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2936B -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2936B
CN113972936B CN202010716226.7A CN202010716226A CN113972936B CN 113972936 B CN113972936 B CN 113972936B CN 202010716226 A CN202010716226 A CN 202010716226A CN 113972936 B CN113972936 B CN 113972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nnection state
switch
transmission system
down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6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72936A (zh
Inventor
马霓
张关喜
沈龙
陈曦
俞鑫
吴亚琦
谷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162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2936B/zh
Priority to EP21845563.2A priority patent/EP418479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770 priority patent/WO20220171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2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2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72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2936B/zh
Priority to US18/157,976 priority patent/US2023015561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58Arrangements for matching and coupling between power amplifier and antenna or between amplifying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models of usage information, e.g. activity schedule or time of d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5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with mean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的方法。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至少一个Tx端口组、多个PA、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多个PA与该天线阵列相连,该多个PA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该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与该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相连,每一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包括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与对应的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相等,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所连接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不同。

Description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技术是当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网络设备部署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来提升系统吞吐量。然而,由于Massive MIMO设备采用了大量的收发单元(transceiver,TRx)(例如,采用32TRx或64TRx),导致网络设备的能耗急剧增加。尤其是在网络设备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大量发送(transmit,Tx)通道的开启使得网络设备的能效比明显低于中高负载情况下的能效比。
目前,在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DBF)的下行发射系统架构中,在网络设备负载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关闭一部分Tx通道的方式来进行节能。然而这种方式下,在关闭一部分Tx通道的过程中,同时也断开了Tx通道与一部分天线阵列之间的连接,在此情况下,天线阵列的大小会减小。而天线阵列的大小减小,会导致天线阵列的孔径受损、网络设备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下降,使得网络设备的性能和覆盖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在种混合波束赋形(hybrid beamforming,HBF)的下行发射系统架构中,通过减少Tx通道的数量来节能,然而在网络设备负载较高或用户相对于地面的垂直分布间距较大的情况下,H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的性能会明显比D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的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连接状态下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至少一个Tx端口组、多个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多个PA与该天线阵列相连,该多个PA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该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与该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相连,每一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包括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与对应的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处于开启状态。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所连接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不同。因此,在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上述发射系统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并适用于网络负载低的场景;在数字中频模块全部开启或者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发射系统可以适用于网络负载高的场景。此外,不论上述下行发射系统中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是多少,下行发射系统中的所有Tx端口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此与所有Tx端口连接的PA也处于开启状态,因此与所有PA连接的天线阵列的尺寸不会受损,从而不会影响下行发射系统的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端口组中的多个Tx端口与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多个数字中频模块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Tx端口组和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数字中频模块口与该第一Tx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Tx端口连接,且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字中频模块不与该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一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二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该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切换开关是电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该多个移相器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移相器可以进行天线阵列包括的不同天线子阵之间的模拟加权,因此可以扩大下行发射系统的垂直波束的覆盖范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Tx通道组、至少一个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至少一个PA组与该天线阵列相连,该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与该至少一个PA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通道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PA组中每一个PA相连,每一个Tx通道组包括多个Tx通道,每个Tx通道包括Tx端口和数字中频模块,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Tx通道组中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PA组中的所有PA处于开启状态。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所连接的Tx通道组中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不同。因此,在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上述发射系统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并适用于网络负载低的场景;在Tx通道全部开启或者开启的Tx通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发射系统可以适用于网络负载高的场景。此外,不论上述下行发射系统中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是多少,下行发射系统中的所有PA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此与所有PA连接的天线阵列的尺寸不会受损,从而不会影响下行发射系统的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多个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Tx通道组和该第一PA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Tx通道与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两个PA连接,且该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Tx通道不与该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一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二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该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切换开关是电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该多个移相器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移相器可以进行天线阵列包括的不同天线子阵之间的模拟加权,因此可以扩大下行发射系统的垂直波束的覆盖范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包括:多个Tx通道、至少一个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多个Tx通道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该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该至少一个PA组与该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一一对应,每一个PA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中每一个天线子阵相连,每一个PA组包括多个PA,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PA组中开启的PA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处于开启状态。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所连接的PA组中开启的PA的数量不同,也可以说,与PA一一对应连接的Tx通道开启的数量不同。因此,在开启的PA的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开启的Tx通道数量较少的情况,上述发射系统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并适用于网络负载低的场景;在PA全部开启或者开启的PA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即Tx通道全部开启或开启的Tx通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发射系统可以适用于网络负载高的场景。此外,不论上述下行发射系统中开启的PA的数量是多少,下行发射系统中的所有天线子阵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天线阵列的尺寸不会受损,从而不会影响下行发射系统的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PA组和该第一天线子阵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PA与该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子阵连接,且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A不与该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一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满足第二条件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该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切换开关是电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该多个移相器与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
基于上述下行发射系统,移相器可以进行天线阵列包括的不同天线子阵之间的模拟加权,因此可以扩大下行发射系统的垂直波束的覆盖范围。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至少一个Tx端口组、多个PA、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多个PA与该天线阵列相连,该多个PA与该至少一个Tx端口组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该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与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相连,每一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包括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与对应的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处于开启状态;
该方法包括: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端口组中的多个Tx端口与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多个数字中频模块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Tx端口组和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数字中频模块与该第一Tx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Tx端口连接,且该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字中频模块不与该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Tx通道组、至少一个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至少一个PA组与该天线阵列相连,该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与该至少一个PA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通道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PA组中每一个PA相连,每一个Tx通道组包括多个Tx通道,每个Tx通道包括Tx端口和数字中频模块,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Tx通道组中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PA组中的所有PA处于开启状态;
该方法包括: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多个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Tx通道组和该第一PA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Tx通道与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两个PA连接,且该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Tx通道不与该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该下行发射系统包括:多个Tx通道、至少一个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该至少一个PA组与该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一一对应,每一个PA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中每一个天线子阵相连,每一个PA组包括多个PA,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不同的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PA组中开启的PA的数量不同,且不同连接状态下该切换开关所连接的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处于开启状态;
该方法包括: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大于该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PA组和该第一天线子阵组经由该第一切换开关连接,该第一切换开关是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当该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时: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PA与该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子阵连接,且该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A不与该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一连接状态,该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该第二连接状态,该第二条件是:该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该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该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DBF的下行发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一种HBF的下行发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至图2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发射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技术是当前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网络设备部署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来提升系统吞吐量。然而,由于Massive MIMO设备采用了大量的收发单元(transceiver,TRx)(例如,采用32TRx或64TRx),导致网络设备的能耗急剧增加。尤其是在网络设备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大量发送(transmit,Tx)通道的开启使得网络设备的能效比明显低于中高负载情况下的能效比。
图1示出了一种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DBF)的下行发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在网络设备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关闭一部分Tx通道的方式来进行节能。例如图1中,可以通过断开Tx 3与中频3(即数字中频模块,下文中均将数字中频模块记为中频)和功率放大器3(power amplifier,PA)之间的连接来关闭一个Tx通道,以及通过断开Tx 4与中频4和PA 4之间的连接来关闭另一个Tx通道。
如图1所示,在关闭一部分Tx通道的过程中,同时也断开了Tx通道与一部分天线阵列之间的连接,在此情况下,天线阵列的大小会减小。而天线阵列的大小减小,会导致天线阵列的孔径受损、网络设备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下降,使得网络设备的性能和覆盖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图2示出了一种混合波束赋形(hybrid beamforming,HBF)的下行发射系统架构。图2示出的H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与图1示出的D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相比,Tx通道数和PA数减少了一半,相对应地,一个Tx通道和一个PA驱动的垂直阵列由1驱3变为1驱6,即如图2所示,与一个Tx通道和一个PA相连的天线阵列由3行增加为6行。
图2指出的H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中,由于Tx通道数减少,因此在网络设备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并且性能损失较小,但在网络设备负载较高或用户相对于地面的垂直分布间距较大的情况下,H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的性能会明显比DBF下行发射系统架构的性能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发射系统,该下行发射系统能够根据应用场景调整Tx通道数,且不损失天线阵列孔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PA、区分不同的移相器等。此外,“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第六代(6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发射系统3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下行发射系统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Tx通道组(例如,图3中的Tx通道组361和Tx通道组362)、至少一个PA组(例如图3中的PA组331和PA组332)、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例如图3中的切换开关321和切换开关322)和天线阵列350。
天线阵列35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子阵(例如,图3中的天线子阵351至天线子阵354),本申请实施例对每个天线子阵包括的天线振子的行数不做限定。例如,天线子阵351包括3行天线振子,天线子阵352包括2行天线振子。
至少一个PA组与天线阵列350相连,并且至少一个PA组包括的所有PA中的每个PA与天线阵列350中的一个天线子阵相连。例如图3中,PA 3311与天线子阵351相连,PA 3312与天线子阵352相连。PA 3321与天线子阵353相连,PA 3322与天线子阵354相连。
每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和Tx端口。例如图3中,第一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1和Tx端口1,第二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2和Tx端口2,第三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3和Tx端口3,第四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4和Tx端口4。
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与至少一个PA组一一对应,且每一个Tx通道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PA组中的每一个PA相连。例如图3中,Tx通道组361与PA组331对应,且Tx通道组361通过切换开关321与PA组331中的每个PA相连;Tx通道组362与PA组332对应,且Tx通道组362通过切换开关322与PA组332中的每个PA相连。
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中每个Tx通道组包括多个Tx通道,且每个Tx通道组包括Tx通道的数量与对应的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相等。
例如图3中,Tx通道组361和Tx通道组362都包括2个Tx通道,且Tx通道组361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与PA组331包括的PA的数量都是2,Tx通道组362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与PA组332包括的PA的数量都是2。
又例如图4中,Tx通道组363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是4,且Tx通道组363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与PA组333包括的PA的数量都是4。
可选地,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中的每个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图3中,Tx通道组361和Tx通道组362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都是2。
可选地,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中的每个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图5中,Tx通道组361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是2,而Tx通道组363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是4。
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且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连接的Tx通道组中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不同。也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300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
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连接状态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多个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第一Tx通道组与第一PA组经由第一切换开关连接,第一切换开关是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例如图3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1,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1,第一PA组是PA组331,当切换开关321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通道组361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1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一个Tx通道与PA 3311对应连接,第二个Tx通道与PA 3312对应连接;第一切换开关还可以是切换开关322,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2,第一PA组是PA组332,当切换开关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通道组362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2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三个Tx通道与PA 3321对应连接,第四个Tx通道与PA 3322对应连接。
例如图4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3,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3,第一PA组是PA组333,当切换开关323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通道组363中的四个Tx通道与PA组333中的四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一个Tx通道与PA 3331对应连接,第二个Tx通道与PA 3332对应连接,第三个Tx通道与PA 3333对应连接,第四个Tx通道与PA 3334对应连接。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所有的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3至图5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两个PA连接,且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Tx通道不与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可以理解,第二Tx通道不与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的情况下,第二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6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1,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1,第一PA组是PA组331,第一Tx通道是第一个Tx通道,第二Tx通道是第二个Tx通道,当切换开关321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个Tx通道与PA组331中的两个PA(即PA 3311和PA3312)相连,且第二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2,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2,第一PA组是PA组332,第一Tx通道是第三个Tx通道,第二Tx通道是第四个Tx通道,当切换开关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三个Tx通道与PA组332中的两个PA(即PA 3321和PA 3322)相连,且第四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7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3,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3,第一PA组是PA组333,第一Tx通道是第一个Tx通道,第二Tx通道是第二个Tx通道至第四个Tx通道,当切换开关32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个Tx通道与PA组333中的四个PA(即PA 3331至PA 3334)相连,且第二个Tx通道至第四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8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323,第一Tx通道组是Tx通道组363,第一PA组是PA组333,第一Tx通道是第一个Tx通道,第二Tx通道是第二个Tx通道和第三个Tx通道,当切换开关32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个Tx通道与PA组333中的三个PA(即PA 3331至PA 3333)相连,且第二个Tx通道和第三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第四个Tx通道仍然可以与PA 3334相连。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6至图8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如图3至图8所示,下行发射系统300还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310(例如,可以是基带下移(baseband lower,BBL)),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可以由基带处理器控制。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用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例如,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其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又例如,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其中第二条件是:
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可选地,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外,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
例如,参照图3和图6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每个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和每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都是2),若下行发射系统300包括64个Tx通道,则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可以称为64DBF;若下行发射系统300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都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是32,则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可以称为32DBF。则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例如图6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用户)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例如图6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的分布没有处于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对基带处理器确定下行发射系统3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的方法不做限定,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波束标识(identifier,ID)确定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
应理解,图3至图8仅为示例,示出了四个或六个Tx通道、四个或六个PA以及一个或两个切换开关,可选地,下行发射系统300可以包括K个Tx通道、K个PA和L个切换开关,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L为正整数。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下行发射系统300还可以包括多个移相器(如图9和图10中的移相器341至移相器344),多个移相器与至少一个PA组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例如图9和图10中,PA 3311与移相器341对应连接,PA 3312与移相器342对应连接,PA 3321与移相器343对应连接,PA 3322与移相器344对应连接。移相器可以在PA与切换开关之间(如9所示),也可以在PA与天线阵列之间(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在下行发射系统3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由于移相器可以对波束的相位进行调整,即可以对波束的指向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下行发射系统300可以通过移相器调整覆盖范围,因此在下行发射系统3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不需要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也就是说,基带处理器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下行发射系统4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下行发射系统4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Tx端口组(例如,图11中的Tx端口组441和Tx端口组442)、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下文中将数字中频模块记为中频)(例如图11中的中频组421和中频组422)、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例如图11中的切换开关431和切换开关432)、多个PA(例如图11中的PA 451至PA 454)和天线阵列460。
天线阵列46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子阵(例如,图11中的天线子阵461至天线子阵464),本申请实施例对每个天线子阵包括的天线振子的行数不做限定。例如,天线子阵461包括3行天线振子,天线子阵462包括2行天线振子。
多个PA与天线阵列460相连,并且多个PA中的每个PA与天线阵列460中的一个天线子阵相连。例如图11中,PA 451与天线子阵461相连,PA 452与天线子阵462相连。PA 453与天线子阵463相连,PA 454与天线子阵464相连。
多个PA与至少一个Tx端口组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例如图11中,PA451与Tx端口1相连,PA 452与Tx端口2相连,PA 453与Tx端口3相连,PA 454与Tx端口4相连。
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与至少一个中频组一一对应,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中频组中的每一个中频相连。例如图11中,Tx端口组441与中频组421对应,且Tx端口组441通过切换开关431与中频组421中的每个中频相连;Tx端口组442与中频组422对应,且Tx端口组442通过切换开关432与中频组422中的每个中频相连。
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中每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且每个Tx端口组包括Tx端口的数量与对应的中频组包括的中频的数量相等。
例如图11中,Tx端口组441和Tx端口组442都包括2个Tx端口,且Tx端口组441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与中频组421包括的中频的数量都是2,Tx端口组442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与中频组422包括的中频的数量都是2。
又例如图12中,Tx端口组443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是4,且Tx端口组443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与中频组423包括的中频的数量都是4。
可选地,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中的每个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图11中,Tx端口组441和Tx端口组442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都是2。
可选地,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中的每个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图13中,Tx端口组441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是2,而Tx端口组443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是4。
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且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连接的中频组中开启的中频的数量不同。也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400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
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中频的数量大于第二连接状态开启的中频的数量。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端口组中的多个Tx端口与第一中频组中的多个中频一一对应连接,第一Tx端口组与第一中频组经由第一切换开关连接,第一切换开关是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例如图11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1,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1,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1,当切换开关431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端口组441中的两个Tx端口与中频组421中的两个中频一一对应连接,即Tx端口1与中频1对应连接,Tx端口2与中频2对应连接;第一切换开关还可以是切换开关432,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2,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2,当切换开关432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端口组442中的两个Tx端口与中频组422中的两个中频一一对应连接,即Tx端口3与中频3对应连接,Tx端口4与中频4对应连接。
例如图12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3,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3,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3,当切换开关433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Tx端口组443中的四个Tx端口与中频组423中的四个中频一一对应连接,即Tx端口1与中频1对应连接,Tx端口2与中频2对应连接,Tx端口3与中频3对应连接,Tx端口4与中频4对应连接。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所有的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11至图13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中频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中频与第一Tx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Tx端口连接,且第一中频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中频不与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可以理解,第二中频不与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的情况下,第二中频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14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1,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1,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1,第一中频是中频1,第二中频是中频2,当切换开关431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中频1与Tx端口组441中的两个Tx端口(即Tx端口1和Tx端口2)相连,且中频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2,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2,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2,第一中频是中频3,第二中频是中频4,当切换开关432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中频3与Tx端口组442中的两个Tx端口(即Tx端口3和Tx端口4)相连,且中频4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15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3,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3,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3,第一中频是中频1,第二中频是中频2至中频4,当切换开关43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中频1与Tx端口组443中的四个Tx端口(即Tx端口1至Tx端口4)相连,且中频2至中频4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16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433,第一Tx端口组是Tx端口组443,第一中频组是中频组423,第一中频是中频1,第二中频是中频2和中频3,当切换开关43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中频1与Tx端口组443中的三个Tx端口(即Tx端口1至Tx端口3)相连,且中频2和中频3处于关闭状态,Tx端口4仍然可以与中频4相连。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14至图16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如图11至图16所示,下行发射系统400还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410(例如,可以是BBL),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可以由基带处理器控制。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用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例如,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其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又例如,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其中第二条件是:
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可选地,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外,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
例如,参照图11和图14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400(每个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和每个中频组包括的中频的数量都是2),若下行发射系统400包括64个Tx端口,则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400可以称为64DBF;若下行发射系统400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都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开启的中频的数量是32,则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400可以称为32DBF。则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例如图14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用户)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例如图14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的分布没有处于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对基带处理器确定下行发射系统4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的方法不做限定,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CSI波束ID确定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应理解,图11至图16仅为示例,示出了四个或六个Tx端口、四个或六个中频、四个或六个PA以及一个或两个切换开关,可选地,下行发射系统400可以包括K个Tx端口、K个中频、K个PA和L个切换开关,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L为正整数。
可选地,如图17所示,下行发射系统400还可以包括多个移相器(如图17中的移相器471至移相器474),多个移相器与多个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例如图17,Tx端口1与移相器471对应连接,Tx端口2与移相器472对应连接,Tx端口3与移相器473对应连接,Tx端口4与移相器474对应连接。
应理解,在下行发射系统4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由于移相器可以对波束的相位进行调整,即可以对波束的指向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下行发射系统400可以通过移相器调整覆盖范围,因此在下行发射系统4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不需要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也就是说,基带处理器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4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下行发射系统5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下行发射系统500可以包括:多个Tx通道、至少一个PA组(例如,图18中的PA组521和PA组522)、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例如图18中的天线子阵组541和天线子阵组542)、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例如图18中的切换开关531和切换开关532)。
每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和Tx端口。例如图18中,第一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1和Tx端口1,第二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2和Tx端口2,第三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3和Tx端口3,第四个Tx通道可以包括中频4和Tx端口4。
至少一个PA组与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一一对应,且每一个PA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中的每一个天线子阵相连。例如图18中,PA组521与天线子阵组541对应,且PA组521通过切换开关531与天线子阵组541中的每个天线子阵相连;PA组522与天线子阵组542对应,且PA组522通过切换开关532与天线子阵组542中的每个天线子阵相连。
至少一个PA组中每个PA组包括多个PA,且每个PA组包括PA的数量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相等。
例如图18中,PA组521和PA组522都包括2个PA,且PA组521包括的PA的数量与天线子阵组541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都是2,PA组522包括的PA的数量与天线子阵组542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都是2。
又例如图19中,PA组523包括的PA的数量是4,且PA组523包括的PA的数量与天线子阵组543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都是4。
可选地,至少一个PA组中的每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图18中,PA组521和PA组522包括的PA的数量都是2。
可选地,至少一个PA组中的每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图20中,PA组521包括的PA的数量是2,而PA组523包括的PA的数量是4。
本申请实施例对每个天线子阵包括的天线振子的行数不做限定。例如图18中,天线子阵5411包括3行天线振子,天线子阵5412包括2行天线振子。
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且不同连接状态下切换开关连接的PA组中开启的PA的数量不同。也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500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可以理解,在下行发射系统500中,多个Tx通道与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因此,在不同连接状态下,下行发射系统500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不同。
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大于第二连接状态开启的PA的数量。也可以说,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第一PA组与第一天线子阵组经由第一切换开关连接,第一切换开关是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例如图18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1,第一PA组是PA组521,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1,当切换开关531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PA组521中的两个PA与天线子阵组541中的两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即PA 5211与天线子阵5411对应连接,PA 5212与天线子阵5412对应连接;第一切换开关还可以是切换开关532,第一PA组是PA组522,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2,当切换开关532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PA组522中的两个PA与天线子阵组542中的两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即PA 5221与天线子阵5421对应连接,PA 5222与天线子阵5422对应连接。
例如图19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3,第一PA组是PA组523,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3,当切换开关533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时,PA组523中的四个PA与天线子阵组543中的四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即PA 5231与天线子阵5431对应连接,PA 5232与天线子阵5432对应连接,PA 5233与天线子阵5433对应连接,PA 5234与天线子阵5434对应连接。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所有的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18至图20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子阵连接,且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A不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可以理解,第二PA不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的情况下,第二PA处于关闭状态。可以理解,在第二PA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二PA相连的Tx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21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1,第一PA组是PA组521,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1,第一PA是PA 5211,第二PA是PA 5212,当切换开关531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PA 5211与天线子阵组541中的两个天线子阵(即天线子阵5411和天线子阵5422)相连,且PA 5212处于关闭状态,相应地,与PA 5212相连的第二Tx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2,第一PA组是PA组522,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2,第一PA是PA 5221,第二PA是PA 5222,当切换开关532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PA 5221与天线子阵组542中的两个天线子阵(即天线子阵5421和天线子阵5422)相连,且PA 5222处于关闭状态,相应地,与PA 5222相连的第四Tx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22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3,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3,第一PA组是PA组523,第一PA是PA 5231,第二PA是PA 5232至PA 5234,当切换开关53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PA 5231与天线子阵组543中的四个天线子阵(即天线子阵5431至天线子阵5434)相连,且PA 5232至PA 5234处于关闭状态,相应地,与PA 5232至PA5234相连的第二Tx通道至第四Tx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
例如图23中,第一切换开关可以是切换开关533,第一天线子阵组是天线子阵组543,第一PA组是PA组523,第一PA是PA 5231,第二PA是PA 5232和PA 5233,当切换开关533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时,PA 5231与天线子阵组543中的三个天线子阵(即天线子阵5431至天线子阵5433)相连,且PA 5232和PA 5233处于关闭状态,相应地,与PA 5232和PA5233相连的第二Tx通道和第三Tx通道也处于关闭状态,PA 5234仍然可以与天线子阵5434相连。
若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可以说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可以看出,图21至图23中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如图18至图23所示,下行发射系统500还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510(例如,可以是BBL),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可以由基带处理器控制。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用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例如,在满足第一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其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又例如,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其中第二条件是:
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可选地,在满足第二条件时,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外,则基带处理器控制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
例如,参照图18和图21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500(每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和每个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都是2),若下行发射系统500包括64个PA(即包括64个Tx通道),则处于第一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500可以称为64DBF;若下行发射系统500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都为第二连接状态,则开启的PA的数量是32(即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是32),则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的下行发射系统500可以称为32DBF。则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若用户(例如图21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用户)分布在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若用户(例如图21中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用户)的分布没有处于32DBF的覆盖范围内,则基带处理器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对基带处理器确定下行发射系统500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的方法不做限定,例如,基带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CSI波束ID确定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应理解,图18至图23仅为示例,示出了四个或六个天线子阵、四个或六个PA以及一个或两个切换开关,可选地,下行发射系统500可以包括K个天线子阵、K个PA和L个切换开关,其中,K为大于1的整数,L为正整数。
可选地,如图24所示,下行发射系统500还可以包括多个移相器(如图24中的移相器551至移相器554),多个移相器与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例如图24,天线子阵5411与移相器551对应连接,天线子阵5412与移相器552对应连接,天线子阵5421与移相器553对应连接,天线子阵5422与移相器554对应连接。
应理解,在下行发射系统5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由于移相器可以对波束的相位进行调整,即可以对波束的指向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下,下行发射系统500可以通过移相器调整覆盖范围,因此在下行发射系统500包括移相器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不需要确定用户是否分布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的下行发射系统的覆盖范围内,也就是说,基带处理器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下行发射系统5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对切换开关的结构和类型不做限定。下文实施例中以下行发射系统3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开关的结构和类型进行说明,以及下文实施例中以每个Tx通道组包括两个Tx通道以及每个PA组包括两个PA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开关可以是电桥。
例如图25和图26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中,Tx通道组361与PA组331通过电桥321相连,Tx通道组362与PA组332通过电桥322相连。图11和图12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还包括移相器,并且移相器在电桥与PA之间,则可以说Tx通道组361通过电桥321与移相器341和移相器342 21相连,Tx通道组362通过电桥322与移相器343和移相器344相连。
图25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基带处理器可以在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桥以使得电桥321和电桥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
例如图25中,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电桥321,使得电桥321的A端口与C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以及使得电桥321的B端口与D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从而使得Tx通道组361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1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一个Tx通道与PA 3311相连,且第二个Tx通道与PA 3312相连;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电桥322,使得电桥322的A端口与C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以及使得电桥322的B端口与D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从而使得使得Tx通道组362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2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三个Tx通道与PA 3321相连,且第四个Tx通道与PA 3322相连。
图26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基带处理器可以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桥以使得电桥321和电桥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
例如图26中,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电桥321,使得电桥321的A端口与C端口和D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以及使得电桥321的B端口与D端口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使得第一个Tx通道与PA 3311和PA 3312连接,且第二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电桥322,使得电桥322的A端口与C端口处于断开状态,以及使得电桥322的B端口与C端口和D端口处于连接状态,从而使得第四个Tx通道与PA 3321和PA 3322连接,且第三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切换开关可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
例如图27和图28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中,Tx通道组361与PA组331之间通过切换开关321相连,切换开关321中可以包括开关3211和开关3212。其中,开关3211和开关3212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开关3211是单刀单掷开关,开关3212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开关3211是单刀双掷开关,开关3212是单刀单掷开关。Tx通道组362与PA组332之间通过切换开关322相连,切换开关322中可以包括开关3221和开关3222。其中,开关3221和开关3222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开关3221是单刀单掷开关,开关3222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开关3221是单刀双掷开关,开关3222是单刀单掷开关。
图27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基带处理器可以在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切换开关321和切换开关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一连接状态。
例如图27中,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切换开关321,使得开关3211的C端口连接到A端口,以及使得开关3212的D端口连接到B端口,从而使得使得Tx通道组361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1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一个Tx通道与PA 331相连,且第二个Tx通道与PA332相连;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切换开关322,使得开关3221的C端口连接到A端口,以及使得开关3221的D端口连接到B端口,从而使得使得Tx通道组362中的两个Tx通道与PA组332中的两个PA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三个Tx通道与PA 333相连,且第四个Tx通道与PA 334相连。
图28示出的下行发射系统30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基带处理器可以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以使得切换开关321和切换开关322的连接状态为第二连接状态。
例如图28中,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切换开关321,使得开关3211的C端口连接到A端口,以及使得开关3212的D端口连接到A端口,从而使得第一Tx通道与PA 3311和PA 3312连接,且第二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基带处理器通过控制切换开关322,使得开关3221的C端口连接到A端口,以及使得开关3222的D端口连接到A端口,从而使得第三个Tx通道与PA3321和PA 3322连接,且第四个Tx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应理解,图28中的开关3212和3222都是单刀双掷开关,开关3211和开关3221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也可以是单刀单掷开关。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单刀单掷开关是具有单刀单掷功能的开关,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单刀双掷开关是具有单刀双掷功能的开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发射系统400和下行发射系统500中的切换开关的结构和类型可以参考图25至图28中的描述,为了简洁,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至少一个发送Tx端口组、多个功率放大器PA、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多个PA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所述多个PA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与所述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相连,每一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包括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与对应的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相等,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端口组中的多个Tx端口与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多个数字中频模块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Tx端口组和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数字中频模块口与所述第一Tx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Tx端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字中频模块不与所述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是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是电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所述多个移相器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
7.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发送Tx通道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所述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与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通道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PA组中每一个PA相连,每一个Tx通道组包括多个Tx通道,每个Tx通道包括Tx端口和数字中频模块,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多个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Tx通道组和所述第一PA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Tx通道与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两个PA连接,且所述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Tx通道不与所述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是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是电桥。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所述多个移相器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
13.一种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发送Tx通道、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多个Tx通道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一一对应,每一个PA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中每一个天线子阵相连,每一个PA组包括多个PA,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PA组和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PA与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子阵连接,且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A不与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是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基带处理器,所述基带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每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是电桥。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行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还包括多个移相器,所述多个移相器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
19.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至少一个发送Tx端口组、多个功率放大器PA、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多个PA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所述多个PA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Tx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与至少一个Tx端口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端口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数字中频模块组中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相连,每一个Tx端口组包括多个Tx端口,每一个数字中频模块组包括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与对应的Tx端口组包括的Tx端口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数字中频模块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端口组中的多个Tx端口与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多个数字中频模块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Tx端口组和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数字中频模块与所述第一Tx端口组中的至少两个Tx端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数字中频模块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字中频模块不与所述第一Tx端口组中的所有Tx端口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23.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发送Tx通道组、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与所述天线阵列相连,所述至少一个Tx通道组与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一一对应,每一个Tx通道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PA组中每一个PA相连,每一个Tx通道组包括多个Tx通道,每个Tx通道包括Tx端口和数字中频模块,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Tx通道组包括的Tx通道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Tx通道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Tx通道组中的多个Tx通道与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Tx通道组和所述第一PA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Tx通道与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两个PA连接,且所述第一Tx通道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Tx通道不与所述第一PA组中的所有PA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27.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下行发射系统,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
多个发送Tx通道、至少一个功率放大器PA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和天线阵列,所述多个Tx通道与所述下行发射系统包括的所有PA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天线阵列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所述至少一个PA组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子阵组一一对应,每一个PA组通过一个切换开关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中每一个天线子阵相连,每一个PA组包括多个PA,每一个PA组包括的PA的数量与对应的天线子阵组包括的天线子阵的数量相等,其中,每个切换开关包括至少两种连接状态,所述至少两种连接状态包括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下开启的PA的数量;
其中,当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一PA组中的多个PA与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多个天线子阵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PA组和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经由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是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切换开关;
当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PA与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至少两个天线子阵连接,且所述第一PA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二PA不与所述第一天线子阵组中的所有天线子阵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一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用户中至少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的间距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包括:
在满足第二条件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切换开关中的至少一个切换开关的连接状态为所述第二连接状态,所述第二条件是:
所述下行发射系统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用户中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小于第二阈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波束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的数量和不同用户之间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间距。
CN202010716226.7A 2020-07-23 2020-07-23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Active CN113972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6226.7A CN113972936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EP21845563.2A EP4184798A4 (en) 2020-07-23 2021-07-06 DOWNLINK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SWITCHING METHOD
PCT/CN2021/104770 WO2022017174A1 (zh) 2020-07-23 2021-07-06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US18/157,976 US20230155616A1 (en) 2020-07-23 2023-01-23 Downlink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switch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6226.7A CN113972936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2936A CN113972936A (zh) 2022-01-25
CN113972936B true CN113972936B (zh) 2023-01-06

Family

ID=7958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6226.7A Active CN113972936B (zh) 2020-07-23 2020-07-23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5616A1 (zh)
EP (1) EP4184798A4 (zh)
CN (1) CN113972936B (zh)
WO (1) WO202201717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460A (zh) * 2011-08-03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发射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92698A (zh) * 2016-11-22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8098634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基站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10915174A (zh) * 2017-06-26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校正装置和校正方法
CN110999419A (zh) * 2018-07-30 2020-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38394C (zh) * 2007-04-06 2009-09-09 清华大学 一种采用多发多收频分信号的宽带雷达及其成像方法
CN102131211B (zh) * 2010-12-27 2014-04-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下行业务时隙关断方法及装置
CN106506036A (zh) * 2016-11-16 2017-03-1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US10651907B2 (en) * 2016-11-18 2020-05-1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011721B (zh) * 2019-03-29 2021-07-16 睿高(广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放设备及功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460A (zh) * 2011-08-03 2013-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发射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92698A (zh) * 2016-11-22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8098634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基站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10915174A (zh) * 2017-06-26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校正装置和校正方法
CN110999419A (zh) * 2018-07-30 2020-04-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brid Beamforming for Massive MIMO;CMCC;《3GPP TSG RAN WG1 #85 R1- 164893》;20160513;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84798A1 (en) 2023-05-24
WO2022017174A1 (zh) 2022-01-27
CN113972936A (zh) 2022-01-25
EP4184798A4 (en) 2024-01-17
US20230155616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9132B2 (en) Multi-mode antenn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de of the antenna
EP129759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in multiple beams without feeder cable coherency
US7245938B2 (en) Wireless antenna traffic matrix
CA2181282C (en) Directive beam selectivity for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0818059B1 (en) Wide antenna lobe
CN109980362B (zh) 一种天线装置及波束状态切换方法
KR950013616B1 (ko) 신호 루팅 시스템과 신호 루팅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20009562A (ko) 안테나 어레이 시스템
EP2375499B1 (en) Energy-efficient active antenna arrangement
EP3771111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pparatus
WO2015067152A1 (zh) 天线系统、天线和基站
CN109119765B (zh) 含带增强半功率波束宽度控制的天线阵列的蜂窝通信系统
US11038270B2 (en) Active antenna steering for network security
WO2021034922A1 (en) Non-terrestrial network satellite beam switching
EP3599664B1 (en) Antenna module and massive mimo antenna
SE517197C2 (sv) Adaptiv sektorindelning
SG182518A1 (e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 comprising a transformation matrix
EP1142157A1 (en) Multi-transmitter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CN106603129B (zh) 一种多天线的mimo系统
CN113972936B (zh) 下行发射系统和切换方法
JP2004515111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多重ビーム分散/合成装置
CN113258261A (zh) 天线组件以及具有天线组件的基站天线
EP3035547B1 (e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CN215955469U (zh) 一种射频通道、有源天线单元及基站
CN211150769U (zh) 天线组件以及具有天线组件的基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