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1367B -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1367B
CN114021367B CN202111341239.1A CN202111341239A CN114021367B CN 114021367 B CN114021367 B CN 114021367B CN 202111341239 A CN202111341239 A CN 202111341239A CN 114021367 B CN114021367 B CN 114021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nsity
fractures
fracture
determin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1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1367A (zh
Inventor
郭桂祯
韩鹏
林森
王丹丹
汤童
吴瑶瑶
孙宁
廖韩琪
李鑫磊
李建文
闫雪
方蕾
刘菁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Department
Priority to CN2021113412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1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1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1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1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1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1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e.g. parametric or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地震烈度长轴走向的判定,可实现在地震发生后对最终烈度圈进行快速确定,且该方法能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以及时间效率高的目的。

Description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震数字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地震烈度圈分布图是指一次地震事件后烈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用来直观反映灾区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和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是政府部门震后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破坏规模及范围最直观的方式。地震烈度圈分布图为评估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和部署救援力量、拟定救助方案和物资发放等应急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目前地震烈度圈最常见的确定方法是:首先根据地震速报提供的参数,以微观震中和断裂的信息人工判定烈度长轴走向,再利用区域烈度衰减模型得出预评估烈度圈。采用该方法确定的地震烈度圈,其烈度长轴走向的判定完全依赖于人工,效率低下,并不能实现自动化。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效率高且精确度高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提高了地震烈度圈的确定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为评估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和部署救援力量以及拟定救助方案和物资发放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包括:
初始烈度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目标类别断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目标断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最终烈度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建立一种地震烈度圈确定模型,根据确定的目标断裂走向信息对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可实现在地震发生后对最终烈度圈进行迅速确定,且该方法能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以及时间效率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中断裂分类的聚类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震后确定地震烈度圈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可配置在电子设备中,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后台服务器等具有通信和计算能力的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110、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其中,所述地震要素信息可以是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可以用北京时间表示;震中是地震开始发生的地区,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愈大,其震级数字也愈大。所述地震三要素可以通过地震台网公布的信息获取。所述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是根据历史地震信息以及经验值建立的模型。所述初始烈度圈是根据所述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得到的预测烈度圈。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震级和烈度是不同的概念,所述震级反映的是地震本身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所述烈度反映的是地震造成的后果,是评估地震受灾影响和破坏程度的重要特征,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地震烈度等级越大;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等级越小。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地震波从震中传播到各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所述地震烈度圈分布并不是以震中为圆心,由内向外地震烈度等级逐渐减小的同心圆。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地震要素信息至少包括地震震级信息和地震位置信息;相应的,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包括: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中确定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根据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和所述地震震级信息确定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根据所述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以及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确定初始烈度圈。
所述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可以是根据不同地区得到的不同地震烈度模型,也可以是根据不同震源机制得到的不同地震烈度模型。例如,所述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是根据不同地区得到的不同地震烈度模型,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可以从上述根据不同地区得到的不同地震烈度模型中选取适合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
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具体可以是根据地震震级、烈度、烈度区长轴半径、烈度区短轴半径以及经验值建立的关系式模型,也可以是经过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将所述地震震级信息输入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所述长轴走向信息是等震线图上最内一根震线的长轴方向,可以利用所述长轴的方向角信息来表示。所述初始长轴走向信息可以人为设定,例如,设定0°方向为正东方向,将初始长轴走向信息设定为0°。具体的,根据所述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以及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生成长轴走向为0°的初始烈度圈。
通过选取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利用地震位置信息和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确定地震的初始烈度圈,可以得到地震的初步预测烈度圈,为进一步精确地震烈度圈误差提供依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中确定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包括: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东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019+1.446M-4.136lg(Ra+24);
I=2.240+1.446M-3.070lg(Rb+9);
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西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253+1.398M-4.164lg(Ra+26);
I=2.019+1.398M-2.943lg(Rb+8);
其中,I表示烈度等级,M表示地震震级信息,Ra和Rb分别为震级为M下烈度等级为I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历史地震信息及经验值确定东、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模型,得到烈度等级有关地震震级、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的关系式,可以确定不同地震震级下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简化计算模型,减少计算量。
S120、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是其物理属性信息,如断裂的空间信息、长度信息、方向角信息或走向信息,可以通过测试仪器进行测量得到。其中,走向信息通过方向角信息的角度值参数确定,例如,设定正东方向为0°,断裂的走向信息沿正东方向的逆时针方向确定,其范围在[0°,18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断裂的长度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长度段的断裂类别;也可以通过断裂的方向角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方向区域的断裂类别。其中,每个断裂类别中至少包括一个断裂。在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之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应的断裂类别。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方向角;相应的,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包括:基于预设走向一致策略,并根据所述初始断裂圈中断裂的方向角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断裂分类结果;其中,每类断裂中方向角的极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断裂类别进行降序排序;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
其中,通过所述初始断裂圈中断裂的方向角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方向区域的断裂类别,每个断裂类别中至少包括一个断裂。所述预设走向一致策略是指每一断裂类别中各断裂的走向一致,即方向角的极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例如,在每一方向区域的断裂类别中,其断裂方向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
此外,为了更便捷准确地对所述初始断裂圈中的断裂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所述初始断裂圈中的断裂进行聚类处理。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中断裂分类的聚类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第一步:设定初始化分类组数K为1,计算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所有断裂的方向角极差,若极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则分类完成,将所有断裂分为一类;
第二步:若极差大于预设方向角阈值,则更新K为K+1,随机挑选K个断裂的方向角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第三步:分别计算各断裂的方向角和K个聚类中心的差值,将每一断裂分配到差值最小的分类组中;
第四步:重新计算各分类组内断裂方向角的平均值,并将其更新为各分类组新的聚类中心;
第五步:比较各分类组新的聚类中心与旧的聚类中心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返回执行第三步;
第六步:若所有分类组的聚类中心均未发生变化,则重新计算各分类组内方向角的极差,并返回执行第二步;
第七步:若各分类组内方向角的极差均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则令各分类组内断裂的方向角与断裂对应,输出各分类组内断裂的方向角,并将所述初始烈度圈中的断裂分为K组,分类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进行分类之后,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断裂类别进行降序排序,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由于断裂是根据走向进行确定的,因此任一类型断裂中走向一致,目标类别断裂中断裂数量最多,其造成破坏程度及影响的可能性也最大,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震烈度圈的计算精度。
S130、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其中,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信息是根据初始烈度圈确定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所述震中信息是地震发生时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表的区域信息,可以利用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即微观震中,用所述微观震中的经纬度信息来表示所述。为了确定对破坏影响最主要的断裂,需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包括:确定在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各断裂所在的烈度区;根据所述烈度区的烈度等级对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的各断裂进行降序排序;选择排序结果中烈度等级位于首位的断裂为候选断裂;确定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的最短距离,并按照最短距离对各候选断裂进行升序排序;选择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候选断裂为目标断裂。
其中,所述烈度区是根据地震烈度的等级划分的区域,地震烈度的等级共划分为12度,一般只有在地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会有地震受灾影响,因此在地震烈度圈中显示6度以及以上等级的区域。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各断裂的受灾影响,确定其所在的烈度区。
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的每一烈度等级内可能存在一条或多条断裂,将其按照烈度等级进行降序排序,确定候选断裂。所述候选断裂是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烈度等级最高的断裂。
所述最短距离是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最近处的直线距离,将其按照距离的远近进行升序排序,确定目标断裂。所述目标断裂是所述候选断裂中距离震中最短的断裂。
通过烈度区的烈度等级以及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的最短距离,筛选出烈度等级最高且最短距离最短的目标断裂,该断裂的走向是数量最多的,且该断裂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因此可以理解为该断裂对地震的影响最大,根据该目标断裂可以进一步提高最终烈度圈的计算精度。
S140、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初始烈度圈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是根据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得到的,以及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是人为设定的,而断裂的走向信息是其物理固有属性。因此,对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使其精度更加准确,可以利用目标断裂的属性信息对其修正。例如,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走向信息为方位角;相应的,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包括:将所述目标断裂的方位角作为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根据所述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其中,所述修正是将所述目标断裂的方位角作为所述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即最终烈度圈长轴的方位角;利用该方位角得到最终烈度圈的相关参数及分布图。由于目标断裂对震后受灾情况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根据该断裂的走向信息确定烈度圈长轴的方位角,提高最终烈度圈确定的准确性。
通过利用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而得到最终烈度圈,可以自动化生成烈度圈,提高地震烈度圈的确定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地震烈度长轴走向的判定,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对最终烈度圈进行迅速确定,且该方法能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以及时间效率高的效果。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相应的,在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断裂的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确定所述初始烈度圈中在预设烈度等级以上的烈度区内所有断裂的平均长度;剔除所述长度信息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长度的断裂;相应的,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包括: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剔除后的断裂进行分类。
其中,所述预设烈度等级是对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造成一定破坏程度的烈度等级。需要说明的是,地震烈度根据对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总共分为12个等级,其中,第1等级到第5等级只会有轻微震感,不足以对人或建筑物造成破坏;而第6等级到第12等级,会开始出现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或陡坎滑坡等现象,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增加,甚至会出现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或动植物遭毁灭的情况。例如,所述预设烈度等级可以是第6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断裂的烈度等级越高,其造成的破坏程度越大。因此,确定初始烈度圈中在预设烈度等级以上的烈度区内所有断裂的平均长度,并剔除所述长度信息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长度的断裂。
通过剔除长度信息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长度的断裂,再对其进行分类,可以用减少计算量,优化地震烈度确定方法。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10、获取震后区域的地震三要素和断裂信息。
其中,地震发生后,自动获取地震台网公布的震后区域的地震三要素,即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震级和和断裂信息。
S320、根据所述地震三要素以及地震烈度模型,确定长轴走向为0°的初始烈度圈。
其中,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东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019+1.446M-4.136lg(Ra+24);
I=2.240+1.446M-3.070lg(Rb+9);
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西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253+1.398M-4.164lg(Ra+26);
I=2.019+1.398M-2.943lg(Rb+8);
其中,I表示烈度等级,M表示地震震级信息,Ra和Rb分别为震级为M下烈度等级为I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
S330、统计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断裂的长度信息和走向信息,计算断裂长度的平均值,并剔除其中小于或等于平均长度的断裂。
S340、利用聚类方法,按照走向一致性原则对所述初始烈度圈内大于平均长度的断裂进行分类,将走向一致的断裂归为一类。
具体的,第一步,设定初始化分类组数K为1,计算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所有断裂的方向角极差,若极差均小于或等于10°,则分类完成,将所有断裂分为一类;第二步:若极差大于10°,则更新K为K+1,随机挑选K个断裂的方向角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第三步:分别计算各断裂的方向角和K个聚类中心的差值,将每一断裂分配到差值最小的分类组中;第四步:重新计算各分类组内断裂方向角的平均值,并将其更新为各分类组新的聚类中心;第五步:比较各分类组新的聚类中心与旧的聚类中心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返回执行第三步;第六步:若所有分类组的聚类中心均未发生变化,则重新计算各分类组内方向角的极差,并返回执行第二步;第七步:若各分类组内方向角的极差均小于或等于10°,则令各分类组内断裂的方向角与断裂对应,输出各分类组内断裂的方向角,并将所述初始烈度圈中的断裂分为K组,分类完成。
S350、分别统计每个断裂类别中断裂的数量,选取数量最多的断裂类别。
S360、将所述初始烈度圈内烈度等级最高,且距离震中最近的一条断裂作为最终烈度圈的长轴的走向,并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可以理解的是,若最高等级的烈度区内没有所述断裂,则选择低于最高烈度等级一级的次高级烈度区内的断裂,计算震中至每条断裂最近处的直线距离,距离震中直线距离最小的一条断裂作为烈度的长轴的走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获取震后区域的地震三要素和断裂信息;根据所述地震三要素以及地震烈度模型,确定长轴走向为0°的初始烈度圈;统计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断裂的长度信息和走向信息,计算断裂长度的平均值,并剔除其中小于或等于平均长度的断裂;利用聚类方法,按照走向一致性原则对所述初始烈度圈内大于平均长度的断裂进行分类,将走向一致的断裂归为一类;分别统计每个断裂类别中断裂的数量,选取数量最多的断裂类别;将所述初始烈度圈内烈度等级最高,且距离震中最近的一条断裂作为最终烈度圈的长轴的走向,并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通过对地震烈度长轴走向的判定,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对最终烈度圈进行迅速确定,且该方法能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以及时间效率高的目的。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震后确定地震烈度圈的情况。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初始烈度圈确定模块410,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目标类别断裂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目标断裂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最终烈度圈确定模块44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地震烈度长轴走向的判定,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对最终烈度圈进行迅速确定,且该方法能达到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高以及时间效率高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要素信息至少包括地震震级信息和地震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初始烈度圈确定模块410,包括:
目标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中确定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
烈度区基本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和所述地震震级信息确定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初始烈度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以及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确定初始烈度圈。
目标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东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019+1.446M-4.136lg(Ra+24);
I=2.240+1.446M-3.070lg(Rb+9);
第二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西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253+1.398M-4.164lg(Ra+26);
I=2.019+1.398M-2.943lg(Rb+8);
其中,I表示烈度等级,M表示地震震级信息,Ra和Rb分别为震级为M下烈度等级为I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方向角;
进一步的,目标类别断裂模块420,包括:
断裂分类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走向一致策略,并根据所述初始断裂圈中断裂的方向角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断裂分类结果;其中,每类断裂中方向角的极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
断裂数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
断裂类别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进行降序排序;
目标类别断裂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断裂平均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在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之前,根据所述断裂的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确定所述初始烈度圈中在预设烈度等级以上的烈度区内所有断裂的平均长度;
断裂剔除单元,用于剔除所述长度信息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长度的断裂;
进一步的,目标类别断裂模块4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剔除后的断裂进行分类。
进一步的,目标断裂确定模块430,包括:
烈度区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各断裂所在的烈度区;
断裂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烈度区的烈度等级对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的各断裂进行降序排序;
候选断裂确定单元,用于选择排序结果中烈度等级位于首位的断裂为候选断裂;
候选断裂排序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的最短距离,并按照最短距离对各候选断裂进行升序排序;
目标断裂确定单元,用于选择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候选断裂为目标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走向信息为方位角;
进一步的,最终烈度圈确定模块440,包括:
修正方位角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断裂的方位角作为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
最终烈度圈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具备执行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12的框图。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装置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装置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装置总线或者存储装置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装置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装置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装置(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装置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装置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装置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5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装置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其中,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
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断裂类别进行降序排序,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
其中,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包括:
确定在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各断裂所在的烈度区;
根据所述烈度区的烈度等级对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的各断裂进行降序排序;
选择排序结果中烈度等级位于首位的断裂为候选断裂;
确定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的最短距离,并按照最短距离对各候选断裂进行升序排序;
选择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候选断裂为目标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要素信息至少包括地震震级信息和地震位置信息;
相应的,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中确定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和所述地震震级信息确定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根据所述不同烈度等级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以及预先确定的初始长轴走向信息确定初始烈度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从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中确定关联的目标地震烈度模型,包括:
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东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019+1.446M-4.136lg(Ra+24);
I=2.240+1.446M-3.070lg(Rb+9);
若所述地震位置信息为西部地区,则目标地震烈度模型为:
I=5.253+1.398M-4.164lg(Ra+26);
I=2.019+1.398M-2.943lg(Rb+8);
其中,I表示烈度等级,M表示地震震级信息,Ra和Rb分别为震级为M下烈度等级为I的烈度区的长轴半径与短轴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方向角;
相应的,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包括:
基于预设走向一致策略,并根据所述初始烈度 圈中断裂的方向角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得到断裂分类结果;其中,每类断裂中方向角的极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方向角阈值;
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
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断裂类别进行降序排序;
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
相应的,在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断裂的空间信息和长度信息,确定所述初始烈度圈中在预设烈度等级以上的烈度区内所有断裂的平均长度;
剔除所述长度信息小于或等于所述平均长度的断裂;
相应的,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剔除后的断裂进行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向信息为方位角;
相应的,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包括:
将所述目标断裂的方位角作为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
根据所述烈度圈长轴的修正方位角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7.一种地震烈度圈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烈度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地震要素信息和预先构建的地震烈度模型确定初始烈度圈;
目标类别断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并确定目标类别断裂;
目标断裂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的烈度区分布和震中信息,从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确定目标断裂;
最终烈度圈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断裂的走向信息对所述初始烈度圈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烈度圈;
其中,所述目标类别断裂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初始烈度圈中断裂的属性信息对所述断裂进行分类,确定各类别断裂中的断裂数量;
按照所述断裂数量对断裂类别进行降序排序,确定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断裂类别为目标类别断裂;
其中,所述目标断裂确定模块,包括:
烈度区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所述初始烈度圈内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各断裂所在的烈度区;
断裂排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烈度区的烈度等级对所述目标类别断裂中的各断裂进行降序排序;
候选断裂确定单元,用于选择排序结果中烈度等级位于首位的断裂为候选断裂;
候选断裂排序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震中信息距离各候选断裂的最短距离,并按照最短距离对各候选断裂进行升序排序;
目标断裂确定单元,用于选择排序结果中位于首位的候选断裂为目标断裂。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
CN202111341239.1A 2021-11-12 2021-11-12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21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239.1A CN114021367B (zh) 2021-11-12 2021-11-12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239.1A CN114021367B (zh) 2021-11-12 2021-11-12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1367A CN114021367A (zh) 2022-02-08
CN114021367B true CN114021367B (zh) 2022-07-05

Family

ID=8006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1239.1A Active CN114021367B (zh) 2021-11-12 2021-11-12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13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6410A (zh) * 2014-12-15 2015-04-01 江苏国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烈度信息交互方法
CN111988397A (zh) * 2020-08-19 2020-11-24 航天欧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防震减灾救灾方法和系统
CN113065758A (zh) * 2021-03-29 2021-07-02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种地震灾害时刻社区抗震能力确定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7004B (zh) * 2019-12-11 2023-08-22 北京市地震局 一种离线式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11999771B (zh) * 2020-08-27 2021-03-26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一种实现地震烈度快速评估及自动修正的方法及系统
CN111985847A (zh) * 2020-09-02 2020-11-24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一种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分析系统
CN112014885B (zh) * 2020-09-03 2021-03-30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和系统
CN112505769B (zh) * 2020-11-25 2024-03-26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一种基于动态地质工程大数据的页岩气地震监测智能评估方法
CN112986731B (zh) * 2021-02-08 2022-12-02 天津大学 计及地震不确定性的电气互联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6410A (zh) * 2014-12-15 2015-04-01 江苏国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烈度信息交互方法
CN111988397A (zh) * 2020-08-19 2020-11-24 航天欧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防震减灾救灾方法和系统
CN113065758A (zh) * 2021-03-29 2021-07-02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种地震灾害时刻社区抗震能力确定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1367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9788B2 (ja) 建築物改装に伴う損害防止の推定
Cremen et al. A decision‐making methodology for risk‐informed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CN106529817A (zh) 一种灾情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服务系统
CN114926067A (zh) 一种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层次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US20170301028A1 (en) Processing system to generate attribute analysis scores for electronic records
US1098451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geospatial data
CN112215439B (zh) 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028499B (zh) 检测信息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84304A (zh) 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931047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黑产账号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70980A (zh) 一种基于卫星影像识别的输气管道高后果区智能识别方法
CN113988458A (zh) 反洗钱风险监控方法和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21367B (zh) 地震烈度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orter et al. Trimming the UCERF2 hazard logic tree
CN117474330A (zh) 考虑用户画像的多灾害差异化预警信息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16624226A (zh) 一种煤矿灾害数据采集、分析及可视化展现系统
CN113655295A (zh) 一种基于雷达探测数据的闪电强度识别方法
Jayaram Probabilistic seismic lifeline risk assessment using efficient sampling and data reduction techniques
CN113807391A (zh) 任务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8816A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电网灾情评估方法
CN112529315A (zh) 一种滑坡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09432B (zh) 复杂城市环境下InSAR地面点提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592355B (zh) 一种森林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评估设备
CN117196298B (zh) 一种基于煤矿事故灾害特征匹配的风险预警方法和装置
CN114863285B (zh) 识别目标道路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