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7125A -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7125A
CN114007125A CN202111205653.XA CN202111205653A CN114007125A CN 114007125 A CN114007125 A CN 114007125A CN 202111205653 A CN202111205653 A CN 202111205653A CN 114007125 A CN114007125 A CN 114007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screen projection
mobile terminal
projection data
targe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56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56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9Processing of audio elementary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音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升投屏音量控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个用户可同时拥有更多如手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智能家居设备(如电视机)等终端。一般情况下,各个终端的使用都是比较独立的。在如协同办公等有多终端协同使用需求的场景下,用户会将多个终端连接起来一起使用,实现多个终端的跨屏互联。例如,用户拥有一台PC和一部手机,用户可将PC和手机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连接起来一起配合使用,实现PC和手机的协同办公或娱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目标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音量调整模块,用于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发送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设备,该目标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其中,投屏数据中包括移动终端的音量;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设备,该目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前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然后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再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最后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从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目标设备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无需再对移动终端进行手动操作,也可实现对投屏数据的音量的调整,提升了音量控制的便利性,其次,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设备对音量进行调整,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音量控制方法的实施环境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竖屏显示状态(3A)和横屏显示状态(3B)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步骤S2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步骤S43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步骤S43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投屏,实现屏幕共享。以手机和电脑的投屏场景为例,当手机投屏到电脑时,电脑的显示界面可以呈现一个投屏显示区,用于显示手机屏幕内容,即在电脑上呈现手机的镜像。用户在电脑的投屏显示区内操作,可以对手机进行控制,例如开始/暂停播放视频、接通/挂断电话等。
以手机和电脑的投屏场景为例,可以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投屏技术,建立手机与电脑的投屏连接,从而手机可以基于手机的音量对投屏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发送至电脑,对应地,电脑可以将投屏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但是,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当用户想要对投屏数据的音量进行调整时,则需要通过手机的音量键来调节手机的音量,从而实现投屏数据音量的调整。
经研究发现,当手机与电脑建立投屏连接之后,用户更多的是在电脑端进行操作,手机则会被放置在一边,若用户需要对投屏数据的音量进行调整时,需要拿起手机进行音量调节,从而会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其次,在建立投屏连接后,用户希望的是投屏数据的音量与电脑的音量可以单独控制,以便用户在使用电脑在进行出投屏之外的其他操作时,可以拥有独立控制音量的能力。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量控制方法,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接收目标设备(例如电脑)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然后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从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目标设备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无需再对移动终端进行手动操作,也可实现对投屏数据的音量的调整,提升了音量调节的便利性,还可以实现手机音量和电脑音量的单独控制,其次,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设备对音量进行调整,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环境包括: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和操作设备,其中,移动终端与目标设备通过投屏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以根据目标设备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移动终端为投屏过程中的投射端(source),目标设备为投屏过程中的接收端(sink)。在投屏过程中,移动终端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目标设备建立投屏连接,本申请以一个目标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音量控制方法的实施环境的一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竖屏显示状态(3A)和横屏显示状态(3B)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个人电脑(例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基于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还可以是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其它操作系统。移动终端具有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用于提供至少一个显示界面,以与用户实现交互。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如图2所示,在本步骤之前,移动终端10与目标设备20可以建立投屏连接,以实现数据传递。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在当前网络环境中搜索可建立投屏连接的电子设备,显示搜索到的可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被选中的目标设备标识,然后向目标设备标识对应的目标设备发送投屏请求,响应于收到投屏请求的响应消息,完成投屏连接的建立。目标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目标设备,可以是目标设备的名称、MAC地址等。
移动终端可以基于投屏连接对应的投屏协议,向目标设备发送投屏数据,投屏数据具体可以是多媒体数据(音频、视频、图片等)。通过将多媒体数据编码成多媒体资源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再由目标设备进行解码成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移动终端对投屏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方式与目标设备对投屏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方式匹配。
其中,建立投屏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无线(例如WiFi直连、蓝牙等),也可以是有线(例如数据线)。
对于无线投屏,可以基于无线投屏技术Wi-Fi Display,WFD)标准实现的。WFD为WIFI无线产业联盟制定的,支持WiFi Display功能的设备被认证为Miracast。其中,WFD的基本的协议架构包括点对点连接协议(Peer to Peer,P2P)、通道直接链路建立协议(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或其他WIFI设置协议,例如,infrastructure andWiFi protected setup等协议,这些协议用于设置和发现网络协助参数(Setup AndDiscovery Assist)。另外,该协议架构还包括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传输流协议(MPEG2Transport Stream,MPEG2-TS)、数字视频接口协议(High 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Protection,HDCP)、打包协议、视频编码协议和音频编码协议、用户输入反向通道协议(User Input Back Channel,UIBC)和远程控制协议等。
其中,无线连接协议和无线保护设置协议用于设置和发现设备(setupanddiscovery assist),投屏协议用于能力协商(Capability negotiation),建立会话(session establishment),维护和管理(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传输控制协议用于设置数字视频接口、用户输入反响通道协议和远程控制协议等。投屏协议包括流媒体控制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用于协商目标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各类多媒体参数,确保投射过程中使用的编码、格式、安全加密方法等在目标电子设备和终端之间均能够得到支持。
对于有线投屏,移动终端和目标设备之间可以采用DLNA(Digital LivingNetwork Alliance)协议,通过USB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
在移动终端与目标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目标设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投屏数据生成投屏显示区内的内容。用户可以在投屏显示区进行的操作,可以同步更新移动终端的屏幕内容和投屏显示区的内容。其中,投屏数据是根据移动终端的屏幕内容生成。
如图3所示,可选地,投屏显示区21可以为竖屏显示区(3A中所示),或横屏显示区(3B中所示),具体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状态进行确定。例如,当移动终端为竖屏显示状态时,投屏显示区为竖屏显示区;当移动终端为横屏显示状态时,投屏显示区为横屏显示区。投屏显示区的尺寸与手机屏幕的尺寸默认相同,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投屏显示区为长方形,从长方形的四个角进行拉伸,可以实现对投屏显示区的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如图2或图3所示,目标设备20可以连接操作设备30。目标设备20可以是获取用户输入操作并具有显示功能的计算设备,例如电视、投影仪、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或个人电脑(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以下简称电脑。移动终端以手机和目标设备以电脑为例,在一些场景中,用户只能通过手机的音量键调节手机的音量,或者先通过手机的音量键显示手机音量调节按钮,然后才能通过触摸手机调节按钮对手机音量进行调节,当手机投屏到电脑之后,当需要调节投屏数据的音量时,用户需要操作手机音量键才能实现,而难以电脑端进行操作实现手机音量的调节。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音量和目标设备的音量可以单独控制。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用户将手机与电脑建立投屏连接,当用户正在电脑端玩网络游戏,并播放游戏音乐时,手机端接收到视频通话请求,对应地,电脑端的投屏显示窗口也会同步显示视频通话请求。用户在电脑端点击同意按钮之后,即可通过电脑端进行视频通话。此时,电脑端一边在播放游戏音乐,一边在播放通话语音,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更希望控制通话音量较高于游戏音量,以听清楚通话内容。由此,在通话过程中,当用户感觉通话音量较小时,需要对通话音量进行调节。但是对于通话音量的调节方式一般地只能通过手机的音量键进行调节,而用户目前正在进行游戏,没有空余的手对手机音量键进行调节,从而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与目标设备连接的操作设备对手机音量进行控制,无需再对手机进行操作,从而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音量控制的便利性。
步骤S12: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鼠标、键盘、操作杆、触摸板和游戏手柄。可以理解的,操作设备不限于以上示例的几种类型,只有能够获取用户操作的设备均可以作为操作设备。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手机作为电脑的鼠标,此时,操作设备也可以是手机。
可以理解的,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用于获取用户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指令。一般地,目标设备和操作设备需要配合使用,例如电脑与鼠标、键盘等。由于用户在使用目标设备时,需要配合操作设备使用,故用户在使用目标设备时,通过操作设备来调节手机的音量,操作便捷、复杂度较小。
步骤S13: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具体地,音量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的音量调高或调低,对应地,当移动终端接收到音量控制指令时,可以对应将移动终端的音量调高或调低。
步骤S14: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后,移动终端可以基于调整后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得目标设备对投屏数据进行解码后,可以利用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可以理解的,在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调整之前或调整中时,移动终端仍基于调整前的音量,实时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然后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再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最后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从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目标设备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无需再对移动终端进行手动操作,也可实现对投屏数据的音量的调整,提升了音量控制的便利性,其次,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设备对音量进行调整,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图4中步骤S2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关于本步骤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可以在自定义场景下实现本实施例中的音量控制方法,自定义场景可以是需要使用音频的场景,例如视频播放场景、游戏场景、音乐播放场景、视频通话场景等。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可以对使用场景不作限制,即在任何场景下均可。
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则说明移动终端已经触发音量控制功能,即通过目标设备控制移动终端的音量的功能,从而可以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以指示目标设备开启音量控制功能,从而生成音量控制指令。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在开发时进行配置。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2可以包括子步骤S221~S224:
步骤S221:第一应用向应用程序框架层注册接口,用于监听第二应用是否启动,其中,第二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
其中,移动终端至少包括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本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移动终端的第一应用用于与目标设备的第三应用通信连接,实现投屏过程中的数据交互。第二应用可以是移动终端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系统应用程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应用为可以提供音视频播放功能的应用,例如视频播放应用(如爱奇艺、优酷等)、聊天应用(如微信、QQ等)、音乐播放应用(如网易云、QQ音乐等)。
移动终端可以自定义一个预设应用列表。预设应用列表可以记录第二应用的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entifier,AID)。其中,应用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第二应用。AID由注册的应用提供商(RID)以及专用应用标识符扩展(PIX)组成。
安卓操作系统的架构可以包括4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内核层(具体可以为Linux内核层)。其中,应用程序层包括安卓操作系统中的各个应用程序(包括系统应用程序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层是应用程序的框架,开发人员可以在遵守应用程序的框架的开发原则的情况下,基于应用程序框架层开发一些应用程序。系统运行库层包括库(也称为系统库)和安卓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库主要为安卓操作系统提供其所需的各类资源。安卓操作系统运行环境用于为安卓操作系统提供软件环境。内核层是安卓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层,属于安卓操作系统软件层次的最底层。内核层基于Linux内核为安卓操作系统提供核心系统服务和与硬件相关的驱动程序。
以安卓操作系统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发人员可以基于上述安卓操作系统的系统架构,开发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的软件程序,从而使得该音量控制方法可以基于上述安卓操作系统运行。
如图6所示,具体地,第一应用可以向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work)注册AppSwitchObserver监听栈顶Activity,并接收Framwork返回的注册结果。注册结果包括注册成功或注册失败。其中,Activity是一个应用程序组件,提供一个屏幕,用户可以用来交互为了完成某项任务。AppSwitchObeserver是应用程序框架层(又称为系统层)提供给应用程序层的一个接口,用于监听是否进入预设应用列表。
当第一应用成功向Framwork注册一个接口之后,Framwork监听是否有第二应用启动,其中第二应用启动会触发监听,若第二应用启动即进入预设应用列表,从而Framwork向第一应用发送第二指令(OnActivityEnter),表示当前移动终端的音频可用,从而此时能够进行音量的调节,进而触发第一应用进行预设条件的判断。其中,OnActivityEnter中包含了第二应用进入预设应用列表后,Framwork回调给第一应用的方法。
步骤S222:若第二应用启动,则第一应用接收应用程序框架层发送第二指令。
步骤S223:第一应用根据第二指令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224;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不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
具体地,第一应用接收Framwork发送的第二指令OnActivityEnter,然后根据OnActivityEnter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预设条件为判断本实施例中音量控制方法生效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才能通过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为移动终端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且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具体地,第一应用可以利用InFullScreenPlay判断是否满足上述预设条件。InFullScreenPlay中包含了判断预设条件是否满足的方法。其中,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即是投屏数据来源的应用程序。例如,爱奇艺视频对应的投屏数据为爱奇艺播放的音视频流。其中,具体可以通过Configuration的orientation属性判断当前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横屏显示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也可以为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或移动终端处于横屏显示状态,或其他用户预设的条件。
步骤S224: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终端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且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时,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UpdateVideoPlayState),其中,UpdateVideoPlayState用于通知目标设备开启本实施例的音量控制功能。
移动终端可以采用websocket协议,通过websocket通道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移动终端可以向目标设备发送vplaying标志(0/1),其中,当vplaying标志为0时,表示目标设备不可以开启音量控制功能,当vplaying标志为1时,表示目标设备可以开启音量控制功能。其中,websocket通道是移动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相互接收和发送指令、同步状态的通道。其中,vplaying为移动终端和目标设备协商的用于开启或关闭音量控制功能的协议。
具体地,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移动终端向目标设备发送vplaying标志(1),以指示目标设备开启音量控制功能。
步骤S23: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
其中,音量控制指令由目标设备的第三应用发送至移动终端的第一应用。具体地,目标设备可以根据vplaying标志(1)确定可以向移动终端发送音量控制指令,通过UIBC通道向移动终端发送音量控制指令。其中,UIBC通道是移动终端与目标设备之间进行投屏的数据交互的通道。
关于生成音量控制指令的说明可以参见后面目标设备侧实施例,此处暂不展开描述。
步骤S24: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具体地,可以获取音量控制指令携带的音量调整参数,然后根据音量调整参数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其中,音量控制指令中携带有音量调整参数,音量调整参数可以是表示移动终端的音量增加或减少的数值,或者可以是目标音量值。
例如,移动终端的音量范围为0~100,其中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0。音量调整参数可以为“+10”或“-10”,其中,“+10”表示将移动终端当前的音量增加10,“-10”表示将移动终端当前的音量减少10。若移动终端当前的音量已经为最大值时,则可以不用再调大,当移动终端当前的音量已经为最小值时,则可以不用调小。又例如,目标音量值为80,则将移动终端当前的音量调整至80。
步骤S25: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关于本步骤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4,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音量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目标设备。目标设备是连接操作设备,由操作设备获取用户输入操作并具有显示功能的计算设备。目标设备以电脑为例,进行以下说明。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
目标设备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该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从而目标设备可以将投屏数据解码后,利用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播放。播放投屏数据是播放显示画面和/或音频。其中,显示画面在投屏显示区中播放,音频可以外放(如通过扬声器、音响),也可以通过耳机进行播放。
具体地,投屏数据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UIBC通道发送至目标设备。
步骤S32: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其中,目标设备连接操作设备,用户通过对操作设备进行操作,从而调整移动终端的音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操作设备能够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操作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鼠标、键盘、操作杆、触摸板和游戏手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区别于操作设备的常规使用环境,可以设置特定的操作方式用于调整移动终端的音量。特定的操作方式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操作设备可以设置不同的操作方式,具体可以参见下一实施例。
步骤S33: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
目标设备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以使音量控制指令中携带有音量调整参数,音量调整参数可以是表示移动终端的音量增加或减少的数值,或者可以是目标音量值。从而一种终端可以根据音量控制指令中的音量调整参数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对应调整。
步骤S34: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具体地,可以采用对应的投屏协议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例如可以采用UIBC协议,通过UIBC通道进行发送。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图8中步骤S43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是图8中步骤S43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音量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目标设备。
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
关于本步骤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2: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若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则执行步骤S43。此时,目标设备根据第一指令开启音量控制功能,以控制移动终端的音量。
若未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则继续执行步骤S42,监控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其中,目标设备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执行一次步骤S42,预设时间段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0.1秒。
步骤S43:当光标位于投屏显示区时,基于对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如图3所示,具体地,目标设备20可以检测鼠标的光标22是否位于投屏显示区21,若位于投屏显示区21,再基于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此时,光标22位于投屏显示区则说明用户当前需要调节投屏数据的音量,进而可以获取对于操作设备的操作,判断是否是预设调整操作,若是则基于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其中,光标22与投屏显示区21存在重叠部分即确定光标22位于投屏显示区21,否则,确定光标22不位于投屏显示区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光标22完全位于投屏显示区21时才确定光标22位于投屏显示区21。
其中,预设调整操作为基于操作设备触发的音量调整操作。例如,预设调整操作例如为对键盘上按键的按压操作,通过操作设备对目标设备显示的音量控件的触发操作(例如滑动或点击)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设备为鼠标,当光标位于投屏显示区时,步骤S43包括子步骤S4311~S4312:
步骤S4311: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一滚动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
步骤S4312: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二滚动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其中,第一滚动操作和第二滚动操作的滚动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调整操作为对鼠标滚轮的滚动操作,其中,每次滚动操作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为预设调整幅度,在本步骤中,将每个滚动操作确定为一个预设调整操作,从而根据预设调整幅度确定对应的音量调整参数。或者,该预设调整操作包括对鼠标滚轮的连续滚动操作,在本步骤中,确定连续滚动的滚动次数,基于该滚动次数和每次滚动对应的预设调整幅度,确定本次调整操作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例如,每滚动一次,预设调整幅度为5,连续滚动2次,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为10。
具体地,第一滚动操作可以是向上滚动,即向远离用户的方向滚动;第二滚动操作可以是向下滚动,即向靠近用户的方向滚动。在一示例中,鼠标滚轮向上滚动一次,对应的音量调大参数为“+5”,鼠标滚轮向下滚动一次,对应的音量调小参数为“-5”。当期然,也可以反向设置,即当鼠标滚轮向上滚定时,控制音量减小,当鼠标滚轮向下滚动时,控制音量增大。也可以根据鼠标滚轮向上或向下滚动的度数,确定音量调整参数,例如1度对应1分贝。鼠标滚轮在滚动时是绕着一个固定的轴旋转,因此可以实时获取到鼠标滚轮旋转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中,只需要将鼠标的光标停放在投屏显示区内并通过滚动滚轮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音量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投屏音量的控制,无需对手机进行操作,使得投屏音量控制方便、快捷。其中,本实施例是通过控制移动终端的音量,从而控制投屏音量,并未对目标设备的音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实现目标设备的音量与投屏音量的单独控制,贴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将光标停留在投屏显示区内,同时按住鼠标左键和右键,然后向前或向后拖动鼠标,以使光标对应在投屏显示区内移动。其中,“向前”和“向后”是相对于用户而言的。向前拖动鼠标用于增加音量,向后拖动鼠标用于减小音量,具体的音量调大参数和音量调小参数可以根据鼠标移动的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此处不做限定。当然,反之也可以向后拖动鼠标用于增加音量,向前拖动鼠标用户减小音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设备为键盘,当光标位于投屏显示区时,步骤S43包括子步骤S4321~S4322:
步骤S4321: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一按压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
步骤S4322: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二按压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其中,第一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音量调整操作为对键盘按键的按压操作,其中,每次按压操作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为预设调整幅度,在本步骤中,将每个按压操作确定为一个预设调整操作,从而将预设调整幅度确定为该音量调整参数。例如,每次按压操作对应的预设调整幅度为5分贝,按压两次,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为10分贝。其中,两次按压操作之间检测预设时间间隔,例如0.1秒或1秒。
或者,该预设调整操作包括对键盘按键的连续按压操作,在本步骤中,确定连续按压的按压次数,基于该按压次数和每次按压对应的预设调整幅度,确定本次调整操作对应的音量调整参数。连续按压指每次按压的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间隔。例如,用户在5秒中之内,连续按压了两次,每次连续按压对应的预设调整幅度为5分贝,则音量音量调整幅度为10分贝。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对应的按键不同,例如第一按压操作是对第一按键进行按压,即第一按键作为音量调大按键,第二按压操作是对第二按键进行按压,即第二按键作为音量调小按键。其中,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选取数字键“1”作为第一按键,“2”作为第二按键。
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设调整操作为操控操作设备基于音量控件23触发的滑动操作。其中,音量控件23显示于目标设备的显示界面,例如可以显示于投屏显示区内。其中,目标设备确定该滑动操作的滑动幅度或滑动距离,基于该滑动幅度或滑动距离确定本次调整操作对应的音量调整幅度。
步骤S44: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音量控制指令包括volume up/down,其中up表示音量调大,down表示音量调小,还包括音量调整参数。
步骤S45: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关于本步骤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4,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音量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音量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投屏系统,投屏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与移动终端建立投屏连接的目标设备。
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步骤S502:目标设备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
步骤S503:移动终端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步骤S504:目标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步骤S505:目标设备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步骤S506:目标设备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
步骤S507:目标设备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步骤S508:移动终端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
步骤S509:移动终端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步骤S510: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关于上述步骤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位置,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的音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下面对本申请用于实现以上音量控制方法的相关装置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发送模块110、接收模块120和音量调整模块130,其中,发送模块110,用于基于移动终端100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接收模块120,用于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音量控制指令由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音量调整模块130,用于基于音量控制指令对移动终端100的音量进行调整;发送模块110,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移动终端100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目标设备对于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之前,发送模块110还用于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包括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层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其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包括:第一应用向应用程序框架层注册接口,用于监听第二应用是否启动,其中,第二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若第二应用启动,则第一应用接收应用程序框架层发送第二指令;第一应用根据第二指令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发送模块110向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条件为移动终端100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且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记录于预设应用列表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音量调整模块130还用于获取音量控制指令携带的音量调整参数;根据音量调整参数对移动终端100的音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鼠标、键盘、操作杆和触摸板。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如图13所示,目标设备200包括接收模块210、第一生成模块220、第二生成模块230和发送模块240,其中,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投屏数据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其中,投屏数据中包括移动终端的音量;第一生成模块220用于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200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第二生成模块230用于基于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模块240用于将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移动终端,以调节移动终端的音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整参数包括音量调整参数,则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当光标位于投屏显示区时,基于对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生成模块220还用于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一滚动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和/或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二滚动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其中,第一滚动操作和第二滚动操作的滚动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生成模块220还用于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一按压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和/或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二按压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其中,第一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200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之前,接收模块210还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目标设备200生成音量控制指令;若是,则执行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200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的步骤。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移动终端300包括:处理器310以及与处理器310连接的存储器320,存储器32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310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移动终端执行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具体而言,处理器310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320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处理器3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1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310可以由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目标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目标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0以及与处理器410连接的存储器420,存储器42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410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目标设备执行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关于处理器410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移动终端或目标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电脑(例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可穿戴设备等。且,移动终端和目标设备均具有显示面板或具有显示功能(例如投影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设备的显示面积可以大于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目标设备的显示面积可以等于或小于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本申请并不限定移动终端和目标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限定,例如还可以是安卓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其它操作系统。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0存储有程序数据610,程序数据610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音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对于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所述音量控制指令由所述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
基于所述音量控制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对于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应用程序层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所述当满足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向所述应用程序框架层注册接口,用于监听所述第二应用是否启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位于预设应用列表中;
若所述第二应用启动,则所述第一应用接收所述应用程序框架层发送第二指令;
所述第一应用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满足预设条件,则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一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横屏显示状态且所述投屏数据对应的应用记录于预设应用列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音量控制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包括:
获取所述音量控制指令携带的音量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音量调整参数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鼠标、键盘、操作杆、触摸板和游戏手柄。
7.一种音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设备,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所述投屏数据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
响应于连接所述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
将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调节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连接所述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包括:
当光标位于投屏显示区时,基于对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包括:
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一滚动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和/或
基于对鼠标滚轮的第二滚动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滚动操作和所述第二滚动操作的滚动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操作设备的预设调整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包括:
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一按压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大参数;和/或
基于对键盘上按键的第二按压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小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操作和第二按压操作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连接所述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设备生成音量控制指令;
若是,则执行响应于连接所述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的步骤。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对于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与操作设备连接,所述音量控制指令由所述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
音量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音量控制指令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调整;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将投屏数据编码后发送至目标设备。
13.一种目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投屏数据,并将所述投屏数据进行播放,其中,所述投屏数据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进行编码;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连接目标设备的操作设备被操作,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调整参数;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音量调整参数,生成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投屏数据的音量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调节所述移动终端的音量。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目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05653.XA 2021-10-15 2021-10-15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0071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5653.XA CN114007125A (zh) 2021-10-15 2021-10-15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5653.XA CN114007125A (zh) 2021-10-15 2021-10-15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7125A true CN114007125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5653.XA Pending CN114007125A (zh) 2021-10-15 2021-10-15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712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6447A (zh) * 2022-03-11 2022-06-24 深圳市宝泽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按键远程控制音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5174988A (zh) * 2022-06-24 2022-10-11 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的音视频投屏控制方法
WO2023071502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43904A (zh) * 2022-09-30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音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9712A (zh) * 2017-09-01 2018-02-02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24701A (zh) * 2019-08-12 2019-10-11 深圳新智联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的有线投屏
CN211236769U (zh) * 2020-03-19 2020-08-11 深圳市嘉润原新显科技有限公司 带wifi反控的无线投屏显示器
CN111787392A (zh) * 2020-08-06 2020-10-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70546A (zh) * 2020-07-21 2020-1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交互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18151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系统
WO2021003749A1 (zh) * 2019-07-11 2021-01-1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桌面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5592A (zh) * 2020-01-21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Wi-Fi P2P的投屏方法和装置
CN113326019A (zh) * 2021-06-28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642A (zh) * 2021-06-16 2021-09-1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9712A (zh) * 2017-09-01 2018-02-02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18151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系统
WO2021003749A1 (zh) * 2019-07-11 2021-01-1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桌面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24701A (zh) * 2019-08-12 2019-10-11 深圳新智联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的有线投屏
CN113225592A (zh) * 2020-01-21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Wi-Fi P2P的投屏方法和装置
CN211236769U (zh) * 2020-03-19 2020-08-11 深圳市嘉润原新显科技有限公司 带wifi反控的无线投屏显示器
CN111970546A (zh) * 2020-07-21 2020-11-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交互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87392A (zh) * 2020-08-06 2020-10-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11642A (zh) * 2021-06-16 2021-09-1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6019A (zh) * 2021-06-28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502A1 (zh) * 2021-10-31 2023-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6447A (zh) * 2022-03-11 2022-06-24 深圳市宝泽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按键远程控制音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4666447B (zh) * 2022-03-11 2024-03-01 深圳市宝泽科技有限公司 物理按键远程控制音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5174988A (zh) * 2022-06-24 2022-10-11 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的音视频投屏控制方法
CN115174988B (zh) * 2022-06-24 2024-04-30 长沙联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的音视频投屏控制方法
CN116743904A (zh) * 2022-09-30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音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3301B2 (en) Content sha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4007125A (zh) 音量控制方法、移动终端、目标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88453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live-streaming interaction video and server
US1110629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908592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を介したヒューマン入力デバイスコマンドの送信
EP3195606B1 (en) Direct streaming for wireless display
WO2020042350A1 (zh) 一种桌面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309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igital media content playback
WO2017075956A1 (zh) 内容投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1041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CN113507638B (zh) 显示设备及投屏方法
WO2019184533A1 (zh) 远程设置智能设备的控制面板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221527A1 (zh) 投屏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04110B (zh) 一种媒体传输方法、媒体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011058A1 (zh) 显示设备、通信终端及投屏画面动态显示方法
JP2018535454A (ja) 再生を制御する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23142389A1 (zh)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69320A (zh) 一种智能设备分享内容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326019B (zh) 音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396342B2 (ja) オーディオ−ビデオ用のワイヤレスド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CN113691790A (zh) 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2218404A (zh) 一種影音內容分享系統及其方法
WO2021091646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aging a call o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n external display device
WO2023279895A1 (zh) 显示设备以及投屏方法
US2024016995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display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