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1400B -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1400B
CN113961400B CN202111566333.7A CN202111566333A CN113961400B CN 113961400 B CN113961400 B CN 113961400B CN 202111566333 A CN202111566333 A CN 202111566333A CN 113961400 B CN113961400 B CN 113961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recovery
blood
data
blood sta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63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1400A (zh
Inventor
王学军
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Shin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Shin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Shin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Shin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63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1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1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1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0Means for acting in the event of power-supply failure or interruption, e.g. power-supply fluctu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33Failover techniques switching over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09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s, e.g. perimeter networks or demilitarized zones
    • H04L63/0218Distributed architectures, e.g. distributed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72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2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20
    • G06F2200/20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ol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其包括为双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两个血站容灾中心及至少一个设定范围外的异地血站容灾中心;异地血站容灾中心是指在设定范围外的用于备份的血站容灾中心,用于双中心的备份,当双中心出现故障时,发生故障的血站容灾中心通过异地血站容灾中心的已备份数据进行数据业务的恢复;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利用数据同步及应用切换等技术,达到血站数据容灾功能的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容灾服务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信息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主要行业应用是:在政府或企业的信息数据中心遭遇自然灾难或人为侵害时,启用同城或异地建立的备份数据中心提供不间断的数据信息服务,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在政府、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公共服务业及大型制造/零售业等信息化依存程度高的行业,容灾应用极其广泛。
在当今各种不同的复杂计算环境中,系统管理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他们需要管理数据库的增长、保证数据的可用性以及改善性能所有这一切都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对数据中心的保护应当处于一个高优先级上。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组织的运作基础,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数据中心是业务运作之基础,必须保证其高可用性,确保业务持续运行。对于血站来说,血站容灾中心是保证血站业务持续运作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施灾难备份的目的是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关键业务可以持续服务,提高抵御灾难的能力,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灾难备份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生产系统之外的一个独立系统,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系统具备实用、安全可靠、数据准确、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管理规范、功能模块化、扩展性强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 ,包括作为双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两个血站容灾中心及至少一个设定范围外的异地血站容灾中心;
异地血站容灾中心是指在设定范围外的用于备份的血站容灾中心,用于双中心的备份,当双中心出现故障时,发生故障的血站容灾中心通过异地血站容灾中心的已备份数据进行数据业务的恢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第一加固架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保温室,在第二保温室中设置有具有密封的热交换内腔的第三热交换箱,在第三热交换箱中设置有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或视觉传感器的服务器组件或血库;在第三热交换箱内侧壁上和/或在服务器组件或血库外侧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组件,用于降温;
在第二保温室中设置有容纳第三热交换箱的应急热交换腔,
在第三热交换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热交换翅片;在容灾室中设置有液氮储存罐及蓄电池;液氮储存罐通过液氮阀门连接有应急热交换腔;
在液氮阀门的出口处设置有液氮射流嘴,用于向应急热交换腔射流液氮和/或氮气;
应急热交换腔还通过并联的抽气泵及旁路节流管路连接有出口具有出口单向阀的发电机叶轮;
热交换组件包括制冷片和/或制冷管道;
在旁路节流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抽气泵具有截止阀。
包括通过互联网交互的源模块及目标模块;
在源模块,包括互联的源数据库服务器及源应用服务器;源数据库服务器及源应用服务器通过VPNI接防护墙I,
在目标模块,包括互联的目标数据库服务器及目标应用服务器;目标数据库服务器及目标应用服务器通过VPNII接防护墙II;
防护墙I及防护墙II分别接互联网;
目标模块备份源模块的数据,源模块从目标模块读取备份并恢复数据;
源应用服务器和/或目标应用服务器上分别设置有系统登录程序;系统登录程序包括基础管理模块及容灾单元;
基础管理模块包含单元有机构的管理、人员管理、容灾服务器合同管理、容灾的信息管理、字典管理、日常巡检管理、监测命令管理、应用管理和/或字典数据维护分类管理单元,参数设置有参数管理与任务管理,具有统计汇总功能与报告管理功能;
容灾单元,通过VPN网络建设建立专网,监控人员监控备份状态,定期向血站提供备库的监控及验证报告,协助血站建立和/或完善血站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及其恢复程序;
血站容灾中心,作为单独机房,利用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源模块的数据的增量变化,再将增量变化应用到容灾数据中心,从而实现血站生产数据库与容灾端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基于TCP/IP技术 。
在血站容灾中心中,容灾服务平台,通过VMware平台,实现数据库服务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负载均衡;容灾服务平台网络,采用2×VPN防火墙负载均衡,无单点故障;容灾服务平台互联网出口,采用双链路接入,冗余链路、带宽保障;容灾服务平台的机房采用双路电力供应,双路UPS不间断电源;
血站端,通过互联网与容灾服务平台链接;其网络连接,基于互联网,在血站增加硬件VPN设备,与血站容灾中心建立虚拟专网VPN。
源数据库服务器是血站端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源应用服务器是血站端的应用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VPNI是血站端的VPN设备;防护墙I是血站端的防火墙;防护墙II是备份站边界防火墙;VPNII是备份站VPN设备;目标数据库服务器是备份站针对本血站的数据库服务器;目标应用服务器是针对本血站的应用服务器。
一种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方法, 该方法包括物理应急容灾方法,应急容灾其包括,当正常工作时,液氮阀门截止,通过热交换组件对服务器组件或血库降温;
当服务器组件或血库的电路突然断电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 ,首先,蓄电池启动,驱动热交换组件进行制冷,同时针对服务器组件,系统应急备份;然后,蓄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第一阈值,打开液氮阀门,给应急热交换腔输入氮气,通过第三热交换箱来降温;
步骤二,首先,蓄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第二阈值,启动旁路节流管路上的安全阀,关闭抽气泵上的截止阀;然后,膨胀后的氮气通过发电机叶轮后,经过出口单向阀输出,发电机叶轮旋转通过充电电路给蓄电池补充电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容灾备份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数据同步程序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通过修改数据库服务器的参数、环境变量以及权限设置等进行数据库同步程序安装;
S2,修改数据库的参数和配置;通过对数据库的相关参数和配置的修改保障同步程序的稳定运行及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和复制权限;
S3,同步程序的配置;分析不同血站的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情况,进行同步程序的参数和字典配置,保障数据的稳定同步;
S4,进行容灾端数据端同步;通过同步程序对数据进行首次手工同步,同步完成后验证数据一致性;
S5,对web服务器进行同步程序部署,对web服务器参数及变量进行配置,安装同步程序保障应用的应急切换;
S6,对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保障运维人员日常运维服务及血站端监测。
本发明基于数据库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方式,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目标数据库,实现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双活,能够实现高性能数据复制和近乎实时的数据集成。
应在不影响生产库的前提下,容灾库与生产库同步数据进行数据同步,根据血站业务数据变动能力,数据同步延时小于1s。 容灾库能够进行常规备份,备份能够提供给生产库进行恢复。本发明可靠性,备库处于活动状态,以交易为单位,可以实现即时验证。在生产环境无法修复的情况,或者生产环境出现非正常停机超过血站可接受范围外的情况。容灾环境能够顶替生产环境对血站提供正常业务服务。 数据中心修复后,可以在线恢复数据,不影响正常业务。 本发明可模拟各种灾难、故障场景,进行应急演练,保障应急系统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保障在灾难发生时各环节的应急处理能力。本发明高兼容性,保护原有投资,最小化的带宽占用,活动的备份端可以开展统计报表等业务,降低生产系统负荷。本发明可实现灵活的拓扑,如支持多个节点的容灾。
本发明只针对数据服务器进行备份,将血站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准实时)备份到血液数据容灾与应急系统。当血站数据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将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指向地址切换到血液数据容灾与应急系统,即可保证业务持续进行。 当血站数据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只需要点击按钮即可将服务切换到血液数据容灾与应急系统,无须繁琐设置。即便应用服务器同时故障,也只需要将各终端应用地址修改为血液数据容灾与应急系统备份地址即可正常使用,无须中断业务。
当数据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只需要点击应用服务器设置按钮即将数据指向血液数据容灾与应急系统,操作简单,保密性强。当应用服务器同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只需要修改终端程序地址指向即可正常使用,不需要中断业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容灾与应急系统原理图,通过同步程序进行数据的传输。
图3是本发明的容灾服务双联路保障平台示意图,保障网络的顺畅。
图4是本发明的血站网络简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容灾与应急系统资源部署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两地三中心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机房/血库容灾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断电容灾逻辑示意图。
其中:1、源数据库服务器;2、源应用服务器;3、VPNI;4、防护墙I;5、互联网;6、防护墙II;7、VPNII;8、目标数据库服务器;9、目标应用服务器; 10、容灾室;11、第一加固架;12、第二保温室;13、第三热交换箱;14、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5、热交换组件;16、温度传感器;17、视觉传感器;18、热交换翅片;19、热交换内腔;20、应急热交换腔;21、液氮储存罐;22、蓄电池;23、液氮阀门;24、液氮射流嘴;25、抽气泵;26、发电机叶轮;27、出口单向阀;28、旁路节流管路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实施例1,本发明是基于信息安全技术和数据容灾技术为全国血站建设专业容灾机房,为血站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利用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量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容灾数据中心,从而实现血站生产数据库与容灾端数据库同步。
数据复制基于TCP/IP技术,支持异步、同步复制,支持断点续传,能够支持压缩传输,能够构建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对容灾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和应急使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架构包括通过互联网5交互的源模块及目标模块;
在源模块,包括互联的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通过VPNI3接防护墙I4,
在目标模块,包括互联的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通过VPNII7接防护墙II6;
防护墙I4及防护墙II6分别接互联网5。
作为优选,源数据库服务器1是血站端的数据库服务器;源应用服务器2是血站端的应用服务器;VPNI3是血站端的VPN设备;防护墙I4是血站端的防火墙等边界设备;防护墙II6是备份站边界防火墙;VPNII7是备份站VPN设备;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是备份站针对本血站的数据库服务器;目标应用服务器9是针对本血站的应用服务器;
作为保护方案,源模块与模板模块分别对应血站端及血站容灾中心;源模块与模板模块采用若干不同位置的血站容灾中心,优选为两地三中心;源模块与模板模块分别对应血站容灾中心及第三方服务器。
源应用服务器2和/或目标应用服务器9上分别设置有系统登录程序;系统登录程序包括基础管理模块、容灾单元,
基础管理模块包含单元有机构的管理、人员管理、容灾服务器合同管理、容灾的信息管理、字典管理、日常巡检管理、监测命令管理、应用管理和/或字典数据维护分类管理单元,参数设置有参数管理与任务管理,具有统计汇总功能与报告管理功能。通过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安全保障与连续性,规划、设计。
容灾单元,通过VPN网络建设建立专网,监控人员监控备份状态,定期向血站提供备库的监控及验证报告,协助血站建立和/或完善血站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及其恢复程序。
实施例3,如图1-2,血站容灾中心,作为单独机房,基于信息安全技术和数据容灾技术存储血站数据信息,为血站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利用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量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容灾数据中心,从而实现血站生产数据库与容灾端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基于TCP/IP技术,支持异步、同步复制,支持断点续传,能够支持压缩传输,能够构建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对容灾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和应急使用。
在血站容灾中心中,
容灾服务平台,通过VMware平台,实现数据库服务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负载均衡;容灾服务平台网络,采用2×VPN防火墙负载均衡,无单点故障;容灾服务平台互联网出口,采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双链路接入,冗余链路、带宽保障;容灾服务平台的机房采用双路电力供应,双路UPS不间断电源,恒温恒湿机房专业空调,7×24机房动环监控自动预警系统,物理安全满足等级保护三级规范要求;
血站端,通过互联网与容灾服务平台链接;其网络连接,基于互联网,在血站增加硬件VPN设备,与血站容灾中心建立虚拟专网VPN;
本发明采用两地三中心,即是以同城双中心加异地血站容灾中心,同城双中心是指在同城或者邻近城市建立两个可独立承担设定的关键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同城双中心具备基本等同的业务处理能力并通过高速链路实现同步数据,
异地血站容灾中心是指在异地的城市建立一个备份的血站容灾中心,用于双中心的备份,当双中心出现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故障时,异地血站容灾中心可以用备份数据进行数据业务的恢复。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 ,包括作为双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两个血站容灾中心及至少一个设定范围外的异地血站容灾中心;
异地血站容灾中心是指在设定范围外的用于备份的血站容灾中心,用于双中心的备份,当双中心出现故障时,发生故障的血站容灾中心通过异地血站容灾中心的已备份数据进行数据业务的恢复。
实施例5,如图7,在第一加固架1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保温室12,在第二保温室12中设置有具有密封的热交换内腔19的第三热交换箱13,在第三热交换箱13中设置有具有温度传感器16和/或视觉传感器17的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在第三热交换箱13内侧壁上和/或在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外侧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组件15,用于降温;
在第二保温室12中设置有容纳第三热交换箱13的应急热交换腔20,
在第三热交换箱1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热交换翅片18;
在容灾室10中设置有液氮储存罐21及蓄电池22;液氮储存罐21通过液氮阀门23连接有应急热交换腔20;
在液氮阀门23的出口处设置有液氮射流嘴24,用于向应急热交换腔20射流液氮和/或氮气;
应急热交换腔20还通过并联的抽气泵25及旁路节流管路28连接有出口具有出口单向阀27的发电机叶轮26;
热交换组件15包括制冷片和/或制冷管道;
在旁路节流管路28上设置有安全阀;抽气泵25具有截止阀。
包括通过互联网5交互的源模块及目标模块;
在源模块,包括互联的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通过VPNI3接防护墙I4,
在目标模块,包括互联的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通过VPNII7接防护墙II6;
防护墙I4及防护墙II6分别接互联网5;
目标模块备份源模块的数据,源模块从目标模块读取备份并恢复数据;
实施例8,源应用服务器2和/或目标应用服务器9上分别设置有系统登录程序;系统登录程序包括基础管理模块及容灾单元;
基础管理模块包含单元有机构的管理、人员管理、容灾服务器合同管理、容灾的信息管理、字典管理、日常巡检管理、监测命令管理、应用管理和/或字典数据维护分类管理单元,参数设置有参数管理与任务管理,具有统计汇总功能与报告管理功能;
容灾单元,通过VPN网络建设建立专网,监控人员监控备份状态,定期向血站提供备库的监控及验证报告,协助血站建立和/或完善血站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及其恢复程序;
血站容灾中心,作为单独机房,利用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源模块的数据的增量变化,再将增量变化应用到容灾数据中心,从而实现血站生产数据库与容灾端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基于TCP/IP技术 。
在血站容灾中心中,容灾服务平台,通过VMware平台,实现数据库服务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负载均衡;容灾服务平台网络,采用2×VPN防火墙负载均衡,无单点故障;容灾服务平台互联网出口,采用双链路接入,冗余链路、带宽保障;容灾服务平台的机房采用双路电力供应,双路UPS不间断电源;
血站端,通过互联网与容灾服务平台链接;其网络连接,基于互联网,在血站增加硬件VPN设备,与血站容灾中心建立虚拟专网VPN。
源数据库服务器1是血站端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源应用服务器2是血站端的应用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VPNI3是血站端的VPN设备;防护墙I4是血站端的防火墙;防护墙II6是备份站边界防火墙;VPNII7是备份站VPN设备;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是备份站针对本血站的数据库服务器;目标应用服务器9是针对本血站的应用服务器。
实施例9,如图8,本实施例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方法, 该方法包括物料应急容灾方法,其包括,当正常工作时,液氮阀门23截止,通过热交换组件15对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降温;
当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的电路突然断电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 ,首先,蓄电池22启动,驱动热交换组件15进行制冷,同时针对服务器组件,系统应急备份;然后,蓄电池22电量低于设定第一阈值,打开液氮阀门23,给应急热交换腔20输入氮气,通过第三热交换箱13来降温;
步骤二,首先,蓄电池22电量低于设定第二阈值,启动旁路节流管路28上的安全阀,关闭抽气泵25上的截止阀;然后,膨胀后的氮气通过发电机叶轮26后,经过出口单向阀27输出,发电机叶轮26旋转通过充电电路给蓄电池22补充电量。
实施例9,如图8,还包括容灾备份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数据同步程序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通过修改数据库服务器的参数、环境变量以及权限设置等进行数据库同步程序安装;
S2,修改数据库的参数和配置;通过对数据库的相关参数和配置的修改保障同步程序的稳定运行及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和复制权限;
S3,同步程序的配置;分析不同血站的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情况,进行同步程序的参数和字典配置,保障数据的稳定同步;
S4,进行容灾端数据端同步;通过同步程序对数据进行首次手工同步,同步完成后验证数据一致性;
S5,对web服务器进行同步程序部署,对web服务器参数及变量进行配置,安装同步程序保障应用的应急切换;
S6,对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保障运维人员日常运维服务及血站端监测。
当出现灾害导致服务器出现断电时,容灾室10的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由于在密闭环境中,会处在大量余热环境中,从而影响服务器的工况环境,特别是容灾中心,委托第三方的服务中心,容易受热损坏,通过第一加固架11增加房屋的抗震性,第二保温室12通过保温隔离设置,一般采用增加保温层设计,避免室温进入,从而影响降温效果,特别是夏天,第三热交换箱13通过热传递实现降温,热交换组件15优选铜铝材质,温度传感器16,视觉传感器17实现温控监视,热交换翅片18提高热传递效率,热交换内腔19方便安装设备,应急热交换腔20实现热交换,液氮储存罐21,当然,也可以是干冰等低温高压阻燃气体,蓄电池22实现遇到灾害断电后应急供电,液氮阀门23为电子开度或带有手动,液氮射流嘴24实现利用氮气射流降温,抽气泵2辅佐,可有可无,方便在充氮气时候,将预存空气排出,发电机叶轮26利用液氮势能变为充能驱动供电,出口单向阀27实现单向通气,旁路节流管路28,实现直通送气。
本实施例可以有效避免血站突然断电后,服务器因为高温受损,血库因为断电变质,还可以有效阻挡外部火灾,而使得血库或服务器被烧损。本发明巧妙利用液氮的低温进行第一次降温,通过液氮变为氮气产生动能的第二次降温,并通过动能驱动发电机发电,实现短暂补电,实现补电,从而尽可能延长保温制冷时间。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列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6)

1.一种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双中心的设定范围内的至少两个血站容灾中心及至少一个设定范围外的异地血站容灾中心;
异地血站容灾中心是指在设定范围外的用于备份的血站容灾中心,用于双中心的备份,当双中心出现故障时,发生故障的血站容灾中心通过异地血站容灾中心的已备份数据进行数据业务的恢复;
血站容灾中心和/或异地血站容灾中心具有存储服务器的容灾室(10);
在容灾室(10)墙壁中强化有第一加固架(11),在第一加固架(1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保温室(12),在第二保温室(12)中设置有具有密封的热交换内腔(19)的第三热交换箱(13),在第三热交换箱(13)中设置有具有温度传感器(16)和/或视觉传感器(17)的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在第三热交换箱(13)内侧壁上和/或在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外侧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组件(15),用于降温;
在第二保温室(12)中设置有容纳第三热交换箱(13)的应急热交换腔(20),
在第三热交换箱(13)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热交换翅片(18);
在容灾室(10)中设置有液氮储存罐(21)及蓄电池(22);液氮储存罐(21)通过液氮阀门(23)连接有应急热交换腔(20);
在液氮阀门(23)的出口处设置有液氮射流嘴(24),用于向应急热交换腔(20)射流液氮和/或氮气;
应急热交换腔(20)还通过并联的抽气泵(25)及旁路节流管路(28)连接有出口具有出口单向阀(27)的发电机叶轮(26);
热交换组件(15)包括制冷片和/或制冷管道;
在旁路节流管路(28)上设置有安全阀;抽气泵(25)具有截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互联网(5)交互的源模块及目标模块;
在源模块,包括互联的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源数据库服务器(1)及源应用服务器(2)通过VPNI(3)接防护墙I(4),
在目标模块,包括互联的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及目标应用服务器(9)通过VPNII(7)接防护墙II(6);
防护墙I(4)及防护墙II(6)分别接互联网(5);
目标模块备份源模块的数据,源模块从目标模块读取备份并恢复数据;
源应用服务器(2)和/或目标应用服务器(9)上分别设置有系统登录程序;系统登录程序包括基础管理模块及容灾单元;
基础管理模块包含单元有机构的管理、人员管理、容灾服务器合同管理、容灾的信息管理、字典管理、日常巡检管理、监测命令管理、应用管理和/或字典数据维护分类管理单元,参数设置有参数管理与任务管理,具有统计汇总功能与报告管理功能;
容灾单元,通过VPN网络建设建立专网,监控人员监控备份状态,定期向血站提供备库的监控及验证报告,协助血站建立和/或完善血站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及其恢复程序;
血站容灾中心,作为单独机房,利用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通过解析源数据库在线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源模块的数据的增量变化,再将增量变化应用到容灾数据中心,从而实现血站生产数据库与容灾端数据库同步,数据复制基于TCP/IP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血站容灾中心中,容灾服务平台,通过VMware平台,实现数据库服务的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负载均衡;容灾服务平台网络,采用2×VPN防火墙负载均衡,无单点故障;容灾服务平台互联网出口,采用双链路接入,冗余链路、带宽保障;容灾服务平台的机房采用双路电力供应,双路UPS不间断电源;
血站端,通过互联网与容灾服务平台链接;其网络连接,基于互联网,在血站增加硬件VPN设备,与血站容灾中心建立虚拟专网VP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源数据库服务器(1)是血站端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源应用服务器(2)是血站端的应用服务器,具有降温制冷系统;VPNI(3)是血站端的VPN设备;防护墙I(4)是血站端的防火墙;防护墙II(6)是备份站边界防火墙;VPNII(7)是备份站VPN设备;目标数据库服务器(8)是备份站针对本血站的数据库服务器;目标应用服务器(9)是针对本血站的应用服务器。
5.一种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该方法包括物理应急容灾方法,物理应急容灾方法其包括,当正常工作时,液氮阀门(23)截止,通过热交换组件(15)对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降温;
当服务器组件或血库(14)的电路突然断电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蓄电池(22)启动,驱动热交换组件(15)进行制冷,同时针对服务器组件,系统应急备份;然后,蓄电池(22)电量低于设定第一阈值,打开液氮阀门(23),给应急热交换腔(20)输入氮气,通过第三热交换箱(13)来降温;
步骤二,首先,蓄电池(22)电量低于设定第二阈值,启动旁路节流管路(28)上的安全阀,关闭抽气泵(25)上的截止阀;然后,膨胀后的氮气通过发电机叶轮(26)后,经过出口单向阀(27)输出,发电机叶轮(26)旋转通过充电电路给蓄电池(22)补充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灾备份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数据同步程序安装;在数据库服务器上通过修改数据库服务器的参数、环境变量以及权限设置等进行数据库同步程序安装;
S2,修改数据库的参数和配置;通过对数据库的相关参数和配置的修改保障同步程序的稳定运行及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和复制权限;
S3,同步程序的配置;分析不同血站的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情况,进行同步程序的参数和字典配置,保障数据的稳定同步;
S4,进行容灾端数据端同步;通过同步程序对数据进行首次手工同步,同步完成后验证数据一致性;
S5,对web服务器进行同步程序部署,对web服务器参数及变量进行配置,安装同步程序保障应用的应急切换;
S6,对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同步程序进行人员、权限等配置,保障运维人员日常运维服务及血站端监测。
CN202111566333.7A 2021-12-21 2021-12-21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961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6333.7A CN113961400B (zh) 2021-12-21 2021-12-21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6333.7A CN113961400B (zh) 2021-12-21 2021-12-21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1400A CN113961400A (zh) 2022-01-21
CN113961400B true CN113961400B (zh) 2022-03-08

Family

ID=7947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6333.7A Active CN113961400B (zh) 2021-12-21 2021-12-21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140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54A (zh) * 2007-06-28 2007-12-26 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控模式的数据备份异地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CN101651756A (zh) * 2008-08-14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中心容灾系统及实现方法、呼叫中心
CN101957783A (zh) * 2009-07-13 2011-01-26 升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库异地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10225138A (zh) * 2019-06-25 2019-09-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架构
CN209784896U (zh) * 2019-05-15 2019-12-13 林伟 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3698A1 (en) * 2002-12-30 2004-08-05 At&T Corporation Concept of zero -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 disaster recovery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4154A (zh) * 2007-06-28 2007-12-26 北京亚细亚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主控模式的数据备份异地保护系统以及保护方法
CN101651756A (zh) * 2008-08-14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中心容灾系统及实现方法、呼叫中心
CN101957783A (zh) * 2009-07-13 2011-01-26 升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库异地备份系统及方法
CN209784896U (zh) * 2019-05-15 2019-12-13 林伟 一种异地数据库容灾备份装置
CN110225138A (zh) * 2019-06-25 2019-09-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架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1400A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n et al. A review of key strategies in realizing power system resilience
CN107781935B (zh) 供冷系统
CN107943670A (zh) 一种ups电源设备监控系统
CN110472371A (zh) 一种基于恢复力的电力系统元件重要度的评估方法
CN106686005A (zh) 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及防护方法
CN113961400B (zh) 血液容灾及应急管理系统及方法
Zhu et al. IT disaster tolerance and applic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data centers
Chen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fault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and multimedia systems
CN111200919B (zh) 冷源ba控制系统和数据中心
Ye et al. Design of green data center deployment model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and TIA942 heat dissipation standard
CN110197322A (zh) 一种电磁环网解合环的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iboonrat Transformation of system failure life cycle
Liu et al. A resilience enhancement scheme of 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 for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s
CN215181959U (zh) 一种冷库运行数据在线备份操作与存储系统
Lu et al. Research on power-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recovery strategy based on grid dividing after extreme disasters
CN213482867U (zh) 一种双活存储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体系架构
Wiboonrat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s for data center
CN108809958A (zh) 一种基于mdc管理系统的sdn控制器架构
Wang et al. Research of power supply and cooling mode for node room under 5G network architecture
CN114998051B (zh) 一种基于最大流理论的电-气耦合系统关键线路辨识方法
CN112417013B (zh) 一种考虑不同网络安全分区的电网稳定断面自动同步方法
Kim Design of reliable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through integrated server redundancy
Geng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paredness of Data Centers
Wang et al.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resilience evaluating of power-gas systems under windstorms
TWM643807U (zh) 用於管理機房狀態之遠端監控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