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7933A -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7933A
CN114017933A CN202111154449.XA CN202111154449A CN114017933A CN 114017933 A CN114017933 A CN 114017933A CN 202111154449 A CN202111154449 A CN 202111154449A CN 114017933 A CN114017933 A CN 114017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section
double
horizontal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44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7933B (zh
Inventor
李红岩
刘斌
王江峰
高小荣
王鹏涛
张献喻
蒋林广
程永刚
李亚亚
陈升强
卢朝鹏
赵宇璇
王仁梅
董继田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inopec Green Energy Geothermal Shaanxi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inopec Green Energy Geothermal Shaanxi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inopec Green Energy Geothermal Shaanxi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1544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7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7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7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7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7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24T10/15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using bent tubes; using tubes assembled with connectors or with return hea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2010/5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属于热能采集技术领域。采灌井组包括: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J型回灌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井段、第一斜井段和第一水平段;J型生产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二直井段、第二斜井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直井段和第二直井段内均设置有套管;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连通;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的井口之间连接有换热系统。在本发明中的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由结构相同的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组成,能够大幅度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改变常规地热开采技术换热面积小、效率低的缺点,提高换热效率和开采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具有储量大、零污染排放、安全性好、热能连续性不受季节限制等突出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及有效利用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目前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现有换热井有单井回灌换热井,热开采技术换热面积小、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所述采灌井组包括: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
所述J型回灌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井段、第一斜井段和第一水平段;
所述J型生产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二直井段、第二斜井段和第二水平段;
所述第一直井段和所述第二直井段内均设置有套管;
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连通;
所述J型回灌井和所述J型生产井的井口之间连接有换热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井段和所述第二直井段的长度均为1500~200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井段上部的井口外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保温段的长度为400~60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井段和所述第二直井段的间距为100~50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平段的深度为2300~2500m,所述第一水平段处于所述第二水平段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间距为300~500m。
进一步地,所述J型采水井的井口低于所述J型回灌井的井口6~1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000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二水平段的外侧通过G级油井水泥完全封固;
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通过筛管砂体(10)压裂沟通。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进行地热采集,所述方法包括:
钻井形成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连通的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
将换热介质从所述J型回灌井井口注入,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一直井段、第一斜井段和第一水平段进入地层,被地热储层的能量加热;
加热后的所述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二水平段、第二斜井段和第二直井段,从所述J型生产井井口涌出,进入热系统换热换热降温;
降温后的所述换热介质原水重新进入所述J型回灌井,进行闭式循环换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的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由结构相同的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组成,能够大幅度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改变常规地热开采技术换热面积小、效率低的缺点,提高换热效率和开采的经济效益。其次,在J型生产井的第二直井段上部的井口外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减少了采集后热量的损失。另外,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全井段外侧通过水泥封固,尤其是对裂隙发育层段,防止循环水泄露或短路,提高末端热储连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J型回灌井,2-J型生产井;3-第一直井段;4-第一斜井段;5-第一水平段;6-第二直井段;7-第二斜井段;8-第二水平段;9-套管;10-筛管砂体;11-换热系统;12-隔热保温层;13-G级油井水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包括: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J型采水井2的井口低于J型回灌井1的井口6~10m,便于循环,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的井口之间连接有换热系统11;J型回灌井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井段3、第一斜井段4和第一水平段5,J型生产井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二直井段6、第二斜井段7和第二水平段8,第一直井段3和第二直井段6的长度均为1500~2000m,第一直井段3和第二直井段6内均设置有套管9,且第二直井段6上部的井口外壁设置有长度为400~600m的隔热保温层12,隔热保温层12采用聚氨酯保温层,隔热保温层的厚度为100~120mm,减少了采集后热量的损失;为了便于管理,在不影响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第一直井段3和第二直井段6应尽可能缩小间距,可以为100~500m;第二水平段8的深度为2300~2500m,第一水平段5处于第二水平段8的正下方,且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的间距为300~500m,便于热储层连通循环,这一间距与岩体类型或压裂能量大小有关,如果井深过大,储层沟通或压裂连通困难,则间距不宜过大,压裂宜采用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效果较好,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000m,尤其是对于地温梯度比较低的地区,尽可能的延长冷水循环距离,达到增温效果;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通过筛管砂体10压裂沟通,压裂宜采用封隔器分段压裂技术,效果较好,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的全井段外侧通过G级油井水泥13封固完全,尤其是对裂隙发育层段,防止循环水泄露或短路,提高末端热储连通效果。
再者,本申请设置的第一斜井段4和第二斜井段7均为弧形的斜井段,一方面是基于钻进需求,正常地下井连接无法形成完全垂直的的直角井;另一方面通过弧形的斜井段能够增加换热介质与地热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热能交换;再次弧形斜井段能够对直接注入和抽取的换热介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换热介质对于井壁的冲击。另外,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的第一直井段3和第二直井段6内设置有套管9,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的第一斜井段4、第一水平段5、第二斜井段7和第二水平段8热井段可以为裸井,这样可以换热介质可以与地底岩层直接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加了换热面积。
本发明中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的采灌方法为:
步骤(1):钻井形成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连通的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
步骤(2):将换热介质从J型回灌井1井口注入,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一直井段3、第一斜井段4和第一水平段5进入地层,被地热储层的能量加热。
步骤(3):加热后的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二水平段8、第二斜井段7和第二直井段6,从J型生产井2井口涌出,进入热系统换11热,换热冷却。
步骤(4):冷却后的换热介质原水重新进入J型回灌井1,进行闭式循环换热,做到高效经济环保“换热不取水”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的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由结构相同的J型回灌井和J型生产井组成,能够大幅度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改变常规地热开采技术换热面积小、效率低的缺点,提高换热效率和开采的经济效益。本发明中的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适宜于深层富水性好、高温岩体(层)的地热开采,主要针对深层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变质岩等,目的层段井温在80℃以上。关中盆地内新近系砂岩热储地温梯度高、导热率好、富水性好,根据盆地区域已钻地热井资料显示,该区地层自上而下为:新生界第四系秦川群(Q2-4 qc)、三门组(Q1 s);新近系上新统永乐店群张家坡组(N2 z)、蓝田-灞河组(N2 l+b)、中新统高陵群(N1 gl),砂页岩盖层隔热保温作用影响,构成了较好的热储结构,是在本发明中的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较为理想的地热开发方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灌井组包括: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
所述J型回灌井(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直井段(3)、第一斜井段(4)和第一水平段(5);
所述J型生产井(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二直井段(6)、第二斜井段(7)和第二水平段(8);
所述第一直井段(3)和所述第二直井段(6)内均设置有套管(9);
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连通;
所述J型回灌井(1)和所述J型生产井(2)的井口之间连接有换热系统(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井段(3)和所述第二直井段(6)的长度均为1500~200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井段(6)上部的井口外壁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段(12)的长度为400~60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井段(3)和所述第二直井段(6)的间距为100~5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平段(8)的深度为2300~2500m,所述第一水平段(5)处于所述第二水平段(8)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的间距为300~50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采水井(2)的井口低于所述J型回灌井(1)的井口6~1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00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的外侧通过G级油井水泥(13)完全封固;
所述第一水平段(5)和所述第二水平段(8)通过筛管砂体(10)压裂沟通。
10.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进行地热采集,所述方法包括:
钻井形成第一水平段(5)和第二水平段(8)连通的J型回灌井(1)和J型生产井(2);
将换热介质从所述J型回灌井(1)井口注入,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一直井段(3)、第一斜井段(4)和第一水平段(5)进入地层,被地热储层的能量加热;
加热后的所述换热介质依次沿第二水平段(8)、第二斜井段(7)和第二直井段(6),从所述J型生产井(2)井口涌出,进入换热系统换(11)换热降温;
降温后的所述换热介质原水重新进入所述J型回灌井(1),进行闭式循环换热。
CN202111154449.XA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Active CN114017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449.XA CN114017933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449.XA CN114017933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7933A true CN114017933A (zh) 2022-02-08
CN114017933B CN114017933B (zh) 2023-02-03

Family

ID=80055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4449.XA Active CN114017933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793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6961A1 (en) * 2004-08-04 2006-02-09 Bronicki Lucien 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geothermal ener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wer
CN107100605A (zh) * 2017-04-21 201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双水平井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干热岩的方法
CN208594924U (zh) * 2018-07-09 2019-03-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增强型地热的井网结构
CN208966316U (zh) * 2018-07-11 2019-06-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水平井
CN110307658A (zh) * 2019-07-09 2019-10-08 西安古登堡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封闭式深层地热能高效采集系统
US20200270977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Crestone Peak Resources Flow management in existing wells during adjacent well hydraulic fracturing
CN212927816U (zh) * 2020-06-24 2021-04-09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效换热水平井组
CN113236189A (zh) * 2021-05-21 2021-08-10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效无损取热地热开采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6961A1 (en) * 2004-08-04 2006-02-09 Bronicki Lucien 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geothermal ener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wer
CN107100605A (zh) * 2017-04-21 201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双水平井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干热岩的方法
CN208594924U (zh) * 2018-07-09 2019-03-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增强型地热的井网结构
CN208966316U (zh) * 2018-07-11 2019-06-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型水平井
US20200270977A1 (en) * 2019-02-21 2020-08-27 Crestone Peak Resources Flow management in existing wells during adjacent well hydraulic fracturing
CN110307658A (zh) * 2019-07-09 2019-10-08 西安古登堡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封闭式深层地热能高效采集系统
CN212927816U (zh) * 2020-06-24 2021-04-09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效换热水平井组
CN113236189A (zh) * 2021-05-21 2021-08-10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效无损取热地热开采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793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0605B (zh) 一种双水平井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干热岩的方法
CN208594924U (zh) 开发增强型地热的井网结构
CN109057796A (zh) 一种基于高地温矿井的煤-热共采方法
CN105840146A (zh)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863568A (zh) 一种利用地下热虹吸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863569A (zh) 一种单井压裂重力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3453571A (zh)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
CN206419171U (zh) 一种地热开发系统
CN109505577A (zh) 干热岩开采方法
CN111022014A (zh) 一种利用重力泄水技术开发干热岩资源的方法
CN206309375U (zh)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CN110657594A (zh) 一种闭式循环深地热能开采系统
CN112502687A (zh) 一种群孔干热岩人工热储建造系统及建造方法
CN112923592A (zh) 一种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高效同轴换热装置
CN107461951A (zh) 一种深部地热能开发方法
CN114017933B (zh) 一种双j型双层位水平采灌井组及采热方法
CN106869864A (zh) 一种干热岩地热开采方法和装置
CN206647084U (zh) 一种干热岩地热开采装置
CN114440479A (zh) 一种新型地热井下换热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61304B (zh) 一种适用于干热岩短井距换热的方法
CN111931264B (zh) 一种深部矿山水热型地热能与煤层协同开采工作面设计方法
CN213838602U (zh) 一种群孔干热岩人工热储建造系统
CN112627797B (zh) 一种异型羽状地热井开发系统
CN111721013B (zh) 一种深部矿山水热型地热能循环与煤层协同开采系统
CN112378104A (zh) 一种储热式地热能全井段干井采热系统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