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6542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6542A
CN113936542A CN202010671246.7A CN202010671246A CN113936542A CN 113936542 A CN113936542 A CN 113936542A CN 202010671246 A CN202010671246 A CN 202010671246A CN 113936542 A CN113936542 A CN 113936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light
light sources
edge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12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俊民
曹磊
任妍
王子锋
魏靖刚
吴云鹏
王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12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6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6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65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阵列排布在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排布在所述背板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其中,所述中部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一点光源的数量小于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均一性测试方法为9点/16点测试来计算整个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如图1A和图1B所示。采用这种测试方法计算得出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值作为一般家用电视的参考较为可行,但是针对专业级的显示装置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测试位置没有贴近整个显示装置的边缘及边角区域,均一性没有达到专业级显示的要求,并不能发现显示装置边缘区域的亮度实际上比显示装置的中部区域的亮度更低,整体亮度均一性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阵列排布在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
排布在所述背板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
其中,所述中部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一点光源的数量小于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
可选地,在沿所述中部区域朝向所述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第二点光源的数量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一方向按照第一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一方向按照第二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二间隔的1.2~2.8倍;
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二方向按照第三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按照第四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三间隔为所述第四间隔的1.0~2.5倍。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板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背板的短边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点光源的发光强度。
可选地,在沿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朝向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点光源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为广播级显示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域的光源密度大于中部区域的光源密度,使得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被投射的光线的强度较中部区域更高,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亮度,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采用9点测试方法的测试示意图;
图1B为采用16点测试方法的测试示意图;
图2A为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B中放大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D为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模拟光源发射出光线后的光路示意图;
图2E为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的原因示意图;
图3A为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模拟光源发射出光线后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所示的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相结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放大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C为图4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模拟光源发射出光线后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2A和图2B示出了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C示出了图2B中放大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尺寸大于其下方的背光模组的尺寸。参见附图2D为模拟光源发射出光线后的光路示意图。从图2D中可以看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因为超出了背光模组的边缘,因此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仅能被来自一个方向的光线投射,而显示面板的中部区域则能被来自至少两个方向的光线投射,使得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亮度较其中部区域的亮度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及测试得到的数据可知: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亮度仅为中部区域的亮度的80%左右,显示面板的拐角区域的亮度仅为中部区域的亮度的75%左右。
分析亮度不均的原因如图2E所示,即: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缺少了一侧光线的输入,而拐角区域则缺少了两侧光线的输入。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是把背光模组的尺寸增大,使得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之外也设置光源,从而能够保证整个显示面板(Panel)均具有多方向的光线的输入,进而保证亮度的均一性。
但是,图3A和图3B所示的技术方案在设计模组结构时较难实现,或者即使能够实现,但最终的造型异常,不符合常规的设计审美要求。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10;
阵列排布在所述背板10的中部区域11的多个第一点光源111;
排布在所述背板10的边缘区域12的多个第二点光源121;
其中,所述中部区域11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一点光源111的数量小于所述边缘区域12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121的数量(参考图5B)。
参见图5A和图5C,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域的光源密度大于中部区域的光源密度,使得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被投射的光线30的强度较中部区域更高,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的亮度,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可选地,参考图5B所示,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一方向按照第一间隔L1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一方向按照第二间隔L2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二间隔的1.2~2.8倍;
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二方向按照第三间隔L3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按照第四间隔L4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三间隔为所述第四间隔的1.0~2.5倍。
可选地,所述中部区域沿第一方向的单位长度含有的第一点光源数量为第一数量N1,所述边缘区域沿第一方向的单位长度含有的第二点光源数量为第二数量N2,所述第二数量N2为所述第一数量N1的1.0~5.0倍;
所述中部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单位长度含有的第一点光源数量为第三数量N3,所述边缘区域沿第二方向的单位长度含有的第二点光源数量为第四数量N4,所述第四数量N4为所述第三数量N3的2.0-4.0倍。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板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背板的短边方向。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沿所述中部区域朝向所述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第二点光源121的数量逐渐增大。这样,通过把边缘区域的光源密度设置为渐变式,能够使越靠近边缘的区域的光线投射强度越高,从而更好地提高边缘亮度并能提升面板亮度均一性。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即背板的四个角的位置),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这样,拐角区的光源密度能够相较于边缘区的光源密度更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拐角区的光源密度,进而更好地提升面板亮度均一性。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10;
阵列排布在所述背板10的中部区域11的多个第一点光源111;
排布在所述背板10的边缘区域12的多个第二点光源121;
其中,所述中部区域11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一点光源111的数量小于所述边缘区域12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121的数量(参考图5B),并且,所述第二点光源121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点光源111的发光强度。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增大边缘区域的光源密度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边缘区域光源的发光强度,使得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被投射的光线30的强度较中部区域更高,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的亮度,进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在沿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朝向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点光源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这样,通过把边缘区域的光源发光强度设置为渐变式,能够使越靠近边缘的区域的光线投射强度越高,从而更好地提高边缘亮度并能提升面板亮度均一性。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这样,拐角区的光源发光强度能够相较于边缘区的光源发光强度更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拐角区的光源发光强度,进而更好地提升面板亮度均一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的任一实施例或实施例的排列、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专业的显示领域(例如广播级显示系统)对亮度及均一性的要求比较高,常规的光学结构设计没有办法弥补显示区域边缘部分的暗角及暗边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有效的提高的边缘的亮度进而提高亮度均一性。因此,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显示装置为广播级显示装置。
广播级是影视行业的常用术语。一般用来给前期拍摄仪器、以及后期剪辑系统等一系列影视制作设备划定级别所用。
广播级的全称为:广播电视级别。通俗的说也就是电视台(广电集团)所用设备的级别。堪称是同类设备的最高级别。除了广播级之外,较低的一般称为专业级和民用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阵列排布在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
排布在所述背板的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
其中,所述中部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一点光源的数量小于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中部区域朝向所述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边缘区域的单位面积内含有第二点光源的数量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一方向按照第一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一方向按照第二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第二间隔的1.2~2.8倍;
所述中部区域的多个第一点光源沿第二方向按照第三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边缘区域的多个第二点光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按照第四间隔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三间隔为所述第四间隔的1.0~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背板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背板的短边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点光源的发光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沿所述背板的中部区域朝向边缘区域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点光源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边缘区域包括与背板边缘平行的边缘区和处于背板拐角位置的拐角区,所述拐角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边缘区的单位面积内含有所述第二点光源的发光强度。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广播级显示装置。
CN202010671246.7A 2020-07-13 2020-07-13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3936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1246.7A CN113936542A (zh) 2020-07-13 2020-07-13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1246.7A CN113936542A (zh) 2020-07-13 2020-07-13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6542A true CN113936542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1246.7A Withdrawn CN113936542A (zh) 2020-07-13 2020-07-13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65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601A (zh) * 2021-08-26 2021-12-07 合肥京东方瑞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29A (zh) * 2022-04-29 2022-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源面板、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601A (zh) * 2021-08-26 2021-12-07 合肥京东方瑞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29A (zh) * 2022-04-29 2022-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光源面板、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3163B2 (en) Flat display module
WO2018214422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JP6991373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110205145A1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120026423A1 (en)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using the same
US1026123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268081B2 (en) Light guid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6340248A (zh) 曲面显示装置
US86250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for the same
KR1024602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52914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93654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025806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20170168218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23508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comprising the display device
WO2016208484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940740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60082860A (ko) 표시장치
CN209215807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5093676A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109343274A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增光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444400B1 (ko) 양면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US961867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1694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0485599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