附承载、贴附压合过程中,以及包装完成后堆叠过程中,由于外部的硬质异物以及外力的作用,导致散热片接触颗粒的可能较高,散热片会出现刺伤和印痕不良的风险较高,进而损伤显示面板,且由于金属的回弹性较低,在金属出现变形时无法复原,从而对显示面板产生损伤,且随着显示器件的尺寸变大,进一步增大上述问题。
所以,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散热构件容易受到颗粒和外力损伤所导致的显示器件出现损伤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散热构件容易受到颗粒和外力损伤所导致的显示器件出现损伤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
背板;
离型膜,设置于所述背板一侧;
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离型膜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
其中,所述散热层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缓冲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包括金属层和压敏胶层,所述金属层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压敏胶层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且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靠近显示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的中间部分,所述过孔关于所述绑定区的竖直中轴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端子和与所述绑定端子绑定的电子元件,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设置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所述子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材料面积范围为所述散热层的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材料的材料包括硅脂。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离型膜、散热层和保护层,离型膜设置于背板一侧,散热层设置于离型膜远离背板的一侧,保护层设置于散热层远离离型膜的一侧,其中,散热层形成有过孔,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本申请通过在散热层形成过孔,并在过孔内设置缓冲材料,增大散热层的回弹复原性,避免边缘出现褶皱和翘曲,损伤显示装置;且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在两个界面的接触过程中,即使存在颗粒以及外力,由于缓冲材料具有缓冲作用,降低散热层接触颗粒的可能性,且降低刺伤和印痕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散热构件容易受到颗粒和外力损伤所导致的显示器件出现损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1包括:
背板12;
离型膜113,设置于所述背板12一侧;
散热层112,设置于所述离型膜113远离所述背板12的一侧;
保护层111,设置于所述散热层112远离所述离型膜113的一侧;
其中,所述散热层112形成有过孔115,所述过孔115内设置有缓冲材料1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通过在散热层形成过孔,并在过孔内设置缓冲材料,增大散热层的回弹复原性,避免边缘出现褶皱和翘曲,损伤显示装置;且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在两个界面的接触过程中,即使存在颗粒以及外力,由于缓冲材料具有缓冲作用,降低散热层接触颗粒的可能性,且降低刺伤和印痕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包括金属层和压敏胶层,所述金属层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缓冲材料。对于金属层在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容易受到异物和外力的影响,通过将金属层形成过孔,使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则可以降低金属层受到异物影响的可能性,且降低外力对金属层的影响,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后翘曲无法回弹。
针对散热层容易受到异物和外力的作用,导致出现刺伤、印痕和褶皱等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层112包括金属层112a和压敏胶层112b,所述金属层112a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压敏胶层112b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背板12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114。通过将散热层中的金属层和压敏胶层均形成过孔,使得散热层在制备、贴合和移动过程中,散热层的两侧均能降低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由于散热层中设有缓冲材料,使得散热层具有一定的柔性,避免散热层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变形后无法回弹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金属层的导热系数,通过缓冲材料填充于金属层,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区181和非显示区182,所述非显示区182包括绑定区182a,所述过孔115设置于所述绑定区182a,且位于所述绑定区182a的靠近显示区181的一侧。针对绑定区为显示装置的热量集中区,将缓冲材料设置于绑定区,可以降低绑定区受到异物或者颗粒的影响,避免绑定区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通过采用缓冲材料设置于绑定区,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孔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的中间部分,所述过孔关于所述绑定区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绑定区182a可以划分为虚线所示的9个区域时,将过孔115设置在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使过孔关于绑定区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则可以降低绑定区受到异物或者颗粒的影响,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的风险,且该设置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整面均一性及消散,降低显示面板的热量,降低成本。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端子和与所述绑定端子绑定的电子元件,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设置的区域。通过将过孔设置于电子元件设置的区域,则可以降低电子元件设置区域的散热层受到异物或者颗粒影响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影响电子元件的绑定,且在受到外力时,缓冲材料提高了散热层的柔性,使得散热层能够在变形后回弹,避免出现褶皱或者翘曲,而缓冲材料与金属层的交叉设置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所述子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通过将过孔设置为多个子过孔,且通过多列子过孔交叉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缓冲材料均匀的分散热量,且多个子过孔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绑定区182a可以划分为虚线所示的16个区域时,可以将过孔115设置为多行和多列子过孔,例如设置于第一行的第一子过孔115a和第二行的第二子过孔115b,且使得这些子过孔在不同行和不同列交叉设置,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绑定区182a可以划分为虚线所示的25个区域时,可以将过孔115设置为多行和多列子过孔,且子过孔靠近显示区设置,且使得这些子过孔在不同行和不同列交叉设置,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上述实施例以过孔设置于绑定区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的温度也会较高,因此可以使得过孔设置于绑定区以及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绑定区和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以及靠近所述绑定区的显示区,且设置于所述绑定的过孔靠近于所述显示区。通过将过孔设置在绑定区和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则可以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绑定区和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设置于绑定区的过孔的数量大于设置于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的过孔的数量,由于温度会由绑定区传递至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因此可以将绑定区的过孔数量设置为大于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的过孔数量,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
具体的,设置于绑定区的过孔与设置于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交叉设置,即将过孔在不同行和不同列交叉设置,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上述实施例以概括过孔设置于绑定区和靠近绑定区的显示区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过孔还可以设置于显示区。
针对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均可能受到异物或者颗粒的影响,且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均可能受到外力影响。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181和非显示区182,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81和所述非显示区182。通过将过孔设置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使得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均设有缓冲材料,则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堆叠等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降低了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通过将过孔设置为多行和多列,并使得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则可以使得缓冲材料均匀的分散热量,且多个子过孔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子过孔,例如在显示装置1可以划分为虚线示出的9个区域时,过孔115包括设置于第一行的第三子过孔115c和设置于第二行的第四子过孔115d,且使得各列子过孔交叉设置,则子过孔均匀的分布于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显示装置1可以划分为虚线示出的16个区域时,过孔115包括包含多行和多列子过孔,且各列子过孔交叉设置,则子过孔均匀的分布于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显示装置1可以划分为虚线示出的25个区域时,过孔115包括包含多行和多列子过孔,且各列子过孔交叉设置,则子过孔均匀的分布于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从而降低金属层与异物或者颗粒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且多个缓冲材料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各个区域,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而多个子过孔交叉设置,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柔性,避免金属层在受到外力作用变形时无法回弹的问题,避免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材料面积范围为散热层的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二。针对仅采用金属层时会导致显示装置出现损伤的问题,以及仅采用缓冲材料无法达到散热要求时,使缓冲材料的面积范围为散热层的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从而保证显示装置的散热效果时,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以及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材料的材料包括硅脂。在金属层为铜和铝时,铜的导热系数约为400瓦/米*开尔文,铝的导热系数约为200瓦/米*开尔文,硅脂的导热系数约为10瓦/米*开尔文,在上述设置方式下,散热层的整面导热系数约为100瓦/米*开尔文,可以使显示装置的温度低于40摄氏度,满足需求,且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柔性并避免显示装置被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散热结构11仅为一种散热结构,并不限定所有的散热结构均为该设计方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衬底13、驱动电路层14、发光功能层15和封装层16,在设置该散热结构时,可以将该散热结构设置于上述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下,从而避免OLED显示装置受到损伤,且对于大尺寸的显示器件,能够较好的避免散热层出现刺伤或者印痕不良以及散热层出现褶皱或者翘曲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层14包括有源层141、第一栅极绝缘层142、第一金属层143、第二栅极绝缘层144、第二金属层145、层间绝缘层146、源漏极层147和平坦化层148。
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5包括像素电极层151、像素定义层152、发光材料层153和公共电极层154。
具体的,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上述实施例以散热结构设置于OLED显示器件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散热结构还可以设置于液晶显示器件下,例如将该散热器件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下。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散热结构11,该散热结构11包括保护层111、散热层112、离型膜113,散热层112包括铜层112c、缓冲层112d、网格胶112e,铜层112c形成有过孔,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114。对于具有该结构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对散热层形成过孔,并在过孔内设置缓冲材料,增大散热层的回弹复原性,避免边缘出现褶皱和翘曲,损伤显示装置;且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在两个界面的接触过程中,即使存在颗粒以及外力,由于缓冲材料具有缓冲作用,降低散热层接触颗粒的可能性,且降低刺伤和印痕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板、离型膜、散热层和保护层,离型膜设置于背板一侧,散热层设置于离型膜远离背板的一侧,保护层设置于散热层远离离型膜的一侧,其中,散热层形成有过孔,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本申请通过在散热层形成过孔,并在过孔内设置缓冲材料,增大散热层的回弹复原性,避免边缘出现褶皱和翘曲,损伤显示装置;且在散热层的制备、移动、贴合过程中,由于缓冲材料的存在,在两个界面的接触过程中,即使存在颗粒以及外力,由于缓冲材料具有缓冲作用,降低散热层接触颗粒的可能性,且降低刺伤和印痕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良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离型膜,设置于所述背板一侧;
散热层,设置于所述离型膜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离型膜的一侧;
其中,所述散热层形成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缓冲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包括金属层和压敏胶层,所述金属层形成有第一过孔,所述压敏胶层形成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内设有缓冲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且位于所述绑定区的靠近显示区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的中间部分,所述过孔关于所述绑定区的竖直中轴线对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端子和与所述绑定端子绑定的电子元件,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设置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所述子过孔设置于所述绑定区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过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包括阵列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多个子过孔,且相邻列的子过孔交叉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面积范围为所述散热层的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材料的材料包括硅脂。
CN202111252973.0A 2021-10-27 2021-10-27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023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973.0A CN114023900A (zh) 2021-10-27 2021-10-27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973.0A CN114023900A (zh) 2021-10-27 2021-10-2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3900A true CN114023900A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57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2973.0A Pending CN114023900A (zh) 2021-10-27 2021-10-2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390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85491A1 (en) * 2017-08-31 2019-12-19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796955A (zh) * 2019-11-13 2020-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85491A1 (en) * 2017-08-31 2019-12-19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0796955A (zh) * 2019-11-13 2020-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5856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10516119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692943B2 (en) Touc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in-cell touc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9148957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wiring substrate
US2020021214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122116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103536A1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820766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module having a bent strip conductor
CN106960860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5762153B (zh) 显示设备
WO2016015421A1 (zh) 阵列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346332A (zh) 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US1073431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nection unit
US1127119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JP6719948B2 (ja) 表示装置
US2013018783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s
RU2011148901A (ru) Подложка активной матриц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меющее такую подложку
CN106154650B (zh) 一种曲面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曲面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60070211A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7443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00869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67609A (ko)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90363307A1 (en)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69702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23900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