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4617A -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4617A
CN113994617A CN201980097537.5A CN201980097537A CN113994617A CN 113994617 A CN113994617 A CN 113994617A CN 201980097537 A CN201980097537 A CN 201980097537A CN 113994617 A CN113994617 A CN 11399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s
data
bit sequence
channel
recep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5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林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4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和针对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是针对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是针对所述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与针对所述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并且与所述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上行链路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以这种方式,针对HARQACK/NACK反馈与同一PUCCH中的多个PDSCH组相关的情况,多个PDSCH组中DCI的漏检可以反映在HARQ ACK/NACK反馈的位序列中,从而所述网络设备可以获知漏检并确定要重传的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已经在各种通信标准中开发出了通信技术以提供使得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市政级别、国家级别、区域级别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通用协议。新兴通信标准的例子是新无线电(NR),例如5G无线电接入。NR是对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颁布的长期演进(LTE)移动标准的一组增强。
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HARQ机制已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在HARQ中,如果来自发射器的数据被正确地检测到,则接收器向发射器反馈肯定确认(ACK),如果数据未被正确地检测到,则接收器向发射器反馈否定确认(NACK)。然后发射器根据从接收器接收到ACK还是NACK执行新的传输或执行重传。因此,ACK/NACK反馈(也可以称为HARQ反馈)对于数据传输调度很重要。
发明内容
总体而言,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用于HARQ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和针对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是针对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是针对所述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并且与所述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上行链路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与针对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以及针对所述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相关联。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与针对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并且与针对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是所述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是所述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和所述反馈信息确定要重传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并在其上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动作。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并在其上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动作。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通过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易于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在其中可以实施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漏检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反馈信息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的反馈信息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7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的简化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一些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公开,并不暗示对本公开范围的任何限制。在此描述的本公开可以以不同于下面描述的方式之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
在以下描述中和权利要求中,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的理解相同的含义。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network device)或“基站”(BS)是指能够提供或容纳终端设备可以在其中进行通信的小区或覆盖范围的设备。网络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节点B或NB)、演进节点B(eNodeB或eNB)、下一代节点B(g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无线电头端(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诸如毫微微节点、微微节点等低功率节点。出于讨论的目的,以下将参考g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来描述一些实施例。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是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或有线通信能力的任何设备。终端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个人计算机、台式机、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计算机、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图像捕获设备、游戏设备、音乐存储和回放设备、或能够进行无线或有线因特网访问和浏览的因特网设备等。
如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和“该”(the)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术语“包括”及其变体应理解为开放式术语,意思是“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术语“一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应理解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不同或相同的对象。其它明确和隐含的定义可以包括在下面。
在一些示例中,值、过程或装置被称为“最佳”、“最低”、“最高”、“最小”、“最大”等。应当理解,这样的描述旨在表明可以在许多所使用的功能替代方案中进行选择,并且这样的选择不需要比其他选择更好、更小、更高或更优选。
图1示出了在其中可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网络100。网络100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所服务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的服务区域称为小区102。可以理解,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仅用于说明目的,不暗示任何限制。网络10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适于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尽管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在小区102中并且由网络设备110服务。
在通信网络100中,网络设备110可以向终端设备120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10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从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的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DL)或前向链路,而从终端设备120向网络设备110的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UL)或反向链路。
取决于通信技术,网络100可以是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网络或任何其他网络。网络100中所讨论的通信可以使用符合任何合适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新无线电接入(NR)、长期演进(LTE)、LTE-演进(LTE-Evolution)、LTE-高级(LTE-A)、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CDMA)、cdma2000、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此外,可以根据当前已知或将来将要开发的任何一代通信协议来执行通信。通信协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2.5G、2.75G、第三代(3G)、第四代(4G)、4.5G、第五代(5G)通信协议。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上述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他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楚起见,下面针对LTE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下面的大部分描述中使用了LTE术语。
如上所述,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HARQ机制已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在HARQ过程中,如果来自发射器的数据被正确地检测到,则接收器向发射器反馈肯定确认(ACK),如果数据未被正确地检测到,则接收器向发射器反馈否定确认(NACK)。然后发射器根据从接收器接收到ACK还是NACK执行新的传输或执行重传。因此,ACK/NACK反馈(也可以称为HARQ反馈)对于数据传输调度很重要
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110可以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向终端设备120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可以指示用于从网络设备110向终端设备120传输数据的资源,以使终端设备120能够通过终端设备120和网络设备110之间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数据。此外,DCI还可以包括用于终端设备120的、HARQ反馈的配置,以指示用于传输HARQ反馈的资源和行为。
HARQ机制中的错误可能导致ACK/NACK反馈或检测的失败,因此,发射器不知道数据是否已被正确地接收。
已经发现,由于路径损耗、信道衰落和/或信道干扰,在数据传输或HARQ反馈期间可能发生错误,导致在HARQ机制中发生DL漏检。
如果DCI由发射器发送但未被接收器检测到,则发生DCI漏检。在这种情况下,期望由发射器提供ACK/NACK反馈,但不会由接收器提供,从而导致发射器和接收器侧的歧义。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承载的DCI虽然具有很高的解码精度,但其典型的解码误码率仍为1%左右,这意味着无法完全避免DCI的漏检。
对于具有多个时机(occasions)复用的HARQ反馈(即,针对多个PDSCH传输的反馈),可以在DCI中包括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以解决DCI漏检引起的问题,除了最后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时机的DCI漏检之外。基于DCI中的DAI字段,终端设备120知晓被漏检的PDCCH。这确保了即使可能发生漏检,终端设备120也具有与网络设备110相同的关于要反馈的HARQ-ACK位的长度的知识。例如,对于2位的DAI,只有漏掉4个连续的DCI时,才会有反馈大小(即反馈位的数量)的歧义。
在一些协议中提出了动态HARQ码本以支持HARQ反馈。在使用动态码本用于HARQ反馈时,在生成HARQ位时只考虑所传输的PDSCH,以减少有效载荷大小。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20仅在检测到DCI时才发送HARQ反馈,并且反馈的内容(即ACK或NACK)取决于被检测到的DCI所调度的PDSCH是否被正确解码。因此,如果发射器发送了DCI但接收器没有检测到(即发生DCI漏检),则不会传输ACK/NACK,这可能会导致发射器和接收器侧的歧义。
对于使用动态HARQ码本的操作,在一些情况下,例如未授权频带(unlicensedband)上的NR操作或具有多个面板的NR传输,可以通过在调度PDSCH的DCI中显式地用信号发送组索引来对PDSCH进行分组。例如,PDSCH组的最大数目为2。或者,PDSCH组的最大数目也可以为4。用于一个PDSCH组的HARQ-ACK位数可以在对同一PDSCH组的HARQ-ACK反馈的连续请求之间变化。同一组中对所有PDSCH的HARQ-ACK反馈被承载在同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一个或多个PDSCH组的HARQ-ACK反馈也可以被承载在同一PUCCH中。此外,计数器DAI(C-DAI)和总DAI(T-DAI)可以仅在每个PDSCH组内累积。针对每个PDSCH组的ACK-反馈组指示符可以作为翻转位(toggle bit)进行操作。
在当前的NR系统中,由于最后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时机的漏检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每个DCI中包含的C-DAI和/或T-DAI来解决,其中DCI中的C-DAI指示直至当前PDSCH已经在PDSCH组(即与同一PUCCH反馈时机关联的一组PDSCH)中传输的DCI总数,DCI中的T-DAI表示在采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直至当前时刻(time instance)要在PDSCH组中传输的DCI总数。载波聚合中的T-DAI可以帮助解决最后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时机的漏检问题。但是,针对单载波部署不存在T-DAI。
如果一个PUCCH中有更多的PDSCH组(例如两个PDSCH组)这与一个PUCCH中只有一个PDSCH组的当前的NR系统不同,并且由于自然编码顺序(第二组的HARQ-ACK位跟随第一组的HARQ-ACK位),第一组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将导致编码器处的HARQ-ACK位移。网络设备110可能不知道此移位的HARQ-ACK位并且可能发生NACK到ACK问题,这比单个PDSCH组更严重。
图2示出了示意图来说明漏检的示例。11位的RM编码器可以用方框2100至21010表示,其指示要由终端设备120生成的反馈信息的位序列的编码格式。如果有两个PDSCH组,其中PDSCH组1包括5个PDSCH信道,并且PDSCH组2包括3个PDSCH信道,则网络设备110可能只能接收8位的HARQ ACK/NACK反馈,这可以由图2中的位序列250示出。位序列250可以包括用于PDSCH组1的5位HARQ ACK/NACK反馈(由块2200至2204表示)和用于PDSCH组2的3位HARQ ACK/NACK反馈(由块2300至2302表示)。
然而,如果终端设备120错过了PDSCH组1的最后一个PDSCH信道,换言之,终端设备120可能不知道PDSCH组1的最后一个PDSCH信道,则在位序列240中针对PDSCH组1,终端设备可能只反馈4位HARQ ACK/NACK(由块2200至2203表示)。根据自然编码顺序,在位序列240中针对PDSCH组2返回的3位HARQ ACK/NACK(由块2300至2302表示)可以跟在针对PDSCH组1的4位HARQ ACK/NACK之后。
与位序列250相比,可以看出位序列240中针对PDSCH组2的HARQ ACK/NACK可能向前移动了一位。网络设备110可能不知道这个移位的HARQ-ACK位并且可能发生NACK到ACK的问题,这比单个PDSCH组的问题更严重。即,第一组的最后一个PDCCH的1%的漏检概率可能会导致NACK到ACK错误,这可能会将NACK到ACK错误推到远远超出工作点(0.1%)。这种情况是不被接受的。
为了解决漏检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方法。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可以引入一些用于指示每个PDSCH组内的信道索引或所有PDSCH组内信道的信道索引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网络设备110基于来自终端设备120的HARQ ACK/NACK反馈获知终端设备120处的PDSCH的漏检。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原理和示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本公开超出了这些有限的实施例,这里关于这些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是出于说明目的。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300的流程图。方法300可以在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上实现。应当理解,方法3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的块和/或可以省略所示出的一些块,并且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3描述方法300。
如图3所示,在块310,终端设备120从网络设备110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涉及两个数据信道组,即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20可能会遗漏从网络设备110实际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但其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终端设备120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在下文中可以称为第一控制信息,其至少可以包括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和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
从网络设备110传输的控制信息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涉及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该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已经被网络设备110调度用于从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应当理解,如果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PDSCH在终端设备120处可能没有被检测到,则第一组数据信道可以是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而第二组数据信道可以是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2所示的例子,网络设备可以传输第二控制信息,该第二控制信息涉及包括5个数据信道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包括3个数据信道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但是,第一数据信道集合中的最后一个PDSCH被丢失了。因此,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息可以涉及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一部分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组数据信道可以指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一部分,并且第二组数据信道可以指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全部。
在块320,终端设备120基于第一控制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以指示由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息中涉及的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与第一信道索引和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生成反馈信息。
现在参考图4和图5,图4和图5示出了反馈信息的一些例子。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第一信道索引确定所接收的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最后一个信道的索引。终端设备120可以根据所确定的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索引、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生成位序列。在所生成的位序列中,指示最后一个信道的索引的位部分可以位于指示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位部分之前。
如图4所示,11位RM编码器可以由块2100-21010示出,其指示要由终端设备120生成的反馈信息的位序列的编码格式。为HARQ ACK/NACK反馈生成位序列420。在位序列420的开头,有2个位(块4100-4101)用于指示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索引。指示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其他位可以按照自然编码顺序跟在这2个位之后。
因此,当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110接收到时,网络设备110可以首先确定已被调度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信道是否被终端设备遗漏。如果网络设备110确定最后一个数据信道被遗漏,则网络设备110可以在下一个传输时机在该数据信道上重传数据。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还可以基于第一信道索引确定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总数,并且生成指示所述总数、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与第一组数据信道中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索引类似,指示第一组数据信道中数据信道总数的位部分可以位于指示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位部分之前。
同样地,指示所述总数、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也可以是指图4的位序列420。在图4中,在序列的开头有2个位(块4100-4101)用于指示数据信道总数的索引。指示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的其他位可以按照自然编码顺序跟在这2个位之后。
如果有2组以上的数据信道,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位序列420中引入一些位用于指示第二组信道的索引或第二组中的信道总数。
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20可以首先传输一些信息供网络设备110判断是否第一PDSCH组的最后一个PDCCH被漏检。当允许多于2个PDSCH组时,可以首先将最后一个组之前的在前PDSCH组的信息排序作为简单的扩展。信息字段的存在可以由RRC显式配置。也可以根据某些配置隐式添加,例如通过maxPdschGroupsNum>1和servingCellNum==1。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对于PUSCH上的HARQ-ACK反馈和/或位长大于11的HARQ-ACK反馈,可以采用极化码(polar code)进行编码,极化码允许比RM码大得多的位长。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以生成具有改变的编码顺序的、用于HARQACK/NACK反馈的位序列。也就是说,第一接收状态和第二接收状态可以不按照自然编码顺序进行编码。
如图5所示,11位RM编码器可以由块2100-21010示出,其指示要由终端设备120生成的反馈信息的位序列的编码格式。为HARQ ACK/NACK反馈生成位序列510。第一接收状态(块2200-2203)可以从位序列510的开始到位序列510的末尾被编码在位序列510中。第二接收状态(块2300-2302)可以从位序列510的末尾到位序列510的开始被编码在位序列510中。位序列510可以反映第一组中的最后一个信道被遗漏的情况。位序列520可以反映第二组中的最后一个信道被遗漏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一个PUCCH中最多采用2个PDSCH组。与利用附加的位的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可以节省位。这样,在这种编码方式下,无论是第一组还是第二组的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都可以在网络设备处作为NACK处理。
极化编码器也可用于该实施例。与RM编码器之间的区别在于编码器映射的总位长的长度是用于PUCCH上的传输的PUSCH许可所指示的总位长或由DAI指示的用于PUCCH上的传输的两个PDSCH组的位长之和。对于PUSCH上的极化编码,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检测HARQ-ACK位序列中对应位置的NACK来解决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问题。
对于PUCCH上的极化编码,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极化编码长度的盲解码来解决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问题。只有每个组的最后一个PDSCH会受到影响,gNB可以简单地忽略相应的位。对于极化编码器,向编码器在位序列前面增加一些“0”位可能会导致相同的编码位,这对盲解码是有害的。与用于盲解码的DCI CRC的生成相同,长度为L的“1”位被添加在位序列的前面以生成CRC位,并且在CRC之后在最终位序列中被去除。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除了第一信道索引和第二信道索引之外,终端设备120还可以接收DCI中的其他信息。例如,跨所述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和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中的信道的第三信道索引。终端设备120可以基于第一信道索引、第二信道索引和第三信道索引生成位序列。
例子可示于下表中:
表1和表2:跨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信道索引的示例
Figure BDA0003410816400000121
Figure BDA0003410816400000131
表1和表2分别示出了时隙0至时隙11。对于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中的每个数据信道,可以使用两个索引。表中的C-DAI可以指示数据信道组内的信道的索引,表中的T-DAI可以指示跨两个数据信道组的信道的索引。在第3个、第6个和第10个时隙中,可以通过PUCCH来报告HARQ ACK/NACK反馈。
终端设备120可以接收DCI中的表中的T-DAI的指示并且基于T-DAI确定用于反馈的位序列中的HARQ ACK/NACK反馈位排序。例如,可以在第7个时隙中传输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3个PDSCH。在自然排序中,第三个PDSCH可以占据HARQ ACK/NACK位序列中的第3个位。然而,考虑到跨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的信道,第一组中的第3个PDSCH是跨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的信道中的第5个PDSCH。该PDSCH的编码顺序可以根据T-DAI而改变。
如上所述,T-DAI是跨所有PDSCH组被累积的,它可以重用DCI中的位字段并且T-DAI类似于C-DAI,除了C-DAI在每个PDSCH组内之外。PUCCH HARQ-ACK位排序基于累积的T-DAI。对于由T-DAI指示的一个HARQ-ACK位,如果接收到由网络设备指示的相应PDSCH组(位翻转),则不计算在内。
返回参考图3,在块330,终端设备120可以经由上行链路信道向网络设备110发送反馈信息。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600的流程图。方法600可以在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处实现。应当理解,方法600可以包括未示出的附加的块和/或可以省略所示出的一些块,并且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为了讨论的目的,将参考图6描述方法600。
在块610,网络设备110可以调度第一组数据信道和第二组数据信道,用于从网络设备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并传输与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相关联的第二控制信息。
在块620,网络设备110可以接收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指示与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和与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如参考图3所解释的,第一组数据信道可以是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第二组数据信道可以是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
在块630,网络设备110可以基于第二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确定要重传的数据。
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各种方案生成用于HARQ请求的位序列。终端设备侧的编码处理和网络设备侧的解码处理都可以预先被配置相应的编码顺序。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获知多个PDSCH组中DCI的漏检。
这样,对于HARQ ACK/NACK反馈涉及同一PUCCH中的多个PDSCH组的情况,多个PDSCH组中DCI的漏检可以反映在用于HARQ ACK/NACK反馈的位序列中,以便网络设备可以获知漏检并确定要重传的数据。
如上所述,已经讨论了用于处理多于一个PDSCH组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一个PDSCH组,也存在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并且对于单载波我们可以使用功能等效于C-DAI的T-DAI来解决。
NR-U中的单小区T-DAI类似于Rel-15 NR中的C-DAI,它不在组内累积,即,针对组中的新PUCCH时机,NR-U中的单小区T-DAI被重置为初始值。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T-DAI,则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组的不连续C-DAI,可能无法区分先前PUCCH时机的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和当前PUCCH时机的第一个PDCCH的漏检。
用于一个PDSCH组的T-DAI的示例可以在下表中示出。
表3:跨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信道索引的示例
Figure BDA0003410816400000141
Figure BDA0003410816400000151
例如,在情况1中时隙3的PDCCH被遗漏,在情况2中时隙7的PDCCH被遗漏,从终端设备侧很难判断丢失的C-DAI 3在哪里,不同的情况导致不同的位长(情况1为2位,情况2为3位),如果未对齐,则HARQ-ACK位将发生移位。在单小区T-DAI的帮助下,UE可以确定此情况,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时隙8中的T-DAI字段来确定情况1或情况2。
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当在PUSCH上传输HARQ-ACK时,总位数由PUSCH授权DCI(Rel-15 NR)指示。针对PUSCH上的HARQ-ACK传输,可以引入参考图4和图5解释的实施例。例如,总编码位长为PUSCH许可中DAI所指示的长度加上在前PDSCH组的信息位长。对于一个PUCCH中存在更多的PDSCH组同时传输PUSCH用于HARQ-ACK反馈的情况,可以采用与每个PDSCH组对应的PUSCH上行许可DCI(DCI格式0-0或0-1)中更多的总DAI字段来解决所述PDSCH组的最后一个PDCCH的漏检。
虽然本公开中的大多数解决方案被提出旨在处理多于一个的PDSCH组。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对下行链路传输的配置应用一些限制。例如,同一PUCCH中PDSCH组的数量是可以配置的。对于单小区操作,终端设备不希望在同一PUCCH中配置多于一个的PDSCH组。例如,RRC可能具有参数maxPdschGroupsNum和servingCellNum。如果servingCellNum>1,则maxPdschGroupsNum={1,2},否则(servingCellNum==1)maxPdschGroupsNum={1}。当用于反馈的PUSCH和PUCCH在一个时隙重叠并且满足PUSCH上的HARQ-ACK反馈的条件时,终端设备不期望在同一PUSCH中传输多个PDSCH组的HARQ反馈。
图7是适合于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700的简化框图。设备700可以被认为是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的进一步示例实施方式。因此,设备700可以在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处或作为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的至少一部分来实现。
如所示,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耦合到处理器710的存储器720、耦合到处理器710的合适的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740、以及耦合到TX/RX 740/的通信接口。存储器710存储程序730的至少一部分。TX/RX 740用于双向通信。TX/RX 740至少有一个天线以便于通信,但实际上本申请中提到的接入节点可能有若干个天线。通信接口可以代表与其他网元通信所需的任何接口,例如用于eNB之间双向通信的X2接口、用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和eNB之间通信的S1接口、用于eNB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通信的Un接口、或者用于eNB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Uu接口。
假定程序730包括程序指令,当由相关联的处理器710执行时,所述程序指令使设备700能够根据如在此参考图2至图6所讨论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操作。这里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设备700的处理器710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来实现,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71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此外,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10的组合可以形成适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处理部件750。
存储器7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来实现。虽然在设备700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710,但是在设备700中可以有多个物理上不同的存储器模块。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处理器7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7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在时间上从属于同步主处理器的时钟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来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来实现,这些固件或软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来执行。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它图形表示,但将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在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它计算设备或其一些组合中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有形地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目标真实处理器或目标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的诸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那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上参考图2所述的过程或方法。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各种实施例中的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开。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在本地设备内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存储介质和远程存储介质两者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指定的功能/操作能够被实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也可以部分在机器上执行,也可以作为独立软件包执行,也可以部分在机器上并且部分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者还可以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上述程序代码可以体现在机器可读介质上,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的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具有一根或多根电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软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前述的任何合适的组合。
此外,虽然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操作,但是这不应被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按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者执行所有示出的操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述讨论中包含了若干特定实施细节,但是这些细节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而应当被解释为对特定实施例所特有的特征的描述。在单独实施例的背景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实现。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背景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实现。
尽管已经用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专用的语言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不必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动作。相反,上述具体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公开的。

Claims (14)

1.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方法,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和针对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是针对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是针对所述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并且与所述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以及
经由上行链路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所述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索引确定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索引;
生成指示所述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所述索引、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其中在所述位序列中所述最后一个信道的所述索引在所述接收状态之前;以及
基于所述位序列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索引确定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总数;
生成指示所述总数、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其中在所述位序列中所述总数在所述接收状态之前;以及
基于所述位序列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索引从所述位序列中的第一个位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并且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索引从所述位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位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状态;以及
基于所述位序列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针对跨所述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和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第三信道索引,其中生成所述反馈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索引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以及
基于所述位序列生成所述反馈信息。
6.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现的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传输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与针对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集合以及针对所述数据传输而被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相关联;
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与针对第一组数据信道的第一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状态并且与针对第二组数据信道的第二信道索引相关联地指示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上的数据的第二接收状态,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是所述第一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是所述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和所述反馈信息确定要重传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反馈信息包括:
接收位序列,所述位序列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信道的索引、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其中在所述位序列中所述最后一个信道的所述索引在所述接收状态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反馈信息包括:
接收位序列,所述位序列指示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总数、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其中在所述位序列中所述总数在所述接收状态之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反馈信息包括:
接收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其中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索引从所述位序列中的第一个位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并且根据所述第二信道索引从所述位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位指示所述第二接收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反馈信息包括:
接收指示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和所述第二接收状态的位序列,所述位序列基于以下被生成:所述第一索引、所述第二索引和针对跨所述第一数据信道集合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集合的、所述第一组数据信道和所述第二组数据信道中的数据信道的第三信道索引。
1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并在其上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单元并在其上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80097537.5A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39946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1591 WO2020252640A1 (en) 2019-06-17 2019-06-17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4617A true CN113994617A (zh) 2022-01-28

Family

ID=7403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537.5A Pending CN113994617A (zh) 2019-06-17 2019-06-17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2602A1 (zh)
JP (1) JP2022543731A (zh)
CN (1) CN113994617A (zh)
WO (1) WO20202526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57536A4 (en) * 2019-11-06 2023-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WIRELESS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72156A1 (ko) * 2022-09-29 2024-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ack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프로세싱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harq-ack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8356A2 (en) * 2011-03-03 201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86285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on-codebook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N108141322A (zh) * 2015-10-22 2018-06-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的harq和控制信道定时
US20190103943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29682A1 (en) * 2018-07-30 2021-10-21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WO2020060365A1 (ko) * 2018-09-21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DE112019004714T5 (de) * 2018-09-21 2021-06-10 Lg Electronic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und empfangen von einem drahtlossignal in einem drahtlos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220217756A1 (en) * 2019-05-17 2022-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8356A2 (en) * 2011-03-03 2012-09-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86285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on-codebook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CN108141322A (zh) * 2015-10-22 2018-06-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的harq和控制信道定时
US20190103943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ICT: "Discussions on HARQ enhancements in NR-U", 3GPP TSG RAN WG1 #97 R1-1907200, pages 1 - 2 *
FUJITSU: "Scheduling/HARQ enhancements for NR-U", 3GPP TSG RAN WG1 #97 R1-1906434, pages 1 - 4 *
SAMSUNG: "HARQ enhancements for NR-U", 3GPP TSG RAN WG1 #97 R1-1906922, pages 1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52640A1 (en) 2020-12-24
JP2022543731A (ja) 2022-10-14
US20220232602A1 (en)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8377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ransmission
US10924225B2 (en) Group-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CN113661668B (zh) 基于重叠传输时机取消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106569A1 (en) Mechanisms for postpon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US119166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RQ-ACK feedback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00933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EP3562247A1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N108886754B (zh) 用于指示反馈消息的传输时间偏移的方法
KR20150136132A (ko) Fdd 셀과 tdd 셀의 집성
US11705992B2 (e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80160425A1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N113994617A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804228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08361A (zh) 用于竞争窗口调整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918193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300455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00459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O2021007796A1 (en) Integrated signaling of harq acknowledgements
US202203684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harq-ack codebook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harq-ack codeboo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