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3928B -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3928B CN113933928B CN202111163950.2A CN202111163950A CN113933928B CN 113933928 B CN113933928 B CN 113933928B CN 202111163950 A CN202111163950 A CN 202111163950A CN 113933928 B CN113933928 B CN 1139339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ube
- fiber core
- fiber
- reson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5 dual-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10 hollow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95—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95—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 G02B6/02314—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extending along optical fibre axis, e.g. ho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纤芯区域;所述的纤芯区域在外包区域内部,且纤芯区域与外包区域是同心圆,所述的外包区域包括外包层、若干个第二层嵌套管、若干个第一层反谐振管;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光纤缺乏灵活优化能力,不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云计算、5G、大数据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信息领域更加繁荣,加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数据通信,这意味着在世界光纤网络上流通的数据量每年急速增长。为了应对与日俱增的数据量,现有的前沿技术领域设计有负曲率空芯反谐振光纤(ARF);其作为典型的空芯光纤,基于反谐振反射光波导(ARROW)理论,通过在光纤包层引入一定厚度的玻璃来实现光波的相干相消,从而将模场约束在纤芯内,有效减少传输信号的能量泄漏。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2526669A,公开日2021.03.19,公开了一种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低折射率的纤芯区域和高折射率的包层区域,有在保证较大的传输带宽同时进一步降低光纤损耗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光纤有缺乏灵活优化能力,不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较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发明一种具有一定灵活优化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传输场景,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小,且能适用大传输带宽,高模式消光比的新型空心反谐振光纤,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有缺乏灵活优化能力,不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具有灵活优化,能够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小,且能适用大传输带宽,高模式消光比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纤芯区域;所述的纤芯区域在外包区域内部,且纤芯区域与外包区域是同心圆,所述的外包区域包括外包层、若干个第二层嵌套管、若干个第一层反谐振管;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
优选的,所述的纤芯区域被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的半径R取值范围为11~27μ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包括第二层嵌套管体、固定连接在第二层嵌套管体上的U型玻璃结构、安装在所述U型玻璃结构的内部的横管;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开口方向面向外包层内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管通过嵌入的方式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U型玻璃结构的内部,所述的横管平行于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的开口方向。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管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体的厚度t和所述U型玻璃结构的厚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横管与所述U型玻璃结构的开口之间的距离x1取值范围为0~1.3*R。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为玻璃材质的空心管,其内部填充有空气。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的半径r1取值范围为0.08*R~0.65*R。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的位置公式为:
其中第二层嵌套管半径为r。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的半径r1的公式为:
其中x2为纤芯与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体之间的距离,g为第一层反谐振管之间的距离,t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的厚度,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的数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若干个第二层嵌套管相互配合,有效的降低了外包区域的有效折射率,增大了与纤芯区域的有效折射率差,抑制纤芯基模向外耦合,使光纤能够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同时,通过第一层反谐振管缩小第二层嵌套管之间的间隙;同时可以通过第一层反谐振管为光纤增加调节灵活度,带来额外的负曲率和反谐振层数,进一步的减少模式的损耗,从而实现了能够灵活调节,能够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传输模式的限制损耗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结构简要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结构的详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模场分布仿真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纤芯中LP模式的限制损耗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纤芯中LP模式的限制损耗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纤芯直径对纤芯模式的限制损耗影响示意图。
图中,1-外包区域,2-纤芯区域,3-外包层,5-第一层反谐振管。6-第二层嵌套管体,7-U型玻璃结构,8-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1、纤芯区域2;所述的纤芯区域2在外包区域1内部,且纤芯区域2与外包区域1是同心圆,所述的外包区域1包括外包层3、6个第二层嵌套管、6个第一层反谐振管5;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3;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为1.78μm,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
本实施例中传输波段为1200nm~2000nm,即目标的传输带宽为800nm,同时能够实现低损耗2个LP模群的弱耦合传输。
所述的纤芯区域2被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的半径R取值范围为11~27μm;本实施例中选取参数两个模式(LP01、LP11)弱耦合临界条件R=21.5μm。
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包括第二层嵌套管体6、固定连接在第二层嵌套管体6上的U型玻璃结构7、安装在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的横管8;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开口方向面向外包层3内侧。
所述的横管8通过嵌入的方式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所述的横管8平行于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方向。
所述的横管8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体6的厚度t和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厚度相同,均为0.37μm。
所述的横管8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之间的距离x1取值范围为0~1.3*R,本实施例中x1/R=0.6。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为玻璃材质的空心管,其内部填充有空气。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取值范围为0.08*R~0.65*R,本实施例中r1/R=0.38。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位置公式为:
其中第二层嵌套管半径为r,本实施例中r/R=0.90。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的公式为:
其中,x2为纤芯与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体之间的距离,g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的距离,t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厚度,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数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仿真本发明,通过对传输波段为1200nm~2000nm的通信信号反复拟真,选取参数两个模式(LP01、LP11)弱耦合临界条件R=21.5μm,同时选取6个第二层嵌套管,将反谐振中心波长λ设为1550nm,设置第二层嵌套管厚度t=0.37μm,反复调节优化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和所述横管8相对位置,增大与纤芯区域2的有效折射率差,抑制纤芯基模向外耦合,使光纤能够同时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和获得低基模模式CL。同时,在以上空芯光纤参数的确定的情况下,对光纤进行1100nm~2000nm的波长范围下的损耗窗口扫描。由图4可得在目标传输窗口1200nm~2000nm,纤芯的两个基模的限制损耗<0.4dB/km,在1400nm~1700nm传输波段的〖LP〗_01模式的限制损耗变化较大,是由于该传输波段包层管中模式对〖LP〗_01模式耦合的影响,在该结构参数下,此波长段处于谐振频带。由于包层毛细管内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与〖LP〗_21的有效折射率适配,导致从纤芯中耦合出去,导致〖LP〗_21最低CL>30dB/km。模式消光比最大达到2000以上,最低比例也大于650,从而可以保证良好的两模性能。
实施例2: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1、纤芯区域2;所述的纤芯区域2在外包区域1内部,且纤芯区域2与外包区域1是同心圆,所述的外包区域1包括外包层3、6个第二层嵌套管、6个第一层反谐振管5;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3;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为1.65μm,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
本实施例中传输波段为1300nm~1700nm,即目标的传输带宽为400nm,同时能够实现低损耗2个LP模群的弱耦合传输。
所述的纤芯区域2被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的半径R取值范围为11~27μm;本实施例中选取参数两个模式(LP01、LP11)弱耦合临界条件R=21.5μm。
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包括第二层嵌套管体6、固定连接在第二层嵌套管体6上的U型玻璃结构7、安装在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的横管8;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开口方向面向外包层3内侧。
所述的横管8通过嵌入的方式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所述的横管8平行于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方向。
所述的横管8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体6的厚度t和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厚度相同,均为0.5μm。
所述的横管8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之间的距离x1取值范围为0~1.3*R,本实施例中x1/R=0.51。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为玻璃材质的空心管,其内部填充有空气。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取值范围为0.08*R~0.65*R,本实施例中r1/R=0.24。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位置公式为:
其中第二层嵌套管半径为r,本实施例中r/R=0.90。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的公式为:
其中x2为纤芯与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体之间的距离,g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的距离,t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厚度,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数量。
本实施例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仿真本发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1250nm~1750nm的波长范围下进行损耗窗口扫描。由图5可得在目标传输窗口1300nm~1700nm,纤芯的两个基模的限制损耗<0.05dB/km,传输窗口1500nm~1650nm远超通信C+L波段的损耗为0.01±0.01dB/km。该第二层嵌套管管内模式的有效折射率与LP21的有效折射率适配,导致从纤芯中耦合出去,使得LP21最低CL>5dB/km。模式消光比最大达到10000,模式消光比最低大于500;该光纤参数下本发明在目标传输波段同时满足模式弱耦合条件和获得低基模CL。本实施例选取参数两个模式(LP01、LP11)弱耦合临界条件R=21.5μm,同时选取6个第二层嵌套管,设置第二层嵌套管厚度t=0.5μm,反复调节优化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和所述横管8相对位置,增大与纤芯区域2的有效折射率差,抑制纤芯基模向外耦合,使光纤能够同时支持少模弱耦合传输和获得低基模模式CL。
实施例3: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1、纤芯区域2;所述的纤芯区域2在外包区域1内部,且纤芯区域2与外包区域1是同心圆,所述的外包区域1包括外包层3、7个第二层嵌套管、7个第一层反谐振管5;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3;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为1.65μm,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
本实施例中传输波段为1300nm~1700nm,即目标的传输带宽为400nm,反谐振中心波长选取为一般通信波长1550nm同时能够能够实现低损耗4个LP模群的弱耦合传输。
所述的纤芯区域2被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的半径R取值范围为11~27μm;本实施例中选取R满足参数模式弱耦合临界条件和模式低损耗。
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包括第二层嵌套管体6、固定连接在第二层嵌套管体6上的U型玻璃结构7、安装在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的横管8;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开口方向面向外包层3内侧。
所述的横管8通过嵌入的方式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所述的横管8平行于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方向。
所述的横管8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体6的厚度t和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厚度相同,均为0.37μm。
所述的横管8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之间的距离x1取值范围为0~1.3*R。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为玻璃材质的空心管,其内部填充有空气。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取值范围为0.08*R~0.65*R。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位置公式为:
其中第二层嵌套管半径为r,本实施例中r/R=0.90。
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的公式为:
其中x2为纤芯与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体之间的距离,g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的距离,t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厚度,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数量。本实施例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仿真本发明,本实施例通过调试横管8位置,调节第二层前套管4的有效折射率,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调节7个第一层反谐振管5调节纤芯区域2的半径r,通过反复拟真从而达到抑制光纤的高阶模、增大高阶模的损耗,使光纤在传输较长距离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基模特性,得到该双环嵌套管空芯反谐振光纤可支持4个模式低损耗,大带宽传输的结论。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包括外包区域(1)、纤芯区域(2);所述的纤芯区域(2)在外包区域(1)内部,且纤芯区域(2)与外包区域(1)是同心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包区域(1)包括外包层(3)、若干个第二层嵌套管、若干个第一层反谐振管(5);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内切于所述的外包层(3);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位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纤芯区域(2)相切;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间隔相同,均匀周向分布,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所述的纤芯区域(2)被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包围,所述的纤芯区域(2)的半径R取值范围为11~27μm;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包括第二层嵌套管体(6)、固定连接在第二层嵌套管体(6)上的U型玻璃结构(7)、安装在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的横管(8);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开口方向面向外包层(3)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8)通过嵌入的方式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内部,所述的横管(8)平行于所述的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8)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层嵌套管体(6)的厚度t和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管(8)与所述U型玻璃结构(7)的开口之间的距离x1取值范围为0~1.3*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为玻璃材质的空心管,其内部填充有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取值范围为0.08*R~0.65*R。
其中第二层嵌套管半径为r。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半径r1的公式为:
其中x2为纤芯与所述第一层反谐振管(5)体之间的距离,g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之间的距离,t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厚度,N为第一层反谐振管(5)的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3950.2A CN113933928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3950.2A CN113933928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3928A CN113933928A (zh) | 2022-01-14 |
CN113933928B true CN113933928B (zh) | 2023-12-26 |
Family
ID=79277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3950.2A Active CN113933928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339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8730B (zh) * | 2022-06-17 | 2024-02-23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少模空芯反谐振光纤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5609A (ja) * | 1984-08-24 | 1986-03-2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複合光導波路 |
CN110333571A (zh) * | 2019-07-01 | 2019-10-15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双负曲率反谐振空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0030888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 Hollow core optical fibre |
CN111474628A (zh) * | 2020-05-10 | 2020-07-31 | 暨南大学 | 一种保偏空芯反谐振光纤 |
CN112526669A (zh) * | 2020-12-01 | 2021-03-19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空心反谐振光纤 |
CN112740086A (zh) * | 2018-08-06 | 2021-04-30 | 南安普敦大学 |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
CN113067572A (zh) * | 2021-03-19 | 2021-07-02 | 东北大学 | 一种温控开关效应的联结型液芯反谐振光纤及其应用 |
CN113277724A (zh) * | 2021-05-19 | 2021-08-20 | 燕山大学 | 用于制作支撑型空芯反谐振光纤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97175A (zh) * | 2017-10-13 | 2018-03-1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多谐振层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3950.2A patent/CN1139339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5609A (ja) * | 1984-08-24 | 1986-03-20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複合光導波路 |
CN112740086A (zh) * | 2018-08-06 | 2021-04-30 | 南安普敦大学 |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
WO2020030888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 Hollow core optical fibre |
CN110333571A (zh) * | 2019-07-01 | 2019-10-15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双负曲率反谐振空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74628A (zh) * | 2020-05-10 | 2020-07-31 | 暨南大学 | 一种保偏空芯反谐振光纤 |
CN112526669A (zh) * | 2020-12-01 | 2021-03-19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空心反谐振光纤 |
CN113067572A (zh) * | 2021-03-19 | 2021-07-02 | 东北大学 | 一种温控开关效应的联结型液芯反谐振光纤及其应用 |
CN113277724A (zh) * | 2021-05-19 | 2021-08-20 | 燕山大学 | 用于制作支撑型空芯反谐振光纤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3928A (zh) | 2022-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269262A (en) |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 |
CN111257992B (zh) | 一种兼具单模传输和低弯曲损耗特性的反谐振光纤 | |
CN109212662B (zh) | 一种多谐振层空心光纤 | |
CN112526669B (zh) | 一种空心反谐振光纤 | |
CN108333671B (zh) | 抗弯曲多模光纤 | |
CN113933928B (zh) | 一种双层弱耦合少模空心反谐振光纤 | |
CN115903126B (zh) | 一种隙圆补偿的低损耗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5128730B (zh) | 一种少模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3311533A (zh) | 一种反谐振空芯光纤 | |
CN115124232B (zh) | 一种空芯微结构光纤预制棒、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840966A (zh) | 一种应用于近红外波段(1.3~1.8μm)的高双折射准椭圆芯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4721084A (zh) | 一种基于混合包层的高性能空芯光子晶体光纤 | |
CN205333906U (zh) | 一种少模光纤 | |
CN118393637A (zh) | 基于半椭圆包层管的小模场单偏振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3740957A (zh) | 一种低串扰近零超平坦色散七芯光子晶体光纤 | |
CN114397727A (zh) | 一种超低衰减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 | |
CN115508943A (zh) | 一种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3126202B (zh) | 一种银杏叶形状包层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3126203B (zh) | 一种月牙形状包层的嵌套型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4114523B (zh) | 一种大模场直径单模光纤及其应用 | |
CN116047653A (zh) | 一种基于多边形外套管的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202502263U (zh) | 平面光波导结构 | |
CN221485655U (zh) | 一种空芯反谐振光纤 | |
CN112162348B (zh) | 一种少模光纤及制备方法 | |
CN117008243B (zh) | 一种低色散低损耗光子晶体光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