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6745B -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6745B
CN113916745B CN202111186584.2A CN202111186584A CN113916745B CN 113916745 B CN113916745 B CN 113916745B CN 202111186584 A CN202111186584 A CN 202111186584A CN 113916745 B CN113916745 B CN 113916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rock sample
change rule
nano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65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6745A (zh
Inventor
赵婷
何亚斌
张添锦
何永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1865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6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6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6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8Investigating volume, surface area, size or distribution of pores; Porosimet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包括步骤1:从实际气藏储层中截取任意不规则岩心;步骤2:制备好的小岩样清洗后放入烘箱内烘干48小时以上;步骤3:保持0.8MPa围压不变,以恒定流速0.05ml/min将中间容器中的KI溶液注入到夹持器中的小岩样中;步骤4:继续保持0.8MPa围压不变,利用氮气瓶通过减压阀以0.02MPa注入压力将气体恒压注入到夹持器注入孔;步骤5:通过所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参数;将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三维角度分析水驱气藏开发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成本低,精度高,且样品可重复使用,实验重复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引起的颗粒运移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产生改变,从而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由于水驱气藏特殊的成藏模式及地质特征,岩石松散,胶结程度弱,使得常规微观孔隙结构定性测量方法难以准确获得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作为对常规微观实验的有效补充,微纳米CT技术以其高分辨率、所需样品小、自动化对储层内部孔隙结构快速、精准、无损扫描技术被青睐。微纳米CT扫描技术不仅能对岩石储层物性关系进行研究,还可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分布及变化对岩石物性的影响。微纳米CT扫描是通过X射线穿透物体过程中与原子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衰减程度。在岩心CT扫描实验中,直接对岩心进行切片扫描成像,对切片数字图像处理后进行三维孔隙空间重构。可从二维切片图及三维重构图定性分析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但微纳米CT技术仅能从定性的角度直观分析出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关物性参数的变化,无法定量表征流体流动过程对微观孔隙空间流体分布规律的影响。因此,要全面精准的研究流体流动对微观孔隙结构影响的变化规律,势必需要将微纳米CT技术的定性描述和核磁共振T2谱的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由于水驱气藏岩心松散,泥质含量高,在本次实验中,采用液氮冷冻取心的方法钻取小岩心(6mm*10mm)进行微纳米CT和核磁共振T2谱实验。
常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恒压/恒速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水驱气藏岩心较为松散,无法保持固定的形状,并且在流体流动实验中,很难保持相同的形状。
扫描电镜:扫描电镜主要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对岩心样品表面形态进行扫描测试,可以分析出岩心中微粒的类型、大小、含量以及孔隙形态、孔隙大小等二维信息,并需要成形的岩心柱。电子穿透力较弱,在分析岩心样品孔隙形态时,常需要切片处理。对于水驱气藏疏松砂岩样品来说,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扫描电镜所需要的成形切片。而且扫描电镜是破坏性扫描,切片无法重复使用,实验重复性差,因此扫描电镜实验无法观察流体流动过程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铸体薄片:铸体薄片是岩相学分析三大常规技术之一,和扫描电镜一起是常规的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分析方法之一。铸体薄片可用于直接观察岩心微观孔喉结构、孔喉形状和大小,但无法准确表征三维孔喉结构。铸体薄片同样需要对岩心进行切片处理,只能直观观察到孔隙的形态、大小及孔喉连通性等静态参数,无法研究流体流动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恒速/恒压压汞:压汞实验所用样品一般为直径2.5cm,长度5cm左右的标准岩心柱,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汞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岩心柱中,通过测量进汞及退汞过程的相关参数获得孔喉大小。压汞的方法虽能获得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及孔喉比等相关参数,但注汞后的样品几乎遭到破坏,注入汞会影响流体流动,同样无法用来研究流体流动引起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低温氮气吸附:可获取0.5~200nm范围内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尺寸及形态特征参数,分辨率较高,但大于200nm的孔喉则无法有效识别。水驱气藏疏松砂岩孔喉尺寸较大,甚至个别孔喉半径达到200~500nm,因此低温氮气吸附不满足疏松砂岩孔隙结构演化分析的需要。
微纳米CT扫描可获取50~600nm孔隙和喉道,分辨率高,可通过CT扫描图直观观察二维孔隙和喉道分布,大小、形态等参数,也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化重构技术获得样品孔隙空间的三维信息。微纳米CT扫描分辨率高,且对样品无损,可用来研究微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但微纳米CT扫描所获得的微观孔喉变化规律是静态的,也就说只能获得流体流动一定量时,微观孔喉结构参数的变化,无法获得孔喉结构连续性变化。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核磁共振T2谱可用来分析孔喉结构连续性变化过程,但无法扫描样品空间三维孔喉分布信息和孔喉分布图。水驱气藏多发育疏松砂岩,胶结强度弱,颗粒很松散,利用常规取心技术难以钻取完整岩心柱,且在流体流动实验中,很容易掉砂,碎烂而无法进行多次重复流动实验,实验结果很难进行有效对比。因此在本次发明中,采用液氮冷冻取心技术钻取直径6mm*10mm长度小岩样,并用热缩管将岩样四周包裹,小岩样两端加固滤网,保证流体通过而砂体不会运移。特制小岩样制备好之后,装入微纳米CT专用夹持器中,进行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在线T2谱测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从三维角度分析水驱气藏开发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成本低,精度高,且样品可重复使用,实验重复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实际气藏储层中截取任意不规则岩心,采用液氮冷冻技术钻取符合微纳米CT测量精度的6mm*10mm小岩样;
步骤2:制备好的小岩样清洗后放入烘箱内烘干48小时以上,装入CT岩心夹持器中,采用围压系统加围压至0.8MPa,测量该围压下的初始状态的微纳米CT扫描图,以此扫描图为参考,对比气驱过程中微纳米孔喉的变化规律;
步骤3:保持0.8MPa围压不变,以恒定流速0.05ml/min将中间容器中的KI溶液注入到夹持器中的小岩样中,直到出口端KI溶液连续不断的溢出,此时可认为小岩样已饱和KI溶液,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得到饱和KI溶液后的微纳米CT扫描图像,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扫描饱和状态小岩样T2谱,以此T2谱图为参考;
步骤4:继续保持0.8MPa围压不变,利用氮气瓶通过减压阀以0.02MPa注入压力将气体恒压注入到夹持器注入孔,出口端用微计量管采用排水采气的方法计量通过小岩心中的气体;
步骤5:通过所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参数绘制气驱过程中,小样品中孔隙和喉道随着气体流动的变化规律,并与干样微纳米CT图以及气驱500pv和1000pv时的CT扫描图相对比,可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水驱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步骤1中,水驱气藏砂岩较为疏松,胶结性差,难以钻取完整的常规岩样,通过液氮冷冻取心技术钻取同时满足微纳米CT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精度的小岩样,小岩样四周用黑胶热缩管固定,两端固定过滤网。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步骤2中将微纳米CT技术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试结合起来,可以动态演化和分析气驱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步骤4在注入氮气过程中,将夹持器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每隔20min测量一次核磁共振T2谱,得到一系列T2谱曲线簇,当注入气体体积倍数分别为500pv和1000pv时,将岩心夹持器从核磁共振仪中取出并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对应体积倍数下的CT图。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的过程中,夹持器中的小岩样围压始终保持0.8MPa;避免小岩样拆卸过程中由于围压变化而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仅表示流体流动引起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出一种精准且无损的测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测量方法。将微纳米CT技术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量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从定性和定量,二维和三维,空间和时间等多尺度多角度去分析气驱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保证测量结果精准。选用的微观实验方法皆对样品无损,小样品可重复使用,这样分析不同注入体积流体经过样品同样的位置引起的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围压始终保持0.8MPa。在气体驱替过程中,气体从夹持器入口端以0.02MPa压力缓慢注入,无论微纳米CT扫描还是核磁共振T2谱测量,夹持器中小岩样围压始终保持0.8MPa。这样避免小岩样拆卸过程中由于围压变化而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保证只有注入气体量这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是实验结论可以精准分析注入气体量引起孔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降低实验误差和人为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采用冷冻液氮取心技术钻取小岩样。水驱气藏疏松砂岩胶结强度弱,遇水很容易松散,常规取心方法很难钻取到标准样品柱。采用冷冻液氮取心技术,钻取满足微纳米CT精度要求的小岩样。将小岩样装入CT专用岩心夹持器中,既解决了常规微观孔隙特征实验所要求的标准样品,又同时满足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T2谱对岩心的精度要求。
4、改变了传统微观实验方法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的静态描述。通过微纳米CT实验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动态演化和分析气驱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5、本发明实验方法简单,可重复操作性强,可应用于任意油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微观实验研究中,成本低,环境无染小,人为误差小,测量精准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步骤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小样品初始状态,气体驱替500pv,气体驱替1000pv状态下,微纳米CT所展示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图及表;
图3为本发明基于微纳米CT与核磁共振T2谱在线实验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空间及时间变化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实际气藏储层中截取任意不规则岩心,采用液氮冷冻技术钻取符合微纳米CT测量精度的6mm*10mm小岩样;
步骤2:制备好的小岩样清洗后放入烘箱内烘干48小时以上,装入CT岩心夹持器中,采用围压系统加围压至0.8MPa,测量该围压下的初始状态的微纳米CT扫描图,以此扫描图为参考,对比气驱过程中微纳米孔喉的变化规律;
步骤3:保持0.8MPa围压不变,以恒定流速0.05ml/min将中间容器中的KI溶液注入到夹持器中的小岩样中,直到出口端KI溶液连续不断的溢出,此时可认为小岩样已饱和KI溶液,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得到饱和KI溶液后的微纳米CT扫描图像,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扫描饱和状态小岩样T2谱,以此T2谱图为参考;
步骤4:继续保持0.8MPa围压不变,利用氮气瓶通过减压阀以0.02MPa注入压力将气体恒压注入到夹持器注入孔,出口端用微计量管采用排水采气的方法计量通过小岩心中的气体;
步骤5:通过所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参数绘制气驱过程中,小样品中孔隙和喉道随着气体流动的变化规律,并与干样微纳米CT图以及气驱500pv和1000pv时的CT扫描图相对比,可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水驱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具体的,步骤1中,水驱气藏砂岩较为疏松,胶结性差,难以钻取完整的常规岩样,通过液氮冷冻取心技术钻取同时满足微纳米CT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精度的小岩样,小岩样四周用黑胶热缩管固定,两端固定过滤网。
具体的,步骤2中将微纳米CT技术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试结合起来,可以动态演化和分析气驱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具体的,步骤4在注入氮气过程中,将夹持器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每隔20min测量一次核磁共振T2谱,得到一系列T2谱曲线簇,当注入气体体积倍数分别为500pv和1000pv时,将岩心夹持器从核磁共振仪中取出并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对应体积倍数下的CT图。
具体的,在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的过程中,夹持器中的小岩样围压始终保持0.8MPa;避免小岩样拆卸过程中由于围压变化而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仅表示流体流动引起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采用液氮冷冻取心技术特制小岩样解决了疏松砂岩无法钻取标准岩样的困难,使用微纳米CT扫描并结合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量技术,一方面微纳米CT可以获得岩样二维扫描图和三维重构图,直观观察到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从空间上获取微观孔隙变化规律参数,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量是指岩心夹持器中样品围压保持不变,随着注入流体不断注入,测量不同注入体积倍数下小岩样微观孔隙结构随着时间域的变化规律。因此,采用微纳米CT扫描技术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量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精准测量微观孔隙结构随流体流动的变化规律。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实际气藏储层中截取任意不规则岩心,采用液氮冷冻技术钻取符合微纳米CT测量精度的6mm*10mm小岩样;
步骤2:制备好的小岩样清洗后放入烘箱内烘干48小时以上,装入CT岩心夹持器中,采用围压系统加围压至0.8MPa,测量该围压下的初始状态的微纳米CT扫描图,以此扫描图为参考,对比气驱过程中微纳米孔喉的变化规律;
步骤3:保持0.8MPa围压不变,以恒定流速0.05ml/min将中间容器中的KI溶液注入到夹持器中的小岩样中,直到出口端KI溶液连续不断的溢出,此时可认为小岩样已饱和KI溶液,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得到饱和KI溶液后的微纳米CT扫描图像,将饱和KI溶液的小岩样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扫描饱和状态小岩样T2谱,以此T2谱图为参考;
步骤4:继续保持0.8MPa围压不变,利用氮气瓶通过减压阀以0.02MPa注入压力将气体恒压注入到夹持器注入孔,出口端用微计量管采用排水采气的方法计量通过小岩心中的气体;
步骤5:通过所测量的核磁共振T2谱参数绘制气驱过程中,小样品中孔隙和喉道随着气体流动的变化规律,并与干样微纳米CT图以及气驱500pv和1000pv时的CT扫描图相对比,可精准且无损的分析水驱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水驱气藏砂岩较为疏松,胶结性差,难以钻取完整的常规岩样,通过液氮冷冻取心技术钻取同时满足微纳米CT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精度的小岩样,小岩样四周用黑胶热缩管固定,两端固定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微纳米CT技术和核磁共振T2谱在线测试结合起来,可以动态演化和分析气驱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注入氮气过程中,将夹持器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每隔20min测量一次核磁共振T2谱,得到一系列T2谱曲线簇,当注入气体体积倍数分别为500pv和1000pv时,将岩心夹持器从核磁共振仪中取出并放入微纳米CT样品台上,扫描对应体积倍数下的CT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纳米CT扫描和核磁共振T2谱测量的过程中,夹持器中的小岩样围压始终保持0.8MPa;避免小岩样拆卸过程中由于围压变化而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仅表示流体流动引起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
CN202111186584.2A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Active CN113916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584.2A CN113916745B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6584.2A CN113916745B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6745A CN113916745A (zh) 2022-01-11
CN113916745B true CN113916745B (zh) 2024-05-10

Family

ID=7923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6584.2A Active CN113916745B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67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1949B (zh) * 2022-10-11 2024-03-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定量评价气体注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3662A (zh) * 2016-06-17 2016-11-23 北京大学 岩心应力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CN109520897A (zh) * 2019-01-23 2019-03-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气水基钻井液用纳米封堵剂的室内评价方法
CN113431537A (zh) * 2021-06-30 2021-09-24 延安大学 一种非稳态变流速大尺度岩心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7079B2 (en) * 2007-06-08 2009-07-28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Methods suitable for measuring capillary pressure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porous rocks
CN108956417B (zh) * 2018-06-09 2019-09-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分析岩石孔隙无效吸水量的同位素核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3662A (zh) * 2016-06-17 2016-11-23 北京大学 岩心应力敏感性的测量方法
CN109520897A (zh) * 2019-01-23 2019-03-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气水基钻井液用纳米封堵剂的室内评价方法
CN113431537A (zh) * 2021-06-30 2021-09-24 延安大学 一种非稳态变流速大尺度岩心水驱气相对渗透率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gital Rock Physics: Using CT Scans to Compute Rock Properties;Hasan Al-Marzouqi;《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180309;全文 *
围压和孔隙结构对不同粒级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研究;张丽华;潘保芝;单刚义;;地质与资源;20180615(03);全文 *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电性参数及影响因素研究;何亚斌;《石油化工应用》;201908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6745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reservoirs using NMR measurements: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er Sag, Junggar Basin
US10161891B1 (en)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rock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eply buried carbonate rocks
Liu et al.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n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reservoirs: A review
CN106093299B (zh) 一种致密气储层钻井液伤害评价实验方法
Liu et al. Insights in the pore structure, fluid mobility and oiliness in oil shales of Paleogene Funing Formation in Subei Basin, China
Wang et al. Oil content and resourc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lacustrine shale: A review and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CN108627533A (zh) 一种测定多孔介质中流体动用特征的核磁共振实验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Shale pore connectiv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combined with 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
CN104697915A (zh) 一种页岩微观孔隙大小及流体分布的分析方法
CN110296931B (zh) 一种致密砂岩油水相对渗透率信息的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07014728B (zh) 一种孔隙测量方法
CN111007230B (zh) 定量评价陆相湖盆低孔隙度致密油储层含油量的方法
CN106501144A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双截止值的致密砂岩渗透率计算方法
CN108956424A (zh) 一种页岩中孔隙定量表征的方法
CN112098155B (zh) 油藏油水岩反应实验装置、方法以及取样位置的确定方法
Razavifar et al. Rock porous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various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Xia et al.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al and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n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08444881A (zh) 一种适用于陆相泥页岩微纳米尺度储集空间的表征方法
CN113916745B (zh) 一种无损测量水驱气藏微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法
Wang et al. Microscope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of oil charging in tight sandstone using a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Xiong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of microcosmic residual oil in reservoirs by frozen phas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echnology
Ren et al. Influence of micro‐pore structure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n the seepage and water‐drive producing mechanism—a case study from Chang 6 reservoir in Huaqing area of Ordos basin
Le Ravalec et al.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thermally cracked mylonite
CN110231268B (zh) 一种致密储层岩石油水赋存孔径分布的分析方法
Zhang et al. Visualization of dynamic micro-migration of shale oil and investigation of shale oil movability by NMRI combined oil charging/water flooding experiments: A novel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