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5045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5045A
CN113945045A CN202110209443.1A CN202110209443A CN113945045A CN 113945045 A CN113945045 A CN 113945045A CN 202110209443 A CN202110209443 A CN 202110209443A CN 113945045 A CN113945045 A CN 113945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ting
duct
freezing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94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5045B (zh
Inventor
张守杰
韩丽丽
张月
张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94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5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5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5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5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由冷冻室、冷藏室、风机容置腔;冷冻室后侧设有冷冻送风风道;冷藏室后侧设有冷藏送风风道;冷冻室后侧设有主风道,且主风道内设有蒸发器;主风道、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均与风机容置腔相连通;冷藏室的顶部设有于冷藏内胆的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的第二风幕风道,冷藏室的后侧设有上端与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且下端与风机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风幕风道;本发明能够实现冷藏室开门阶段的仅于冷藏室开口端形成风幕,有效增加进入风幕风道内的风量,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冷藏室开门时经过冷藏室的升温气流在返回主风道后进入冷冻室,有效减少了经过冷藏室后的升温气流对冷藏室温度的影响。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风幕又称空气幕,主要运用在制冷、空调、防尘、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等门口上方,能隔绝室内外空气,防止室内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同时,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的作用。
针对风冷冰箱产品,根据现有的试验测试:当环境温度为30℃时,冰箱开门10秒钟,箱内温度会上升5℃-6℃,如果打开1-2分钟,箱内的温度将会达到外界环境温度。关上冷藏门后,若使间室温度重新回到设定温度,压缩机至少要持续运行20分钟以上。现有技术下,冰箱在开门阶段存在大量的冷量流失,冰箱开门阶段不仅会给间室带来巨大的温度波动,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还会相应的增加冰箱的功耗。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冰箱,它包括:
冷冻室,其由冷冻内胆围成;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通过冷冻送风口与所述冷冻室相连通的冷冻送风风道;
冷藏室,其由冷藏内胆围成,并于其前端形成开口;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通过冷藏送风口与所述冷藏室相连通的冷藏送风风道;
主风道,其设于所述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
风机容置腔,其内安装有风机,且其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均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
第二风幕风道,设于所述冷藏室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
第一风幕风道,由下向上延伸至所述冷藏内胆的顶端,且其下端通过风幕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其上端与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
冷冻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
冷藏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风幕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
所述冷藏室关闭,所述风幕风门保持关闭;所述冷冻风门打开时,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冻送风口进入所述冷冻室;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
所述冷藏室打开,所述冷冻风门及冷藏风门关闭,所述风幕风门打开,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依次进入所述第一风幕风道、第二风幕风道,最终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
优选的,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远离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一侧;沿垂直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面,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重叠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下端设有冷藏进风口,所述第一风幕风道下端设有与所述冷藏进风口并列设置的所述风幕进风口;
所述冷藏风门设于所述冷藏进风口处,并控制所述冷藏进风口的开闭状态;所述风幕风门设于所述风幕进风口处,并控制所述风幕进风口的开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集成为双控风门;所述双控风门控制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其中之一打开,另一个关闭。
优选的,所述双控风门包括与所述风幕进风口相配合的风幕风门挡板、与所述冷藏进风口相配合的主送风风门挡板及控制所述风幕风门挡板和所述主送风风门挡板开关状态的齿轮传动机构。
优选的,垂直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风幕风道的尺寸记为第一风幕风道宽度D1;其中,D1∈[8,12],单位:mm。
优选的,垂直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的尺寸记为冷藏风道宽度D2;其中,D2∈[18,22],单位:mm。
优选的,垂直于所述冷藏室的顶壁的方向,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的尺寸记为第二风幕风道厚度H;其中,H∈[23,27],单位:mm。
优选的,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具有所述冷藏送风口的冷藏风道盖板;
所述冷藏风道盖板与冷藏内胆的后壁之间设有与所述冷藏风道盖板相贴合的冷藏风道泡沫件;其中,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与冷藏内胆的后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内形成有由下向上延伸到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顶端的所述第一风幕风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的中间区域设有微孔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由冷冻内胆围成的冷冻室、由冷藏内胆围成的冷藏室、安装有风机的风机容置腔;冷冻室后侧设有通过冷冻送风口与冷冻室相连通的冷冻送风风道;冷藏室后侧设有通过冷藏送风口与冷藏室相连通的冷藏送风风道;冷冻室后侧设有主风道,且主风道内设有蒸发器;主风道、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均与风机容置腔相连通;冷藏室的顶部设有于冷藏内胆的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的第二风幕风道,冷藏室的后侧设有上端与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且下端与风机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风幕风道;本发明根据冷藏室的开关状态打开不同的风道,一方面能够实现冷藏室开门阶段的仅于冷藏室开口端形成风幕,能够有效增加进入风幕风道内的风量,有利于在储藏间前端形成风速更强的风幕,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冷藏室开门时经过冷藏室的升温气流在返回主风道后进入冷冻室,有效减少了经过冷藏室后的升温气流对冷藏室温度的影响,确保储藏间开门阶段冷冻室的温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冰箱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冰箱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冰箱的冷藏室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冰箱的冷冻室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冷冻风道单元的冷冻风道泡沫件、风机及冷冻风门的装配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冷藏风道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冷藏风道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完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完全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风幕进风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风幕进风口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冷藏进风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冰箱的双控风门的冷藏进风口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冰箱的齿轮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冷藏室10;冷冻室11;冷藏内胆12;冷冻内胆13;风机18;冷冻风道壳体1;风机容置腔2;吸入口20;第一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冷冻送风口23;冷冻出风口24;冷冻风道后盖25;冷冻风道盖板26;收容腔27;冷冻风道泡沫件28;围板29;冷冻风门14;冷藏送风风道4;冷藏风道盖板41;冷藏风道泡沫件42;泡沫隔层43;冷藏送风口44;主风道3;第二风幕风道5;风幕出风口51;风幕风道盖板52;微孔风口53;第一风幕风道6;导风部7;转向区17;第一风道支路81;第二风道支路82;第三风道支路83;第四风道支路84;第一导风壁71;第二导风壁72;第三导风壁73;第四导风壁74;第一分板291;第二分板292;第一分区2a;第二分区2b;双控风门9;壳体91;风幕风门挡板92;冷藏风门挡板93;齿轮传动机构94;第一通孔95;第二通孔96;驱动电机94a;主传动齿轮940;第一传动齿轮941;第二传动齿942;第三传动齿轮943;第四传动齿轮944;第五传动齿轮945;第六传动齿轮946;啮齿区97a;光滑区97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2,一种冰箱,冰箱包括隔热的箱体,箱体限定多个隔热的储藏间以储藏食物等物品,且储藏间具有位于其前端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储藏间分别是位于上部的冷藏室10、位于底部的冷冻室11;其中,冷藏室10由冷藏内胆12所围成,冷冻室11由冷冻内胆13所围成。冷藏室10与冷冻室11的前端均形成有开口。储藏间可由各自对应的箱门关闭,箱门可以连接到箱体以旋转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储藏间。本发明中冷藏室10设置冷藏箱门,冷冻室11设置冷冻箱门。
冰箱具有形成闭环的蒸发式制冷系统,被配置为将低温空气供应到储藏间。本实施例中,冰箱具有单个蒸发式制冷系统,单个蒸发式制冷系统作为冷冻室11和冷藏室10的制冷系统,以单个送风系统给冷藏室10、冷冻室11送风。以下对单个蒸发式制冷系统对冷藏室10、冷冻室11制冷进行说明。
冷冻室11后侧设有用于输送冷气的冷冻风道单元,冷冻风道单元内形成有冷冻送风风道;冷藏室10后侧设有用于向冷藏室10内输送冷气的冷藏风道单元,冷藏风道单元内形成有冷藏送风风道4;其中,冷藏送风风道4内设有冷藏风门,且冷藏送风风道4上形成有连通冷藏送风风道4与冷藏室10的冷藏送风口44,以使低温空气由冷藏室10后侧进入冷藏室10内。
如图5所示,冷冻风道单元后壁与冷冻内胆13的后壁共同限定出主风道3,主风道3内设有蒸发器(图中未视出)。其中,冷冻室11与冷藏室10均与主风道3相连通,以使经过冷冻室11或冷藏室10后的升温空气返回主风道3内,并由主风道3内的蒸发器进行冷却降温。
如图5-图13所示,冷冻风道单元包括内部形成有冷冻送风风道的冷冻风道壳体1,冷冻风道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收容风机18的风机容置腔2;其中,风机容置腔2上形成有设于其上方的第二出风口22及设于其下方的第一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21连通风机容置腔2与冷冻送风风道,以将低温空气送到冷冻室11内;第二出风口22连通风机容置腔2与冷藏送风风道4,以将低温空气送到冷藏室10内。第一出风口21处设有冷冻风门14,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21,从而连通或隔断风机容置腔2与冷冻送风风道。当冷藏室10的箱门关闭时,冷冻风门14保持打开,冷藏风门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在冷藏风门关闭时,风机18吹出的风仅流向冷冻室11;当冷藏风门打开时,风机18吹出的风流向冷冻室11和冷藏室10,以确保两个间室的正常制冷。
冷冻风道壳体1设置有连通主风道3与冷冻送风风道的吸入口20,且冷冻风道壳体1上形成有供冷冻送风风道内冷气排入冷冻室11的冷冻送风口23;另外,冷冻风道单元下端与冷冻内胆13后壁共同限定出连通冷冻室11与主风道3的冷冻出风口24。
具体的,如图8-图9所示,冷冻风道壳体1包括形成有吸入口20的冷冻风道后盖25以及形成有冷冻送风口23的冷冻风道盖板26,冷冻风道盖板26与冷冻风道后盖25相对设置形成收容腔27;收容腔27内设于冷冻风道泡沫件28,且冷冻风道泡沫件28与冷冻风道盖板26靠近冷冻风道后盖25的表面相配合。冷冻风道泡沫件28与冷冻风道后盖25共同设限定出冷冻送风风道。
具体的,冷冻风道后盖25与冷冻风道盖板26可通过扣合的方式固定成一体。冷冻送风口23贯穿冷冻风道盖板26及冷冻风道泡沫件28后与冷冻送风风道相连通。
如图10-图13所示,冷冻风道泡沫件28靠近冷冻风道后盖25的一侧形成有围板29,围板29环绕冷冻风道后盖25上的吸入口20;围板29靠近冷冻风道后盖25的端部与冷冻风道后盖25相配合,以限定出风机容置腔2。围板29上形成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二出风口22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一出风口21;且第一出风口21连通风机容置腔2与冷冻送风风道,第二出风口22连通风机容置腔2与冷藏送风风道4。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围板29被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分离为第一分板291和第二分板292。即,第一分板291的上端部与第二分板292的上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二出风口22;第一分板291的下端部与第二分板292的下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出风口21。风机18的竖向对称面记为M1,第一出风口21与第二出风口22均与竖向对称面M1相垂直。
其中,竖向对称面M1将风机容置腔2分隔为分居于竖向对称面M1相对两侧的第一分区2a和第二分区2b;其中第一分区2a为风机容置腔2靠近第一分板291一侧的区域,第二分区2b为风机容置腔2靠近第二分板292一侧的区域。风机18旋转并带动气流流动,且气流流动方向与风机18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其中,风机18旋转时,第一分区2a内的气流沿风机18旋转方向向下流动,第二分区2b内的气流沿风机18旋转方向向上流动。
其中,平行于冷冻风道盖板26所在平面的投影中,风机18的旋转中心记为O;第一分板291的上端点记为A1,下端点记为B1;第二分板292的上端点记为B2,下端点记为A2;风机18的水平对称面记为M2。当风机18旋转时,第一分区2a内的气流由上端点A1流向下端点B1;第二分区2b内的气流由下端点A2流向上端点B2
第一分板291呈弧形,其中,第一分板291靠近风机18的侧壁上的点至风机18旋转中心O的距离记为第一风道间隙S1;由第一分板291的上端点A1向下至下端点B1,第一风道间隙S1的最小值记为S1min;其中,对应于最小的第一风道间隙S1min的第一分板291上靠近风机18的点记为第一风压最大点C1;直线OC1与直线OA1的夹角∠A1OC1记为α1,α1∈[25°,45°]。其中,∠A1OC1<∠B1OC1
其中,沿第一分板291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1至上端点A1,第一风道间隙S1逐渐增大;沿第一分板291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1至下端点B1,第一风道间隙S1逐渐增大。
在第一分区2a内,位于第一风压最大点C1处的风压最大;随着第一分板291侧壁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1向上端点A1靠近,风压减小,从而减小第一分板291对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量影响;同时,随着第一分板291侧壁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1向下端点B1靠近,风压减小,有利于低温空气进入第一出风口21,减少风量的损失。
第二分板292呈弧形,其中,第二分板292靠近风机18的侧壁上的点至风机18旋转中心O的距离记为第二风道间隙S2;由第二分板292的上端点B2向下至下端点A2,S2的最小值记为S2min;其中,对应于对应于最小的第二风道间隙S2min的第二分板292上靠近风机18的点记为第二风压最大点C2;直线OC2与直线OA2的夹角∠A2OC2记为α2,α2∈[25°,45°]。其中,∠A2OC2<∠B2OC2
其中,沿第二分板292由第二风压最大点C1至上端点B2,第二风道间隙S2逐渐增大;沿第二分板292由第二风压最大点C1至点下端点A2,第二风道间隙S2逐渐增大。
在第二分区2b内,位于第二风压最大点C2处的风压最大;随着第二分板292侧壁由第二风压最大点C2向上端点B2靠近,风压减小,有利于低温空气进入第二出风口22,减少风量的损失;同时,随着第二分板292侧壁由第二风压最大点C2向下端点A2靠近,风压减小,从而减小第二分板292对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量影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分板291与第二分板292关于风机18旋转中心O呈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分板291的上端点与第二分板292的下端点关于O中心对称,第一分板291的下端点A1与第二分板292的上端点关于O中心对称;第一风压最大点C1与第二风压最大点C2关于O中心对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从风机18靠近冷冻内胆一侧正视风机18,风机18顺时针旋转,风机18竖向对称面M1右侧区域为第一分区2a,第一分区2a内气流沿顺时针方向向下流动,且在第一风压最大点C1处的风压最大,气流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1向第一出风口21移动时,第一风道间隙S1逐渐增大,相应地风压逐渐减少,有效减少风量损失;
风机18竖向对称面M1左侧区域为第二分区2b,第二分区2b内气流沿顺时针方向向上流动;其中,且在第一风压最大点C2处的风压最大,气流由第一风压最大点C2向第二出风口22移动时,第二风道间隙S2逐渐增大,相应地风压逐渐减少,有效减少风量损失。
如图10、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冻风道泡沫件28下部设导风部7,且导风部7与风机容置腔2上的第一出风口21位置相对应,且导风部7的上端与围板29的下端设置有间隙,以由导风部7的上端与围板29的下端共同限定出转向区17。
由转向区17向上延伸形成第一风道支路81和第二风道支路82;其中,第一风道支路81与第二风道支路82分居于围板29的相对两侧;
由转向区17向下延伸形成第三风道支路83和第四风道支路84;其中,第三风道支路83与第四风道支路84分居于导风部7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沿上下方向,第一风道支路81与第三风道支路83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风道支路82与第四风道支路84的位置相对应。
以上第一风道支路81、第二风道支路82、第三风道支路83及第四风道支路84内均设有冷冻送风口23。另外,本实施例中,冷冻送风口23分层设置于风道支路内,以对冷冻室11分层送风,改善冷冻室11温度的均匀性。
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导风部7的横向宽度逐渐增大。导风部7包括位于其顶部的第一导风壁71和第二导风壁72;沿由上至下的方向,第一导风壁71与第二导风壁72各自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即第一导风壁71与第二导风壁72呈八字形设置。
由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气流一部分流向第一导风壁71,另一部分流向第二导风壁72;流向第一导风壁71的气流一部分沿第一导风壁71进入第三风道支路83,另一部分转向向上流动进入第一风道支路81;流向第二导风壁72的气流一部分沿第二导风壁72进入第四风道支路84,另一部分转向向上流动进入第二风道支路82。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壁71与第二导风壁72相交形成尖角形。导风部7包括位于第一导风壁71下侧的第三导风壁73及位于第二导风壁72下侧的第四导风壁74;其中,第三导风壁73、第一导风壁71、第二导风壁72、第四导风壁74依次相连接;且沿由上至下的方向,第三导风壁73与第四导风壁74各自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即第三导风壁73与第四导风壁74亦呈八字形设置。
第三导风壁73所在平面与第一导风壁71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α,α<180°;以上设置使第三导风壁73对进入第三风道支路83内的气流进行导向,减少第三导风壁73对气流的阻挡。
第四导风壁74所在平面与第二导风壁72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β,β<180°;以上设置使第四导风壁74对进入第四风道支路84内的气流进行导向,有效减少第四导风壁74对气流的阻挡。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壁71及第二导风壁72均向导风部7下凹陷;以上设置能够在确保第一导风壁71和第二导风壁72有效分流的同时确保部分气流转向进入相应的第一风道支路81或第二风道支路82。
第一导风壁71所在平面与第二导风壁72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γ,第三导风壁73所在平面与第四导风壁74所在平面的二面角记为θ,其中,θ<γ。以上设置在确保导向部7一方面能够分流低温空气,另一面使部分空气进行转向进入相应的风道支路,同时对部分低温空气进行导向。本发明的导向部与风机容置腔上的第一出风口的设置能够改善冷冻送风风道内的低温空气的分布均匀度,以使低温空气沿由上到下方向进入冷冻室11的气流量更均匀,减小冷冻室内部各区域的温差。
参见图3-图4所示,如图14-图15所示,冷藏内胆12的顶壁上设有第二风幕风道5,且第二风幕风道5于冷藏室10的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51。第二风幕风道5设于冷藏室10的顶部,其具有隐藏性,不影响冷藏室10的容积与外观,同样亦不影响储藏间顶部灯等配件的设置使用。
本实施例中,冷藏内胆12后侧设有与冷藏送风风道4平行设置的第一风幕风道6,第一风幕风道6由下向上延伸至冷藏内胆12的顶端,且第一风幕风道6的下端与所述风机容置腔2相连通,其上端与第二风幕风道5相连通。
具体的,冷藏风道单元包括设于冷藏内胆12的后壁上的冷藏风道盖板41。冷藏内胆12的顶壁上的风幕风道盖板52,风幕风道盖板52与冷藏内胆12的顶壁固定连接,且风幕风道盖板52与冷藏内胆12顶壁共同限定出第二风幕风道5,并于冷藏内胆12前端部形成风幕出风口51;其中,冷藏风道盖板41与风幕风道盖板52可以是一体形成的,但本实施例中,冷藏风道盖板41与风幕风道盖板52分开设置。
冷藏风道盖板41与冷藏内胆12的后壁之间设有冷藏风道泡沫件42。其中,冷藏风道泡沫件42与冷藏风道盖板41相贴合设置;且冷藏风道泡沫件42与冷藏内胆12的后壁共同限定出冷藏送风风道4。需要说明的是,风幕风道盖板52与冷藏内胆12的顶壁之间亦可设有风幕风道泡沫件,风幕风道泡沫件与风幕风道盖板52相贴合设置,且风幕风道泡沫件与冷藏内胆12顶壁共同限定出第二风幕风道5。
冷藏风道泡沫件42内形成有由下向上延伸到冷藏风道泡沫件42的顶端的第一风幕风道6。第一风幕风道6设于冷藏送风风道4靠近冷藏室10的开口的一侧;沿垂直于冷藏室10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风幕风道6与冷藏送风风道4相重叠。即沿冷藏内胆12的后壁设置有双层风道;其中双层风道中靠近箱门一侧的为第一风幕风道6,与第一风幕风道6相邻设置、并位于第一风幕风道6远离箱门一侧的为冷藏送风风道4。
第一风幕风道6上端与第二风幕风道5的后端相连通,第一风幕风道6与冷藏送风风道4通过泡沫隔层43相分隔。本实施例中,泡沫隔层43与冷藏风道泡沫件42一体成型。本发明中冷藏送风风道4与第一风幕风道6重叠排布的双层风道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冰箱的原有风道结构,并能够实现冰箱的冷藏室12在开门阶段的风幕出风,以有效阻断冷藏室12冷量的流失及冷藏室12内外的热量交换。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8一方面能够驱使风机容置腔2内的空气通过冷藏送风风道4由冷藏送风口44进入冷藏室12;另一方面能够驱使冷藏室12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风幕风道6、第二风幕风道5后由风幕出风口51导出,以于所述冰箱的前端形成风幕。
其中,如图4所示,垂直冷藏室10的开口所在平面方向,第一风幕风道6的尺寸记为第一风幕风道宽度D1,冷藏送风风道4的尺寸记为冷藏风道宽度D2;垂直于冷藏室10的顶壁的方向,第二风幕风道5的尺寸记为第二风幕风道厚度H。
其中,D1∈[8,12],单位:mm;若第一风幕风道宽度D1太小,第一风幕风道6的风道阻力过大,风量损失太多,风幕所形成的冷量隔离效果不明显;而第一风幕风道宽度D1太大,则会占用过多冷藏室10容积,造成冷藏室10的容积过小。本实施例中,D1=10mm。
冷藏送风风道4上根据冷藏室10内置物层架位置依次设有冷藏送风口44,用以保证冷藏室10每一层的制冷性能;其中,D2∈[18,22],单位:mm;本实施例中,D2=20mm。
第二风幕风道5靠近冷藏室10的开口端设有两个风幕出风口51,用以在冷藏室10的箱门打开期间于冷藏室10的前端形成风幕,减少开门期间温度上升;其中,H∈[23,27],单位:mm;本实施例中,H=25mm。
第二风幕风道5与冷藏室10顶壁重叠区域设有微孔风口53,用以给冷藏室10从上至下均衡释放低温空气;设于冷藏室10顶部的微孔风口53及设于冷藏室10后侧的冷藏送风口44使冷藏室10内形成三维的流动气流,有利于冷藏室10每个角落获得冷量,减少冷藏室10上下和左右温差,提高冷藏室10的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冷藏送风风道4与第一风幕风道6内均设置有风门,以根据需要连通或断开风机容置腔2与相应风道。其中,冷藏送风风道4内设置冷藏风门,第一风幕风道6内设置风幕风门,以各自控制相应风道的连通性。亦可设置双控风门9,即将冷藏风门与风幕风门结构集成为一体的双控风门9,并确保两个风门单独控制。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冷藏室10的冷量补充与冷藏室10的开口处形成风幕能够单独控制;在冷藏室20的箱门打开时,冷藏风门关闭,风幕风门打开时,风幕进风口关闭,风幕进风口打开,冷风通过风幕进风口进入第一风幕风道6,并经过第二风幕风道5,最终由风幕出风口51导出,以于冰箱前端形成风幕,隔绝冰箱与外界环境,以减少冰箱内外热交换,保持冰箱内部的低温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在冷藏室20的箱门打开时不向冷藏室10补充冷量,形成风幕的风量增加,有利于在冷藏箱门打开时,冷藏室10的开口处形成风速更强的风幕,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同时,亦避免经过冷藏室10的升温气流在返回主风道3后进入冷冻室11,有效减少了经过冷藏室10后的升温气流对冷藏室10温度的影响。
在冷藏室20的箱门关闭时,风幕风门关闭,冷藏风门打开时,冰箱根据设定向冷藏室10内补充冷量,而不在冷藏室10的开口处形成风幕。即在冷藏室10关闭状态下,风幕进风口关闭,仅能够通过冷藏送风风道4向冷藏室10送风,以实现冷藏室12内气流的循环。
风机18工作且冷冻风门14打开时,将空气由风机容置腔2通过冷冻送风风道导向冷冻送风口23,并由冷冻送风口23送入冷冻室11,气流于冷冻室11内流动,经过冷冻室11后的升温空气通过冷冻出风口24由冷冻室11进入主风道3,并于主风道3内经蒸发器冷却降温,最终通过吸入口20返回风机容置腔2,重复以上循环以实现冷冻室11的降温。
综上,风机18运行,主风道3内经过位于其内的蒸发器作用冷冻降温的空气通过吸入口20进入风机容置腔2。一方面,风机容置腔2内的低温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21进入冷冻送风风道,并由冷冻送风风道将其送至冷冻送风口23,最终由冷冻送风口23进入冷冻室11;低温空气在冷冻室11内流动,并在经过冷冻室11后通过冷冻出风口24由冷冻室11进入主风道3,由位于主风道3内的蒸发器冷却降温,以此形成循环对冷冻室11进行制冷。另一方面,风机容置腔2内的低温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22进入冷藏送风风道4,并由冷藏送风风道4将其通过冷藏送风口44送至冷藏室10;低温空气在冷藏室10内流动,并在经过冷藏室10后由冷藏室10进入主风道3,由位于主风道3内的蒸发器冷却降温,以此形成循环对冷藏室10进行制冷。另外,风机容置腔2内的低温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22进入第一风幕风道6内,并于冷藏室10的前端形成风幕。
具体的,第一风幕风道6的下端形成有风幕进风口,冷藏送风风道4的下端形成有与风幕进风口并列设置的冷藏进风口。风幕进风口与冷藏进风口处设有双控风门9,根据需要单独控制风幕进风口和冷藏进风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以使所述风幕进风口和所述冷藏进风口其中之一打开,另一个关闭。
如图16-图22所示,双控风门9包括固定于冷藏风道泡沫件42上的壳体91、风幕风门挡板92、冷藏风门挡板93及控制风幕风门挡板92和冷藏风门挡板93开关状态的齿轮传动机构94;壳体91上设有与风幕进风口相对的第一通孔95、与冷藏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通孔96;风幕风门挡板92与第一通孔95相对应,通过旋转打开或关闭风幕进风口;冷藏风门挡板93与第二通孔96相对应,通过旋转打开或关闭冷藏进风口。
如图16-图22所示,齿轮传动机构94包括驱动电机94a、与驱动电机94a相啮合的主传动齿轮940、均与主传动齿轮940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941和第二传动齿轮942、与第一传动齿轮941同轴固定的第三传动齿轮943、与第二传动齿轮942同轴固定的第四传动齿轮944、固定有风幕风门挡板92并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相配合的第五传动齿轮945及固定有冷藏风门挡板93并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相配合的第六传动齿轮946。由上述传动设置可知,第三传动齿轮943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并均与驱动电机94a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
其中,第三传动齿轮943与第四传动齿轮944上均设有啮齿区97a和光滑区97b;
双控风门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16-图17所示,风幕风门挡板92与冷藏风门挡板93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处于啮合与分离(与光滑区97b作用)的临界点,同时,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也处于啮合与分离(与光滑区97b作用)的临界点。
驱动电机94a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三传动齿轮943和第六传动齿轮946均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啮齿区97a产生啮合;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光滑区97b作用,以与第四传动齿轮944分离。
反之,驱动电机94a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第三传动齿轮943和第六传动齿轮946均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光滑区97b作用,以与第三传动齿轮943分离;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啮齿区97a产生啮合。
即本实施例中双控风门初始状态设定下,有以下两种情况的控制:
(1)如图18-图19所示,在驱动电机94a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啮合,并带动风幕风门挡板92旋转,以打开风幕进风口;此时,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光滑区97b作用,冷藏风门挡板93保持关闭状态。
而当风幕风门挡板92由打开状态回到关闭状态时,驱动电机94a反向旋转(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五传动齿轮945仍与第三传动齿轮943啮合,并带动风幕风门挡板92反向旋转,以关闭风幕进风口;此时,第六传动齿轮946仍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光滑区97b作用,冷藏风门挡板93保持关闭状态。
(2)双控风门初始状态下,如图20-图21所示,在驱动电机94a沿第二方向旋转时(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啮合,并带动冷藏风门挡板93旋转,以打开冷藏进风口;此时,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光滑区97b作用,风幕风门挡板92保持关闭状态。
而当冷藏风门挡板93由打开状态回到关闭状态时,驱动电机94a反向旋转(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第六传动齿轮946仍与第四传动齿轮944啮合,并带动冷藏风门挡板93反向旋转,以关闭冷藏进风口;此时,第五传动齿轮945仍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光滑区97b作用,风幕风门挡板92保持关闭状态。
综上说明可知:
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啮齿区97a啮合以打开或关闭风幕进风口时,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光滑区97b相配合,且冷藏风门挡板93关闭冷藏进风口;
第五传动齿轮945与第三传动齿轮943的光滑区97b相配合,且风幕风门挡板92关闭风幕进风口时;第六传动齿轮946与第四传动齿轮944的啮齿区97a啮合,以打开或关闭冷藏进风口;
以上设置能够实现在同一驱动电机94a作用下,风幕风门挡板92与冷藏风门挡板93同一时间仅一个打开的控制。
当冰箱关门时,此时驱动电机94a沿第二方向旋转运动,以带动冷藏风门挡板93旋转,打开冷藏进风口,风幕出风关闭,主送风打开。
当冰箱开门时,此时驱动电机94a沿第一方向旋转运动,以带动风幕风门挡板92旋转,打开风幕进风口,风幕出风打开,主送风关闭。
本发明在冷藏室开门阶段,关闭冷冻风门及冷藏风门,仅打开风幕风门,能够有效增加进入风幕风道内的风量,有利于在储藏间前端形成风速更强的风幕,提高冷量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关闭冷冻风门,避免冷藏室开门阶段经过冷藏室的升温气流在返回主风道后进入冷冻室,有效减少了经过冷藏室后的升温气流对冷藏室温度的影响,确保储藏间开门阶段冷冻室的温度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冰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冷冻室,其由冷冻内胆围成;所述冷冻室后侧设有通过冷冻送风口与所述冷冻室相连通的冷冻送风风道;
冷藏室,其由冷藏内胆围成,并于其前端形成开口;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通过冷藏送风口与所述冷藏室相连通的冷藏送风风道;
主风道,其设于所述冷冻室后侧,且其内设有蒸发器;
风机容置腔,其内安装有风机,且其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均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
第二风幕风道,设于所述冷藏室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风幕风道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开口端形成风幕出风口;
第一风幕风道,由下向上延伸至所述冷藏内胆的顶端,且其下端通过风幕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其上端与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相连通;
冷冻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冻送风风道;
冷藏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风幕风门,连通或阻断所述风机容置腔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
所述冷藏室关闭,所述风幕风门保持关闭;所述冷冻风门打开时,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冻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冻送风口进入所述冷冻室;所述冷藏风门打开时,低温空气进入所述冷藏送风风道,并由所述冷藏送风口进入所述冷藏室;
所述冷藏室打开,所述冷冻风门及冷藏风门关闭,所述风幕风门打开,风机作用下,低温空气依次进入所述第一风幕风道、第二风幕风道,最终由所述风幕出风口导出,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形成风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远离所述冷藏室的开口端一侧;沿垂直于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面,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幕风道重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风道下端设有冷藏进风口,所述第一风幕风道下端设有与所述冷藏进风口并列设置的所述风幕进风口;
所述冷藏风门设于所述冷藏进风口处,并控制所述冷藏进风口的开闭状态;
所述风幕风门设于所述风幕进风口处,并控制所述风幕进风口的开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集成为双控风门;所述双控风门控制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的开关状态,以使所述冷藏风门和风幕风门其中之一打开,另一个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控风门包括与所述风幕进风口相配合的风幕风门挡板、与所述冷藏进风口相配合的主送风风门挡板及控制所述风幕风门挡板和所述主送风风门挡板开关状态的齿轮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垂直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风幕风道的尺寸记为第一风幕风道宽度D1;其中,D1∈[8,12],单位: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垂直所述冷藏室的开口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冷藏送风风道的尺寸记为冷藏风道宽度D2;其中,D2∈[18,22],单位: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冷藏室的顶壁的方向,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的尺寸记为第二风幕风道厚度H;其中,H∈[23,27],单位:mm。
9.根据权利要求1-8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室后侧设有具有所述冷藏送风口的冷藏风道盖板;
所述冷藏风道盖板与冷藏内胆的后壁之间设有与所述冷藏风道盖板相贴合的冷藏风道泡沫件;其中,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与冷藏内胆的后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冷藏送风风道;
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内形成有由下向上延伸到所述冷藏风道泡沫件顶端的所述第一风幕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8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幕风道的中间区域设有微孔风口。
CN202110209443.1A 2021-02-25 2021-02-25 冰箱 Active CN113945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443.1A CN113945045B (zh) 2021-02-25 2021-02-25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443.1A CN113945045B (zh) 2021-02-25 2021-02-25 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5045A true CN113945045A (zh) 2022-01-18
CN113945045B CN113945045B (zh) 2023-04-18

Family

ID=7932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9443.1A Active CN113945045B (zh) 2021-02-25 2021-02-25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50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3366A (zh) * 2022-03-02 2022-04-22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18A (zh) * 1996-06-12 1998-0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8045797A (ja) * 2006-08-11 2008-02-28 Fukushima Industries Corp オープンショーケース
CN103673465A (zh) * 2012-09-12 2014-03-26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用于大容积风冷冰箱的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WO2014198152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电冰箱
CN105486001A (zh) * 2015-12-22 2016-04-1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门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79280A (zh) * 2016-12-28 2017-05-1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75795U (zh) * 2017-07-03 2018-01-12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发加湿风道的立式制冷展示柜
CN107621119A (zh) * 2017-10-16 2018-01-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风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冰箱
CN207247666U (zh) * 2017-03-20 2018-04-1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冰箱
CN108433387A (zh) * 2018-05-02 2018-08-24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新型中草药分类储藏柜
CN109716046A (zh) * 2016-12-15 2019-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0762062A (zh) * 2019-11-18 2020-02-07 应辉 风扇以及风扇更换过滤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18A (zh) * 1996-06-12 1998-0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8045797A (ja) * 2006-08-11 2008-02-28 Fukushima Industries Corp オープンショーケース
CN103673465A (zh) * 2012-09-12 2014-03-26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用于大容积风冷冰箱的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WO2014198152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电冰箱
CN105486001A (zh) * 2015-12-22 2016-04-1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门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16046A (zh) * 2016-12-15 2019-05-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6679280A (zh) * 2016-12-28 2017-05-1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47666U (zh) * 2017-03-20 2018-04-17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冰箱
CN206875795U (zh) * 2017-07-03 2018-01-12 宣城市艺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发加湿风道的立式制冷展示柜
CN107621119A (zh) * 2017-10-16 2018-01-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风门装置以及具有它的冰箱
CN108433387A (zh) * 2018-05-02 2018-08-24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新型中草药分类储藏柜
CN110762062A (zh) * 2019-11-18 2020-02-07 应辉 风扇以及风扇更换过滤器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3366A (zh) * 2022-03-02 2022-04-22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5045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4195B2 (en) Refrigerator
KR101328959B1 (ko) 음식물 보관기기
JP4694853B2 (ja) 冷蔵庫および冷蔵庫の冷気流路構造
WO2017113769A1 (zh) 一种风直冷变换式冰箱
CN106679287A (zh) 冰箱的风量调节装置
CN113945045B (zh) 冰箱
KR101740333B1 (ko) 냉장고
CN113915867A (zh) 冰箱
CN107120894B (zh)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CN214371196U (zh) 冰箱
US20090113921A1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foo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4371195U (zh) 冰箱
CN106895639B (zh) 多温区风冷式制冷设备
CN113446778A (zh) 冰箱
JP2003075048A (ja) 電気冷蔵庫
KR20150045796A (ko) 김치냉장고
JP4630849B2 (ja) 冷蔵庫
CN216592387U (zh) 冰箱
CN113758101A (zh) 风冷冰箱
JPS62288468A (ja) 5温度式冷蔵庫
CN21453699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9995638U (zh) 冰箱
CN216522589U (zh) 冰箱
CN214536990U (zh) 风冷冰箱
CN21903725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736 No. 8 Haixin Avenue,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isense refriger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No.399,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