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8664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8664A
CN113918664A CN202111520426.6A CN202111520426A CN113918664A CN 113918664 A CN113918664 A CN 113918664A CN 202111520426 A CN202111520426 A CN 202111520426A CN 113918664 A CN113918664 A CN 113918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model
association
metadata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04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8664B (zh
Inventor
晁成汗
黄玮
王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04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8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8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8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8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8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3Program document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代码;将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关联关系获得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第一关联关系,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将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该方法可使得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可扩展,并且可使得模型与代码之间可实现精确映射。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模型-代码双向同步指的是在模型-代码双向系统中,从模型正向生成代码,同时从代码逆向解析出模型,通过该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达成模型-代码双向系统中模型与代码表达设计的一致性。模型-代码双向同步的难点之一是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精确映射以及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的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模型-代码之间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的迭代演进、以及无法实现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精确映射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预设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可选的,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不匹配,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平台默认的模型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可选的,还包括:响应于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不匹配,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平台默认的代码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
可选的,所述第二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预设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型-代码同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在开发平台针对目标应用所编写的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为所述目标应用在建模平台上所对应的第一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为第二用户在建模平台上将所述第一目标模型更改为第二目标模型后、所述第二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所述第二目标代码为建模平台上的所述第一目标模型被变更为所述第二目标模型而致使所述目标应用发生变更后、变更后的所述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代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目标代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一模型元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方法的程序,该设备通电并通过所述处理器运行该方法的程序后,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设备,存储有方法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代码;将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关联关系获得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第一关联关系,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将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该方法通过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可增加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复用性,实现模型-代码之间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的迭代演进,使得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可扩展,并且,通过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将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表述出来,使得模型与代码之间可实现精确映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型-代码双向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单元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模型-代码双向系统包括建模平台和开发平台,如图1-A所示,不同类型用户可基于不同需求选择建模平台或开发平台进行操作,例如,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在建模平台上进行模型的设计,建模平台以应用进行模型划分,每个应用下均可存在对应的模型,开发人员也可以在开发平台上对建模平台中设计的模型进行代码修改等;具体地,建模平台提供可视化模型设计能力,例如,为用户提供图形化操作界面,用户通过该图形化操作界面进行控件拖动、组合、画图、建立表单等形式进行模型设计;在开发平台上,用户能够通过参数配置等方式与建模平台建立连接并进行交互。当开发平台连接到建模平台后,开发平台即提供了程序开发环境,开发平台的用户能够在提供的程序开发环境下、与建模平台中的元数据服务配置连接,开发平台的用户能够根据获取到的模型元数据生成源代码,实现将可视化的模型在开发平台上以代码的形式进行展示,使得开发人员可在开发平台上进行代码的修改,以实现对模型的修改。上述模型元数据为具体实现图形、表单等模型对应的数据文件内容,表征模型的数据形式,可描述模型的关键信息,例如实体代码存放的代码包名、模型所属的应用编码、模型的领域编码、模型编码、模型的字段列表、字段数据类型等,建模平台可基于该模型元数据组装生成对应的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开发平台可以为开发工具IDE (Integrated Development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和图形用户界面等工具,其集成了代码编写功能、分析功能、编译功能、调试功能等服务,开发人员能够在IDE上进行代码编辑等操作。
模型-代码双向同步指的是在模型-代码双向系统中,从模型正向生成代码,同时从代码逆向解析出模型,通过该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达成模型-代码双向系统中模型与代码表达设计的一致性。模型-代码双向同步的难点之一是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精确映射以及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的可扩展性,例如,建模平台侧模型的迭代变化需要精确地映射到代码结构,代码侧的改动也需要精确地反馈到建模平台。再例如,现有的正向生成过程和逆向解析过程均单次进行,即,一次性正向生成或者一次性逆向解析,每次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均是孤立的,其与后续模型-代码之间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无关,无法对后续模型-代码之间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进行迭代演进,使得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不可扩展。
针对模型-代码双向同步场景,为了实现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的双向精确映射,以及为了实现模型-代码双向链路演进迭代过程的可扩展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配置化双向映射机制,具体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与该方法相对应的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下提供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为用于辅助实现模型-代码双向精确映射的计算设备应用,该计算设备应用可运行于开发环境中,具体可,以下结合图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本步骤用于获取第一目标代码,该第一目标代码可以为用户在开发平台IDE上编写的代码或对已有代码进行变更后获得的代码,建模平台以应用进行模型划分,每个应用下均可存在对应的模型,对应的,在开发平台,上述每个应用均对应有代码,上述获取第一目标代码可以是指:获取第一用户在开发平台针对目标应用所编写的第一目标代码,该第一用户可以为开发人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该第一编程语言可以为JAVA语言、Python语言等任意类型的编程语言。
S102,将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在上述步骤获取第一目标代码之后,本步骤用于将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是否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即,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有哪些模型元数据分别对应哪些代码),作为后续模型-代码双向迭代演进的基准。每一种编程语言均可对应特定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在本实施例中,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通过使用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将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记录下来,可以用独立的配置文件记录任何与模型元数据有关联关系的信息,该过程对编程语言源代码没有任何侵入,例如,现有技术中,要将模型与代码建立关联,需要在代码中写入一些内容,例如某段代码关联的是哪个模型的哪个字段,而本实施例通过独立的配置文件来记录模型与代码的关联性,该过程可避免对编程语言源代码的侵入。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内容可以是json、yaml或其他任何格式的领域特定语言(domain-specificlanguages,DSL),领域特定语言是专注于某个应用程序领域的计算机语言,每个领域特定语言都有相对应的专门的领域,例如,HTML为用于描述 Web 页面的标记语言、CSS 是用于描述页面样式的语言、SQL是用于创建和检索关系型数据库的语言。
本实施例通过将上述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表述出来,使得模型与代码之间可实现精准映射,并且可增加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复用性,方便后续扩展使用。
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中记录的内容如以下示例所示:
models:
-
code: Bizdomaintest01
type: business-domain
path: weimengtestapp10/businessdomain-Bizdomaintest01
resources:
-
id: xxx
code: OrderService
type: application-service
fqn: com.alibaba.bizworks.businessdomain.bizdomaintest01.app.api.OrderService
methods:
-
id: xxx
fqn: com.alibaba.bizworks.businessdomain.bizdomaintest01.app.api.OrderService#create()
上述示例为Java语言编写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示例,该示例中,“models”表示该文本为一段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的内容,“code: Bizdomaintest01”表示模型编码,“type: business-domain”表示模型类型,“path: weimengtestapp10/businessdomain-Bizdomaintest01”表示模型路径,“resources”表示模型包含的资源,id为模型对应的id,“fqn”(Fully qualified name)表示模型对应代码的全限定名,表征代码具体对应的代码类,用于精确查找代码。
S103,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关联关系获得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第一关联关系,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将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在上述步骤将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是否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之后,本步骤用于在确定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时,基于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关联关系获得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在确定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时,通过预设方式生成上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并将第一目标代码和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中,以供后续使用。与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第一用户在开发平台针对目标应用所编写的第一目标代码相对应,本步骤中的第一模型元数据可以为上述目标应用在建模平台上所对应的第一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基于第一目标代码和预设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该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该第一策略数据是一种通用的映射规则,其用于表征:当代码映射为模型元数据时,所需遵循的映射规则(应该符合什么样的逻辑和标准),例如,针对代码发生变动,基于新增的源代码,应该采用哪种方式生成新增的模型元数据。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的具体示例如下所示:
scan:
rules:
- type: MetaMapping
metaType: DomainObject
package: com.bizworks.demo.l2.domain.**.entity.**
annotation: com.bizworks.demo.l2.common.custom.annotation.DomainObject
上述示例为Java语言编写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示例,该示例中,scan:代表该段文本为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的内容,rules:定义了该段文本表达的是规则化的内容,type:MetaMapping表明规则化的内容是用于实现模型元数据映射,metaType: DomainObject领域对象(表征模型元数据类型为领域对象),package: 代码里的某一个包,annotation: 代码上的某一注解,package和annotation均为匹配规则,表明当一个代码类包名符合package的规则,且其有annotation规则指定的注解时,则其可以被映射为DomainObject类型的模型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策略数据(映射规则)可以分散在不同代码目录的不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针对同一个代码类,其匹配到的映射规则可能记录在多个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因此需区分多个匹配到的映射规则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基于映射规则所在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对应的代码目录、与第一目标代码的远近程度确定该映射规则的优先级,并采用优先级最高的映射规则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在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例如,通过优先级最高的映射规则所定义的转换策略对第一目标代码进行转换处理,生成第一模型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第一策略数据为用户基于应用需求而配置的策略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上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不相匹配,即,上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不存在与第一目标代码相匹配的映射规则,则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平台默认的模型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模型-代码双向映射思路,还包括如下过程:
首先,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与上述步骤S103中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为目标应用在建模平台上所对应的第一目标模型的元数据”相对应,该第二模型元数据可以为第二用户(业务人员)在建模平台上将所述第一目标模型更改为第二目标模型后、该第二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其次,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以确定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是否记录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其对应的第二目标代码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最后,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其对应的第二目标代码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上述“第一用户在开发平台针对目标应用编写第一目标代码,第一模型元数据为目标应用在建模平台上所对应的第一目标模型的元数据,第二模型元数据可以为第二用户(业务人员)在建模平台上将所述第一目标模型更改为第二目标模型后、该第二目标模型的元数据”相对应,此处的第二目标代码可以为建模平台上的所述第一目标模型被变更为所述第二目标模型而致使所述目标应用发生变更后、变更后的所述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代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具体可以是指:基于第二模型元数据和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第二目标代码,该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该第二策略数据是一种通用的映射规则,其用于表征:当模型元数据映射为代码时,所需遵循的映射规则(应该符合什么样的逻辑和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不匹配,即,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中不存在与第二模型元数据相匹配的映射规则,则基于第二模型元数据和平台默认的代码生成策略数据,生成第二目标代码。
在本实施例中,模型生成配置文件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同样与上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即,针对一种编程语言,其可对应上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以及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三种类型的配置文件。
通过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当模型元数据发生变更时,通过变更后的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即可生成新的代码,再通过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建立变更后的模型元数据与新生成的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当代码发生变更时,通过变更后的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即可生成新的模型元数据,再通过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建立变更后的代码与新生成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该过程可增加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复用性,实现模型-代码之间的正向生成和逆向解析过程的迭代演进,使得模型-代码双向链路迭代演进过程可扩展,并且,将上述模型元数据与代码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表述出来,使得模型与代码之间可实现精确映射。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另外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该数据处理方法仅实施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获得第二目标代码的相关内容,该实施例的具体内容请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以下描述仅仅是示意性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S202,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S203,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上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具体可以是指: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应的,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如图3所示,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目标代码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第一匹配单元302,用于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一模型元数据获取单元303,用于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匹配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记录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其对应的第二目标代码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的所述第一策略数据对应于多层级的代码类、被划分为不同的匹配优先级,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
扫描所述第一目标代码,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代码类的层级;
将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的所述第一策略数据中、与该层级的代码类相对应的策略数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第一目标策略数据,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的匹配优先级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代码类的层级相对应;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未包含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平台默认的模型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可选的,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中的所述第二策略数据对应于多层级的代码类、被划分为不同的匹配优先级;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按照所述第二策略数据的匹配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第二策略数据进行匹配;响应于所述第二策略数据中的第二目标策略数据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相匹配,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策略数据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生成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中未包含所述第二目标策略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平台默认的代码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
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观点角色标注模型训练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该设备通电并通过所述处理器运行该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后,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其对应的第二目标代码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可选的,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的所述第一策略数据对应于多层级的代码类、被划分为不同的匹配优先级,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
扫描所述第一目标代码,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代码类的层级;
将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的所述第一策略数据中、与该层级的代码类相对应的策略数据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第一目标策略数据,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的匹配优先级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对应的代码类的层级相对应;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中未包含所述第一目标策略数据,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平台默认的模型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可选的,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中的所述第二策略数据对应于多层级的代码类、被划分为不同的匹配优先级;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
按照所述第二策略数据的匹配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第二策略数据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第二策略数据中的第二目标策略数据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相匹配,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策略数据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中未包含所述第二目标策略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平台默认的代码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
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设备,存储有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存储设备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对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 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1、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 (DVD) 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预设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不匹配,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平台默认的模型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5.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二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相匹配,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不匹配,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平台默认的代码生成策略数据,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代码为基于第一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实体代码,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一编程语言相对应。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二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预设的模型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所述模型生成配置文件为用户配置的用于记录由代码转化为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的第一策略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预设的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所述代码生成配置文件用于记录由模型元数据转化为其对应的代码的第二策略数据。
12.一种模型-代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在开发平台针对目标应用所编写的第一目标代码;
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预设的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用于记录代码与其对应的模型元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将所述第一目标代码与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之间的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所述第一模型元数据为所述目标应用在建模平台上所对应的第一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获取第二模型元数据,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为第二用户在建模平台上将所述第一目标模型更改为第二目标模型后、所述第二目标模型的元数据;
将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记录第二目标代码与其对应的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和所述第二关联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目标代码;或者,响应于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未记录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生成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代码和所述第二模型元数据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记录至所述模型-代码关联配置文件,所述第二目标代码为建模平台上的所述第一目标模型被变更为所述第二目标模型而致使所述目标应用发生变更后、变更后的所述目标应用所对应的代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该设备通电并通过所述处理器运行该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20426.6A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3918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0426.6A CN1139186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0426.6A CN1139186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8664A true CN113918664A (zh) 2022-01-11
CN113918664B CN113918664B (zh) 2022-06-14

Family

ID=7924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0426.6A Active CN113918664B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866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0405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nchronizing an abstract model and source code
CN102681855A (zh) * 2012-05-25 2012-09-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无线传感网的模型到代码的转化方法
CN103885754A (zh) * 2012-12-19 2014-06-25 北京融兴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6528165A (zh) * 2016-11-11 2017-03-22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生成方法及代码生成系统
CN107015905A (zh) * 2016-06-02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查询源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58127A (zh) * 2018-11-28 2019-04-0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22839A (zh) * 2020-06-24 2020-09-29 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代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5278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深圳奥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低代码模型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00405A1 (en) * 2007-10-11 2009-04-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nchronizing an abstract model and source code
CN102681855A (zh) * 2012-05-25 2012-09-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无线传感网的模型到代码的转化方法
CN103885754A (zh) * 2012-12-19 2014-06-25 北京融兴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模型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7015905A (zh) * 2016-06-02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查询源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28165A (zh) * 2016-11-11 2017-03-22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生成方法及代码生成系统
CN109558127A (zh) * 2018-11-28 2019-04-02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22839A (zh) * 2020-06-24 2020-09-29 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代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5278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深圳奥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低代码模型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冉春娟等: "基于关系数据模型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8664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7368B2 (en) Integrating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to an interpre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S7610545B2 (en) Annotations for tracking provenance
JP4869630B2 (ja) コンテンツを開始テンプレートとターゲットテンプレートとの間でマップ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7877680B2 (en) Auto-generation and auto-versioning of a multi-sourced dynamic document
TWI536263B (zh) 將作業系統之原始應用程式介面投射至其它程式語言
CN108762743B (zh) 一种数据表操作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US9524279B2 (en) Help document animated visualization
US9032002B2 (en) Single file serialization for physical and logical meta-model information
US20080120596A1 (en) Cross domain presence of web user interface and logic
CN109739600B (zh) 数据处理方法、介质、装置和计算设备
WO2022218186A1 (zh) 个性化知识图谱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US9672084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automatic code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
US9390152B2 (en) Efficiently providing multiple metadata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ame type
US9141344B2 (en) Hover help support for application source code
CN104731588B (zh) 页面布局文件生成方法和页面布局文件生成装置
US20060026506A1 (en) Test display module for testing application logic independent of specific user interface platforms
US9335976B1 (en) Tracking property representations in modified computational objects
CN106776779B (zh) 基于Mac平台的JSON数据生成实体文件的方法
JP2012529711A (ja) ソフトウェア拡張子解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2201004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efficient round-trip engineering using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s
JPWO2010044150A1 (ja) プログラム変更管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変更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変更管理方法
US20160062748A1 (en) Embedded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s as first class code artifacts
WO2023109648A1 (zh) 一种模型-代码同步方法
CN11391866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EP4180951A1 (en) Generating lossless static object models of dynamic webp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63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