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5977A -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5977A
CN113965977A CN202010699344.1A CN202010699344A CN113965977A CN 113965977 A CN113965977 A CN 113965977A CN 202010699344 A CN202010699344 A CN 202010699344A CN 113965977 A CN113965977 A CN 113965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network access
target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9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5977B (zh
Inventor
吴昊
谢芳
廖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93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597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6142 priority patent/WO2022017229A1/zh
Priority to EP21846551.6A priority patent/EP4185014A1/en
Priority to US18/015,96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092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96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5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5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其中,第一对应关系为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关联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广播广播消息;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响应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WLAN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应用类型的增多,流量需求的增大,对网络的吞吐量以及时延延时的要求越来越高。极高吞吐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网络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总吞吐量和降低延迟来保证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性能。
具体地,可在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Access Point,AP)之间建立多条数据传输链路。通过多条链路同时传输数据,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实现网络的高吞吐量。WLAN中的终端设备可包括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和单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tion,STA),多链路设备中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通过一条数据传输链路与网络接入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网络接入设备为每条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配单独的关联标识(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增多,需要对AID进行扩容,以使WLAN中能够容纳更多终端设备。但与扩容后的AID适配的终端设备和与扩容前的AID适配的终端设备之间无法兼容,需要将WLAN中的终端设备全部更换为与扩容后的AID适配的终端设备,增加了WLAN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能够在保证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降低WLAN的维护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其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关联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
广播广播消息;
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响应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终端设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解析广播消息,在利用目标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关联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广播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响应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终端设备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广播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利用终端设备的关联标识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包括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网络接入设备和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终端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或实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网络接入设备根据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终端设备可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的缓存数据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利用自身的AID可确定广播消息是否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在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从而能够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同一个AID。从而在能够在实现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不需对AID进行扩容,也不需要更换WLAN中的终端设备,从而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通信架构的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待传信息格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指示信息格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Link bitmap字段格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可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一个网络接入设备可对应多个终端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具体可包括路由器、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设备,在此并不限定。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可建立多条数据传输链路。多条数据传输链路可同时传输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实现网络的高吞吐量。终端设备可包括单链路设备和多链路设备(Multi-link Device,MLD)。每个单链路设备通过一条数据传输链路与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多链路设备包括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tion,STA),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通过一条数据传输链路与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系统的网络通信架构的一示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链路以双箭头表示。单链路设备11通过一条数据传输链路与网络接入设备12进行数据传输。多链路设备13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别为STA 1、STA 2和STA 3。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网络接入设备12通过一条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网络接入设备12中若存在需要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缓存数据,则网络接入设备12可通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将缓存数据发送给该终端设备。下文为了方便描述,将数据传输链路简称为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终端设备、多链路系统及介质,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一个单链路设备对应一个AID。一个多链路设备对应一个AID,即为同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配的是相同的AID,利用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和缓存数据的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以通知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执行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流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能够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下面对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4。
在步骤S201中,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
网络接入设备具有需要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缓存数据。目标终端设备为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即为后续过程中缓存数据发送的目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还可包括单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同一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例如,多链路设备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则这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AID均为1。在一些示例中,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不同,即对于终端设备而言,AID具有唯一性,从而保证多个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不会发生混淆。
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即link ID)的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可根据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链路之间的关系确定。在终端设备包括单链路设备的情况下,第一对应关系中AID包括单链路设备的AID,单链路设备对应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可缺省或与终端设备的地址相同。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第一对应关系中AID包括多链路设备中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AID。第一对应关系可采用表(即table)的方式预先存储在网络接入设备中,在此并不限定。第一对应关系中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也拆分为两个以上的映射关系,在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可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可分别采用表的方式存储。例如,表一示出了AID与终端设备的地址的对应关系。表二示出了终端设备中多链路设备的地址、多链路设备中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和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由表一和表二综合可以得到第一对应关系。
表一
AID 终端设备的地址
1 STAX-Address
2 STAY-Address
3 STAZ-Address
4 MLD1-Address
表二
多链路设备的地址 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 链路标识
MLD1-Address STA1-Address Link1
MLD1-Address STA2-Address Link2
MLD1-Address STA3-Address Link3
根据表一和表二的内容可得,WLAN中包括三个单链路设备和一个多链路设备。其中,三个单链路设备分别为STAX、STAY和STAZ。对应地,三个单链路设备的地址分别为STAX-Address、STAY-Address和STAZ-Address。多链路设备为MLD1。多链路设备MLD1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别为STA1、STA2和STA3。对应地,多链路设备MLD1的地址为MLD1-Address。多链路设备MLD1的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分别为STA1-Address、STA2-Address和STA3-Address。多链路设备MLD1的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均为4。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对应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为Link1;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对应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为Link2;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对应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为Link3。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三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每条链路上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三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可分别采用表的方式存储。第三映射关系还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每条链路上单链路设备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三映射关系中一条链路上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可采用一张表表示。例如,表三示出了链路1上AID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的对应关系。表四示出了链路2上AID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的对应关系。表五示出了链路3上AID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的对应关系。表六示出了终端设备中多链路设备的地址、多链路设备中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和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由表三至表六综合可以得到第一对应关系。
表三
Figure BDA0002592451840000081
表四
Figure BDA0002592451840000082
表五
Figure BDA0002592451840000091
表六
多链路设备的地址 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 链路标识
MLD1-Address STA1-Address Link1
MLD1-Address STA2-Address Link2
MLD1-Address STA3-Address Link3
根据表三至表六的内容可得,WLAN中包括多个单链路设备和一个多链路设备。其中,网络接入设备对应有三条链路,分别为链路1、链路2和链路3。链路1对应单链路设备A2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表三示出了单链路设备A2的地址A2-address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的地址STA1-Address。链路2对应单链路设备A3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表四示出了单链路设备A3的地址A3-address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的地址STA2-Address。链路3对应单链路设备A4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表五示出了单链路设备A4的地址A4-address和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的地址STA3-Address。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的AID相同,均为54。表六示出了多链路设备MLD1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1、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2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STA3各自对应的链路标识。
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具体地,可利用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Traffic Identifier,T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来表示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可采用表的方式存储。例如,表七示出了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表七
Figure BDA0002592451840000092
Figure BDA0002592451840000101
链路1的链路标识为Link1,链路2的链路标识为Link2,链路3的链路标识为Link3。根据表七所示的内容可得,若网络接入设备中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为0,则该缓存数据可通过链路1、链路2和链路3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若网络接入设备中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为1,则该缓存数据可通过链路2和链路3中的至少一条传输;若网络接入设备中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为2,则该缓存数据可通过链路1传输。
若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根据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多链路设备的地址,通过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到与目标多链路设备对应的AID、传输缓存数据可用的链路的链路标识以及可接收缓存数据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等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生成广播消息。
若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单链路设备,可根据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单链路设备的地址,通过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到与目标单链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传输缓存数据可用的链路的链路标识等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可包括用于表征目标终端设备和传输缓存数据可用的链路的信息,以便于监听到广播消息的终端设备确定自己是否为目标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以及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缓存数据。
其中,目标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以上,在此并不限定。目标终端设备可以为多链路设备,也可为单链路设备,在此并不限定。对应地,一条广播消息中可携带与一个目标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也可携带与两个以上的目标终端设备相关的信息,在此并不限定。
在步骤S202中,广播广播消息。
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可被能够与该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监听。在一些示例中,广播消息可以为Beacon格式,在此并不限定。
在步骤S203中,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在接收到广播消息后,在能够与该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终端设备中只有目标终端设备会响应监听到的广播消息,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数据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网络接入设备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对应的缓存数据。
在步骤S204中,响应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
目标链路可由终端设备确定,也可由网络接入设备确定,在此并不限定。但目标链路需要为与传输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对应的链路中的至少一条,目标链路的数目在此也并不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具体可通过PS-POLL帧发送,也可为其他格式的消息,在此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入设备根据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利用广播消息通知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执行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流程。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同一个AID。从而在能够在实现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不需对AID进行扩容,也不需要更换WLAN中的终端设备,从而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的情况下,目标链路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与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可用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能够用于传输该缓存数据的链路。在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能够用于传输该缓存数据的链路只有一条即可用链路只有一条的情况下,目标链路即为这一条链路。在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能够用于传输该缓存数据的链路有两条以上即可用链路有两条以上的情况下,目标链路为这两条以上的链路中的至少一条。
例如,目标终端设备为多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别为STA1、STA2和STA3。其中,STA1对应链路1,STA2对应链路2,STA3对应链路3。若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表七所示,网络接入设备中与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为0,则可用链路包括链路1、链路2和链路3。可选取链路1、链路2和链路3中的一条链路、两条链路或三条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的情况下,目标链路可为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网络接入设备通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接收数据请求消息,可将接收数据请求所采用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又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和期望链路标识的情况下,目标链路可为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期望链路标识所标识的链路属于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可用链路。网络接入设备将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3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图2中的步骤S201可具体细化为图3中的步骤S2011至S2015。
在步骤S2011中,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
在步骤S2012中,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在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的目标AID和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
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与网络接入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地址、AID和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对应地,第一对应关系中也包括与网络接入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的地址、AID和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在第一对应关系中可查询得到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的AID即目标AID,以及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的链路标识即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所标识的链路为与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可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
在步骤S2013中,基于缓存数据,在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与缓存数据对应的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
网络接入设备中不同的缓存数据可通过不同的链路发送至目标终端设备。例如,若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与网络接入设备各通过一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即网络接入设备可通过三条链路与该多链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与该多链路设备对应的不同的缓存数据可通过这三条链路中的不同链路传输。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与网络接入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的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在第二对应关系中可查询得到与缓存数据对应的链路标识即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具体地,可利用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来标识缓存数据,第二对应关系具体可包括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可根据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在第二对应关系中查询得到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
在步骤S2014中,根据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确定目标链路标识。
其中,目标链路标识为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的交集,从而使得目标链路标识所标识的链路能够在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
例如,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分别为STA1、STA2和STA3。其中,STA1对应链路1,STA2对应链路2,STA3对应链路3。链路1的链路标识为Link1,链路2的链路标识为Link2,链路3的链路标识为Link3。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包括Link1、Link2和Link3。网络接入设备中的缓存数据与该多链路设备对应,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表七所示,缓存数据的业务标识为2,则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包括Link2和Link3。目标链路标识包括Link2和Link3。
在步骤S2015中,根据目标AID和目标链路标识,生成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中包括用于表征目标AID和目标链路标识的信息,使得监听到广播消息的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自身是否为目标终端设备,以便执行后续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以及接收缓存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广播消息具体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Traffic IndicationMap,TIM)和链路指示信息(Link Indication Map,LIM)。
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也可以说,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目标终端设备。具体地,数据待传信息可指示出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
例如,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待传信息格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据待传信息可包括信息标识即Element ID、信息长度即Length、传送数据待传信息计数即DTIM Counter、传送数据待传信息周期即DTIM Period、比特对应控制即Bitmap Control和部分虚拟比特对应即Partial Virtual bitmap等字段。其中,Element ID用于指示该信息承载的是数据待传信息。Length用于指示该信息的长度。DTIM Counter用于对下一个特定TIM即DTIM的发送进行倒计数。DTIM Period用于指示特定TIM即DTIM的发送周期。BitmapControl和Partial Virtual bitmap共同指示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的AID。
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指能够与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中包括目标终端设备,但并不表示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每个终端设备均为目标终端设备。从链路指示信息中可获取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与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第一编码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的AID的编码。第二编码包括与AID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的编码。编码具体可为二进制编码。例如,AID为4,则第一编码可为0000100。第二编码可利用二进制编码中的1表示可用链路。如第二编码为00000111,表示可用链路为链路1、链路2和链路3。又如第二编码为00000101,表示可用链路为链路1和链路3。
链路指示信息还可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信息标识用于指示该信息为链路指示信息。信息长度用于指示该信息的长度。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用于指示网络接入设备可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的数目。
例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链路指示信息格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链路指示信息包括信息标识Element ID、信息长度即Length、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Link number和链路比特对应Link bitmap等字段。其中,Element ID用于指示该信息为链路指示信息。Length用于指示该信息的长度。Link number用于指示网络接入设备可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的数目。Link bitmap用于指示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和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图6为图5中Linkbitmap字段格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Link bitmap字段可包括AID字段和Link ID字段。AID字段即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编码,Link ID字段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编码。对应的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与同一终端设备对应。
通过新定义的广播消息,能够将各终端设备的AID与各终端设备对应的链路标识广播给各终端设备,并能够指示出目标终端设备的AID。各终端设备可通过广播消息中的内容,确定自己是否为目标终端设备,在确定自身是目标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能够从广播消息中各终端设备的AID与各终端设备的链路标识中查找到自身可用的链路对应的链路标识,便于后续与网络接入设备共同执行缓存数据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广播消息能够提供AID和链路标识,完善了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即使不同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数目不同,广播消息也可兼容支持不同数目链路的不同网络接入设备,不需要通过额外的链路相关指示,即可实现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消息的正确读取。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7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图7所示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205至步骤S207。
在步骤S205中,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
终端设备在与网络接入设备建立连接之前,可先搜索网络接入设备,搜索到网络接入设备后,终端设备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即Association Request。连接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网络接入设备接收该连接请求,从中获取终端设备的地址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还能够获取终端设备的地址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若终端设备为单链路设备,则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终端设备的地址相同或缺省。
在步骤S206中,响应连接请求,为终端设备分配AID。
对于终端设备,AID具有唯一性。即不同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不同。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同一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例如,多链路设备MLD1包括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多链路设备MLD1对应的AID为3,则该多链路设备MLD1中的三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均为3。
在一些示例中,网络接入设备响应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可查询已经分配的AID的最大值,在已经分配的AID中的最大值的基础上加1,得到待分配的AID,将待分配的AID分配给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设备,以避免将已分配的AID重复分配给不同的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接收到该多链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响应该连接请求,网络接入设备查询已分配的AID包括1、2和3。已分配的AID中的最大值3的基础上加1,得到的待分配AID为4,将4分配给该多链路设备作为该多链路设备的AID以及该多链路设备中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AID。同理,为单链路分配AID的过程与为多链路分配AID的过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示例中,网络接入设备响应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可查询已经分配的AID的最大值,检测值小于已经分配的AID的最大值的AID是否全部已被分配,若存在值小于已经分配的AID的最大值且未分配的AID,则将该值小于已经分配的AID的最大值且未分配的AID分配给发送连接请求的终端设备,作为该终端设备的AID,以避免将已分配的AID重复分配给不同的终端设备,并减少未分配的AID的浪费。终端设备包括单链接设备和/或多链路设备均可采用该AID分配方法,在此并不限定。
在步骤S207中,根据分配的AID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链路标识,建立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可确定该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所属的终端设备,可对应得到终端设备的地址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为终端设备分配的AID,可得到终端设备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根据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链路标识,可得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终端设备的地址与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以及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可建立第一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是与网络接入设备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即终端设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AID。在此称为目标终端设备是为了标示名称,将目标终端设备与其他的终端设备从名称上区分开来。具体地,该目标终端设备可包括多链路设备或单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同一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单链路设备和多链路设备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3。
在步骤S301中,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具体地,目标终端设备可利用自身的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监听该广播消息。在目标终端设备为单链路设备的情况下,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即为单链路设备的物理数据收发终端。在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为多链路设备中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即多链路设备可采用自身的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来监听广播消息,也可利用自身的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监听广播消息。
广播消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302中,解析广播消息,在利用目标终端设备的AID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多链路设备具体可利用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解析广播消息,利用该目标终端设备的AID确定广播消息是否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目标终端设备可为多链路设备,也可为单链路设备。在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以请求网络接入设备将缓存数据发送至该目标终端设备。在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不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该目标终端设备不会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在步骤S303中,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
目标终端设备通过目标链路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缓存数据。目标链路是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终端设备可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的缓存数据对应的各终端设备。目标终端设备利用自身的AID可确定广播消息是否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在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从而能够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其中,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AID。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同一个AID。从而在能够在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不需对AID进行扩容,也不需要更换WLAN中的终端设备,从而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广播消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
其中,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第一编码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的AID的编码,第二编码包括与AID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的编码。
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
其中,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对应地,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9与图8的不同之处在于,图8中的步骤S302可具体细化为图9中的步骤S3021至步骤S3023。
在步骤S3021中,读取数据待传信息,利用目标终端设备的AID,确定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包括目标终端设备。
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具体地,可读取数据待传信息中的比特位,若与该目标终端设备的AID对应的比特位位置上为1,则可确定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该目标终端设备。
在步骤S3022中,在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读取链路指示信息,从链路指示信息中获取与目标终端设备的AID对应的链路标识。
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目标终端设备可从链路指示信息中获取该目标终端设备的AID对应的链路标识。
例如,链路指示信息的格式结构如图5所示,链路指示信息中的Link bitmap字段格式结构如图6所示。设定链路指示信息的Link number字段的值为3,则表示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为3。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该多链路设备读取链路指示信息的Link number字段,确定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为3。对应地,多链路设备在读取Link bitmap字段的过程中,可读取Link bitmap字段中二进制编码中处于最低位的三个比特位,最低位的三个比特位中值为1的比特位对应的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AID为“0000100”的该多链路设备能够与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最低位的三个比特位中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AID为“0000100”的该多链路设备不能与网络接入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链路。链路指示信息中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可加快终端设备读取链路指示信息的速度,从而提高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整个数据传输的过程的效率。
在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不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不执行读取链路指示信息的步骤。
在步骤S3023中,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AID,以及目标终端设备的AID对应的链路标识,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数据请求消息用于向网络接入设备请求与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在一些示例中,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可通过该多链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的情况下,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与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的情况下,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
在又一些示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和期望链路标识的情况下,目标链路为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
其中,目标链路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广播消息能够提供AID和链路标识,完善了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即使不同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链路的数目不同,统一格式的广播消息可兼容支持不同数目链路的不同网络接入设备,不需要通过额外的链路相关指示,即可实现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消息的正确读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多链路设备和单链路设备,在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应用于多链路系统。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链路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多链路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步骤S401至步骤S405。
在步骤S401中,网络接入设备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
在步骤S402中,网络接入设备广播广播消息。
在步骤S403中,目标终端设备解析广播消息。
在步骤S404中,在利用目标终端设备的AID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目标终端设备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在步骤S405中,网络接入设备响应接收的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
其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5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网络接入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其他步骤也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网络接入设备500可包括处理模块501、广播模块502、接收模块503和发送模块504。
处理模块501可用于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缓存数据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和/或单链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目标终端设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三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每条链路上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AID的对应关系。第四映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广播模块502可用于广播广播消息。
接收模块503可用于接收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504可用于响应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缓存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与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
在另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
在又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AID和期望链路标识,目标链路为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接入设备根据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利用广播消息通知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执行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流程。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AID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同一个AID。从而在能够在实现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网络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不需对AID进行扩容,也不需要更换WLAN中的终端设备,从而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处理模块501可具体用于:基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在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与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的目标AID和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基于缓存数据,在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与缓存数据对应的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根据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确定目标链路标识,目标链路标识为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的交集;根据目标AID和目标链路标识,生成广播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广播消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
具体地,链路指示信息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第一编码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的AID的编码。第二编码包括与AID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的编码。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503还可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其中,连接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
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501还可用于:响应连接请求,为终端设备分配AID,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同一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根据分配的AID和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链路标识,建立第一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终端设备可包括单链路设备和/或多链路设备。多链路设备具有两个以上的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同一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AID相同。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600可包括监听模块601、解析模块602、发送模块603和接收模块604。
监听模块601可用于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在终端设备600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监听模块601可集成于多链路设备中的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以使多链路设备可通过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监听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为多链路设备中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
解析模块602可用于解析广播消息。
发送模块603可用于在利用终端设备的AID确定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604可用于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600对应的AID,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与该终端设备600之间的与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
在另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设备600对应的AID,目标链路为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
在又一些示例中,数据请求消息包括该终端设备600对应的AID和期望链路标识,目标链路为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广播消息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的缓存数据对应的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利用自身的AID可确定广播消息是否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在广播消息表征网络接入设备具有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从而能够接收网络接入设备通过目标链路发送的缓存数据。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在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多链路设备中的多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同一个AID。从而在能够在实现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少AID的数目,使得现有的AID容量足以支持WLAN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接入设备之间的正常数据传输的基础上,不需对AID进行扩容,也不需要更换WLAN中的终端设备,从而降低了WLAN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广播消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AID,以及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
具体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第一编码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的AID的编码。第二编码包括与AID对应的可用链路的链路标识的编码。
链路指示信息还可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
上述解析模块602可具体用于:读取数据待传信息,利用该终端设备600的AID,确定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包括该终端设备600;在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该终端设备600的情况下,读取链路指示信息,从链路指示信息中获取与该终端设备600的AID对应的链路标识。
上述发送模块603可具体用于根据该终端设备600的AID,以及该终端设备600的AID对应的链路标识,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在一些示例中,该终端设备600包括多链路设备,上述发送模块603可集成于多链路设备的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中,使得多链路设备可通过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入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网络接入设备700包括存储器701、处理器702及存储在存储器701上并可在处理器7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处理器7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701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701可包括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701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701可在终端热点开启网络接入设备700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701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701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702通过读取存储器7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接入设备700还可包括通信接口703和总线704。其中,如图13所示,存储器701、处理器702、通信接口703通过总线7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7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通过通信接口703接入输入设备和/或输出设备。
总线7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网络接入设备700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704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7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800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8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处理器80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01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801可包括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1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1可在终端热点开启终端设备800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01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01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802通过读取存储器8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800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03和总线804。其中,如图14所示,存储器801、处理器802、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可通过通信接口803接入输入设备和/或输出设备。
总线8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终端设备800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804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8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多链路系统,该多链路系统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包括单链路设备和/或多链路设备,在此并不限定。多链路系统中网络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或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网络接入设备实施例、终端设备实施例、系统实施例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的说明部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之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网络接入设备、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程序或指令实现。这些程序或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程序或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数量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22)

1.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接入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关联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缓存数据与所述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所述关联标识;
广播所述广播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响应所述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缓存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和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
基于所述缓存数据,在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确定与所述缓存数据对应的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所述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确定目标链路标识,所述目标链路标识为所述第一候选目标链路标识与所述第二候选目标链路标识的交集;
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和所述目标链路标识,生成所述广播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
所述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
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以及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所述链路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包括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的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与所述关联标识对应的可用链路的所述链路标识的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所述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与所述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
或者,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
或者,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和期望链路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和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
响应所述连接请求,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所述关联标识,在所述终端设备为所述多链路设备的情况下,同一所述多链路设备中的每个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相同;
根据分配的所述关联标识和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对应的链路标识,建立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与所述关联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所述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三映射关系和第四映射关系;
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每条链路上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所述关联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四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地址、所述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与所述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不同。
11.一种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终端设备,每个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所述关联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解析所述广播消息,在利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确定广播消息表征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具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所述缓存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消息包括数据待传信息和链路指示信息,所述数据待传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以及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可用链路的所述链路标识;
所述解析所述广播消息,在利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确定广播消息表征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具有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包括:
读取所述数据待传信息,利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确定所述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是否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
在所述数据待传信息标识的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中缓存数据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情况下,读取所述链路指示信息,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中获取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对应的所述链路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以及所述目标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对应的所述链路标识,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所述数据请求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所述第一编码包括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支持的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的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与所述关联标识对应的可用链路的所述链路标识的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指示信息还包括信息标识、信息长度和所述网络接入设备的可用链路的数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多链路设备;
所述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多链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逻辑数据收发终端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网络接入设备与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之间的与所述缓存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条可用链路;
或者,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网络接入设备接收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的链路;
或者,
所述数据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所述关联标识和期望链路标识,所述目标链路为所述期望链路标识对应的链路。
17.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缓存数据的目标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终端设备的地址、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生成广播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的地址、逻辑数据收发终端的地址、关联标识与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缓存数据与所述链路标识的对应关系,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所述关联标识;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所述广播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数据请求消息,通过目标链路向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缓存数据。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终端设备各对应分配有一个关联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网络接入设备广播的广播消息;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广播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在利用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关联标识确定广播消息表征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具有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缓存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数据请求消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接入设备通过根据所述数据请求消息确定的目标链路发送的所述缓存数据。
19.一种网络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21.一种多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接入设备和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699344.1A 2020-07-20 2020-07-20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3965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9344.1A CN113965977B (zh) 2020-07-20 2020-07-20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PCT/CN2021/106142 WO2022017229A1 (zh) 2020-07-20 2021-07-14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EP21846551.6A EP4185014A1 (en) 2020-07-20 2021-07-1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multi-link system, and device, system and medium
US18/015,968 US20230300925A1 (en) 2020-07-20 2021-07-14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Multi-link System, Device, System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9344.1A CN113965977B (zh) 2020-07-20 2020-07-20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5977A true CN113965977A (zh) 2022-01-21
CN113965977B CN113965977B (zh) 2023-03-31

Family

ID=7945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9344.1A Active CN113965977B (zh) 2020-07-20 2020-07-20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0925A1 (zh)
EP (1) EP4185014A1 (zh)
CN (1) CN113965977B (zh)
WO (1) WO20220172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9449B (zh) * 2023-12-20 2024-03-22 深圳市视晶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链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1717A2 (en) * 2001-06-21 2003-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st in a point-to-point oriented packet-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3051000A2 (en) * 2001-12-13 2003-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roadcast in point-to-point packet networks
US20060215654A1 (en) * 2005-03-25 2006-09-28 Senthil Sivakum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faul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 protocol connections acros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CN101631274A (zh) * 2009-07-28 2010-01-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标识的组播路由实现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08391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EP2706684A1 (en) * 2012-09-10 2014-03-12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Apparatus for MIMO channe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CN106105275A (zh) * 2014-03-26 2016-11-0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
US20190042508A1 (en) * 2018-09-28 2019-02-07 Intel Corporation Multi-uplink device enumeration and management
CN109429357A (zh) * 2017-08-30 2019-03-0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接入点设备和站点设备
CN110933170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网关的多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8273A (zh) * 2018-11-02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链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
CN111405684A (zh) * 2020-06-08 2020-07-1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到网络接入设备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865B (zh) * 2019-04-22 2022-02-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810517B (zh) * 2020-03-17 2023-1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链路设备mac地址管理方法和多链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1717A2 (en) * 2001-06-21 2003-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cast in a point-to-point oriented packet-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3051000A2 (en) * 2001-12-13 2003-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broadcast in point-to-point packet networks
US20060215654A1 (en) * 2005-03-25 2006-09-28 Senthil Sivakum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faul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 protocol connections across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CN101631274A (zh) * 2009-07-28 2010-01-20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标识的组播路由实现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08391A (zh) * 2011-11-09 2013-05-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EP2706684A1 (en) * 2012-09-10 2014-03-12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Apparatus for MIMO channe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CN106105275A (zh) * 2014-03-26 2016-11-0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
CN109429357A (zh) * 2017-08-30 2019-03-0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接入点设备和站点设备
US20190042508A1 (en) * 2018-09-28 2019-02-07 Intel Corporation Multi-uplink device enumeration and management
CN111148273A (zh) * 2018-11-02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链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
CN110933170A (zh) * 2019-11-29 2020-03-27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网关的多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5684A (zh) * 2020-06-08 2020-07-10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到网络接入设备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UNG HOON KWON: ""Multi-Link TIM"", 《IEEE 802.11-20/0066R3》 *
YOUNG HOON KWON: ""Multi-Link TIM"", 《IEEE802.11-20/0066R1》 *
蔡雨楠; 李洋; 权立; 黄夏: ""多模无线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通信》 *
靳明双; 郜帅; 张宏科: ""智慧协同网络研究进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00925A1 (en) 2023-09-21
WO2022017229A1 (zh) 2022-01-27
CN113965977B (zh) 2023-03-31
EP4185014A1 (en) 2023-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0026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ssociation between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and device
US9277561B2 (en) Channel allocation notify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070271B2 (en) 802.11 network-based CSI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MX2010012317A (es) Asignacion de recurso de señalizacion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US20080020778A1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persistent resource assign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858326B1 (en) Service information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062479A1 (zh) 一种终端状态监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09089789A1 (fr) Procédé, terminal et station de base pour accès et commutation de bande
CN113965977B (zh) 多链路系统中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08605337A (zh)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TW201803381A (zh) 更新系統信息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側設備
WO2022002192A1 (zh) 多链路设备的aid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817449B1 (ko) 디바이스-대-디바이스 근접성 서비스에서 신호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US10820351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17815B (zh) Lte核心网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606101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7567076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US862548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st and power efficient multicast scheme
US2016030948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S20210037360A1 (en)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CN115379592A (zh) 一种数据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5357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31652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ddressing mobil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472727A (zh) 组播传输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020045073A (ko) 비동기식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단일 이동단말기의 트래픽 조절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