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2301A -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2301A
CN113992301A CN202111267977.6A CN202111267977A CN113992301A CN 113992301 A CN113992301 A CN 113992301A CN 202111267977 A CN202111267977 A CN 202111267977A CN 113992301 A CN113992301 A CN 113992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oustic signal
metal
interference device
shell
clos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79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月军
王雪松
李克娟
朱云飞
付云起
刘培国
陈强
黄贤俊
丁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2679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23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23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60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 H04K3/68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using passive jamming, e.g. by shielding or r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KSECRET COMMUNICATION; 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 H04K3/00Jamming of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 H04K3/60Jamming involving special techniq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技术方案是:除了包括声信号干扰装置,还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封闭壳体。封闭壳体上开有缝隙,缝隙处敷设透声波的导电或吸波材料,所述导电或吸波材料与壳体完全接触,使声信号干扰装置释放的声干扰信号可以传输到封闭壳体内。所述封闭壳体采用导电或吸波材料制成。本发明具有多功能、易放置、易使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屏蔽和干扰智能终端信号的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时代对于特定信息在特定范围内的保密要求逐步成为一个重要遵循。很多行业和单位明确提出不得将智能电子设备带入会议室、办公室等重要办公场所,以防重要信息被智能电子设备录音以及通过无线电磁信号的传输被非法窃取。
为了防止手机等智能设备的电磁信号被非法截获,造成信息泄露,很多单位都在会议室或办公室外配备电子设备屏蔽柜等办公设施,在实际使用中,很多人会因为嫌麻烦等原因,经常偷偷地把手机等电子设备藏在口袋里,不放入屏蔽柜,偷偷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重要场所而不易被发现。针对上述问题,专利202021072074.3《一种便携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提出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便携的盒子,放置于会议室或办公室桌面上,这样既屏蔽了电磁信号,又便于放置手机等电子设备。该专利主要是阻止屏蔽盒外的电磁信号进入屏蔽盒,同时具有可视功能便于看见盒内的电子设备。该专利考虑了电磁信号的屏蔽问题,但并未考虑实际使用中手机等电子设备还具有录音功能,在会议进行中或者办公室谈话中,手机等电子设备可先录音并存储在设备中,待电磁信号恢复后再传输出去,这也会导致重要信息被非法窃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便携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仅屏蔽电磁信号,但是不能屏蔽声信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具有多功能、易放置、易使用的特点。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包括声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封闭壳体。封闭壳体上开有缝隙,缝隙处敷设透声波的导电或吸波材料,所述导电或吸波材料与壳体完全接触,使声信号干扰装置释放的声干扰信号可以传输到封闭壳体内。所述封闭壳体采用导电或吸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导电或吸波材料制成一个封闭壳体,通过壳体的开口将需要被屏蔽和干扰的电子设备放入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阻断电子设备的电磁信号的传播。通过壳体上开有的缝隙可发射声干扰信号破坏电子设备声信号的录入,从而防止信息的泄露;另外,缝隙处敷设透声波的导电或吸波材料,防止了电磁信号通过缝隙进行传播。此外,制造本发明的材料价格不高,成本较低,有利于本发明推广使用。本发明的装置根据使用需要,可以做的大小尺寸各不相同,既可以便携使用也可以固定使用。本发明目前已经做出了样本,经过使用验证,效果优良,可以充分满足保密等办公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单体屏蔽盒;
图2是实验中壳体使用的金属网栅导电材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验中壳体使用的金属网栅导电材料结构俯视图;
图4是实验中使用电磁屏蔽和声干扰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封闭壳体尺寸仅容放置2-3部手机或其他类型的通讯设备。图1中的封闭壳体是一个六面体,六面体的上表面可以打开,上表面装了一个小把手,便于打开。当开口关上时,壳体形成封闭状态,因此称为封闭壳体。封闭壳体也可以为抽屉式等结构。壳体下表面开有两个圆形缝隙,圆形缝隙处敷设镂空的透声波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与壳体接触,使声信号干扰装置释放的声干扰信号可以传输到封闭壳体内,同时保证壳体良好的电磁屏蔽特性。缝隙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缝隙的尺寸根据通常不会太大,只要不阻挡声信号干扰装置发出的声信号的传播即可。
在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壳体的材料包括两层,一层材料为隔音材料(如硅玻璃、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板等),另外一层材料为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金属网栅、金属薄膜、金属板、非金属导电膜等)。两层材料只要紧密贴合在一起即可。使两层材料紧密贴合在一起的方式可以包括三种方式:一是使用胶水把两层材料粘在一起;另外一种方式是在外层隔音材料上利用镀膜技术,把内层导电材料镀在其上。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外层隔音材料上利用压印、磁控溅射等技术,把内层导电材料压印或溅射在其上。不管壳体采用何种材料,均可通过上述方式紧密贴合在一起。另外,采用的壳体的材料还可以是三层或者是更多层,每层材料都是上述两种材料中的一种。每层材料之间也都是紧密贴合。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电磁信号屏蔽特性,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封闭壳体的形状为图1所示,在壳体下表面开有两个圆形缝隙。两个圆形缝隙的直径均为1.0cm。使用本发明时,声信号干扰装置放在封闭壳体的下方,使得声信号通过这两个圆形缝隙进入封闭壳体。圆形缝隙处敷设有250目镂空的金属材料,优先选用铜。壳体采用两层材料,壳体内层材料为金属网栅导电材料(即导电材料),金属网栅导电材料包括双层金属六边形结构和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其中双层金属六边形结构附着在PET材料的上下两面。如图2所示,中间是的PET材料,PET材料的厚度为10um至150um(包括端点),优选为100um。上下两层金属六边形结构完全一致,两层金属六边形结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周期排列的小六边形,小六边形的边采用金属制作,优选的金属为铜、铜铬合金。金属的厚度(垂直方向z轴)为1um至15um之间(包括端点),优选4.5um。上下两层金属六边形结构完全对正,即从任意一边看,只能看到一边的金属六边形结构,实验发现这样的结构下屏蔽效能优良。如图3所示,小六边形的边长为108um,线宽(水平方向x轴或y轴)均为5um;壳体外层材料为有机玻璃材料(即隔音材料),有机玻璃厚度为2mm。两层材料使用胶粘合在一起。其中利用上述壳体材料制成本发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所示的单体屏蔽盒,尺寸为长26cm,宽15cm,高8cm。
在实验中,将某型5G手机放在具体实施例中,测试具体实施例的电磁信号屏蔽特性。在目前我国手机工作的0.8-6.0GHz频率范围内,利用具体实施例,首先将5G手机放置于封闭壳体外面,手机测得信号强度为-72dBm;然后将5G手机放置于封闭壳体里面,手机显示无信号,根据已知知识,当手机显示无信号时,其测得的信号强度低于-130dBm。由此可知,封闭壳体使电磁信号强度衰减了58dB以上,具体实施例具有非常好的电磁信号屏蔽特性。
在实验中,将声信号干扰装置放在保护壳内,保护壳与封闭壳体固定在一起,同时使声信号干扰装置的喇叭靠近并对着圆形缝隙。如图4所示,保护壳为五面体,无上表面。保护壳的壳体材料可采用与封闭壳体一致的材料,也可采用其他的材料。声干扰装置发射声干扰信号并经过圆形缝隙传输到封闭壳体内,干扰频率在100Hz-20000Hz。将某型5G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放在封闭壳体内,测试5G手机接收的声信号特性。声干扰装置释放声干扰信号,讲话人同步在朗读文章,5G手机经过30秒的录制,关闭声干扰装置,又经过30秒的录制,然后将5G手机取出,关闭录音功能。打开保存的录入的音频文件,当打开声干扰装置时,只听见一片“嗡嗡”噪声,无法录制到讲话人的朗读内容,后来关闭声干扰装置后,可清晰听见讲话人的朗读内容,可见本发明具有非常好的声信号干扰特性。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包括声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封闭壳体;封闭壳体上开有缝隙,缝隙处敷设透声波的导电/吸波材料,所述导电/吸波材料与壳体完全接触,使声信号干扰装置释放的声干扰信号可以传输到封闭壳体内;所述封闭壳体采用导电/吸波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壳体下表面开有两个圆形缝隙,使用时,声信号干扰装置的声信号通过这两个圆形缝隙进入封闭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圆形缝隙处敷设有250目镂空的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封闭壳体的导电材料体为金属网栅导电材料,即金属网栅导电材料包括金属六边形结构和PET材料;其中,金属六边形结构为两层,分别附着在PET材料的上下两面;金属六边形结构包括若干个相同的周期排列的小六边形,小六边形的边采用金属制作;上下两层的金属六边形结构的形状和材质完全相同,位置完全对正;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CN202111267977.6A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Pending CN1139923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7977.6A CN11399230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7977.6A CN11399230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2301A true CN113992301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7977.6A Pending CN11399230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230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346A (ja) * 1998-06-29 2000-03-21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シ―ルドテ―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ルド線
JP2000144970A (ja) * 1998-11-18 2000-05-26 Shimizu Corp 電磁波シールド音響施設
CN102223593A (zh) * 2010-04-19 2011-10-19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对电磁干扰的屏蔽的封装式声学换能器装置
CN203337616U (zh) * 2013-07-26 2013-1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5部队 一种便携式声表面波传感器阵列电磁屏蔽壳
CN106297761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北京至诚安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屏蔽掩蔽装置
CN106685575A (zh) * 2017-01-06 2017-05-17 杭州市第人民医院 一种防止利用手机进行窃听的装置
CN109769387A (zh) * 2019-01-21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利用飞秒激光刻蚀的多层金属网栅电磁屏蔽光窗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32328U (zh) * 2019-06-11 2020-04-28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透明电磁屏蔽膜
CN111587059A (zh) * 2020-06-11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
RU207342U1 (ru) * 2021-07-20 2021-10-25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ветовид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акуст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от негласн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татив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346A (ja) * 1998-06-29 2000-03-21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シ―ルドテ―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ルド線
JP2000144970A (ja) * 1998-11-18 2000-05-26 Shimizu Corp 電磁波シールド音響施設
CN102223593A (zh) * 2010-04-19 2011-10-19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对电磁干扰的屏蔽的封装式声学换能器装置
CN203337616U (zh) * 2013-07-26 2013-1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5部队 一种便携式声表面波传感器阵列电磁屏蔽壳
CN106297761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北京至诚安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屏蔽掩蔽装置
CN106685575A (zh) * 2017-01-06 2017-05-17 杭州市第人民医院 一种防止利用手机进行窃听的装置
CN109769387A (zh) * 2019-01-21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利用飞秒激光刻蚀的多层金属网栅电磁屏蔽光窗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32328U (zh) * 2019-06-11 2020-04-28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透明电磁屏蔽膜
CN111587059A (zh) * 2020-06-11 2020-08-2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
RU207342U1 (ru) * 2021-07-20 2021-10-25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ветовид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акуст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от негласн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татив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7150B2 (en) RFI/EMI shielding enclosure containing wireless charging element for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s security
CN201616895U (zh) 一种音腔及电子设备
US8428285B2 (en) Microphone screen with common mode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06201123A (zh) 降低移动设备中的接近和触摸检测的射频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44601A (zh) 防止利用手机进行窃听的装置
US9230534B2 (en) Suppression device for outdoor noise in indoor space
CN110350941A (zh) 信号收发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5956403U (zh)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GB2526846A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udio transducer
CN113992301A (zh) 一种便携式电磁信号屏蔽和声信号干扰装置
CN104318918B (zh) 信号屏蔽隔声箱
CN217283928U (zh) 一种便携式电磁和声信号屏蔽装置及导电材料
CN103096214A (zh) 耳机电路板磁屏蔽装置及方法
CN116075141A (zh) 一种便携式电磁和声信号屏蔽装置
CN111587059A (zh) 一种便携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
RU20734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акуст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от негласн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татив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215988093U (zh) 一种主动降噪的可移动减压房
CN216721342U (zh) 声信号屏蔽设备
RU242374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дежного экранирования излучения от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02731662U (zh) 消音箱的隔音屏蔽门
CN203492195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18679778U (zh) 增强电磁屏蔽效能的力学支撑结构
CN203039883U (zh) 耳机电路板磁屏蔽装置
CN111568075A (zh) 一种固定式可视化电磁信号屏蔽装置
RU209564U1 (ru) Стол с защитой от утечки акуст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