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6679A -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679A
CN114006679A CN202111641038.3A CN202111641038A CN114006679A CN 114006679 A CN114006679 A CN 114006679A CN 202111641038 A CN202111641038 A CN 202111641038A CN 114006679 A CN114006679 A CN 114006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c
network quality
tunnel
detection resul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0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6679B (zh
Inventor
姜作毅
杨宇
顾铮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0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6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6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6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本发明通过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时检测网络质量(丢包率),对切换策略灵活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策略切换FEC隧道,在带宽与网络质量之间作平衡,在网络质量较好时不必无谓地浪费带宽;本技术切换速度高,不必等发现网络质量发生变化时才临时创建新的FEC隧道,适合SD‑WAN场景。

Description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技术)是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成熟的网络优化技术,在数据流中插入冗余包并结合Reed-Solomon算法以起到防丢包的效果。在以SD-WAN为代表的众多网络方案中都有广泛采用。
在使用FEC进行网络优化过程中,FEC优化技术的本质是以牺牲带宽换取质量的。也就是说,无论网络质量好坏都会额外发送冗余包,当网络质量优秀时,冗余包造成了不必要网络带宽以及算力的浪费。
即使网络质量不好时,由于FEC无法预判丢包率,只能预估一个冗余量,如果网络轻微丢包而冗余量预估过大,依然会造成浪费;反之,如果网络丢包严重而冗余量预估不足,则FEC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S200、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00、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包括:
S110、预设不同冗余度的FEC隧道创建条件;
S120、根据所述FEC隧道创建条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FEC隧道创建请求;
S130、所述第二数据节点接收所述FEC隧道创建请求,并回复所述第一数据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S310、接收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20、判断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得到判断结果;
S330、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1、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选择直联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S332、实时检测所述直联网络的网络质量,并得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
S333、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3中,所述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包括:
S3330、若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发现网络质量变化,则断开所述直联网络;
S3331、实时检测变化后的网络质量,并得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332、根据所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将所述直联网络匹配性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4、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不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计算得出第一网络质量程度;
S335、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S336、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6中,所述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包括:
S3360、若实时检测到当前FEC隧道的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发生变化,则断开当前所匹配连接的FEC隧道;
S3361、检测步骤S3360中变化后的网络质量,计算并获取第二网络质量程度;
S3362、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1、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S121、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S131、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FEC隧道创建模块、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和切换模块,其中,
FEC隧道创建模块:用于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业务类型匹配模块,用于:
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时检测网络质量(丢包率),对切换策略灵活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策略切换FEC隧道,在带宽与网络质量之间作平衡,在网络质量较好时不必无谓地浪费带宽;本技术切换速度高,不必等发现网络质量发生变化时才临时创建新的FEC隧道,适合SD-WAN场景。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为本发明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为本发明实施智能选路的时序图;
图3示出为本发明在初始状态或无丢包场景下的数据传输路线图;
图4示出为本发明在非初始状态或丢包场景下的数据传输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本实施例,选择在两个路由节点之间来实施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以SD-WAN场景为例,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分别选用两个节点:uCPE节点与ECR节点。
通过在两个节点(uCPE与ECR)之间预先创建多条FEC隧道,每条FEC隧道的冗余度各不相同。其中,冗余度的设置,由用户自行设置,本处不做限制。
如图3和4所示,本例中为三条隧道,冗余度依次为低、中、高,低、中、高的冗余度数据值自行设置。
S200、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如图2所示,在创建FEC隧道后,通过实时检测网络质量(丢包率),根据不同策略切换FEC隧道。同时,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即uCPE实时向ECR发起网络质量检测,如每秒一次的ping包,监控丢包率。
通过实施检测网络质量,可以得到网络质量的优良程度即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根据网络质量检测结果而选择切换数据通道。
S300、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检测网络质量后,得到了网络质量,根据检测结果而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如网络质量劣化,可以选择中冗余的FEC隧道;若是网络质量进一步劣化,被检测到后,业务数据可进一步切换到高冗余FEC隧道。反之,如网络质量好转,可切换到低冗余FEC隧道,或切回直联网络。
下面将具体对网络通道选择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包括:
S110、预设不同冗余度的FEC隧道创建条件;
FEC隧道创建条件,所配置的环境环境等,可以由用户进行自行设定。以及,冗余度数据值,按照实际项目所需等可以自行设定,以此作为网络质量好坏程度的判断。
S120、根据所述FEC隧道创建条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FEC隧道创建请求;
当FEC隧道创建条件设定完毕,可以由uCPE向ECR发起FEC隧道创建请求。
S130、所述第二数据节点接收所述FEC隧道创建请求,并回复所述第一数据节点。
创建完毕,接入网络,实现uCPE与ECR之间网络隧道连接通信。其中,如图2所示,在时序图中,本实施例创建了低/中/高三条隧道,其创建顺序可以不用限制,根据冗余度数据大小可以创建,这样也能够分出隧道冗余度大小值。同时,也可以做标记,进行区分,本处不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S310、接收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20、判断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得到判断结果;
S330、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
本处,如图2和3所示,为了不浪费带宽,若是网络传输处于初始状态或无丢包场景下,业务数据不走任何隧道(即直联网络),从uCPE直接走向ECR,此时FEC隧道中无数据通过,所以无带宽或算力浪费。
因此,需要检测网络的实施状态,判断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根据判断结果而进行切换。若是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业务数据不走任何隧道(即直联网络),从uCPE直接走向ECR,此时FEC隧道中无数据通过,所以无带宽或算力浪费,节约资源。若是不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根据实时监测的网络优良/好坏程度,即监控丢包率的程度,来选择低/中/高冗余FEC隧道,具体根据检测结果匹配对应的隧道进行切换通道即可。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1、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选择直联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S332、实时检测所述直联网络的网络质量,并得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S333、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本处,采用直联网络进行业务数据传输。采用直联网络进行业务数据传输后,持续实时检测所述直联网络的网络质量,若是在直联网络传输过程中,发现出现网络波动即网络质量丢包率变化,则需要进行通道切换。此时,需要实时检测所述直联网络的网络质量,并得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以及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如图2所示,根据检测结果,可能选择低/中/高冗余FEC隧道的任一一条通道,具体根据检测数据值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3中,所述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包括:
S3330、若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发现网络质量变化,则断开所述直联网络;
S3331、实时检测变化后的网络质量,并得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332、根据所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将所述直联网络匹配性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在通过直联网络后,发现网络波动,在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发现网络质量变化后,需要立即对直联网络进行断开,切换其他通道。
如图3和4所示,一旦uCPE检测到与ECR之间的直联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包(比如中等程度的丢包),即可将业务数据流切到相应场景对应的FEC隧道(如中冗余FEC隧道),即牺牲一定带宽换取网络质量的手段。如网络质量进一步劣化,被检测到后,业务数据可进一步切换到高冗余FEC隧道,反之,如网络质量好转,可切换到低冗余FEC隧道,或切回直联网络。
若是网络传输处于进行中,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4、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不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计算得出第一网络质量程度;
S335、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S336、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
本实施例,是直接根据实时检测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即第一网络质量程度,来切换对应的FEC隧道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336中,所述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包括:
S3360、若实时检测到当前FEC隧道的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发生变化,则断开当前所匹配连接的FEC隧道;
S3361、检测步骤S3360中变化后的网络质量,计算并获取第二网络质量程度;
S3362、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在检测得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进行切换后一条隧道,若是后续该隧道进行传输的网络发生波动,实时检测得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后,需要再次切换,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由于业务数据连接在不同的隧道间切换本身会造成业务的短暂中断。如因网络质量频繁变化而造成频繁切换,在此极端条件下,业务质量反而会变差,所以需要对切换策略作以下两个维度的优化:
维度一:网络质量劣化时,需要及时切换隧道,但当网络质量改善时,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不要急着切换;
维度二: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进一步调整策略,如对于视频会议、ssh等丢包敏感型业务,尽可能将业务保持在较高冗余度的FEC隧道上,而对于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带缓冲)等丢包不敏感型业务则切换频率可以适当调高。业务类型可以通过五元组、DPI等方式识别。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在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1、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S121、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S131、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业务敏感度,可以根据业务敏感度数据表来进行匹配,根据识别到的业务对应在业务敏感度数据表中的敏感度数据,来进行网络通道切换。
业务敏感度的数据值,自行设定,不做限制。如对于视频会议、ssh等丢包敏感型业务,尽可能将业务保持在较高冗余度的FEC隧道上,而对于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带缓冲)等丢包不敏感型业务则切换频率可以适当调高。业务类型可以通过五元组、DPI等方式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uCPE与ECR两个路由节点作为示例介绍了如上FEC隧道通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路由节点,只要按照冗余度值以及业务敏感度进行切换数据通道即可。
这样,通过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时检测网络质量(丢包率),对切换策略灵活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策略切换FEC隧道,在带宽与网络质量之间作平衡,在网络质量较好时不必无谓地浪费带宽;本技术切换速度高,不必等发现网络质量发生变化时才临时创建新的FEC隧道,适合SD-WAN场景。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本实施例对应提供一种装置,用于实现其方法。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施原理已经再实施例1中详述,因此本处不再赘述。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连接关系,不限于有线或者无线,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FEC隧道创建模块、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和切换模块,其中,
FEC隧道创建模块:用于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FEC隧道创建模块所需要的创建环境,本处不限制,由用户根据创建条件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地,还包括业务类型匹配模块,用于:
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实施例3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前面任一所述的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处理器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同时,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中,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存储器作为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和各种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或模块,从而执行控制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输入装置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信号。其中,信号可以为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0、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S200、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00、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中,所述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包括:
S110、预设不同冗余度的FEC隧道创建条件;
S120、根据所述FEC隧道创建条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FEC隧道创建请求;
S130、所述第二数据节点接收所述FEC隧道创建请求,并回复所述第一数据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0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S310、接收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20、判断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得到判断结果;
S330、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1、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选择直联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S332、实时检测所述直联网络的网络质量,并得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
S333、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3中,所述根据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将所述直联网络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包括:
S3330、若所述直联网络检测结果发现网络质量变化,则断开所述直联网络;
S3331、实时检测变化后的网络质量,并得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S3332、根据所述变化后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将所述直联网络匹配性切换至所创建的FEC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0中,所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选择数据传输通道,包括:
S334、若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不处于初始状态或者无丢包场景,则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计算得出第一网络质量程度;
S335、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S336、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6中,所述实时检测所匹配FEC隧道的网络质量程度,并根据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判断是否切换,包括:
S3360、若实时检测到当前FEC隧道的所述网络质量程度发生变化,则断开当前所匹配连接的FEC隧道;
S3361、检测步骤S3360中变化后的网络质量,计算并获取第二网络质量程度;
S3362、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第二网络质量程度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7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1、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S121、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S131、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9.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FEC隧道创建模块、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和切换模块,其中,
FEC隧道创建模块:用于预先在第一数据节点和第二数据节点之间创建若干冗余度不同的FEC隧道;
网络质量实时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节点向所述第二数据节点发起网络质量实时检测,获得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业务类型匹配模块,用于:
预设业务敏感度数据表;
识别待传输业务的类型,并将识别得到的业务类型与所述业务敏感度数据表进行匹配,获得敏感度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从所创建的FEC隧道中选择出与所述敏感度匹配结果相匹配的FEC隧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CN202111641038.3A 2021-12-30 2021-12-30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006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038.3A CN114006679B (zh) 2021-12-30 2021-12-30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038.3A CN114006679B (zh) 2021-12-30 2021-12-30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679A true CN114006679A (zh) 2022-02-01
CN114006679B CN114006679B (zh) 2022-09-27

Family

ID=7993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038.3A Active CN114006679B (zh) 2021-12-30 2021-12-30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66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2720A2 (en) * 2001-04-04 2002-10-17 Roke Manor Research Limited Automated network with tunnels and method of data routing
CN101682567A (zh) * 2007-05-15 2010-03-24 西门子公司 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中建立逻辑连接路径的方法
US20160352628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using tunnels with security as a service
CN111585842A (zh) * 2020-04-30 2020-08-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监控诊断方法及系统
US20200358668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lligent tunnel assignment and dynamic sla threshold configuration to increase availa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sd-wan tunnels
CN111988226A (zh) * 2020-08-20 2020-11-24 深圳市龙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isp链路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防火墙
CN113746602A (zh) * 2021-09-07 2021-12-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82720A2 (en) * 2001-04-04 2002-10-17 Roke Manor Research Limited Automated network with tunnels and method of data routing
CN101682567A (zh) * 2007-05-15 2010-03-24 西门子公司 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中建立逻辑连接路径的方法
US20160352628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using tunnels with security as a service
US20200358668A1 (en) * 2019-05-09 2020-11-12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lligent tunnel assignment and dynamic sla threshold configuration to increase availa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sd-wan tunnels
CN111585842A (zh) * 2020-04-30 2020-08-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监控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1988226A (zh) * 2020-08-20 2020-11-24 深圳市龙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isp链路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防火墙
CN113746602A (zh) * 2021-09-07 2021-12-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实时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679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17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switchover from primary to standby multicast trees
RU2682930C2 (ru) Выбор маршрута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ях
JP572245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メッセージおよび計算オーバーヘッドの軽減
JP5095823B2 (ja) トランスポート制御サーバ、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トランスポート制御方法
EP2548347B1 (en) Service prioritization in link state controlled layer two networks
US10425326B2 (en) Rerouting tunnel traffic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201631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of multiple protection group
US20050254420A1 (e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 transmission window size
JPH10135980A (ja) Atm網におけるコネクション設定および復旧方式
US9813774B2 (en) On demand mobile wireless broadcast video delivery mechanism
US20100183012A1 (en)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tting method
CN112769696A (zh) 路由选择方法、网络控制器、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769019B (zh)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设备
EP3338415B1 (en) Routing communications traffic packets across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006679B (zh) 将fec技术结合智能选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852547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线卡及存储介质
CN102420766B (zh) 一种路由确定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9428814B (zh)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73834A (zh) 一种基于快速重路由的拥塞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JP4099772B2 (ja) Ipマルチキャスト切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ipマルチキャスト切替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210297320A1 (en) Sparse link-state flooding
CN109039921B (zh) 一种指定路由器切换方法、组播路由器及组播网络
CN115134885A (zh) 一种传输路径的优化方法、通讯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8135B (zh) 一种bfd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05236701A (ja) Ip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元切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ための方法、切替制御サーバ、ならびに切替制御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