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016A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016A
CN113922016A CN202010658492.9A CN202010658492A CN113922016A CN 113922016 A CN113922016 A CN 113922016A CN 202010658492 A CN202010658492 A CN 202010658492A CN 113922016 A CN113922016 A CN 113922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microstrip
suspended
transmission lin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84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84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2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0Wire waveguides, i.e. with a single solid longitudinal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该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主传输线以及多个支线;介质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主传输线为悬置微带线结构;多个支线设置于介质基板上,分别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支线包括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通过此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滤波器,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systems、5th-Generation,也称5G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5G基站的前期建设中,基站需要兼容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也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与5G通信。如此,可以实现多频共站,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商用化成本。为了满足4G信号和5G信号共基站的要求,需要减少已建设的4G信号对5G信号的干扰,以达到相互间隔离要求。因此,需要滤波器来滤除4G信号,从而减少4G信号对5G信号的干扰。
由于基站需要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使得滤波器的体积大。但是,5G通信又要求滤波器的体积小。因此,现有的滤波器无法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滤波器,包括介质基板、主传输线以及多个支线;介质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主传输线设置于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多个支线设置于介质基板上,分别与主传输线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支线包括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
进一步地,多个支线包括第一支线至第三支线;其中,
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均包括第一悬置微带线和第一微带线;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连接主传输线,另一端连接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一端;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连接主传输线,另一端连接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一端;
第三支线为悬置微带线结构,且第三支线的一端与主传输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宽度大于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宽度,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宽度大于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主传输线包括依次耦合的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位于第一表面,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位于第二表面;其中,
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
第一支线位于第二表面,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第二支线位于第一表面,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第三支线位于第二表面,第三支线的一端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
进一步地,介质基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排列成一列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第一支线、第二支线和第三支线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具有沿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支线和第三支线位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第二侧,第二支线位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滤波器还包括第一阻抗匹配端口和第二阻抗匹配端口;第一阻抗匹配端口设置于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第二阻抗匹配端口设置于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
其中,第一阻抗匹配端口位于第一表面且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阻抗匹配端口位于第二表面且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支线的长度大于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和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中任意一者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长度小于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长度,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长度大于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长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天线以及与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射频单元包括上述滤波器,用于对接入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介质基板中既设置悬置微带线结构,又设置微带线结构,使得相对于悬置微带线结构,在微带线结构中,能够在更小的尺寸下实现较低的阻抗,相对于微带线结构,在悬置微带线结构中,能在更大的尺寸下实现较高的阻抗,从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功率容量,且采用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的组合设计滤波器,使得相对于同轴腔体滤波器,本申请滤波器的体积更小。因此本申请的滤波器能够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图1中沿剖切线A-A剖切得到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主传输线和支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ADS布局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LC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仿真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通信设备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经本申请发明人的长期研究发现,微带线滤波器通过具体地设置微带线各处的尺寸大小来实现微带线各处的阻抗;微带线中阻抗较小的地方相对于微带线中阻抗较大的地方,其尺寸会更大;在微带线的低阻区域,由于微带线的尺寸需要设计得很大,从而使得滤波器的体积过大,而在微带线的高阻区域由于微带线的尺寸需要设计得很小,从而使得滤波器无法承载较大的功率容量。因此,现有的滤波器中存在滤波器无法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的问题。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至少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图1中沿剖切线A-A剖切得到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滤波器100包括:壳体1、介质基板2、主传输线3以及多个支线4。壳体1内部形成一腔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110和第二腔壁120。介质基板2设置于腔体内,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第一表面210面向第一腔壁110,第二表面220面向第二腔壁120。主传输线3设置于介质基板2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多个支线4设置于介质基板2上,分别与主传输线3连接。其中,至少部分支线4包括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悬置微带线结构对应区域的介质基板2中,第一表面210与第一腔壁110间隔设置,第二表面220与第二腔壁120间隔设置;微带线结构对应区域的介质基板2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中,设置有微带线结构的一表面与第一腔壁110和第二腔壁120中的一腔壁间隔设置,另一表面与第一腔壁110和第二腔壁120中的另一腔壁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介质基板2中既设置悬置微带线结构,又设置微带线结构。相对于悬置微带线结构,在微带线结构中,能够在更小的尺寸下实现较低的阻抗;相对于微带线结构,在悬置微带线结构中,能在更大的尺寸下实现较高的阻抗,从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功率容量;且采用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的组合设计滤波器,使得相对于同轴腔体滤波器,本申请滤波器100的体积更小。因此本申请的滤波器100能够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
如图2-图3所示,腔体可以为金属腔体。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腔体可以为镀银的金属腔体。壳体1可以包括盖体11以及主体12。盖体11设置有第一开口槽(图中未示出),主体12设置有第二开口槽121。盖体11盖设于主体12,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121对接,形成腔体。介质基板2可以设置于盖体11和主体12之间。介质基板2可以分别接触盖体11、主体12。在其他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也可以只接触盖体11或主体12。在介质基板2分别接触盖体11、主体12时,为了降低互调干扰,介质基板2与位于主体12的腔壁之间、介质基板2与位于盖体11的腔壁之间的接触面均可以焊接。介质基板2可以采用较高的介电常数的基材制作,且介质基板2具有较低的互调干扰。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的阶电常数可以大于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的基材可以为FR-4等级的材料。介质基板2可以采用硬质绝缘材料。该硬质绝缘材料例如为陶瓷材料、硬质橡胶材料、玻璃材料或树脂材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基板2可以为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多个支线包括第一支线41至第三支线43;其中,第一支线41和第二支线42均包括第一悬置微带线10和第一微带线20;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一端连接主传输线3,另一端连接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的一端;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一端连接主传输线3,另一端连接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的一端;第三支线43为悬置微带线结构,且第三支线43的一端与主传输线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在具体地的尺寸上可以具有区别,第二支线42的一微带线20和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在具体地尺寸上可以具有区别。例如,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长度,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2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介质基板2中既设置主传输线3、第一悬置微带线10等悬置微带线结构,又设置第一微带线20等微带线结构。从而能够使得本申请滤波器100兼顾满足较大的功率容量和较小的体积要求。具体地,与普通的同轴腔体滤波器相比,本申请的滤波器100的体积至少缩小到具有相同性能的同轴腔体滤波器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此外,与纯微带线结构的滤波器相比,本申请滤波器100的插损至少小50%。与其他采用微带线形成的滤波器相比,本申请的滤波器100具有更高的品质因数(即Q值)、更小的插损和更低的功耗。并且,悬置微带线具有制作精度高,一致性好,便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而且悬置微带线的体积比同轴腔体滤波器中的谐振器的体积小,采用了悬置微带线设置的滤波器100的体积能够满足5G通信的体积要求。
为了防止不同的支线4之间的相互干扰。支线4对应的腔壁可以随该支线4的延伸方向而延伸,从而形成容置腔,用于容置该支线4。不同的支线4之间通过容置腔的腔壁进行隔离,以防止不同的支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滤波器100可以是高通滤波器。例如,滤波器100可以对低于预设临界值的信号进行过滤。例如,该预设临界值可以位于2700MHz-3300MHz的范围内。该滤波器100可以形成500MHz-2700MHz的阻带,以及3300MHz-6000MHz的通带。其中,500MHz-2700MHz属于4G信号频段,3300MHz-6000MHz属于5G信号频段,即本申请滤波器100可以满足4G信号和5G信号的全频段的覆盖要求。由于滤波器100在4G信号的频段范围内形成阻带,在5G信号的频段范围内形成通带,能够较好的避免4G信号对5G信号的干扰。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的宽度大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宽度;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的宽度大于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宽度。其中,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和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均等效于电感。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和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均等效于电容。
如此,第一支线41相互连接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和第一微带线20形成一个零点。第二支线42相互连接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和第一微带线20形成一个零点。其中,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传输零点能够使得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与多个通带间或外界的高度隔离。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形成两个零点。该两个零点,在频带曲线上可以形成于离开通带(3300MHz-6000MHz)靠近阻带(500MHz-2700MHz)的一侧,从而能更好的实现通带和阻带之间的高度隔离。
需要理解地是,本申请并不对各个支线4的尺寸进行限定,具体地,随着支线4的尺寸变化,支线4对应的零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的零点的位置的不同,具体地对支线4的尺寸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长度,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长度。第三支线43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和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中任意一者的长度。
此外,由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的宽度大于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宽度;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的宽度大于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宽度,使得壳体1与介质基板2之间具有较大的贴合面积,从而可以使得壳体1与介质基板2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至于贴合的具体方式,为了降低互调干扰,可以是焊接的方式。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贴合,还使得壳体1进一步与介质基板2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从而提高了滤波器100的散热性能。即微带线结构和悬置微带线结构两者中的敷铜的热量可以依次流经介质基板2、壳体1,向滤波器100外部传导。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具体地设置主传输线3上的电容结构来缩小滤波器100的体积。参阅图4-图6,图4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介质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介质基板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主传输线和支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阅图4-图6,主传输线3包括依次耦合的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位于第一表面210,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位于第二表面220;其中,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的一端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之间容性耦合;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的另一端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之间容性耦合;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的另一端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之间容性耦合;第一支线41位于第二表面220,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一端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连接;第二支线42位于第一表面210,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的一端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连接;第三支线43位于第二表面220,第三支线43的一端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中依次耦合的两个悬置微带传输线段部分层叠,以使依次耦合的两个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从而形成主传输线3中的电容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滤波器100的体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滤波器100的生产成本,可以将滤波器100的结构设计的规则一些。
具体地,如图4-图6所示,介质基板2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L和第二方向W;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排列成一列且沿第一方向L依次排列,第一支线41、第二支线42和第三支线43分别沿第二方向W延伸。如此使得滤波器100的结构规则。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多个支线4的具体设置方式来达到使介质基板2稳定的设置在腔体内的目的。
如图3-图5所示,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具有沿第二方向W相背设置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第一支线41和第三支线43位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第二侧B,第二支线42位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第一侧A。
如此,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将介质基板2划分为沿第二方向W分布的位于第一侧A的介质基板2和位于第二侧B的介质基板2。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位于第一侧A的介质基板2上,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位于第二侧B的介质基板2上。第一侧A的第一微带线20对应区域的介质基板2的第二表面220与第二腔壁120贴合,第二侧B的第一微带线20对应区域的介质基板2的第一表面210与第一腔壁110贴合。从而使得第一侧A的介质基板2和第二侧B的介质基板2中均存在与腔壁贴合的区域。且由于第一微带线20具有较大的面积,从而使得介质基板2在第一、第二侧A-B与腔壁的贴合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如此,使得焊接在腔壁上的介质基板2不易脱落。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支线42进一步与第一支线41和第三支线43位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不同侧,使得在第一支线41和第三支线43之间预留出了螺钉的设置位置。从而方便了螺钉的设置,且没有增加滤波器100在第一方向L上的尺寸。
进一步地,滤波器100还包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和第二阻抗匹配端口6;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设置于介质基板2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第二阻抗匹配端口6设置于介质基板2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其中,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位于第一表面210且与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阻抗匹配端口6位于第二表面220且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可以为输入端口,第二阻抗匹配端口6可以为输出端口。
具体地,为了使得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更清楚,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ADS布局示意图。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均为平面结构,因此可以在ADS布局图中表示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布局以及连接关系。图7中的不同位置的长方形代表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中的不同位置的组成部分。如图7所示,D1代表的是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D3和D4代表的是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的层叠部分;D6代表的是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D7代表的是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D9和D10代表的是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的层叠部分;D12代表的是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D13代表的是第二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D15和D16代表的是第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层叠部分;D18代表的是第三支线43;D19代表的是第二阻抗匹配端口6。此外,D2、D5、D8、D11、D14和D17代表的是起到连接作用的悬置微带线结构,例如,D2代表的是起到连接第一阻抗匹配端口5和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中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层叠部分的悬置微带线结构。
具体地,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可以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滤波器的LC电路示意图。
如图8所示,电容C1为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1与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的层叠部分的等效电容;电容C2为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2与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的层叠部分的等效电容;电容C3为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3与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34的层叠部分的等效电容;电感L1为第一支线41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形成的等效电感;电容C4为第一支线41的第一微带线20形成的等效电容;点感L2为第二支线42的第一悬置微带线10形成的等效电感;电容C5为第二支线42的第一微带线20形成的等效电容;电感L3为第三支线43形成的等效电感。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了6阶的滤波器100,且相互连接的等效电感L1和等效电容C4、相互连接的等效电感L2和等效电容C5各形成一个零点,总共形成了两个零点。且该两个零点位于频带曲线上离开通带(3300MHz-6000MHz)靠近阻带(500MHz-2700MHz)的一侧,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通带和阻带之间的高度隔离。
具体地,本申请滤波器100能够实现如下指标: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回波损耗大于或等于20dB;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最大插入损耗为0.4dB;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最大插入损耗波纹为0.3dB;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最大群时延为4ns;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最大群时延变化为3ns;
在500MHz-2700MHz的阻带范围内,抑制大于或等于38dB;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输入均方根功率为50W;
在3300MHz-6150MHz的通带范围内,输入峰值功率为500W;
在3300MHz-6000MHz的范围内,任意阶的互调干扰大于或等于110dBm。
其中,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的仿真示意图。
参阅如图9所示的滤波器100的频带曲线200。其中,点m3为频带曲线200上的一个频率点。点m3的频率为2700MHz,且在点m3的抑制为41.88485dB。在图9所示出的频点曲线200中,通带为3300MHz-6000MHz(在频带曲线200中已示出,但未标注),阻带为500MHz-2700MHz(在频带曲线200中已示出,但未标注)。其中3300MHz-6000MHz属于5G信号的频段,500MHz-2700MHz属于4G信号的频段。即本申请的滤波器100满足4G信号和5G信号的全频段的覆盖要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频带曲线200上形成的两个零点(在频带曲线200中已示出,但未标注)能减少4G信号对5G信号的干扰,隔离度高。
参阅如图9所示的滤波器100的回波损耗曲线300。其中,点m1和点m2为回波损耗曲线300上的两个频率点。点m1的频率为3300MHz,且在点m1的抑制为24.60193dB。点m2的频率为6150MHz,且在点m2的抑制为24.25535dB。因此本申请的滤波器100满足回波损耗大于或等于20dB的要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通信设备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400包括天线410和射频单元420,该天线410与射频单元420连接,该射频单元420可以是RRU(Remote Radio Unit)。该射频单元42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滤波器100,用于对接入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单元420可以集成到天线410进而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AU(Active Antenna Unit)。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介质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主传输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
以及多个支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上,分别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支线包括悬置微带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线包括第一支线至第三支线;其中,
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均包括第一悬置微带线和第一微带线;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传输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传输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一端;
所述第三支线为悬置微带线结构,且所述第三支线的一端与所述主传输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传输线包括依次耦合的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
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一端部分层叠,以使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与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之间容性耦合;
所述第一支线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所述第二支线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所述第三支线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支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基板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排列成一列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支线、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位于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线位于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至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第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一阻抗匹配端口和第二阻抗匹配端口;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端口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端口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上,为悬置微带线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第四悬置微带传输线段的另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和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中任意一者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长度,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微带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线的第一悬置微带线的长度。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以及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用于对接入的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CN202010658492.9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3922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492.9A CN113922016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8492.9A CN113922016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016A true CN113922016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8492.9A Pending CN113922016A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20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424A (zh) * 2022-01-26 2022-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悬置带线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929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南京赛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线带阻滤波器
US20130285765A1 (en) * 2011-12-19 2013-10-31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Broad band diplexer using suspended strip-line capacitor technology
CN105958164A (zh) * 2016-06-24 2016-09-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悬置带线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
CN108736116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带线滤波器
CN112436251A (zh) * 2020-11-17 2021-03-02 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选择性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5765A1 (en) * 2011-12-19 2013-10-31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Broad band diplexer using suspended strip-line capacitor technology
CN102637929A (zh) * 2012-03-29 2012-08-15 南京赛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线带阻滤波器
CN105958164A (zh) * 2016-06-24 2016-09-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悬置带线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
CN108736116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带线滤波器
CN112436251A (zh) * 2020-11-17 2021-03-02 常州仁千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选择性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俞彬: "新型平面带通滤波器及混合Q值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424A (zh) * 2022-01-26 2022-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悬置带线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3424B (zh) * 2022-01-26 2024-04-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悬置带线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1666B1 (en) Miniaturized multi-layer ceramic lowpass filter
CN201156573Y (zh) 基于折叠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112332054B (zh) 一种基于非对称式耦合线的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CN101609914A (zh) 一种ltcc谐波抑制带通滤波器
CN112332051B (zh) 一种超宽带滤波器
CN109713419A (zh) 一种具有宽阻带和高隔离度的滤波功分器
US6570472B1 (en) Low-pass filter
CN116759779B (zh) 一种5g毫米波滤波功分模块
CN212257633U (zh) 一种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双带滤波器
CN110429362B (zh) 基于t型谐振器的可重构滤波器
CN113922016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300065A (zh) 基于三角形基片集成波导的混合模式带通滤波器
CN111865252B (zh) 高抑制高通滤波器
CN112688041B (zh) 多通路交叉耦合毫米波滤波器
CN109755711A (zh) 双层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宽带滤波耦合器
CN209948010U (zh) 一种小型化宽边耦合结构的超宽带滤波器
CN209747694U (zh) 一种互补开口谐振环和u槽缺陷地的低通滤波器
CN109103558B (zh) 一种宽频带方形接地耦合带线电桥
CN108493529B (zh) 双频滤波器
CN112751543A (zh) 一种滤波器组
CN113922019A (zh) 合路器及通信设备
CN111710944A (zh) 一种多层自封装的超宽带阻抗变换巴伦带通滤波器
CN111129674A (zh) 基于e型谐振器的三陷波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CN113992176A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4156616B (zh) 一种一腔三模介质独块带通滤波器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