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2908B -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2908B
CN114022908B CN202210007583.5A CN202210007583A CN114022908B CN 114022908 B CN114022908 B CN 114022908B CN 202210007583 A CN202210007583 A CN 202210007583A CN 114022908 B CN114022908 B CN 114022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rian
electronic fence
region
outward
jud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75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2908A (zh
Inventor
郑双午
许能华
闫潇宁
贾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ruan Huishi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nr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ruan Huishi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nr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ruan Huishi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nr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ruan Hu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75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2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2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2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2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92Multi-camera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根据区域划分情况部署多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多个外向判别摄像头,并确定识别范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根据区域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通过定位设备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在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行人数据判断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跨区域规则。本发明在不通过卫星定位信息和人脸比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精度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

Description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行人电子围栏一般设置于交通要道,旨在利用电子设备判断目标行人是否处于规定的区域中、或者是否按照预设的规则行动,以达到交通管控、规范行人行为的作用。在传统的行人电子围栏方案中,电子围栏通过定位系统或者行人信息注册系统实现,即首先设置电子围栏区域,并通过定位系统或者行人信息注册系统得到围栏周围的行人位置,以判断行人位置与电子围栏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
问题在于,这种传统的电子围栏一般不包括识别行人的行进路线的功能,若电子围栏设置在交通要道互相交错的路口处,则涉及到行进规则的设置,在设定电子围栏区域的基础上,若要继续判断行人在路口环境中是否按照预设的规则行动,需要更进一步地在电子围栏系统中大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相对的,这样的电子围栏系统的实时性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快速做出警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围栏系统不能实现跨区域的行为判断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使两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分别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使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完全覆盖连接支路;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包括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且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路及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为矩形形状,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支路所在的矩形形状的顶点上。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都分别设置了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时,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中心均指向所述连接支路的中心区域,并且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边缘相交于P点,所述P点位于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交界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均包含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的表项,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还包括运动状态的表项,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还包括越界标记的表项。
更进一步地,所述跨区域规则包括:
所述行人通过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活动;
所述行人仅在所述主路上进行跨区域行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统一查询同一所述行人的所述行人数据,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分析所述行人的行为,其中: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支路的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主路的跨区域规则。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包括:
区域规划模块,用于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设备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使两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分别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使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完全覆盖连接支路;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规则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行人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行人跨区追踪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由于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主路和支路来设计电子围栏区域,并结合多个摄像设备实现不同角度覆盖,同时利用多种识别技术和数据共享,使得在不通过卫星定位信息和人脸比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精度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的部署,从而提高了跨区域电子围栏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的步骤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设备识别范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向定位摄像头工作流程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向判别摄像头工作流程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的步骤流程框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具体的,请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示意图,在一具有交叉路径的区域部署所述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所述交叉路径包括所述主路和所述支路,所述主路与所述支路的交叉区域为连接支路,其中,以所述连接支路为划分中心,将所述主路分为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三个部分,将所述支路分为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三个部分,所述主路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行走区域和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走区域和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设施,所述支路用于连接但不贯通所述第一行走区域和所述第二行走区域,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并与所述连接支路接壤。
S102、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使两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分别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使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完全覆盖连接支路;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具体的,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设备识别范围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包括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且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以及附图中以2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2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为例,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分别为第一摄像头和第三摄像头,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分别为第二摄像头和第四摄像头,所述连接支路为矩形形状,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路况的不同导致所述主路与所述支路的交叉部分可能不规律,但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部署位置均处于所述连接支路形状的顶点上,其中,对于所述第一摄像头,其视角a朝向所述第一支路的区域,其视角的左右边界长度至少需要等于所述第一支路的宽度;对于所述第三摄像头,其视角c朝向所述第二支路的区域,其视角的左右边界长度至少需要等于所述第二支路的宽度;对于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四摄像头,其视角b和视角d朝向所述连接支路的区域,并且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均覆盖到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三摄像头的视角边缘在所述第一主路中相交于P点,所述P点位于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交界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设备部署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三摄像头的位置新增2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从而通过多个视角进行所述连接支路的覆盖,也可以在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区域新增2个与现有设备相对视角设置的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从而通过两个相对的视角实现行人的正背双向数据采集。
其次,对于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在部署完成后,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的表项包括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运动状态,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的表项包括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越界标记,具体的,两种数据表中的所述设备编号、所述进入区域时间、所述中间位置事件、所述离开区域时间、所述目标特征的条目在内容上是相同的,所述设备编号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序号,例如所述第一摄像头为1,所述第二摄像头为2,所述目标特征可以包括多个子特征的内容,所述运动状态用于标记行人目标是否离开或进入某个区域,所述越界标记用于标记所述行人目标是否出现越界行为。
S103、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区域划分情况设定以下跨区域规则:
103a,所述行人通过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活动。
103b,行人仅在所述主路上进行跨区域活动。
根据103a,所述行人可以从所述第一行走区域经过所述支路进入所述第二行走区域,或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经过所述支路进入所述第一行走区域,或不跨区仅通过所述支路进行折返,但不能进入或越过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并向所述第一主路或第二主路行动。
根据103b,所述行人可以从所述第一主路经过所述连接支路进入所述第二主路,或从所述第二主路经过所述连接支路进入所述第一主路,或不跨区仅通过所述主路进行折返,但不能越过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边界行动。
S104、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能通过行人识别算法对采集到的行人目标进行识别,并从中提取出对应的特征保存至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中。以所述第一摄像头为例,在所述行人从所述第一行走区域进入所述第一支路时,若处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视角a范围内,则将首先识别到所述行人的位置计入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的所述进入区域时间中,并将当前时刻的所述行人的人形图像以及一个追踪ID存入所述目标特征中,所述追踪ID用于标识所述行人,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摄像头都采用共同的识别算法和数据库,任一摄像头识别到的同一所述行人经过识别后会被赋予相同的所述追踪ID,此时,所述行人对应的所述运动状态为进入区域;当所述行人离开所述第一支路的区域时,将所述行人离开区域的时间存入所述离开区域时间中,同时将离开时间时的图像存入所述目标特征中,此时,根据所述进入区域时间和所述离开区域时间,结合所述目标特征中的图像和所述追踪ID,使用训练好的目标追踪算法判断所述行人是否已离开区域,并将离开了所述第一支路区域的所述行人标记为离开区域。在所述行人进入到离开所述第一支路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会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对所述行人进行图像追踪和采集,并在所述行人离开所述第一支路时将采集到的所有图像使用最优图评价算法选出清晰度和特征表现最好的人形图像作为所述行人在数据库中的图像,以便于进行不同摄像头之间的比对。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人离开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连接支路后,进入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第四摄像头所识别覆盖的所述连接支路,此处以相对于所述行人为正向视角的所述第四摄像头为例,将所述行人进入所述连接支路的时间存入所述进入区域时间,所述行人离开所述连接支路的时间存入所述离开区域时间,不同的是,所述第四摄像头的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包含所述越界标记的选项,若所述行人进入到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则将所述行人标记为发生越界行为,反之则标记为未发生越界行为。
更进一步地,在正常跨区的前提下,所述行人离开所述连接区域进入所述第二支路,此时所述第三摄像头会进行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运行的步骤,并持续对所述行人进行特征采集,直到所述行人离开所述第二支路的区域。
对于仅在所述主路上行动的所述行人,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所述跨区域规则经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第四摄像头的识别覆盖范围,因此所述行人的相关数据只会被存入到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
S105、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统一查询同一所述行人的所述行人数据,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分析所述行人的行为,其中:
S401、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支路的跨区域规则。
具体的,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向定位摄像头工作流程框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用于识别处于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区域的所述行人,并且,当所述行人离开区域时,根据所述行人对应的所述运动状态为进入区域或者离开区域,还分为:
4011,所述行人离开了所有摄像头的识别区域,即所述运动状态为离开区域,则仅保存所述行人现有的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
4012,所述行人进入了所述第一支路或所述第二支路,则通过查询对侧区域的所述内向设备定位表中是否具有相同所述行人的数据,以进行跨区域目标追踪,并判断所述行人是否是通过跨区域来到当前区域的,其中,根据所述行人是否在对侧区域中有数据,还分为:
40121,所述行人在对侧区域中有数据,则所述行人是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进行跨区域行动的对象,可以删除所述行人在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中的数据。
40122,所述行人在对侧区域中没有数据,则进一步查询所述外向设备定位表,以确认所述行人是否经过所述电子围栏区域进入所述第一支路或所述第二支路,若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存在所述行人的数据,则所述行人为外部进入人员,并发出警报,若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不存在所述行人的数据,则所述行人的数据未被采集到,需要发出警报并进行人工处理。
S402、通过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主路的跨区域规则。
具体的,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向判别摄像头工作流程框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用于识别处于所述连接支路和所述电子围栏区域的所述行人,其中,对于由所述主路的一端经过所述连接区域进入所述主路的另一端,会先后经过两个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越界标记被设为发生越界行为,但却属于正常跨区域的行为,根据所述行人的越界标记,还分为以下情况:
4021,若所述行人未被标记发生越界行为,则判断所述行人为在所述主路上进行正常跨区域行为,在此可以选择删除所述行人的数据。
4022,若所述行人被标记发生越界行为,则进一步查询所述行人是否在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中存在数据,以进行跨区域目标追踪,并判断所述行人是否是通过跨区域来到所述第一支路或所述第二支路中,其中,根据所述行人是否在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中有数据,还分为:
40221,所述行人在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中有数据,则判断所述行人发生越界行为,并发出警报。
40222,所述行人在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中无数据,则进一步查询所述行人在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是否在所有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中发生了越界行为,若是,则所述行人进行了正常跨区域行动,不进行任何处理,若在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中未查询到所述行人的后续行动数据,则发出通知进行人工处理。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由于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主路和支路来设计电子围栏区域,并结合多个摄像设备实现不同角度覆盖,同时利用多种识别技术和数据共享,使得在不通过卫星定位信息和人脸比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精度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的部署,从而提高了跨区域电子围栏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200包括:
区域规划模块201,用于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共同构成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共同构成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设备定位模块202,用于根据区域划分情况部署多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多个外向判别摄像头,并确定多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多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为多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多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规则设定模块203,用于根据区域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行人识别模块204,用于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行人跨区追踪模块205,用于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所述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200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且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参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请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计算机设备300包括:存储器302、处理器301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301调用所述存储器3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区管理方法中的步骤,请结合图1,具体包括:
S101、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S102、根据区域划分情况部署多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多个外向判别摄像头,并确定多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多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为多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多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包括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且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路及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为矩形形状,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支路所在的矩形形状的顶点上。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都分别设置了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时,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中心均指向所述连接支路的中心区域,并且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边缘相交于P点,所述P点位于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交界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均包含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的表项,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还包括运动状态的表项,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还包括越界标记的表项。
S103、根据区域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更进一步地,所述跨区域规则包括:
所述行人通过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活动;
所述行人仅在所述主路上进行跨区域行动。
S104、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S105、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更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统一查询同一所述行人的所述行人数据,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分析所述行人的行为,其中: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支路的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主路的跨区域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300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且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参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各个过程及步骤,且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用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使两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分别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使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完全覆盖连接支路;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均包含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的表项,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还包括运动状态的表项,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还包括越界标记的表项;
所述跨区域规则包括:
所述行人通过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活动;
所述行人仅在所述主路上进行跨区域行动;
所述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的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统一查询同一所述行人的所述行人数据,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分析所述行人的行为,其中: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支路的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主路的跨区域规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包括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且两处所述电子围栏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分别靠近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的步骤,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路及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为矩形形状,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支路所在的矩形形状的顶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连接支路的交界线且靠近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一端都分别设置了一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时,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中心均指向所述连接支路的中心区域,并且两个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视角边缘相交于P点,所述P点位于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交界线上。
6.一种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规划模块,用于确定具有交叉路径的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将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划分为第一行走区域、第二行走区域、第一主路、第二主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连接支路、电子围栏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主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主路依次连接并共同构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路,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连接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接共同构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支路,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分别位于所述主路两侧并通过所述支路连通,所述电子围栏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主路和所述第二主路的区域中;
设备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部署至少两个内向定位摄像头和至少一个外向判别摄像头,使两个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分别完全覆盖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使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的识别范围完全覆盖连接支路;为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和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按照类型分别建立内向定位数据表和外向判别数据表;
规则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的划分情况设定跨区域规则;
行人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与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对识别范围内的行人进行标记,并为所述行人按照识别到的设备类型在内向定位数据表或外向判别数据表中建立行人数据;
行人跨区追踪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
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均包含设备编号、进入区域时间、中间位置时间、离开区域时间、目标特征的表项,其中,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还包括运动状态的表项,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还包括越界标记的表项;
所述跨区域规则包括:
所述行人通过所述支路在所述第一行走区域与所述第二行走区域之间进行跨区域活动;
所述行人仅在所述主路上进行跨区域行动;
所述行人跨区追踪模块在所述电子围栏部署区域中对所述行人做目标追踪,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判断所述行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所述跨区域规则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数据表和所述外向判别数据表统一查询同一所述行人的所述行人数据,并根据所述行人数据分析所述行人的行为,其中:
通过所述内向定位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支路的跨区域规则;
通过所述外向判别摄像头判断所述行人的行动是否满足经过所述主路的跨区域规则。
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007583.5A 2022-01-06 2022-01-06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022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7583.5A CN114022908B (zh) 2022-01-06 2022-01-06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7583.5A CN114022908B (zh) 2022-01-06 2022-01-06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2908A CN114022908A (zh) 2022-02-08
CN114022908B true CN114022908B (zh) 2022-04-19

Family

ID=8006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7583.5A Active CN114022908B (zh) 2022-01-06 2022-01-06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2908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0307A (zh) * 2021-06-29 2021-10-01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围栏的管理和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5515B (zh) * 2015-10-26 2018-06-08 深圳市麦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9544968A (zh) * 2018-12-06 2019-03-29 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车辆是否发生跨区域行为的方法
CN113784290B (zh) * 2021-09-10 2022-04-12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基于电子围栏设备的封闭区域的预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0307A (zh) * 2021-06-29 2021-10-01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围栏的管理和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围栏技术在视觉监控报警系统中的应用;常印等;《科技传播》;20200610(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2908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4736B1 (de) Konzept zum lokalisieren einer position auf einem weg
DE102018132981A1 (de) Ampelzustandsbewertung
Altahir et al. Modeling multicamera coverage for placement optimization
CN105245850A (zh) 跨监控摄像头进行目标追踪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9040063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ktualisieren von kartendaten
DE102019104716A1 (de) Lokalisierungstechnikauswahl
CN109446959A (zh) 目标区域的划分方法及装置、药物的喷洒控制方法
CN111010547A (zh) 目标对象的追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084892B (zh) 一种道路异常事件检测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3297946A (zh) 一种监控盲区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
WO2019042728A2 (de) Erfassen von verkehrsteilnehmern auf einem verkehrsweg
CN113051980A (zh) 视频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22908B (zh) 跨区域行人电子围栏设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4898322A (zh) 行车环境识别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004566A (zh) 危险告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622307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zumindest einer austrittswahrscheinlichkeit aus einem, in einer digitalen karte als offenes gelände erkennbaren geländegebiet
DE102016212774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Umfeldkarte sowie zur Lokalisierung eines Fahrzeugs
DE102015212771A1 (de) Vorrichtung zur Erkennung von teilverdeckten beweglichen Objekten für ein Umfelderfass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EP2064684A1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mindestens einer kamera
EP1696208A1 (de) Verfahren zum Erkennen der Position von Fahrzeugen und System zum Erkennen von Fahrzeugen in einem geographischen Bereich
CN113473076B (zh) 社区报警方法及服务器
CN109360435A (zh) 一种公路交通气象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1372051B (zh) 多相机联动盲区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96051B (zh) 可通行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4863381A (zh) 一种割草区域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