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9496A -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9496A
CN113949496A CN202010694689.8A CN202010694689A CN113949496A CN 113949496 A CN113949496 A CN 113949496A CN 202010694689 A CN202010694689 A CN 202010694689A CN 113949496 A CN113949496 A CN 113949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footprint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footprint
sign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4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敏
孙霏菲
熊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4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9496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01847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40994A/ko
Priority to PCT/KR2021/009126 priority patent/WO2022015083A1/en
Priority to EP21842229.3A priority patent/EP4158944A4/en
Priority to US18/015,57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860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949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5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volving beams of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基站。该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

Description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部署以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5G通信系统是在更高频率(毫米波,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的,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先进的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对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需要一种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包括:基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小区公共频段信息,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或者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以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其中,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其中,服务波束足迹是当前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相邻波束足迹是与服务波束足迹地域相邻的波束足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包括:在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各自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和/或,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该收发器执行上述由终端执行的任一项该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该收发器执行上述基站执行的任一项该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已存储用于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方法的程序。
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使得波束足迹切换可以看做小区内的移动性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信令的开销,并减少波束足迹切换的时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用户设备UE;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基站gNB 102;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服务波束足迹和相邻波束足迹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中的步骤S520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中的步骤S520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以5G NR(New Radio,新无线电)为无线接入技术的NTN、以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为无线接入技术的NTN、以LTE eMTC(LTE enhanced MTO,基于LTE演进的物联网技术)为无线接入技术的NTN、以及以LTE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Things,窄带物联网)为无线接入技术的NTN等。NTN借助卫星的广域覆盖能力,可以使运营商在地面网络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地区提供5G商用服务,实现5G业务连续性,尤其是在应急通信、海事通信、航空通信及铁路沿线通信等场景中发挥作用。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地面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以5G NR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地面通信网络、以LTE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地面通信网络、以LTE eMTC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地面通信网络、以及以LTE NB-IOT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地面通信网络等。
下面以图1至图3b为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的地面通信网络。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100。图1中所示的无线网络100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能够使用无线网络100的其他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无线网络100包括gNodeB(gNB)101、gNB 102和gNB 103。gNB 101与gNB 102和gNB103通信。gNB 101还与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IP)网络130(诸如互联网、专有IP网络或其他数据网络)通信。
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gNodeB”或“gNB”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基站”或“接入点”。为方便起见,术语“gNodeB”和“gNB”在本专利文件中用来指代为远程终端提供无线接入的网络基础设施组件。并且,取决于网络类型,能够取代“用户设备”或“UE”而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术语,诸如“移动台”、“用户台”、“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为了方便起见,术语“用户设备”和“UE”在本专利文件中用来指代无线接入gNB的远程无线设备,无论UE是移动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还是通常所认为的固定设备(诸如桌上型计算机或自动售货机)。
gNB 102为gNB 102的覆盖区域120内的第一多个用户设备(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一多个UE包括:UE 111,可以位于小型企业(SB)中;UE 112,可以位于企业(E)中;UE 113,可以位于WiFi热点(HS)中;UE 114,可以位于第一住宅(R)中;UE 115,可以位于第二住宅(R)中;UE 116,可以是移动设备(M),如蜂窝电话、无线膝上型计算机、无线PDA等。gNB 103为gNB 103的覆盖区域125内的第二多个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第二多个UE包括UE 115和UE 116。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103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使用5G、长期演进(LTE)、LTE-A、WiMAX或其他高级无线通信技术彼此通信以及与UE 111-116通信。
虚线示出覆盖区域120和125的近似范围,所述范围被示出为近似圆形仅仅是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应该清楚地理解,与gNB相关联的覆盖区域,诸如覆盖区域120和125,能够取决于gNB的配置和与自然障碍物和人造障碍物相关联的无线电环境的变化而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不规则形状。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gNB 101、gNB 102和gNB 103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持用于具有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尽管图1示出了无线网络100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1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无线网络100能够包括任何合适布置的任何数量的gNB和任何数量的UE。并且,gNB 101能够与任何数量的UE直接通信,并且向那些UE提供对网络130的无线宽带接入。类似地,每个gNB102-103能够与网络130直接通信并且向UE提供对网络130的直接无线宽带接入。此外,gNB101、102和/或103能够提供对其他或附加外部网络(诸如外部电话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数据网络)的接入。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在以下描述中,发送路径200能够被描述为在gNB(诸如gNB 102)中实施,而接收路径250能够被描述为在UE(诸如UE 116)中实施。然而,应该理解,接收路径250能够在gNB中实施,并且发送路径200能够在UE中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路径250被配置为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码本设计和结构。
发送路径200包括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N点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215、并行到串行(P到S)块220、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和上变频器(UC)230。接收路径250包括下变频器(DC)255、移除循环前缀块260、串行到并行(S到P)块265、N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块270、并行到串行(P到S)块275、以及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
在发送路径200中,信道编码和调制块205接收一组信息比特,应用编码(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并调制输入比特(诸如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AM))以生成频域调制符号的序列。串行到并行(S到P)块210将串行调制符号转换(诸如,解复用)为并行数据,以便生成N个并行符号流,其中N是在gNB 102和UE 116中使用的IFFT/FFT点数。N点IFFT块215对N个并行符号流执行IFFT运算以生成时域输出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20转换(诸如复用)来自N点IFFT块215的并行时域输出符号,以便生成串行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块225将循环前缀插入时域信号。上变频器230将添加循环前缀块225的输出调制(诸如上变频)为RF频率,以经由无线信道进行传输。在变频到RF频率之前,还能够在基带处对信号进行滤波。
从gNB 102发送的RF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之后到达UE 116,并且在UE116处执行与gNB 102处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下变频器255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且移除循环前缀块260移除循环前缀以生成串行时域基带信号。串行到并行块265将时域基带信号转换为并行时域信号。N点FFT块270执行FFT算法以生成N个并行频域信号。并行到串行块275将并行频域信号转换为调制数据符号的序列。信道解码和解调块280对调制符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原始输入数据流。
gNB 101-103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下行链路中向UE 111-116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类似于在上行链路中从UE 111-116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类似地,UE 111-116中的每一个可以实施用于在上行链路中向gNB 101-103进行发送的发送路径200,并且可以实施用于在下行链路中从gNB 101-103进行接收的接收路径250。
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仅使用硬件来实施,或使用硬件和软件/固件的组合来实施。作为特定示例,图2a和图2b中的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软件实施,而其他组件可以通过可配置硬件或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混合来实施。例如,FFT块270和IFFT块215可以实施为可配置的软件算法,其中可以根据实施方式来修改点数N的值。
此外,尽管描述为使用FFT和IFFT,但这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能够使用其他类型的变换,诸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函数。应当理解,对于DFT和ID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任何整数(诸如1、2、3、4等),而对于FFT和IFFT函数而言,变量N的值可以是作为2的幂的任何整数(诸如1、2、4、8、16等)。
尽管图2a和图2b示出了无线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示例,但是可以对图2a和图2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而且,图2a和图2b旨在示出能够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发送和接收路径的类型的示例。任何其他合适的架构能够用于支持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UE 116。图3a中示出的UE 116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UE 111-115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UE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a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UE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
UE 116包括天线305、射频(RF)收发器310、发送(TX)处理电路315、麦克风320和接收(RX)处理电路325。UE 116还包括扬声器330、处理器/控制器340、输入/输出(I/O)接口345、(多个)输入设备350、显示器355和存储器360。存储器360包括操作系统(OS)361和一个或多个应用362。
RF收发器310从天线305接收由无线网络100的gNB发送的传入RF信号。RF收发器310将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中频(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25,其中RX处理电路325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25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扬声器330(诸如对于语音数据)或发送到处理器/控制器340(诸如对于网络浏览数据)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15从麦克风320接收模拟或数字语音数据,或从处理器/控制器340接收其他传出基带数据(诸如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15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传出基带数据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10从TX处理电路315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05发送的RF信号。
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中的OS 361,以便控制UE 116的总体操作。例如,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10、RX处理电路325和TX处理电路315来控制正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反向信道信号的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60中的其他过程和程序,诸如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的操作。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6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器340被配置为基于OS 361或响应于从gNB或运营商接收的信号来执行应用362。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I/O接口345,其中I/O接口345为UE 116提供连接到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和手持计算机的其他设备的能力。I/O接口345是这些附件和处理器/控制器340之间的通信路径。
处理器/控制器340还耦合到(多个)输入设备350和显示器355。UE 116的操作者能够使用(多个)输入设备350将数据输入到UE 116中。显示器35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能够呈现文本和/或至少(诸如来自网站的)有限图形的其他显示器。存储器360耦合到处理器/控制器340。存储器36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而存储器36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只读存储器(ROM)。
尽管图3a示出了UE 116的一个示例,但是能够对图3a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图3a中的各种组件能够被组合、进一步细分或省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需要添加附加组件。作为特定示例,处理器/控制器340能够被划分为多个处理器,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单元(GPU)。而且,虽然图3a示出了配置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UE116,但是UE能够被配置为作为其他类型的移动或固定设备进行操作。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gNB 102。图3b中所示的gNB 102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且图1的其他gNB能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然而,gNB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并且图3b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制于gNB的任何特定实施方式。应注意,gNB 101和gNB 103能够包括与gNB 102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如图3b中所示,gNB 102包括多个天线370a-370n、多个RF收发器372a-372n、发送(TX)处理电路374和接收(RX)处理电路376。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天线370a-370n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2D天线阵列。gNB 102还包括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和回程或网络接口382。
RF收发器372a-372n从天线370a-370n接收传入RF信号,诸如由UE或其他gNB发送的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对传入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生成IF或基带信号。IF或基带信号被发送到RX处理电路376,其中RX处理电路376通过对基带或IF信号进行滤波、解码和/或数字化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信号。RX处理电路376将经处理的基带信号发送到控制器/处理器378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TX处理电路374从控制器/处理器378接收模拟或数字数据(诸如语音数据、网络数据、电子邮件或交互式视频游戏数据)。TX处理电路374对传出基带数据进行编码、复用和/或数字化以生成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RF收发器372a-372n从TX处理电路374接收传出的经处理的基带或IF信号,并将所述基带或IF信号上变频为经由天线370a-370n发送的RF信号。
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包括控制gNB 102的总体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其他处理设备。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公知原理通过RF收发器372a-372n、RX处理电路376和TX处理电路374来控制前向信道信号的接收和后向信道信号的发送。控制器/处理器378也能够支持附加功能,诸如更高级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执行诸如通过盲干扰感测(BIS)算法执行的BIS过程,并且对被减去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控制器/处理器378可以在gNB 102中支持各种各样的其他功能中的任何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包括至少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执行驻留在存储器380中的程序和其他过程,诸如基本OS。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能够支持用于具有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2D天线阵列的系统的信道质量测量和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处理器378支持在诸如web RTC的实体之间的通信。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根据执行过程的需要将数据移入或移出存储器380。
控制器/处理器378还耦合到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允许gNB102通过回程连接或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或系统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支持通过任何合适的(多个)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例如,当gNB 102被实施为蜂窝通信系统(诸如支持5G或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或NR、LTE或LTE-A的一个蜂窝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回程连接与其他gNB通信。当gNB 102被实施为接入点时,回程或网络接口382能够允许gNB 102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或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与更大的网络(诸如互联网)通信。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包括支持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通信的任何合适的结构,诸如以太网或RF收发器。
存储器380耦合到控制器/处理器378。存储器380的一部分能够包括RAM,而存储器380的另一部分能够包括闪存或其他ROM。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BIS算法的多个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多个指令被配置为使得控制器/处理器378执行BIS过程,并在减去由BIS算法确定的至少一个干扰信号之后解码接收的信号。
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使用RF收发器372a-372n、TX处理电路374和/或RX处理电路376实施的)gNB 102的发送和接收路径支持与FDD小区和TDD小区的聚合的通信。
尽管图3b示出了gNB 102的一个示例,但是可以对图3b进行各种改变。例如,gNB102能够包括任何数量的图3a中所示的每个组件。作为特定示例,接入点能够包括许多回程或网络接口382,并且控制器/处理器378能够支持路由功能以在不同网络地址之间路由数据。作为另一特定示例,虽然示出为包括TX处理电路374的单个实例和RX处理电路376的单个实例,但是gNB102能够包括每一个的多个实例(诸如每个RF收发器对应一个)。
此外,如上所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还能适用于非地面网络NTN,在NTN中,根据卫星是否具有对5G信号的解码能力,可以分为两种场景:基于透明负载(transparentpayload)的场景;以及基于再生负载(regenerative payload)的场景。在基于透明负载的场景中,卫星不具有对5G信号的解码能力,卫星将接收到的由地面终端发送的5G信号直接透传给地面的NTN网关。在基于再生负载的场景中,卫星具有对5G信号的解码能力,卫星对接收到的由地面终端发送的5G信号进行解码,再将解码后的数据重新编码发送出去,可以直接发送给地面的NTN网关,也可以发送给其他卫星,再由其他卫星中转给地面的NTN网关。
为了不模糊本公开的发明构思,此处省略对非地面网络NTN的实施细节的详细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为具有基站解码能力的卫星(即,基于透明负载(transparent payload)的场景),也可以为不具有基站解码能力的卫星(即,基于再生负载(regenerative payload)的场景)。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NTN中的具有基站解码能力或不具有基站解码能力的卫星都统一描述为基站。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文本和附图仅作为示例提供,以帮助阅读者理解本公开。它们不意图也不应该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已经提供了某些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基于本文所公开的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示的实施例和示例进行改变。
下面以NTN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NTN网络。
在高频传输场景中,为了提高无线信号的接收能量和覆盖范围,基站需要使用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基站可以通过多个方向的模拟波束赋形提供多个波束足迹的覆盖。
以NTN网络为例,由于低轨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快,地面终端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穿过一个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即地面终端需要进行频繁的波束足迹切换。在实际组网中,若一个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对应一个小区,即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不同的物理层小区ID(Physical Cell ID,PCI),那么地面终端将会发生频繁的小区切换,这将会带来巨大的信令开销。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在该方法中,通过多个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同一个PCI,使得波束足迹切换可以看做小区内的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可以基于层1和/或层2信令控制波束足迹的切换过程,从而降低整体的信令开销,并提高波束足迹切换的时延。
此外,为了进一步避免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不同的频段,即波束足迹与频段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当波束足迹发生切换时,对应的频段也会发生切换,例如,如果多个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同一个PCI,那么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小区系统带宽内的不同频域位置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
此外,目前关于波束足迹切换和/或对应的频段切换的相关技术细节还不清晰,本公开的实施例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首先介绍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波束足迹、波束ID以及频段之间的关联性。
如前文所述,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基站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例如,模拟波束方向)提供多个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为了避免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相邻波束足迹应当使用不同频率资源,即相邻波束足迹的传输频段没有重叠部分。此外,在NTN网络中,由于卫星基站的硬件能力较弱,卫星基站可能无法动态改变模拟波束方向,即一个波束足迹所对应的模拟波束方向几乎是不变的。
综上,为了简化系统设计,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一个波束足迹与一个波束(即,波束ID)和一个频段相关联,即,在一段时间内,一个波束足迹内的传输信号总是在所关联的频段上以所关联的波束赋形来发送。
例如,相邻波束足迹可以使用小区系统带宽内的不同频段,因此,当前新的无线电(NR)系统中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概念可以被重用或借鉴,即一个波束足迹可以关联一个BWP,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关联不同的BWP。注意,为了描述方便,本文所述的BWP仅表示小区系统带宽内部分频段的广义概念,与现有系统的BWP配置及功能可能有所区别,一个波束足迹关联一个BWP是指一个波束足迹关联小区系统带宽内的一部分频段,相邻的波束足迹关联不同的BWP是指相邻的波束足迹关联小区系统带宽的不同的部分频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服务小区内可以包括多个波束足迹,即,这多个波束足迹具有相同的PCI,一个波束足迹对应一个模拟波束方向,且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对应不同的模拟波束方向,一个波束足迹关联一个频段,且相邻的波束足迹关联不同的频段,非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关联相同的频段。
下面首先介绍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小区公共频段信息,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
在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
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或者
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以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其中,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
其中,服务波束足迹是当前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具体地,服务波束足迹是指为终端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波束足迹,即终端处于该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内,终端通过服务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服务波束足迹的频段上接收单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单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相邻波束足迹是与服务波束足迹地域相邻的波束足迹。
其中,小区公共覆盖区域是指包含有多个波束足迹的覆盖区域,基站在小区公共覆盖区域提供小区的公共信号传输,例如SSB、RMSI等,公共覆盖区域的信号传输不对应某个模拟波束方向,而是基于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的方式发送,即相同的信号以不同的模拟波束方向轮流波束赋形发送,由于模拟波束方向需要变换,基站在公共覆盖区域的信号传输比波束足迹的信号传输需要更高的硬件能力和天线能力,由于公共覆盖区域仅用于少量的公共信号传输,基站对所需的额外能力也是可以接受的。小区公共覆盖区域使用的频段可以被称为公共频段,或者成为初始(initial)频段。
下面以图4为例来进一步对服务波束足迹和相邻波束足迹进行说明。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服务波束足迹和相邻波束足迹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在波束足迹3(beam footprint 3,简称BF3)的覆盖范围内,那么BF3为服务波束足迹,波束足迹1(beam footprint 1,简称BF1)和波束足迹2(beam footprint 2,简称BF2)为相邻波束足迹。服务波束足迹也可以称为所属波束足迹或所在波束足迹。
下面对与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上述的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可以重用NR系统现有的带宽部分BWP的概念和功能,但BWP的具体配置方式可能不同,以示区别,这里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可以称为BF-BWP(波束足迹-BandwidthPart),BF-BWP为波束足迹内的所有终端的实际传输频段,即,波束足迹内的所有终端都基于BF-BWP进行信号传输。在这种方案里,波束足迹内的所有终端都使用相同的射频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即系统不能根据终端的不同射频带宽能力在传输带宽上有所区分。
在BF-BWP的具体配置方面,可以借鉴现有NR系统中BWP的配置信息,以下行BWP为例,BF-BWP包括公共参数BWP-DownlinkComm以及专用参数BWP-DownlinkDedicated,其中,BWP-DownlinkComm包括BF-BWP的一般参数配置(如频域位置和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PDCCH公共配置pdcch-ConfigCommon、PDSCH公共配置pdsch-ConfigCommon等;BWP-DownlinkDedicated,包括PDCCH相关配置pdcch-Config、PDSCH相关配置pdsch-Config、SPS相关配置sps-Config、无线链路监测相关配置radioLinkMonitoringConfig等。基站可以通过广播信令配置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BWP的公共参数BWP-DownlinkComm,以及通过UE特定(UE-specific)RRC信令配置终端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BWP的专用参数BWP-DownlinkDedicated;或者,基站通过UE-specific RRC信令配置终端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BWP的公共参数BWP-DownlinkComm以及专用参数BWP-DownlinkDedicated。
如前所述,终端在同一个小区内可能会频繁的进行波束足迹切换,波束足迹的切换也意味着BF-BWP的切换,为了避免BF-BWP切换导致的传输参数重配置,BF-BWP的配置信息可以只包含基本配置,例如,只包括频域位置和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而下行传输的具体配置信息(包括公共配置信息和专用配置信息)可以与BF-BWP无关,即,当波束足迹切换引发BF-BWP切换时,下行传输的具体配置信息可以重用,即在新的BF-BWP里仍然适用,无需重新配置。可选地,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BWP都使用相同的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仅仅频域位置不同,那么在BF-BWP切换后重用下行传输的具体配置信息完全没有问题。可选地,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BWP可以使用不同的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那么需要预定义一些规则来使得在新的BF-BWP里重用下行传输的具体配置信息成为可能。
可选地,上述的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和NR系统现有的BWP概念可以不同,以示区别,这里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可以称为BF-FR(波束足迹-频率范围FrequencyRange),BF-FR并非为波束足迹内终端的实际传输频段,基站可以在BF-FR频段内为波束足迹内的每个终端配置各自的传输频段,传输频段的带宽可以小于或等于BF-FR的带宽。在这种方案里,波束足迹内的终端可以使用不同的射频带宽、子载波间隔和/或CP类型,即系统可以根据终端的不同射频带宽能力在传输带宽上有所区分。
对应地,BF-FR的配置信息可以只包括频域位置和带宽信息,而不包括任何下行传输的具体配置信息,例如传输频段的具体频域位置(限定在BF-FR内)、传输频段的具体带宽信息(限定在BF-FR内)、子载波间隔、CP类型、下行传输的公共配置信息、下行传输的专用配置信息等。这里,BF-FR类似于现有NR系统中小区的系统带宽概念,基站可以在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BF-FR频段内为终端配置一个BWP用于信号传输,或者配置多个BWP并激活其中一个用于信号传输,并重用现有NR系统的BWP概念及配置信息。
可选地,每个波束足迹都关联一个下行链路频段以及一个上行链路频段,即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不同的下行频段以及不同的上行频段,因此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关联不同频域位置的下行链路频段、以及不同频域位置的上行链路频段,这里关联的下行链路频段、上行链路频段可以使用上述的BF-BWP配置方法或者BF-FR配置方法。
可选地,波束足迹仅关联一个下行链路频段,且无需关联一个上行链路频段,即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不同的下行频段以及相同的上行频段,通过基站的资源调度来避免相邻的波束足迹之间的上行同频干扰,因此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关联不同频域位置的下行链路频段,这里关联的下行链路频段可以使用上述的BF-BWP配置方法或者BF-FR配置方法。
在当前NR系统中,UE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被配置一个初始传输频段(即initialBWP)、以及额外的最多4个专用传输频段(即dedicated BWP),但UE只能在一个传输频段上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该传输频段被称为激活的传输频段(即active BWP),基站可以通过DCI在最多4个传输频段中切换激活的传输频段,而波束足迹场景下的传输频段配置可以与现有NR系统不同。
可选地,波束足迹内的UE通过高层信令仅被配置一个传输频段用于实际传输,即为激活的传输频段。在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使用上述的BF-BWP配置方法中,激活的传输频段即为BF-BWP;或者,在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使用上述的BF-FR配置方法中,激活的传输频段即为被包含在BF-FR频段内的BWP。当服务波束足迹发生切换时,激活的传输频段需要通过高层信令被重配置。
可选地,UE通过高层信令被配置多个传输频段,且通过DCI或MAC CE在这多个传输频段中切换激活的传输频段,在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使用上述的BF-BWP配置方法中,UE被配置的多个传输频段可以为对应不同波束足迹的多个BF-BWP,当UE处于某个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内,就使用对应的BF-BWP作为激活的传输频段,因此通过DCI或MAC CE指示的BF-BWP切换可以隐含指示对应的波束足迹的切换,即无需专用信令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或者,在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使用上述的BF-FR配置方法中,UE被配置的多个传输频段可以是BF-FR带宽内的多个BWP,那么UE在同一个波束足迹内可以切换激活的传输频段,当发生波束足迹切换时,由于关联的BF-FR发生变化,UE的多个传输频段需要被重配置,这里,通过DCI或MACCE指示的BWP切换不能隐含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需要专用信令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或者,在波束足迹关联的频段使用上述的BF-FR配置方法中,UE被配置的一部分传输频段可以是服务波束足迹的BF-FR带宽内的BWP,另一部分传输频段可以被是相邻波束足迹的BF-FR带宽内的BWP,当通过DCI或MAC CE指示的BWP切换对应不同波束足迹时,BWP切换可以隐含波束足迹的切换,即无需专用信令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通过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获取:
通过接收基站广播的信令以获取小区内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并从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中获取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或者
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终端特定信令以获取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
具体地,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广播信令来配置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该频段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频段位置信息;频段带宽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循环前缀类型信息;频段内下行公共传输的配置信息,例如SIB、RAR、Paging等广播PDCCH/PDSCH传输的相关配置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基站只需要广播一次信令,就能使得小区内所有的终端获取到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即终端能够从这些频段信息中获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当终端的服务波束足迹发生切换时,已经广播配置的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不需要被重新配置,以降低波束足迹切换造成的传输频段信息重配置的信令开销。
作为另一种示例,基站可以通过向终端发送终端特定信令来配置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
具体地,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终端特定RRC信令(UE specific RRC信令)来向终端配置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以及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该频段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频段位置信息;频段带宽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循环前缀类型信息;频段内下行公共传输的配置信息,例如包括SIB、RAR、Paging等广播PDCCH/PDSCH传输的相关配置信息;频段内下行专用传输的配置信息,例如单播PDCCH/PDSCH的相关配置信息。
在这种方式下,当终端的服务波束足迹发生切换时,终端的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可能需要被重新配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广播信道/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Paging)信息,这里的SIB指除了RMSI以外的系统信息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等。
下面以图5至图10对本公共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的传输上,而广播信道/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Paging)信息等)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诸如,CSI-RS)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即以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的形式发送。
如图5所示,假定小区内包含8个波束足迹(BF0~BF7),每个波束足迹对应一个模拟波束的覆盖范围,即不同的波束足迹对应不同方向的模拟波束,例如波束足迹0(简称BF0)使用模拟波束0(Beam0),波束足迹1(简称BF1)使用模拟波束2(Beam1),波束足迹2(简称BF2)使用模拟波束2(Beam2),等等,该小区总共支持8个模拟波束,分别对应8个波束足迹。为了避免相邻的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不同频段,例如,被配置使用频域位置不同的带宽部分BWP,例如BF0使用BWP1,而相邻的BF1和BF3分别使用BWP2和BWP3等。
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不同频域位置的BWP来降低同频干扰,但为了提高频率资源的使用率,有一定间隔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相同频域位置的BWP,例如,BF0和BF4可以使用相同频域位置的BWP1,在BF0上使用的BWP1和在BF4上使用的BWP1除了频域位置相同,其他数字命理(Numerology)配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子载波间隔配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类似地,BF1、BF2、BF5和BF6可以使用相同频域位置的BWP2,BF3和BF7可以使用相同频域位置的BWP3。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波束足迹可以使用的频段信息并不局限于带宽部分BWP的概念,图中仅为示例。
从终端角度而言,在服务的波束足迹内,针对单播PDCCH/PDSCH的传输,频段与波束具有一对一的关系,但从基站角度而言,在小区范围内,相同频域位置的频段(Numerology配置可能不同),在不同波束足迹上可以使用不同方向的波束赋形来传输,即可以理解为频段与波束具有一对多的关系。
如图5所示,在特定波束足迹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与该波束足迹相对应的BWP上接收单播PDCCH/PDSCH,例如,在BF0覆盖范围内的UE通过BWP1接收单播PDCCH/PDSCH,BWP1可以看做现有NR系统中的激活(active)BWP,用于RRC连接态建立后的通信。
此外,BWP0为小区公共频段,用于上述广播信道/信号的传输,具有全小区的覆盖范围,即SSB、RMSI、Paging、SIB、CSI-RS在BWP0上以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方式发送,在该示例中,波束扫描指在小区支持的8个模拟波束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上述广播信道/信号。BWP0可以看作现有NR系统中的初始(initial)BWP,用于小区的初始接入。对于上述广播信道/信号和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终端需要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小区公共频段上以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即,终端需要从BWP1切换到BWP0以接收SSB、RMSI、Paging、SIB、CSI-RS。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和CSI-RS的传输上,而广播信道/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Paging)信息等)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即以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的形式发送。
如图6所示,图6与图5类似,不同在于,CSI-RS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如果终端需要测量其他波束赋形上的CSI-RS,则需要切换到其他频段(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为BWP)上测量,例如,属于BF0覆盖范围的终端如果要测量Beam1上的CSI-RS,则需要从BWP1切换到BWP2,如果要测量Beam4上的CSI-RS,则无需做BWP切换。
请参考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CSI-RS和SIB的传输上,而其他广播信道/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或寻呼(Paging)信息等)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即以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的形式发送。
如图7所示,图7与图6类似,不同在于,除了CSI-RS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除了RMSI之外的系统信息SIB也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即终端可以在用于单播PDCCH/PDSCH传输的频段(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为BWP)上接收SIB,而无需切换到其他频段上接收SIB,例如,BF0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BWP1上接收SIB,无需切换到BWP0上接收到SIB。
请参考图8,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CSI-RS、SIB和寻呼(Paging)信息的传输上,而其他广播信道/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等)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即以波束扫描(BeamSweeping)的形式发送。
如图8所示,图8与图7基本类似,不同在于,除了CSI-RS、SIB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寻呼(Paging)信息也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即终端可以在用于单播PDCCH/PDSCH传输的频段(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为BWP)上接收寻呼(Paging)信息,而无需切换到其他频段上接收寻呼(Paging)信息,例如,BF0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BWP1上接收Paging,无需切换到BWP0上接收到寻呼(Paging)信息。
请参考图9,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CSI-RS、SIB、寻呼(Paging)信息、和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的传输上,而其他广播信道/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块(SSB)、等)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即以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的形式发送。
如图9所示,图9与图8类似,不同在于,除了CSI-RS、SIB、寻呼(Paging)信息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RMSI也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即终端可以在用于单播PDCCH/PDSCH传输的频段(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为BWP)上接收RMSI,而无需切换到其他频段上接收RMSI,例如,BF0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在BWP1上接收RMSI,无需切换到BWP0上接收到RMSI。
请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波束足迹和频段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在单播PDCCH/PDSCH、CSI-RS和所有广播信道/信号(如,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Paging)信息等)的传输上。
如图10所示,图10与图9类似,不同在于,系统不支持具有整个小区覆盖的BWP0,所有传输都使用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即终端在服务波束足迹的频段上接收对应模拟波束赋形传输的单播PDCCH/PDSCH、CSI-RS、SIB、Paging、RMSI和SSB等。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接收方法,使得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接收更加灵活,并且能够避免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
下面接着介绍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在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各自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和/或,
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信息发送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向终端广播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或者向终端发送终端特定信令,所述终端特定信令包括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频段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频段位置信息;频段带宽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循环前缀类型信息;频段内下行公共传输的配置信息,例如SIB、RAR、Paging等广播PDCCH/PDSCH传输的相关配置信息;频段内下行专用传输的配置信息,例如单播PDCCH/PDSCH的相关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信息;所述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可以理解的是,该信息发送方法是与上述由终端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相对应的基站侧的方法,其具体实施细节可以参照上述由终端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中对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方法,使得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接收更加灵活,并且能够避免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
下面继续介绍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
请参考图11,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步骤S410,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如前文所述,波束足迹的切换即意味着对应的频段切换,因此,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即可隐含指示对应的波束足迹的切换,而无需专用信令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具体实现可以有如下方法。
可选地,基站可以通过DCI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可以重用现有NR系统中用于调度PDSCH或PUSCH的DCI中包含的激活频段切换指示域,即下行激活BWP通过调度PDSCH的DCI指示,上行激活频段通过调度PUSCH的DCI指示,最多可以通过2个比特在4个频段中切换激活频段,对应地,最多可以通过2个比特在4个波束足迹中切换服务波束足迹。
可选地,基站可以通过DCI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可以对现有的指示激活频段切换的DCI域进行增强,例如,增加现有DCI域的比特数,使用更多的比特以支持在更多的频段中切换激活频段,这是由于基站和地面终端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快,终端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发生波束足迹切换,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多次波束足迹切换,为了避免频繁的频段信息重配置,可切换的最大频段数量可以超过现有的最大4个,甚至可以支持在小区内所有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内动态切换。
可选地,基站可以通过DCI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可以使用专用的DCI来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而不是在用于调度PDSCH或PUSCH的DCI中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这样的好处是即使没有数据传输,基站也可以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该专用的DCI中可以包括指示上行激活频段的指示域和/或指示下行激活频段的指示域,即该专用的DCI可以同时指示上行激活频段和下行激活频段的切换,或者仅指示上行激活频段的切换,或者仅指示下行激活频段的切换。
可选地,基站可以通过MAC CE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波束足迹的切换,该MAC CE可以指示激活频段的索引(index)和/或波束的索引(index),系统可以定义一个MAC CE同时包含下行链路激活频段的指示和上行链路激活频段的指示,或者,定义两个MACCE分别用于下行链路激活频段切换的指示和上行链路激活频段切换的指示。
可选地,在上述的指示激活频段切换的方法中,下行链路激活频段的切换可以隐含对应的上行链路激活频段的切换,或者,上行链路激活频段的切换可以隐含对应的下行链路激活频段的切换,无论FDD系统还是TDD系统,每个配置的下行链路频段都有对应的上行链路频段,例如,系统可以默认具有相同频段index配置的下行链路频段和上行链路频段制之间对应关系。当下行链路激活频段发生切换时,对应的上行链路激活频段也应发生切换,即指示下行链路激活频段切换的信令也隐含指示上行链路激活频段切换。
在上述的通过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对应的波束足迹的切换的方法中,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可以重用现有NR系统的BWP配置,即通过UE specific RRC信令配置多个BWP,再通过DCI或MAC CE在多个预配置的BWP中指示激活BWP的切换,以及隐含指示服务波束足迹的切换。
除了上述的通过指示激活频段的切换来隐含指示对应的波束足迹的切换的方法以外,系统也可以引入专门用于指示服务波束足迹切换的信令,并通过指示服务波束足迹的切换来隐含指示对应的传输频段的切换。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广播信令配置小区内所有波束足迹的频段信息,或者通过UE specific RRC信令配置服务波束足迹和多个相邻波束足迹的频段信息,再通过DCI或MAC CE在多个预配置的波束足迹中指示服务波束足迹的切换,以及隐含指示对应的传输频段的切换。
步骤S420,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
请参考图12,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
步骤S510,接收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块SSB。
步骤S520,基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波束足迹至少包括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各自以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请参考图13,图13示出了步骤S520的一部分流程图,步骤S520可以包括步骤S610和步骤S620。
步骤S610,在第一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步骤S620,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上,在第二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请参考图14,图14示出了步骤S520的另一部分流程图,步骤S520可以包括步骤S710。
步骤S710,从第一频段切换到小区公共频段上,在小区公共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下面结合图5至图10对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测量进行详细说明。
若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为CSI-RS,并且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CSI-RS配置如上述图5所示,基站在BWP0上通过波束扫描方式发送CSI-RS,在CSI-RS资源的配置信令中,基站可以为每个配置的CSI-RS资源指示所关联的传输配置指示状态(Transi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TCI state)ID,TCI state ID即为用于传输的模拟波束(Beam)的ID,也可以称为波束ID(Beam ID);或者,基站无需为CSI-RS资源指示所关联的TCI state ID,所关联的TCI state ID默认与CSI-RS资源的索引号相同或有关,或者,所关联的TCI state ID与CSI-RS资源在资源组中的时间顺序有关,例如,时间上第一个CSI-RS资源所关联的TCI state ID为#0,时间上第二个CSI-RS资源所关联的TCI stateID为#1,其他的以此类推。
此外,与现有NR系统的不同在于,UE的激活频段(即服务波束足迹对应的频段,也可以称为服务频段,图5中作为示例示出为BWP)上没有CSI-RS资源配置,只在初始频段(也可以称为公共频段,如图5中的BWP0)上有CSI-RS资源配置,那么当UE执行CSI-RS测量时,需要从激活频段切换到初始频段,CSI-RS测量至少包括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ID相关联的CSI-RS测量,以及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ID相关联的CSI-RS测量,UE在完成CSI-RS测量后再切换回激活频段。
如图5所示,假定UE服务BF为BF0,为了支持波束足迹切换,UE从BWP1(BF0对应的BWP)切换到BWP0(称为公共BWP,或者称为初始BWP)上执行CSI-RS测量,测量波束0(Beam 0)对应的CSI-RS以及至少一个相邻BF的波束(如Beam 1)对应的CSI-RS,如果波束1(Beam 1)对应的CSI-RS测量结果好于波束0(Beam 0)对应的CSI-RS测量结果,那么基站可以指示UE的服务波束足迹从BF0切换到BF1,信号传输即从波束0(Beam 0)切换到波束1(Beam 1),同时,传输频段从BWP1切换到BWP2。
可选地,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CSI-RS配置如上述的图6至图10所示,基站在每个波束足迹的BWP上配置CSI-RS资源,CSI-RS资源仅与该波束足迹的波束ID(Beam ID)相关联,即每个BWP上只发送与对应波束ID(Beam ID)关联的CSI-RS,那么基站无需为配置的CSI-RS资源指示关联的TCI state ID,即CSI-RS资源所关联的TCI state ID默认为与BWP相关联的TCI state ID,即默认为所在波束足迹的Beam ID。
此外,与现有NR系统的不同还有,UE可以在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上测量对应波束(Beam)的CSI-RS,当测量其他波束(Beam)上的CSI-RS时,UE需要从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切换到其他频段(例如,相邻波束足迹的BWP)上执行CSI-RS的测量,在完成CSI-RS测量后再返回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当同一个频段在多个波束足迹上都被使用时,那么,基站在这个频段上可以配置多个CSI-RS资源,这多个CSI-RS资源可以关联不同的TCIstate ID。
如图6所示,假定UE服务波束足迹(BF)为BF0,为了支持波束足迹切换,UE在BWP1(BF0对应的BWP)上测量与波束0(Beam 0)对应的CSI-RS,此外,还要从BWP1切换到BWP2(BF1对应的BWP)上测量与波束1(Beam 1)对应的CSI-RS,如果波束1(Beam 1)对应的CSI-RS测量结果好于波束0(Beam 0)对应的CSI-RS测量结果,那么基站可以指示UE的服务波束足迹从BF0切换到BF1,即信号传输从波束0(Beam 0)切换到波束1(Beam 1),同时,传输频段从BWP1切换到BWP2。
可选地,若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为SSB,并且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SSB配置如上述的图5至图9所示,SSB在BWP0上以波束扫描的方式发送,UE需要从激活频段(即服务波束足迹对应的频段,例如,激活BWP)切换到初始频段(也可以称为公共频段,例如,公共BWP,诸如图5中的BWP0)上测量SSB,在SSB测量完成后再返回激活频段。
可选地,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SSB配置如上述的图10所示,SSB在每个BWP上以对应的波束(Beam)赋形发送,UE在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上只能测量到对应波束(Beam)的SSB,如果要测量其他波束(Beam)的SSB,UE需要从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切换到其他频段(例如,相邻波束足迹的BWP)上测量SSB,在SSB测量完成后再返回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
在上述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CSI-RS测量和/或SSB测量中,终端需要执行频段的切换,例如,要么从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切换到初始频段(例如,公共BWP)(对应图5至图9)上进行测量,要么从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切换到相邻波束足迹(BF)的BWP上进行测量(对应图10),那么终端无法接收激活频段(例如,激活BWP)上传输的数据信号,因此基站可以为终端配置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测量间隔(Meausurement Gap),终端在预配置的测量间隔内可以切换到其他频段上测量CSI-RS和/或SSB,基站在预配置的测量间隔内不会给这个终端传输数据信号。
具体地,请参考图15,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810至步骤S820。
步骤S810,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测量间隔。
其中,第三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
步骤S820,基于第三信令,终端在所述测量间隔期间从所述第一频段切换到所述公共频段和/或所述第二频段上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请继续参考图11,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步骤S530,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能量RSRP;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物理层信干噪比SINR;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P;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Q;一段时间内的平均SINR;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P;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Q;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SINR。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层3滤波处理可以是现有系统的层3滤波处理,即指数加权滑动平均处理;或者,也可以是经过简化的层3滤波处理,例如,可以简化或调整现有的层3滤波器参数的区间设置,使得层3滤波处理的复杂度更为简化,或者所需的处理时间更短,例如缩短由层1上报给层3的测量样本的间隔时间,将现有的200ms缩短为100ms或者甚至更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终端可以通过PUCCH或MAC CE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终端基于事件触发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例如,该事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例如,当终端在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高于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终端可以触发测量结果的上报。
(2)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且两者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例如,当终端在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高于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并且两者的差值高于预配置的第一预设门限值,终端可以触发测量结果的上报。
(3)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以及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低于第三预设门限值。例如,当终端在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并且在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上的测量值高于第三预设门限值,终端可以触发测量结果的上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门限值、第二预设门限值以及第三预设门限值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测量配置/触发的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
请参考图16,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910至步骤S920。
步骤S910,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其中,第二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
步骤S920,基于第二信令,终端周期性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可选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周期性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CSI-RS测量和/或SSB测量,即终端周期性测量CSI-RS和/或SSB用于波束足迹切换,UE除了周期性测量以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Beam)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还会周期性测量以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Beam)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服务波束足迹的波束(Beam)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测量配置,与以相邻波束足迹的波束(Beam)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测量配置可以共享同一个测量配置,例如具有相同的测量周期,也可以被分别配置,例如具有不同的测量周期。
请参考图17,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10至步骤S1020。
步骤S1010,接收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其中,第四信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
步骤S1020,响应于第四信令,终端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可选地,基站基于DCI或MAC-CE指示终端触发一次性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参考信号测量,例如,基站一次性触发终端测量服务波束足迹对应的SSB和/或CSI-RS,以及测量相邻波束足迹对应的SSB和/或CSI-RS,例如,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配置多个CSI-RS资源或资源组,再通过DCI或MAC-CE触发终端测量其中的某个CSI-RS资源或资源组,用于测量的CSI-RS资源配置中可以包括该CSI-RS资源所在频段的ID或所在BWP的基本配置(如频域位置和带宽、子载波间隔和CP类型等)。
请参考图18,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110至步骤S1120。
步骤S1110,接收第五信令,所述第五信令用于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
其中,第五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
步骤S1120,基于第五信令,终端测量所述顺序中当前服务波束足迹之后的第一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
可选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依次多个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图案,由于基站与地面终端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及方向几乎是不变的,基站可以预估终端在何时将发生服务波束足迹的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个波束足迹。
下面结合图19对上述步骤步骤S1110至步骤S1120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9,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基站可以预估到终端的波束足迹切换顺序,例如可以预估到终端将从波束足迹0(BF0)切换到波束足迹3(BF3),再切换到波束足迹5(BF5),那么基站可以配置一组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终端可以将这组波束足迹作为相邻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例如该顺序可以是:在BF0内测量BF3对应的参考信号,在切换到BF3的一段时间后再测量BF5对应的参考信号,每个BF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可以是一小段时间内的周期性测量,测量顺序的起始测量的时间点可以由基站通过信令触发。对应地,假定终端的服务波束足迹为BF0,根据基站预配置的测量顺序,基站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触发终端测量BF3的参考信号测量,以用于判定终端是否从BF0切换到BF3,在终端切换到BF3的一段预配置的时间之后,终端启动BF5的参考信号测量,以用于判定终端是否从BF3切换到BF5,后续的相邻波束足迹测量的触发过程以此类推。这里,基于基站配置的波束足迹测量顺序,终端将顺序中当前服务波束足迹后的第一个波束足迹作为目标相邻波束足迹。
请参考图20,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210。
步骤S1210,基于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自主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其中,所述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地理位置、卫星星历、终端的运动方向、终端的运动速度、终端和卫星基站的相对运动速度、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
以终端基于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自主触发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参考信号测量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基站配置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每个波束足迹对应的CSI-RS资源配置和/或SSB资源配置,由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和方向几乎是恒定的,那么终端可以判断自己的位置是否接近相邻波束足迹,如果接近时则触发对相邻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节省信令开销,即无需基站通过信令来触发用于波束足迹切换的参考信号测量。
请参考图21,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310至步骤S1330。
步骤S1310,接收用于控制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的配置信息。
步骤S1320,当切换到新的波束足迹时,启动或重新启动所述定时器。
步骤S1330,当所述定时器过期时,自主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例如,基站配置一个用于触发相邻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当终端每切换到一个新的波束足迹就启动该定时器,在定时器过期时,终端启动相邻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还可以启动对服务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所测量的相邻波束足迹对应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是基站预配置的,可以通过广播信令预配置或者通过UE特定(UE specific)RRC信令预配置。基站可以根据波束足迹的范围(如直径)以及基站与终端间的相对移动速度,来确定该定时器的值,以确保UE仅在两个波束足迹的交界处发起测量,以节省UE的功耗。
请参考图22,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410,向基站发送第六信令,所述第六信令用于确认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被成功接收。
基站在发送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的第一信令后,基站将期待终端从旧的频段切换到新的频段上监听信号,如果指示波束足迹的信令丢失或没有被终端正确接收,那么基站与终端可能会对激活频段有不同理解,即基站仍然在旧的频段上监听信号,而基站却在新的频段上发送信号,这将造成传输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UE在成功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的第一信令后,可以给基站发送第六信令,例如,反馈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令。
可选地,基站通过专用的DCI指示波束足迹切换,则终端在成功接收到该DCI后向基站反馈ACK,即,专门用于指示波束足迹切换的DCI支持ACK反馈,用于ACK反馈的PUCCH资源可以在该DCI内指示。
可选地,基站通过MAC CE指示波束足迹切换,终端在成功接收到该MAC CE后向基站发送一个用于确认的MAC CE,即指示波束足迹切换的MAC CE会有一个对应的用于确认的MAC CE。
请参考图23,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的一部分流程图。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510,在执行波束足迹切换后的预设时间内,如果在第二频段上没有监听到以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预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则返回第一频段上监听以C-RNTI或CS-RNTI加扰的PDCCH。
可选地,终端被配置一个定时器(BWP_fallback_timer),该定时器被用于控制波束足迹切换不成功时的回退机制,可以通过高层信令被配置,终端在接收到指示波束足迹切换的信令后,UE就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上,并启动BWP_fallback_timer,如果在BWP_fallback_timer过期时,并且终端在第二频段上从切换后一直没有监听到以C-RNTI或CS-RNTI加扰的PDCCH,那么终端应该回退到第一频段;如果在BWP_fallback_timer过期前,终端在第二频段上有监听到以C-RNTI或CS-RNTI加扰的PDCCH,那么表明波束足迹切换成功,终端无需回退到第一频段,可以继续驻留在第二频段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所有实施例中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都是基于下行链路频段进行描述的,类似的方法也适用于上行链路频段,即波束足迹也可以与上行链路频段具有关联性,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通过多个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同一个PCI,使得波束足迹切换可以看做小区内的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可以基于基于层1和/或层2信令控制波束足迹的切换过程,从而降低整体的信令开销,并提高波束足迹切换的时延,并且避免了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
下面接着介绍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波束足迹与第一频段相关联,所述第二波束足迹与第二频段相关联,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在频域没有重叠。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频段包括上行链路频段和/或下行链路频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终端上报的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二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测量间隔,其中,第三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触发参考信号的测量,其中,第四信令通过DCI指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五信令,所述第五信令用于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其中,第五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用于控制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的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能量RSRP;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物理层信干噪比SINR;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P;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Q;一段时间内的平均SINR;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P;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Q;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SINR。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六信令,所述第六信令用于确认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被成功接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同步信号块SSB。
可以理解的是,该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是与上述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相对应的基站侧的方法,其具体实施细节可以参照上述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中对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通过多个相邻的波束足迹使用同一个PCI,使得波束足迹切换可以看做小区内的移动性管理,系统还可以基于基于层1和/或层2信令控制波束足迹的切换过程,从而降低整体的信令开销,并提高波束足迹切换的时延,并且避免了相邻波束足迹之间的同频干扰。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1600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4,终端1600包括收发器1610和处理器1620。收发器1610被配置为向外部发送信号和从外部接收信号。处理器16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接收方法。可以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终端1600,以使得其能够执行本公开描述的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接收方法。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1700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5,基站1700包括收发器1710和处理器1720。收发器1710被配置为向外部发送信号和从外部接收信号。处理器1720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发送方法。可以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基站1700,以使得其能够执行本公开描述的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发送方法。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已存储用于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程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足迹与第一频段相关联,所述第二波束足迹与第二频段相关联,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在频域没有重叠。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频段包括上行链路频段和/或下行链路频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基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波束足迹至少包括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包括:在第一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上,在第二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各自以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小区公共频段上,在小区公共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二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基于第二信令,终端周期性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测量间隔,其中,第三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基于第三信令,终端在所述测量间隔期间从所述第一频段切换到所述公共频段和/或所述第二频段上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四信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响应于第四信令,终端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五信令,所述第五信令用于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其中,第五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基于第五信令,终端测量所述顺序中当前服务波束足迹之后的第一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基于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自主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所述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地理位置、卫星星历、终端的运动方向、终端的运动速度、终端和卫星基站的相对运动速度、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用于控制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的配置信息;当切换到新的波束足迹时,启动或重新启动所述定时器;当所述定时器过期时,自主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能量RSRP;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物理层信干噪比SINR;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P;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Q;一段时间内的平均SINR;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P;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Q;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SINR。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包括:基于事件触发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其中,所述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且两者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以及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低于第三预设门限值。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第六信令,所述第六信令用于确认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被成功接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波束足迹切换后的预设时间内,如果在第二频段上没有监听到以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预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则返回第一频段上监听以C-RNTI或CS-RNTI加扰的PDCCH。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块SSB。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包括:基于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小区公共频段信息,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接收以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或者从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切换到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以接收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其中,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其中,服务波束足迹是当前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相邻波束足迹是与服务波束足迹地域相邻的波束足迹。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通过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获取:通过接收基站广播的信令以获取小区内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并从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中获取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或者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终端特定信令以获取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其中,所述频段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频段位置信息;频段带宽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循环前缀类型信息;频段内下行公共传输的配置信息;频段内下行专用传输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终端执行的信息接收方法,其中,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信息;所述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其中,波束足迹是下行波束赋形信号的覆盖范围,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第一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第二波束足迹内的下行信号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足迹与第一频段相关联,所述第二波束足迹与第二频段相关联,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在频域没有重叠。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频段包括上行链路频段和/或下行链路频段。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向终端发送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接收终端上报的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二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测量间隔,其中,第三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触发参考信号的测量,其中,第四信令通过DCI指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五信令,所述第五信令用于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其中,第五信令通过MAC CE和/或RRC消息指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发送用于控制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能量RSRP;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物理层信干噪比SINR;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P;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Q;一段时间内的平均SINR;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P;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Q;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SINR。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第六信令,所述第六信令用于确认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被成功接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同步信号块SSB。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包括:在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以各自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和/或,在小区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广播信道/信号、和/或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还包括:基站向终端广播信令,所述信令包括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或者向终端发送终端特定信令,所述终端特定信令包括与服务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和/或与相邻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所述频段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频段位置信息;频段带宽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循环前缀类型信息;频段内下行公共传输的配置信息;频段内下行专用传输的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由基站执行的信息发送方法,其中,所述广播信道/信号包括: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其他系统信息块SIB、或寻呼信息;所述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该收发器执行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接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该收发器执行上述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和信息发送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从特定视角具体实现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可以存储计算机系统可读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载波(例如,经由因特网的数据传输)等等。可以通过经由网络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来分布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且因此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而且,可以由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容易地解释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功能程序、代码和代码段。
将理解到,可以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软件可以被存储为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器上可执行的程序指令或计算机可读代码。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例如,ROM、软盘、硬盘等等)和光学记录媒体(例如,CD-ROM、数字视频盘(DVD)等等)。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以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该介质可以由计算机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实现各种实施例,并且存储器可以是适于存储具有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令的(多个)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以通过具有用于具体实现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代码的程序实现本公开,所述程序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可以电子地携载在任何介质上,诸如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所传递的通信信号,并且本公开适合地包括它的等同物。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由终端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响应于第一信令,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其中,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足迹与第一频段相关联,所述第二波束足迹与第二频段相关联,
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在频域没有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段包括上行链路频段和/或下行链路频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基于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所述波束足迹至少包括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
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包括:
在第一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上,在第二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其中,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与每个波束足迹相关联的频段上各自以对应的波束赋形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测量通过对应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包括:
从第一频段切换到小区公共频段上,在小区公共频段上测量通过第一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以及测量通过第二波束赋形发送的参考信号,以获得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其中,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所述公共频段上轮流以不同的波束赋形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项:
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基于第二信令,终端周期性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二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或者
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周期性的测量间隔,基于第三信令,终端在所述测量间隔期间从所述第一频段切换到所述公共频段和/或所述第二频段上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三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或者
接收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响应于第四信令,终端执行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其中,第四信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指示;或者
接收第五信令,所述第五信令用于配置多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测量的顺序,基于第五信令,终端测量所述顺序中当前服务波束足迹之后的第一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其中,第五信令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和/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其中,所述预决定或预配置的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终端的地理位置、卫星星历、终端的运动方向、终端的运动速度、终端和卫星基站的相对运动速度、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地域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的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小区内每个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相邻波束足迹所关联的频段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控制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的定时器的配置信息;
当切换到新的波束足迹时,启动或重新启动所述定时器;
当所述定时器过期时,触发所述参考信号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测量结果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能量RSRP;
物理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物理层信干噪比SINR;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P;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RSRQ;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SINR;
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P;
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RSRQ;
经过层3滤波处理的SINR。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包括:基于事件触发将所述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其中,所述事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且两者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
与第二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以及与第一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低于第三预设门限值。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块SSB。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基站发送第六信令,所述第六信令用于确认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被成功接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执行波束足迹切换后的预设时间内,如果在第二频段上没有监听到以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预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则返回第一频段上监听以C-RNTI或CS-RNTI加扰的PDCCH。
16.一种由基站执行的波束足迹的切换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终端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
其中,第一波束足迹和第二波束足迹属于同一个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波束足迹与第一频段相关联,所述第二波束足迹与第二频段相关联,
从第一波束足迹切换到第二波束足迹包括: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二频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用于波束足迹切换测量的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
接收终端上报的与波束足迹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19.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外部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
处理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94689.8A 2020-07-17 2020-07-17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ending CN113949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4689.8A CN113949496A (zh) 2020-07-17 2020-07-17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KR1020237001847A KR20230040994A (ko) 2020-07-17 2021-07-15 빔 풋프린트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들, 단말들 및 기지국들
PCT/KR2021/009126 WO2022015083A1 (en) 2020-07-17 2021-07-15 Methods, terminals and base stations for beam footprint handover
EP21842229.3A EP4158944A4 (en) 2020-07-17 2021-07-15 METHOD, TERMINAL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S FOR TRANSFERRING A BEAM FOOTPRINT
US18/015,573 US20230328608A1 (en) 2020-07-17 2021-07-15 Methods, terminals and base stations for beam footprint handov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4689.8A CN113949496A (zh) 2020-07-17 2020-07-17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496A true CN113949496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26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4689.8A Pending CN113949496A (zh) 2020-07-17 2020-07-17 波束足迹切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8608A1 (zh)
EP (1) EP4158944A4 (zh)
KR (1) KR20230040994A (zh)
CN (1) CN113949496A (zh)
WO (1) WO20220150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655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形切换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4474A1 (en) * 2004-10-18 2006-04-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cell sectorized by both an angle in azimuth and a distance from a base station
CN111343643B (zh) * 2016-12-30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切换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US10602520B2 (en) * 2017-03-24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ntrol beam switching
WO2019028728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NEW RADIO SYSTEM
CN109429261A (zh) * 2017-08-31 2019-03-0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WO2020145559A1 (ko) * 2019-01-08 2020-07-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비지상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하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655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形切换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8944A4 (en) 2023-11-29
EP4158944A1 (en) 2023-04-05
KR20230040994A (ko) 2023-03-23
WO2022015083A1 (en) 2022-01-20
US20230328608A1 (en)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70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SI-RS in RRC_idle/inactive state
US202203539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configuration for 5g next radio system
US107648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6171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E power saving in RRC_IDLE/INACTIVE STATE
KR20170016357A (ko) 빔 스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주기성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CN114303403A (zh) 移动iab网络的分布式pci管理
US20220104109A1 (en) Techniques for adaptatively requesting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JP2019534605A (ja) ビームの切替え
US11963028B2 (en) Dynamic and compact measurement report resolu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2202718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ified design of pdcch and rs based paging early indication
CN114270915A (zh) 移动iab网络中的pci改变的指示
US118825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2 SL-based UE-to-network relay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201040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b based cell chan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673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l communication
KR20220140602A (ko) V2x 통신에서 사이드 링크 측정을 수행하는 사용자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328608A1 (en) Methods, terminals and base stations for beam footprint handover
US202203299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and reporting of ue position in an ntn
WO2021247903A1 (en) Wideband and subband precoder selection
CN116711252A (zh) 用于带宽部分切换模式的技术
WO2024040424A1 (en) Decoupled downlink and uplink beam management
WO2023060463A1 (en) Spatial srs sounding adaptation in los mimo
US20230345413A1 (en) Paging enhancements for single-sim and multi-sim devices
US20240031812A1 (en) Fake cell detection
WO2023245591A1 (en) Measurement alignment in idle and inactive states
WO202404493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on a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 based on data path link metr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