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026B -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026B
CN113973026B CN202010721481.0A CN202010721481A CN113973026B CN 113973026 B CN113973026 B CN 113973026B CN 202010721481 A CN202010721481 A CN 202010721481A CN 113973026 B CN113973026 B CN 113973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terminal
routing
route
connection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14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3026A (zh
Inventor
林明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W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W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W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W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14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302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4052 priority patent/WO20220166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3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读取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以识别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在所述多个站点处分别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并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将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方式实现互连,并从所述客户端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根据所述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建立各个所述客户端终端设备的连接表,并将所述连接表下发至所述路由反射器,以使得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所述连接表为各个所述站点建立路由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组网方式的灵活度。

Description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背景技术
当前,企业内部通常可以通过VPN实现数据访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可能在各地设有总部、分部以及数据中心,为了实现总部、分部以及数据中心的互连,当前的VPN技术可以基于全网状(full-mesh)或者星型组网(hub-spoke)等固定的结构组建网络拓扑结构。但随着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发展,上述的组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组网需求和权限控制需求。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更加灵活的站点互连方式,以满足客制化的企业网络组建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能够提高组网方式的灵活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站点互连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读取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以识别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在所述多个站点处分别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并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将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方式实现互连,并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根据所述站点配置信息,建立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连接表,并将所述连接表下发至所述路由反射器,以使得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所述连接表为各个所述站点建立路由表。
在一实施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之后,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其它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交互,以向所述路由反射器上报自身的路由网段。
在一实施中,在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发动态路由软件安装指令,以使得各所述客户终端设备支持所述动态路由协议。
在一实施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同一个站点处存在多个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客户终端设备以集群的方式或者互为主备的方式处理业务流量。
在一实施中,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专线直连方式、创建三层隧道方式、或接入中间服务网络。
在一实施中,若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中间服务网络的方式实现互连,所述方法更包含:分别为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选取接入网点,以使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接入网点,接入到所述中间服务网络。
在一实施中,所述选取路由反射器的步骤包括: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和所述接入网点中选取路由反射器,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接入网点和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其它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交互,以向所述路由反射器上报自身的路由网段。
在一实施中,分别为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选取接入网点包括:基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地理信息从所述中间服务网络的路由设备中选取所述接入网点。
在一实施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的连接,向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传输控制指令,以及监控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站点互连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站点互连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路由反射器中,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中央控制器发来的连接表,所述连接表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站点的连接关系;确定各个所述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并根据所述连接表,在具备连接关系的两个站点之间互相通告彼此的路由网段,以建立各个所述站点的路由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路由反射器,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所述路由反射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站点互连方法。
由上可见,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可以记录于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编辑。中央控制器在读取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后,可以知晓当前需要建立连接关系的站点。中央控制器可以在各个站点处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以通过CPE实现站点的互连和业务流量的处理。具体地,为了确保业务流量能够正常转发,可以在各个CPE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路由反射器(RR,Route Reflector),该路由反射器可以与其它的CPE建立邻居关系。后续,中央控制器根据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可以建立各个站点的CPE之间的连接表,并将该连接表发送给路由反射器。路由反射器可以根据该连接表,为各个CPE建立路由表,并向各个CPE下发对应的路由表。这样,CPE接收到业务流量后,可以依据自身的路由表进行流量转发,从而完成自定义的组网部署。通过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由用户自由定义所需的组网方式,构建灵活的网络拓扑,包括全网状(fullmesh)、星型、以及自定义网络拓扑,从而为网络部署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站点互连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器执行的站点互连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路由反射器执行的站点互连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站点互连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在该系统架构中,可以包括中央控制器和各个站点下的CPE。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系统架构中还可以包括POP(Point Of Presence,接入网点)设备,CPE设备可通过POP节点接入POP网络,进而基于POP网络实现CPE之间的数据传输优化。其中,POP网络可包含由网络服务提供商布设的多个POP设备组成,网络服务提供商可基于POP网络为多个企业用户提供组网连接服务、传输优化服务等。
其中,站点为一逻辑名称,用于表示用户请求服务的接入点,例如,一家企业在中国、美国、英国均设有办公点,且需要对该三地进行组网,那么可对应为三个站点。
CPE设备可为部署站点内的路由设备,用于将对应站点的业务流量进行转发;
POP网络,也可称为中间服务网络,可用于实现两个站点间的流量传输,同时,也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为传输的流量提供客制化的传输优化服务。
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基于SD-WAN(Software Defined WAN,软件定义的广域网)技术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站点互连方法。
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站点互连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系统架构中的中央控制器。请参阅图1和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多个步骤。
S11:读取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以识别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需要自定义站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可以在配置平台上将自定义的互连关系编辑为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并将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通过配置平台下发至中央控制器中。其中,配置平台由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其可以是运行在用户客户端设备上的,也可以是通过浏览器访问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需要进行组网的各个站点的标识信息,如,站点名称、ID等,以及各站点之间待建立的连接关系。这样,中央控制器读取并解析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后,便可以识别哪些站点需要进行互连。
S13:在所述多个站点处分别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并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将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方式实现互连,并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站点的互连可以通过CPE实现,中央控制器在解析了站点互连配置信息后,可以从各个站点下可用的CPE中选取一个或者多个CPE作为站点的接入设备,其中该些可用的CPE信息可以是中央控制器根据站点信息从后台管理系统获取的;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的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还包括各个站点下当前可用的CPE信息,该些CPE可包含用户根据需求指定的,或配置平台根据配置信息从后台系统获取得到的,如此一来,中央控制器可直接从站点的配置信息中获取到可用的CPE,或指定的CPE。
具体地,中央控制器从可用的CPE中选取接入设备时,可以综合硬件质量和历史故障率等指标来选择作为接入设备的CPE。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站点,选择的CPE的数量也可以不同。例如,对于企业总部而言,由于要求高可用性,因此可以选择两台CPE作为接入设备,这两台CPE可以互为主备关系,以保证较高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对于企业分部或者业务流量较少的部门,可以选择一台CPE作为接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若在同一个站点处选取了多个CPE,那么这多个CPE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或者互为主备的方式处理业务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取了CPE之后,中央控制器可以与这些CPE建立通信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建立的通信连接向CPE下达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可包含连接建立指令。
具体地,为了实现站点互连,站点的CPE之间需要选择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可以由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指令中的连接建立指令来指定,具体而言,中央控制服务器根据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的站点连接关系,可确定出各CPE间的连接关系,并生成对应的连接建立指令给各CPE,使得各CPE间可根据各站点间的连接需求建立连接,从而完成整体网络拓扑的构建。
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站点的CPE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不同。具体地,若企业用户对网络通信质量要求较高,那么针对待建立连接关系的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可以在第一站点的CPE与第二站点的CPE之间按照专线直连方式实现互连,其中,专线直连包括使用运营商的专线,具体方式可包含:裸纤、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Platform,MSTP)、多协议标签交换(英语: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缩写为MPLS)等。而如果企业用户需要控制组网成本,那么在第一站点的CPE与第二站点的CPE之间可以通过创建三层隧道的方式实现互连,此外,还可以通过接入POP网络的方式实现两端互连。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其它更多的建立连接关系的方式,在此处就不一一例举了。上述的这些建立连接关系的方式,都可以作为预设方式,中央控制器可根据各CPE的实际情况,从该些预设方式中进行选择,并指示站点CPE之间按照选择的方式实现互连,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例如,当站点之间对通信速度要求较高时,为了避免较小的通信时延,可以为站点的CPE选择接入POP网络的POP设备,从而通过POP设备接入到POP网络中,以实现对业务流量的传输优化。又例如,对于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限定的待建立连接的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而言,若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无法直接实现网络连接,或成本较高,此时也可以通过同时接入POP网络来实现两者的连接。
中央控制器下发给各CPE的控制指令可包含动态路由软件安装指令,其中动态路由软件安装指令用于指示各CPE安装动态路由软件,例如Qugga或Frr,以使得各CPE间能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互,其中,动态路由协议可选自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 Border Gateway Protocol,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IS-IS(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业务流量能够基于构建的网络拓扑正常转发,在CPE之间以按照控制指令实现互连之后,中央控制器可以从确定出的这些CPE中选取一个路由反射器RR。
具体地,可以将性能最稳定的CPE选取为RR,其中,CPE的性能可以通过各项指标加权得到,例如,可以结合CPE的硬件配置、历史故障率、能支持的最大带宽、能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等指标确定CPE的性能。
选取出RR后,RR可与其他CPE基于动态路由协议实现路由信息交互,以BGP协议为例,未被选取为RR的其它CPE可分别与RR建立邻居关系,从而构成一个cluster(集群),在建立了邻居关系后,各个CPE可以基于该邻居关系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向RR上报自身的路由网段,及需提供服务的业务路由网段,基于此,RR可收集到各CPE对应的业务路由网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前文所述,站点的CPE之间可通过接入POP网络来实现连接,即中央控制服务器为两个待连接的CPE选择的预设连接方式为接入中间服务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控制器还需根据各CPE的实际情况从POP网络中选取出各CPE对应的POP设备,并下发控制指令,使得CPE与对应的POP设备建立连接,以完成网络拓扑的构建,其中,在为各CPE选取对应的POP设备时,根据CPE的地理信息就近选取,或负载均衡策略来进行选择。同样的,中央控制服务器对该些选择出的POP设备也可下发动态路由软件安装指令,以保证各POP设备可使用动态路由软件。
其中,加入了POP设备的系统架构参照图1,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控制器在选取RR时,可CPE和POP设备中进行选取RR。同理,RR与各未被选取为RR的POP设备以及其它CPE可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交互,具体方式可参照上文所述。
S15:根据所述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建立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连接表,并将所述连接表下发至所述路由反射器,以使得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所述连接表为各个所述站点建立路由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器可以根据互连站点配置信息,确定各CPE之间的连接关系,并生成对应的连接表,发送至RR。例如,在图1中,CPE A需要与CPE B、C、D建立连接,CPE B需要与CPE A和D建立连接,CPE C需要与CPE A建立连接,CPE D需要与CEP A和B建立连接。
RR在接收到中央控制器下发的连接表后,可以解析该连接表的内容,从而识别出各个站点的CPE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可基于该连接关系及各CPE的路由网段,为每个CPE设备建立各自的路由表,并可以将建立的路由表发送给对应的CPE,各CPE设备在获取到RR发送的路由表时,可更新至本地路由表中,如此一来,当CPE接收到业务流量时,可以按照RR下发的路由表进行业务流量的转发。
具体地,RR接收到各个CPE上报的路由网段后,可以确定出各个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如果站点下就只有一个CPE设备,那么该CPE设备的路由网段便可以作为该站点下的路由网段。而如果当前站点下包含多个CPE,那么可以聚合该站点下各个CPE上报的路由网段,并将聚合后的路由网段作为当前站点下的路由网段。
在本实施方式中,RR通过解析中央控制器下发的连接表,可以确定出需要建立连接关系的站点。然后,针对需要建立连接关系的站点,可以将这些站点下的路由网段通告给需要连接的两端,从而构建出各个站点的路由表。
举例来说,图1中CPE B需要与CPE A和D建立连接,而不需要与CPE C建立连接,此时,RR可以聚合A和D的路由网段,并将聚合后的A和D的路由网段通过路由表的方式告知B,同时可以将B的路由网段通过路由表的方式告知A和D。这样,当后续B接收到业务流量时,便可以根据路由表中限定的路由网段,将对应网段的业务流量发送给A或者D,而不会发送给C,从而实现B与A、D间的组网连接,且与C实现了网络隔离。这样,通过中央控制器来控制RR上的路由反射,可以实现符合用于自定义的站点互连关系,从而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组网方式。
在上述需要基于POP网络实现站点互连的实施方式中,由于CPE需接入POP网络,RR在为各CPE生成对应的路由表时,也需为各CPE接入的POP设备生成对应的路由表,从而使得POP设备能对来自CPE的流量进行正常转发,同时,需要将各CPE的路由网段同步至POP网络中的其他相关POP设备中,以实现POP网络对流量的正常转发,其中,POP网络中的其他相关POP设备包含为了实现两个CPE的互连而选取的中间路由设备,具体而言,当CPE通过选取的POP设备接入POP网络时,POP网络需为其选择相应的网络传输路径,使得能实现与对端POP设备的连通,那么该网络传输路径需经过的POP设备,即为其他相关POP设备。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将各CPE的路由网段在POP网络中进行全网发布,使得所有POP设备均可同步获取该些路由网段信息,使得CPE的流量可通过POP网络正常传输。
基于上述实施方法,可实现各站点基于用于配置需求建立连接,并完成组网,从而实现对业务流量的正常传输。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器可以通过与各个CPE以及可能出现的POP设备建立的网络连接,实现对该些设备进行业务配置更新,或质量监控,如,可在发现设备异常时,可重新选取替换设备,并通过向RR下发更新指令,实现替换设备的正常接入,以保证网络服务器的质量。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中央控制器,请参阅图3,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由中央控制器执行的站点互连方法。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站点互连方法,请参阅图4,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RR中,所述方法包括:
S21:接收中央控制器发来的连接表,所述连接表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站点的连接关系。
S23:确定各个所述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并根据所述连接表,在具备连接关系的站点之间互相通告彼此的路由网段,以建立各个所述站点的路由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路由反射器被选取出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获取未被选中的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路由网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各个所述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包括:
针对各个所述站点中的当前站点,识别所述当前站点下包含的各个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聚合各个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上报的路由网段,并将聚合后的路由网段作为所述当前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其中,所述当前站点可以是目前正在确定路由网段的站点,该当前站点可以是各个所述站点中的任意一个站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接入网点和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
相应地,当所述路由反射器被选取出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获取未被选中的所述接入网点和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上报的路由网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路由反射器,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所述路由反射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由路由反射器执行的站点互连方法。
在本申请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物理装置,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者光学等方法的媒体加以存储。所述存储器又可以包括: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RAM或ROM等;利用磁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硬盘、软盘、磁带、磁芯存储器、磁泡存储器或U盘;利用光学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CD或DVD。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存储器,例如量子存储器或石墨烯存储器等等。
在本申请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等等。
由上可见,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可以记录于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中,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编辑。中央控制器在读取该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后,可以知晓当前需要建立连接关系的站点。中央控制器可以在各个站点处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以通过CPE实现站点的互连和业务流量的处理。具体地,为了确保业务流量能够正常转发,可以在各个CPE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路由反射器(RR,Route Reflector),该路由反射器可以与其它的CPE建立邻居关系。后续,中央控制器根据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可以建立各个站点的CPE之间的连接表,并将该连接表发送给路由反射器。路由反射器可以根据该连接表,为各个CPE建立路由表,并向各个CPE下发对应的路由表。这样,CPE接收到业务流量后,可以依据自身的路由表进行流量转发,从而完成自定义的组网部署。通过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由用户自由定义所需的组网方式,从而为网络部署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针对装置的实施方式来说,均可以参照前述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介绍对照解释。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方式、完全软件实施方式、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站点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中央控制器,包括:
读取互连站点配置信息,以识别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
在所述多个站点处分别确定各自的客户终端设备,并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将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按照预设方式实现互连,并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
根据所述互连站点配置信息,建立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连接表,并将所述连接表下发至所述路由反射器,以使得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所述连接表为各个所述站点建立路由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中选取路由反射器之后,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其它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交互,以向所述路由反射器上报自身的路由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下发动态路由软件安装指令,以使得各所述客户终端设备支持所述动态路由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同一个站点处存在多个客户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客户终端设备以集群的方式或者互为主备的方式处理业务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专线直连方式、创建三层隧道方式、或接入中间服务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中间服务网络的方式实现互连,所述方法更包含:
分别为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选取接入网点,以使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接入网点,接入到所述中间服务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路由反射器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和所述接入网点中选取路由反射器,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接入网点和未被选取为路由反射器的其它客户终端设备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交互,以向所述路由反射器上报自身的路由网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为所述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客户终端设备选取接入网点包括:
基于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地理信息从所述中间服务网络的路由设备中选取所述接入网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与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建立的连接,向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传输控制指令,以及监控各个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
10.一种中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站点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路由反射器中,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中央控制器发来的连接表,所述连接表用于表征各个所述站点的连接关系;
确定各个所述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并根据所述连接表,在具备连接关系的站点之间互相通告彼此的路由网段,以建立各个所述站点的路由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路由反射器被选取出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获取未被选中的所述客户终端设备的路由网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各个所述站点下的路由网段包括:
针对各个所述站点中的当前站点,识别所述当前站点下包含的各个目标客户终端设备,并聚合各个所述目标客户终端设备上报的路由网段,并将聚合后的路由网段作为所述当前站点下的路由网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接入网点和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
相应地,当所述路由反射器被选取出后,所述路由反射器基于动态路由协议获取未被选中的所述接入网点和所述客户终端设备上报的路由网段。
15.一种路由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反射器选取自待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站点的客户终端设备中,所述路由反射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21481.0A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Active CN113973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1481.0A CN113973026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PCT/CN2020/114052 WO2022016682A1 (zh) 2020-07-24 2020-09-08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1481.0A CN113973026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026A CN113973026A (zh) 2022-01-25
CN113973026B true CN113973026B (zh) 2023-03-03

Family

ID=7958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1481.0A Active CN113973026B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026B (zh)
WO (1) WO20220166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041A (zh) * 2022-03-01 2022-06-0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协议方法、移动自组织网络、站点及存储介质
CN115174475B (zh) * 2022-05-18 2023-08-08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dwan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296951A (zh) * 2022-07-05 2022-1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604171B (zh) * 2022-11-29 2023-06-30 北京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线路选择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57A (zh) * 2007-10-26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路由的处理方法和路由反射设备
CN109525423A (zh) * 2018-11-06 2019-03-26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10469360B1 (en) * 2015-09-30 2019-1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Reverse metric advertisement f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route reflection inhierarchical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4702A1 (en) * 2002-08-16 2004-02-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intra-domain rou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VPN sites
CN100411381C (zh) * 2005-04-28 2008-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不同自治系统的混合网络vpn站点间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US9621460B2 (en) * 2013-01-14 2017-04-11 Versa Networks, Inc. Connecting multiple customer sites over a wide area network using an overlay network
US10084685B2 (en) * 2015-08-17 2018-09-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Route reflector as a service
US10756928B2 (en) * 2016-07-29 2020-08-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nterprise network customers and network-based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357A (zh) * 2007-10-26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路由的处理方法和路由反射设备
US10469360B1 (en) * 2015-09-30 2019-1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Reverse metric advertisement for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route reflection inhierarchical networks
CN109525423A (zh) * 2018-11-06 2019-03-26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026A (zh) 2022-01-25
WO2022016682A1 (zh)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3026B (zh)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中央控制器和路由反射器
US11693716B2 (en) Independent datastore in a network routing environment
CN105024844B (zh) 一种计算跨域路由的方法、服务器以及系统
EP297416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p/mpls fast reroute
EA003155B1 (ru) Маршрутизатор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й точки доступа к сети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овайдеров интернет-маршрутов
CN111149330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拓扑感知控制器关联
EP3682597B1 (en) Modeling access networks as tree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s
CN111147372B (zh) 下行报文发送、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3301079B (zh) 一种数据的获取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47374B (zh) 一种聚合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
Wong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sign: Technology impac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N113489640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网关系统
CN113542064B (zh) 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US9419893B2 (en) Traffic engineering resource collection and coordination
CN113518104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处理方法、中转设备及系统
CN113098750A (zh) 一种站点互连方法、系统及中转设备
KR20160092382A (ko) 계층화된 도메인 기반의 네트워크 구조에서 라우터의 도메인 라우팅 테이블 관리 방법
CN113676510A (zh) 一种云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90780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91446B (zh)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EP363769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ublishing network route
CN117354305B (zh) 一种互通协同管控方法和架构
TWI839379B (zh) 在網路路由環境中的單節點和多節點資料儲存空間架構
CN116260858A (zh) 端到端编排器及其系统
CN118101477A (zh) 一种基于sdn系统的设备配置方法、装置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