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7820B -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7820B
CN113997820B CN202111302300.1A CN202111302300A CN113997820B CN 113997820 B CN113997820 B CN 113997820B CN 202111302300 A CN202111302300 A CN 202111302300A CN 113997820 B CN113997820 B CN 113997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charging pile
station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23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7820A (zh
Inventor
毛建容
李献伟
王坤
张鹏
刘祥磊
王霞
贺黄勇
于洋
张鹏远
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ji Group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uchang XJ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ji Group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uchang XJ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ji Group Co Ltd, XJ Electric Co Ltd, Xuchang XJ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j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23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7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7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7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将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上传给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接收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发送的用电调节指令;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分配并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向各充电桩发送充电功率调节指令。本发明针对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分析自身有功调控能力,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调度指令,协同调度系统共同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推广,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带来的不可控电力需求有可能给电力系统造成较大的负担,尤其集中时段大规模充电对电网冲击不可忽视。与此同时,电动汽车也是高度灵活的移动储能单元,具有功率平滑可调、响应速度快、短时暂停供电影响小、夜间用电可控时间长等优点,在调整用电负荷特性、消纳可再生能源、削峰填谷等方面潜力巨大。如何调动充换电站积极参与有序用电已成为电网需求侧响应的重要研究课题,该应用场景下充换电站对充电桩充电功率的调整仅基于分时电价下的经济优化控制,而参与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以共同维护电网稳定的技术研究也将随着电动汽车爆发性增长日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
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
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
将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上传给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
接收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发送的用电调节指令;
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
判断所述用全站电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用全站电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对各充电桩进行功率调节差额分配;
判断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
向各充电桩发送充电功率调节指令。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分析,当充电桩当前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在允许充电范围内,其最大可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最大可充电功率,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当前SOC超出允许充电范围则最大可充电功率为0;
其中,Pimax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可充电功率,SOCi为充电桩对应电动汽车当前电池剩余电量,SOCimax为电池最大允许剩余电量。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以及可增可减用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包括:
所有充电桩最小用电功率为0,此时整个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为站内综合用电,站内综合用电通过当前充换电站总用电功率与各充电桩充电功率总和的差值计算获得:
其中Pmin为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Ppcc为充换电站当前并网用电功率,Pi为第i台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包括:
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计算如下:
其中,Pmaxi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包括:
可增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与当前用电功率之差:
可减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当前用电功率与最小用电功率之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包括如下步骤:
充换电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与当前实际用电功率之间的差额,所述差额反映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的用电调整程度,所述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ΔP=Pd-Ppcc
其中,Pd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当ΔP小于0时,要求充换电站少用电即减小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当ΔP大于0时,充换电站可增加用电即增加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充电桩功率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Pi-t为第i个充电桩在进行功率分配后的有功功率期望值,考虑充电桩的最大最小充电功率,修改后的充电功率调节目标值Paim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有功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收集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
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
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
将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上传给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
接收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发送的用电调节指令;
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
判断所述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对各充电桩进行功率调节差额分配;
判断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
向各充电桩发送充电功率调节指令。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分析,当充电桩当前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在允许充电范围内,其最大可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最大可充电功率,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当前SOC超出允许充电范围则最大可充电功率为0;
其中,Pimax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可充电功率,SICi为充电桩对应电动汽车当前电池剩余电量,SOCimax为电池最大允许剩余电量。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以及可增可减用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包括:
所有充电桩最小用电功率为0,此时整个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为站内综合用电,站内综合用电通过当前充换电站总用电功率与各充电桩充电功率总和的差值计算获得:
其中Pmin为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Ppcc为充换电站当前并网用电功率,Pi为第i台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包括:
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计算如下:
其中,Pmaxi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包括:
可增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与当前用电功率之差:
可减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当前用电功率与最小用电功率之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包括如下步骤:
充换电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与当前实际用电功率之间的差额,所述差额反映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的用电调整程度,所述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ΔP=Pd-Ppcc
其中,Pd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当ΔP小于0时,要求充换电站少用电即减小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当ΔP大于0时,充换电站可增加用电即增加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充电桩功率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Pi-t为第i个充电桩在进行功率分配后的有功功率期望值,考虑充电桩的最大最小充电功率,修改后的充电功率调节目标值Paim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针对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分析自身有功调控能力,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调度指令,协同调度系统共同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框架图。
图2为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充换电站有功控制系统(简称有功自动控制系统)首先需评估充换电站各充电桩当前电动汽车充电能力以及整个充换电站有功调节能力,随后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上传本站调节能力信息,并接受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下发的用电功率调节指令,最后根据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情况分解有功调度指令并向充电桩下发各自充电功率,实现充换电站作为可调柔性负荷与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互动控制。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有功自动控制系统采集充换电站中所有充电桩的实时运行信息,并对每台充电桩的调节能力进行分析。
其次,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基于每台充电桩的调节能力分析充换电站全站调节能力,并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上传充换电站当前运行信息以及有功调节能力信息。
进一步的,当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有功调节指令后,根据充换电站当前用电情况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如果调节差额小于死区值,则说明当前用电与调节指令接近无需调整充电桩的用电情况。否则根据各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剩余容量SOC等因数向所有充电桩分配调节差额。
进一步的,当充电桩分配后的功率调节差额较小则保持该充电桩充电功率不变,但需把该功率差额分配到SOC较大(减负荷时)或SOC较小(增负荷时)的充电桩上。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后下发有功控制指令。
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系统框架如附图1所示。包含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信息交互、有功自动控制系统与充电桩的信息交互、有功自动控制系统与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
其中,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信息交互包括:电动汽车通过CAN总线将电池最大可充电电压、最大可充电电流、电池剩余电量SOC(%)等信息传递给充电桩。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时,其对应的电动汽车最大充电电压、最大充电电流、电池剩余电量SOC等均为零值,充电桩也无调节能力。
其中,有功自动控制系统与充电桩的信息交互包括: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等信息,并对充电桩下发有功功率调节指令。
其中,有功自动控制系统与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包括: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上送充换电站当前有功功率、最大有功功率、最小有功功率、可增用电功率、可减用电功率等信息,并接收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下发的有功功率调节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包括:
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主要是对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分析,当充电桩当前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在允许充电范围内,其最大可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最大可充电功率,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当前SOC超出允许充电范围则最大可充电功率为0。
其中,Pimax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可充电功率,SOCi为充电桩对应电动汽车当前电池剩余电量,SOCimax为电池最大允许剩余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包括:
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所有充电桩当前运行情况汇总分析充换电站整体调节能力,其具体包括: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以及可增可减用电功率的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具体为:
由于充电桩对电动汽车功率有效调节范围为0到最大充电功率,因此在电网需要时可临时停止对充电桩的全部用电,即所有充电桩最小用电功率为0,此时整个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仅为站内综合用电,站内综合用电可通过当前充换电站总用电功率与各充电桩充电功率总和的差值计算获得。
其中Pmin为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Ppcc为充换电站当前并网用电功率,Pi为第i台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具体为:
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既需要考虑各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也需要考虑站内综合用电,由于站内综合用电可由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表征,即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计算如下:
其中,Pmaxi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具体为:
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将协助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分析各充换电站作为柔性负荷的上下可调备用容量。
可增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与当前用电功率之差。
可减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当前用电功率与最小用电功率之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对充电桩功率分配具体为:
当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接收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下发用电调节指令后,首先计算需要调节功率差额,再根据各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剩余容量SOC等因数向所有充电桩分配功率差额。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基于以下步骤确定:
充换电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与当前实际用电功率之间的差额,该差额反映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的用电调整程度。
ΔP=Pd-Ppcc
其中,Pd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当ΔP小于0时,要求充换电站少用电即减小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当ΔP大于0时,充换电站可增加用电即增加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桩功率分配基于以下步骤确定:
对充电桩的功率分配考虑各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当ΔP大于0即增加充电桩用电时,为满足剩余电量小的电动汽车能分配较大的充电功率,充电桩功率分配原则上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越大、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越小则分配的差额越多。而当ΔP小于0即减小充电桩用电时,为同样满足剩余电量小的电动汽车能分配较大的充电功率,充电桩功率分配原则将改为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越大、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越大则分配的差额越多。充电桩功率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Pi-t为第i个充电桩在进行功率分配后的有功功率期望值。考虑充电桩的最大最小充电功率,修改后的充电功率调节目标值Paim为: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撰写的先后顺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
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分析,当充电桩当前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在允许充电范围内,其最大可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最大可充电功率,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当前SOC超出允许充电范围则最大可充电功率为0;
其中,Pimax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可充电功率,SOCi为充电桩对应电动汽车当前电池剩余电量,SOCimax为电池最大允许剩余电量;
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最大用电功率以及可增可减用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包括:
所有充电桩最小用电功率为0,此时整个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为站内综合用电,站内综合用电通过当前充换电站总用电功率与各充电桩充电功率总和的差值计算获得:
其中Pmin为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Ppcc为充换电站当前并网用电功率,Pi为第i台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包括:
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计算如下:
其中,Pmaxi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包括:
可增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与当前用电功率之差:
可减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当前用电功率与最小用电功率之差:
将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上传给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
接收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发送的用电调节指令;
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
判断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对各充电桩进行功率调节差额分配;
判断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各充电桩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
向各充电桩发送充电功率调节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其中,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包括如下步骤:
充换电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与当前实际用电功率之间的差额,所述差额反映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的用电调整程度,所述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ΔP=Pd-Ppcc
其中,Pd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当ΔP小于0时,要求充换电站少用电即减小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当ΔP大于0时,充换电站可增加用电即增加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方法,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充电桩功率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Pi-t为第i个充电桩在进行功率分配后的有功功率期望值,考虑充电桩的最大最小充电功率,修改后的充电功率调节目标值Paim为:
4.一种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有功自动控制系统,所述有功自动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
收集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最大充电功率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
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进行分析,当充电桩当前所接电动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在允许充电范围内,其最大可充电功率为电动汽车最大可充电功率,当充电桩未接电动汽车或电动汽车当前SOC超出允许充电范围则最大可充电功率为0;
其中,Pimax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可充电功率,SOCi为充电桩对应电动汽车当前电池剩余电量,SOCimax为电池最大允许剩余电量;
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以及可增可减用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包括:
所有充电桩最小用电功率为0,此时整个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为站内综合用电,站内综合用电通过当前充换电站总用电功率与各充电桩充电功率总和的差值计算获得:
其中Pmin为充换电站最小用电功率,Ppcc为充换电站当前并网用电功率,Pi为第i台充电桩当前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包括:
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计算如下:
其中,Pmaxi为第i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
其中,确定可增可减用电功率包括:
可增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最大用电功率与当前用电功率之差:
可减用电功率为充换电站当前用电功率与最小用电功率之差:
将对单台充电桩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充换电站调节能力分析的结果上传给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
接收由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发送的用电调节指令;
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
判断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全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对各充电桩进行功率调节差额分配;
判断所述各充电桩所分配的功率调节差额是否大于死区值;
如果所述各充电桩功率调节差额大于死区值,则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
向各充电桩发送充电功率调节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基于用电调节指令计算用电功率调节差额包括如下步骤:
充换电站用电功率调节差额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与当前实际用电功率之间的差额,所述差额反映了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对充换电站的用电调整程度,所述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ΔP=Pd-Ppcc
其中,Pd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的调节期望值;当ΔP小于0时,要求充换电站少用电即减小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当ΔP大于0时,充换电站可增加用电即增加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响应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各充电桩充电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充电桩功率分配公式如下:
其中,Pi-t为第i个充电桩在进行功率分配后的有功功率期望值,考虑充电桩的最大最小充电功率,修改后的充电功率调节目标值Paim为:
CN202111302300.1A 2021-11-04 2021-11-04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997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2300.1A CN113997820B (zh) 2021-11-04 2021-11-04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2300.1A CN113997820B (zh) 2021-11-04 2021-11-04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820A CN113997820A (zh) 2022-02-01
CN113997820B true CN113997820B (zh) 2024-03-01

Family

ID=7992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2300.1A Active CN113997820B (zh) 2021-11-04 2021-11-04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782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567A (zh) * 2013-07-18 2014-02-0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4253470A (zh) * 2014-09-25 2014-12-31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5184414A (zh) * 2015-09-22 2015-12-23 山东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与间歇性电源协同调度系统
CN110015090A (zh) * 2017-07-31 2019-07-1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调度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10838719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源网荷储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0893788A (zh) * 2019-11-15 2020-03-20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充电桩电源模块宽范围输出控制方法
CN112085363A (zh) * 2020-08-31 2020-12-15 浙江大学 一种储能和电动汽车集群协同调度的需求响应方法
CN112550044A (zh) * 2020-11-02 2021-03-26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充电站负荷调整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4671A (zh) * 2021-04-28 2021-06-29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计及储能无功调节模型的配电网日前-实时优化控制方法
WO2021170499A1 (de) * 2020-02-26 2021-09-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ladeinfrastruktur für mobile energiespei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lektrischen ladeinfrastruktu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9567A (zh) * 2013-07-18 2014-02-0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
CN104253470A (zh) * 2014-09-25 2014-12-31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05184414A (zh) * 2015-09-22 2015-12-23 山东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与间歇性电源协同调度系统
CN110015090A (zh) * 2017-07-31 2019-07-1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调度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N110893788A (zh) * 2019-11-15 2020-03-20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充电桩电源模块宽范围输出控制方法
CN110838719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源网荷储协同方法及系统
WO2021170499A1 (de) * 2020-02-26 2021-09-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ladeinfrastruktur für mobile energiespei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lektrischen ladeinfrastruktur
CN112085363A (zh) * 2020-08-31 2020-12-15 浙江大学 一种储能和电动汽车集群协同调度的需求响应方法
CN112550044A (zh) * 2020-11-02 2021-03-26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充电站负荷调整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4671A (zh) * 2021-04-28 2021-06-29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计及储能无功调节模型的配电网日前-实时优化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820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3479B2 (en) Battery exchange st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battery exchange station
CN111422094B (zh) 分布式充电桩的充放电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N104810842B (zh)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独立微电网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CN111711258A (zh) 一种基于铁路功率调节器的混合储能控制方法
CN104241720A (zh) 一种微网中的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站充电控制方法
CN104253444A (zh) 一种规模化充电站电网频率控制系统
Burnett et al. A power system combining batteries and supercapacitors in a solar/hydroge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3988355A (zh) 面向共享储能的虚拟电厂的风光储联调联运的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97820B (zh) 响应电网协同控制的充换电站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532172B (zh) 一种基于机组动态分类的多级备用协调方法
CN109428335B (zh) 一种电能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牵引供电系统
CN11367583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电网协调互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663915A (zh) 一种高原型风光柴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
CN112350357B (zh) 一种针对分布式并网电动汽车的SoC平衡控制方法
CN112884316B (zh) 电力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69615A (zh) 一种储能电站平抑电网电压波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90555A (zh) 一种双向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3553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能量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5378009B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分群的日前调控计划生成方法及系统
CN204721005U (zh) 独立微电网混合控制系统
Li et al. Supplement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strategy considering electric vehicles
CN109378899A (zh) 一种城市光储一体化充电站群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14726001B (zh) 一种微电网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99571A (zh) 一种参与电网调频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功率调节方法
CN103328252B (zh) 调节至少一辆电动车辆消耗的功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