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4444A -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4444A
CN113934444A CN202111228104.4A CN202111228104A CN113934444A CN 113934444 A CN113934444 A CN 113934444A CN 202111228104 A CN202111228104 A CN 202111228104A CN 113934444 A CN113934444 A CN 113934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y scale
service
gray
initiating terminal
deployment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81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81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4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4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4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灰度发布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用户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用户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本公开根据灰度规则中的灰度分析因子和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来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能随灰度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户终端至合理的部署环境,提升灰度效果。

Description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灰度发布方法、灰度发布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迭代更新速度快,产品功能变动频繁,高频的服务发布往往伴随巨大的上线风险。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性,采用灰度发布的方式进行平滑过渡。灰度发布是指黑与白之间,可以让一部分用户继续使用产品特性A,一部分用户开始使用产品特性B,如果用户对产品特性B没有反对意见,则逐步扩大范围,直至将所有用户都迁移至产品特性B。通过灰度发布能及早获得用户的意见反馈,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即让用户参与产品测试,加强与用户互动,降低产品升级所影响的用户范围。
相关技术中,灰度策略包括以下几种:通过指定白名单,只有白名单中的部分用户才被允许路由至灰度环境,但这类用户通常为内测用户或企业测试人员,普通用户参与性不高,并且发布灰度规则时总需要重新指定白名单,灰度发布效率不高;通过IP(Internet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段、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群年龄、性别等)进行灰度筛选,但操作相对复杂,通过权重算法确定灰度用户,灰度过程中用户终端可能始终处于灰度环境,用户体验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度发布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灰度发布效率和灵活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灰度发布方法,包括: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包括:对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包括计算因子和灰度比例;所述对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包括:按照预设取余模型,将所述计算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取余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所述灰度比例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切换至灰度环境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其中,所述灰度标识包含于所述灰度规则且所述灰度标识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灰度标识对应的规则版本号下的灰度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所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包括更新规则版本号和更新灰度分析因子;在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并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将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更新灰度分析因子中的更新计算因子采用随机更新方式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包括: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相同,则保持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不同,则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所述更新灰度因子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所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中灰度分析因子包含的灰度比例进行更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包含更新灰度比例的灰度分析因子,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判断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部署环境是否为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环境;若否,则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为所述服务发起终端从灰度配置平台获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灰度发布装置,包括: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标识获取模块,用于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灰度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用户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用户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灰度发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应用程序接口API网关,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灰度配置平台,设置于API发布平台,用于配置灰度规则,并将配置好的灰度规则下发至所述API网关;以及所述灰度配置平台还用于响应服务发起终端的标识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分配唯一标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灰度发布方法,根据灰度规则中的灰度分析因子和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来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能随灰度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户终端至合理的部署环境,灰度发布效率高;将与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参与到部署环境的确认过程中,能够在灰度规则版本发生改变时,随着相应灰度分析因子的改变,用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也相应调整,既避免了用户终端始终处于灰度环境,也避免了用户在同一灰度规则版本下部署环境不稳定的情况发生,灰度发布的灵活度高,灰度效果和用户体验感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交互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整体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介质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软件硬化的模块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功能实体的一部分,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中,将UID(User Identification,用户身份证明)作为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网关请求时全局唯一参数,通过将UID取余运算后与指定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将用户终端路由至灰度环境,然而每次请求获得的UID通常不同,那么用户可能有时命中灰度,有时命不中灰度,一旦API接口存在漏洞或灰度的页面存在漏洞,则导致用户的访问页面一会为灰度版本,一会为线上版本,用户体验差;而若通过固定UID的方式,随着灰度发布比例的调整(如10%,20%...100%),灰度过程中有些用户终端可能始终处于灰度环境。
基于此,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灰度发布方法,应用于接入层应用程序接口API网关。参考图1所示,该灰度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
步骤S120: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步骤S130: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根据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灰度发布方法,能随灰度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户终端至合理的部署环境,灰度发布效率高;将与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参与到部署环境的确认过程中,能够在灰度规则版本发生改变时,随着相应灰度分析因子的改变,用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也相应调整,既避免了用户终端始终处于某个部署环境,也避免了用户在同一灰度规则版本下部署环境不稳定的情况,灰度发布的灵活度高,灰度效果和用户体验感好。
灰度发布的核心问题为流量如何切分及切分地点的确定,灰度逻辑与业务逻辑本身无关,因此,本公开将接入层API网关作为流量的切分入口。下面结合图1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灰度发布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110中,接收灰度规则,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灰度规则是由灰度配置平台下发至API网关的,开发人员在灰度配置平台完成API的灰度配置后,灰度配置平台将灰度规则下发至API网关层,其中灰度配置平台部署于API发布平台(用于发布网关侧的API服务,为网关提供API相关元数据,包括API创建、测试和灰度等);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灰度分析因子是调整终端所处部署环境的影响因子,包括但不限于计算因子、灰度比例、规则版本号等。其中,计算因子随灰度规则更新而随机更新;可选地,计算因子可以为有序且不重复的一串随机数字;可选地,计算因子也可以通过自增的方式实现调整,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计算因子的随机更新方式;针对同一份灰度规则,本公开中规则版本和计算因子是固定的,仅当API网关由灰度配置平台接收一份新的灰度规则时,相应的规则版本和计算因子才更新。
在步骤S120中,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唯一标识为服务发起终端从灰度配置平台获取的用于唯一标识用户身份的标识信息。当终端发送服务请求之前,需向灰度配置平台发送标识获取请求,并接收灰度配置平台返回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仅需获取一次,随后在终端向网关发送服务请求时需携带唯一标识。基于此,不存在因标识的改变而导致的终端所处部署环境的不稳定,即有时命中灰度,有时命不中灰度的情况。其中,唯一标识可以为灰度配置平台随机下发的一串数字标识。
在步骤S130中,根据灰度分析因子和唯一标识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部署环境包括灰度环境、生产环境,可以通过灰度分析因子和唯一标识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对灰度分析因子和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其中灰度分析因子包括计算因子和灰度比例,图2示出了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步骤S210中,按照预设取余模型,将计算因子和唯一标识进行取余计算,可选地,可以采用如下取余模型进行取余计算:
f=(唯一标识+计算因子)%100,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灰度需求,选择其他取余模型,并基于唯一标识和计算因子进行取余计算,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取余模型。
在步骤S220中,将计算结果与灰度比例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灰度比例是根据灰度发布需求设定的,通常产品发布时采用逐渐扩大灰度比例的方式。通过将得到的计算结果(取余结果)与灰度比例进行比较,若计算结果小于灰度比例,则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为灰度环境,反之则为生产环境。
其次,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该部署环境,即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灰度环境或生产环境。
进一步的,在将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切换至灰度环境时,还可以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服务发起终端,以使终端保存灰度标识,并当再次发起服务请求时,将灰度标识携带于服务请求中。其中,灰度标识包含于灰度规则中,可以为一串数字,或者数字与字母或字符的组合,灰度标识中还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号,可选地,可以通过对灰度标识进行位数截取获得,例如截取灰度标识的前4位作为当前规则版本号,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截取方式,例如截取灰度标识前3位、截取灰度标识中间5~7位,等等,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规则版本号的截取方式。
基于此,在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服务发起终端后,若再次接收携带有该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则将服务发起终端直接切换至灰度标识对应的规则版本号下的灰度环境,无需重复进行流量切分计算,提高灰度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需要重新发布一份新的灰度规则时,得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包括更新规则版本号和更新灰度分析因子,也就是说,灰度规则版本发生改变,计算因子相应调整,灰度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灰度发布需求相应调整,那么在接收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时,首先从灰度标识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并将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更新规则版本号比对,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即根据比对结果对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若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更新规则版本号相同,则保持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若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更新规则版本号不同,则根据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更新灰度因子重新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更新灰度分析因子中的更新计算因子采用随机更新方式进行更新,如计算因子可以为有序且不重复的一串随机数字;可选地,计算因子也可以通过自增的方式实现调整。基于此,由于新的灰度规则中的更新灰度因子中存在随机更新的计算因子,将随机更新的计算因子参与至流量切分计算中,防止灰度过程中服务发起终端始终固定在一个比例范围而导致的始终处于灰度环境的问题。
举例而言,当某服务发起终端的用户标识为“211”,当前规则版本号为“1110”,计算因子为“455”,灰度比例为“10”,基于上述取余模型进行取余计算f=(211+455)%100=6.66<10,则该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为灰度环境;若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包括更新规则版本号“1111”,更新计算因子“792”,更新灰度比例仍设为“10”。在服务发起终端再次发起服务请求时,首先从服务请求中的灰度标识中截取当前规则版本号,为“1110”,不同于更新规则版本号“1111”,则需重新根据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更新灰度因子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即基于上述取余模型进行取余计算f=(211+792)%100=10.03大于10,则该服务发起终端在更新后的灰度规则下的部署环境应为生产环境,也就是说,由于计算因子的随机更新参与至流量切分计算中,同一服务发起终端不会永远被限制在同一部署环境(灰度环境)下,用户体验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仅需调整灰度规则中的灰度比例,即网关接收到的更新后的灰度规则,仅灰度比例进行了更新,那么在接收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后,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并根据唯一标识和包含更新灰度比例的灰度分析因子,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目标部署环境。举例而言,若终端A当前为灰度用户,待调整灰度比例后确定该终端A已不再是灰度用户,此时通过网关适时适应规则变化,将其部署环境切换至生产环境,灰度发布灵活性和效率高。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灰度过程中接口或网页出现漏洞而影响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在仅调整灰度比例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灰度标识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判断服务发起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部署环境是否为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环境;若否,则将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目标部署环境,避免灰度发布过程中服务发起终端部署环境发生切换错误的问题,提高灰度发布效果。
本示例实施例中的灰度发布方法,能随灰度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用户终端至合理的部署环境,灰度发布效率高;将与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参与到部署环境的确认过程中,能够在灰度规则版本发生改变时,随着相应灰度分析因子的改变,用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也相应调整,既避免了用户终端始终处于某个部署环境(灰度环境),也避免了用户在同一灰度规则版本下部署环境不稳定的情况,灰度发布的灵活度高,灰度效果和用户体验感好。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交互流程图,下面结合图3对本公开的灰度发布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310中,开发人员在灰度配置平台(API发布平台)配置API灰度规则;
在步骤S320中,灰度配置平台将灰度规则下发至网关,网关负责加载灰度规则的规则内容(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并在步骤S330中将规则配置及下发规则的成功响应信息返回至开发人员;
在步骤S340中,服务发起终端向灰度配置平台发送标识获取请求,并在步骤S350中接收灰度配置平台返回的唯一标识;
在步骤S360中,服务发起终端向网关发送携带有唯一标识上的服务请求;
在步骤S370中,网关根据由步骤S320获得的灰度分析因子及步骤S360获得的唯一标识,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
在步骤S380中,若确定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为灰度环境,则通过网关将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灰度环境,并在步骤S390中接收由环境后端返回的成功响应信息;
在步骤S3100中,网关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服务发起终端,以使服务发起终端存储,并在再次发起服务请求时携带该灰度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10~步骤330与步骤S340~350的执行步骤可以不限于上述顺序,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340~步骤S350,再执行步骤S310~步骤S330。
在上述过程中,若通过灰度配置平台更新灰度规则,则灰度配置平台将更新后的灰度规则下发至网关,由网关通过步骤S370步骤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需要说明的是,在网关接收携带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时,先从灰度标识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并将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更新规则版号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步骤S370相同的过程来判断是否需要重新确定服务发起终端所处的部署环境,其中针对规则版本号的对比过程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网关实时地适应灰度规则变化,能为开发者提供完整、高效的灰度发布方法,避免了灰度过程中灰度失效或终端始终处于灰度环境等问题,提高了灰度发布过程的稳定性。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整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灰度发布流程全部在API发布平台(用于发布网关侧的API服务,为网关提供API相关元数据,包括API创建、API测试、API灰度等)中的灰度配置平台进行配置。其中,灰度开始前先部署灰度环境,然后在灰度配置平台配置灰度规则,随后下发灰度规则至网关层,网关层根据灰度规则进行切分计算,并将部分流量(如10%)切分至灰度环境,当灰度验证结束后,将生产环境中的所有服务替换为新的服务,用户流量100%切分至生产环境,关闭灰度开关,下线灰度环境,至此完成整个灰度发布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灰度发布的完整流程中,本公开通过增加API发布平台的灰度配置平台来完成手动配置灰度策略并下发至网关层,并由网关层根据灰度规则进一步进行终端部署环境的确定及调整过程,而其他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灰度发布流程相同,此部分本公开不做重点讨论,因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灰度发布装置。参考图5所示,该灰度发布装置500可以包括规则接收模块510、标识获取模块520以及灰度发布模块530。具体地,
规则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
标识获取模块520,用于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灰度发布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发布模块530还可以包括:
流量切分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
环境部署单元,用于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包括计算因子和灰度比例;所述灰度发布模块530还可以包括:
取余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取余模型,将所述计算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取余计算;
比对单元,用于将计算结果与所述灰度比例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发布装置还可以包括:
响应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其中,所述灰度标识包含于所述灰度规则且所述灰度标识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号。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发布装置还可以包括:
服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灰度标识对应的规则版本号下的灰度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所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包括更新规则版本号和更新灰度分析因子;所述灰度发布装置还可以包括:
服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并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
版本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比对;
部署环境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其中,所述更新灰度分析因子中的更新计算因子采用随机更新方式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部署环境调整模块还可以包括:
部署环境维持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相同,则保持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
目标部署环境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不同,则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所述更新灰度因子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发布装置还可以包括:
服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部署环境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包含更新灰度比例的灰度分析因子,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灰度发布装置还可以包括:
规则版本号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部署环境是否为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环境;若否,则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目标部署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为所述服务发起终端从灰度配置平台获取。
由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与上述灰度发布方法的发明实施例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灰度发布装置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灰度发布系统,参见图6,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程序接口API网关610,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灰度配置平台620,设置于API发布平台,用于配置灰度规则,并将配置好的灰度规则下发至所述API网关;以及
所述灰度配置平台还用于响应服务发起终端的标识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分配唯一标识。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灰度配置平台通过Redis的pub/sub模式(一种消息通信模式)将灰度规则进行下发。
由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灰度发布系统的各个功能组元与上述灰度发布方法的发明实施例中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参考图7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7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例、完全的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例,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8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10)的总线830、显示单元8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存储单元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203。
存储单元8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05的程序/实用工具8204,这样的程序模块8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8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8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60通过总线830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8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4)

1.一种灰度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
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包括:
对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
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包括计算因子和灰度比例;
所述对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流量切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包括:
按照预设取余模型,将所述计算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进行取余计算;
将计算结果与所述灰度比例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切换至灰度环境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
其中,所述灰度标识包含于所述灰度规则且所述灰度标识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灰度标识对应的规则版本号下的灰度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所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包括更新规则版本号和更新灰度分析因子;
在将携带有灰度标识的服务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并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
将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更新灰度分析因子中的更新计算因子采用随机更新方式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对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部署环境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相同,则保持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
若所述当前规则版本号与所述更新规则版本号不同,则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所述更新灰度因子重新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更新后的灰度规则,所述更新后的灰度规则中灰度分析因子包含的灰度比例进行更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携带有所述灰度标识的服务请求,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根据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和包含更新灰度比例的灰度分析因子,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目标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目标部署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灰度标识中获取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当前规则版本号;
判断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部署环境是否为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环境;
若否,则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换至所述当前规则版本下的目标部署环境。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为所述服务发起终端从灰度配置平台获取。
11.一种灰度发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灰度规则,所述灰度规则包括当前规则版本对应的灰度分析因子;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从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获取服务发起终端的唯一标识;
灰度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灰度分析因子和所述唯一标识确定所述服务发起终端所属的部署环境,将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切分至所述部署环境。
12.一种灰度发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程序接口API网关,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灰度配置平台,设置于API发布平台,用于配置灰度规则,并将配置好的灰度规则下发至所述API网关;以及
所述灰度配置平台还用于响应服务发起终端的标识获取请求,向所述服务发起终端分配唯一标识。
1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灰度发布方法。
CN202111228104.4A 2021-10-21 2021-10-21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934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8104.4A CN113934444A (zh) 2021-10-21 2021-10-21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8104.4A CN113934444A (zh) 2021-10-21 2021-10-21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4444A true CN113934444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80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8104.4A Pending CN113934444A (zh) 2021-10-21 2021-10-21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44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5607A (zh) * 2022-03-03 2022-04-01 杭州朗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度发布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5607A (zh) * 2022-03-03 2022-04-01 杭州朗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灰度发布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5502B (zh) 一种服务升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3337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kernel vulnerability
US20220222070A1 (en) Techniques to deploy an application as a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CN110162382B (zh) 基于容器的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257115B2 (en) Cloud-based service resource provisioning based on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CN105739968B (zh) 基于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Git的更新内容的评审方法和装置
EP3698289A1 (en) Dynamic accuracy-based deployment and monitoring of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 provider networks
US8661412B2 (en) Managing automated and manual application testing
US11520556B2 (en) Application replication platform
US20190303444A1 (en) Intelligent Pseudo Translation
US20190258534A1 (en) Message oriented middleware with integrated rules engine
US11843674B2 (en) Virtual workspace experience visu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US11869050B2 (en) Facilitating responding to multiple product or service review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ources
CN113934444A (zh)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716730B (zh) 灰度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628475B2 (en) Runtime control of automation accuracy using adjustable thresholds
CN110825425A (zh) 配置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162762A (zh) 灰度发布方法、灰度发布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102376B2 (en) Implementing locale management on PaaS: locale replacement risk analysis
WO2023135790A1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20240176731A1 (en) Development test automation framework
US2023040108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migr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 to serverless platform
CN107911248B (zh) 升级方法和装置
CN111382187B (zh) 数据提取方法及装置
US20210165592A1 (e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ring fi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