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525A - 一种电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525A
CN113922525A CN202111340595.1A CN202111340595A CN113922525A CN 113922525 A CN113922525 A CN 113922525A CN 202111340595 A CN202111340595 A CN 202111340595A CN 113922525 A CN113922525 A CN 113922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motor
cylindrical
di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05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滟玺
赵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8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8235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5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定子铁芯结构和转子结构,所述电机定子铁芯结构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的圆柱形铁芯,在圆柱形铁芯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多个铸造固定孔和多个置入固定孔,在圆柱形铁芯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的第一扇形头铁芯,在圆柱形铁芯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的第二扇形头铁芯;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单定子电机具有四对交互做功面,双定子电机具有八对交互做功面,定、转子的每个做功面两端还预留了隔磁区域,减少了磁滞干扰与损耗,实现了高转矩、高发电量,降低发热与损耗,提高电机效率,宜在各个适合领域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机械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主要是由定子、转子、机座及附件组成,定子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子由电机壳或定子铁芯固定件、定子铁芯、电机绕组组成。转子由转子和电机传动轴、轴承等组成。定子铁芯的主要作用是通电后产生旋转磁场或是通过转子的转动产生的旋转磁场在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定子铁芯的旋转磁场中产生转矩或是通过转动产生旋转磁场,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能与机械能之间互换。
当电机运行时,在它的内部空间,以及电机绕组与铁芯所占的空间区域,存在着电磁场。而电机的性能,正是由电磁场在不同的媒质中的分布,变化,以及和电机绕组电流的互相作用决定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电机运行时内部是三维的电磁场,而现有的电机只有定子的内圆周面和转子的外圆周面交互做功,电机绕组两端还穿出定子铁芯裸露在外,仅利用了电机的部分电磁场。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机存在浪费电磁铜线,铜损耗高,单交互面做功转矩小、发电量小,且电机还会产生局部过热,电机效率低,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外固定电机和内固定电机,所述外固定电机和内固定电机均包括定子铁芯结构和转子结构;所述定子铁芯结构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的圆柱形铁芯,在圆柱形铁芯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多个压铸固定孔和多个置入固定孔,每对电机绕组孔均沿圆柱形铁芯的径向设置,电机绕组孔、压铸固定孔和置入固定孔的延伸方向均沿圆柱形铁芯的轴向,圆柱形铁芯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置工作间隙,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面;每对电机绕组孔内均设置绝缘隔离缠绕线圈,多对电机绕组孔内的线圈连接在一起组成电机绕组,每对电机绕组孔和置入固定孔交替分布;在圆柱形铁芯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的第一扇形头铁芯,在圆柱形铁芯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的第二扇形头铁芯,第一扇形头铁芯和第二扇形头铁芯均设置绝缘隔离插入置入固定孔实现与圆柱形铁芯的连接,相邻的扇形头铁芯单元之间设置工作间隙,并在工作间隙内部设置贴合电机绕组形状的绕组孔,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端面;在圆柱形铁芯上设有沿其一周的放置槽,第一扇形头铁芯和第二扇形头铁芯的连接位置位于放置槽内,连接位置通过安装在放置槽内的帽头铁芯限位固定,在圆柱形铁芯连接第二扇形头铁芯的一端设置导楔帽头铁芯和环形导楔铁芯,用于铁芯连接时的胀紧固定;所述圆柱形铁芯两端的压铸固定孔位置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部分隔离块上设有水管连接件,每对电机绕组孔与压铸固定孔之间以及压铸固定孔另一端的工作间隙开口均设置隔离条,所述隔离块与隔离条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所述压铸固定孔内壁涂覆隔离涂层;圆柱形铁芯、第一扇形头铁芯、第二扇形头铁芯、帽头铁芯和导楔帽头铁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内注入材料压铸固定,压铸固定部位同时也是隔磁区;
所述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所述T形转子包括工作圆盘和工作圆柱,工作圆盘的盘面上设有第一工作面,工作圆柱的柱面上设有第二工作面,工作圆盘覆盖第一扇形头铁芯,工作圆柱插入圆柱形铁芯的内孔,第一工作面与第一扇形头铁芯的端面为第一交互做功面,第二工作面与圆柱形铁芯的内圆周面为第二交互做功面;端转子套在圆柱形铁芯的外圆周上,T形转子与端转子固定连接,端转子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工作面,端转子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工作面,第三工作面与第二扇形头铁芯的端面为第三交互做功面,第四工作面与圆柱形铁芯的外圆周面为第四交互做功面;
所述外固定电机还包括电机壳,定子铁芯结构和转子结构均安装在电机壳内,电机壳的两侧端口上分别连接前端盖和后端盖,电机轴与T形转子的中心孔键连接,电机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端盖连接,所述圆柱形铁芯外圆周远离端转子的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内注入材料与电机壳压铸固定成为一体;
所述电机壳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出线槽和接线盒,接线盒内设有接线端子,在定子铁芯结构的压铸固定孔内设置散热水管,散热水管通过隔离块上的水管连接件串联,散热水管的进出水管再连接电机壳内设置的散热水道,散热水道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电机绕组的引出线穿出出线槽并与接线盒内的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内固定电机还包括固定轴和固定件,固定件插入圆柱形铁芯的内孔中,T形转子的工作圆柱插入圆柱形铁芯的内孔与固定件预留的空隙中;所述圆柱形铁芯的内圆周靠近端转子的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中注入材料与固定件压铸固定成为一体;固定轴与固定件的轴心孔键连接;端转子和T形转子的中心孔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轴连接;固定件设置出线槽,固定轴中心设置电机绕组出线孔,用于电机绕组的引出线与外接线束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放置槽位于圆柱形铁芯的外圆周面上,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的外侧,第一扇形头铁芯的外圆周面上以及第二扇形头铁芯的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所述隔离块与隔离条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
作为改进,所述放置槽位于圆柱形铁芯的内圆周面上,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的内侧,第一扇形头铁芯的内圆周面上以及第二扇形头铁芯的内圆周面上均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所述隔离块与隔离条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
作为改进,所述电机结构还包括多定子结构与多转子结构的组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圆柱形铁芯、第一扇形头铁芯、第二扇形头铁芯和帽头铁芯共同组成具有轴向径向全方向磁场的立体磁路结构,充分利用了电机三维全方向的电磁场,全方向的磁场做功也提高了饱和磁感应强度,同时在定子铁芯结构的压铸固定孔内设置散热水管,可以减少传统电机铁芯局部过热的现象,电机绕组的每个线圈均被铁芯环绕,不像传统电机一样外露,使得电机绕组线圈的每个边都成为有效边,节约电磁铜线,减少线圈铜耗和发热,定子、转子的每个做功面两端还预留了隔磁区域,减少了磁滞干扰与损耗,该电机提高了电磁转换效率,降低了发热和损耗,实现了节能、高效;
2.所述每组定子铁芯结构由若干个磁极组成了轴向和径向四个做功面,配合转子结构,单定子电机有四对交互做功面,双定子电机具有八对交互做功面,实现了高转矩,高发电量、高效能;
3.双定子电机用作车辆电机时使用两个T形转子内置的行星齿轮差速装置作为传动机构直接连接车轮的驱动轴,减少了车辆的机械设置和机械损耗,减轻车重,优化车辆空间,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外固定电机爆炸图;
图2为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内固定电机爆炸图;
图3为双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电机爆炸图;
图4为外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结构总装图;
图5为外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结构爆炸图;
图6为内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结构总装图;
图7为内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结构爆炸图;
图8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外侧的圆柱形铁芯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内侧的圆柱形铁芯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外侧的导楔帽头铁芯与环形导楔铁芯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外侧的导楔帽头铁芯示意图;
图12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外侧的环形导楔铁芯示意图;
图13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内侧的导楔帽头铁芯与环形导楔铁芯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内侧的环形导楔铁芯示意图;
图15为压铸固定孔位于电机绕组孔内侧的导楔帽头铁芯示意图;
图16为第一扇形头铁芯与第二扇形头铁芯连接示意图;
图17为单个扇形头铁芯单元的分体示意图;
图18为单个T形转子立体图;
图19为两个T形转子组合关系立体图;
图20为单个端转子立体图;
图21为双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电机结构剖视图;
图22为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外固定电机结构剖视图;
图23为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内固定电机结构剖视图;
图24为外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与电机绕组结构剖视图;
图25为内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与电机绕组结构剖视图;
图26为外固定电机的定子铁芯、水管以及隔离块的侧面示意图;
图27为外固定电机电机壳的主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1、前端盖,2、T形转子,3、定子铁芯结构,4、电机壳,5、端转子,6、后端盖,7、电机轴,8、固定轴,9、固定件,10、车辆驱动轴,11、行星齿轮差速装置,12、第一扇形头铁芯,13、第二扇形头铁芯,14、圆柱形铁芯,15、连接轴,16、帽头铁芯,17、电机绕组,18、隔离条,19、隔离块,20、放置槽,21、压铸固定孔,22、电机绕组孔,23、置入固定孔,24、内孔,25、工作圆盘,26、工作圆柱,27、第二工作面,28、第一工作面,29、隔磁区,30、中心孔,31、第三工作面,32、第四工作面,33、导楔帽头铁芯,34、环形导楔铁芯,35、进水口,36、出水口,37、接线盒,38、散热水管,39、水管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附图1-27,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外固定电机,如图1,4、5、8、10、11、12所示,包括定子铁芯结构3和转子结构;所述定子铁芯结构3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24的圆柱形铁芯14,在圆柱形铁芯14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22、多个压铸固定孔21和多个置入固定孔23,每对电机绕组孔22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径向设置,电机绕组孔22、压铸固定孔21和置入固定孔23的延伸方向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轴向,压铸固定孔21位于电机绕组孔22的外侧,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置工作间隙,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面;每对电机绕组孔22内均设置绝缘隔离缠绕线圈,多对电机绕组孔22内的线圈连接在一起组成电机绕组17,每对电机绕组孔22和置入固定孔23交替分布;在圆柱形铁芯14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一扇形头铁芯12,在圆柱形铁芯14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二扇形头铁芯13,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均设置绝缘隔离插入置入固定孔23实现与圆柱形铁芯14的连接,相邻的扇形头铁芯单元之间设置工作间隙,并在工作间隙内部设置贴合电机绕组17形状的绕组孔,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端面;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设有沿其一周的放置槽20,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连接位置位于放置槽20内,连接位置通过安装在放置槽20内的帽头铁芯16限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铁芯14连接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一端设置导楔帽头铁芯33和环形导楔铁芯34,导楔帽头铁芯33为单个部件,环形导楔铁芯34为一个沿圆周方向的连环整体部件,从圆柱形铁芯14内圆周方向设置绝缘后向外圆周方向叠压扇形头铁芯叠片,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组成的铁芯叠片,只要是能穿过置入孔的部分,可以是不断开的整片结构,通过环形导楔铁芯34的导楔部位导入压紧固定,扇形头铁芯叠压完成后把导楔帽头铁芯33楔入,导楔帽头铁芯33顶端再和相邻铁芯固定,圆柱形铁芯14和扇形头铁芯12、13之间设置绝缘板,电机绕组17与铁芯之间设绝缘层隔离并做整体绝缘灌封固定;所述圆柱形铁芯14两端的压铸固定孔21位置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部分隔离块19上设有水管连接件39,每对电机绕组孔22与压铸固定孔21之间以及压铸固定孔21另一端的工作间隙开口均设置隔离条18,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套在扇形头铁芯12、13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压铸固定孔21内壁涂覆隔离涂层;圆柱形铁芯14、第一扇形头铁芯12、第二扇形头铁芯13、帽头铁芯16和导楔帽头铁芯33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内注入材料压铸固定,压铸固定部位同时也是隔磁区29;定子铁芯结构3由若干个磁极组成了轴向和径向四个做功面,四个做功面分别为第一扇形头铁芯12做功端面、第二扇形头铁芯13做功端面、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做功面和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做功面;
所述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2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5;所述T形转子2包括工作圆盘25和工作圆柱26,工作圆盘25的盘面上设有第一工作面28,工作圆柱26的柱面上设有第二工作面27,工作圆盘25覆盖第一扇形头铁芯12,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第一工作面28与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端面为第一交互做功面,第二工作面27与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为第二交互做功面;端转子5套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T形转子2与端转子5固定连接;端转子5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工作面31,端转子5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工作面32;第三工作面31与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端面为第三交互做功面,第四工作面32与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面为第四交互做功面。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置隔磁区29,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之间设置隔磁区29,隔磁区29采用的方式是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不导磁材料并间隔一定距离,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之间设不导磁材料并隔一定距离,隔磁区29的作用是减少磁滞阻力。
所述外固定电机还包括电机壳4,定子铁芯结构3和转子结构均安装在电机壳4内,圆柱形铁芯14外圆周远离端转子5的那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中注入材料与电机壳4压铸固定成为一体,电机壳4的两侧端口上分别连接前端盖1和后端盖6,电机轴7与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键连接,电机轴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端盖6连接;在电机壳4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出线槽和接线盒,接线盒内设有接线端子,在定子铁芯结构3的压铸固定孔21内设置散热水管38,散热水管38通过隔离块19上的水管连接件39串联,散热水管38的进出水管再连接电机壳4内设置的散热水道,散热水道连接进水口35和出水口36,电机绕组17的引出线穿出出线槽并与接线盒37内的接线端子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单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内固定电机,如图2、6、7、9、13、14、15所示,包括定子铁芯结构3和转子结构;所述定子铁芯结构3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24的圆柱形铁芯14,在圆柱形铁芯14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22、多个压铸固定孔21和多个置入固定孔23,每对电机绕组孔22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径向设置,电机绕组孔22、压铸固定孔21和置入固定孔23的延伸方向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轴向,压铸固定孔21位于电机绕组孔22的内侧,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置工作间隙,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面;每对电机绕组孔22内均设置绝缘隔离缠绕线圈,多对电机绕组孔22内的线圈连接在一起组成电机绕组17,每对电机绕组孔22和置入固定孔23交替分布;在圆柱形铁芯14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一扇形头铁芯12,在圆柱形铁芯14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二扇形头铁芯13,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均设置绝缘隔离插入置入固定孔23实现与圆柱形铁芯14的连接,相邻的扇形头铁芯单元之间设置工作间隙,并在工作间隙内部设置贴合电机绕组17形状的绕组孔,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端面;在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上设有沿其一周的放置槽20,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连接位置位于放置槽20内,连接位置通过安装在放置槽20内的帽头铁芯16限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铁芯14连接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一端设置导楔帽头铁芯33和环形导楔铁芯34,导楔帽头铁芯33为单个部件,环形导楔铁芯34为一个沿圆周方向的连环整体部件,从圆柱形铁芯14外圆周方向设置绝缘隔离向内圆周方向叠压扇形头铁芯叠片,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组成的铁芯叠片,只要是能穿过置入孔的部分,可以是不断开的整片结构,通过环形导楔铁芯34的导楔部位导入压紧固定,扇形头铁芯叠压完成后把导楔帽头铁芯33楔入,导楔帽头铁芯33顶端再和相邻铁芯固定,圆柱形铁芯14和扇形头铁芯12、13之间设置绝缘板,电机绕组17与铁芯之间设绝缘层隔离并做整体绝缘灌封固定;所述圆柱形铁芯14两端的压铸固定孔21位置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每对电机绕组孔22与压铸固定孔21之间以及压铸固定孔21另一端的工作间隙开口均设置隔离条18,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套在扇形头铁芯12、13的内圆周面上,所述压铸固定孔21内壁涂覆隔离涂层;圆柱形铁芯14、第一扇形头铁芯12、第二扇形头铁芯13、帽头铁芯16和导楔帽头铁芯33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内注入固定材料压铸固定,压铸固定部位同时也是隔磁区29;定子铁芯结构3由若干个磁极组成了轴向和径向四个做功面,四个做功面分别为第一扇形头铁芯12做功端面、第二扇形头铁芯13做功端面、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做功面和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做功面。
所述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2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5;所述T形转子2包括工作圆盘25和工作圆柱26,工作圆盘25的盘面上设有第一工作面28,工作圆柱26的柱面上设有第二工作面27,工作圆盘25覆盖第一扇形头铁芯12,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第一工作面28与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端面为第一交互做功面,第二工作面27与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为第二交互做功面;端转子5套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T形转子2与端转子5固定连接;端转子5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工作面31,端转子5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工作面32,第三工作面31与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端面为第三交互做功面,第四工作面32与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面为第四交互做功面。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置隔磁区29,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之间设置隔磁区29,隔磁区29采用的方式是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不导磁材料并间隔一定距离,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之间设不导磁材料并间隔一定距离,隔磁区29的作用是减少磁滞阻力。
所述的内固定电机还包括固定轴8和固定件9,固定件9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中,T形转子2的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与固定件9预留的空隙中;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靠近端转子5的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中注入固定材料与固定件9压铸固定成为一体;固定轴8与固定件9的轴心孔键连接;端转子5和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轴8连接;固定件9设置出线槽,固定轴8中心设置电机绕组出线孔,用于电机绕组17的引出线与外接线束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双定子轴向径向全方向磁路电机,如图3、4、5、8、10、11、12所示,包括两组定子铁芯结构3和两组转子结构;每组所述定子铁芯结构3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24的圆柱形铁芯14,在圆柱形铁芯14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22、多个压铸固定孔21和多个置入固定孔23,每对电机绕组孔22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径向设置,电机绕组孔22、压铸固定孔21和置入固定孔23的延伸方向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轴向,压铸固定孔21位于电机绕组孔22的外侧,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置工作间隙,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面;每对电机绕组孔22内均设置绝缘隔离缠绕线圈,多对电机绕组孔22内的线圈连接在一起组成电机绕组17,每对电机绕组孔22和置入固定孔23交替分布;在圆柱形铁芯14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一扇形头铁芯12,在圆柱形铁芯14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二扇形头铁芯13,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均设置绝缘隔离插入置入固定孔23实现与圆柱形铁芯14的连接,相邻的扇形头铁芯单元之间设置工作间隙,并在工作间隙内部设置贴合电机绕组17形状的绕组孔,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端面;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设有沿其一周的放置槽20,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连接位置位于放置槽20内,连接位置通过安装在放置槽20内的帽头铁芯16限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铁芯14连接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一端设置导楔帽头铁芯33和环形导楔铁芯34,导楔帽头铁芯33为单个部件,环形导楔铁芯34为一个沿圆周方向的连环整体部件,从圆柱形铁芯14内圆周方向设置绝缘后向外圆周方向叠压扇形头铁芯叠片,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组成的铁芯叠片,只要是能穿过置入孔的部分,可以是不断开的整片结构,通过环形导楔铁芯34的导楔部位导入压紧固定,扇形头铁芯叠压完成后把导楔帽头铁芯33楔入,导楔帽头铁芯33顶端再和相邻铁芯固定,圆柱形铁芯14和扇形头铁芯12、13之间设置绝缘板,电机绕组17与铁芯之间设绝缘层隔离并做整体绝缘灌封固定;所述圆柱形铁芯14两端的压铸固定孔21位置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部分隔离块19上设有水管连接件39,每对电机绕组孔22与压铸固定孔21之间以及压铸固定孔21另一端的工作间隙开口均设置隔离条18,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套在扇形头铁芯12、13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压铸固定孔21内壁涂覆隔离涂层;圆柱形铁芯14、第一扇形头铁芯12、第二扇形头铁芯13、帽头铁芯16和导楔帽头铁芯33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内注入材料压铸固定,压铸固定部位同时也是隔磁区29;每组定子铁芯结构3由若干个磁极组成了轴向和径向四个做功面,四个做功面分别为第一扇形头铁芯12做功端面、第二扇形头铁芯13做功端面、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做功面和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做功面;
每组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2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5;所述T形转子2包括工作圆盘25和工作圆柱26,工作圆盘25的盘面上设有第一工作面28,工作圆柱26的柱面上设有第二工作面27,工作圆盘25覆盖第一扇形头铁芯12,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第一工作面28与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端面为第一交互做功面,第二工作面27与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为第二交互做功面;端转子5套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T形转子2与端转子5固定连接;端转子5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工作面31,端转子5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工作面32;第三工作面31与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端面为第三交互做功面,第四工作面32与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面为第四交互做功面。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置隔磁区29,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之间设置隔磁区29,隔磁区29采用的方式是第一工作面28与第二工作面27之间设不导磁材料并间隔一定距离,第三工作面31和第四工作面32设不导磁材料并间隔一定距离,隔磁区29的作用是减少磁滞阻力。
两组转子结构的两个端转子5对向设置,其中的两个T形转子2对称设置,两个T形转子2的工作圆盘25连接固定;两组定子铁芯结构3分别安装在两个电机壳4内,两个电机壳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电机壳4上连接前端盖1,另外一个电机壳4上连接后端盖6;两个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内设有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为电机轴,电机轴与两个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键连接,电机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端盖6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为行星齿轮差速装置11,行星齿轮差速装置11固定安装在两个T形转子2之间,两个T形转子的连接处通过密封环密封连接,内部加注润滑油,行星齿轮差速装置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车辆驱动轴10,两个车辆驱动轴10分别经两个T形转子的中心孔30穿出,车辆驱动轴穿出中心孔的位置通过密封圈密封;在每个T形转子的工作圆柱26上均固接穿过端转子5的连接轴15,其中一个连接轴15通过轴承与前端盖1连接,另外一个连接轴通过轴承与后端盖6连接。双定子电机用作车辆电机时使用两个T形转子内置的行星齿轮差速装置11作为传动机构直接连接车轮的驱动轴,减少了车辆的机械设置和机械损耗,减轻车重,优化车辆空间,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每个电机壳4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出线槽和接线盒,接线盒37内设有接线端子,在定子铁芯结构3的压铸固定孔21内设置散热水管38,散热水管38通过隔离块19上的水管连接件39串联,散热水管38的进出水管再连接电机壳4内设置的散热水道,散热水道连接进水口35和出水口36,电机绕组17的引出线穿出出线槽并与接线盒37内的接线端子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固定电机和内固定电机,所述外固定电机和内固定电机均包括定子铁芯结构(3)和转子结构;所述定子铁芯结构(3)包括轴心处设有内孔(24)的圆柱形铁芯(14),在圆柱形铁芯(14)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电机绕组孔(22)、多个压铸固定孔(21)和多个置入固定孔(23),每对电机绕组孔(22)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径向设置,电机绕组孔(22)、压铸固定孔(21)和置入固定孔(23)的延伸方向均沿圆柱形铁芯(14)的轴向,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面均设置工作间隙,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面;每对电机绕组孔(22)内均设置绝缘隔离缠绕线圈,多对电机绕组孔(22)内的线圈连接在一起组成电机绕组(17),每对电机绕组孔(22)和置入固定孔(23)交替分布;在圆柱形铁芯(14)的其中一个端面连接用于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一扇形头铁芯(12),在圆柱形铁芯(14)的另外一个端面连接覆盖电机绕组(17)的第二扇形头铁芯(13),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均设置绝缘隔离插入置入固定孔(23)实现与圆柱形铁芯(14)的连接,相邻的扇形头铁芯单元之间设置工作间隙,并在工作间隙内部设置贴合电机绕组(17)形状的绕组孔,形成由若干个磁极组成的做功端面;在圆柱形铁芯(14)上设有沿其一周的放置槽(20),第一扇形头铁芯(12)和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连接位置位于放置槽(20)内,连接位置通过安装在放置槽(20)内的帽头铁芯(16)限位固定,在圆柱形铁芯(14)连接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一端设置导楔帽头铁芯(33)和环形导楔铁芯(34),用于铁芯连接时的胀紧固定;所述圆柱形铁芯(14)两端的压铸固定孔(21)位置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部分隔离块(19)上设有水管连接件(39),每对电机绕组孔(22)与压铸固定孔(21)之间以及压铸固定孔(21)另一端的工作间隙开口均设置隔离条(18),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所述压铸固定孔(21)内壁涂覆隔离涂层;圆柱形铁芯(14)、第一扇形头铁芯(12)、第二扇形头铁芯(13)、帽头铁芯(16)和导楔帽头铁芯(33)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内注入材料压铸固定,压铸固定部位同时也是隔磁区(29);
所述转子结构包括T形转子(2)和筒形结构的端转子(5);所述T形转子(2)包括工作圆盘(25)和工作圆柱(26),工作圆盘(25)的盘面上设有第一工作面(28),工作圆柱(26)的柱面上设有第二工作面(27),工作圆盘(25)覆盖第一扇形头铁芯(12),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第一工作面(28)与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端面为第一交互做功面,第二工作面(27)与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为第二交互做功面;端转子(5)套在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上,T形转子(2)与端转子(5)固定连接,端转子(5)的底面上设有第三工作面(31),端转子(5)的内壁上设有第四工作面(32),第三工作面(31)与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端面为第三交互做功面,第四工作面(32)与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面为第四交互做功面;
所述外固定电机还包括电机壳(4),定子铁芯结构(3)和转子结构均安装在电机壳(4)内,电机壳(4)的两侧端口上分别连接前端盖(1)和后端盖(6),电机轴(7)与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键连接,电机轴(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1)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端盖(6)连接,所述圆柱形铁芯(14)外圆周远离端转子(5)的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内注入材料与电机壳(4)压铸固定成为一体;
所述内固定电机还包括固定轴(8)和固定件(9),固定件(9)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中,T形转子(2)的工作圆柱(26)插入圆柱形铁芯(14)的内孔(24)与固定件(9)预留的空隙中;所述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靠近端转子(5)的一端通过在压铸固定孔(21)中注入材料与固定件(9)压铸固定成为一体;固定轴(8)与固定件(9)的轴心孔键连接;端转子(5)和T形转子(2)的中心孔(30)分别通过轴承与固定轴(8)连接;固定件(9)设置出线槽,固定轴(8)中心设置电机绕组出线孔,用于电机绕组(17)的引出线与外接线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0)位于圆柱形铁芯(14)的外圆周面上,压铸固定孔(21)位于电机绕组孔(22)的外侧,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外圆周面上以及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20)位于圆柱形铁芯(14)的内圆周面上,压铸固定孔(21)位于电机绕组孔(22)的内侧,第一扇形头铁芯(12)的内圆周面上以及第二扇形头铁芯(13)的内圆周面上均设有用于压铸隔离的隔离块(19),所述隔离块(19)与隔离条(18)嵌套固定进而组成环状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壳(4)上设有进水口(35)、出水口(36)、出线槽和接线盒(37),接线盒(37)内设有接线端子,在定子铁芯结构(3)的压铸固定孔(21)内设置散热水管(38),散热水管(38)通过隔离块(19)上的水管连接件(39)串联,散热水管(38)的进出水管再连接电机壳(4)内设置的散热水道,散热水道连接进水口(35)和出水口(36),电机绕组(17)的引出线穿出出线槽并与接线盒(37)内的接线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结构还包括多定子结构与多转子结构的组合。
CN202111340595.1A 2020-11-16 2021-11-12 一种电机结构 Pending CN1139225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3822 WO2023082358A1 (zh) 2020-11-16 2021-11-29 一种电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15437 2020-11-16
CN202011281543.7A CN112448492A (zh) 2020-11-16 2020-11-16 轴向径向全方向磁通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525A true CN113922525A (zh) 2022-01-11

Family

ID=7473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1543.7A Pending CN112448492A (zh) 2020-11-16 2020-11-16 轴向径向全方向磁通电机
CN202122770608.0U Active CN218920069U (zh) 2020-11-16 2021-11-12 一种电机结构
CN202111340595.1A Pending CN113922525A (zh) 2020-11-16 2021-11-12 一种电机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1543.7A Pending CN112448492A (zh) 2020-11-16 2020-11-16 轴向径向全方向磁通电机
CN202122770608.0U Active CN218920069U (zh) 2020-11-16 2021-11-12 一种电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2448492A (zh)
WO (1) WO2023082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8492A (zh) * 2020-11-16 2021-03-05 赵滟玺 轴向径向全方向磁通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6602B2 (ja) * 2000-03-31 2009-01-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CN101399470A (zh) * 2007-09-30 2009-04-0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铁芯结构
KR101217223B1 (ko) * 2011-03-25 2012-12-31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비정질 분할코어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시얼 갭형 모터
CN110224562A (zh) * 2019-06-21 2019-09-10 赵滟玺 一种具有轴向径向多方向立体磁通路的新型节能电机
CN112448492A (zh) * 2020-11-16 2021-03-05 赵滟玺 轴向径向全方向磁通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2358A1 (zh) 2023-05-19
CN218920069U (zh) 2023-04-25
CN112448492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0561B2 (en) Double-rotor flux-switching machine
EP0225132B1 (en) Stator for electrical machine
CN110809848B (zh) 电机、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电机
US7640648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magnetic flux channel for a transverse wound motor
US2010027701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a direct liquid cooled stator
GB2071428A (en) Liquid colle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8347136B (zh) 油冷轮毂永磁同步电机
EP2664057A2 (en) Coolant flow enhancing device for stator coil end turns of fluid cooled electric motor
US20110241453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tator sections therefor
CN105305749A (zh) 定子无铁心Halbach永磁阵列轴向磁通电机
US5325007A (en) Stator windings for axial gap generators
CN103269133A (zh) 一种环体盒结构横向磁通永磁或磁阻永磁电机
CN218920069U (zh) 一种电机结构
CN106374707A (zh) 电机
CN104734425A (zh) 液体冷却轴向磁通电机及定子内绝缘表面的形成方法
CN112491197B (zh) 一种带内置轴流风机的油冷轴向磁通电机
CN112054610A (zh)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和直驱转台
CN203261211U (zh) 一种双笼障转子定子自励磁同步电机
CN203339911U (zh) 一种双笼障转子定子双绕组交流电机
CN102594004A (zh) 端盖设有冷却水通道的大功率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11579836U (zh) 一种无刷双转子复合电机结构
CN103580421A (zh) 具有风冷散热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
RU2422969C1 (ru)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CN209448511U (zh) 扁铜线成形定子线圈高磁阻转矩外转子式永磁驱动电机
CN111342630A (zh) 车用无刷双转子电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