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607B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607B
CN113992607B CN202111058393.8A CN202111058393A CN113992607B CN 113992607 B CN113992607 B CN 113992607B CN 202111058393 A CN202111058393 A CN 202111058393A CN 113992607 B CN113992607 B CN 113992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number
network device
load identification
servic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83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2607A (zh
Inventor
王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83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2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2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4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VL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Description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音视频实时互动数据在广域网内传播时,由于网络带宽昂贵、链路时延、抖动和误码等因素,以及传输层、应用层纠错重传加剧了带宽和时延问题,导致音视频数据传输质量下滑,易出现音视频长时间卡顿、快放的现象。
为了缓解上述现象,可通过广域网应用服务(英文:Wide Area ApplicationServices,简称:WAAS)功能,对广域网链路流量提供优化支持,改善广域网链路高延迟、低带宽的缺点。
目前,发送端普遍采用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利用多链路特点,将业务报文通过多条链路传输。接收端通过多条链路接收到多个业务报文,并丢弃重复业务报文。如此,可有效降低甚至解决因单条链路丢包导致的音视频卡顿等问题。
如图1所示,在hub-spoke组网中,hub设备和spoke设备间存在两条VxLAN隧道,业务流1的业务报文和业务流2的业务报文均可通过VxLAN隧道1和VxLAN隧道2转发。当业务流1的业务报文在VxLAN隧道1内转发时,VxLAN隧道1可能因中间链路、突发流量等原因,存在丢包情况。
此时,在业务流1的业务报文经VxLAN隧道1转发的同时,将业务流1的业务报文复制后并通过VxLAN隧道2转发。接收端从VxLAN隧道1、VxLAN隧道2接收到业务报文后,丢弃重复的业务报文。
但是,前述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尽管克服了单条链路丢包导致的音视频卡顿的问题,但其将会导致业务转发过程中占用更多带宽,反而容易导致丢包概率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将会导致业务转发过程中占用更多带宽,反而容易导致丢包概率增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判断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当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若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该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如此,发送端通过在业务报文内增加载荷标识号,使得接收端根据载荷标识号确定当前是否已丢包,并向发送端发送ACK报文。发送端根据ACK报文,启动包复制功能,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向接收端发送多个业务报文。解决了现有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将会导致业务转发过程中占用更多带宽,反而容易导致丢包概率增大的问题。实现了在广域网中,根据当前丢包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包复制功能,使带宽利用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提供的hub-spoke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网络设备形成的网络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报文的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硬件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210、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网络设备形成的网络组网示意图。第一网络设备具体为hub设备,并作为发送端,第二网络设备具体为spoke设备,并作为接收端。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例如,第一链路、第二链路、第三链路等。
第一网络设备可接收上一跳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发送的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设备在业务报文的尾部增加清晰源FEC载荷标识号(Explicit Source FEC Payload ID),得到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例如,第一载荷标识号具体为20。同时,第一网络设备在本地记录第一载荷标识号。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报文的报文格式示意图。在图4中,业务报文包括IP头(IP Header)、传输头(Transport Header)、应用数据单元(ApplicationData Unit)以及载荷标识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每发送一个业务报文,将载荷标识号增加1。载荷标识号用于表示该业务报文的序列号。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首个业务报文时,首个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为0;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个业务报文时,第二个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为1。
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
步骤220、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具体地,根据步骤210的描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报文后,从第一业务报文中获取第一载荷标识号。第二网络设备比较第一载荷标识号与之前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是否连续。
若载荷标识号未连续,即载荷标识号跳跃,则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当前已出现丢包,并确定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根据当前接收的业务报文、在先接收的业务报文,确定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例如,第二网络设备当前接收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为20,在先接收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为18,则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未接收载荷标识号为19的业务报文。
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一确认(英文:Acknowledge,简称:ACK)报文,该第一ACK报文包括第二载荷标识号,第二载荷标识号即为第二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ACK报文。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ACK报文后,从第一ACK报文中获取第二载荷标识号。第一网络报文判断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
步骤230、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具体地,根据步骤220的描述,若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在先发送的业务报文已丢失。此时,第一网络设备自动启动包复制功能。
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二业务报文的过程与前述生成第一业务报文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复述。
根据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的第一数量个链路,第一网络设备复制第一数量个第二业务报文,并通过第一数量个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量个第二业务报文。
例如,在图3中,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5条链路。第一网络设备复制5个第二业务报文,并分别通过5条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5个第二业务报文。
步骤240、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具体地,根据步骤230的描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数量个第二业务报文后,从每个第二业务报文中获取第三载荷标识号。第二网络设备比较第三载荷标识号与之前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是否连续。
若载荷标识号连续,则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当前未出现丢包。第二网络设备将第一数量个第二业务报文中的重复报文丢弃,同时,由于未出现丢包,第二网络设备不再生成第二ACK报文,也不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ACK报文。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在通过第一数量个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量个第二业务报文后,第一网络设备启动定时器,并设定定时时间(或称为预设时间)。例如,定时时间为5min。第一网络设备还记录告警丢包事件。
在定时时间内,第一网络设备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根据前文的描述,若在定时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ACK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当前未出现丢包。此时,第一网络设备自动关闭包复制功能,并记录丢包恢复事件。
后续,若第一网络设备需再次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三业务报文,该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三业务报文的过程与前述生成第一业务报文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复述。
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第二网络设备可参考前述过程,再次根据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的第四载荷标识号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丢包,在此不再复述。
更近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网络设备确定当前再次出现丢包,则第二网络设备再次生成第二ACK报文,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ACK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络设备生成第二ACK报文的过程与前述生成第一ACK报文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复述。
根据前文的描述,若在定时时间内接收到第二ACK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当前再次出现丢包。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延长定时时间。例如,将定时时间延长5min。
后续,若第一网络设备需再次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可再次根据第一数量个链路,复制第一数量个业务报文,并通过第一数量个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量个业务报文。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网络设备可参考前述过程,再次根据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的第四载荷标识号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丢包,在此不再复述。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当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若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该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如此,发送端通过在业务报文内增加载荷标识号,使得接收端根据载荷标识号确定当前是否已丢包,并向发送端发送ACK报文。发送端根据ACK报文,启动包复制功能,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向接收端发送多个业务报文。解决了现有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将会导致业务转发过程中占用更多带宽,反而容易导致丢包概率增大的问题。实现了在广域网中,根据当前丢包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包复制功能,使带宽利用最大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报文处理方法对应的报文处理装置。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结构图。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发送单元510,接收单元520以及判断单元530;
发送单元510,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判断单元530,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520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510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510还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启动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启动定时器,并设定定时时间;
记录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记录告警丢包事件。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延时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ACK报文,则延长所述定时时间。
可选地,所述记录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记录丢包恢复事件。
可选地,所述ACK报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确定丢包后发送;
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当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第一ACK报文第二载荷标识号时,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若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第一载荷标识号,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该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如此,发送端通过在业务报文内增加载荷标识号,使得接收端根据载荷标识号确定当前是否已丢包,并向发送端发送ACK报文。发送端根据ACK报文,启动包复制功能,通过与第二网络设备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向接收端发送多个业务报文。解决了现有多路基包复制功能将会导致业务转发过程中占用更多带宽,反而容易导致丢包概率增大的问题。实现了在广域网中,根据当前丢包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包复制功能,使带宽利用最大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610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10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前述图5所示的报文处理装置,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硬件结构实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3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610的存储装置。
上述处理器6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610通过读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中存储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能够实现处理器610自身以及调用收发器620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报文处理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630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610调用和执行时,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610自身以及调用收发器620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报文处理方法。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对于报文处理装置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涉及的方法内容基本相似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包括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其中,所述载荷标识号用于表示业务报文的序列号;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并设定定时时间;
记录告警丢包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ACK报文,则延长所述定时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丢包恢复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K报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确定丢包后发送。
6.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多条链路,所述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以及判断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载荷标识号;
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ACK报文且所述第一ACK报文包括第二载荷标识号时,判断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小于所述第一载荷标识号,则通过所述已建立的多条链路,同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多个第二业务报文,每个第二业务报文均包括第三载荷标识号;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ACK报文,则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业务报文,所述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第四载荷标识号;
其中,所述载荷标识号用于表示业务报文的序列号;所述第二载荷标识号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未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定时器,并设定定时时间;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告警丢包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延时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二ACK报文,则延长所述定时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记录丢包恢复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CK报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包括的载荷标识确定丢包后发送。
CN202111058393.8A 2021-09-09 2021-09-09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92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8393.8A CN1139926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8393.8A CN1139926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607A CN113992607A (zh) 2022-01-28
CN113992607B true CN113992607B (zh) 2023-11-03

Family

ID=79735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8393.8A Active CN113992607B (zh) 2021-09-09 2021-09-09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260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849A (zh) * 2007-01-09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490972A (zh) * 2013-09-27 2014-01-0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隧道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547327A (zh) * 2012-12-27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种无线制式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6161594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56457A (zh) * 2015-12-09 2017-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8616334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881008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28801A (zh) * 2017-08-23 2019-03-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889312A (zh) * 2019-01-28 2019-06-14 深圳市比速智网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43935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238812A1 (zh) * 2019-05-25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2207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ata dupli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849A (zh) * 2007-01-09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547327A (zh) * 2012-12-27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种无线制式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3490972A (zh) * 2013-09-27 2014-01-0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隧道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6161594A1 (zh) * 2015-04-09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56457A (zh) * 2015-12-09 2017-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8881008A (zh) * 2017-05-12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28801A (zh) * 2017-08-23 2019-03-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616334A (zh) * 2018-05-10 2018-10-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943935A (zh) * 2018-09-25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89312A (zh) * 2019-01-28 2019-06-14 深圳市比速智网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38812A1 (zh) * 2019-05-25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607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0038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または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通信において拡張したファイル配信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199925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7143132B2 (en) Distributing files from a single server to multiple clients via cyclical multicasting
EP1929681B1 (en) Synchroniz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US8520515B2 (en) Wireles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via client-fre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1174080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474889B1 (en) Semi-reliable arq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US20040013114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re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US8094561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acknowledging data received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013139A1 (ja) Delay-Tolerant network(DTN)内でのデータ配送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832175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media data in ad 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17084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recovery performed at the access node of a core network
US1033432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dia delivery on broadcast video networks
CN113992607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5008384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cluding an error control mechanism designed for unreliable networks and error resilience applications
US930744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 a wireless device
US11632326B1 (en) Selection of network path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network reliability metrics
WO2019120569A1 (en)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by data packet from intermediate node
CN109792444B (zh) 实况内容分发系统中的播出缓冲
US20070019566A1 (en) Receiver apparatus and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US776462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eventing protocol stalling
CN116405470B (zh) 流量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WO2021093640A1 (zh) 通信链路检测方法、通信装置、存储介质
US20220353016A1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12040266A (zh) 基于内核转发的udp直播业务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