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330B -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330B
CN113938330B CN202010604440.3A CN202010604440A CN113938330B CN 113938330 B CN113938330 B CN 113938330B CN 202010604440 A CN202010604440 A CN 202010604440A CN 113938330 B CN113938330 B CN 113938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oad
power
load adjustmen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44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330A (zh
Inventor
顾超
项建
卢清
季桂荣
付世勇
要长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44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330B/zh
Priority to US17/360,630 priority patent/US11876382B2/en
Priority to EP21182292.9A priority patent/EP393416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93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6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power
    • H04B10/808Electrical power feeding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45Details regarding the feeding of energy to the node from the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供电技术领域。该包括: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的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其中,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的多个数据端口;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本申请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自动识别。

Description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许多设备(如路由器和摄像头)在工作时需要由其他设备供电。这一类工作时需要由其他设备供电的设备称为受电设备(powered devic,PD)。为受电设备供电的设备称为电源。
通常的,电源部署在受电设备本地。因此,在部署受电设备时,还需要根据受电设备的部署位置,在受电设备本地部署电源。
但是,在受电设备本地部署电源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及装置、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受电设备要本地部署电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的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其中,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的多个数据端口;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供电设备用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在受电设备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后,由于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功率发生变化,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因此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能够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
其中,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并且,调节协商负载可以包括:将协商负载与受电设备的受电端口连通,或断开协商负载与受电端口的连接状态。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此时,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可以使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因各个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不同,能够便于供电设备根据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更准确地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此时,供电设备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当供电设备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设备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可以减少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耗费的总时间,缩短该多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这样一来,向不同受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不会互相干扰,能够降低供电设备的工作负荷。
其中,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可选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不同可以表现为: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其中,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M小于或等于2n
当供电设备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在用数据端口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供电设备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与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与第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受电设备为多个受电设备中的任一个。
当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时,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供电设备在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和第一数据端口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供电端口为多个供电端口中的任一个,第一数据端口为多个数据端口中的一个。
具体的,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当根据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
其中,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第一供电端口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输出功率不变,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排列组合由二进制数0和二进制数1组成,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二进制数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
可选的,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供电设备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仅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自身的抽取功率的变化情况互不相同时,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因各个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不同,能够便于供电设备根据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更准确地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状态维持指示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当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时,受电设备在该过程中所消耗功率的变化量不包括因工作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量,使得该变化量主要为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所需操作而发生的功率变化,因此能够排除因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使受电设备所的抽取功率产生的变化,能够排除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对识别连接方式的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了识别连接方式的准确性。
可选的,负载调节指示还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可选的,数据线缆包括光纤。
相应的,当数据线缆为光纤时,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可以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之间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时,能够支持更大传输带宽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受电设备接收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其中,受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与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受电设备的数据端口经由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的数据端口连接;受电设备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节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开关与受电端口及协商负载连接。
受电设备接收到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后,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由于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功率发生变化,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使得供电设备可以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并且,由于受电设备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保证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由于受电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执行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并根据该过程检查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提高了对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管理的灵活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管理电路、处理器、多个数据端口和多个供电端口,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多个供电端口,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多个数据端口;处理器用于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处理器还用于从供电管理电路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可选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可选的,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可选的,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其中,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M小于或等于2n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用数据端口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和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与第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受电设备为多个受电设备中的一个。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和第一数据端口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供电端口为多个供电端口中的任一个,第一数据端口为多个数据端口中的一个。
可选的,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当根据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
其中,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第一供电端口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输出功率不变,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排列组合由二进制数0和二进制数1组成,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二进制数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仅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所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可选的,处理器还用于: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状态维持指示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可选的,负载调节指示还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可选的,数据线缆包括光纤。
可选的,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受电设备,受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协商负载、开关、数据端口和受电端口,开关与受电端口及协商负载连接,受电端口用于经由供电线缆与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数据端口用于经由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的数据端口连接;处理器用于接收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调节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节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与多个受电设备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电设备设置有协商负载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受电设备设置有协商负载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波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供电设备(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01和多个受电设备02。供电设备01与每个备电设备之间均连接有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供电设备01可以是交换机等,受电设备02可以是路由器和摄像头等。
其中,供电设备01和受电设备02之间通过数据线缆传输数据信号。例如,供电设备01可以通过数据端口向受电设备02发送指示调整受电设备02的工作状态的数据信号,受电设备02可以通过数据端口向供电设备01发送指示受电设备02的工作状态的数据信号。
供电设备01通过供电线缆向受电设备02供电。供电线缆与数据线缆配合使用实现供电设备01对受电设备02的供电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供电设备01和受电设备02之间通过使用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实现连接,使得供电设备01能够在远端向受电设备02供电,因此在设备受电设备02时,无需在受电设备02本地部署电源,为部署受电设备02提供了便利。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数据线缆可以为光纤。供电线缆可以是任一种能够供电的线缆,如铜缆(其中有两根或更多铜线)等。并且,光纤和铜缆可以彼此独立,也可以包裹在同一外壳中,或部分的被包裹在同一外壳中。该被同一外壳包裹的光纤和铜缆组成的整体称为光电复合线缆。
目前,在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技术中,供电设备01通过双绞线向受电设备02供电。PoE技术最长可以支持100米的传输距离,且同时能够支持10Gbps(Gbps表示每秒1000兆)的数据传输和90瓦的供电。但随着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例如传输带宽可能增加到25Gbps甚至100Gbps,传输距离可能增加到200米或者更长,此时双绞线已无法满足要求,而该光电复合线缆能够提供较大的传输带宽,并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因此,供电设备01和受电设备02之间通过光电复合线缆连接,能够支持更大传输带宽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供电设备01具有多个供电端口和多个数据端口。受电设备02具有受电端口和数据端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供电设备01的数据端口和受电设备02的数据端口,将供电设备01的数据端口称为第一数据端口,将受电设备02的数据端口称为第二数据端口。如图2所示,多个受电设备02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01的多个供电端口(如图2中斜线填充的方格所示),多个受电设备02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供电设备01的多个第一数据端口(如图2中横线填充的方格所示)。
由于供电设备需要联合使用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对同一受电设备进行控制,且在用数据端口和供电线缆将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进行连接后,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不一定能够一一对应匹配,或者在匹配完成后线缆之间可能又出现了交叉,因此识别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即识别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在该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每个数据端口一般发送一个负载调节指示),以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然后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并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这样一来,在受电设备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负载后,由于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抽取功率发生变化,使得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因此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能够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并且,由于该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能够自动化地执行,能够有效地保证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其中,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并且,调节负载可以包括:增大受电设备的负载,或减小受电设备的负载。
可选的,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可以完全相同、部分相同或互不相同。并且,负载调节方式不同可以以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其中,多个受电设备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是指多个受电设备在不同时刻开始调节自身的负载。多个受电设备负载调节时长不同是指多个受电设备调节自身的负载的持续时长不同。或者,当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关系的过程中均需要多次调节负载时,多个受电设备负载调节时长不同是指多个受电设备每次调节负载的时长不同。并且,同一受电设备多次调节负载的时长可以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互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多个受电设备负载调节次数不同是指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调节自身的负载,且不同受电设备在该过程中调节自身负载的总次数不同。多个受电设备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是指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均多次调节自身的负载,且不同受电设备在多次调节过程中调节负载的时间间隔不同。并且,同一受电设备多次调节负载的时间间隔可以全部相同、部分相同或互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其中,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二进制数0或二进制数1)表示不调节负载,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如果表示不调节负载二进制数为二进制数1,则另一二进制数为二进制数0;如果表示不调节负载二进制数为二进制数0,则另一二进制数为二进制数0)表示调节负载,M小于或等于2n。其中,排列组合中二进制数所指示的“调节负载”和“不调节负载”是针对受电设备接收到负载调节指示前的状态而言。并且,一个时间单位的长度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一个时间单位可以为1秒、2秒或5秒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假设供电设备向4个(即22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了4个负载调节指示,该4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2(即n=2)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4个受电设备分别按照2为二进制数的4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该4个排列组合分别为00、01、10和11。其中,每个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如01中的第一位二进制数为0,其指示受电设备在第一个时间单位内不调节负载,01中的第二位二进制数为1,其指示受电设备在第二个时间单位内调节负载。
可选的,供电设备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以下两种可实现方式为例对其进行说明。
在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此时为便于区分供电端口因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需要互不相同。
当供电设备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设备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可以减少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耗费的总时间,缩短该多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
在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可以依次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其中,供电设备依次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是指在向一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再向未被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受电设备中的一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如此循环直至向多个受电设备均发送了负载调节指示。并且,供电设备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预先由用户指定,也可以根据多个供电端口的设置位置,还可以是供电设备自己规定的顺序,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不限定。
供电设备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时,向不同受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不会互相干扰,能够降低供电设备的工作负荷。
可选的,供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可以通过数据信号中的字段实现。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数据信号中可以携带有识别协商字段,该识别协商字段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赋值,不同赋值所指示的内容不同。并且,当负载调节指示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时,识别协商字段可以包括多个子字段,多个子字段分别指示该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当负载调节指示包括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负载调节时长、负载调节次数、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等多方面内容时,识别协商字段可以包括多个子字段,多个子字段分别指示该多方面的内容。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当供电设备在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protocol,LLDP)帧中向受电设备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如表1所示,该LLDP报文中可以携带有长度为30比特的识别协商字段。该识别协商字段包括5个子字段,该5个子字段分别指示是否调节负载、负载调节时长、负载调节次数、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该5个子字段的长度分别为2比特、4比特、4比特、4比特和16比特。
并且,当同一子字段的赋值不同时,该子字段所表示的含义不同。例如,如表1所示,当指示是否调节负载的子字段1的赋值为01时,其指示调节负载。当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关系的过程中均需要多次调节负载时,若指示负载调节时长的子字段2的赋值为1时,其指示每次负载调节的时长为1秒,……,若指示负载调节时长的子字段的赋值为F(用十六进制表示)时,其指示每次负载调节的时长为16秒。当指示负载调节次数的子字段3的赋值为1时,其指示在识别连接关系的过程中总共调节负载1次,……,当指示负载调节次数的子字段3的赋值为F时,其指示在识别连接关系的过程中总共调节负载16次。当指示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的子字段4的赋值为1时,其指示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为1秒,……,当指示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的子字段的赋值为F时,其指示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为16秒。当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的子字段5的赋值为0001时,其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1毫瓦,……,当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的子字段5的赋值为FFFF时,其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65.536瓦。
表1
Figure BDA0002560455430000081
在一种实现场景中,供电设备还可以控制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相应的,受电设备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控制,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受电设备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的过程中,上受电设备接收到调节自身工作状态的指示时,受电设备可以不对该调节自身工作状态的指示进行响应。例如,当受电设备为摄像头时,在摄像头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的过程中,若摄像头接收到了指示切换工作模式的指令,则摄像头不对该指令进行响应,以避免因切换工作模式导致自身的抽取功率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在受电设备接收到调节自身工作状态的指示时,受电设备还可以预估该指示的响应过程所需的时长,若该指示的响应过程所需的时长大于识别连接状态的过程所需的时长,表明根据该指示调节工作状态所引起的功率变化不在识别连接状态的过程中发生,则受电设备也可以响应该指示。
当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时,受电设备在该过程中所消耗功率的变化量不包括因工作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量,使得该变化量主要为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所需操作而发生的功率变化,因此能够排除因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使受电设备所的抽取功率产生的变化,能够排除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对识别连接方式的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了识别连接方式的准确性。
在控制受电设备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负载调节指示还可以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可选的,当负载调节指示通过数据信号中的字段实现时,识别协商字段还可以包括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是否维持自身工作状态的字段。例如,如表2所示,当负载调节指示在LLDP帧中发送时,识别协商字段还可以包括子字段6。该子字段6具有两种赋值01和00。当子字段6的赋值为01时,子字段6指示受电设备开始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当子字段6的赋值为00时,子字段6指示受电设备停止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表2
Figure BDA0002560455430000091
在控制受电设备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的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还可以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其中,状态维持指示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可选的,供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可以通过数据信号中的字段实现。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数据信号中可以携带有状态指示字段,该状态指示字段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赋值,不同赋值所指示的内容不同,且其中一种赋值指示数据信号的接收端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例如,当状态维持指示在LLDP帧中发送时,该LLDP报文中可以携带有长度为2比特的状态指示字段。该状态指示字段具有两种赋值01和00。当状态指示字段的赋值为01时,状态指示字段指示受电设备开始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当状态指示字段的赋值为00时,状态指示字段指示受电设备停止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并且,状态维持指示和负载调节指示可以在一个数据信号中发送,或者在不同信号中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状态维持指示和负载调节指示均通过数据信号中的字段实现时,用于表示状态维持指示的字段和用于表示负载调节指示的字段可以携带在同一个数据信号中,或者,两者可以分别携带在两个数据信号中。进一步的,当用于表示状态维持指示的字段和用于表示负载调节指示的字段携带在同一个数据信号中时,数据信号还可以指示受电设备在开始维持工作状态不变的指定时长后,根据负载调节指示调节自身负载。当用于表示状态维持指示的字段和用于表示负载调节指示的字段分别携带在两个数据信号中时,携带表示负载调节指示的字段的数据信号可以在向受电设备发送携带表示状态维持指示的字段的数据信号后的指定时长后发送。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表示状态维持指示的状态指示字段和用于表示负载调节指示的识别协商字段携带在同一个数据信号中时,该数据信号的信号格式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560455430000101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设备控制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还可以预先协商:当受电设备接收到负载调节指示时,受电设备则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则在受电设备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时,受电设备即可控制自身以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另外,当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时,在执行步骤301之前,供电设备还可以先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仅当供电设备确定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后,供电设备再执行该步骤301。其中,“仅当”是指供电设备确定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时,不执行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的步骤。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多个供电端口因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具有区分性,供电设备才能够根据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准确地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其中,在制造受电设备的过程中,可以预先在受电设备中设置根据负载调节指示调整负载的默认方式,并在受电设备中存储调节负载引起受电设备的抽取功率的变化情况。在供电设备需要识别与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时,供电设备可以控制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调节各自负载引起自身抽取功率的变化情况,使得供电设备可以根据该变化情况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多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并且,供电设备可以通过判断每两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自身抽取功率的变化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差值阈值,以确定每两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自身的抽取功率的变化情况是否互不相同,并在多个受电设备中每两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自身的抽取功率的变化值的差值均大于差值阈值时,确定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互不相同。
步骤302、多个受电设备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各自的负载。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由于受电设备在其工作模式下会产生功耗,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受电设备在工作模式下的负载,实现对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可以专门为受电设备设置协商负载,且该协商负载可以设置在受电设备的外壳的内部或外部。例如,每个受电设备中可以均配置有协商负载,在受电设备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后,受电设备可以根据该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使得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发生变化。并且,每个受电设备中可以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协商负载,该多个协商负载被调节时引起的功率变化幅度不同。当受电设备中配置有多个协商负载时,负载调节指示还可以指示需要被调节的协商负载,相应的,受电设备可以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指定的协商负载,或者,受电设备可以用户的预先配置调整多个协商负载中指示的一个协商负载。
作为受电设备的一种可选结构,受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协商负载、开关、第二数据端口和受电端口,且开关与受电端口及协商负载连接。在处理器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后,可以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节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其中,协商负载可以为电阻。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在受电设备的受电回路上设置协商负载R,图4和图5中PD表示受电设备的外壳。并且,如图4所示,协商负载R和开关K可以串联。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协商负载未接入受电设备的受电回路中,受电设备的负载不包括该协商负载。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协商负载接入受电设备的受电回路中,受电设备的负载包括该协商负载。因此,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合状态能够改变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或者,如图5所示,协商负载R和开关K可以并联。此时,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协商负载接入受电设备的受电回路中,受电设备的负载包括该协商负载。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协商负载被开关短路,受电设备的负载不包括该协商负载。因此,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合状态能够改变协商负载对受电端口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专门为受电设备设置协商负载时,协商负载的额定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考虑到协商负载散热、协商负载的额定功率与识别误差等因素,协商负载的额定功率可以为1瓦。
步骤303、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受电设备调节自身负载后,受电设备的抽取功率会发生变化,为受电设备供电的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会相应发生变化,且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负载的受电设备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体现。因此,供电设备可以在调节负载前后,分别获取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并根据调节负载前后的输出功率,确定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例如,在调节负载前,若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1至供电端口10的输出功率均为10瓦,在调节协商负载后,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是11瓦,供电端口2至供电端口10的输出功率均为10瓦,则可以确定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发生了变化,且变化幅度为1瓦。
其中,供电设备获取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采用供电设备中内置的电流检测器检测供电端口的端口电流,并采用供电设备中内置的电压检测器检测供电端口的端口电压,并根据该端口电流和端口电压获取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并且,供电设备获取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实现方式也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的获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输出功率变化不限于通过变化幅度表示,也可以通过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等表现形式表示。例如,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为输出功率的波形。或者,当采用高电平表示调节负载后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采用低电平表示为调节负载时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则可以采用包括高电平和低电平中至少一个电平的波形表示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或采用不同时间单位内电平按时序排列的电平序列(如二进制序列)表示。或者,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为对输出功率的波形按照周期进行采样后,采样数据按照采样时间排列组成的采样序列。或者,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为按周期检测到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时,检测到的输出功率按照检测时间排列组成的变化序列。其中,当按照周期对输出功率的波形进行采样时,可以在周期的中间时间段中采样,以避开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由于在按照周期调整负载时,输出功率在周期的中间时间段比较稳定,因此在周期的中间时间段中采样能够保证获取的输出功率的准确度。类似的,当按照周期检测输出功率时,可以在周期的中间时间段中检测,以保证检测的输出功率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假设若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二进制数排列组合1010,在四个时间单位中调节了协商负载,且调节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抽取功率增大,使受电设备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相应增加,若使用二进制数1表示该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增加,使用二进制数0表示该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不变,则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可以使用二进制序列1010表示。
并且,当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方式不同时,供电设备获取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的时机也不同。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对应于供电设备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的可实现方式,由于分别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互不相同,该多个受电设备所连接的供电端口因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也会互不相同,则可以根据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相应获取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
例如,当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不同通过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反映时,由于这些不同需要在动态过程中体现,则供电设备可以在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持续监测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对应于供电设备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的实现方式,供电设备可以在每次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获取供电设备的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供电设备与多个受电设备初始连接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此时,在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前,受电设备连接的供电端口的功耗可称为受电设备的基本功耗。由于在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初始连接后,受电设备的基本功耗不会受到受电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影响,因此能够保证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变化准确地反映负载调节情况,进而保证根据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变化识别连接方式的准确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设备可以在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的指定时长后,再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该指定时长至少等于受电设备根据负载调节指示调节负载所使用的时长与调节负载后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长之和。并且,该指定时长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指定时长可以为3秒,本申请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04、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当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方式不同时,该步骤304的实现过程不同。下面分别以步骤301中提供的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两种可实现方式为例,对该步骤304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对应于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由于分别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互不相同,该多个受电设备所连接的供电端口因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会互不相同,即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与多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一一对应,则供电设备可以在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和第一数据端口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其中,第一供电端口为多个供电端口中的任一个,第一数据端口为多个数据端口中的一个。
可选的,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通过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通过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引起的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相同。
如前所述,负载调节方式不同可以包括多种情况,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也会包括多种情况。例如,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负则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负载调节时长不同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在发生变化的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次数不同。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间隔不同。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幅值不同。负载调节方式不同由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中多种的组合反映时,则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可以表现为以上与负载调节不同对应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的不同中多种的组合反映。并且,当输出功率变化通过变化趋势表示时,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不同表现为该变化趋势不同。相应的,可以根据输出功率变化的以上形式,确定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是否与通过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
例如,当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时,若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根据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其中,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第一供电端口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输出功率不变,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并且,第j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在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在误差范围内持续保持为增加或减少了Δx,或表示对输出功率的采样数据指示输出功率在误差范围内增加或减少了Δx。
对应于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当供电设备依次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设备会在每次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获取供电设备的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因此,在供电设备向一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若供电设备的一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发生了变化,该输出功率变化必然是由于调节该受电设备的负载引起的,则该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与向该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均与该受电设备连接。也即是,供电设备在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与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一数据端口,与第一受电设备连接。
可选的,在供电设备向一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若供电设备的一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发生了变化,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该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和负载调节指示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引起的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是否相同,当该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和负载调节指示在误差允许的情况下引起的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相同时,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与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第一数据端口,与第一受电设备连接,以进一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304之前,供电设备还可以先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仅当在确定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后,供电设备再执行该步骤304。其中,“仅当”是指供电设备确定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变化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时,不执行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的步骤。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多个供电端口因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准确地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执行完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4后,若未能明显确定一些第一数据端口和一些供电端口与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可能是因为负载调节过程中无法明显得到一些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或是因为碰巧多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均发生了相同的变化,此时,可以重复执行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4,直至确定所有第一数据端口和所有供电端口与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使用具体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在第一个例子中,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的组合反映。在多个受电设备分别通过供电线缆和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连接,并确定供电设备能够通过供电线缆向所有受电设备供电,供电设备与所有受电设备均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后,可以通过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交互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其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供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例如,假设供电设备共有4个供电端口和4个第一数据端口,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获取的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1,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为P2,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为P3,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为P4。
步骤S12、供电设备向所有受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以指示所有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12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供电设备向受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之前,可以先获取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供电端口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并在多个受电设备中每两个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供电端口输出功率的变化值的差值均大于差值阈值时,向受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
步骤S13、受电设备根据状态维持指示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13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S14、供电设备通过多个第一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该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且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的组合反映。
该步骤S14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假设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受电设备共有四个,且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1向受电设备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时长为1秒,负载调节次数为4次,4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为1秒。即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1按照二进制数的排列组合10101010在8个时间单位中调节负载。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2向受电设备2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时长为2秒,负载调节次数为2次,2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为2秒。即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2按照二进制数的排列组合11001100在8个时间单位中调节负载。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3向受电设备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时长为3秒,负载调节次数为2次,2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为3秒。即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3按照二进制数的排列组合11100011在8个时间单位中调节负载。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4向受电设备4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时长为4秒,负载调节次数为1次。即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4按照二进制数的排列组合11110000在8个时间单位中调节负载。
当采用低电平表示不调节负载,高电平表示调节负载时,4个受电设备调节负载的波形如图6所示,其中波形11为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1向受电设备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对应的变化波形,波形12为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2向受电设备2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对应的变化波形,波形13为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3向受电设备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对应的变化波形,波形14为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4向受电设备4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对应的变化波形。
步骤S15、多个受电设备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各自的协商负载。
该步骤S15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2的实现过程。例如,当多个受电设备中均设置有协商负载,且协商负载、开关和受电端口的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则各个受电设备接收到负载调节指示后,可以按照各自接收到的负载调节指示,通过控制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整协商负载与受电端口的连接状态。
步骤S16、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该步骤S16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3的实现过程。
例如,假设多个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均为电阻,且多个受电设备的电阻的阻值相同,当将图4所示的电阻连接到受电端口时,该受电端口通过供电线缆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增加Δx。并假设各个受电设备受电端口的基础功率对应低电平,增加Δx后的输出功率对应高电平,则供电设备获取的4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的波形分别如图7所示。其中波形21为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的波形,波形22为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的波形,波形23为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的波形,波形24为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的波形。当对该波形按照对波形11相同的采样周期进行采样,并使用二进制数1表示高电平,使用二进制数0表示低电平时,其采样时间点分别为t21、t22、t23、t24、t25、t26、t27和t28,则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通过采样得到的二进制序列为10101010,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通过采样得到的二进制序列为11100011,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通过采样得到的二进制序列为11001100,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通过采样得到的二进制序列为11110000。
步骤S17、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该步骤S17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4的实现过程。
例如,根据步骤S16和步骤S14中的例子可知,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2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4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因此,可以确定供电端口1与第一数据端口1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2与第一数据端口3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3与第一数据端口2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4与第一数据端口4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
由上可知,由于该第一个例子的识别方法通过输出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连接方式识别的,当多个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时,不管多个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是否相同,均可对供电设备和多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进行有效的识别,因此该第一个例子中识别连接方式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识别场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第一个例子中识别连接方式的方法能够一次性识别多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例如,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的最小调节周期为1个时间单位时,则该方法能够一次性在n个时间单位内最多识别2n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因此该识别连接方式的方法的识别效率较高。
在第二个例子中,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反映。在多个受电设备分别通过供电线缆和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连接,并确定供电设备能够通过供电线缆向所有受电设备供电,供电设备与所有受电设备均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后,可以通过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交互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其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供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例如,假设供电设备共有4个供电端口和4个数据端口,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获取的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1,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为P2,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为P3,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为P4。
步骤S22、供电设备获取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并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
该步骤S22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3、供电设备在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协商负载引起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向所有受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以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23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S24、受电设备根据状态维持指示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24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S25、供电设备通过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该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且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以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反映。
该步骤S25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假设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受电设备共有四个,且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1向受电设备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1,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2向受电设备2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2,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3向受电设备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3,供电设备用第一数据端口4向受电设备4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4。
步骤S26、多个受电设备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各自的协商负载。
该步骤S26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2的实现过程。
步骤S27、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该步骤S27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3的实现过程。
例如,假设供电端口1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1,供电端口2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3,供电端口3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2,供电端口4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为x4。
步骤S28、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该步骤S28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4的实现过程。
例如,根据步骤S27和步骤S25中的例子可知,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与用第一数据端口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相同,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与用第一数据端口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相同,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与用第一数据端口2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相同,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与用第一数据端口4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相同。因此,可以确定供电端口1与第一数据端口1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2与第一数据端口3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3与第一数据端口2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供电端口4与第一数据端口4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
在第三个例子中,供电设备依次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在多个受电设备分别通过供电线缆和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连接,并确定供电设备能够通过供电线缆向所有受电设备供电,供电设备与所有受电设备均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后,可以通过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交互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其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供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所有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
例如,假设供电设备共有4个供电端口和4个数据端口,在调整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之前,获取的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为P1,供电端口2的输出功率为P2,供电端口3的输出功率为P3,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为P4。
步骤S32、供电设备向所有受电设备发送状态维持指示,以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32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S33、受电设备根据状态维持指示控制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该步骤S33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步骤S34、供电设备通过多个数据线缆中的一个数据线缆,向通过该数据线缆与其连接的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
该步骤S34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1中的相关描述。
例如,假设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受电设备共有四个,且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1向受电设备1发送了负载调节指示。
步骤S35、接收到负载调节指示的受电设备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自身的协商负载。
该步骤S35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2的实现过程。
步骤S36、供电设备获取多个供电端口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该步骤S36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3的实现过程。
例如,假设供电端口1因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供电端口2至供电端口4的输出功率均未发生变化。
步骤S37、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该步骤S37的实现过程请相应参考前述步骤304的实现过程。
例如,根据步骤S36和步骤S34中的例子可知,用第一数据端口1向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发生了变化,其他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均未发生变化,则供电端口1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与用第一数据端口1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输出功率变化匹配。因此,可以确定供电端口1与第一数据端口1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
再分别针对其他数据线缆重复上述步骤S34至步骤S37,直至确定所有第一数据端口和所有供电端口所连接的受电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通过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在受电设备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后,由于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功率发生变化,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因此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能够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并且,由于该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能够自动化地执行,能够有效地保证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该方法可以自动化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执行该方法,并根据该方法检查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提高了对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管理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节,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下述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如图8所示,该供电设备80可以包括:供电管理电路801、处理器802、多个数据端口803和多个供电端口804。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多个供电端口804,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多个数据端口803。供电设备80和受电设备之间通过数据线缆传输数据信号。供电设备80通过供电线缆向受电设备供电。可选的,数据线缆可以为光纤,供电线缆可以是任一种能够供电的线缆,如铜缆(其中有两根或更多铜线)等。并且,当数据线缆为光纤时,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可以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
其中,供电管理电路801用于向多个受电设备供电,并获取各个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可选的,供电管理电路801可以为PSE芯片。
处理器802用于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
可选的,供电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通讯组件。第一通讯组件用于负责供电设备80的数据信号的收发工作。相应的,处理器802可以使用第一通讯组件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可选的,该第一通讯组件可以为物理接口收发器(phy)芯片。
处理器802还用于从供电管理电路801获取多个供电端口804因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处理器802还用于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803和供电端口804。可选的,处理器802可以是硬件芯片。该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或者,处理器802也可以是通用处理器802,例如,中央处理器802(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网络处理器802(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可选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2具体用于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当供电设备80同时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时,供电设备80可以一次性地向多个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可以减少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耗费的总时间,缩短该多个受电设备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时间,提高识别效率。
其中,负载调节方式不同可以以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可选的,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不同可以表现为: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其中,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M小于或等于2n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2具体用于依次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相应的,处理器802还用于:在用数据端口803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负载调节指示后,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804和发送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803,与第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受电设备为多个受电设备中的任一个。
当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时,处理器802具体用于:在第一供电端口804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803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804和第一数据端口803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第一供电端口804为多个供电端口804中的任一个,第一数据端口803为多个数据端口803中的一个。
具体的,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当根据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时,确定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其中,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第一供电端口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输出功率不变,二进制序列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排列组合由二进制数0和二进制数1组成,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0表示不调节负载,二进制数排列组合中的二进制数1表示调节负载。
可选的,处理器802具体用于:判断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仅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均不相同时,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803和供电端口804。
当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均不相同时,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供电设备80的供电端口804因各个受电设备调节协商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不同,能够便于供电设备80根据各个供电端口804的输出功率变化,更准确地确定与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803和供电端口804。
并且,处理器802还用于:用多个数据端口803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状态维持指示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正,负载调节指示还指示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当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时,受电设备在该过程中所消耗功率的变化量不包括因工作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量,使得该变化量主要为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所需操作而发生的功率变化,因此能够排除因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使受电设备所的抽取功率产生的变化,能够排除工作状态调整等因素对识别连接方式的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了识别连接方式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供电设备通过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在受电设备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后,由于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功率发生变化,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因此供电设备基于输出功率变化能够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并且,由于供电设备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保证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由于供电设备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执行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并根据该过程检查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提高了对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管理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电设备。如图9所示,该受电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受电组件902、协商负载903、开关904、数据端口905和受电端口906。开关904与受电端口及协商负载903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方式。受电端口906通过供电线缆与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数据端口905通过数据线缆与供电设备的第一数据端口连接。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之间通过数据线缆传输数据信号。供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向受电设备供电。可选的,数据线缆可以为光纤,供电线缆可以是任一种能够供电的线缆,如铜缆(其中有两根或更多铜线)等。并且,当数据线缆为光纤时,数据线缆和供电线缆可以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
其中,协商负载903可以为电阻。
受电组件902由供电设备供电。受电组件902为受电设备中的用电组件,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模组等。可选的,受电组件902可以为PD芯片。
处理器901用于接收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受电设备90调节负载。
可选的,受电设备90还可以包括第二通讯组件。具体的,第二通讯组件用于负责受电设备的数据信号的收发工作。可选的,该第二通讯组件可以为物理接口收发器(phy)芯片。
处理器901还用于基于负载调节指示调节开关904的开合状态,以调节协商负载903对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受电设备90还可以包括开关驱动电路。处理器901可以向开关驱动电路发送指示,以指示开关驱动电路控制开关的开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开关904的开合状态以调整受电设备90的负载,是调整受电设备90的负载的实现方式的一种示例,并不限定还具有其他实现方式。例如,受电设备90中还可以设置有可变电阻,处理器901可以控制对可变电阻的阻值进行调节,以实现受电设备90负载的调节。
可选的,处理器901可以是硬件芯片。该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或者,处理器901也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电设备,受电设备接收到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后,根据供电设备的指示调节受电设备的协商负载,由于协商负载会使受电设备的功率发生变化,受电设备通过供电线缆所连接的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使得供电设备可以基于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实现了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的识别。并且,由于受电设备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保证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由于受电能够自动化地执行上述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执行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并根据该过程检查连接方式是否正确,提高了对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管理的灵活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瞬态的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供电设备的功能。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访问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harddisk drive,HDD)、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瞬态的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用于实现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受电设备的功能。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访问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在被计算设备执行时,该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供电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在被计算设备执行时,该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中受电设备的功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供电设备用多个数据端口向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的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其中,所述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所述供电设备的多个供电端口,所述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所述供电设备的所述多个数据端口,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所述M小于或等于2n
所述供电设备获取所述多个供电端口因所述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同时发送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依次发送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
在用数据端口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所述负载调节指示后,所述供电设备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和发送所述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与所述第一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受电设备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在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一供电端口和所述第一数据端口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端口为所述多个供电端口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数据端口为所述多个数据端口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当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所述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所述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
其中,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所述第一供电端口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输出功率不变,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
所述排列组合由二进制数0和二进制数1组成,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二进制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判断所述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所述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
仅当所述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所述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所述供电设备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用所述多个数据端口向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所述状态维持指示指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负载调节指示还指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线缆包括光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线缆和所述供电线缆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
14.一种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受电设备接收供电设备用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指示所述受电设备调节负载,其中,所述受电设备的受电端口经由供电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所述受电设备的数据端口经由数据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数据端口连接,所述负载调节指示为供电设备发送的M个负载调节指示中的一个,所述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所述M小于或等于2n
所述受电设备基于所述负载调节指示调节所述受电设备的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节协商负载对所述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所述开关与所述受电端口及所述协商负载连接。
15.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供电管理电路、处理器、多个数据端口和多个供电端口,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供电线缆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供电端口,所述多个受电设备经由多个数据线缆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数据端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用所述多个数据端口向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中各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对应的受电设备调节负载,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所述M小于或等于2n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供电管理电路获取所述多个供电端口因所述受电设备的负载调节产生的输出功率变化;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互不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同时发送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依次发送所述多个负载调节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调节方式不同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反映:负载调节的起始时间不同、负载调节时长不同、负载调节次数不同、多次负载调节中每相邻两次负载调节的时间间隔不同和负载调节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用所述数据端口向第一受电设备发送所述负载调节指示后,确定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的供电端口和发送所述负载调节指示的数据端口,与所述第一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受电设备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的一个。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一供电端口和所述第一数据端口与同一受电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端口为所述多个供电端口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数据端口为所述多个数据端口中的一个。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当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确定的二进制序列与所述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的排列组合相同时,确定所述第一供电端口的输出功率变化方式与用所述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的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匹配;
其中,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第j位二进制数指示所述第一供电端口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j个时间单位中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且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输出功率不变,所述二进制序列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输出功率发生变化;
所述排列组合由二进制数0和二进制数1组成,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二进制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
23.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是否互不相同;
仅当所述多个受电设备调节各自负载所起的输出功率变化互不相同时,基于所述输出功率变化,确定与所述多个受电设备中同一受电设备连接的数据端口和供电端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用所述多个数据端口向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分别发送状态维持指示,所述状态维持指示指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负载调节指示还指示所述多个受电设备在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维持自身工作状态不变。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数据线缆包括光纤。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数据线缆和所述供电线缆位于光电复合线缆中。
28.一种受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设备包括:处理器、协商负载、开关、数据端口和受电端口,所述开关与所述受电端口及所述协商负载连接,所述受电端口用于经由供电线缆与供电设备的供电端口连接,所述数据端口用于经由数据线缆与所述供电设备的数据端口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供电设备用所述数据端口发送的负载调节指示,所述负载调节指示指示调节所述受电设备调节负载,所述负载调节指示为供电设备发送的M个负载调节指示中的一个,所述M个负载调节指示指示在时长为n个时间单位的识别连接方式的过程中,按照n位二进制数的2n个排列组合中的M个排列组合所指示的负载调节方式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第i位二进制数指示在所述n个时间单位中的第i个时间单位内的负载调节状态,且所述排列组合中的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不调节负载,所述排列组合中的另一二进制数表示调节负载,所述M小于或等于2n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负载调节指示调节所述开关的开合状态,以调节所述协商负载对所述受电端口的抽取功率的影响状态。
2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04440.3A 2020-06-29 2020-06-29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38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440.3A CN113938330B (zh) 2020-06-29 2020-06-29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7/360,630 US11876382B2 (en) 2020-06-29 2021-06-28 Connection mann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powere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1182292.9A EP3934169A1 (en) 2020-06-29 2021-06-29 Connection mann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powere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4440.3A CN113938330B (zh) 2020-06-29 2020-06-29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330A CN113938330A (zh) 2022-01-14
CN113938330B true CN113938330B (zh) 2022-12-30

Family

ID=76708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4440.3A Active CN113938330B (zh) 2020-06-29 2020-06-29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6382B2 (zh)
EP (1) EP3934169A1 (zh)
CN (1) CN113938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737B (zh) * 2018-11-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受电设备和系统
CN113872773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供电的功率协商方法、供电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123A (zh) * 2015-01-21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3380B2 (en) * 2008-06-09 2015-12-15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Mapping computers and ports of power distribution units in a data center
US8122266B2 (en) * 2008-11-11 2012-02-21 Cisco Technology, Inc. Powere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providing low-spee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ower-sourcing equipment and powered device in non-powered operating mode
CN103793852A (zh) * 2012-10-31 2014-05-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配电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227212A (zh) * 2014-06-10 2016-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供电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17226B (zh) * 2015-11-30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oE的供电方法及PSE
GB2549953B (en) * 2016-05-03 2019-10-16 Canon Kk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ower network topology
CN108111316B (zh) * 2016-11-25 2020-0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se
US10379921B1 (en) * 2017-11-14 2019-08-13 Juniper Networks, Inc. Fault detection and power recovery and redundancy in a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
CN111262339B (zh) * 2018-11-30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123A (zh) * 2015-01-21 2015-05-1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方法以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computer and micro-energy pulse power supply with nanosecond pulse width;Zhang Yong-bin, Ji Fang, Liu Guang-min and Zhang Lian-xi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echnology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TDM 2010)》;20120209;全文 *
集中供电复杂电力负载识别与控制的设计;张跃等;《软件》;20110415(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4169A1 (en) 2022-01-05
CN113938330A (zh) 2022-01-14
US11876382B2 (en) 2024-01-16
US20210408802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64309B1 (en) Provid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powered device in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over communication link
US822512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power over ethernet class capabilities
US7603570B2 (en) Power delivery over ethernet cables
CN113938330B (zh) 连接方式的识别方法、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747062B2 (en) Ethernet and USB powered printers and methods for supplying Ethernet and USB power to a printer
CN101208903B (zh) 用于通过通信链路供电的系统中的分级引擎
US8499103B2 (en) Converter device to convert between differen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standards
JP6058864B2 (ja) 配電システム
CA3015814C (en) Active/ieee standards based power over ethernet low standby power circuit architecture
CN1973484A (zh) 基于准许控制向远程设备提供幻像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US7898406B2 (en) Powered device with priority indicator
US9990020B2 (en) Use of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media endpoint discovery to avoid false legacy powered device detection in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s and networks
CN101124772A (zh) 具有用于确定通信电缆电阻的机构的通过通信电缆供电的系统
CN107430421B (zh) 以太网供电网络系统中的受电设备及其方法
US9014869B2 (en) Communication converter for connecting an automation device to a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mmunication converter
CN105684348A (zh) 受电设备和包含受电设备的配电系统
JP5150695B2 (ja) 通信装置、起動ノード及びシステム
CN110048859B (zh) 一种poe供电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orombka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in practice
CN115643503A (zh) 一种光模块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