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7667B -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87667B CN113987667B CN202111627640.1A CN202111627640A CN113987667B CN 113987667 B CN113987667 B CN 113987667B CN 202111627640 A CN202111627640 A CN 202111627640A CN 113987667 B CN113987667 B CN 1139876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determining
- area
- target building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所述参照物包括所述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照物与所述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本申请提高了建筑布局等级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建筑日照是根据阳光直射原理和日照标准,研究日照和建筑的关系以及日照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光学中的重要课题。研究建筑日照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阳光以满足室内光环境和卫生要求,同时防止室内过热。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通常设置为使建筑满足一定的日照时间,这就需要对建筑间距进行合理布局。当前建筑布局的方式为依靠相关软件输出建筑的日照热力图,然后人工根据规范进行分析和评估当前的建筑布局是否合理。
采用人工方式评估产生的评估结果,与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专业度相关,评估结果主观性强,评估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评估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所述参照物包括所述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照物与所述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可选地,所述方向测量框包括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在所述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框、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所述间距框、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其中,所述被遮挡检测框按照目标方向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所述目标方向上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夹角;
确定所述间距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其中,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间距框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所在的检测区域;
在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被遮挡检测框的最内侧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库中预存的检测区域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交界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被遮挡检测框的非最内侧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将位于所述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检测区域作为待选检测区域;
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其中,所述日照区域占比是根据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得到的;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的第一检测区域对应的第一日照区域占比;
在所述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占比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直至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日照区域占比小于所述预设占比阈值;
将所述第二检测区域作为所述目标检测区域。
可选地,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实际检测区域,其中,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长度是基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和所述实际纵墙面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宽度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长度;
确定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检测区域面积和所述实际检测区域中最低日照时长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
将所述日照区域面积和所述检测区域面积的商值作为所述日照区域占比。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第一场地边界;
确定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
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间距框确定第一重合度,其中,所述第一重合度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确定所述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第二重合度,其中,所述第二重合度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检测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第三重合度;
根据所述第三重合度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上的至少一个凸出设施;
按照竖直方向将所述至少一个凸出设施划分为多个凸出切片;
按照所述凸出设施的深度方向,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其中,所述当前距离包括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深度和全部凸出设施的当前累计长度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当前单个深度为最外侧切片至所述当前切片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当前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当前单个深度不大于预设单个深度、所述当前单个长度不大于预设单个长度和所述当前累计长度不大于预设累计长度;
将所述目标切片所在的平面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其中,所述标准纵墙面与所述实际纵墙面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同一方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所述参照物包括所述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照物与所述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任一所述的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所述的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确定目标建筑的参照物,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中,终端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然后确定目标建筑的参照物,最后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本申请无需采用人工方式确定建筑布局等级,克服了人工主观性强的缺点,采用机器方式提高了确定建筑布局等级的准确性,也提高了确定效率。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硬件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仅具有被遮挡建筑时确定布局等级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最低日照区域面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日照区域占比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建筑和第一场景边界之间的重合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凸出设施的切片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例。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1和服务器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3通过网络与终端101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105,用于为服务器103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1包括但不限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可以由终端101来执行,可以由服务器103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3和终端101共同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用于确定建筑布局等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如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
其中,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确定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其中,实际纵墙面是根据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主墙面)上的凸出设施确定的,凸出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外挑阳台、飘窗、梯平台和走廊等设施。
终端得到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后,能够根据实际纵墙面、建筑高度和间距计算公式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该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示例性地,若预设方向为北方向,则方向间距框为北向间距框,北向间距框的长度对应目标建筑与其北向参照物之间的标准最短间距。
步骤202:确定目标建筑的参照物。
其中,参照物包括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参照物与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建筑周围具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为被遮挡建筑或场地边界,参照物与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也就是说,参照物与目标建筑相邻。场地边界是所述目标建筑所在项目对应的地块区域的边界。
其中,被遮挡建筑位于目标建筑的第一方向侧,第一场地边界位于目标建筑的第一方向侧,第二场地边界位于目标建筑的第二方向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为东、西、南或北,本申请以第一方向为北进行举例。
示例性地,第一方向为北,第二方向为南。若目标建筑位于建筑场地中的最北侧,那么第一场地边界为北侧场地边界,目标建筑的北侧没有被遮挡建筑,参照物为北侧场地边界;若目标建筑位于建筑场地的非边缘位置,那么目标建筑没有对应的场地边界,被遮挡建筑位于目标建筑的北侧,参照物为北侧的被遮挡建筑;若目标建筑位于建筑场地中的最南侧,那么第一场地边界为南侧场地边界,被遮挡建筑位于目标建筑的北侧,参照物为南侧场地边界和北侧的被遮挡建筑,参照物也可以仅为南侧场地边界。
步骤203: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划分多个布局等级,对于参照物是场地边界可以划分一类布局等级,对于参照物是被遮挡建筑可以划分另一类布局等级。终端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中,终端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然后确定目标建筑的参照物,最后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本申请无需采用人工方式确定建筑布局等级,克服了人工主观性强的缺点,采用机器方式提高了确定建筑布局等级的准确性,也提高了确定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方向测量框包括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框和检测框都是根据实际纵墙面确定的,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参照物包括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被遮挡建筑,终端根据检测框、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间距框、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示例性地,参照物为南侧场地边界和北侧的被遮挡建筑,终端根据检测框、南侧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间距框、北侧的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方式二:参照物包括目标建筑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终端根据间距框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示例性地,参照物为北侧的被遮挡建筑,终端根据间距框与北侧的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方式三:参照物包括目标建筑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终端根据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示例性地,参照物为北侧场地边界,终端根据间距框与北侧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对于方式二,如图3所示,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间距框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步骤301: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
其中,被遮挡检测框按照目标方向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其中,目标方向上的直线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夹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时,终端根据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其中,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的确定方式与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的确定方式相同,都是根据各自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的,对于根据实际纵墙面确定方向测量框的过程,本申请会在后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被遮挡检测框朝向第二方向,那么终端确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连线,然后将与该连线呈垂直夹角的直线所在的方向设定为目标方向,然后按照目标方向将被遮挡检测框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被遮挡检测框按照从第一方向至第二方向的方式确定每个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分别为1、2...n。
示例性地,被遮挡检测框朝向南,那么目标方向为东西方向,终端按照东西方向将被遮挡检测框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从北到南的区域档位为1、2...n。
步骤302:确定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
其中,交界检测区域为间距框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所在的检测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建筑的间距框朝向第一方向,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朝向第二方向,那么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之间可能存在重合区域,终端将该重合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所处的检测区域作为交界检测区域。
图4为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重合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间距框为目标建筑(遮挡建筑)的北向间距框,被遮挡检测框为北侧被遮挡建筑的南向检测框,北向间距框和南向检测框的交界检测区域位于南向检测框的第n-1挡。
步骤303:判断交界检测区域是否为被遮挡检测框的最内侧检测区域,若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根据数据库中预存的检测区域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将交界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交界检测区域为被遮挡检测框的最内侧检测区域,表明目标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之间距离很近。数据库中预存有检测区域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终端可以根据该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可选地,数据库中预存有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终端可以确定最内侧检测区域对应的区域档位,然后确定该区域档位对应的布局等级。
示例性地,区域档位共5个,区域档位和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为:
若n=5,则布局等级为“布置错误,日照利用极低”;
若n=4,则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低”;
若n=3,则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较低”;
若n=2,则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较高”;
若n=1,则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高”。
那么最内侧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为1,对应的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高”。
步骤305:根据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交界检测区域为被遮挡检测框的非最内侧区域,那么终端还需要根据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中,终端确定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即确定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相交的检测区域,然后根据相交的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确定布局等级。本申请对建筑布局进行了分级量化,使建筑布局的合理等级更加直观,有利于为后续住宅布局的优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申请在优化调整之后还可以采用该方法再次确定布局等级,无需耗费人工分析评估,提高布局等级确定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将位于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检测区域作为待选检测区域;从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其中,日照区域占比是根据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得到的;根据关联关系,将目标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确定交界检测区域后,将被遮挡检测框中位于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检测区域作为待选检测区域,终端需要确定每个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占比,日照区域占比是根据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得到的。日照区域占比反映了最低日照区域面积的大小,最低日照区域面积大的检测区域的数量越多,则目标建筑对应的日照利用越高。
终端从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目标检测区域外侧的检测区域的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预设占比阈值,目标检测区域外侧的最低日照区域面积大,目标检测区域内侧的最低日照区域面积小。目标检测区域越靠近最内侧检测区域,最低日照区域面积小的检测区域的数量越少,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越高;目标检测区域越远离最内侧检测区域,最低日照区域面积小的检测区域的数量越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越低。
示例性地,图5为最低日照区域面积示意图。交界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为5,那么待选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为4、3、2、1。阴影部分为最低日照区域。
若目标检测区域为4,表明区域档位4、3、2、1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小,区域档位4、3、2、1对应的检测区域无法得到充足的光照,那么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低”。
若目标检测区域为1,表明区域档位4、3、2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大,区域档位4、3、2对应的检测区域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那么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高”。
终端确定目标检测区域后,根据目标检测区域的区域档位,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从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包括:确定待选检测区域中的第一检测区域对应的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在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预设占比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位于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直至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将第二检测区域作为目标检测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要确定日照区域占比,确定日照区域占比具体过程为:终端确定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实际检测区域,实际检测区域的长度是基于待选检测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和实际纵墙面之间的距离得到的,实际检测区域的宽度为目标建筑的实际长度,终端确定实际检测区域的检测区域面积和实际检测区域中最低日照时长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然后将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的商值作为日照区域占比。其中,每个待选检测区域的长度分别为(L1,L2,...,Ln-1,Ln),每个待选检测区域的宽度为W,每个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预设占比阈值为(A1,A2,...,An-1,An),其中,A1,A2,...,An-1,An可以相同,也可以至少部分不相同。
示例性地,图6为确定日照区域占比的示意图。待选检测区域为n-1档区域,n-1档区域的长度Ln-1,n-1档区域的宽度W,实际检测区域的检测区域面积为Sn-1=Ln-1*W,实际检测区域中日照区域面积为Cn-1,n-1档区域的日照区域占比为Cn-1/Sn-1。其中,日照区域面积是根据实际的日照热力图和最低日照小时数t确定的。
终端选定待选检测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作为第一检测区域,确定第一检测区域对应的第一日照区域占比,若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预设占比阈值,则表明第一检测区域的最低日照区域面积足够大,则进一步确定位于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直至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则终端将第二检测区域作为目标检测区域。
终端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的流程为:
步骤1:从被遮挡检测的n档区域开始,确定n档区域是否在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的重合区域内。
步骤2:若位于重合区域且n>1,则n=n-1,返回步骤1,直至n=1执行步骤3,或,超出重合区域且n>1,执行步骤4。
步骤3:若交界检测区域n=1,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高”。
步骤4:确定交界检测区域。
步骤5:确定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待选检测区域。
步骤6:确定每个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占比。
步骤7: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
步骤8:将目标检测区域的布局等级作为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交界检测区域为区域档位4,那么区域档位3、2、1对应的检测区域为待选检测区域,其中,区域档位2对应检测区域的日照区域占比C2/S2小于预设占比阈值A2,那么区域档位2对应的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较高”,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日照利用较高”。
对于方式三,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确定目标建筑的第一场地边界;确定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根据重合区域和间距框确定第一重合度,其中,第一重合度用于指示目标建筑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根据第一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图7为目标建筑和第一场景边界之间的重合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确定目标建筑的第一场地边界,目标建筑的间距框的面积为B1,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的面积B2,重合区域和间距框的第一重合度为B2/B1。若第一重合度B2/B1>B(B为重合度阈值),表示目标建筑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距离较大,则该建筑布局存在较大冗余情况,该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空隙较大且需要调整”;若第一重合度B2/B1≤B,表示目标建筑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距离较小,该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布置紧凑”。
对于方式一,在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检测框、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间距框、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终端确定检测框与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第二重合度,其中,第二重合度用于指示目标建筑与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若第二重合度大于等于重合度阈值,表明目标建筑与第二场景边界之间距离较大,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为“空隙较大且需要调整”;若第二重合度小于重合度阈值,表明目标建筑与第二场景边界之间距离较小,则继续确定检测框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第三重合度,然后根据第三重合度和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根据第三重合度和关联关系确定布局等级的方式与方式二相同,本申请不再赘述。
图8为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n=5,t=1,A1=A2=A3=A4=A5=0.15。
图9为另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n=5,t=2,A1=A2=A3=A4=A5=0.15。
图10为又一种日照评估结果的示意图。
n=5,t=2,A1=A2=A3=A4=A5=0.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上的至少一个凸出设施;按照竖直方向将至少一个凸出设施划分为多个凸出切片;按照凸出设施的深度方向,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其中,当前距离包括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深度和全部凸出设施的当前累计长度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当前单个深度为最外侧切片至当前切片之间的距离;在当前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其中,预设条件为当前单个深度不大于预设单个深度、当前单个长度不大于预设单个长度和当前累计长度不大于预设累计长度;将目标切片所在的平面作为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其中,标准纵墙面与实际纵墙面位于目标建筑的同一方向。
建筑包含外挑阳台、飘窗等特殊构件,而且不同城市规范对用于计算建筑间距的实际纵墙面的规定不同:如《A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二十六条(三):"建筑物纵墙面外挑阳台、梯平台、走廊及凸出辅助设施部分的累加长度为纵墙面长度二分之一及以上的,其间距以最大外凸部分的垂直投影线计算";如《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草案)》中附录二:建筑间距计算所规定:"建筑物有每处不超过6米长(含6米)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凸出距离不超过1米,且其累计总长度不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的1/4者,其最小间距可忽略不计凸出部分"。如B市规范:计算日照间距的建筑外墙面应该是建筑的主墙面。建筑北侧允许有每处不超过3.6米宽、1.5米进深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阳台等),但凸出部分累计总长度不超过主墙面总长度的1/4。建筑南侧有两个居室以上的户型,允许一个房间突出主墙面(含封闭式阳台),但凸出部分不得超过1.5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具有外挑阳台、飘窗、梯平台、走廊及其他凸出设施,标准纵墙面为目标建筑的主墙面,而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是与标准纵墙面不同的,终端可以通过上述至少一个凸出设施确定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
具体的,标准纵墙面与实际纵墙面位于目标建筑的同一方向,即,标准纵墙面朝向某个方向,则对应的实际纵墙面也是朝向该方向。
图11为凸出设施的切片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中深色区域为凸出设施,终端先按照竖直方向将至少一个凸出设施划分为多个凸出切片,然后按照凸出设施的深度方向,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其中,当前距离包括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Lj、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深度Yj和全部凸出设施的当前累计长度Wj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当前单个深度为最外侧切片至当前切片之间的距离。
正常情况下,当前切片满足的预设条件为:Lj小于预设单个长度,Yi小于预设单个长度预设单个深度,Wj小于预设累计长度。
若终端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将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目标切片是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确定目标切片所在的平面,该平面可以作为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
示例性地,对于B市规范:建筑北侧允许有每处不超过3.6米宽、1.5米进深的凸出部分,但凸出部分累计总长度不超过主墙面总长度的1/4。
图11中,j=4,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分别为L1、L2、L3和L4,当前累计长度W4=L1+L2+L3+L4。
若当前切片的Lj≤3.6,或Yi≤1.5,或Wj≤W/4,则继续确定下一个切片的当前距离。
若当前切片的Lj>3.6,或Yi>1.5,或Wj>W/4,则将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其中,W为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的总长度。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201,用于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1202,用于确定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参照物包括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参照物与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根据方向测量框与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可选地,方向测量框包括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在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检测框、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间距框、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间距框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在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其中,被遮挡检测框按照目标方向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目标方向上的直线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夹角;
确定间距框和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其中,交界检测区域为间距框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所在的检测区域;
在交界检测区域为被遮挡检测框的最内侧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库中预存的检测区域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将交界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交界检测区域为被遮挡检测框的非最内侧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将位于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检测区域作为待选检测区域;
从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其中,日照区域占比是根据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得到的;
根据关联关系,将目标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确定待选检测区域中的第一检测区域对应的第一日照区域占比;
在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预设占比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位于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直至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
将第二检测区域作为目标检测区域。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确定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实际检测区域,其中,实际检测区域的长度是基于待选检测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和实际纵墙面之间的距离得到的,实际检测区域的宽度为目标建筑的实际长度;
确定实际检测区域的检测区域面积和实际检测区域中最低日照时长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
将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的商值作为日照区域占比。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确定目标建筑的第一场地边界;
确定间距框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
根据重合区域和间距框确定第一重合度,其中,第一重合度用于指示目标建筑与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根据第一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1203用于:
确定检测框与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第二重合度,其中,第二重合度用于指示目标建筑与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在第二重合度小于重合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检测框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第三重合度;
根据第三重合度和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
确定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上的至少一个凸出设施;
按照竖直方向将至少一个凸出设施划分为多个凸出切片;
按照凸出设施的深度方向,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其中,当前距离包括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深度和全部凸出设施的当前累计长度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当前单个深度为最外侧切片至当前切片之间的距离;
在当前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其中,预设条件为当前单个深度不大于预设单个深度、当前单个长度不大于预设单个长度和当前累计长度不大于预设累计长度;
将目标切片所在的平面作为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其中,标准纵墙面与实际纵墙面位于目标建筑的同一方向。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存储器1303、处理器1301、通信接口1302及通信总线1304,存储器1303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13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303、处理器1301通过通信接口1302和通信总线1304进行通信,处理器13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阅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所述参照物包括所述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照物与所述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其中,确定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包括:
在所述参照物为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确定重合度;或,
在所述参照物为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间距框确定重合度;或
在所述参照物为第二场地边界和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建筑的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检测框确定第二重合度,若所述第二重合度大于等于重合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重合度作为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若所述第二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确定所述检测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重合度,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包括所述间距框和所述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测量框包括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在所述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框、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所述间距框、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其中,所述被遮挡检测框按照目标方向划分为多个检测区域,所述目标方向上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夹角;
确定所述间距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其中,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间距框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所在的检测区域;
在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被遮挡检测框的最内侧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库中预存的检测区域与布局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交界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在所述交界检测区域为所述被遮挡检测框的非最内侧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日照区域占比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将位于所述交界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检测区域作为待选检测区域;
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其中,所述日照区域占比是根据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和检测区域面积得到的;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对应的布局等级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的第一检测区域对应的第一日照区域占比;
在所述第一日照区域占比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占比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第一方向侧的相邻的第二检测区域,直至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日照区域占比小于所述预设占比阈值;
将所述第二检测区域作为所述目标检测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中选取出日照区域占比小于预设占比阈值的目标检测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对应的实际检测区域,其中,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长度是基于所述待选检测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外侧边界和所述实际纵墙面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宽度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长度;
确定所述实际检测区域的检测区域面积和所述实际检测区域中最低日照时长对应的日照区域面积;
将所述日照区域面积和所述检测区域面积的商值作为所述日照区域占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仅具有对应的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第一场地边界;
确定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
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间距框确定第一重合度,其中,所述第一重合度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建筑具有对应的第二场地边界和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度和所述间距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包括:
确定所述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第二重合度,其中,所述第二重合度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检测框与所述被遮挡建筑之间的第三重合度;
根据所述第三重合度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标准纵墙面上的至少一个凸出设施;
按照竖直方向将所述至少一个凸出设施划分为多个凸出切片;
按照所述凸出设施的深度方向,确定当前切片对应的当前距离,其中,所述当前距离包括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长度、每个凸出设施的当前单个深度和全部凸出设施的当前累计长度三者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当前单个深度为最外侧切片至所述当前切片之间的距离;
在所述当前距离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切片的前一个切片作为目标切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当前单个深度不大于预设单个深度、所述当前单个长度不大于预设单个长度和所述当前累计长度不大于预设累计长度;
将所述目标切片所在的平面作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其中,所述标准纵墙面与所述实际纵墙面位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同一方向。
10.一种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筑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方向测量框,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在预设方向上的标准建筑间距;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参照物,其中,所述参照物包括所述目标建筑在第一方向侧的被遮挡建筑、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一场地边界和第二方向侧的第二场地边界三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参照物与所述目标建筑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距离最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等级,其中,所述布局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
其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在所述参照物为所述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被遮挡建筑在第二方向上的实际纵墙面确定所述被遮挡建筑的被遮挡检测框,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第一方向上的间距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交界检测区域确定重合度;或,
在所述参照物为第一场地边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间距框与所述第一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间距框确定重合度;或
在所述参照物为第二场地边界和被遮挡建筑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建筑的第二方向上的检测框与所述第二场地边界之间的重合区域;根据所述重合区域和所述检测框确定第二重合度,若所述第二重合度大于等于重合度阈值,则将所述第二重合度作为所述方向测量框与所述参照物之间的重合度,若所述第二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确定所述检测框和所述被遮挡检测框之间的重合度,其中,所述方向测量框包括所述间距框和所述检测框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7640.1A CN113987667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7640.1A CN113987667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87667A CN113987667A (zh) | 2022-01-28 |
CN113987667B true CN113987667B (zh) | 2022-05-03 |
Family
ID=7973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27640.1A Active CN113987667B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876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48546B (zh) * | 2022-05-18 | 2022-07-29 |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 建筑排布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292793B (zh) * | 2022-09-29 | 2023-04-07 | 深圳小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型设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81872A1 (zh) * | 2019-03-12 | 2020-09-17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8201B (zh) * | 2017-11-15 | 2021-03-12 | 苏州联讯图创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建筑模型的日照分析方法 |
CN109271683B (zh) * | 2018-08-29 | 2020-03-20 | 同济大学 | 一种面向日照约束的建筑群自动排布算法 |
CN111177834B (zh) * | 2019-12-27 | 2023-02-21 | 深圳集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楼栋自动化排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297881B (zh) * | 2020-02-24 | 2024-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211717431U (zh) * | 2020-05-09 | 2020-10-20 | 上海天华崧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日照立面高度斜率尺 |
CN111898191B (zh) * | 2020-08-03 | 2024-02-0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建筑遮阳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确定方法及设备 |
CN112347547A (zh) * | 2020-11-30 | 2021-02-09 |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日照时长模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11627640.1A patent/CN1139876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81872A1 (zh) * | 2019-03-12 | 2020-09-17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城市居住区中建筑布局自动生成方法与方案评价研究;高婉君等;《城市住宅》;20200325(第03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87667A (zh) | 2022-0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87667B (zh) | 建筑布局等级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ng | A review of daylight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buildings | |
Nault et al. |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early-design phase evaluation metrics for the solar potential of neighborhood designs | |
Chan et al. | A systematic method for selecting roller shade properties for glare protection | |
Galatioto et al. | Aspects and issues of daylighting assessment: A review study | |
Mangkuto et al. | Design optimisation for window size, orientation, and wall reflectance with regard to various daylight metrics and lighting energy demand: A case study of buildings in the tropics | |
Berardi et al. | Daylighting in an atrium-type high performance house | |
Ochoa et al. | Decision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applied in an adaptable energy retrofit façade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 |
Li et al. | A review of calculating procedures on daylight factor based metrics under various CIE Standard Skies and obstructed environments | |
Hong et al. |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a slat control method for a bi-directional PV blind | |
James et al. | Quantifying the added value of BiPV as a shading solution in atria | |
Zakirullin et al. | Simulating annual autoregulation of daylight by grating smart window with angular-selective transmission | |
Al Touma et al. | The selection of brise soleil shading optical properties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glare removal: A case study in Qatar | |
He et al. | An approach for daylight calculation of a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Façade | |
de Vries et al. | Sensor selec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development support for automated solar shading systems using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 |
Tzempelikos et al. | Integrated Design of Perimeter Zones with Glass Facades. | |
Gujar et al. | Methodology for visual comfort analysis in intermediate open spaces of residential areas, case study: Nagpur, India | |
Chan et al. | Sol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roller shades: Modeling approaches, measured results and impact on energy use and visual comfort | |
Lou et al. | Radiance of the circumsolar and background parts of skydome for buildings under random obstructions | |
Bunn et al. | Key factors dictating excessive ligh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schools: a post-occupancy analysis | |
Phuong et al. | A new approach in daylighting design for buildings | |
Awadh | The impact of external shading and windows’ glazing and frame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residential house in Abu-Dhabi | |
Stevanovic | Overhang Design Methods: Optimal Thermal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 | |
Nahon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daylight conditions at early stages of an urban project | |
Mahdavinejad et al. | Daylight Parameters and Operation Quality Case Studies: Public Office Buildings in Kerman, Ira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